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中央派出调查组来厦门大学直接调查我的学位事宜!

大家好!我是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我在2022年通过答辩(如图一),正式毕业。我的论文于2022年在教育部学位平台送审,被评为“出色的学位论文”(如图二),三个分数平均分85以上,最高分也有89,读博至今在正规学术刊物发了6篇论文。为完成论文,本人曾自费调研,做到知行合一。

根据厦大2014的文件《厦门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如图三),因本人当时没有发核心期刊,因而当时没有拿到学位证。可是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其中提及“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厦门大学在2021年规定:“破除‘五唯’痼疾,采用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术专著、专利、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全部作品形式或其中部分作品形式或其他作品形式,作为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相关创新成果。”可见2014年这个规定已经不能适用于2022年。

2022年11月7日,本人向厦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信箱发送邮件询问学位事宜,研究生院建议我提交现有成果去审核。2022年12月15日,本人向系里提交数篇论文,可因为2014年那个旧文件没废除,系里可能没办法越过校级文件审核我的论文。

2023年2月13日,学校给我发了邮件,让我走博士论文创新成果审核之路,其实这个《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实施细则》当时并未在官网上对我公开,学校只是通过系里的邮箱给我发了四个步骤,包括导师推荐、学位论文创新成果审核、学位论文创新成果校外专家评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工作小组)审议四个环节,2月份发了邮件,3月份学校还在拟定细则。

我在2023年2月15日通过了导师推荐,在2023年3月通过了学位论文创新成果审核环节,这个环节需要系里请5个专家评阅,当时已经通过并盖章(如图四)。然后学校又要把我的论文再次送审,之前教育部盲审已经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我不明白为何又要再送审,而且换了平台,换的是学校自己建立的一个专家库。也换了送审人,之前是系里送审,那次是研究生院去送审,然后把结果返回系里,再由系里通知我们。我不知为何程序这般复杂。

随后在学位论文创新成果校外专家评审这个环节中,有的专家给我评了三项优秀,也有的专家给了我两项不合格,差异非常大,这位给我评了不合格的专家,其评语中出现了明显病句,如“不是是否是作者的臆想”,又如“很令人存在”等(如图五),由此可见其治学之不严谨。该专家还会在引用论文标题后直接作出无中生有之评价,如他先是引用第五章标题,在未提供证据的前提下,再作出“生拉硬扯”及“无中生有”等评价,亵渎了我对学术的忠诚之心以及敬畏之意。这专家认为“文学地理学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路径”,“近年”这个用词有问题。钟健芬在《文学地理学的几个主要问题——曾大兴教授访谈录》中曾摘录学者曾大兴的观点:“文学地理学在中国已成‘热门’。”此篇文章的发表时间是2015年,现在已是2023年了。文学地理专业学者曾大兴还说:“首都师范大学的陶礼天教授指出:1992年以后,中国的文学地理学已成‘显学’。”

本人论文于2022年去教育部学位平台送审时,研究方向为“文学地理学”,三位专家都给了好评,专家评语无任何病句。若校级评审系统里的那位匿名专家根本不懂文学地理,请问这是外行指导内行吗?现在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文学地理学方向的硕士点,可是这个校级评审专家却认为“文学地理学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路径,但是其有效性和规范性仍有待验证”,请全国文学地理学者来评评他说这话合适吗?

一起进行校级送审的同专业四人都没过,而我们都过了教育部送审和答辩。为何都没有通过校级专家库的评审?后来请中文系复核,四个人写了异议申请,四个人没过,请问又是谁负责呢?厦大古代文学专业没退休的博导就两个,一个是我导师,一个参与了我的答辩,那么本校谁还有这个专业能力驳回?请问是外行指导内行么?系里的复核没有公章,也没有对我们提出的学术疑问进行解答,就只是发了一个邮件(如图六),后来我问有没有古代文学的老师参与,也没人正式回复我。正常答辩同专业四个人都过了,到了申请学位四个人都没过,请中央成立调查组调查此事!

为学位事宜,我几次来厦大申诉,每次住宿费与路费都是自己出。往返奔波,其中之艰辛,唯有自知。为学位事宜,我找过厦大中文系,找过研究生院,也找过张校长,还跟学校张书记提起过,至今仍未解决问题。

2023年12月15日上午,我就学位事宜在微博发帖,厦大当天联系了我,可是他们提出要把我论文重新送审。我想问:

一、重新送审的依据是什么?本来我已经通过了教育部送审,后来申请学位证,学校送审出现专家句子都写不顺等问题,6月来学校申诉,学校没有提出再次送审。现在才说重新送审,中间拖了好几个月,其中被拖延的时间谁给我一个说法?


二、今年6月我向教育部投诉此事(如图七),教育部把信息转回给厦大,厦大也没提出再次送审。现在又说再次送审(如图八)?


三、按照学校之前的相关文件(如图九),十个工作日之内可以提起书面申诉。还说复核结论为最终结论。可是系里只是发了邮件给我们,文件并没有盖公章,也没有针对我们的疑问进行回复,甚至我问是否有古代文学老师参与,对方也没能作出一个正式答复。


四、为何有些发了C刊的不用再由研究生院进行校级送审?有些则是答辩前由系里送审,而我们却是由研究生院送审,不能一视同仁吗?复核时研究生院需要请系里鉴定文章,那么为何不给系里自主权负责此事?而要让研究生院插手,增加我学位申请的程序,且出了问题容易互相推诿。


五、我今年12月提交5篇论文到系里(如图十),为何不能请系里审这些论文?目前也没有得到一份合理的答复。


六、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十三条,再结合学位平台提供的评阅书已涉及“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可知博士论文答辩前就应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我论文的创新性已经得到十位以上专家的认可。学校进行创新性成果鉴定,为何跟国家搞不同的标准?


七、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7条:学校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或修改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或者纪律处分规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及时向学生公布。学位授予涉及学生管理,应当向省教育厅备案。用于外审的那份“评审表”上写了“以上每个指标均为优秀的方能认定为通过”(如图十一),为何我至今都还没查到关于此的备案记录呢?本人已经去省教育厅咨询,至今还没收到关于此问题的正式回复(如图十二),已通过答辩的论文不能参与省优秀论文评选是根据哪条哪款,对方也没说出来。本人已经去福建省省长信箱投诉福建省教育厅了。

本人在此提出三点请求:

一、提升高校办事效率。正式废除2014年那个不合理的规定,同时迅速处理我的学位事宜。

二、请在审稿结束后公开专家姓名和单位。双向匿名是为了公平,评审结束后,已经有了评审结果,专家还得到了评审费,为何不公开名字?公开双方姓名,有利于学者之间交流,若评价是公平且专业的,想必不怕见光。

三、请中央派出调查组直接调查我的学位事宜,依法授予我学位证。
#厦门大学[超话]##研究生[超话]##大学[超话]##北京大学[超话]##校园[超话]##决战考研[超话]##省考[超话]##福建师范大学[超话]#

请中央派出调查组来厦门大学调查我的学位事宜!

大家好!我是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我在2022年通过答辩(如图一),正式毕业。我的论文于2022年在教育部学位平台送审,被评为“出色的学位论文”(如图二),三个分数平均分85以上,最高分也有89,读博至今在正规学术刊物发了三篇以上论文,其中有篇论文的他引率目前已达到3次。毕业后至今没拿到博士学位证。为完成论文,本人曾自费调研,做到知行合一。

2022年,我向学校正式申请学位证。2023年2月13日,学校给我发了邮件:“根据《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实施细则》等文件有关要求,博士研究生以博士学位论文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认定,应先向学籍所在院系提出申请并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其实这个《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实施细则》当时并未在官网上对我公开,学校只是通过系里的邮箱给我发了四个步骤,包括导师推荐、学位论文创新成果审核、学位论文创新成果校外专家评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工作小组)审议四个环节。

我在2023年2月15日通过了导师推荐,在2023年3月通过了学位论文创新成果审核环节,这个环节需要系里请5个专家评阅,当时已经通过并盖章(如图三)。

可随后在学位论文创新成果校外专家评审这个环节中,有的专家给我评了三项优秀,也有的专家给了我两项不合格,差异非常大,这位给我评了不合格的专家,其评语中出现了明显病句,如“不是是否是作者的臆想”,又如“很令人存在”等(如图四),由此可见其治学之不严谨。该专家还会在引用论文标题后直接作出无中生有之评价,如他先是引用第五章标题,在未提供证据的前提下,再作出“生拉硬扯”及“无中生有”等评价,亵渎了我对学术的忠诚之心以及敬畏之意。这专家认为“文学地理学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路径”,“近年”这个用词有问题。钟健芬在《文学地理学的几个主要问题——曾大兴教授访谈录》中曾摘录学者曾大兴的观点:“文学地理学在中国已成‘热门’。”此篇文章的发表时间是2015年,现在已是2023年了。文学地理专业学者曾大兴还说:“首都师范大学的陶礼天教授指出:1992年以后,中国的文学地理学已成‘显学’。”

本人论文于2022年去教育部学位平台送审时,研究方向为“文学地理学”,三位专家都给了好评,专家评语无任何病句。若校级评审系统里的那位匿名专家根本不懂文学地理,请问这是外行指导内行吗?现在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文学地理学方向的硕士点,可是这个校级评审专家却认为“文学地理学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路径,但是其有效性和规范性仍有待验证”,请全国文学地理学者来评评说这话合适吗?

一起进行校级送审的同专业四人都没过,而我们都过了教育部送审和答辩。为何都没有通过校级专家库的评审?校级专家库当时是谁在管理呢?后来请中文系复核,四个人写了异议申请,四个人没过,请问又是谁负责呢?厦大古代文学专业没退休的博导就两个,一个是我导师,一个参与了我的答辩,那么本校谁还有这个专业能力驳回?请问是外行指导内行么?正常答辩同专业四个人都过了,到了申请学位四个人都没过,请中央成立调查组调查此事!

本人对此有几大疑问:

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十三条,再结合学位平台提供的评阅书已涉及“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可知博士论文答辩前就应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我论文的创新性已经得到十位以上专家的认可。学校进行创新性成果鉴定,为何跟国家搞不同的标准?

二、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及“教育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要根据意见提出具体落实举措,于7月31日前送教育部科技司。”请问在2020年7月31日前,厦门大学向教育部科技司报送了哪些关于学位方面的材料?请问厦大对于“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又是如何落实的?2014年的那个不合现规定的文件一日不废除,就不能算真正落实。

三、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7条:学校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或修改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或者纪律处分规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及时向学生公布。学位授予涉及学生管理,应当向省教育厅备案。用于外审的那份“评审表”上写了“以上每个指标均为优秀的方能认定为通过”(如图五),为何我至今都还没查到关于此的备案记录呢?本人已经去省教育厅咨询,至今还没收到关于此问题的正式回复。

四、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其中提及“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厦门大学在2021年《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办法》中规定:“各学院(研究院)在公布实施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实施细则之前,仍按相关学科依据《厦门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厦大研〔2014〕31 号)制定的相应规定执行。”可是2014的文件《厦门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中的“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必须在我校文科最优学术刊物或一类核心学术期刊(均不含增刊、专刊、专辑)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等内容与教育部、科技部2020年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中“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是相违背的,为何不废除2014年这个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今的文件?

教育部、科技部是2020年发文的,现在2023年了,从2020年至今,厦大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提及废除2014年这个不合规的文件。 本人就学位事宜曾实名向教育部、中央巡视组等投诉,希望可以早点解决问题。

本人在此提出三点请求:

一、提升高校办事效率。

二、请在审稿结束后公开专家姓名和单位。双向匿名是为了公平,评审结束后,已经有了评审结果,专家还得到了评审费,为何不公开名字?公开双方姓名,有利于学者之间交流,若评价是公平且专业的,想必不怕见光。

三、请中央派出调查组直接调查我的学位事宜,依法授予我学位证。
#校园[超话]##研究生[超话]##厦门大学[超话]#

#培训
芜湖考研培训|考研你必须要知道的报录比
同学们在择校择专业时,报录比往往是参考因素之一,但是很同学并不知道,如何界定报录比的高低,比如20:1的报录比,对于新传、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很普遍,但是对于一些冷门专业或理工科专业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数字了。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报录比高低的标准是不同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报录比以及报录比比较高的学校和专业。
一、什么是报录比?
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考研人在择校时都会非常看重院校热度数据,因为报录比高说明竞争压力大,反之说明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
以浙江大学的两个专业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年报考1615人,录取33人,报录比将近49:1,竞争惨烈,好多计算机大神都败倒在这个报录比之下。
海洋系的机械专业:报考人数26人,录取40人(有调剂),这个报录比小于1,所以代表只要你过线,复试一般都会录取。
二、报录比高的院校和专业
1、厦门大学
(1)金融学
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非常有实力,同时也真的非常受到考生的欢迎。每年的报考热度居高不下,报录比常年40:1左右。2020年该专业统考报考214人,录取6人,报录比达到了36:1,2019年也一样高,报录比是37:1。
(2)广告学
厦大的广告学2020年统考108人,录取4人,报录比达到了27:1,也算是非常高了。但其实这还是广告学专业今年报考人数下降的结果,2018年的时候,该专业报考223人,统考录取2人,报录比达到了111:1。
2、华东师范大学
(1)应用心理学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就以54:1的超高报录比闻名考研届,但这并没有劝退想报考的小伙伴们,2020年该专业又以68:1的超高报录比位列华东师范大学各专业报录比的第一名。
(2)教育学相关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相关专业都非常有实力,报考人数也非常多,报录比大部分都在20:1以上。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有366人报考,统考录取12人,报录比达到了30:1;学科教学(英语)有537人报考,统考仅录取11人,报录比达到了49:1。
3、郑州大学
(1)建筑学
郑州大学建筑学一直是报考的热门专业,19年统考报录比高达70:1,20年这个专业的统考报考热度更上一层楼,报录比达到86:1。该专业报考人数并不多,2020年只有173人,但是统考录取名额太少导致报录比虚高。也就是说,这种专业主要倾向于招收推免生,统考难度高。
4、南京大学
(1)中国古代文学
近两年统考报录比基本都在30:1以上,这个专业每年统考录取仅有8-9人,但是近几年报考人数都接近三百人。
(2)英语笔译
2019年达到37:1,实际上2018年南大的英语笔译统考报录比还仅有21:1,但2019年就上涨到37:1。在统考招生人数缩减的同时,报考人数却在增加,就导致报录比猛涨。

所以大家在选择这些专业和学校时候要慎重选择,结合自身的能力和条件选择对自己而言的最佳院校,祝大家都能一战成硕!

施老师1832539685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福派 拜尔 力博得 usmile 飞利浦 飞科 奥克斯 千山 罗曼 舒克舒客的 softie 铂瑞 素士 电动牙刷28~~~~~真正的爱情需要等待,那是谁都可以
  • 在成都以西偏南刘安镇,巷中古槐下的锅盔店,隐伏聚散着各色人马,乍看每人皆是平常模样,其实各怀绝技,各有一段惊心动魄;有高出常人之资,亦终逃不脱命运之手……在金庸
  •   不会感恩的人[抱一抱]  你帮助了他,可他却不以为然,而且还认为是理所应当。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我们要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这些人时常抱怨,悲观,不求上进,
  • @TFBOYS-易烊千玺#My Boo-TFBOYS-易烊千玺[音乐]##粉雾海[音乐]##Fall-TFBOYS-易烊千玺[音乐]##冷静和热情之间-TFBO
  • 在我看到这本书《赢在未来》中,通过一百多位企业家父母与孩子的真实案例,让我看到了从小培养孩子不仅仅是看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信,有创新能力,不管
  • 还好每天有点工作要做,要不然都不知道要干嘛了,现在呢能做的事情就是老实待着,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就很好了吧,天气预报总会转晴的[可爱]这两天在重刷漫威,今天看了美
  • #北京上线防疫健康信息团体簿# 针对社会机构防疫力量不足、疫情防控台账不清等实际困难,11月14日,北京市上线“防疫健康信息团体簿”(以下简称“团体簿”)服务。
  • 当我暴瘦以后,确实会存在瘦的和以前长的不一样了,当脸不再那么圆润以后我会关注我的中庭怎么变长了,原本饱满的苹果肌因为暴瘦和年龄上涨也开始往下坠落,法令纹明显了。
  • 有时不快乐,是因我们太在意别人的感觉,一句非议,一件小事,都在内心耿耿于怀,让外界控制了自己的心情。人生,都有“艰难”这个副产品,却也有“时间”这副良药,将不幸
  • 不空也不满,不过劳也不过闲,施施然持中道而行,时时有情趣地过日子,就是我们特有的“中国式雅致生活”。”人生的幸福,源于不断减少自己的欲望,物质无需太多,够用就好
  • 一般来说,人的命运都有好运势也有相对较背的运势,不论好坏,都只是给朋友们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根据你的命理、命局、流年大运等等,告诉你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趋吉避
  • #谷江山##金弦##广播剧##折枝广播剧[超话]#不积极不主动不在乎,家有“佛系宝宝”怎样才能让他更上进一点#大咖话育儿# #宝贝成长守护计划# 在网上看到这么
  • 说真的,真的想念任耀西了呢[哇][哇][哇]@任嘉伦Allen [哇]#任嘉伦不说再见# [哇]#任嘉伦周生如故#[哇]#任嘉伦一生一世#[哇]#任嘉伦周生辰#
  • 不过说起来我不理解为什么棣棣发了微博后一个小时零三分钟,棣球仪才号召做数据呢?知道人家私底下专门找数据组组长做了如何抢棣棣前排的教程吗?
  • 万一有状况没能按计划实行,那就喝奶粉。我之前存的冷冻奶,扔了好多。
  • 有意思的是萧敬腾有“雨神”的雅号,杨紫在《我爱我家》中扮演过“夏雪”因此这三位明星的同框立刻就好玩了,叫什么呢?还有就是钟汉良笑起来十分灿烂,总给人留下阳光的大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评价“这座与自然紧密联系的哈尔滨新文化地标,同时亦出色地表现了对人与建筑的互动与参与的注重。”——世界新闻建筑奖评语哈尔滨大剧院,既有
  • 虽然圣安主要专注于本科教育,其600年历史的创校三大学科:哲学(世界第6)古典学(世界第11)与神学(世界第17)的研究在国际保留着超然地位。虽然圣安主要专注于
  • 你系广东边度噶他们:湛江葛(然后扯了几句)出来几个月,终于在异国他乡,吃到了肠粉,见到了老乡,听到了粤语(不是Cristiano向我炫耀他在香港电影学到的粤语[
  • 1⃣️,S妈回应媒体,表示一不是不让孩子来北京,是要读书,生活,来回太麻烦;二,姐妹俩高中就出道了,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陈志强说黄胸鹀2013年就被IUCN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