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迷信?别再给道教术法扣帽子,这本是天人相应的文化传承!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人生运势。

其中,四到十二项的内容能够理解的人比较多,唯有命运和风水本属于玄学一类,因为无法用现代手段去测量,质疑的人很多,也因此总是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人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迷信密切相关。

近代自然科学是从最基本的观察和推理出发,确定出在当前某些条件下能得到的可靠结论,以此作为探索世界本质的有力证据。

自然科学有两个特点,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用这两个特点去验证传统的命理与风水等术数问题,往往因为无法实现可重复与可验证,从而道学中的诸多术数——甚至包括宗教仪式中的科仪、符箓等皆被盲目地证伪了。

古人有一个寓言故事叫“削足适履”,自然科学就像是那个鞋,你穿不进去,不是鞋有问题,是你的脚有问题,要标准化,就把脚砍一截。

所以风水被解释成为物理学、建筑学、环境学,易学变成了概率学,宗教学则成为了心理学,中医学甚至还被认定为巫术,当用外来的理论去验证传统文化,难免总会出现鞋与脚不适应的问题。

如何才能正确认知道教术数,以及整个传统文化中的方术,我们不妨以风水学的原理为例,去探讨传统文化本身的内在逻辑性,以及其所要阐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葬经》讲:“葬者,藏也,乘生气也。”乘就是借助、假借的意思,我们现在讲乘车、乘船,是借助于车和船的力量帮助人们出行方便。生气,就是生养万物、润化万物的能量,道教称之为“气”。

《葬经》中说的这句话,是指风水乃是借助自然界的生养之气来对环境进行调理。古人又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在先,人在后,风水是择地而居,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出更好的宜居的、与天地自然相适应的环境。

《阴符经》中提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此处之盗,借去的就是天地间的这一团生机,并且是天地人三才相适的生机。

《葬经》还讲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风水实际上是“生气”的向导,一个地方符合风水所成的局,就是藏气之所,把人安放在这个地方,就能借助到天地间这点“生机”。

道家尚水,认为其“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作用是涵养万物,风的作用是颐养万物,一个主生发,一个主运化。这里的风水不是形质,而是功能性的,其中即体现了自然界有形物质对居住环境的调养,同时还蕴含着德行上的寓意,可谓妙哉。

再把同样的理论放到人身上去理解:中医讲“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人之有肾,犹树之有根”,肾五行属水,乃先天之本。医易同源,人身体的肾坏了便不能生育,水为万物之源,滋养万物,不得水等于掐断了生命的源头。

由此而言,以风水为代表的道教术法等内容,根本上则是古人认识天人宇宙关系的一种方法论,并非是简单地以封建迷信就可以界定其属性的文化特质。

在以道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中,五行间的生克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则。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本源的要素,具体可表现为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东西南北、上下高矮等等,甚至和人身体中的脏腑、品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种人与时空、人与自然环境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倘若仅仅因为此认识方法与西方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相悖,而因此认定道教所秉承的这些术法都是迷信,这样的结论无疑是武断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阴阳分明。因为有了中间的“和气”,才能使不同的文化在相互碰撞过程中产生无数种新的可能。道儒两家都提倡“中和”,道教与自然科学自古以来便不是相互背离的二元论,如你我之大众又何必非要把宗教与科学对立起来看待呢!

第九章 修行要素 2.修行方法

原创 东祥书院 东祥书院 2024-02-24 14:03 上海 听全文

修行方法,东祥书院,55分钟

 1.信愿行

“信”是修行的基础。信什么很关键,修行人要信佛菩萨真实存在,信圣贤经典言之不虚,信因果轮回,信自然规律是世界的主宰,信只有无我奉献才能回归本真。

千万不能迷信,不能不知道怎么回事、没理解透怎么回事就盲目地信,即使暂时弄不明白,也要找个无私的师父才能信;不能盲目信各种灵性,灵性的修为是千差万别的,不能盲目地信;不能停留在外表的信,整天磕头烧香,跑山拜庙,却在生活中对佛的教诲执行不严格;更不能像小偷躲警察一样:警察来了,我害怕;警察走了,我犯法。

要知道,众生的一切身口意都会留下各种痕迹,产生各种作用,哪怕独自在小黑屋里的想法也不会被忽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就会结出果实,自然法则要比人间的法律严格得多,不存在任何偏差,一切侥幸都是徒劳的。

“愿”是能力的基础。愿力越大,能力越大。作为修行人,要与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佛菩萨的愿望是什么呢?佛菩萨的共同大愿就是普渡众生,直至众生成就佛果,离苦得乐。

因此,每个修行人应该发不惧千难万险普渡众生的大愿。愿望越大、越真、越持久,得到佛力加持的效果越好,当真正成为佛菩萨在人间的使者,与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的时候,就会具有和佛菩萨同样的能力,逐渐化育周围的众生,使之达到“心与道同,愿与佛同”的境界。

如果修行人害怕发愿,怕救众生会背业,怕重入轮回,一心想自己成就,去极乐生活,西方极乐世界不会接受这样自私的人。如果说,等成就了,乘愿再来渡化众生行不行?其实渡化众生和成就无我是同步的过程,忘我地渡化众生才是成就的基础,佛果都是在无求的状态下成就的。

“行”是成就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有多么信,有多大的愿力,不落实在行动中也是没有效果的。

每天的功课坚持做了吗?是不是都认真做了,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每天持戒严格了吗?是不是明知不可杀生,还在骗自己吃“三净肉”?是不是明知邪淫破戒,还沉溺于色欲无法自拔呢?是不是每天喊着“众生平等”,遇到灵性就用“脏东西”“那玩意”“臭不要脸的”称呼人家呢?是不是每天说众生都是菩萨,然后遇到事情都是别人不对,就自己正确呢?是不是明知气大伤身,恶口伤人,却还在为自己的脾气找各种借口呢?

为什么有人修行很短时间就改变了命运,有人“修行”了好几十年却收效甚微呢?关键在于行动。没有行动的修行是有漏的,不算真正的修行。因此,修行人都应该做好行者,把修行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点滴中离相见性,化育苍生。

2.戒定慧❤️

这里提到的戒定慧适用于初修者,最上乘的戒定慧请参看《六祖坛经》。

“戒”是“定”的前提。戒律,尤其是五戒十善,无论是不是出家修行人都应该遵守,它并不是人为规定的,更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无所不在的自然规律对做人的根本要求,是佛祖参悟宇宙真理留给修行弟子的宝贵财富,都应该无条件遵守。

严格持戒是修行的前提:持戒严格了,身上的戾气才能逐渐减少,才能逐渐拥有安静、祥和、庄严的气场,转逆境为顺境,逐步化去尘缘;持戒严格了,身上的疾病才能逐步好转,如果说有人修得很好,最后得了重大疾病,这是不现实的,很可能是持戒出了问题。

我以前遇到几次大的修行障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在执着、我慢等方面持戒不严,一旦真的改正了,不仅会渡过难关,更会提升修行层次。

“定”是“戒”的结果,也是智慧之源泉。因戒而生定,定即一心不乱。让众生内心散乱的是欲望,是追求名利的欲望,是追求色相的欲望,是标榜是非的欲望。正是这些欲望让众生迷失本心,不能活在当下,受欲望的控制,忧苦身心,形容憔悴,夜不能寐,甚至明知道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就是在心里反复盘算,最终难逃苦海。

严格按戒律规范身心,日久生定,万事如如不动:观过往之物如云如烟,虚无缥缈;观悲欢之事如戏如剧,置身于外。如同弥勒“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内心清澈,口中甘甜,心包太虚,身心融于宇宙,因无所执着,自然现出菩提心而悟道,证道,得道。

禅定是灯,智慧是光,定慧等学。定力越深,智慧越高。只有遇事不乱,才能冷静下来洞观大道。一位朋友刚修行时跟我说,世间之人都爱嗔恨,动不动就生气,还常说“是人都会生气,你看这事我能不生气吗?”仿佛“人——生气”“不顺意的事——生气”成了铁定的因果。后来,他通过观察,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气:性格柔和、有智慧的人就很少生气,所以“人”和“生气”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生活中,当一个孩子不小心摔碎了杯子,有的家长会安抚孩子,说“碎碎”平安;有的家长则会气急败坏,打骂孩子。由此可见,遇到了不顺意的事也不是必须要生气的,起决定作用的,完全是自己的心态。所以“不顺意的事”和“生气”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通过上述观察,朋友得出“万事都不是生气的理由”这一结论,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按照“制怒,化怒,无怒”三个步骤,逐渐改掉了生气的毛病。可见,遇事不乱的定力是智慧显现的基础。另外,定力越深,就越接近“心与道同”,就会集诸佛菩萨智慧于一身,与诸佛菩萨同体,身口意均得佛力加持,所拥有的智慧不可思议,自然不执诸相永驻禅定。

东祥书院☀️

修行法要101

修行法要 · 目录

上一篇第九章 修行要素 1.修行目标

分享收藏❤️

请扫码关注东祥书院

第九章 修行要素 2.修行方法

原创 东祥书院 东祥书院 2024-02-24 14:03 上海 听全文

修行方法,东祥书院,55分钟

 1.信愿行

“信”是修行的基础。信什么很关键,修行人要信佛菩萨真实存在,信圣贤经典言之不虚,信因果轮回,信自然规律是世界的主宰,信只有无我奉献才能回归本真。

千万不能迷信,不能不知道怎么回事、没理解透怎么回事就盲目地信,即使暂时弄不明白,也要找个无私的师父才能信;不能盲目信各种灵性,灵性的修为是千差万别的,不能盲目地信;不能停留在外表的信,整天磕头烧香,跑山拜庙,却在生活中对佛的教诲执行不严格;更不能像小偷躲警察一样:警察来了,我害怕;警察走了,我犯法。

要知道,众生的一切身口意都会留下各种痕迹,产生各种作用,哪怕独自在小黑屋里的想法也不会被忽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就会结出果实,自然法则要比人间的法律严格得多,不存在任何偏差,一切侥幸都是徒劳的。

“愿”是能力的基础。愿力越大,能力越大。作为修行人,要与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佛菩萨的愿望是什么呢?佛菩萨的共同大愿就是普渡众生,直至众生成就佛果,离苦得乐。

因此,每个修行人应该发不惧千难万险普渡众生的大愿。愿望越大、越真、越持久,得到佛力加持的效果越好,当真正成为佛菩萨在人间的使者,与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的时候,就会具有和佛菩萨同样的能力,逐渐化育周围的众生,使之达到“心与道同,愿与佛同”的境界。

如果修行人害怕发愿,怕救众生会背业,怕重入轮回,一心想自己成就,去极乐生活,西方极乐世界不会接受这样自私的人。如果说,等成就了,乘愿再来渡化众生行不行?其实渡化众生和成就无我是同步的过程,忘我地渡化众生才是成就的基础,佛果都是在无求的状态下成就的。

“行”是成就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有多么信,有多大的愿力,不落实在行动中也是没有效果的。

每天的功课坚持做了吗?是不是都认真做了,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每天持戒严格了吗?是不是明知不可杀生,还在骗自己吃“三净肉”?是不是明知邪淫破戒,还沉溺于色欲无法自拔呢?是不是每天喊着“众生平等”,遇到灵性就用“脏东西”“那玩意”“臭不要脸的”称呼人家呢?是不是每天说众生都是菩萨,然后遇到事情都是别人不对,就自己正确呢?是不是明知气大伤身,恶口伤人,却还在为自己的脾气找各种借口呢?

为什么有人修行很短时间就改变了命运,有人“修行”了好几十年却收效甚微呢?关键在于行动。没有行动的修行是有漏的,不算真正的修行。因此,修行人都应该做好行者,把修行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点滴中离相见性,化育苍生。

2.戒定慧❤️

这里提到的戒定慧适用于初修者,最上乘的戒定慧请参看《六祖坛经》。

“戒”是“定”的前提。戒律,尤其是五戒十善,无论是不是出家修行人都应该遵守,它并不是人为规定的,更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无所不在的自然规律对做人的根本要求,是佛祖参悟宇宙真理留给修行弟子的宝贵财富,都应该无条件遵守。

严格持戒是修行的前提:持戒严格了,身上的戾气才能逐渐减少,才能逐渐拥有安静、祥和、庄严的气场,转逆境为顺境,逐步化去尘缘;持戒严格了,身上的疾病才能逐步好转,如果说有人修得很好,最后得了重大疾病,这是不现实的,很可能是持戒出了问题。

我以前遇到几次大的修行障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在执着、我慢等方面持戒不严,一旦真的改正了,不仅会渡过难关,更会提升修行层次。

“定”是“戒”的结果,也是智慧之源泉。因戒而生定,定即一心不乱。让众生内心散乱的是欲望,是追求名利的欲望,是追求色相的欲望,是标榜是非的欲望。正是这些欲望让众生迷失本心,不能活在当下,受欲望的控制,忧苦身心,形容憔悴,夜不能寐,甚至明知道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就是在心里反复盘算,最终难逃苦海。

严格按戒律规范身心,日久生定,万事如如不动:观过往之物如云如烟,虚无缥缈;观悲欢之事如戏如剧,置身于外。如同弥勒“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内心清澈,口中甘甜,心包太虚,身心融于宇宙,因无所执着,自然现出菩提心而悟道,证道,得道。

禅定是灯,智慧是光,定慧等学。定力越深,智慧越高。只有遇事不乱,才能冷静下来洞观大道。一位朋友刚修行时跟我说,世间之人都爱嗔恨,动不动就生气,还常说“是人都会生气,你看这事我能不生气吗?”仿佛“人——生气”“不顺意的事——生气”成了铁定的因果。后来,他通过观察,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气:性格柔和、有智慧的人就很少生气,所以“人”和“生气”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生活中,当一个孩子不小心摔碎了杯子,有的家长会安抚孩子,说“碎碎”平安;有的家长则会气急败坏,打骂孩子。由此可见,遇到了不顺意的事也不是必须要生气的,起决定作用的,完全是自己的心态。所以“不顺意的事”和“生气”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通过上述观察,朋友得出“万事都不是生气的理由”这一结论,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按照“制怒,化怒,无怒”三个步骤,逐渐改掉了生气的毛病。可见,遇事不乱的定力是智慧显现的基础。另外,定力越深,就越接近“心与道同”,就会集诸佛菩萨智慧于一身,与诸佛菩萨同体,身口意均得佛力加持,所拥有的智慧不可思议,自然不执诸相永驻禅定。

东祥书院☀️

修行法要101

修行法要 · 目录

上一篇第九章 修行要素 1.修行目标

分享收藏❤️

请扫码关注东祥书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世界读书日# 今年书局读者开放日的主题是“你好,苏东坡”,小编想到一个《五杂组》里的段子[喵喵] 苏子瞻戏谓佛印曰:“向尝读古人诗云:‘时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 #任嘉伦[超话]# [礼物]#任嘉伦不说再见# [礼物]#任嘉伦穆青# [礼物]#纯果乐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礼物]#乐蜗家纺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礼物]#
  • #杨宇腾[超话]#[爱你]#杨宇腾新歌# [爱你]#杨宇腾YU邃宇# [心]#杨宇腾天使乌鸦# [心]#杨宇腾怀疑爱# 我决定以后要每天多爱你一些,我知道
  •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和大家介绍一位宝藏女孩,她从美国研究生回来以后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去大城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被社会同化中慢慢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而
  • @ 贰个暖橘:买过,买贵了几块,但是有朱一龙大帅哥的明信片[馋嘴]洗完头皮特别清爽,发丝很蓬松,基本不起头皮屑,如果发尾偏干,建议搭配同系列的护发素和发膜,整体
  • 这场比赛好玩又有挑战性】说起#冰壶运动#,大部分市民的印象是冬天在冰上开展的一项运动,感觉离自己很遥远,不过,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全民运动的发展,一种新潮的冰壶
  • ”长沙加盟商称亲眼看到李维嘉在现场签约去年年底已有加盟商维权一名在长沙的加盟商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目前他的奶茶店仍在正常营业···由于他本人不在加盟商的群里···
  • 今天的聊天分享记录朋友不用多,有那么几个有问必答,不嫌弃我脑残无知,也能知道我想问啥的就好[求关注]最近也有在看课外书,小时候真的很喜欢看书,家人都说我爱看书,
  • 不离不弃的,才是真朋友;不见不散的,才是真感情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
  • /p9是淤了的膝盖[泪]在排舞的日子里膝盖是不可能不受伤的[汗] ⏳本周over啦,大家都睡个好觉哦[月亮]今日开心事!小王八今天发手机了,四天了我可算看见他
  • 加热五秒会boom沙卡拉卡疯狂爆浆~原本糯又扎实的冰皮变得有点膨胀,吃起来干爽细沙了一点。我是不爱吃月饼的人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一句美心好好吃。
  • 不用很贵那种,几十块钱的箱子就已经很好用了,充一次电能保1-2周的湿度,这个指数真的让人很安心!沉迷兔瓦斯後,圖二那面牆開始自我增值。
  • 不过只要是手术,都是一定存在风险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星星]最近常问:#成都深圳广州杭州郑州济南近视手术、近视眼手术最好的医院
  • #PierreGasly[超话]# 今日照 #加斯利##pierregasly##f1# 来源: P1 : Bryn Lennon/Red Bull Co
  • 【转】感恩世间所有的缘,感恩生命中的每个遇见,心灵交汇的刹那间,抵得过人间万千的暖,缘分不必在乎天长地久,也无需在意情深缘浅,生命中你若来过,便是和煦温暖的春天
  • 很多佛弟子会认为,我与我的执着是应该舍弃的部分,因为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但是,从世俗、一般的情况而言,我与我的执着,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想法。
  • 淫邪嫉妒,不离四柱之情;贞静端庄,总在五行之理,是以审察宜精,贞妇不遭谬妄;详究其确,淫秽难逃正论。女命者,先观夫星这盛衰,则知其贵贱矣!
  • 有些东西得到了才发现也没那么好有些则是失去了才意识到对自己有多重要买了一堆小时候爱吃的零食现在吃起来却只觉得是廉价的添加剂味庆幸的是当年那个和我一起买零食分着吃
  • 【上海刚刚发布暴雨蓝色预警,目前“一黄二蓝”三预警高挂】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1年09月12日12时05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Ⅳ级/一般]:受较强的降水云团影响,
  • 【井鸣】 想看一些啾啾本体真的是只鸟的故事。 牙尖爪利,但是又学不会怎么俯冲奔向人眼一招毙命;羽毛很漂亮,但不是那种抓一只判一生的什么名贵品种。普通好看的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