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的特有产物,道教自诞生之初到后来扎根成长,其深深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许多古代的文化思想,都汇集在道教之中,并借道教的经典留存下来。在道教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其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甚至浸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道祖有言:道可道,非常道。道为何物?道在何处?道有何用?如何修道?这是许多古之修行者苦苦追寻而不得的终极问题。乌兔逡巡,时光易逝,岁月如歌,往事成尘。到如今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万丈红尘中,芸芸众生整日为了“生存”二字四处劳累奔波,又有多少修行者能静下心来,不为红尘所扰,静心问道、求道、修道呢?

我心中的道既不是信仰,也没有善恶分别,它只是自然的法则和万物的根本。信仰是单一的信念,要求必须纯粹,不能有太复杂的东西在里面。而道则是包容万物、无所不有的。善恶是依据各自不同的视角所做的划分,你可以说它是善,我也可以说它是恶。道不会偏私某个人,也不会刻意针对某个人,即所谓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我们信仰的无为之天道,它既不是造物主式的存在,也不是超越轮回而不生不灭的具体形象。它无始无终,无善无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道之于天地万物,犹如江水之于群鱼。它是万物运行的根本和法则,它是世间的一切。道从不偏于一端,限制于一点,它是全面而彻底的。以道眼观世界,是彻底的自在。任何语言文字都不足以真正描述它,人们只能用文字和语言去描述它的外在形式和表象,其根本却无法去形容,只能从心上体悟。

道在何处呢?它既在灵台方寸间,又充塞于天地之间。它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只能用一颗纯净的心去感受它,用一颗无为的心去领悟它。南华真人说道在屎尿间,大道无情,世间处处皆是道之所在。电视剧《琅琊榜》里的主人公梅长苏曾说过:所谓世间万物,无处不道,隐于山林为道,彰于庙堂亦为道,只要其心至纯,不作违心之论,不发妄悖之言,又何必执着于立身何处?

何处不是道之所在!我等皆是身在道中,循道而行。道在你我心中,亦在你我手中。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每一处地方,都是道之所在。它与天地万物紧密结合,虽然无形无相,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身在道中,却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它无声无息,抽象而神秘,玄之又玄,超脱一切。
道没有什么用处,却又妙用无穷!

它能让人们融通万事万物,看穿这世间的一切,不再为红尘中的种种诱惑而迷失本我。明心见性,得见本我,心如明镜,照临八方,随性而居,逍遥无碍。道不能让你富甲天下,也不能让你家徒四壁;不能让你万年不老,也不能让你英年早逝。但它却能让你的心灵获得自由,不再为周围的一切所束缚。能让你笑对人生,对于世间的一切不会妄生贪念,不再纠结于自己的利益得失,快乐逍遥,无拘无束。

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道给了我们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态度,包容一切对立的思想与事件,跳出一己之见的狭隘角度,全面而宽容地对待万事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生于道,最后又归于道。许多修行之人的最终目标就是得道,与道合真,逍遥物外。欲得道,先修道。怎么才算是修道呢?

很多人会说出家成为道士就可以好好修道。《太霄琅书经》云:“人行大道,号曰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曰道士。”简单来说,把大道作为生活准则,跟着大道走,信奉大道并实践大道的人就叫道士。成为一名合格的道士是修道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

若是有人心生大愿,一心向道,精进修持,纵然是未入道门,最终亦可得悟大道。生活处处是修行,吃饭、睡觉自有其道理在其中。欲成仙道,先修人道。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助人为乐,在生活中不断约束自我,磨练自己,清净身心,修正自我,提升自我,这不也是在修行吗?若是痴迷修道,不顾人伦,一个人离群索居,隐遁于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岂不是与道相悖吗?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享受却不纵欲,以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便可知人生处处皆修行。

道生万物,人在道中,静观万物,心无所执,一举一动皆有理,生活无处不修行。

梦境再美终是梦,见无染见醒当下。

[微风][微风][微风][浪]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摘慧律法语

禅宗公案~~~~~~真假妄语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禅师!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

大珠:“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道光:“既然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为什么每天要聚众劝人参禅修道?”

大珠:“老僧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那有什么地方可以聚众?”

道光:“事实上你每天聚众论道,难道这不是说法度众?”

大珠:“请你不要冤枉我,我连话都不会说,如何论道?我连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你怎可说我度众呢?”

道光:“禅师,您这可打妄语了。”

大珠:“老僧连舌头都没,有如何妄语?”

道光:“难道器世间,有情世间,你和我的存在,还有参禅说法的事实,都是假的吗?”

大珠:“都是真的!”

道光:“既是真的,你为什么都要否定呢?”

大珠:“假的,要否定;真的也要否定!”

道光终于言下大悟。

~~源《天涯无相》
~~~~~~~~~~~~~~~~~~~~~~~~~~~~~~~~~~~~~~~~~~~~~~~~~~~
~~~~~~~~~~~~~~~~~~~~~~~~~~~~~~~~~~~~~~~~~~~~~~~~~~~
拈花一笑,以心传心。

不立文字,是善用文字,不执文字,直契法本。
教外别传,是籍教悟宗,离相为宗,无住生心。

禅在释心,离分别取舍,心彻底放弃维护自我是禅。
禅在念念,离色见声求,于见闻觉知念念无滞是禅。
禅在当下,离意识体验,熄灭过去未来的当下是禅。

法藏为基,正见为导,心能转境,彻见本来。
谢师博文阐述究竟义理,践行法理方法。无尽灯,灯灯相传。
~~~~~~~~~~~~~~~~~~~~~~~~~~~~~~~~~~~~~~~~~~~~~~~~~~~
图片(转自谢安朔微博)

了凡四训(第1集)下
【先访云谷会禅师。】

  没有上学之前,听说栖霞山,栖霞山在南京,现在南京有个栖霞寺,他到栖霞山去访问云谷禅师。“云谷”是大师的号,他的法名叫做“法会”,所以此地称他“会禅师”,这是尊称他。云谷禅师是当时佛门的一位大德、一位高僧。这个时候云谷禅师已经是六十九岁,了凡先生三十五岁,云谷大了凡三十四岁。了凡三十五岁去见他,这也是头一次遇见。

  我们在后面传记里面看到,云谷禅师的行谊,他的道风,他是一个真正开悟的人。虽然很年轻的时候出家,出家的时候也跟现在一样,做一些经忏佛事。但是那个时候经忏佛事,跟我们现在性质完全不一样。后来他觉悟到,出家干这些事情,与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我不是为这个而出家的,这个出家就等于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已”,所以生死事大。十九岁他就去参学,寻师访道,以后他确实成就了。开悟之后,他在寺院里面韬光养晦,专做苦行,别人不愿意做的苦工他做。以后有一些地方上的名士、官员发现他,这是一个真正有道的高僧,所以就帮助他,希望把栖霞山的道场恢复。他老人家无意于名闻利养,他介绍另一位法师去作住持、方丈。道场复兴之后,他在山后面很隐密的一个地方,建了一个小的修行地方,这个地方叫做“天开岩”。人迹罕至,他一个人在那边苦修。我想,了凡先生去访问,必定是在这个所在;天开岩,一定在这个所在,因为法师已经六十九岁。法师是七十五岁圆寂的,也就是一五七五年,这一年了凡先生四十一岁。所以了凡先生跟他见面,与大师圆寂这个时间并不很长,只有七年。我们想想,他一定是住在栖霞山天开岩。

  大师平常接众,不管哪个人去访问他,他总是丢一个蒲团,叫你坐在那里,叫你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一句话都不说。一天不讲一句话,都在定中。了凡先生去参访他,大概也不例外。

  【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跟了凡先生,他们坐在禅堂里面,三天三夜一句话没说。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

  特别是修行人,修行人为什么不能成就?妄念太多了,妄想、分别、执着太多,这个心定不下来。

  【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你很奇怪!你在这里坐了三天,我“不见起一妄念”,没有看到你起一个妄念。这什么缘故?云谷禅师好奇!平常很少说话,遇到了凡先生,跟他说了这么一大堆的话,不容易,这也是特别的缘分。我们要懂得这里面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确确实实有时节因缘。他遇到了云谷禅师,这才开始转变命运,“立命之学”是云谷禅师传授给他的。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我早年念到这一句,我想了凡先生这个时候是标准凡夫。也不错,一生按照命运去过日子,到五十三岁寿终正寝;一生没有大过失,来生肯定不堕三恶道,标准凡夫。他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这个话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也不例外。凡人只要你有念头,你就不能没有数;也就是说,你就不能没有定命,只要你有妄念在。如果没有妄念,你就超越命运。了凡先生虽然能够改造命运,他只能改变,他不能超越。

  云谷禅师了不起,为什么没有把高一层的,超越命运这个方法教导他?这也是要观机授教,看看了凡先生的本质,他的天赋。这些有道德的高僧,都有能力观机,看你是上根,还是中根、下根,应机说法。所以一切众生遇到这些高人,没有不得利益的。我们看看了凡先生,他是中人的根性,他不是上根,他是中根。对中根,当然不能够说上法;说上法,他不能接受。所以说法,契机比什么都重要。法不契机,等于是闲言语,这是佛经上说的。闲言语,用现在的话来说,废话,白说了。所以必须要契机契理。

  我们要深深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命运、都有一个定数,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换句话说,你在这一生当中,你必定是盲目摸索。了凡先生他被人算定,他清楚;他这一生,他所行的方向、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只是照着命运走就是。我们可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在茫茫大海当中盲目在摸索。如果随顺烦恼,摸索当中还会造许许多多罪业,这些罪业损我们的福报,减我们的寿命;一般讲折寿,折损我们的寿命。这种情形在今天社会,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果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他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但是心地善良,没有非非之想,存心、行事都能守规矩,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不做损人利己之事;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必定替自己增福,替自己增寿,不知不觉当中得福报。

  但是现在我们的社会大环境不好,这是古今中外,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人是凡夫,不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不善,我们天天被不善影响;换句话说,我们造不善业的机会就多了,而且不知不觉在造孽。这个事情很可怕!我往年求学的时候,李老师给我讲了一故事,不是给我一个人说,上课给我们同学们一起讲的。他讲到,从前古时候,有一个地方发生了一个逆伦的命案,儿子杀父亲。这个事情在从前不得了,这是大事情。这个事情上报给皇帝,当然这个儿子处死刑,皇帝下了命令,这个地方的县长撤职查办。县长犯了什么过失?这个地方是你统治的区域,是你教化的地区,你怎么教化这样一个大逆不道的人?你教育失败,县长撤职,巡抚记过,巡抚是当时的省长。这种行政处分还其次,朝廷下命令,那个时候县都有城墙,把城墙拆掉一个角;皇帝下命令,城墙拆掉一个角。这什么意思?你们这个县,出了这样一个大逆不道的人,是你们全县人的耻辱。

  现在我们在报纸、杂志上,常常看到杀父亲、杀母亲,太多了。古时候的教学跟现在的教育一对比,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古时候社会能安定,长治久安,人民确确实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再回过头来看看今天,无论是富贵或是贫贱,有亿万财富的人,他活得幸福不幸福?没有幸福;他快乐不快乐?他没有快乐。他生活得很可怜,说个不好听的话,不是过着人的生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有没去想过?这里头都有定数。定数,我们每天起心动念、语言造作,都有加减乘除。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大概距离你的命数不会超越太多,一般算命看相都能算得很准确。如果我们的恶念善念、善行恶行,幅度很大的话,你有大善或者是有大恶,就把你的定数改变了。如果你有大善,你命中不好,它会变好;如果你造的是大恶,你命里头本来很好,会变坏。

  凡人在所不免,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现代社会,没有一样不在诱惑人,人心怎么能够定得下来?所以今天修道,今天做学问,不容易成就。能在这个时代,学业、道业有成,都是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相当的善根福德,都不可能。你有善根,你能够明理;你有福德,你才不动心。面对所有一切诱惑,不会起心动念,这是真功夫,这是真的福德。

  古时候古大德,学校是教学的场所,佛门是修行的场所,为什么要选择在山林人迹罕至之处?实在讲,它的目的无非就是避开社会的诱惑,让我们的心容易定下来而已。现在难了,我学佛讲经,虽然这么多年,佛教许许多多的道场,我都没有去过。在中国,我只去过九华山、去过峨嵋山。而现在这些道场,公路开上去了,游客很方便,以前很不方便。我小时候,我是安徽人,我的老家在庐江,距离九华山不算太远,但是从前朝山要走三天,现在汽车三个小时。从前要走三天,真的要有诚意。还有人三步一拜,大概要走七天到十天,从我们家乡很虔诚的拜到九华山。选择这些地方,无非是交通不方便,游人不方便,不喜欢人家到这儿来,我们这个环境宁静,不要被人破坏。现在开上马路,寺庙里都装上电视,完了,这个染污已经到家里来了。现在修道难了,太难太难了!

  我在国外这么多年,一直到今年,我们才选择澳洲图文巴的小城,山上,山城。这个小城,人口只有八万。而且这个地方的人非常保守,在现在讲是很难得的做学问、修道的一个好环境。不能选择在都市,都市诱惑力量太强,没有定力决定不能成就。花花世界,你怎么修行?我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听那边的同修们告诉我:虚云老和尚曾经到香港,香港同修要挽留老和尚定居在香港,老和尚说:这个地方花花世界,不适合修行。所以住了没几天,就回到中国去。为什么?诱惑力量太大,名利心太重,不是一个修行的处所。

  如果要像是了凡先生这种心态,那行。他已经知道自己命运,算定了,打妄想也是枉然,他心定下来了。这一说明,云谷禅师就哈哈大笑。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我本来以为你是一个英雄豪杰。什么叫豪杰?一般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这个人就是英雄、就是豪杰。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了凡先生能做到。再一问什么原因?命被人算定,打妄想也枉然,这样才不打妄想。这是凡夫,这是一个标准凡夫。

  我们要知道,从这个地方要真正省悟过来,看看云谷禅师怎样开导他,怎样教化他,怎样把他这些错误的观念扭转过来,这是真实的学问。了凡先生能接受,是他的善根。佛家讲善根,是能够明了。能够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这是他的福德。有善根、有福德,又遇到这样好的善知识开导他,这是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他成就了。他能够把他的命运改变,道理在此地。

  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温暖!阴差阳错偶遇轻生男子 送货员用12罐啤酒救了他
  • 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科学家已发现第一直接证据!
  • 法律早餐2018.8.25星期六 高铁"霸座"男被罚款,伤害杀妻藏尸案朱晓东表示将上诉等
  • 自创偏方!老人吃掉上百支"皮炎平"软膏,医生一问都懵了……
  • 美国取消中国航线 贸易战再度升级?
  • 老太报警称总收暧昧短信,民警一看差点笑翻!网友:有故事!
  • 马云拿出164亿奖励的人都有谁?下一个阿里帝国会是你吗?
  • 长沙一餐厅误将燃料当茶给客人饮用,医生:70毫升可致命
  • 北上广深房租地图
  • 强生致癌案宣判:致癌指控有效 赔偿22人323亿
  • 全球10大收入最高男演员的经典台词,你Pick谁?
  • 巴神曾拒绝中国天价合同|
  • 中纪委曝光七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例
  • 扎克伯格抛售近36万股Facebook股票 套现6200万美元
  • 特斯拉工厂着火!马斯克连夜发邮件称内鬼破坏特斯拉生产
  • 王倩夺冠,最后两枪直接让对手晕倒!
  • 澳洲总理宣布辞职 宣称将退出政坛!
  • 专家建议:让女性休满1年产假,把孩子带好也是工作
  • 石家庄高新区发生重大车祸 2名儿童死亡3人重伤
  • 【亚运聚焦】朱婷VS金软景 谁是第一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