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谁最受益#?】今年全国两会,至少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建议把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则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8000元。两条建议火速登上热搜榜。

距离上次个税起征点提高,已经过去六年。“教育补贴、养老补贴等程序走完,(起征点)实际上差不多也达到了1万块钱,那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到位呢?”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自2003年起,董明珠已经连续5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她历年提交的两会建议中,关于个税起征点的建议被多次提及。她认为,“较低的个税起征点使企业涨薪时普通员工获利的部分远少于企业支出的成本,降低员工获得感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今年多位代表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还有另一层原因——促进消费。“增加普通收入人群的实际收益,提振消费信心。”张学武表示。

“现在是时候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5000元提高到1万元了。”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稻葵也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公开支持代表建议。李稻葵分析,起征点提高后,直接带来一大群人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增加会带来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中央政府通过流转增加的财政税收也会提高。

·上一次人均减税1842元

过去几年,国内平均工资水平不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城镇私营单位月均工资5436.42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已经达到9502.42元。

个税起征点的历次调整紧跟人均工资变化。自1980年国内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个税起征点定为800元后,又经历了四次调整:2005年,起征点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当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为1530.33元;2007年,起征点提高到每月2000元,略低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2077.67元;2011年,起征点提高到每月3500元,时隔七年,又提高到每月5000元,当时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已经涨到6871.75元。

个税起征点的正式说法是“个人所得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如果长期低于平均工资水平,将会增加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影响这部分人的实际到手收入,进而减弱消费能力。事关纳税人的钱袋子,个税起征点一直是两会提案、建议的热门。

到上次提高起征点之前,中国个税制度已经历多轮改革,个税逐步成为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后的第四大税种。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

个税起征点的内涵也有了变化。之前3500元的起征点是针对工资、薪金所得一项,2018年末起实施的改革措施,首次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将原先分别计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进行综合征税。也就是说,提高后的”5000元起征点”涵盖了原来4类收入。

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曾透露,仅以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44%降至15%。参照《2017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修法时,个税的纳税人数减少到约6400万人。

当然,这种“纳税人减少”只是暂时的。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纳税人口和纳税总额又会逐渐恢复。

2018年通过的个税改革不只是提高起征点,部分税率级距也进一步优化调整。在原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基础上,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也就是说,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

与此同时,2018年个税法修改还首次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在五险一金之外,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项目。

“这项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重大改革成效明显,惠及了数亿中低收入人群,对完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朱建弟总结。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加上2018年10月1日提高个税起征点和优化税率结构等因素,合计减税4604亿元,使2.5亿纳税人直接受益,人均减税约1842元。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收入大幅下降,全年同比降幅达25.1%。朱建弟观察到,新税制实施近五年来,广大居民的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税收征管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与日俱增。

“基本减除费用的调整间隔时间不固定,调整金额和幅度每次均不同。”朱建弟建议,目前5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已实施第五年,可考虑在下一阶段提高至8000-10000元。

·建议动态提高“起征点”

今年是朱建弟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作为财税专家,他长期关注税制改革,今年带来了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机制的建议。

前期调研过程中,朱建弟发现当前个人所得税税制落实和征管仍存在“突出问题和尖锐矛盾”,集中体现在同性质收入不同所得项目造成税收负担差异、扣除项目标准尚未充分考虑地区间生活支出差异、税收征管仍有盲区和痛点等三个方面。

例如,同样的收入性质,由于取得收入的载体和法律主体不同,其名义税率相差10%。尽管劳务报酬在计算时可减除20%的费用,但其预扣预缴税率最高可达40%,为纳税人带来资金负担。同时,同类收入因法律主体的转变而产生税收差异,导致近年来一些影视工作室、文娱领域明星个人,利用此类政策差异拆分收入,转换收入性质,以此寻求税负大幅降低,扰乱正常税收秩序,对国家税收管理和税负公平带来了负面影响。

朱建弟还发现,扣除项目标准尚未充分考虑地区间生活支出差异。目前的七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仅有住房租金支出考虑了不同城市的租金水平,允许纳税人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享受800元、1100元和1500元的分档扣除金额。事实上,各地区除了租房支出外,购房贷款利息支出、子女养育支出等生活性支出都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数据显示,上海、广东、浙江分列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前三甲,北京、上海两地人均居住消费支出超过1.7万元,为广东人均居住支出的2倍以上。“由此可见,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中仍有很大空间可支持帮助人民群众减少地区间的生活支出差异,进一步平衡收入分配机制,减少超一线、一线城市生活人群的支付负担。”朱建弟表示。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公开发行,文中指出,下一步应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扩大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考虑已经为下一步改革方向指明了路径,但具体到如何深化改革,我认为应充分开展调研,结合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实行中的突出问题、尖锐矛盾、征管难点入手,优化税制政策,提升征管水平。”朱建弟表示。

针对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朱建弟建议在深化个税税制改革方面,所得项目由“小综合”有序迈向“大综合”,扣除项目标准由“一刀切”逐步迈向“自定义”,税收监管优化由“单点制”全力迈向“统筹制”。在优化收入分配机制方面,可考虑动态调整基本减除费用,并逐步规范双高人群税收管理。

“个人所得税承担着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责任,在当前消费力不足,内部需求疲弱的环境下,提高基本减除费用,进一步释放税收红利,减少中等收入人群的实际税负,有利于释放经济消费需求,增强民众信心和良好预期。”朱建弟建议,可考虑在每一固定期间后,结合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指数、地区性差异等综合因素,对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董明珠称一年拿几百万愿意多承担一点税#(中国新闻周刊)

【代表建议#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谁最受益#】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全国两会,至少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建议把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则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8000元。两条建议火速登上热搜榜。

距离上次个税起征点提高,已经过去六年。“教育补贴、养老补贴等程序走完,(起征点)实际上差不多也达到了1万块钱,那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到位呢?”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自2003年起,董明珠已经连续5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她历年提交的两会建议中,关于个税起征点的建议被多次提及。她认为,“较低的个税起征点使企业涨薪时普通员工获利的部分远少于企业支出的成本,降低员工获得感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今年多位代表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还有另一层原因——促进消费。“增加普通收入人群的实际收益,提振消费信心。”张学武表示。

“现在是时候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5000元提高到1万元了。”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稻葵也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公开支持代表建议。李稻葵分析,起征点提高后,直接带来一大群人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增加会带来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中央政府通过流转增加的财政税收也会提高。

上一次人均减税1842元

过去几年,国内平均工资水平不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城镇私营单位月均工资5436.42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已经达到9502.42元。

个税起征点的历次调整紧跟人均工资变化。自1980年国内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个税起征点定为800元后,又经历了四次调整:2005年,起征点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当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为1530.33元;2007年,起征点提高到每月2000元,略低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2077.67元;2011年,起征点提高到每月3500元,时隔七年,又提高到每月5000元,当时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已经涨到6871.75元。

个税起征点的正式说法是“个人所得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如果长期低于平均工资水平,将会增加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影响这部分人的实际到手收入,进而减弱消费能力。事关纳税人的钱袋子,个税起征点一直是两会提案、建议的热门。

到上次提高起征点之前,中国个税制度已经历多轮改革,个税逐步成为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后的第四大税种。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

个税起征点的内涵也有了变化。之前3500元的起征点是针对工资、薪金所得一项,2018年末起实施的改革措施,首次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将原先分别计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进行综合征税。也就是说,提高后的”5000元起征点”涵盖了原来4类收入。

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曾透露,仅以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44%降至15%。参照《2017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修法时,个税的纳税人数减少到约6400万人。

当然,这种“纳税人减少”只是暂时的。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纳税人口和纳税总额又会逐渐恢复。

2018年通过的个税改革不只是提高起征点,部分税率级距也进一步优化调整。在原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基础上,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也就是说,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

与此同时,2018年个税法修改还首次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在五险一金之外,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项目。

“这项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重大改革成效明显,惠及了数亿中低收入人群,对完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朱建弟总结。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加上2018年10月1日提高个税起征点和优化税率结构等因素,合计减税4604亿元,使2.5亿纳税人直接受益,人均减税约1842元。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收入大幅下降,全年同比降幅达25.1%。朱建弟观察到,新税制实施近五年来,广大居民的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税收征管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与日俱增。

“基本减除费用的调整间隔时间不固定,调整金额和幅度每次均不同。”朱建弟建议,目前5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已实施第五年,可考虑在下一阶段提高至8000-10000元。

建议动态提高“起征点”

今年是朱建弟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作为财税专家,他长期关注税制改革,今年带来了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机制的建议。

前期调研过程中,朱建弟发现当前个人所得税税制落实和征管仍存在“突出问题和尖锐矛盾”,集中体现在同性质收入不同所得项目造成税收负担差异、扣除项目标准尚未充分考虑地区间生活支出差异、税收征管仍有盲区和痛点等三个方面。

例如,同样的收入性质,由于取得收入的载体和法律主体不同,其名义税率相差10%。尽管劳务报酬在计算时可减除20%的费用,但其预扣预缴税率最高可达40%,为纳税人带来资金负担。同时,同类收入因法律主体的转变而产生税收差异,导致近年来一些影视工作室、文娱领域明星个人,利用此类政策差异拆分收入,转换收入性质,以此寻求税负大幅降低,扰乱正常税收秩序,对国家税收管理和税负公平带来了负面影响。

朱建弟还发现,扣除项目标准尚未充分考虑地区间生活支出差异。目前的七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仅有住房租金支出考虑了不同城市的租金水平,允许纳税人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享受800元、1100元和1500元的分档扣除金额。事实上,各地区除了租房支出外,购房贷款利息支出、子女养育支出等生活性支出都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数据显示,上海、广东、浙江分列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前三甲,北京、上海两地人均居住消费支出超过1.7万元,为广东人均居住支出的2倍以上。“由此可见,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中仍有很大空间可支持帮助人民群众减少地区间的生活支出差异,进一步平衡收入分配机制,减少超一线、一线城市生活人群的支付负担。”朱建弟表示。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公开发行,文中指出,下一步应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扩大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考虑已经为下一步改革方向指明了路径,但具体到如何深化改革,我认为应充分开展调研,结合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实行中的突出问题、尖锐矛盾、征管难点入手,优化税制政策,提升征管水平。”朱建弟表示。

针对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朱建弟建议在深化个税税制改革方面,所得项目由“小综合”有序迈向“大综合”,扣除项目标准由“一刀切”逐步迈向“自定义”,税收监管优化由“单点制”全力迈向“统筹制”。在优化收入分配机制方面,可考虑动态调整基本减除费用,并逐步规范双高人群税收管理。

“个人所得税承担着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责任,在当前消费力不足,内部需求疲弱的环境下,提高基本减除费用,进一步释放税收红利,减少中等收入人群的实际税负,有利于释放经济消费需求,增强民众信心和良好预期。”朱建弟建议,可考虑在每一固定期间后,结合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指数、地区性差异等综合因素,对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提高。

【代表建议#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谁最受益#】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全国两会,至少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建议把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则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8000元。两条建议火速登上热搜榜。

距离上次个税起征点提高,已经过去六年。“教育补贴、养老补贴等程序走完,(起征点)实际上差不多也达到了1万块钱,那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到位呢?”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自2003年起,董明珠已经连续5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她历年提交的两会建议中,关于个税起征点的建议被多次提及。她认为,“较低的个税起征点使企业涨薪时普通员工获利的部分远少于企业支出的成本,降低员工获得感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今年多位代表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还有另一层原因——促进消费。“增加普通收入人群的实际收益,提振消费信心。”张学武表示。

“现在是时候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5000元提高到1万元了。”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稻葵也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公开支持代表建议。李稻葵分析,起征点提高后,直接带来一大群人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增加会带来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中央政府通过流转增加的财政税收也会提高。

上一次人均减税1842元

过去几年,国内平均工资水平不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城镇私营单位月均工资5436.42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已经达到9502.42元。

个税起征点的历次调整紧跟人均工资变化。自1980年国内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个税起征点定为800元后,又经历了四次调整:2005年,起征点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当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为1530.33元;2007年,起征点提高到每月2000元,略低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2077.67元;2011年,起征点提高到每月3500元,时隔七年,又提高到每月5000元,当时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已经涨到6871.75元。

个税起征点的正式说法是“个人所得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如果长期低于平均工资水平,将会增加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影响这部分人的实际到手收入,进而减弱消费能力。事关纳税人的钱袋子,个税起征点一直是两会提案、建议的热门。

到上次提高起征点之前,中国个税制度已经历多轮改革,个税逐步成为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后的第四大税种。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

个税起征点的内涵也有了变化。之前3500元的起征点是针对工资、薪金所得一项,2018年末起实施的改革措施,首次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将原先分别计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进行综合征税。也就是说,提高后的”5000元起征点”涵盖了原来4类收入。

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曾透露,仅以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44%降至15%。参照《2017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修法时,个税的纳税人数减少到约6400万人。

当然,这种“纳税人减少”只是暂时的。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纳税人口和纳税总额又会逐渐恢复。

2018年通过的个税改革不只是提高起征点,部分税率级距也进一步优化调整。在原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基础上,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也就是说,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

与此同时,2018年个税法修改还首次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在五险一金之外,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项目。

“这项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重大改革成效明显,惠及了数亿中低收入人群,对完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朱建弟总结。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加上2018年10月1日提高个税起征点和优化税率结构等因素,合计减税4604亿元,使2.5亿纳税人直接受益,人均减税约1842元。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收入大幅下降,全年同比降幅达25.1%。朱建弟观察到,新税制实施近五年来,广大居民的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税收征管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与日俱增。

“基本减除费用的调整间隔时间不固定,调整金额和幅度每次均不同。”朱建弟建议,目前5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已实施第五年,可考虑在下一阶段提高至8000-10000元。

建议动态提高“起征点”

今年是朱建弟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作为财税专家,他长期关注税制改革,今年带来了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机制的建议。

前期调研过程中,朱建弟发现当前个人所得税税制落实和征管仍存在“突出问题和尖锐矛盾”,集中体现在同性质收入不同所得项目造成税收负担差异、扣除项目标准尚未充分考虑地区间生活支出差异、税收征管仍有盲区和痛点等三个方面。

例如,同样的收入性质,由于取得收入的载体和法律主体不同,其名义税率相差10%。尽管劳务报酬在计算时可减除20%的费用,但其预扣预缴税率最高可达40%,为纳税人带来资金负担。同时,同类收入因法律主体的转变而产生税收差异,导致近年来一些影视工作室、文娱领域明星个人,利用此类政策差异拆分收入,转换收入性质,以此寻求税负大幅降低,扰乱正常税收秩序,对国家税收管理和税负公平带来了负面影响。

朱建弟还发现,扣除项目标准尚未充分考虑地区间生活支出差异。目前的七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仅有住房租金支出考虑了不同城市的租金水平,允许纳税人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享受800元、1100元和1500元的分档扣除金额。事实上,各地区除了租房支出外,购房贷款利息支出、子女养育支出等生活性支出都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数据显示,上海、广东、浙江分列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前三甲,北京、上海两地人均居住消费支出超过1.7万元,为广东人均居住支出的2倍以上。“由此可见,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中仍有很大空间可支持帮助人民群众减少地区间的生活支出差异,进一步平衡收入分配机制,减少超一线、一线城市生活人群的支付负担。”朱建弟表示。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公开发行,文中指出,下一步应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扩大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考虑已经为下一步改革方向指明了路径,但具体到如何深化改革,我认为应充分开展调研,结合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实行中的突出问题、尖锐矛盾、征管难点入手,优化税制政策,提升征管水平。”朱建弟表示。

针对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朱建弟建议在深化个税税制改革方面,所得项目由“小综合”有序迈向“大综合”,扣除项目标准由“一刀切”逐步迈向“自定义”,税收监管优化由“单点制”全力迈向“统筹制”。在优化收入分配机制方面,可考虑动态调整基本减除费用,并逐步规范双高人群税收管理。

“个人所得税承担着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责任,在当前消费力不足,内部需求疲弱的环境下,提高基本减除费用,进一步释放税收红利,减少中等收入人群的实际税负,有利于释放经济消费需求,增强民众信心和良好预期。”朱建弟建议,可考虑在每一固定期间后,结合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指数、地区性差异等综合因素,对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提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良好家风 造就幸福晚年  周起云特别善良,不会发脾气,更不会骂人,从没有给别人红过脸、吵过架;崔向东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已经年过八旬,依然坚持每日步行三四公
  • 去年新成立并首次招生的智慧能源学院,今年也是再续发力,新设“智慧能源工程”专业,增加非定向普通批次招生,在工科试验班内招收有志于智慧能源领域的优秀学生;医学院新
  • 不过,与荣成人打交道,那叫一个爽,他们有打渔人的性格,白天鹅的品质!冬天的太阳,在远海落下,夕阳的红霞,洒下一海的红,海红了,雪红了,天鹅也红了,雪飞舞,天鹅也
  • 当人们眼中飘过这刁零的枯叶才会想起那目的仓翠当人们耳边响起那古老的歌谣才会一起这往日的激情而青春的日记只有抹上鲜艳的色彩,并写下奋斗的艰辛我们才能无悔青春青春的
  • 毛孔王炸卡3999元:到这了,前面抢到1111门票卡的,自动升级到5000档,白拿一个5D/5G抗衰。成分和一点原理看P5999一支功效水光,再送一支基础水光,
  • )不玩游戏的朋友我也来解释一下,就是#欧诗漫修抗小橘灯#对提亮肤色、修护屏障以及淡化纹路的效果很好,跟在咱们脸上加了个年轻buff一样!玩游戏的解释:有了它之后
  • #当阿信粉丝听周杰伦新歌# 真的很好笑诶不过也就三块钱的事啦可别你一块我一块他一块的块块数落还要还1.5块但是你们两位大叔怎么那么好笑一种喜感爆棚的感觉看着MV
  • #任嘉伦[超话]# [快乐糖]#任嘉伦陆炎# [快乐糖]#任嘉伦祁连山# [快乐糖]#任嘉伦洛神山庄大中华区品牌代言人# 你会熠熠发光 亦在
  • #天天读案例[超话]# #天天读案例# 会议纪要约定置换的土地未兑现,政府应赔偿损失——行政机关未依会议纪要约定置换土地,应根据诚信、公平原则,在填补直接损失基
  • 但持久也是有代价的,bigelow用黄糖做固香,甚至闻得到糖粒粒的澄甜,像是跟fresh黄糖香水的联名款。买得不太容易,海淘+转运,中间等了一个多月,收到之后就
  • 就是我们要求速达,要求速成,分别、执着、妄想太多,太深厚,所以家就在眼前,烦恼是一个障眼法,咫尺万里,无法跨越这一步,无法突破这个障碍。关于第一点,我们每一个人
  • ”内心强大的秘诀是,我永远喜欢我自己,我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欢迎一切新的变化和想法,但我永远不因为别人的反应而惶恐不安,不因为外界的评价而自我怀疑,我允许自己被否定
  • 改良的旗袍最适合来点新花样,如果想要穿一款能在平时或是聚会时都能吸睛的旗袍,小姐姐们可以穿波点、格纹、星星等带有时髦感却不会太过复杂的图案,不经意的点缀配上高级
  • 一颗手编的小草莓,花费了三天的时间给老师们各自编了一颗,真是费心了[微笑]愿所有人都红红火火迎新年吧[烟花] #涩谷lall日语学院# 日本人做事认真细致是出了
  • 针对全部重点可能暴露人员予以天津“健康码”分类赋码及短信提醒,有关群众接到信息告知后要主动做好个人防护,立即与所在社区(单位、宾馆等)联系报备,依法配合做好隔离
  • 路边有一片剪纸 阿源“阿张快把你的心捡起来” 阿张“我是七窍玲珑心,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没有粉” 阿晓“我要蓝色的心” 阿张“不行,我给我自己了,我要爱我自己”
  • 但香港面對「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下半場,最大的難題,可能也就是如何繼續保持香港的國際優勢。但現實的情況是,標普全球(S&P Global)1月份的報
  • 【转】不寝【唐・杜牧】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漫天绽放的烟花中,难确定你是哪一
  • 膳食​纤‎维‎蛋白​棒: 代‎替‎淀‎粉类‎主‎食​,增​加​饱腹‎,少吃的‎同​时‎不​会​让‎你‎有难受​的​饥‎饿​感​。喝完之后就不想再吃别的,之前断食
  • 确实没有啥好喷的,你们觉得呢有网友说越来越不愿意看《向往的生活》了,原因是这些真人秀明星的行为让他作呕。确实没有啥好喷的,你们觉得呢没吃粽子的端午节: 回家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