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了然法师选集译注》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拙屡读至此,即留神观察,正念思惟,感觉此段因缘,微妙之极,令人痛快难言。

所谓微妙者何,下陈述之。

盖此因缘,恰似开池待月,渐渐水满成池。迨至十五良宵,空中障云,忽然一齐散开,不觉池中满月,自然而现。所谓开池者,即喻我等闻说西方极乐国土,依正庄严,妙乐无尽。由此生信发愿,神识虽然未往,信愿已到西方也。

待月者,即喻我等希望,临终佛来迎接也。渐渐水满成池者,即喻我等,现今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安住如来实相正定。如水归水,渐觉充满。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也。迨至十五良宵者,即喻我等临命终时也。空中障云,忽然一齐散开者,即喻我等彼时胸中,所有种种尘劳业识,豁然一齐顿开,无有丝毫贪恋挂碍也。不觉池中满月,自然而现者,即喻我等本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亲见如来相好庄严,垂手接引也。

下文又云,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所谓是人终时,心不颠倒者,即彼时我等正念,住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如空中朗日,炯炯不昧,了了分明,不生一念颠倒乱想也。所谓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即极乐对于娑婆,虽隔十万亿刹,原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不越丝毫,仗佛神力,弹指即到也。

拙因屡读至此,观察思惟。思惟不已,顿觉身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复自思惟,念佛行人,若能人人假此熏修,现在虽然不能断惑亲证,到了临终,为因亦强。

从此始知一心不乱四字,乃十方诸佛果觉正定,九界众生念佛三昧。原来彻上彻下,至顿至圆。对于上圆佛果,下度有情之一段大事因缘,总在里许,不乏丝毫。关系极大,至重至要,尽未来际,赞莫能穷。

凡修行之士,皆当深心注意,不可随便读过。何以故。所谓随便读过者,凡普通行人,读此一心不乱四字,完全看作自己生灭妄心,希望成片不乱。殊不知自己生灭妄心,幻化无常,无有实性。若不假仗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之力,云何能使成片不乱哉。是以大家念起佛来,大概多数,都是一个妄心,如同猿猴,无法制伏,不知如何,令其自在安宁也。

所谓我等现今欲令自己妄心猿猴,顺善调伏,自在安宁者,必须假仗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之力,方能令其渐渐顺善,渐渐调伏,久久纯熟,自然不散不乱,而自在安宁耳。譬如六月伏天,酷暑逼人,心不自在。忽然跑到清凉池中,通身沐浴,立觉内外清凉,岂不身心自在乎。

念佛行人,亦复如是。六尘烦恼,炽盛逼人,心不自在。忽然得入如来圆满果觉清凉海中,通身含养,顿觉内外清凉,当下身心自在耳。复如腊月冻天,严寒逼人,心不安宁。忽然跑到大暖日光中,通身朗炙,立觉内外暖和,岂不身心安宁乎。

念佛行人,亦复如是。五阴盖覆,障蔽逼人,心不安宁。忽然得入如来圆满果觉大光明藏中,通身融合,顿觉内外光明,当下身心安宁耳。既得自在安宁,从此妄心渐渐顺善,渐渐调伏,调伏至极,自然不制而制矣。

云何是如来圆满果觉。盖上所云,一心二字者,正是如来圆满果觉也。不乱二字者,即是我等众生生灭妄心也。若能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我等生灭妄心,冥冥之中,不知不觉,自然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因是故名一心不乱也。

当知我等无量劫来,常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离。但因我等从来一向迷却,不觉不知。若以正眼观之,除佛一人,圆证果觉。九界众生,皆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而借果修因也。

何以故。缘此一心,有总有别。若据总论,本来圣凡同源,生佛一体。若按别论,生佛地位,阶降悬殊,人人各别,个个不同。何以故。若论究竟一心,唯佛一人独证。圆破无明,圆证实相。如同日食,因已全体圆彰,统身光复,故名究竟一心也(究竟三昧)。是故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此乃所谓究竟一心者,即如来常寂光净土也。又究竟一心者,乃如来法界藏身也。

除佛一人之外,自等觉还至初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是分破无明,分证实相。如同日食,渐渐圆彰,渐渐光复,但名分证一心也(分证三昧)。缘觉,声闻,见思粗惑虽断,微细无明全在。如同日食,圆相虽现,真体不明,但名相似一心也(相似三昧)。历代祖师,除分证相似外,虽已大彻大悟,大开圆解,皆因见思粗惑未断。如同日食,淡云盖覆,虽觉有日,圆相不现,但云名字一心也(名字三昧)。是以蕅益大师云,名字位中正法眼,未知今日付何人。

若能依此一心,勤修观行,了知十方所有一切依正色心,若色若空,若染若净,悉皆同归真实一心,一印印定,无二无别。乃至圆伏见思烦恼,任运不起。如同日食,淡云已止,虽未去尽,不复再生,可名观行一心也(观行三昧)。昔日智者大师示登五品,即此位也。

我等普通凡夫,虽则人人本具,奈何从来未悟。如同日食,厚云盖覆,影相不现。复如眚盲,从未见日,全然不知,但名理具一心也(理性三昧)。

以上所述六种一心,前三一心,皆属圣位。若不念佛,求生极乐,仗佛接引,横超三界,一生彼国,参入圣流者。必须自力识心达本,断惑证真,竖出三界,方入圣位。末世凡夫,谁何能哉。

【译 文】

《佛说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了然每次读到这里,细心观察,正念思惟,深感此段经文的因缘,微妙之极,令人痛快淋漓,难以言表。所说微妙之处,略作如下陈述。就此因缘,恰似开凿池塘等待月现,待水渐渐盈满,则水满成池,待到十五良宵,空中云开雾散,不觉月映池塘,一池满月自现。所说开池,即是譬喻我等听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无比庄严,胜妙之乐无有穷尽,由此而生真实信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此时神识尚在娑婆,信心愿力已到西方了。

所说待月,即是譬喻我等希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亲来迎接。渐渐水满成池,即是譬喻我等现在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安住如来实相正定。恰如以水投水,渐渐感觉水水相融相合,直至充盈遍满。此时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迨至十五良宵者,即是譬喻我等临命终时。空中障云,忽然一齐散开,即是譬喻我等临命终时,心中种种烦恼、妄念,犹如拨云见日,豁然一齐顿开,再无丝毫贪恋挂碍。不觉池中满月,自然而现,即是譬喻我等本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亲见如来相好庄严,长舒金手亲来接引。

下面的经文又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所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指临命终时我等正念分明,心能安住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犹如空中的朗日,明亮清晰,了了分明,不生一念颠倒乱想。所说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指极乐世界虽于娑婆世界相隔十万亿佛刹,其实原本就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没有丝毫隔越,仰仗阿弥陀佛的神力,弹指即到极乐世界。

了然因每每读至此处,即随文入观,思惟法义。思惟久久,顿觉身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又自深入思惟,念佛行人,若能人人借此方便,如是熏修,现在虽不能断尽惑业亲证真如,待到临命终时,成就往生的因缘亦强。

从此才真正了知“一心不乱”这四字,即是十方诸佛果觉正定,以及九界众生之念佛三昧。本来可以彻上彻下,至顿至圆。对于上成佛果,下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全在此中,不缺丝毫。所以,关系极大,至关重要,乃至尽未来际地赞叹,也不能穷尽。

凡是修行之人,都当于此深切注意,不可随便读过。为什么?所说随便读过,即指很多普通修行之人,读到“一心不乱”四字,完全理解为以自己的生灭妄心,希望达到能念所念成片不乱。实在不知自己这生灭妄心,幻化无常,没有固定不变之实性。若不借助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的力量,这个刹那生灭妄动之心,凭何达到功夫成片不乱呢?所以大家在念佛时,大概多数行人用的都是一个妄心,如同猿猴,躁动不安,无法制伏,若想令其自在安宁,却束手无策。

所说我等现今要想降服这个心猿意马的妄心,使令顺善调伏,自在安宁,必须假借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的力量,才能令其渐渐顺善,渐渐调伏,久久纯熟,自然可做到念不散心不乱,自在安宁。譬如六月伏天,酷暑逼人,心不自在。忽然跑到清凉的水池中,通身沐浴,立刻感觉身心内外清凉,如此岂不神清气爽,逍遥自在。念佛行人,亦复如是。六尘烦恼,炽盛逼人,身心不得自在,忽然契入如来圆满果觉清凉海中,通身含养,顿觉内外清凉,当下身心自在。又如腊月天寒地冻,风刀霜剑,严寒逼人,身心不得安宁。忽然跑到冬日暖阳之中,通身承受暖日的含裹,可谓杲杲冬日光,明暖遍通身,如此岂不身心安宁。念佛行人,亦复如是。五阴导致五盖,遮蔽智慧光明,愚痴烦恼逼人,令心不得安宁。忽然得入如来圆满果觉大光明藏中,通身融合,顿觉内外光明,当下身心安宁。既得自在安宁,从此妄心慢慢停息,渐渐调伏顺善,直至调伏至极,自然不制而制。

什么是如来圆满果觉?上面所说的“一心”二字,正是如来圆满果觉。“不乱”二字,即是我等众生幻灭的妄心。如能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我等的生灭妄心,在冥冥之中,不知不觉,自然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所以称为一心不乱。

应当知道我等无量劫以来,常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直至今日,从未离开。但因我等一向妄迷本心,背觉合尘,不觉不知。若以正法慧眼观察,除佛一人,圆证果觉。九界众生,原本皆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借助弥陀果觉,圆修因地之心。是何缘故?因为,此一心有总有别。若据总而论,追本溯源,圣贤凡夫,本自同源,众生与佛本自一体。若按别而论,众生与佛的果报,阶次有别,天地悬殊,觉者与凡夫有别,净土与秽土不同。是何缘故?若论究竟圆满之一心,唯佛一人独证。圆满尽除无明,圆满亲证实相。如同日食的过程,太阳因彻底脱离了月亮的遮蔽,全体圆满彰显,通身恢复光明,所以称作究竟一心,也即(究竟三昧)。所以《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中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这里所说的究竟一心,既是如来常寂光净土,也是如来法界藏身。

除佛一人之外,从等觉菩萨向下至初住位,共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都是破除部分无明,亲证部分实相。如同日食期间,月亮渐渐移去,太阳渐复圆相,光明渐渐复苏,这可称为分证一心,也叫(分证三昧)。

缘觉与声闻,见惑思惑虽然断尽,但微细无明全在。如同日食期间,月亮遮蔽了太阳的核心,所以太阳虽有圆相,但不见真体的光明,就叫相似一心,也叫(相似三昧)。

历代祖师,除了分证一心和相似一心之外,也尚有其他,此等大德虽已大彻大悟,大开圆解,皆因见思二惑没有断尽。如同日食期间,月亮把太阳全体遮蔽,只见云绕霞盖,虽觉云后有日,无奈圆相不现。所以此类所证,称为名字一心,也叫(名字三昧)。所以蕅益大师说自己所证的境界是:“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

若能如是依此一心,勤勉秉修,谛观笃行,即可了知十方所有一切依报正报,色法心法,若色如大千世界,若空如寂静涅槃,若染如追尘逐境,若净如离一切相,无一不同归于真实一心,以此一心为印,印定现前一心,无二无别。乃至达到圆伏见思烦恼,即虽然处处随缘,但不起烦恼现行。如同日食期间,遮日淡云已止,风散云霞未尽,新云不复再生。此状可称观行一心,也叫(观行三昧)。历史上的智者大师示现位登五品,即是此位。

我等普通凡夫,虽然人人本具一心,可惜从未领悟。如同日食期间,乌云蒸腾,遮天蔽日,影相不现。又如有人眼内有翳,从未见过太阳,于此全然不知,此种称为理具一心,也叫(理性三昧)。

以上阐述的六种一心,前三种一心都属于圣位。若不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仰仗阿弥陀佛接引,横超三界,一旦往生,悟入圣位。则必须靠自力,识得真心,通达本源,断惑证真,竖出三界,才能入到圣位。末法时代的凡夫谁能做到呢?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乾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栴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梨槃陀迦、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俱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曰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颇梨、车磲、赤珠、马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鹄、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趣。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

无量寿佛 说往生净土咒。
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哆夜 哆地夜他 阿弥唎(上声)都婆毗 阿弥唎哆 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 毗迦兰哆 伽弥腻 伽伽那 抧多迦隶 莎婆诃
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命终之后任运往生。
龙树菩萨愿生安养,梦感此咒。
耶舍三藏诵此咒。天平寺锈法师从耶舍三藏口受此咒。其人云:“经本外国不来。受持咒法,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晨夜澡漱,嚼杨枝,然香火,于形象前跪,合掌诵三七遍。日日恒尔,即灭四重、五逆、十恶,谤方等罪悉得除灭。现在不为一切诸邪鬼神之所恼乱,命终之后任运往生阿弥陀国,何况昼夜受持诵读功德不可思议。”

南无本释迦牟尼佛[鲜花][鲜花][鲜花][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
南无本释迦牟尼佛[鲜花][鲜花][鲜花][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
南无本释迦牟尼佛[鲜花][鲜花][鲜花][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

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

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

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

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

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

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

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

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

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

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

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

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

非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

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

、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

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

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

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

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

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

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

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

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

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

是乐阿兰那行。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

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

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

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

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

重弟子。”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

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

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

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

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

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

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

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

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

‘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

: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

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

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

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

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

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

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

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箭根薯形与色均如一只展翅的黑蝴蝶,尤为优美,观赏价值较高;除此之外,箭根薯的根状茎还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是集观赏、药用为一体的珍稀植物,在园林中可用于庭
  • 2014年4月15日,这个开启了他们荣耀的日子(我也默默参与了[挤眼])我们终于把他们送上了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看见了他们(之后的快乐大本营…等)但是我们随之
  • 你们羡慕嫉妒恨吗,柚子看见天天过来会说博洋过来,而你们过来,柚子会叫保安过来吧[允悲][允悲][允悲]我们都说了这是柚天超话,怎么了,这也碍着你们了,不想看请拐
  • ——林语堂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灵魂倾心相见,唯有如此才不负生命一场。【高招体检】 助力高考 护航学子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霜刃,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交
  • 如果你上油管,会发现很多国外精神小伙,不单是用它来长头发,还有很多是为了长胡须,且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Amberの小生活# PLOG.019乱七八糟的吃喝日常
  • 【中国与所罗门群岛已正式签署双边安全合作框架协议】La Chine a signé un accord de coopération policière ave
  • #心语心恋心声[超话]# 人世间一场,都只是路过,无需执念过深,淡看成败,成勿骄燥,败勿颓萎,只当是一路颠簸,一路起伏,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依然一路从容,一路欢
  • 作者不谈国家大事,不作古奥文章,不加主观评论,隐滚滚风云于平实的叙事之中,为读者预留了无限的思索空间。作者从中国人对世界的兴趣点与好奇心出发,以一个人内在需求的
  •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焚膏油以继晷,好像不熬夜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书。#成都摄影工作室#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焚膏油以继晷,好像不熬夜都不
  • #王俊凯[超话]#第一次开ce[开学季]带着hyq的美女们开ce[哇]阳澄湖921号ce开动啦车[兔子]@至少我出现过 眼缘 kdw副车[兔子]@TFBOYS-
  • 不得不说,王朔为人真是厚道,他看了剧本后,就做出了一个很大的结尾修改:“让刘若英饰演的女贼怀孕,然后去寺庙祈愿肚子里的下一代会是善良的好孩子”果不其然,这样一改
  • #梁朝伟[超话]#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一幕莫名有愛嗎 若有似無的偏愛 這不正是王佳芝一直渴望的愛 在親情愛情友情她從來沒有過 直到後來在他這裏感受到了 哪怕只是
  • 你欢喜是因为终于觉悟到佛性是不生不灭的,它先天而生,超日月光而存在,你能安住在佛性当中是还复给生命最无上的尊严。通过佛法的修行,了悟并安住在佛性的光明中,再回过
  • “考古多多的尽头是赵永”“因为xx喜欢檀健次,考古路上爱上整个团,最后被老赵迷住”看到太多这样的言论了,我也挺喜欢那哥四个的,但是你说这样的话,是把次当什么了?
  • )塞尔维亚进步党肯定会首先邀请伏伊伏丁那匈牙利裔联盟作为合作伙伴(这个是说给达契奇听的,达契奇在谈筹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等到选举周期结束才能看到最终的授权分
  • [太阳]一位深圳老大爷,炒股二十几年,靠一招仙人指路,让我目瞪口呆,没想到股票还能这样玩!一位深圳老大爷,炒股二十几年,靠一招仙人指路,让我目瞪口呆,没想到股票
  • ” 女人说:“我们俩在大学的时候谈恋爱,多年之后,结了婚,感情很好”我说:“你的兄弟,会坑你的钱,会拖累你的婚姻。你要弟弟还是要自己的家庭,看你的选择吧”美女
  • ”对天地来说,这句话是说天道内刚外健,而地道则内阴外柔;没有内在的强大刚健,哪有天道外在的自强不息、运行不已;没有内在的阴顺宽厚,又哪有地道外在的柔美和谐、滋养
  • ”看着吴昕不好意思直接拿走,但她又真心喜欢,毛不易在一旁和稀泥,说:“那就拿一个换这个吧。没想到,吴昕真实年龄比李雪琴大好多,吴昕反而像一个小女生样,而李雪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