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出淤不染尘, 秽土盛得杏花春 1124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寒士伏寒不卑志
学海无涯苦载文
芙蓉出淤尘不染
秽土盛得杏花春

君子坦荡天地鉴
不留空言半句书
愿学古风圣贤事
轻棹月舟荡云舒

       一切伟大的思想都蕴涵着强大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就是推动人类文明滚滚向前,而一切超越时空且百读不厌的文化作品一定具备了文化的功能与力量,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国家与民族软实力必有其载体,如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以及曲艺小说等就是文化的载体,但并非所在的文学作品都是文化作品!文以其载之道,而能大化天下,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民族软实力,它承载的是宇宙大道所显化出的无穷力量。古圣先贤在文化修行中不向外求索,而是修心养性,反求诸己。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而心是我们与超三维时空沟通的工具与载体,当今量子科学已经打破了三维时空的篱樊而提出了多维以及高维的时空概念,并且认为低维现象就是高维的意识化现。在我们这个由意识精神与毛皮骨肉构筑的身体世界里,精神与肉体相对而言,肉体属于三维生物,而心就是能够穿越三维以上的高维精神。而文化教育之功用目的就是增长智慧以及提高精神文明的高度,以期我们向更高维度文明与精神状态升华。。
        《易传》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曾经在一个文化群中看见网友诗评:“我们写诗,要有高度我们写诗,要有深度我们写诗,要有广度,中国人的诗歌情节必须要有质的突破”!我不禁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是的,文学的生命在于将自己的作品变成他人的学问!由文学作品升华为文化作品,令人百读不厌,且从中领悟到学问的深厚与智达!文学讲情感讲故事讲现象,文化讲道理讲规律讲本质,我们不仅要写而且写的要有高度、深度及广度!将文学作品升华为文化作品,不仅仅诗,任何文学作品皆当如是,从此具备了与天地同春的生命力。然而当代大多数作者却在这三个方面与古人拉开了距离。文学的思想高度代表什么?是文化的高度,是智慧的高度,是悟性的高度,而非文词优美,语言流畅!文学的深度代表什么?代表大道的思想深度!文学广度代表什么!既有无边无限的知识储备,又有百读不厌的经典思想!文不在多而在精,不在美而在质。老子一部六千言《道德经》名闻天下,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流传千年。
       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文化作品!四书五经为我们诠释着文学之美与文化之奥,所以文学的生命在于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类灵魂的诱导师,具备无穷无尽的思想力量!它可以将人类精神文明渡往高维时空,亦可将人引入无间地狱。当今世界以三俗文化、名利文化、垃圾文化充斥泛滥!多少人从小就“沐浴”在资本主义功利文化中,对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与道德情操充耳不闻,多少孩子崇洋媚外,对利益主义过于痴迷,对俗名与泛利“青山咬定”,从而导致文化价值观扭曲,人性在扭曲,灵魂在扭曲。作为一个真正传道授业的文人,我们必须抛弃三俗文化,将正统文化思想蕴于文笔,以“春雨润物无声”巧文妙语去承传古老的智慧!启发读者的灵犀!丰富读者的思想!引领孩子的精神方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由之可见,中国文化是全世界最优秀最智慧最合道的文化!一个智慧的文人,必须为国家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文化强国、文化繁荣、文化普世、文化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然!努力写出有道理、有悟性、有思想并且文字适用非常凝练优雅的作品!以诗作例,现代诗人与古典诗人用同样的文字创作,古人带着思想与悟性去写,我们带着自由与感性写,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十个字中所包涵的思想以及给我们的悟性启示,非常丰富!而现代作家一定会写成“星火纷繁,原野无尽,春风吹起,草木又生”,完全失去了文字的凝练与思想的清澈!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古代文学开悟着我们的灵魂,深厚着我们的学问,这就是文学载道的生命力所在。 古诗为什么千年不死,当代诗为什么命寿极短! 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不失其所者久! 久与寿,来自哪里? 不是来自文字优美!而是来自有文学本有的高度、深度、广度! 这也是文学生命中蕴涵的文化“气数”
       因为文以载道,道无处不在又与天地同春,所以文化的生命力是永恒的,然而当代文学气数皆短!为什么?缺乏深度,缺乏厚重,缺乏广茅的道理认同。写诗,写文,必须将灵魂深扎于社会生活中,去体味社会正道是沧桑的厚重与五色,这叫采风。 好的文章不是来自空想出来的!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什么吸引人?亲身经历后的悟性与思想升华与再现使文学的生命力旺盛饱满。我们要去仔细地观察生活、体验民情、感悟生命,并且“书破万卷”,然后才落笔有神,你的笔文才能感染他人引起共鸣。一切正统思想不论是哲学思想还是社会思想,不管自然思想还是人文思想,它们不在本本中,也不在构思里,这些栩栩如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活灵活现的人物造型,来自于我们生命经历、阅历及至坎坷中。我们要为文学插上文化翅膀,让一切文学作品的生命蜕变突破人类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限制,大众需要喜闻乐懂的文化艺术与文化作品,文人的使命就是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并让一篇篇文化作品在人类文明的天空中恒久闪烁,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人的坚守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简约无华的文化作品去照亮无数生命的灵魂升华之路!这是文化的使命,更是文人的使命。

#南无阿弥陀佛# 達磨大師悟性論

達磨祖師著
渝州華嚴寺沙門釋宗鏡校刻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貪瞋癡是。返貪瞋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瞋癡亦無實性,但據眾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見貪瞋癡性即是佛性,貪瞋癡外更無別有佛性,經云:諸佛從本來,常處於三毒,長養於白法,而成於世尊。三毒者:貪瞋癡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薩所行之處,無所不乘,亦無所乘,終日乘未嘗乘,此為佛乘。經云:無乘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實,五蘊假名,遍體求之,必無定處,當知此人解佛語。經云:五蘊窟宅名禪院。內照開解即大乘門,可不明哉。不憶一切法,乃名為禪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臥皆禪定。知心是空,名為見佛。何以故?十方諸佛皆以無心,不見於心,名為見佛。捨身不吝,名大布施。離諸動定,名大坐禪。何以故?凡夫一向動,小乘一向定,謂出過凡夫小乘之坐禪,名大坐禪。若作此會者,一切諸相不求自解,一切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禪定力。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若悟時無此岸。何以故?為凡夫一向住此。若覺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離於此彼岸也。若見彼岸異於此岸,此人之心,已得無禪定。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異,只隔具迷悟耳。迷時有世間可出,悟時無世間可出。平平等法中,不見凡夫異於聖人。經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聖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薩與諸佛如來行也。若見生異於死,動異於靜,皆名不平等。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煩惱與涅槃,同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斷煩惱,妄入涅槃為涅槃所滯。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槃。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諸佛入涅槃者,為在無妄想處。菩薩入道場者,即是無煩惱處。空閑處者,即是無貪瞋癡也。貪為欲界、瞋為色界、癡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無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無有實體,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無。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為有;小乘一向滅心,名為無;菩薩與佛未曾生心,未曾滅心,名為非有非無心;非有非無心,此名為中道。是知持心學法,則心法俱迷;不持心學法,則心法俱悟。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正見之人,知心空無,即超迷悟。無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見。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兩相俱生滅。有者有於無,無者無於有,是名真見。夫真見者,無所不見,亦無所見,見滿十方,未曾有見。何以故?無所見故,見無見故,見非見故。凡夫所見,皆名妄想。若寂滅無見,始名真見。心境相對,見生於中,若內不起心,則外不生境,境心俱淨,乃名為真見。作此解時,乃名正見。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見與不見,俱不見故;解與不解,俱不解故。無見之見,乃名真見;無解之解,乃名大解。夫正見者:非直見於見,亦乃見於不見。真解者:非直解於解,亦乃解於無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無所解者,始名正解;解與不解,俱非解也。經云:不捨智慧名愚癡。以心為空,解與不解俱是真;以心為有,解與不解俱是妄。若解時法逐人,若不解時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則非法成法;若人逐於法,則法成非法。若人逐於法,則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則法皆真。是以聖人亦不將心求法,亦不將法求心,亦不將心求心,亦不將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兩寂,故常為在定。眾生心生,則佛法滅;眾生心滅,則佛法生。心生則真法滅,心滅則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屬,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屬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場。迷時有罪,解時無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時無罪見罪,若解時即罪非罪。何以故?罪無處所故。經云:諸法無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業即為消滅。迷時六識五陰皆是煩惱生死法,悟時六識五陰皆是涅槃無生死法。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悟無佛無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滅道成。亦如甲折樹。生此業報身,念念無常,無一定法,但隨念修之;亦不得厭生死,亦不得愛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則生證有餘涅槃,死入無生法忍。眼見色時,不染於色;耳聞聲時,不染於聲;皆解脫也。眼不著色,眼為禪門;耳不著聲,耳為禪門。總而言,見色有見色性,不著常解脫;見色相者常繫縛。不為煩惱所繫縛者,即名解脫,更無別解脫。善觀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與心俱清淨。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一是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為體非有非無,在凡即有,在聖即無。聖人無其心,故胸臆空洞,與天同量。此已下並是大道中證,非小乘及凡夫境界也。心得涅槃時,即不見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見涅槃,此名著邪見也。一切煩惱為如來種心,為因煩惱而得智慧。只可道煩惱生如來,不可得道煩惱是如來。故身心為田疇,煩惱為種子,智慧為萌芽,如來喻於穀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樹中;煩惱若盡,佛從心出;朽腐若盡,香從樹出。即知樹外無香,心外無佛。若樹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國土穢惡;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淨。經云:若使國土不淨,穢惡充滿,諸佛世尊於中出者,無有此事。不淨穢惡者,即無明三毒是;諸佛世尊者,即清淨覺悟心是。一切言語無非佛法;若能無其所言,而盡日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終日默而非道。是故如來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離默;悟此言默者,皆在三昧。若知時而言,言亦解脫;若不知時而默,默亦繫縛。是故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繫縛。夫文字者:本性解脫。文字不能就繫縛,繫縛自本來未就文字。法無高下,若見高下非法也。非法為筏,是法為人筏者。人乘其筏者,即得渡於非法,則是法也。若世俗言,即有男女貴賤;以道言之,即無男女貴賤。以是天女悟道,不變女形;車匿解真,寧移賤稱乎。此蓋非男女貴賤,皆由一相也。天女於十二年中,求女相了不可得,即知於十二年中,求男相亦不可得。十二年者,即十二入是也。離心無佛,離佛無心;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冰無水。凡言離心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經云:不見相,名為見佛。即是離心相也。離佛無心者;言佛從心出,心能生佛。然佛從心生,而心未嘗生於佛。亦如魚生於水,水不生於魚。欲觀於魚,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已見魚者,忘於水;已見佛者,忘於心。若不忘於心,尚為心所惑;若不忘於水,尚被水所迷。眾生與菩提,亦如冰之與水;為三毒所燒,即名眾生;為三解脫所淨,即名菩提。為三冬所凍,即名為冰;為三夏所消,即名為水。若捨卻冰,即無別水;若棄卻眾生,則無別菩提。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眾生性者,即菩提性也。眾生與菩提同一性,亦如烏頭與附子共根耳;但時節不同,迷異境故,有眾生菩提二名矣。是以蛇化為龍,不改其鱗;凡變為聖,不改其面。但知心者智內,照身者戒外。真眾生度佛,佛度眾生,是名平等。眾生度佛者,煩惱生悟解。佛度眾生者,悟解滅煩惱。是知非無煩惱,非無悟解;是知非煩惱無以生悟解,非悟解無以滅煩惱。若迷時佛度眾生,若悟時眾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眾生度故。諸佛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無明貪愛皆是眾生別名也。眾生與無明,亦如左掌與右掌,更無別也。迷時在此岸,悟時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見相,則離迷悟;既離迷悟,亦無彼岸。如來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菩提也。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化身亦云應身。若眾生常作善時即化身,現修智慧時即報身,現覺無為即法身。常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若斷惑即是雪山成道,報身佛也。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此謂三身者,但據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說,下智之人妄興福力也,妄見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斷煩惱,妄見報身佛;上智之人妄證菩提,妄見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內照圓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與萬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經云: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此之謂矣!眾生造業,業不造眾生。今世造業,後世受報,無有脫時。唯有至人,於此身中,不造諸業,故不受報。經云:諸業不造,自然得道。豈虛言哉!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業,妄說無報,豈至少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後心報,何有脫時?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復安妄見業報?經云:雖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見。雖信有佛,言佛有金鏘馬麥之報,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闡提。解聖法名為聖人,解凡法者名為凡夫。但能捨凡法就聖法,即凡夫成聖人矣。世間愚人,但欲遠求聖人,不信慧解之心為聖人也。經云:無智人中,莫說此經。經云:心也法也,無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於聖人,但欲遠外求學,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墮邪見,失心狂亂。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內淨,猶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內,八萬四千煩惱為病本也。凡夫當生憂死,飽臨愁肌,皆名大惑。所以聖人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念念歸道。若未悟此大理者,即須早求人天之善,無令兩失。

夜坐偈云

一更端坐結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虛。曠劫由來不生滅。何須生滅滅無餘。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動自真如。
二更凝神轉明淨。不起憶想同真性。森羅萬像併歸空。更執有空還是病。
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論邪正。若能不二其居懷。誰道即凡非是聖。
三更心淨等虛空。遍滿十方無不通。山河石壁無能障。恆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無無性即含融。非但諸佛能如此。有情之類並皆同。
四更無滅亦無生。量與虛空法界平。無去無來無起滅。非有非無非暗明。
不起諸見如來見。無名可名真佛名。唯有悟者應能識。未會眾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無邊。不起一念歷三千。欲見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奧非心測。不用尋逐令疲極。若能無念即真求。更若有求還不識。

達摩大師悟性論終

所以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而且这个如来藏是没有污染的,是清净的,是德相备足,与我无异,功德智慧诸庄严相都是完美的,跟佛一样的,这就讲得更清楚了。

什么叫如来藏?就是如来的胎藏。密教不是讲胎藏界、金刚界吗,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意思就是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胎藏,好像胎儿会长大成人,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将来也是可以成佛的,是如来的种子。

《如来藏经》进一步说,一切众生在他当下,就是现在、立刻就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具足清净德相,跟佛无差别。不是说将来,就是现在他就有,包括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身体里都有如来眼、如来身、如智。不假外求,不要到身体外面去求什么东西。但是由于客观环境,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及贪瞋痴这些烦恼的蒙蔽,这些众生没有体证到自己身体里所具有的如来藏。

上面说的,都是从众生本来具有如来清净色身智慧和功德来说明如来藏。到《胜鬘经》和《不增不减经》就更进一步了,它是从涅槃界、如来法身、自性清净心、大菩提这些内容来说明如来藏。你像《不增不减经》就说:众生界者就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就是法身。把如来藏说成是法身,众生都有如来藏,就是众生都有法身。不仅是有清净的色身,而且是有法身。

《胜鬘经》讲阿跋多罗三貌三菩提者,即正等正觉,就是涅槃界,涅槃界就是如来的法身,如来的法身不离开烦恼藏,所以叫如来藏。

《胜鬘经》又讲:如来藏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

《胜鬘经》接着讲:这个自性清净如来藏,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也非烦恼所染。因为烦恼不染心,心不染烦恼。所以众生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

意思就是说,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就是菩提清净心所证的菩提、涅槃以及真如法界。无始以来。这个本具的如来藏,它是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所以《胜鬘经》把这个如来藏叫做不空如来藏。

——作者:吴信如
——摘自《楞伽经讲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河对面有一个小伙子看见了这种情况,急忙也来到了河边,准备帮忙把女孩接上去。河对面有一个小伙子看见了这种情况,急忙也来到了河边,准备帮忙把女孩接上去。
  • 3️⃣价格偏高是因为它是全油类。本期三条不同风格的项链 都是实用与颜值并存的款快告诉我最喜欢哪条吧:1️⃣双层极简蛇骨链 这个就很百搭 ins博主人手一条的时尚
  • 感情里要追求浪漫,这样才能让两人的爱情保持热度和新鲜感。以后要多和年轻人接触,汲取年轻人的活力与朝气,让自己保持年轻态。
  • 或许她们的活动离沙滩很远,她们只是偶然来到这里,遵从某种我不知晓的规程——例如,在这天打完高尔夫球后,T府上没有舞会这类的——她们只停留很短一段时间,就像访问一
  • 射手座射手座的人开朗活泼,个性十足,虽然有时候会大大咧咧,但是她们对爱情却无比的认真,射手座真的爱上一个人,是绝对不花心的,而且特别善解人意,要爱就爱的彻彻底底
  • 李诞每场表演完成度都很高,分寸拿捏得准确。开场最重要,像一部书的开篇,如果开篇就是烂梗,估计没人愿意继续往下看了。
  • (健康成都)【11月6日我市新增本土病例情况通报(截至11月6日18时)】 11月5日18时—11月6日18时新增报告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其中2例为昨日通
  • 每个人,都沿着不同的轨道在活着,人日积积一善,久则必为江河之水;日积一恶,久则必为星星星之野之火。等到读懂时,境开阔,凡事种种种都已淡然于。
  • 观看公安部“弘扬英模精神、铸牢忠诚警魂”公安英模先进事迹云视频报告会,让我感受到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现
  • 我希望不要评论我出去吃饭喝酒有错,我不会完全为了孩子而活,难道还为了你的闲言碎语而烦恼?我老公也偶尔出去吃饭喝酒,那我为什么不可以,自己本是女人,还看的男女有别
  •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这里的“账号名称信息”指的是在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实现全体实名认证后,个人的ID(头像、个性签名类同)仍需要充分体现个人特征——比如目前的微博,实
  • 而且还是大圆满结局!但其实整体可玩性也没那么低,跟NPC的对话几乎没有一句是废话,大地图探索和支线收集也挺有意思的。
  • 朱雀的镜头也太帅了吧!小贺我的霖宝!
  • [喵喵]妈妈爱你,也与你一起成长进步哟今天,悄悄给你订了你最爱的挖挖车蛋糕,连背景墙装饰都是汽车 ,确认是爱车小男孩无疑了[阴险]…今晚,欣欣姐姐、乐淳姐姐,还
  • 当然,库克也不忘强调以上均是个人观点,并反驳了苹果可能支持虚拟货币支付、购买虚拟货币进行投资的说法。不过,他承认他个人拥有虚拟货币作为其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 リエーフの髪色!ヴィクトルのと同じだ!(˶>ᗜ<˵)名前はロシア語で獅子という意味なんだアイスタイガーのユリオはコートライオンのリエーフと会ったこと
  • #任嘉伦[超话]# #力士香浴任嘉伦# #任嘉伦超凡2020# 这漫漫八千里山河辽远 纵使不能遇见也会为你静候我的朋友[心]@任嘉伦Allen我是个懒散性子!
  • 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关心一下这块空置的土地,真的不该这样浪费,野草丛生也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不安全的问题!分开了六年依旧爱着对方,耳边蝉鸣声声,他们彼此吻着心动的某
  • 目前已经管理着30多个品牌,控股的品牌10几个,销售遍布全球,这些品牌在被ACCESS集团投资之前,都已经经营了5-80年,在海外各国销售都很好,品牌有自己的
  • 这种小零食就适合看剧看书或者写作业的时候解馋,反正我们寝室就是分吧分吧没两天就吃没了。还有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说,这么好的中国功夫,应该传承下去,在学校里广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