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自然之道-天人国之道德# #自然之道##宋斌自然之道##宋斌先生#
中篇:人之和合 天人合一

[作揖][作揖]
天生万物,人乃天之子,故人之生,受之于天,孕之于父母。
天善万物,人乃天之养,故人之命,系之于天,属之于家国。
生者,息也、命也;养者,育也、全也。
故人之生也重,不言轻生;人之命也贵,不言苟且。
道者,理也、知也;德者,行也、实也。
故道德者,明理,正行,顺自然。
格物致知,反躬践行,穷理辩证。
知、行、再知、再行,以知促行、以行体证、以证践实、以实求知。
由道及德、由德证道,由知而行、由行真知,道德统一、知行合一,生养之至理。

道之实,生也,顺道则生;德之实,养也,循德则养。
生之养之,乃道德之体用,乃道德之践实。
故合道和德,人之养生而已。
合道则和德,和德则合道,合则和,和则合。
由合至和,由和至更合,更合则更和,互为始终。
人之生,合也;合而存,合而作,合而容,合而享。
人之美,和也;和而安,和而睦,和而融,和而久。
人以合为本、以和为贵,合和并重并用、相辅相成,则得其要。
故合和者,道德之至,养生之源,自然之大道。
合和之极,天地人和,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万物救赎。
一、悟道明德

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皆遵道而循德。
道不悟,性昧;性昧必人情不通、众情不舒。
德不明,人昧;人昧必人事不通、万事不畅。
道德不知,生之不明,死之不明,行之不明,谈何养生?
故道德不知,无养生;事情不通,养生之大害。
事情通,一通百通,无甚养而生息。
无知无明、蒙心昧性,自是自执、滥行纵欲,违时逆势、背道离德,养生大害。
人者,自省为悟,自知为明,自强为大。
认知者,智;内省者,悟;明道者,光;强大者,合和。
由知而智,由省而悟,由明而光,由强而大,合和之径。
然人似知而歧,似明而昧,似强而弱,实不易。
执拗自我、作茧自缚,放开心性、顺应自然,省思过去、珍惜当下、放眼未来。

万界浩渺,万物繁复,万道纷纭,故无知无错。
然无知而似知,误矣;无知而炫耀,错矣;无知而冥顽,大错;无知而贬诋,错上加错,几无可救。
知其无知,则近知;知其无知而求知,则真知;知其知而求知,则无不知。
人知乎,何生、何兴、何衰、何亡?何得、何失、何成、何败?
人明乎,己何、彼何、求何?何来、何去、何若?何新、何进、何极?
自省、自律、自觉,觉醒、醒悟、悟知,知己、知彼、知道。
问心理性,心觉则悟,性醒则明,自觉自醒,悟道明德。
故明悟者,道德之始、养生之首。

二、顺道修德

天之道,自然;人法天,故人之道,亦自然。
自然者,顺其自然、应其自然、效法自然。
顺自然者,顺之而不为,不为亦为。
应自然者,应之而有为,应世而为、应时而为、应事而为、应己而为。
人生有为,知为知止,力为而不强为;强必不择,不择必过,过远不及。
人生有情,顺情而发,发而有度,无过亦无不及。
效自然者,效之在合,相像、相类、相较而近乎同。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效四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昼夜。
天有生旺衰亡,人有生老病死,合于发展。
天道易也,人生易也,顺应则易。

修德者,尚德、修德、践德、养德。
尚德,德为尚,需崇;修德,德为性,需砺。
践德,德为行,需躬;养德,德为惠,需积。
人之生,孝忠立;人之始,公私分;人之理,正义先。
人之交,诚信重;人之性,善智齐;人之业,谦勤有。
人之为,担当勇;人之贵,情怀深;人之至,革新进;人之美,合和一。
人之道德,道即心智,德即身行,心行合和则自然。
故养生者,道之遵之顺之,德之修之行之,以至于合和。
顺道者,有其道,求其道,得其道,行其道,道无限大、人无限能。
修德者,修心,修身,修行,修真,至于无,无则无限、无限自然。
顺道修德者,入于内出于外,内外合一,则心和、行正、事遂、功成。
故顺修者,道德之践行、养生之门。

三、合道和德

人之性,世也。
生于世、长于世、当入于世,入于世则当善处于世、有益于类、无愧于生。
处世之道,乃天之道,也乃人之道,当为则为,不当则不为。
处世之至,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
故养生之道,非出世也,乃处世也,寻之长而久、求之优而美。
合道而行,和德而为,业成事顺、情怡身寿,长而久、优而美。
故养生者,合道和德。

合道,道之合,万道齐也、容也,大合也。
和德,德之和,千德美也、融也,大和也。
合于道者,万象可知,万事皆顺,万般可为,而近乎无不为。
人合则力智,心合则志齐;力智则大可为,志齐则无不为。
和者,和己,和于心行;和人,和于万万人;和自然,和于大千世界。
人和则家和,家和则国和;人和心行正,家和万事兴,国和天下幸。

心行合和则身性舒,身舒则健,性舒则安。
阴阳合和则气血旺,气旺则寿,气衰则危。
内外合和则精体壮,精壮则盛,精弱则病。
志魂合和则神韵足,神存则生,神无则死。
万物有生,生灵有气,气凝为精,精致则神。
神之境,人清神明,身神互促,身久神长,超凡脱俗。
神之至,人神合一,身在神游、身死神存,身不朽、神不灭,超生脱死。
生气精神,人身之四宝;身家业国天下,人世之五重,系人之生死存亡。
人之世,期之为;人之生,期之久。
有为则进,持久则胜;合道则有为,和德则持久。
故合和者,道德之精要、养生之宗。

四、天人合一

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故知天难,知人亦不易。
天地之大,可容万物;万物之灵,乃人。
天地大而无极,人心智而无限,人身能而无穷;尽知人,则近知天。
故人身之小,纳于万物而容于天地;人心之大,容万物而和天地。
宇宙同源、万物同构,大道同理、大德同行,自然归一。
自然之极,万物一物,万物一道;天人一理,天人一体。
天人一体者,天人相应,天地人和,天人合一。

大道德有大神通,大合和得大造化。
心行合和而为一,可顶立于天地、无愧于天地。
质信合和而为一,可联动于天地、生息于天地。
身神合和而为一,可超脱于天地、纵横于天地。
人人合和而为一,可匹配于天地、谐序于天地。
人物合和而为一,可物化于天地、造化于天地。
人天合和而为一,可容融于天地、同寿于天地。
万物各有其理,然万物之理归一,合道和德也。

身强命长,养生之首;气息心行,养生之要;业成事顺,养生之重;利世益人,养生之精;合道和德,养生之始终。
身心灵、意神魂,人之无有尽;科技、文明、道德,探之无有穷;以无尽之人,得无穷之力,岂可预哉?万物之灵哉!
合和之径,千锤百炼、内外兼修、破桎晋升,则可超越自我、超凡化境,更可掌控时空、造化万物,人类无限强大、未来永无止境。
合和之至,自己为道,自行为德,自己自然,道德统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往不利,有无循环、生死轮回、生生不息,是人而神、人与天齐、天人合和,道德之极、自然之极、养生之至。
人之世,区区千年;天地之世,百千亿年。
以人之灵、人之进,无穷道德、无限合和、无比自然,其可预乎、孰可预乎?!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

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

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

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https://t.cn/ELT0hke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往事,往事并不都如风,也许吹落了海枯石烂,也许吹落了海誓山盟,但却把遗憾在心田播种,但却把思念赋予了疼痛,比如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比如在雪花飘落的寒冬。红铜色黄铜
  • 里有贵人子,见而爱之,以骏马易,不与。然其人以爱猫故,被祸破家,流离异域,复遭鸩毒,非猫知几,先有以倾覆之,其不死于毒者几稀矣。
  • 今天的归途,在飞机上偶然醒来,身边是流动的云层,光至少没有落在我脸上。这里主要人文多,景色需要自己发掘,唯一有看点的,也在架子上呼呼大睡,黑眼眶也看不出是睁眼还
  • 他们的归途却完全不一样,白愁飞最终败于现实败于自己的执念之下,但是刘宇宁却一往无前,走向属于他的时代@摩登兄弟刘宇宁今天是萨拉赫的30岁生日,利物浦官方为其送上
  • 9、前期释放吸引力,但又让他得不到10、不负责不主动,但又热情回应11、不经意间展示自己的高价值12、让他给你花钱,持续性的对你投入14、为对方的喜好而放弃自己
  • #情感专家[超话]# [爱心]真性分手修复+找机构被骗+高姿态复合成功[爱心]特别单纯的傻白甜学员,因为不懂经营感情,总是作闹吵架,导致对方觉得情感压力过大而
  • 唉我又要说了赫尔墨斯对鸟说那句话不是说他故意不教怎么前行是他教不了「自分は君に翔び方を教えたが、歩き方は……生命としての生き方は、到底教えられなかった。」教えら
  • ✨夏风带走的只有那遮不住的热意,带不走我们之间数不清的回忆。✨我们谈论过去的历史正是别人意气风发的青春推推敲敲,反反复复,误耽往昔点滴,月上中天时候,亦难将息
  • 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6月将生产超过七万一千辆电动汽车@新浪博客 5 月份的生产和销售数据分别为 33,544 和 32,165(单位:辆)。资料显示,受疫情影响,
  • 但进入混动时代,愿意听故事的国人,总希望故事有反转,希望有新的英雄出现,比亚迪的发展有目共睹,DM-i技术也是中国骄傲,但比亚迪的优秀,并不能掩盖奇瑞的优秀,而
  • (图片来源于网络)#188男团[超话]#————跟着188学成语【喜新厌舅】指俞风城在部队遇上白新羽后开始喜欢白新羽不喜欢他舅了【群英荟萃】指邵群和简隋英之间的
  •   二、记忆康复    老年人对忘记某件事情是很在意的,当知道自己患有小脑萎缩、记忆力下降时,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就要对其进行记忆力康复训练。    2、合
  • 他小心守护这份情感,甚至愿意为了伴侣放弃可以平步青云的机会,当听到她不安全感的来源是怕他变心,而不是不想继续这份恋爱,瞬时松了口气,“变心”在顾魏这里就是一个伪
  • 啊,夜里在旷野上走路是多么孤单啊,特别是听着四周的歌声自己却唱不出来,夹在不断的欢呼中自己却高兴不起来,而且那月亮,不管时令是春天还是冬天,不管人活着还是死了,
  • 不然长大了有很多东西就不能吃的太多了!我还告诉她一定要趁年轻多吃一点自己爱吃的!
  • 未来法律职业既可能是对传统的颠覆,但也可能是对传统的延续,唯有了解法律职业的过去、把握当下,寻找过去、现实、未来的连接点,才能对发展之趋势作出合理预判。法律人如
  • #情感#12.谣言止于智者,止于不了智障。 ——傅首尔 13.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生不来带不走。我所拥有的一切,就是我这么多年学来的教
  • 他指出,尽管央行利润上缴所投放的流动性,相当于降准0.5个百分点,但降准是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不一定直接带来信贷,而央行上缴的利润将下沉基层、直达市场主体,
  • Z 是位有从军经历的女同事,她爱说爱笑爱热闹,喜欢她的人跟讨厌她的人都有,说一件她的小事,单位要将一部分人调整到环境艰苦的地方,没有人配合这次调整,在僵持不下时
  • 看到桌子艾特的小红书迷惑帖子大赏突然想起我曾被狠狠诈骗的经历 前年暑假去重庆旅游路线地点全部都是我看着小红书攻略规划走 结果一个接一个的踩雷 大写的滴汗 我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