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2020-11-27 大鱼光慧#佛教##佛法看世间##佛教[超话]##传统文化#

卧具是佛所制定的服具之一,其原来的作用为“为护身、护衣、护僧床褥故,蓄坐具”。如今,卧具已成为僧人礼佛拜僧所用的敷具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令人一见便生虔敬之心。但许多不太了解佛教的人会好奇:没有法会时,我见到的法师并非都身着祖衣啊!

 

事实上,受各种因素影响,当今出家人所穿衣服并非祖衣一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衣,即三衣,一类是常服,即海清、褂杉、帽冠、鞋袜等。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初时规定僧人只能拥有三衣──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

 

安陀会:五条衣,俗称五衣,由五条布缝成的中宿衣。在佛陀时代是比丘贴身而穿的内衣;也有说是洒扫作务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务衣。

 

郁多罗僧:七条衣,俗称七衣,由七条布缝成的入众衣,是比丘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或大众集会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众衣。

 

僧伽黎:九条到二十五(单数)条衣,俗称祖衣,是僧人的正装衣,又称为庄严衣,是僧人的礼服,在讲经、说法、见尊长、国王召见或列队上街托钵乞食时必须穿的。

 

在所有僧人服饰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大约就是祖衣(僧伽黎)了,祖衣也是佛教的象征。

 

祖衣也被大家称之为袈裟,袈裟是梵语,翻译为中文是不正色、染色之义,因此袈裟称为坏色衣,意思是不能用青、黄、赤、白、蓝等正色来制衣。又因为袈裟必须用很多的小布块组合在一起,然后缝合起来,所以也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

 

祖衣分为三品九种:下品三种分别为九条、十一条、十三条,每条皆两长一短;中品三种分别为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皆三长一短;上品三种分别为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

 

大衣的隔数,从九条衣的二十七隔到二十五条衣的一百二十七隔不等。条数、隔数越多,著衣者的身份越高贵。

 

同时,据说祖衣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福田衣。

 

此外,最原始的祖衣是没有装配衣钩的。《四分律》中说到:“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家,深恐风吹袈裟,脱肩落地。”由此,佛陀听许弟子在左肩胸前祖衣领边,穿钉钩纽,系牢祖衣。后来,演变成如意形的衣钩和衣环。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服最初也是沿袭印度的传统。但是中国很多地区气候寒冷,单是三衣显然不足以御寒。所以,汉传佛教援引佛制“许蓄百一物以至长物”的规定,在三衣之外,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等其他常用僧服。

 

“海青”即大袍,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流而来。因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所以也叫做“大袍”。

 

海青衣领,是用三层布片覆迭缝制而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同时还能加强衣领的耐用。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

 

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祖衣;未受戒者,仅着海青,不得披搭祖衣。另有黄色,为一寺之方丈或法会中之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着。

 

海青,取意于“海”能容万物、自在无碍,"青",因其色泽青出于蓝,意在鼓励策进修道者,不同凡俗,代代更胜。只要穿上海青就意味着已经是受持了在家戒律的真正居士。

 

佛教在尊重古制的同时,为了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海青虽不是“法衣”,但到今天都还能够一直使用。海青也是我国僧团中除祖衣外最尊胜的僧服,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多着海青。

百丈禅师提出倡导农禅制度后,因僧人需要出坡,肥大的海青穿起来行动不便,于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衫和褂。

 

衫采用“三宝领”和旗袍的腰身襟袖搭配而制成,纽扣在腋下的右襟边沿。衫的种类有长及脚背的长衫,长仅过膝的二衫,长未及膝的短衫。褂的款式是“三宝领”的对襟短褂,有袖或无袖。

上世纪三十年代,太虚大师还倡导一种新式对襟褂“太虚褂”,长度刚刚及膝,领子用两层布片复叠缝制的,胸前中间开启对襟,纽扣钉在对襟的边缘上,即现在“罗汉褂”。

此外,为了御寒,冬季的老年僧人多戴披风帽,俗称“观音兜”。另有天冠、宝冠、毗卢冠等法冠,一般僧人不能戴,只有法师“放焰口”或重大法会上才能戴。

而我国僧众所穿鞋子,大致有三种类型:芒鞋、罗汉鞋以及僧鞋。“芒鞋”是用草类编织而成。“罗汉鞋”是用布料做成,鞋面为三片布条缝牢,鞋帮缀留一些方孔。“僧鞋”虽也是用布料做成的,但全身无孔,只是在鞋面前端缝起一条硬梁就可以了。

 

出家人不穿皮制品,因为非杀生不足以取皮革;也不穿丝制品,因为一双丝鞋,可能需要牺牲一千条蚕的性命。所以他们穿草鞋和布鞋

僧人所着袜子为长筒袜,又称罗汉袜,上齐膝盖,裤腿塞于袜内,既可御寒,又显僧人威仪。

当代净土宗泰斗明学长老曾说过:“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僧服虽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改进。但对僧人而言,无论身着的外相怎么变,其弘法利生之初心坚如磐石,未曾改变。

#空如来藏[超话]#《楞严经讲记》卷九3(连续)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

这就是讲为什么外魔不能伤害明心见性之人。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这些歪魔邪道虽然很恼怒,想要扰乱修行人,但他是在「尘劳内」,是在烦恼中。烦恼的心光能不能与明心见性之人的心光相比啊?生住异灭是一种虚幻,他那种心的力量是浮动的,不真实的。而明心见性之人吃了秤砣铁了心,他知道一切万法都是我,如如不动,管你天魔外道怎样,都不为之所动。首先要懂得,鬼和魔他害不了人。他之所以能害人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就有恐惧心,是自己把自己吓坏的。只要你没有恐惧心,你就比他狠。就这么简单,太简单了。#佛教##音乐##bilibili##家居装修#

#世界佛教论坛[超话]##世界佛教之论坛[超话]##法华楞严了义经典[超话]#如何理解「识精元明」?遗失的「元明」怎样找回来?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个「识精元明」就是第八识。由八识中见、相二分而生诸缘。我在这里把《楞严经》的法理法义讲给大家,这些道理在我讲、在我想之前,在不在我心里?虽然在我心里,它有没有任何形相?有没有任何动静?这就是「识精元明」。

「能生诸缘」,我这个「识精元明」生出什么「诸缘」呢?生出了声音之形,生出了文字相,生出了文字义。「缘所遗者」,当我生了这个诸缘以后,我们执著在外面声音的大小、文字的形相、文字的义理,我们都往外看了,却不懂得往里看,是不是把那个「元明」遗失掉了?

佛讲了,你如果只知道往外看,这是讲的什么什么理,不知道里面那个元明,叫「缘心听法法也缘」。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一定要懂得,讲出来的这个有文字相、文字义,有声音振动的这些东西,就是里面那个无形无相的东西,是一个本体。你不懂这一点,你听法是白听呐!许多人打口头禅,那叫一知半解。

换句话说,你们能听的那个东西,在听之前它在不在?也在啊!那就是你们的「识精元明」。你那个「识精元明」跟我这个「识精元明」能不能分开呀?是不是都在这里?气球手套的空心,我在这里讲出来,你在这里(二指)听进来,能讲的、能听的是不是都在这里(中指)?所以我在这里讲法是不是叫「自心取自心」?你们听法是不是叫「自心取自心」?我讲是不是就是你们讲?你们听了是不是就是我在听啊?有没有老师和弟子?回答「没有」的扣十分。也有也没有。

所以拜我为师的人,第三个条件:你必须要发心来世你要做我的老师!要不然我每次都这么辛辛苦苦的,这个吃亏的买卖俺不干,大家轮流来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与燃灯佛,你们能不能搞得清谁是谁的师父?你根本都搞不清,他全部稀里糊涂的。有些人反而以此来诽谤:释迦牟尼糊里糊涂的,一会儿是燃灯佛的师公,一会儿又变成燃灯佛的弟子,一会儿是文殊菩萨的师父,一会儿又是文殊菩萨的徒孙,搞得莫名其妙。可有意思了!你以为佛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啊?他故意地讲乱,看你懂不懂。这就是叫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你本事再大都不要贡高我慢。

修行人不可以自暴自弃,那么根据众生的需要,有时候要示现尊师重道,并不是老师需要。分别法与无分别法我们都要次第圆融,只看具体的时间、空间和众生的根机。所以佛有时候慷慨激昂:「老子就是人天师!天人大众都来听我说法!」有时候又把自己装成个掏大粪的老头子、跟乞丐一样。

圆顿大法自在无碍,只是根据众生根机而示现不同的形相、身份——你贡高我慢,我比你还要贡高我慢;你是军长,老子是元帅,老实一点;你感到自暴自弃的时候,我比你还要自暴自弃;你是小学毕业,哎呀,我斗大的字也识不到两篓筐,我都能听懂,你为什么不能听懂?大家明白吗?这要根据众生的根机。有时候你把自己讲得很下贱、很谦虚,人家看不起你,「谁听这个东西讲法?走,还不如去听我小孩子念三字经呢!」你有时候把自己说得贡高无比了,人家看着你:「这个人是狂人。走!不理睬他。」

所以我们讲经说法能够得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听众的认可,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讲经者;但你非要得到百分之百的人都来认可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自己要量自己的力,要有自知之明。菩萨说法,不拘一格。

那么「缘所遗者」,「遗」到哪里去了?就在我们迷惑颠倒之中。圆顿大法不是教你怎么念佛、怎么拜佛、怎么去打坐,而是告诉你:你是谁、你周边的环境是谁,告诉你这一切的一切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告诉你一切的一切的来龙去脉。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一步登天。就是把这个「缘所遗者」找出来。把这个东西找出来是不是三句话、两句话就了了?哪有那么复杂的事啊?佛在《楞严经》就是讲啊:「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谁叫你去苦修?谁叫你去认真修?可我们有些现在认为自己能修苦行、能做许多许多事情的人,他听了马上就生烦恼。你想叫他做一本万利、万万利的事情他不愿意做,他只愿意去做一本十利、一本二利、一本三利的事情,慢慢地来。这是我们一种本能的下劣心。(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楞严经讲记•卷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以今天也是努力生活的一天,骑着小单车上班,听着喜欢的广播剧,到校后给一位学生做了心理咨询,然后准备下午的课,还抽空批了几份论文,下午三个班的大课上起来也挺爽的
  •      等男人一走,小和尚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说:“师父,里面还有钱!     等男人一走,小和尚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说:“师父,
  •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心城区部分超市和果蔬市场时了解到,全市26家重点供应企业粮油、肉、蛋、菜等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市民可按需求进行购买。  在朔州市大
  • 通过对不同类别的病组计算其平均医疗费用,形成相应的病组点数,来反映门诊服务量,门诊基金按照服务量进行分配。  2、APG点数  对于没有签约的参保人门诊人头基金
  • 用作人名意指平易近人、快乐、慷慨之义;4、绪彦:( xù yàn)——绪,五行为金,部首为纟,本义:开端;丝的头;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功业;连绵不断的情思。用作人
  • ”娇娇哼了哼,语气有些黯然道:“上次打的装备我邮寄给你了,这次上来是想和你说一声,认识你挺高兴,你……算是我在这里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吧。一方面,我相信他们应该是没
  • 说到刘亦菲,就不得不提她和“干爹”陈金飞的往事,以及她与韩男演员宋承宪的爱恨纠葛,今天小妹儿就来详细地扒一扒神仙姐姐的生活!刘亦菲和宋承宪的恋情好景不长,宋承宪
  • 这里的樱桃品种颇多,有中华小樱桃、大红袍、水晶樱桃等多个品种,色泽深浅不一,大小略有不同,但味道都香甜。 说说什么样的美食能赶走你工作日的疲倦呢~ #这里是纽
  • ”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以賞識之心,修自我人生;一個有德行的人,能够接纳他人的不完美,以寬容之心,煉自我心性;一個有勇氣的人,能够接纳世界的不完
  • #陈哲远[超话]#[爱你]#正能量偶像陈哲远# 元宝们,面小仙应援活动一也已经圆满结束,既上次得到活动二300yuan后,活动一也已经收到打,总计有效人头应援奖
  • #年终总结##转发视奸# 转发➕关注可抽奖,选2名送现金,2月8日开[春游家族] ………终于靠着近期预告硬凑够了九张/-2021总结篇开始~原谅我话唠……本来
  • 伦似风发少年,前途风光无限。伦似风发少年,前途风光无限。
  • 只要再稍微了解一点杨广的出身,就会知道他的心气有多么地高了:杨广生下来就自带爵位,被封为北周的“雁门郡公”;十三岁的时候,杨坚篡位称帝,杨广被封为晋王;开皇
  • 而过程中高灵们也提到如果我们总是做一些事情来问对方我们是否值得被爱的话,就不要怪对方给到我们模糊的回答,因为是你先把自己放在不值得的被爱的位置的 力量永远在自己
  • 4月27日20:00 江阴延陵东路某旅馆“我们是这里的社区民警和网格员,您住在这有遇到什么问题可随时和我们联系。”在“扫楼”过程中,每走到一户群众家门前,民警
  • @白鹿my 慢漫长路 我们一定在 茸与共 战为剑 退为盾 陪你一直走下去,愿安好 长在 永不落幕。@白鹿my 慢漫长路 我们一定在 茸与共 战为剑 退为盾
  • !!
  • 《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一句是说,事物在未形成
  • ▽ワッシャーシフォン無地ワンピース¥7,590(税込)( pink beige / off white / black )※カラー・ご注文時期によってお届け時期
  • 有网友问,搞不懂为什么段誉都可以三妻四妾,张无忌不能拥四女入怀?[允悲]想想好像是这样[允悲][允悲][允悲]就张无忌那个性格还真不一定能让周芷若和赵敏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