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白话文

3、佛教的名学者

  海云比丘,在佛教中并不是生疏的。他献身学问,专心的深入法句(文字),在佛教思想的研究发挥上,成绩卓著,不愧为一代的名学者。

  某天上午,善财来参访他。海云比丘开了窗明几净,面临大海的海藏楼,出来与善财相见。善财叙过了久仰德学,专诚参访的来意以后,接着说:「我是发了菩提心的,想深入一切智海。但觉得舍离了世间的生死,想不落小乘的蹊径,行菩提道,入如来地,这似乎颇不容易。关于这些,久仰大师是特有见地的,今天专诚参礼,请求多多的开示」!

  海云比丘微笑说:「我也不过是蠡测之见;但愿意把自己的知见,贡献我佛教的青年。善财!你真的发了菩提心吗」

  「是的!大师」

  「好!培植深厚的善根,才能发悲智的大心。那我不妨把自己的学历告诉你」。

  说着,把手向东一指说:「看哪!这是汪洋的大海。我在此海门国,十二年中不断的观察这大海,观察它的性质、形态、作用。善财!你会吗?」

  善财惭愧的说:「学人愚昧得很,没有理会观海的奥义,望大师明白开示!」

  「善财!大乘法确是深隐的。它不容许空谈,也不同情守文作解的经师。所以,它是比喻的、象征的、神秘的,它是一幅昼,一首诗。要理解它的真义,得拿出超脱的手眼来,从象征神秘的形式中,体会它平实的中道。」

  「哦!那么大师莫非观察十二缘起的生死大海吗?」

  海云比丘点头说:「对,善财!你是生有慧眼的。我深刻的观察世间相,观察它的甚深广大;从现实的世间,向无限的时空去观测,只觉得它渐深渐广,深广得不可说。这世间是丑恶的,但也有美善的妙宝。

  世间海中有无量众生的意识流;业浪与爱水,形成色色不同的身相、寿命、族类,色色不同的意识形态。

  属于世间的众生,住在世间:这其中也有伟大的君子、哲人、英雄。烦恼大云不断的流注业雨,弥漫了整个世间。这世间,不问它是什么,它确是无增无减的。我这样广泛的观察,理解世间是十二缘起的因果,叩开了缘起法海的大门。

  后来,我作进一步的观察,世间还有比海更广大,更渊深,更特殊的吗?

  那时,只见海底涌出一茎妙宝莲华来,华、茎、叶、台、须,一切都是妙宝的,弥覆了整个大海。天、龙、阿修罗(世主)他们,都恭敬的供养赞叹。莲华上坐着一位万德庄严的如来」。

  善财合掌赞叹说:「善哉!善哉!太不可思议了!这又是什么意义?」

  「这自然是大有道理的。缘起相海,是甚深难测的,但还有甚深更甚深,难测更难测的缘起空寂性呢!性空是缘起内在的实性,唯有彻底的深观缘起海,才能洞见它。你以为这是沉空滞寂吗?不是的,凡是能广观世间相的,没有不同情世间;深入缘起性空的,没有不齐死生、等染净。声闻行者不能广观缘起,却想深入,这自然是不堪潮流的冲荡,浅尝而沉没了。广观世间相而深入的,才能不舍世间,又不为世间所拘,开放出大乘的行华。

  菩萨是不离世间的,却不属世间;这像莲华生长于淤泥中,却净洁得可爱。所以,只要多多的为众生着想,深深的体解性空,就不难从空出假,实行普贤的大行了。

  表像菩萨净行的莲华,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善财说:「怕是海底本来就有的!」

  「不!这是反缘起的邪见,莲华是如来无上善根所起的。如来是诸法的如义,通达性空如如,正见性空的如幻缘起,如梦如幻的清净业力,发生菩萨的行华。大行的净业,不能离开空慧,所以是无诤法门所庄严,无为法门所印定的。

  为一切世界一切众生而行无边的大行,这就是莲华的遍覆世间大海了。不论从宗教的或者政治的观点去看,唯有这样的佛弟子,才能受世主们的敬信赞仰。等到菩萨的因华成熟,自然就成为万德庄严的佛果了。」

  善财深切的理解说:「大师的深见,学人得益不浅!现实的世间,拘恋不得确也远离不得。不从缘起法海门中作深广的观察,不随波逐浪(凡夫),就是沉没(声闻)。就是想截流径渡,总不免有心无力。」

  海云比丘说:「善财!还有啦!莲台上的如来,伸出右手来摩我的顶,给我说普眼解脱经。」

  「善哉!善哉!彻见遍一切一味的性空,引发大乘的行果,佛陀的一切知见,都流入大师的心海而顶戴受持了!」

  「是的!我确是深刻而详备的领解了。普眼经的妙用,可以约略说一点:普眼悟入的空性,是如来境界,与三世诸佛同一鼻孔出气。悟了这,在实行上能引发菩萨的大行;在理论上能阐明诸佛的妙法。它是遍入一切法门的,所以性空能总摄法门的一切。它能净化国土;能摧破外道的邪论;能叫一切众生得快乐;能照着众生所行的,看他们根性的好尚,适应他们,开示他们。

  这普眼解脱门,简直是深广无边。我用了千二百年的时间,受持、读诵、忆念、观察,但也没有究尽。明白点说:在性空的见地上,圆摄一切,就是资以为生的事业,也不离佛法。总之,众生无边,众生的根性好尚无边,适应而融摄他们的佛法,自然也是无边。」

  「哦!这不怕邪正杂乱吗?像支那的孔、墨、老、庄,印度的婆罗门,或者数论、胜论,如果佛法去适应它、融摄它,广大是广大了,可不免有点不纯粹」。

  「善财!你所忧虑的是对的。但这是神化了的俗人所能了解的吗?这像小孩不肯吃药,把药和在糖果里一样。既然是适应根性的,自然要分别个根本与枝末,常轨与变例:自然要从形式的底里,把握它的真义。庸俗的佛教者,不但在支那是多少儒道化的,印度是尤其神化。如能立足在悲慧的大本上,为实而行方便,那不但印度与支那,就是欧风、美雨,也未尝不光华灿烂,庄严着法界的一角」。

  「这样,大师的佛法,是不限于佛说的了」。

  「没有的事。什么是佛说?不违反佛教真义的一切微妙善语,无不是佛法。所以本人每天的工作,是把从佛领受来的无量法门,一一的深入它;凡是与某一法门相顺的,就把它摄取过来,加以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尽不实的,删修它,使成为明净的佛法。演绎引申它的真义,在适应根性的要求下,不断的推陈出新。

  善财!我不但做这体会阐发的工作,并且每天为人演说,显示它的真义,使它发扬光大起来。常常与人辩论,成立佛法的正义。因此,世间众生来我这里问法的,我都能适应他,引导他深入普眼法门「善财!你今天来了,该不会空费草鞋钱吗」!

  「大师的开示,我是依教奉行的。不离见佛与多闻正法,我总算明白了。但关于入众无碍,还请你慈悲开示」!

  海云比丘摆手说:「不行!我只能宣说我所了解的。入众,这实在是个难题,让我想想看。有了,离此地六十由旬的南方海岸国,善住比丘在那边弘法,他倒是难入而能入的。请吧!你还是向他参访去」!

  善财站起来告辞,海云比丘一直送下楼来,目送这位青年参访者的向前迈进

宣化上人:只教人修一种的经,其他的经典都不要去修了。这岂不也是和《华严经》所说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华严经》上说“持一非余”是魔业,就是魔王的业障、业力

[给力]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常修慈心:如果这个人修精进行,他又修慈悲心。这慈悲心,就是不见众生过;对于众生有过错,他也用慈悲心来摄受众生,“这小孩子他不懂事情,所以他才造罪业;我应该好好教导他,令他不要玩这个把戏了!我这儿有一辆好的大车给你,你坐这车上,到什么地方去,都可以的。”好像释迦牟尼佛哄那一班小孩子那样,这就是慈心。

不惜身命:他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像有的人做了一点事情,就觉得又是辛苦,又是疲倦,又要休息了。菩萨发心,连身体也不要,命都不要了;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来为众生谋幸福,为众生服务。乃可为说: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讲《法华经》。

若人恭敬,无有异心:假使有人恭敬三宝,他没有两个心。你看!佛说法,说得极详细。因为有的人恭敬是恭敬,但是心里不是一个心,有一种异心,就忖着:“不知道是不是啊?这个法师这么样说,真是这样子?或者不是吧?这法师这么讲佛法,我看他也是那么样子,和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嘛!我要详细来看一看,如果不是这么回事,我赶快的跑,不要被这个法师来骗了!”

我现在告诉你们,有智慧的人,就是有人想骗你,也骗不了;没有智慧的人,你就怕人骗,也会被人骗了。被人骗、不骗,看你自己有没有真正智慧。譬如法师叫你:“我有一个咒给你,你杀了这个人,我保证你开悟的。”你是听这个法师讲呢?还是不听这个法师讲呢?若依这个法师讲的,你就被人骗了;若不听讲,你又不依教奉行,你说这怎么办?你皈依的时候,说要“依教奉行”的。你说这怎么办?

没有异心,就是没有两个心,就是一心跟师父修道。不是说今天要跑,明天也要跑的。这个“跑”,你口头上讲,心里就想;心里想,这就是异心了!所以离诸凡愚,独处山泽:离开一切凡夫愚痴的知见,自己住到山上去,或者有水的地方。泽,就是有水的地方。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讲《法华经》。

这段“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这是修福。“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这就是修慧。这是“福慧一对”。

M3 内外一对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如果有人,他离开这个恶知识。恶知识就是什么?好像教人行淫欲,这就是最恶的恶知识!亲近善友:亲近善友,就亲近善知识。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你才可以给他讲《妙法莲华经》。

若见佛子:释迦牟尼佛又对舍利弗说,假设你看见有这种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他守持戒律,就好像那个光明宝珠一样清净。求大乘经:他勤求大乘的经典。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说《法华经》。

这段“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这是舍恶亲善,是外求,外求就叫“愧”。这里“若见有人,持戒清净,如净明珠,求大乘经”,是内护,内护又叫“惭”。这是“惭愧一对”。

M4 自他一对

若人无瞋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瞋:假设你遇着有一种人,他没有一种瞋恨心。瞋恨,就是三毒之一。这三毒就是贪、瞋、痴,这是三种的毒药。那个人无瞋,无瞋也就没有贪,也就是没有痴了。质直柔软:他的性质很直率,对人不会有一种弯曲心;他的心是直的,对一切人都很柔和,没有暴躁的脾气。常愍一切:他常常对一切众生,都有一种慈愍的心。愍,是怜愍。恭敬诸佛:他怜愍一切众生,他又恭敬诸佛。

我们一般的人,都不知道恭敬佛。恭敬佛,就是见着佛,我们就要礼拜──叩头顶礼;如果我们不叩头顶礼,这就是不恭敬佛。为什么要给佛顶礼呢?因为佛是世间一切众生之父,所以我们要恭恭敬敬地,对于父亲一定要礼敬。见着佛,要叩头顶礼;见着佛像,也要叩头顶礼;见着修持佛法的僧人,也应该叩头顶礼;所以要恭敬三宝。恭敬诸佛,就是恭敬法、恭敬僧,恭敬三宝都包括在内了。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说《妙法莲华经》。

前边这六句偈颂,这是说的“自行”,就是自己应该像这样来修行。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于大众中:又有一类的佛子,在一般的大众之中,就是人多的地方。以清净心:以他这种没有染污的清净真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以种种的因缘来作譬喻言辞。种种,就不是一种。什么因缘呢?

譬如说,你戒杀、戒偷、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修五戒,就可以生天。你种善的因,就会结的善果;种恶的因,就会结恶的果。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所以要小心谨慎,对因果上去行持。“譬喻”就是一种比方;“言辞”就是用种种的言辞,说法无碍:说一切法,没有障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给他说《法华经》;若不是这种人,就不可以给他说《法华经》。

后面的这八句偈颂,以譬喻说法,这就是化他。这一种自行,一种化他,这叫“自他一对”──自己和他人,这是一对的善人相。

M5 始终一对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假设遇着有这种的比丘。比丘,就是出家的僧人。比丘是梵语,有三个意思,所以就没有翻译过来。

(一)乞士:所谓“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向佛来求法,向众生来求食。

(二)怖魔:因为比丘依照佛法去修行,所以魔王就恐怖。

(三)破恶:破除一切的烦恼恶。

这个比丘,为一切智:他因为想要求一切的智慧,四方求法:所以到四方去参访善知识来求法。合掌顶受:他求法,就合掌恭敬向人顶礼。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他愿意受持大乘的经典,或者《妙法莲华经》,或者是《华严经》,或者是《楞严经》;总而言之,他各处去求大乘的佛法、大乘的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他求这大乘经典,专修这一门。譬如受持《法华经》,就专门受持这部经典,其余的经典都不学。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种专一的人,才可以给他讲《法华经》。

如人至心:再有这一类的人;至心,就是至诚恳切的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他想得到佛的舍利,或者求一切的经典。得已顶受:他得了之后,就恭敬供养,来受持这部经典。其人不复,志求余经:这个人已经得到大乘经典,他就不再东跑西跑,各处去求其余的经典。亦未曾念,外道典籍:他也没有读过外道的书、外道的一切论议,他都没有念过。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说法。

这“四方求法”,属于请益;请益,就是求对于他自己智慧上有益处,这是请求法,利益自己的一个开始。他能顶受佛法,依法修行,这“顶受专修”,这就是皈依的一个终点。所以,这一段经文就是“始终一对”。

L2 总结可说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

释迦牟尼佛说完上边这一段文,告舍利弗:来告诉舍利弗,我说是相:我说这十种的善人相,你要知道,这是为求佛道者;若详细说这种的相,穷劫不尽:说几个大劫,也说不完。如是等人,则能信解:所以我总括起来,就说前边十种的相。这十种相的人,他能信解《法华经》。汝当为说,妙法华经:你应该为这十种相的人,来说《妙法莲华经》。

经典讲到这个地方,有人研究过佛经的,就认为这一段的经文,有一些个问题。他说:“在《华严经》上说,持一非余──你要是专门修一种经典,而认为其他的经典都不对──这是魔业。那么现在这《法华经》说‘其人不复志求余经’,只教人修一种的经,其他的经典都不要去修了。这岂不也是和《华严经》所说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华严经》上说“持一非余”是魔业,就是魔王的业障、业力;那么《法华经》这样说,岂不和《华严经》的经义相违呢?其实,你受持一经,也就是受持其余的经。由“一”,才有生出来其余,所以余经也在这一经之中包括着。并且这一段的经文,没有说一定教你专门受持一部经,而是你的力量仅仅能受持一部经。你若能受持多了呢?那是更好的,多多益善。所以你不要执着说这《法华经》教人只受持一种经典,不教人受持其余的经典。你不要因为听经,又生出来一种经的执着了!所以这个道理,你要把它看得活动起来。

———摘自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掌握這兩種關鍵,
便能了解
《 大悲懺法 》的
修持方法

知禮大師
( 960 - 1028 )
以〈 大悲咒 〉為主軸,
選取《 大悲陀羅尼經 》的內容,

並引用
《 摩訶止觀 》 中的
「 非行非坐三昧 」,

編造了
《 大悲懺法 》。

大師在整部懺法中,

使用了簡潔、
優美的文字,

來呈現觀音菩薩的悲願,

再透過梵唄、
儀軌的形式,

培養行者的宗教情操,
以引發善根,

令行者漸消煩惱,
成就佛道。

本文參考慧源法師的
《 大悲心咒懺法講記 》,

嘗試以較顯淺的文字,
介紹這部懺法的大意,

使初學者在參加法會前,
能對這部懺法作概略的理解。

一切從恭敬心開始

《 大悲懺法 》的
懺儀共有六段 :

淨業、
供讚、
禮敬、
持明 ( 咒 )、
懺悔、
迴向。

按照內容大意來看,
這六段可用
「 境、行、果 」的
架構來統攝。

前面三段
( 淨業、
供讚、
禮敬 ),

屬於「 境 」 ——
行者所信仰的對象;

中間兩段
( 持明、
懺悔 ),

可納入「 行 」——

對「 境 」的理解,
而生起的信解實踐;

最後一段「 迴向 」,
則歸為「 果 」 ——
實踐所得的結果。

在「 境 」的部分,
《 大悲懺法 》
所強調的是
「 皈敬三寶 」。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
假如我們發心學佛,

則必須先從皈敬三寶開始,
因為三寶是佛法的綱領。

換句話說,
皈敬三寶,

是進入佛門,
修學佛法的基礎。

那麼要怎樣皈敬三寶呢?

懺文中講的是
「 一切恭謹 」。

「 一切 」
是個多義詞,

而從懺法的脈絡來看,
「 一切 」
所指的是
「 身語意 」
三業。

在拜懺時,
我們端正站立( 恭 )於佛菩薩像前,
都攝六根,
內心至誠( 謹 )合掌,

口中稱念
「 觀世音菩薩 」聖號,

這都可視為
「 一切恭謹 」。

心念觀想十方三寶

我們以這種虔敬的清淨心,
頂禮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寶。

佛教主張十方有無數世界及淨土,
故稱 「 十方世界 」。

而各個世界中的諸佛及眾生,

則稱為
「 十方諸佛 」、
「 十方眾生 」。

這裏衍生出兩個問題 :
為何修懺時要頂禮十方常住佛法僧?

居住在此處的我們又如何頂禮他方世界的三寶?

大悲道場之所以能夠啟建,
端賴各種因緣,
其中最為重要的當然是佛法僧三寶。

佛是教主,
法是行門,
僧是傳承者,

倘若缺少其中一項,
都無法建立大悲道場。

試問如果沒有佛陀,

哪有說法這回事?

如果沒有說法,

又怎會有法寶?

即使有了法寶,
而沒有僧寶的傳承與提倡,

那麼我們又怎會知道大悲懺法?

所以在修懺時,
我們應先向三寶頂禮,

祈求三寶庇佑,
令我們在壇場中的修持都能如法。

那麼我們又怎樣頂禮他方世界的佛法僧呢?

源慧法師在講記中表示,
這要依靠行者的觀想力。

法師指出 :
「 行者一心運想,
雖今日不是面對佛法僧三寶,

但從心念觀想,
三寶如在目前,
與我相應,

與我一念清淨心不異,
故稱
『 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 』。」

總而言之,
我們是運用
「 心念觀想 」,
頂禮十方世界的佛法僧三寶。

當然對無法觀想的人來說,
只要以至誠心,

如是頂禮,
也一樣
「 能叩動十方諸佛菩薩大慈悲心之加護 」。

這正如
《 論語 》所說的
「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

香花遍滿十方國土

我們運用心念觀想,
或懷著至誠心,
頂禮十方佛法僧三寶後,

便誠心跪在十方三寶前,
「 以尊嚴恭敬態度及心念 」,
手執香花,
供養三寶。

在跪下、
執持香花時,

我們亦要心念觀想。

觀想手中所持的香花,
遍滿於十方世界,

供養、
莊嚴十方世界諸佛國土,

成就福慧二種功德,
以圓滿佛果。

故懺文說
「 願此香花雲,
徧滿十方界,
一一諸佛土,
無量香莊嚴,
具足菩薩道,
成就如來香 」。

遍滿於十方世界的香花,

隨著我們的觀想力、
至誠心,

成為了微妙的光明臺。

除此之外,
我們亦觀想以天上微妙的音樂、
珍寶、
沉香、
餚膳、
天寶衣等,

供養十方諸佛。

這些所敬奉的香花、
音樂、
珍寶等都只是法塵 ——

意識所緣的對象,
就本質上來說,
它們都是緣起無自性的。

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觀念作供養,

不見有
「 能供 」與
「 所供 」的二元對立,

那麼便能成就不可思議的妙法功德。

總之,
我們在法會中能專心禮懺修供,

以至誠心觀想,
於十方世界中供養諸佛。

也就是說,

「 十方法界三寶前,
悉有我身修供養 」。

由此所成就的福慧二種功德,
亦能遍滿十方法界。

而這一切如能與中道義相應,
便是懺文所說的
「 彼彼無雜無障礙 」。

然後我們應該進一步將心量擴大,
發廣大誓願心,

盡未來際,
普修福慧二種功德,

以薰染法界一切有情,
導引他們發菩提心,

同證佛所證悟的一切種智,
究竟成佛。

以這樣的心念態度,
供養十方三寶,

祈求三寶加被,
讓我們修持大悲懺法時,
能如法成就。

奉請三寶龍天護佑

供養十方佛法僧三寶後,
我們要再次端嚴自己的身語意三業,

以奉請釋迦本師、
阿彌陀佛、
千光王靜住世尊,

以及十方一切諸佛悲降臨於大悲壇場中,
驗證我們所修持的懺法正確無誤。

由於
〈 大悲心陀羅尼咒 〉,

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印,
具足三德秘要,

能顯現於大悲道場中,
接受我( 等 )的三業供養。

此外,
我還祈請觀世音菩薩能本著大慈大悲的願力,
倒駕慈航,

「 來到我前,
神咒加持 」,
令我( 們 )頓消三障;

同時,
我亦祈願諸大菩薩、
大阿羅漢,

能「 同運慈悲 」,
愍念我等沉淪於生死海中的凡夫眾生,
降臨於道場中庇佑我們,

令我們的三業清淨,
成就懺法功德。

除了祈求諸佛菩薩的加持,

我亦奉請諸天八部、
龍天護法守護壇場,

使我等可免於一切天魔的干擾,
或示現各種瑞相;

令我等能如法修持大悲懺法,
不違背自己修法的初衷,
速得成就。

以上僅指出修持大悲懺時,
我們的身心應如何準備,
以及用何種態度供養十方諸佛。

下一篇將論述如何消除業障,
如何與觀世音菩薩的本願相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细腻清甜的芋泥mix色如白玉的麻薯,口感绝了,多吃几个也搭配#法式牛轧糖# 的中秋礼盒,这般与众不同的送礼选择,只会出挑不会出错~#用点心·过生活#[玉兔]为中
  • 惜哉痛哉,色的循环,总让我行走在人畜两端,昨日与上午,无我利他还让我的脊梁骨冒着汗,下午的沙发床上,一只蠕动的肉虫就迷失在孽欲的海洋里,我好奇用摄像头将自己这种
  • 现在是周末才能合家欢的一家子,好像还是当年那个模式,只不过队形稍有变化,白天是我带着儿子到处玩耍,爸爸在家躺平睡懒觉,到某个他觉得“嗯,该起床了”了点,稍作收拾
  • 很多明星会因为工作需要短期内快速减脂减重,方法通常也比较简单粗暴,要么吃的非常少要么直接不吃了。而且今晚的预告确实有误导人的情况,只要好好解释就行了吧,现在的粉
  • 如果自己想减肥,那就要把相关的数值算出来,看是否属于自己,比如看到一款能量为1295千焦/100g的面包,那拿到该产品时,就要把这个能量转化成我们通常说的大卡,
  • 如果是人形的恐怖、狰狞公仔,更是带着阴森森的感觉,会容易招惹小人添乱,使家人做什么事都不顺心。很多古董爱好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中招,觉得在家中摆放古董能够显示出主
  • “花,从未想过怎样开才更好但她从来都开得体面,开得从容不迫被风吹过的事物,被河水流过的地方还有花开花落的日子大家彼此,感同身受世上所有的厚意,都是一种深情”世上
  • 万圣节来参加一场有品质有内容有调性的活动吧来暮野城市营地看看万圣节我们怎么过.环球摄影展 | 星空摄影展展出的照片版权©️分别是三位不同领域的顶流kol全球旅行
  • [衰][衰] 早在2011年12月30日,面对本人坚持不懈的申诉(见证据13-18)、最高法办案人完全不搭理当事人依法合 ️ 规提出的再审诉求、用一没有法律效力
  • [心]努力的意义,不在于一定会取得多大的成就,只是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得比原来的那个自己更好。虽然拥有过的东西会失去,得到过的友谊会离开,想追求的感情还那么遥
  • 3、2.5亿处置子公司,关联方高价接“锅”露笑科技不再参股伯恩露笑后,失去了大额订单支持的露通机电,似乎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关联方2.5亿接“锅”1、蓝宝石业务
  • 但是那天的所有所有都只会在回忆里了[悲伤]「中国·重庆」沈嘉伟 | 渝香海棠·龙湖店——"中国的园林建筑布置如此错落有致,即使没有花草树木,也成园林
  • 难得有一只镶嵌了蝴蝶结【】同时不但木有显胖的罪恶,还能帮着藏一点肉的,难免欣喜若狂。最难得是,还适合搭配各种半裙穿,帮微胖界人士从此打消穿半裙的顾虑,可谓功德。
  • 真正的古怪之处在于——有人都红成这样了,我们还不知道。#电影老腔#我只是很感叹,怎么样的人才能说出一句,去吃草根睡草屋我也不后悔。
  •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工作类型,可以猜测特斯拉将在曼谷开设销售和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地图显示特斯拉在该地区没有超级充电站,但一旦特斯拉在泰国全面投入运营,这种情况可能
  • 我化疗后免疫力调理仍然要使用芝人堂泰山赤灵芝灵芝孢子粉,它能保证我不吃安定也能有深度睡眠,自然也会增加我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我信任芝人堂泰山灵芝灵芝孢子粉,会长
  • (看到节目粉和某大V的battle有感)所以,对所有吐槽我都直接刷过去,唯独攻击他们容貌和身材的不能忍,毕竟还有栎鑫和远远(远远用刻在DNA里的男团素养向我们展
  • (对氢能源相关有一定正向影响;氢能源作为最理想的能源之一,具备清洁高效等特性,一直以来都备受市场瞩目;据统计,我国氢能源产业在未来五年约为1万亿,到2035年约
  • 今天下午家里只有我和小树叶,今天我边看这本书边读着录音,有那么一会儿,我感觉到小树叶听我读书的声音更安心地在旁边玩儿,那时我感觉到,看书不是我一个人的活动,而是
  •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到三个泥瓦匠在砌砖,路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在砌砖”第二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在建设城市”多年以后,说在砌砖的依然还在砌砖,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