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

Feng Chen Wang Spring 2023

Feng Chen Wang 2023春夏系列描摹了一个由幻想而生的人。他们容纳着无数矛盾—— 是沉睡着即将醒来的冒险家; 是充满爱同时也暗流涌动的勇士; 既像一阵风暴般轰鸣;又形如海岸线的宁静。善言却孑然一身,儒雅且内核强韧;笃定而变幻莫测。当你认为世界已尽在掌控时,全新之境又现于眼前。

在色彩的运用上,品牌延续了经典惯用的黑白两色,更汲取融合了灰调蓝、大地绿和原米色。针织单品上呈现的"凤凰花",象征着青春、活力。同时也容纳着某种复杂的情绪,爱人相伴时的缠绵与离开后的思念形成的鲜明对比烙印下深刻的感性视角。

本季系列采用明暗相间的透明面料及不透明缤纷面料,被解构的元素以一种独特的鲜活能量重组并再次赋能。品牌经典凤凰标识元素则被融合进剪裁,贯穿于提花针织单品、衬衫及牛仔上。

此外,Feng Chen Wang与Canada Goose加拿大鹅及中国艺术家徐震共同携手推出的胶囊系列也出现在本季中,以数码印花的方式被创意呈现在羽绒服、风衣和针织毛衣之上。

#数码情话#

“山河忽晚,人间已秋。”

“春花渐尽,热潮渐生。”

春沐流苏秋望银杏
记录一些城市的美
*****************************
每年圣诞节前后石厝教堂的银杏会变装金灿灿
过年的时候温泉花园摆满郁金香(人太多不想去‍♀️)
三月初樱花应该还有的看,风一吹便有落英缤纷的感觉。
到了月中港头公园的黄花风铃木会开
琴亭湖公园的杜鹃也开的密密麻麻
西湖的桃花也准备迎接春天
清明节后流苏花开始盛开‍♀️
现在工业路的羊蹄甲和木棉花也是开的正旺季时候

去衣锦坊拍照的时候人们都说“新闻里写着呢!福州有三颗百年流苏树。”
我大声的问了问:其他两颗在哪呢?却没有人再回答。
后来认真查了查,一颗种在十六中,还有一颗在宫巷沈葆桢故居那里(当然长枪短炮的人也多)。
耐不住流苏可太美了还是去了嘻嘻
啊呀好看~ https://t.cn/RXnNTiO

从一次搬家开始,说说我的摄影史(1)胶卷相机部分

2014年7月,永兴路的那个家要动迁了。永兴路是旧里:除了前楼、后楼、亭子间,还有一个三层阁,是尖顶的,里面不能住人,是我家放闲置杂物的小仓库。当时我们已几年不住在那里,由于限期交房、时间比较紧迫。只能抽一点时间去整理一下。

三层阁里属于我的东西是曾经用过的摄影器材,还有一些过去装电视机的零部件、半成品和仪表工具,尽管都积满灰尘,但它们记录了过去的业余生活和兴趣爱好,满满的都是故事,都是难以抹去的记忆。扔掉了可惜,不扔掉呢?这些都用不了。新家也没有这些东西的容身之处,考虑再三,把它们用手机拍了照片后,依依不舍的全部丢弃了。

我喜欢摄影是从上世纪60年代末参加工作后开始的,摄影可以在发现美的同时记录美,可以通过相机镜头把瞬间定格下来,让记忆成为永恒。我不喜欢照相馆那种无背景或假背景的人像照片,喜欢拍融入生活的人物照片。这就是我喜欢摄影,尤其是喜欢人像摄影的原因。

那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都是胶卷相机。现在的年青人对胶卷几乎没有概念。胶卷是记录图像的载体,感光度当时基本都是21DIN的,相当于现在数码相机的ISO:100。胶卷分黑白和彩色二种。六、七十年代基本都是黑白胶卷、相片(见图1)。彩色胶卷真正走入百姓家中是在八十年代以后的事。


胶卷大小分120和135二种,120胶卷一卷可以拍12张6*6厘米,或拍16张6*4.5厘米的照片,135胶卷一卷可以拍36张3.6*2.4厘米的照片(我们在自制的暗袋里把胶卷卷入暗盒并装入相机,可以多拍2~3张)。胶卷冲洗后成底片,但底片记录的图像是负片,还要印、放成正片才能看。120底片一般直接印相就可以了。135底片太小,一般要放大。后来进入彩色时代,135成为彩色胶卷的主流,120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那个时代摄影的准入门槛比现在高多了:

首先在经济方面:

那时买一台普通的相机要好几个月的工资,胶卷加上冲洗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拍摄时每次按下快门都会小心翼翼。

而现在拿出一个月的部分工资来购买一款心仪的摄影器材,并不是困难事。甚至不必专门去购买拍摄器材,用人人都有的手机也能拍出不错的照片,拍照仅是“举手之劳”,几乎不要成本。

其次是技术方面:

那时的相机几乎都是手动。象我买的“海鸥DF-1”单反相机(见图2),只有对焦可以参照“裂像”,光圈、快门全部靠自己经验调节,因为拍的效果不能即拍即看,要等到拍完最后一张,才能回卷取出胶卷,拿去相片馆冲洗,再等数天后方能看到“真相”。曝光参数调错了可能全部报废!那时详细了解相机的使用方法的人是少之又少。想拍好照片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

现在无论是相机还是手机,拍照都有各种“自动”功能,而且还是“所见即所得”,马上能看到效果。几乎人人都能拍出清晰的、曝光正确的照片。

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我那时工资不高(才四、五十元),没多少余钱,喜欢摄影怎么办呢?只能“穷”玩:当时照相机是租的。我记得是:8毛钱一天(24小时),4毛钱半天(4~5小时)。胶卷是买处理品。我当时住在淮海中路,离家不远的路对面有个“海影摄影图片社”。里面除了照片冲印业务、出租相机和卖正品的摄影器材、耗材外,经常卖处理品的摄影耗材:胶卷、印相纸,放大纸……。处理品当然不及正品,但是价格便宜,正品玩不起。

拍了照片还要冲洗、印放。除了开始几次是由店里冲印放大,后来就买了显、定影液的配方包自己干。后来觉得买配好的贵、而且不能调节效果,就自己配。我记得冲胶卷的是用D76;冲相纸的是用D72;定影用F-5……。当时原料:米吐尔、对苯二酚(几奴尼)、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是在南京路的“冠龙”买的(见图3)。

自己干还得有工具:冲片罐(开始时冲片带是买的,罐体自制,后来就买了成品。见图4),还有印相机(自制)、放大机(先自制后买,见图5)、上光机(先自制后买,见图6)……。当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从无到有,先土后洋,一点一点也积累了不少的器材。好在我们都是工厂的,都有不错的动手能力。

但照相机和镜头是自己做不了的。照相机开始是租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一个同事(胡某华)一起合买了一个二手的"海欧202"。再后来自己条件好了一点,在1982年买了一个"海欧DF-1"(见图2)。是通过同事李某康的哥哥李某荣帮忙买的。他当时是仪表局上无十四厂的采购员,比较有路子。是到广东中山出差的时候用外汇兑换券帮我买的。当时这个相机上海卖468元人民币。我买的那个只花了二百六十多元(1.3/1换成外汇兑换券)。节省了二百元(当时我4个多月工资)。这个相机属于单镜头反光相机,几乎全手动。当时有相机的不多,有单反的更是凤毛麟角。

有了这相机摄影如虎添翼,后来我还用这个相机赚钱。我妻子的表弟潘某雄,他有一个朋友在火车站参与编火车时刻表。时刻表上面的广告要配照片。在印上去以前,先要把实物(或尺寸不符要求的照片)拍成规定尺寸的照片。这个任务就交给我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10块钱一张,拍、放成本大概是1块钱。余下的9块钱。我们3个人(我、潘某雄和他朋友)平分。每个月都有十张左右。不到一年,我就拿回了照相机的成本。


后来赚的钱,还买了个变焦镜头:适马70-210(见图7)。使得"海欧DF-1"相机有2个镜头可换用。再后来120相机不流行了,处理过一批:全新的海欧4B只卖40元,我就用赚的最后一笔钱买了二台。一台拆镜头用于放大机,另外一台留做纪念品至今未拆封(见图8)。还有就是从日本带回的135相机(见图9)。

放大机要用到镜头,开始的时候就花8毛钱租一天相机:白天用相机拍照片,晚上就利用相机的镜头来放大(当时我们没有暗房,只能利用晚上,后来的三层阁成了我的暗房)。也用过凸透镜,小孔成像,但曝光时间太长,经常烤坏胶卷。后来买二手的"海欧202",除了价格便宜,还有一个原因是它拆镜头容易,在解决拍照问题的同时,也解决放大问题。

胶卷分黑白、彩色,但相机是不分黑白、彩色的,这让我的"海欧DF-1"相机在彩卷时代继续发光发热(见图10)。不过彩色胶卷的冲放对硬件要求较高,加上普及率的增加,商家的冲印费用也随着下降。我只在开始时试过2次彩色胶卷的冲洗,后来所有的冲放都交给商家。自己的那些摄影器材除相机和镜头外都打入冷宫:三层阁。

胶卷时代的“后期”主要是“暗房”技术:冲洗底片时可以控制显影的时间或温度和选择或自配合适的显影液。印放照片时还多了一项:选择合适的相纸(1#~4#,号码大的反差大)。为了不浪费,放大时一般是先用放大纸的边角料做试样,效果满意才用大纸。“暗房”外的“后期”就是对印放的成品的缺陷作一些修补,主要是用毛笔(+)和刀片(-)。

上面说的都是指“黑白”时代。彩色时代由商家引进电脑控制的专用机器完成“后期”。同时进口的有多种功能的高档相机和“傻瓜”机的价格下降也让很多人买得起,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

喜欢拍人像的业余爱好一直在持续(插一句:我儿媳很羡慕我儿子有那么多的童年照片)。不过那时拍的都是“到此一游”式,要求所拍的人物和背景都清楚,尽量使用小光圈扩展景深(那时的相机上都有一张“景深表”,以利我们控制景深)。没有现在的“背景虚化”之说,现在盛行的逆光拍摄那时都会尽可能避免的。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不仅使摄影迅速普及,还在上世纪末促使摄影从胶片时代进入数码时代,当然我的相机和镜头也要全部“更新换代”。这些将在“我的摄影史(2)进入数码时代”里讲叙。

【本篇节选自“我的……(一个老工程师的自叙)”,部分有修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混得最差的二舅,自己也有退休养老金,并且他儿子也是自己创业,在工作的地方买房,安家落户了!大姨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年轻时为了补贴弟弟妹妹,没读什么书就早早出来打工
  • 我想你已经不会再来关注我的生活,我想现在的你过得一定很幸福,我想我们现在也是共同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这样距离感也不会太远。坐了一个好位置,可以看清演员的表情,感受
  • 更多时候是像一个“套中人”就算很自在放松地相处也并不是我的本性/原型,因为我自己都搞不懂,别人谈何真正的理解。之前就感到自我的割裂感,但是用文字我形容不出来,每
  • 共情是更高级的步骤,需要的是情绪的了解和更高明的沟通技巧,挽回暂时我们能做到不扣分就很不错了。 在你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你聊天能否给对方带来好的感受,也取决
  • 如果你们当初就是因为异地的困难分手的,你们当初就是因为在对方身上看不到关于未来的希望选择放手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上你挽回对方有什么意义?我接触过很多异地恋分手之后
  • Pleasing 首波产品定价从 25 美元到 65 美元不等,即将于全球上市,目前可前往官方网站注册与预订。今讯网www.jinxun.hk获得商标使用权,据
  •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 这一年是聚少离多的一年,无论因为疫情还是各自工作,她很多时候无法在我身边,但分离的感觉并不强烈,就算相隔两地她也总能给我一种安定的陪伴感。实际上,一个在感情里能
  • 然后按照酒店的预算进行埃及米黄喷泉水池设计,结合酒店的风格、酒店门口的环境设计欧式埃及米黄喷泉水池的造型和在石材喷泉上面搭配的雕塑,例如狮子、天鹅等动物、或是人
  • 本来,她的生活是很安逸的,老公儿子都有不错的收入,她也在平安保险公司上班。梅姐让我拉她进去,当天就有资源对接,她的饰品店又加了一个手工设计珠宝专区,果然同頻的人
  • 现在的侠只是恋爱的皮囊,相忘于江湖的只剩颜值颇高的男女在虐恋或绝恋,没有一点让人神往的感觉。现在的演员在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便被推着成了明星,没有演技又要演戏,面瘫
  • 希望有跟我之前一样固化思维,觉得自己露腿不好看的姐妹们看到我的试穿效果还不错的话可以勇于尝试!也希望跟我一样的姐妹可以看到我测评后有觉得把大家帮助到的想法!
  • 15、成为连自己也会爱上的人。19、有钱能使鬼推磨 ,最可怕的是,如果你没钱 ,哪怕你是鬼 ,磨都能推死你这个鬼。
  • 23岁的鸭梨,要好好加油欧!一整个大快乐!
  • 你最喜欢的个性签名是什么01.敬少年热诚02.养了一个月亮03.愿将来胜过往04.心定即是归处05.爱光明而至焚身06.人间有味是清欢07.在枝繁叶茂时相见08
  • 【早餐】香橙蒸蛋糕 | 梨子银耳羮 | 厚椰奶拿铁今天早上是用新入手新思特陶瓷炖盅做了个蒸蛋糕,梨子银耳羹,这两个陶瓷炖盅太好看了,渐变粉色,渐变橘色,造型可爱
  • 这个小糍粑不够糯,想念爷爷奶奶打的糍粑了[悲伤]逛了新世纪百货、现在电冰箱真高级外婆做的酸萝卜鸭子汤,舅妈买的干锅虾我爱我爱心心念念的一只酸奶牛,虽然我喝的是草
  • 回忆过去的日日夜夜,从最初相遇到最后分离,在这30多个年头里,我用最大的努力让您欢喜,从未有过与您教言违背的行为,只要是您的要求,我都依教奉行,对您的信心、感恩
  • 因为如果说原价清货或者是零售价清货的话,那我只要去拿货回来,原价清货就好了,我不是还有钱赚,那我还做什么微商,我就专门清货就行了,要清货的朋友一定要记住,不贪就
  • 但是正因为之前宅基地没有确权,加上监管不力... 前几天,小编发表了一篇关于农村土地整合的文章,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积极回应和讨论,本着小编作为一名专注三农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