分享一个在我知识星球上的提问,问题特别好,特别的典型——

提问:多多姐,我想和您探讨一下关于“业障”的问题。看到一些治疗方法都会提到业障,以前我在藏地也会经常听到,但是后来发现这个词有些不一样了。

(省略)……我并不否认疾病有业障的原因,但是我不太能接受的是,很多治疗的方式中,业障都成了罪魁祸首。我只是认为,疾病的成因有很多,并不能一个词就概括完了,就像不能每件事都认为是因果一样。我们对于这些词的理解并不透彻,但是生活中常常听到,所以很多佛弟子张口就说业障啊,因果啊,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迷信”……

我的回答:

“业障”,很多时候已经成为民间口头语了,即便是佛教徒,能清晰知道这个词的含义者,亦并不多。

业,karma,也许很多佛教徒都知道,是指行为,它其实是个中性词,善的行为是业,恶的行为也是,更精确细微地来说:凡有所造作、抉择,即是“业”,所以造业的是五蕴中的“行蕴”,而行蕴的主要功能就是“抉择”。

当说到“业障”的时候,“障”的是什么呢?可不是指一般的诸事不顺,头疼脑热,破财倒霉,在正统佛教理念里,“业障”所障的那是“圣道”,也就是佛果,障碍你成就佛果的,才够资格成为“业障”,那么什么才是障碍你成佛的呢?也不是一般佛教徒所以为的,贪嗔痴慢疑,就能障碍到成佛的,贪嗔痴慢疑都是可以对治的,整个修行本身就是为了贪嗔痴慢疑而设计的对治法嘛。

在佛陀这里认为,只有五无间业,也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才称得上是“业障”。

以上不是我说的,是我一直以来推荐大家下载的“佛学辞典集”app里就能找到答案的。

先输入“业”,你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术语)梵语羯磨Karma,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其善性恶性,必感苦乐之果,故谓之业因。其在过去者,谓为宿业,现在者谓为现业。俱舍光记十三曰:“造作,名业。”业为造作之义。是有二种:一如身之取舍屈伸等造作,名为身业,音声之屈曲造作,名为语业,是直指身之造作,语之造作为业也。二与第六意识相应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也,思之心所以造作为性,故以之为业性。即动作身之思为身业。动起语之思为语业。作动意之思为意业。依此义而俱舍论就十业道区别业业道与业道。谓杀等七支为身语二业,故为业,又为业之道。业为身语之二业,自体是业,业之道为思心所游履之处。又贪瞋等三者,唯为业之道,以彼非自体业,唯为思心所游履之所故也(依大乘之教,则意亦有业之义,依此则贪等之意业亦为业业之道也)。此二种业中,小乘俱舍以第一种为实业,为正感果之异熟因,大乘唯识以第一种为假业,以第二种正发动身语之现行思心所,为招当果之实业。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再输入“行蕴”你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行蕴
为五蕴之一。行是迁流、造作的意思蕴为聚集、类别的意思,《大乘五蕴论》曰:“云何行蕴,谓除受、想,诸余心法及心不相应行。”意思是说,在五十一种心所有法中,除去受、想二种外的四十九个心所,再加上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此七十三法,全包括在行蕴的范围中。行者、思心所的别名。思即五遍行心所中的思心所。《唯识三十论》曰:“思谓令心造作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故思之自性,只是造作。以其造作的力用,而与心相应,令心同起善、恶、无记等之造作,此即是意业。而行蕴的范围较思为广,《俱舍论》曰:“行名造作”,所以造作即是行。我人的行,有身行、语行、意行,意行即是思。由思之审虑思、决定思、动发胜思。而有身行与语行,而行的后果就是业。即身、语、意三业。《大乘法苑义林章》曰:“有为集起,目之曰行。”世间万法的因缘集起,亦称之为行。故四十九种心所、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均摄在行蕴的范围内。

FROM:【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再输入“业障”你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业障
(术语)恶业之障碍。恶业妨正道者。涅槃经十一曰:“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俱舍论十七曰:“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曰:“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业障
俱舍论十七卷十五页云:论曰:言无间障、谓五无间业。其五者何?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

发智论十一卷五页云:云何业障?谓五无间业。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五页云:云何业障?谓五无间业。何等为五?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恶心出佛身血。问;如前所说能碍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故名为障。除五无间业,复有其余妙行恶行,所谓决定第八有业;及上嗔恚缠害捃多蚁等。由此为障,不能于现法中,趣入圣道。何故不说为业障耶?答:亦应说此以为业障。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此中三障,皆有余说。复有说者,五无间业,定能为障。是故偏说。余妙行恶行,或能为障,或不为障;是故不说。复有说者,五无间业,具五因缘,易见易知;是故偏说。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所以,对于爱将佛教名相当作口头禅,却不求甚解的人啊,你就推荐他们下载“佛学辞典集”app就好了。

大圆满见修行果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著
无论你以前享受过快乐还是经历了痛苦,都已烟消云散不知所踪,自己不应再跟随它们。对我们来说,以前在年轻的时候享受过美妙的生活,然而我现在还贪著它们也没有任何意义,后来遭受过各种非人的困苦,现在我想着这些也没有任何意义。不应该对以前曾害过自己的人抱怨,就像是水中的花纹自动消于海水中一样,已经过去的一切苦乐的感觉都不要追随。
虽然以前曾感受过各种痛苦和快乐,但这些与晚上的梦已经没有任何差别。昨天发生过的事情,和昨天晚上的梦,这二者在当时确实曾经存在过痛苦和安乐,但是今天我去观察,原来自己曾受过的痛苦和快乐,现在看来都是无利无害的,犹如空中鸟迹,一点儿都不存在了。
现在我们观察这种心是存在,还是已经灭尽了呢?那么曾经感觉苦乐的心,首先没有产生,中间没有安住,最后也没有去处。因此对自己曾经感受的这些快乐和痛苦,我们都不要过于在意,不要经常留恋不舍。
虽然这种心本来没有产生过,但当我们执著并生起分别念的时候,也有表面上的一些痛苦和快乐。比如对亲人的贪心和对怨敌的嗔恨心,不观察的时候似乎真实存在,一旦我们观察它们的本性,就变成石女的儿子一样。因为以前没有观察的原因,所以直到如今我们仍在轮回中不间断地流转。我们没必要忆念往昔,也不要过分地计划未来。自己的心里不要经常有太多的后悔或希求之心。对将来的希求和对过去的后悔心,就像是阳焰水那样,跟随希求它没有任何实义。
无论是细分别念还是粗分别念,我们的心都自然安住。生起分别念的时候,不要直接摧毁,应该用正知正念来护持它。这样,就会了知自己分别念虚伪的形象,才能证悟空性。曾经,像这样虚伪的分别念,已经成了三界轮回的因,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本性,就能获得殊胜的安乐,但若将此假相当成真实而继续跟随,那痛苦就永远不会间断。
哎玛吙!极为奇妙稀有之法。空中的云雾,虽然显示白云苍狗,如骏马、如仕女等各种形象,但真正观察却是子虚乌有。同理,世间上一切关于我执及我所执的诸法,实际上也是幻化不实。我们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反而执著,就像是有人说,乌龟的毛做成的绳子把我捆得紧紧的一样。同样,轮回当中的各种痛苦,就像是用乌龟的毛绳把我们紧紧地捆着一样,真实意义上是不存在的。
如果我们明了一切诸法的本性,认清了本来无有束缚的本性,那我们就会获得殊胜的解脱。因此,在我们还没有获得最殊胜安乐的果位之前,就不要懈怠放逸,应该精进地依靠智慧与方便而修持。
我们观察自心的本性,就像是虚空一样。在大圆满的修法当中,也有这样的观察方法。首先,观察心是从哪里产生的?是从外面的地水火风还是从自己的五蕴而产生。然后安住的时候,又观察心安住在什么地方?如果认为是存在于自己的心脏当中,那又从心脏的东南西北等各个方面去观察。最后心灭尽的时候,它又跑到哪儿去了呢?这样观察,也是得不到一点儿的结果,就像是石女的儿子从来没有产生,怎么会有他的死亡呢?所以从心的产生、中间的安住到最后的灭尽全都是虚假不实的。
在我们看电视时,电视里面虽有各种贪嗔痴的影像,但这些也是无来无去的。同样,我们的心若是真正存在,那应该能找到它的去处,因为不存在的缘故,所以它的去处也没有。如一个人从色达到炉霍,他有去处,这个心却完全不相同,并没有任何去处。
因此所谓的产生、存在和灭尽,都是一种虚伪的假名,真正观察时,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地点上,自己的心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就与梦中的显现无有任何差别,无法给我们带来丝毫的损害和利益。
因为我们没有知道自己心的本性是如此,所以从无始以来就漂流在轮回之中。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懂这个道理,那将来在轮回中的流转仍是无边无际。
从色法到涅槃之间的一切法,也可以说为基道果所摄的,或者是贤劣所摄的一切诸法,在中观当中都是抉择为本来离戏空性,除了空性之外,这些法都是无有而假立的。自己的心本来即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应该要了解其本义。
我们若想抉择外面的万法,首先必须抉择自己的心。如果我们连自己心的根本都没有找到,那对外境如何观察抉择,也得不到一个最究竟的结论。在修学大圆满时,也是首先将一切诸法抉择为自己的心,然后把心抉择为自然本智,所谓的自然本智,也就是如理如实地通达自己心的本体,这叫做是证悟大圆满。
实际上,外境的诸般显现全部是自心的一种幻化和游舞、或者是心的一种庄严,如果我们没有对分别念执著,那就可以说是对心的本体已经通达了。我们的心就像是梦中的显现一样,实际上它从来没有离开过法界。对以上内容,大圆满中的心部、法界部和窍诀部也有不同的说法。
依靠上师的窍诀,虽然知道了心的本性,但仅仅是这样一个境界,还不能断除贪嗔痴等烦恼。智悲光尊者曾经说过:“初学者所证悟的这种大圆满,就像是云间看见日轮一样。”但你若证悟了密法之后,再继续修持,则闭关六个月也能明显减轻自己的烦恼。从此之后,即使自己不太精进,也是能断除轮回的根本。
我想,在六个月当中就可以得到成就,唯有大圆满自宗才有如此殊胜的窍诀。另外我认为,依靠信心也非常重要,你自己认识之后,对根本上师和密法还应具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大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殊胜的定解。
现在很多人的烦恼为什么总不能灭尽,主要原因是与自己的修行有密切的关系。你可能认识之后,没有继续去修持。上师原来给你讲过,你就已经认识证悟了本性,但过后,自己还应该每天都不间断地修。也许以前证悟的经常会显现,或者是不显现,但无论如何,只要自己的修行没有间断,我相信以后逐渐一定会成就。

三十七道品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共三十七种。
四念处。

小乘圣人在修四念处之前,先要修五停心观,这是能使五种过失停止于心的观法,能停止行人的乱心,叫做“三摩地”,即止、定的意思。此乃声闻乘人入道之初,小乘三贤之第一。观有五种:
(一)不净观:观察一切根身器界都不清净。看一切境界、一切事物皆属不净之相,看男女都是白骨、骷髅,所以停止贪欲之心。贪心重者可修之。
(二)慈悲观:观察一切众生痛苦可怜之相,以停止嗔恚。嗔恚多者可修之。
(三)因缘观:观察一切法皆从因缘生,十二因缘三世相续,前因后果,历历分明,以停止愚痴。愚痴深者可修之。

(四)界分别观:把诸法分别为六界或十八界,是停止我见之法,我见多者可修之。

(五)数息观:观察呼吸出入之相,计呼吸数,把心摄到呼吸上,心息相依,以此而停止散乱之心,散心多者可修之。还有的是把因缘观和界分别观合而为一,因两者相似。另外加之佛观,观察佛身相好,功德庄严,能除一切烦恼。业障重者可修之。“四念处”,念为能观之智,处为所观之境,以智观境即是念处,是修智慧的,以发修行人的慧观,叫做“奢摩他”。
念处有四种:
第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与前面的不净观相同。人身之内外,污秽充满,无有净处,故观身不净。
第二、受念处:观受是苦。受为苦乐之感,是心对境之感受,就是心和境结合到一块了,那么,苦果也就随之而来了。因世间无实乐,故观受为苦。
第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因为心念是刹那瞬间变化不停、生灭不已的,而无常住之时,故观心无常。
第四、法念处:观法无我。因一切法均无自主、自在之性,所以不要着在法上,故观法无我。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慧为体的。因人之苦谛有身、受、心、法四义,就以身、受、心、法而观其“不净、苦、无常、无我”,以慧观的力量,使念住於身、受、心、法所观之处,即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
四正勤”就是一心精进修行此四法的意思。又名“四正断”,即能断懈怠之意。或“四正胜”,即於策励身语意中,此为最胜。以能意中决定,而断然行之,则名“四意断”。这四法的内容是:
第一、对已生之恶要把它断除,而勤加精进。
第二、对未生之恶要使之不生,而勤加精进。
第三、对未生之善要使之生起,而勤加精进。
第四、对已生之善要使之增长,而勤加精进。
四正勤就是精进不懈、勤奋修持,从上述四个方面策励修行人,从身口意三方面断恶行善。我们修道就是要从身、口、意下手,一切法都离不开这个身口意,而四正勤为最好,故为四正胜。“
四如意足”。四念处是修智慧的,修“实智慧”。
四正勤修“正精进”。智慧、精进增长了,但由于定力弱,使修行人还不能如意遂愿,故须修此“四如意足”四种正定。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故名之“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所谓如意,是指六种神通中的如意通,由定而生起。足者,乃依靠之义。
比如:我们的身体是依足而立的。那么,六通中的如意通是依靠此四种定而生起的。又因修定能生起神通妙用,凡事都能随心所欲,你想到什么地方,就能到什么地方,所以又称之为“神足”。
在我们修道的次第中,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谓之资粮位,然后就是加行位,而这四定正是依加行而命名的。
第一、欲神足:欲於加行而生起定,就是你想得到这个神足的定,依欲之力,则定引发而起。
第二、勤神足:於加行位上勤修此定,精进勤奋,不懈地努力,依勤奋之力,则定引发而起。
第三、心神足:於加行位上,一心专注,依正念之力,则定引发而起。
第四、观神足:於加行位上观察理,即观照,心不驰散,依观之力,则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然有许多法,但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为四如意足。“
五根”。根者,能生之义、增长之义。比如:草木以根而生长。五根,是指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一切法皆以信为首。“信根”,即信三宝、信四谛法,信根坚固,则可精进修持;“精进根”,又名勤根,精进勇猛修法;“念根”,念念不忘正法;“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慧根”,开发智慧,能认识真理。此五根是生一切善法之本。五根坚固,则可引发五力。 “
五力”。力者,用也。五根增长,则可不为烦恼所坏,有治五障之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如我们时时刻刻地念佛,就是为断除贪嗔痴三毒邪念;“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有了定力,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三界内之见思烦恼均破了。
“七觉支”,觉乃觉了、觉察之义,此法能使定慧均等。其觉非一,觉法有七种,故为支或分,即七觉支、七觉分。又因七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此法修后能成菩提正道,故又名“七菩提分”。有: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第一、择法觉支:即以智慧选择所修之法。任何修行人开始下手修道时,首先要选择相应的法,其含义有二:一是以智慧选择法门之真伪,选正离邪;二是选修与自己根基相契的法门,这样容易成就。如同一个生病的人,若对症下药,病就会治好,如不对症下药,病则治不好。第二、精进觉支:选择了相应的法门后,则要以勇猛之心,精进不懈地力行正法。若间断、时修时停、一曝十寒,都是不行的。第三、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法喜充满,乐于修法。第四、轻安觉支:修法得当,则可断除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松安乐。第五、念觉支:时时刻刻观念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第六、定觉支: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第七、行舍觉支:舍离一切虚妄之法,一切都不住。我们的自性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俱足无量无边的妙用,那还要什么东西呢?一样都不需要。古禅师说:“无有一物可当情。”一切都舍了,一切都放下了。上述七觉支中,若修者心浮动,可用轻安、行舍、定三觉支摄之;若心沉没,可用择法、精进、喜三觉支修之。定、慧各三支,随用一支,得益便止。念觉支常念定、慧,通於两处,定慧均等。其余六支,依上述随修者之需要而选用之。“八正道”。此法是通向涅槃之路,故谓之道。其道离于偏邪,故谓之正道。是圣人所修之道,可证得阿罗汉果,故又谓之圣道。有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种,称为八正道,或八圣道。第一、正见:见苦集灭道四谛之理后,有了正确的知见,以无漏之慧为体。第二、正思惟:见四谛之理后,能正确思维,使真智增长,以无漏之心为体。第三、正语:以真正的智慧修口业,不作一切非理之语。儒家曰:“非礼勿语。”以无漏之戒为体。第四、正业:以真正的智慧断除身之一切邪业、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而做清净的身业、正当的行为,以无漏之戒为体。第五、正命:清净身口意三业,顺於正法而活命,谋正当的职业,离弃邪业。以无漏之戒为体。若为了名闻利养,以供生活挥霍,就称为邪业,又叫邪命,有五种:(一)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二)宣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三)占卜吉凶、看相算命,以求利养。(四)大言壮语,而现威势,说大话,欺骗人,威吓人,以求利养。(五)说所得利,惑动人心,以求利养。第六、正精进:发用真智而勤修涅槃之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以无漏之勤为体。第七、正念:以真智忆念正道,而无邪念,以无漏之念为体。第八、正定:以真智入于无漏清净之禅定,以无漏之定为体。此定是无出入之大定,即无论何时何处,对境都不动心,不糊涂。八正道中以正道为主体,总为无漏,是见道位之行法,而七觉支是修道位之行法。所以,七觉支、八正道属于修行次第。上述就是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基本修法是戒、定、慧三学。戒以破贪,定以破嗔,慧以破痴。见思烦恼断尽,破除惑业,则无生死苦果可感,即出三界,得灭谛涅槃之乐,故“道可修”也。#三宗智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3号女嘉宾:在我们女孩子看来,男友是收废品的,说出去觉得丢人,在闺蜜面前会自觉低人一等。当年,一个收废品的小伙上《非诚勿扰》找真爱,不出意料24位女嘉宾全部
  • 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他很喜欢将命理总结出一些自己的理论,他曾经对自己的儿子、弟弟诉说命理之事:“你们以后不要随意把占卜、风水这些东西都说成是迷信的,千万要当心,不
  • 第二年,他们再次参赛并成功卫冕,让英格兰足球在全世界面前出尽了风头!冰球这项运动的投入,不单是时间的投入,还有金钱的投入,非常巨大,根本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 武汉蜜司:杨蓉医院的美容院长,专业的眼部整形医生,从事外科整形20余年,是最近武汉风评特别好的一位女医生,擅长用女性的审美观点来设计双眼皮的风格,达到精细化的调
  • 剧场版特别短篇 咒术高专空前的美食潮来了乙骨他们由于材料费路费餐厨具费而花掉了所有存款,不得不开始打工(为什么不偶像出道呢)硝子给他们介绍了化妆品商店的打工,因
  • 对事不对人好吧,真的不能接受和真的找事还是挺明白的,说了文明礼貌这边一个艾特那边一个私信[费解]。一种能好好说话,但是一定要拉其他人背书不好好说话的病。
  • 然而,这款车型仅比普通S慢1英里/小时,因此对于任何更喜欢四轮驱动系统的人来说,它不太可能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当这种装饰加速了所有卡雷拉轿跑车中最快的时候。
  • 若是我是个已经老去的男人,我也会把她这样的青春买下来。”宋家明低声说,“她是个单纯的女孩子,或许她真的找到她要的一切了。
  •  #供电局福利社# 置顶▫️这里寂夜,废话型选手/纸性恋/intj▫️关注前请查看雷区,互fo请再戳戳我(因为有时候无消息提醒)·天雷虾、墨香铜臭粉,请勿关注
  • 路很长,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光遇见你,我愿用下半生的所有运气换你一个转身,因为我知道世上只有一个你,日月星辰谁都无法取代,哪怕我似蜉蝣存于世间,也不愿见你于苍穹间皱
  • 一边挣钱一边失去底线的人,未必比偷书的孔乙己高尚。孔乙己因为偷书被酒馆里的人嘲笑时如此狡辩,脸上却不自觉涨红了,然后喃喃之乎者也,试图维持早已荡然无存的读书人的
  • 平时不太喜欢那种很腻的香甜味道最近发现了一款非常小众的香水 可以说是相当特别了仅仅是“佩枪朱丽叶”这个名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了更何况它还是世界上“最女人”的
  • “衆鳥”原可以讓讀者聯想到山中閒靜寧謐的場景,羣鳥兒在空山中婉轉鳴啼,有一種格外的逸趣,而眼前衆鳥高飛,離人越來越遠,“高”字起到一個拓展空間的作用,擡頭仰望,
  • 水地暖在供暖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电磁辐射,不会用到电,就像使用热水袋一样,热能的传递效果接近于正常自然环境,具体可分为干式地暖和湿式地暖两种。当温度低于300℃时
  • 《人世间》犹如一张社会画卷,讲述人间真情的同时,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更迭,以展卷的方式,慢慢从一个小的切口进入,让人有更多的带入感,体验它的厚重和质感。 我专
  • #fgo[超话]# #白色情人节# 我真的很爱贞…看到她就觉得很幸福只要她在个人空间里就会让我想一直把fgo玩下去另外fgo羁绊礼装简直是神来之笔啊…这个设计真
  • 咱就是说一整个被甜住了,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了,我说为什么乔晶晶能找到这么优秀的男朋友,朋友说因为晶晶也很优秀啊。耿老师:哦,那样说来,段正淳也不错的!
  • [并不简单]#浪眼看珠海##珠海身边事##珠海国际航展##第14届中国航展# (图片来源:珠海金湾,南方+) #空天砺剑[超话]#【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将于11月
  • 等我牙好了要和小姐姐见面,要不既影响我干饭(我不想小姐姐吃饭我流哈喇子,流到她碗里她打我咋办?以为是自己在为爱发电补完水虹星搞到最后 被救赎的人还是我呀大概是从
  • ”在磁力聚星的连接和服务下,郎佳子彧有机会产出更多精致有趣的作品,在帮助品牌传播的同时,也推广了面人手艺。 同样地,当合作体育彩票助力全民冰雪运动,宣传“爱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