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洛阳24小时# 【揭秘!“一·二八”事变后,和北平、武汉、西安、重庆PK,洛阳成行都】开栏语: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前,抗战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抗战时期,千年古都浴火重生,无数河洛儿女前仆后继,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星空中定格成永恒。今起,本报开设《回望洛阳抗战烽火》栏目,重温峥嵘岁月,铭记抗战历史。

“洛阳自宋朝南渡以后,到现今八百余年间,只是日就荒芜,没有重新建设过,往日的文物,都随着时日的变迁,渐渐地埋入百尺以下的泥土层里去了。但是,洛阳却不是一直就这样荒芜一辈子的,当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日军在上海掀起了一·二八的战事以后,洛阳城便又被许多政治上的人物回忆起来了。当淞沪海滨中日两军正在酣战的当儿,国民政府便宣告把首都从南京迁往洛阳,作为行都。”

1938年,民国作家倪锡英在他所著的《都市地理小丛书——洛阳》中,寥寥数语便道出了洛阳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行都。这不仅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节点,也掀开了洛阳这座古城开始成为现代都市的关键一步。

△△△对日军意图判断失误,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近日,记者在市民麻志强的家中,看到了这本80多年前的《都市地理小丛书——洛阳》小册子,书中提到洛阳短暂成为行都后的一段岁月:“洛阳城又从荒芜中回复了复兴的气息。在二十一年二月里,政府各机关都开始迁洛办公,本来一个荒凉了几百年的古城,忽然变了中国临时的政治中心,便顿形热闹起来。一个盛大的国难会议,便于迁都后的一个月,在洛阳开幕,政治上的要人们都麇集在洛阳城里,讨论国家大事。因此,关于近代都市上最低限度的物质设备,也开始计划着在古洛阳城建设起来。”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20世纪30年代初。1932年1月,日本一方面在东北筹备成立伪满洲国,扶植傀儡政权,一方面重兵云集上海,对中国构成南北夹击之势。

日本外交史学者信夫清三郎在《日本外交史》中写道:“上海事变时为了把各国注意力从满洲转移到上海,以完成对满洲的侵略而发动的一种策略。由于事变的爆发,世界的关心转向各国权益交错的上海,关东军乘此时机一步步地推进了满洲建国的计划。”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意图的判断是下来会进攻南京,上海到当时的首都南京太近,仅300多公里,日军朝发夕至,形势十分危急。因此在政府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蒋介石和汪精卫积极做出迁都决定,认为迁都不仅可以使政府转至安全地带,同时迁都还可以显示政府“长期抵抗”的姿态,从而弥补其“不抵抗主义”招致的责难。尽管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关于反对迁都的声音也不小,但最后在蒋汪二人的主导下,还是通过了迁都的决议。

即便要迁都,那要迁到哪里?当时可供迁都的地方不少,如北平、武汉、西安、重庆等,南京国民政府最后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各方利弊之后才作出的决定——迁都洛阳。

△△△10个月的行都生涯,召开两次重要会议

于是,仅仅在“一·二八”事变两日后,1月30日,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政府机关1000多人前往洛阳,并且在南京设立政府各院部会的办事处,以便就近处理有关政务。

迁都洛阳后,国民党政府在洛阳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次是在1932年3月中国国民党第四届第二次中央全会上,提到“迁都的事情,关系非常重大,所以我们希望再由全体会议加以追认。”会议上,鉴于日本对华侵略步步紧逼以及南京在对外战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通过了“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西京”的提议案,正式明定洛阳为行都。另外,还推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蒋委员长称谓自此始。

第二个会是在当年4月7日至12日,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这次会议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第一次由中央政府出面召集各民主党派、各地区、各行业人士共商国是的会议,颇有几分“政治协商”的味道。会议最后通过的《国难会议宣言》,对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和国民党制定长期抗战政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不过,当时洛阳的状况与首都南京相较甚远,1932年满怀信心的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大员,风尘仆仆赶往洛阳后,大失所望。

国民政府各机关刚到洛阳,就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电灯、地毯、交通工具、房屋的缺乏等,这样的条件对于养尊处优的政府要人们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例如迁到洛阳的南京政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有限的房屋难以迎合蜂拥而至的政府各院部会的需求。交通和生活上的不便,也让这些中央大员叫苦连连。

1932年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承认日本军队在公共租界及虹口一带可驻“若干”军队,中国军队留驻在昆山苏州一带并承诺取缔全国的抗日活动,中日冲突暂告缓和。南京国民政府各机关陆续迁回南京,唯有林森居住在洛阳,成为“行都”之象征。

11月29日,国民政府发布自洛阳还都南京令。12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国联开会在即、南京交通便捷及与国际周旋较为顺适为由,将留在洛阳的各机关陆续迁回南京,至此完成了南京政府这次迁都的全过程,国民政府各机关迁回南京,洛阳作为行都被保留下来。

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再次迁都重庆,设重庆为陪都,从而结束了洛阳作为“行都”的历史使命。

△△△唤醒抗战有志之士,也让洛阳跨入都市行列

我市文化学者马正标认为,此次迁都对于当时的抗战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淞沪抗战,尽管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仓促迁至洛阳办公,表现出对抗击日军缺乏准备和对保卫首都没有信心,这对当时正在进行对日抗战的第十九路军和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这次迁都唤醒了更多具有抗战激情的有志之士,他们认识到这次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自卫战争,而非局部问题。

迁都洛阳也缓冲了民族焦瘁心理。1932年2月1日,《大公报》发表《周汉故都之洛阳将与中华民族重现光明》,表示“今日之播迁,亦犹土耳其之有君士坦丁迁至安哥拉也。我全体国民应计取颠沛流离之苦,共矢发愤雪耻之志,中华民族之复兴,指顾可期!”此举从某种意义上鼓励民众奋起抗战,顺应孙中山的西北开发思想。

此次迁都对于洛阳而言意义同样颇深。南京国民政府迁至洛阳期间以及其后的一段时间,洛阳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具备了近代都市的特征。国民政府迁回南京时,还提出“要切实进行长安陪都及洛阳行都之建设事宜。”

例如,国民政府将上海的国际电台迁来洛阳,改为第二国际电台;设无线电收发报台,沪洛之间无线电可以直接联系;洛阳城内新建大马路四十一条;增设往来于洛阳与浦口之间的特快列车,办理公共汽车等。1936年,在洛河天津桥地址东侧,动工兴建钢筋混凝土大桥,以林森之名命名为“林森桥”。同年,在伊河上动工兴建龙门大桥,命名为“中正桥”。交通的畅通,方便了洛阳与外界的沟通,使闭塞的洛阳再次跨入都市的行列。

洛阳,作为一座历史名城,由于战争的摧残残败不堪,又由于战争爆发,南京国民政府迁至洛阳,从而获得新生,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可以说这段历史是洛阳开始成为现代都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洛报融媒记者 李砺瑾 文/图)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

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

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

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https://t.cn/ELT0hke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周文璞《剑客行》12.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黄庭坚《到官归志浩然二绝句》9.仗剑红尘已是癫,有酒平步上青天。
  • 【猫狗文学】第六十八弹真好呀狗勾,上天派来拯救猫猫的狗勾呜呜呜[苦涩]还是没能一步到位地与狗勾相聚,但是没事,猫猫已经可以重来了,可以堂堂正正地为自己为我们战一
  • 七宝Gallery[送花花]陶艺家tama10·中国首次个展 展讯|作家作品介绍终于等来了这个展——陶之美食梦工厂陶艺家 tama10 老师的作品极具辨识度,在
  • 佩戴‮仙狐‬时间久了,‮子样‬特‮是别‬眼神‮变会‬得很迷人,生‮中活‬一定‮有会‬很多‮喜人‬欢你,原本‮敌是‬人‮会也‬转化‮能为‬够‮你帮‬的贵人。 Po
  • 他们能说出这些话,也是收到大环境的投射,能是谁的错,不过是共业,他们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而已。也不是说就要完全无感,肯定会影响心情,当然可以怼,骂过去,让他们知道这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B站包场请会员看新海诚新片#】 3月24日,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在动画电影《铃芽之旅》首映日当晚,包下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八座城市的10场
  • 除了皮膚保養,改變心態同樣重要,當你人生累積到一定經驗、自信,令自己喺唔同嘅工作領域可以發揮到最好嘅狀態,可能呢個就係我凍齡嘅秘訣。除了皮膚保養,改變心態同樣重
  • 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和月食等殊胜日!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
  • 我第一次听Fifty Fifty的专辑,就觉得她们很符合Billboard上流行歌曲的味道,真的做到了8.丘比特英文版真的很好9.这真是个奇迹。 那孩子唱的真心
  • ps:以后还会继续“見守”她们的生活你虎的女儿很漂亮,出生的时候虽然心情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忍不住想晒娃的骄傲感[草泥马]希望新的一年你虎能多多晒娃少少秀恩爱还有
  • 第二类,外部条件乍看一般,身边男朋友却能换个不停,而且质量都还不差的姑娘。所以如果一个姑娘长得漂亮口碑还不错,说明她个性随和且善于经营和周围人的关系,明白和光同
  •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g,犹不能不以s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 你是我众所周知不言而喻的私心,是我这一生只会遇见一次的惊喜✨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余秋雨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 每个月都有盈
  • 于是图2⃣️就吃了海底捞喝了点小酒唠唠嗑 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好朋友在一起说了好多人坏话哈哈哈哈哈 图1⃣️我们大半夜睡不着拍的 打车司机一直在看着我们还等我
  • #每天烦到爆的工作经验##花亦山心之月[超话]#事情来龙去脉,首先我不奢求没有人说我的不对,因为归根结底也是我的问题,我由衷希望得到你们的原谅第一次来超话,39
  • 讀哲學的過程,其實是徘徊於自我拆解和自我肯定之間,不斷會有大學者、大思想家在一個縱觀生命和歷史的維度,像是宣判般地告訴你一些你絕不滿足或令你絕望的真相或定理。此
  • 谢谢给兄弟看了鸡,她很喜欢我说:我中药喂鸡,长大做药膳鸡肯定好吃让她看图圈一只认养,长大给她寄[喵喵][喵喵]她又想吃又舍不得,于是一边发流泪表情一遍道歉,反手
  • 踩着碎碎的感伤,闭上眼帘,你的笑容依旧,千年红尘,就在这一刻泛起绵绵情愁,我心的世界开始下雪了。如果还心心念念着那不觉的人,泠泠琴声为你沉沦。
  • 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唯一的语言文字超前万能汉字,所产生的鲜活,整体,共享,自然,集成的文化思维方式,这种文化思维方式有自清,自醒,自强,自保的吐故纳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