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楞严要解》见角便知是牛
——元音老人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是因缘。条件(因缘)一旦改变,这个事物就不存在了。所以说一切色相,都是因缘合和而成,究其根本却是空。那么这些色相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前面讲过,就是从我们妙明真心中生出来的。所以说:一切因果,乃至于世界的一粒微尘,都是因心而有。这就是说,一切色相都是因缘和合,本身是空,它的体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再换句话说就是:一切色相都是真心的变现,都是真心的妙用。我们可以看见男女老少,饮食起居,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种种法相,就如同看见我们的真心一样。只要不住着,处处都是法身的显现,如果硬压住念头落于顽空,就如同土木金石一样没有知觉,就看不见了。那么,在用功修法的时候,一下子境界现前了,究竟是见、还是不见呢?

六祖大师的弟子神会问六祖:“和尚坐禅,还见不见?”注意:神会在这里提出了是见、还是不见的问题。六祖没有直接回答,信手打了神会三柱杖,反问:“吾打汝,是痛不痛?”这很不好答,痛是凡夫俗子,不痛是土木金石,痛不痛啊?神会答:“亦痛亦不痛。”很轻巧、蛮巧妙。我的心已经空了,不住在痛与不痛上,所以也痛也不痛。六祖大师肯他吗?没有马上肯。因为他也可能倒在两边--痛、不痛,一边倒有、一边倒无。六祖也没有马上否定他,要考考“亦痛亦不痛”是不是他的真境界,就借他的语脉随口答了他的问题:“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这下狐狸尾巴露出来了。痛与不痛、见与不见,本是同类的问题。自己刚答过“亦痛亦不痛”,却不明白“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可见那答语只是口头工夫,并不踏实,脚跟不点地啊!六祖大师慈悲为人,要借他这一问提携他,指导他见性,于是痛下钳锤:“我之所见,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六祖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落在生灭两边,激励他明见自性。神会根性大利,当下离开两边,自性朗然现前。于是礼拜悔谢。六祖又说:“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衍,服勤给侍,不离左右。他这是报师恩啊!

我们看这个公案,不能着在痛与不痛、见与不见上。这象是一付手铐、一付脚镣摆在面前,看你能不能脱开,说痛说见手铐搭上去了,不痛不见脚镣搭上去了,脱不开不行啊!我们平常用功应脱开事相,做任何事都不着相,并不是不做事。做事着相--倒在有边,不去做事--倒在无边,都不对。真如佛性不是死的、不是顽空,它能生种种法相、能起种种妙用。佛性本体不能离开相用,体相用一即三、三即一。所以,见与不见这个问题,在宗下、在教下都非常重要。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46
解:【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五阴、十八界、十二入,【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就是六根对六尘。入就是六根对六尘,来入我清净心,染污了我的清净心。从这十二个地方,因缘一接触入我的清净心,染污我的清净心。哪十二入呢?【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法是外界落谢的影像、影子,叫做法尘。内呢?【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也。】

经文:【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含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解:【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因为那是唯识讲的,第八意识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你起这个执着、分别就生六识,六识就跑到六门来,就看到六尘。起思量就是起执着,还有分别心、颠倒见,叫做起思量。你就把清净自性转成意识状态,执着的意识心。【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用自性,意思是说:你如果能够用真如自性,那么自性就起用;如果你用妄心,妄心就起用,最重要的,就是你有没有见性?这十八界,完完全全就在性跟识。你起自性,那么自性作用,你起邪见,那么邪见在作用,你起意识,那么意识在作用,你起执着,执着在作用,看你起什么就得什么。所以六根、六尘,其实最重要是识,还是性在作用。【自性若邪】,自性如果邪了,【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自性如果正了,【起十八正】。就是看你有没有见性,这十八界不重要,问题就是你有没有见性?【含恶用即众生用】,众生就是造业,就众生在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从自性来。

经文:【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解:【对法】,自性对法就是一对一对出现了。(A)【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有人讲天,你就回答地;【日与月对】,有人讲日,你就回答月;[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一对一对,对对碰。【此是五对也】。(B)【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语言就是说法用的。语言就含有佛法。【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C)【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有的慈心,有的心狠毒,心慈与心狠毒。【戒与非对】,持戒,非就是恶了,不好了。【直与曲对】,有的直心,有的扭曲了。【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悲就是有悲心,有的人就有害心。【喜与嗔对,舍与悭对】,【怪】就是吝啬,吝啬不舍叫做悭,而有的人很肯布施。【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法身是无相,色身是有相的。【化身与报身对】,讲化身就讲到报身,【此是十九对也。】

经文:【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是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解:【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只要用谈论,你用这个对对碰的方式下手,就离开两边,两边就没有能所了,没有能所就是自性。【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有人着空见。【若全着相,即是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认为有一个空可以执着。

经文:【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解:【执空之人,有谤经】,为什么?执着一个空的人,会毁谤经典的。【直言不用文字】。不立文字嘛!我告诉你:【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你讲不用文字,坐在那个地方,着一个空,就说不用文字,这不了解见性大法,你讲不用文字,人家也不需要跟你讲话。【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一讲话,文字是有形相的语言,语言是无形相的文字。【又云直道不立文字】,你只要讲说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动念即乖,动一个念头说不立,这两个字:不立,就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哎呀!这个太多了,动不动就讲别人执着,自己不晓得境界多高,动不动就讲别人执着文字,自己不见性,还排斥这些见性大法的语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你自己迷没关系,你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谤佛经,这个断佛的慧命,这个罪不得了啊!谤佛、谤法、谤僧,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这怎么得了,断众生的慧命啊!

经文:【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解:【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如果你着相于外作法求真,向心外求法。【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哇!这个太多了。自己建立一个道场收徒弟,自己用那一套,一开口说有说无的过患,偏有偏无,不是偏有就是偏无,太极端的意思,太极端,因为不中道,没有见性。偏有或者偏无,这个是严重的过患,这不能见性。【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因为你我、争夺事相不断。【但听依法修行】,我只允许我的徒弟,依顿教法、见性大法,好好的来修行。不要搞那个表相的东西,互相攻击,互相毁谤,六祖还是苦口婆心劝我们,修学佛道不应当如此。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都是互相攻击、毁谤,我们今天一千三百年后,我们的根器会比他们强吗?不可能!所以,我们今天这些是非、恩怨、毁谤,这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六祖人家都毁谤;世尊,人家都毁谤了。你佛弟子你又不是圣人,是不是?人家一定对你有意见的。

【又莫】,就是【千万不要】。千万不要修哪一种行呢?千万不要修什么?【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你不要什么都不要去想,想没有关系,但去除执着、去除分别,那就是动用到智慧。问题在着,我现在动念就是着,妄想就一直起来,一直显现,这着性彻底放下,妄念虽是生死因,不着一物尽菩提。是不是?如果百物不思,像外道一样,什么都不想,于道性窒碍,对道有障碍。他什么都不想,起不了作用。【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听】就是只听,只听闻法,只听说顿教之法,不修顿教见性大法,只听不修行,令人反生邪念。意思是:不在见性下功夫,听一听,不下手,不能契入顿教大法,会产生种种的不正见,邪知邪见。【但依法修行】,怎么修行?【无住相法施】;无住相、无住于法,统统不着。相不着、万法不着,这样布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怎么用?依此顿教的说、依此顿教的用、依此顿教的行,【依此行,依此作】,依此顿教作,【即不失本宗。】

经文:【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汝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迭相教授,勿失宗旨。】

解:【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两个当作对方的因,它一出现就破除它。【生中道义】。加二个字:实相。佛教没有中道的。佛法所谓的中道,就是无所住相叫做中道。中道是儒家讲的,是用这个名词比较方便。儒家才讲中庸,佛道不讲中庸,佛教讲实相,方便用中国的名相。要不然你打开佛经,从原始化教看到大乘佛教,究竟《大般若涅槃经》,没有【中道】两个字的,这个中道是中国儒家才用的,佛法没有这个名词,佛教讲的是实相。【汝一问一对】,你一问我就一对,【余问一依此作】,【一】就是一切,其他的问,一切依照这样相对的回答。【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迭相教授,勿失宗旨。】其他的问,就按他这样子。

六祖快入涅槃了,因为他住世,讲的法也是都一样,每天讲的法一样,每年讲的法还是一样,六祖住世不住世其实都一样的,是不是?依法嘛!所以,圣人就是来我们人间演一出戏,释迦世尊也是来这个世间演一出戏,都是演戏的。但是,看到这个演戏以后,大智慧启动了,这出戏就很有意义了。师父前面讲了:一个人的一生一世没有听到正法,生命没有任何的意义。你随时可以看到,生命没有任何的意义。哈韩族的跑到韩国去,叫做哈韩族,哈日族的跑到日本去,哈美族的跑到美国去,一直玩……玩到最后,只有一句话,回家的感觉真好!(广告词)累死人了!拖着老命游玩,出国就这样子嘛!我跑了三十几个国家了,早上起来,morning call,再来,吃早餐,再来,准备游览车,上游览车以前,上上大号、小号,车子就开始拖了、拉车了。再来嘛!到中午还找个素菜馆,我们到德国去,人家那老板还很不高兴,以后你们吃素的不要来,不会煮!叫我们以后吃素的不要去,我们到法兰克福去,那个老板因为都卖荤食的,德国人也没有人在吃素,又很少,停在那个地方,老板就跟我们讲:哎呀!他是广东人,就告诉旁边那个人,那个人会讲台湾语,讲广东话我又听不懂。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43
经文:【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解:【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这个要详加解释了:所以我说的常者,就是佛所说的真无常义,为什么?它可以转动啊!【比】就是类,比类就是有这一类的众生。佛为了这一类的众生,哪一类呢?哪个比类呢?佛为了这一类,这些凡夫,以及外道,执着于邪常。邪常就是众生就是执着这个境界是实在的,这个生命是永远的,所以他在这个臭皮囊,四大五蕴本空的这个色身,拼死命的:我要快乐,我永远快乐!这个就是邪常啊!因为知见错误,邪知邪见的常,不是佛性永恒的常,他认假为真。一切众生着于五欲六尘,他就是拼死命的,把这个境界认为是实在的,我不会死啊,我也很怕死啊!为什么?他就是尽量追求快乐,讲到死,不敢讲。所以凡夫、外道都执着在这个邪常。邪常就是知见不正的常。

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诸二乘人,在这个永恒的法身慧命,圆满清净的真常性,却观照无常。因为二乘人是修无常观的,共成八倒。凡夫四倒(四种颠倒),二乘人(四种颠倒)。1、凡夫以苦计为乐:以苦计为乐就是苦计为乐,把这个世间,实在是苦的,把它当做快乐的;2、凡夫第二个,无常计常:无常计为常,不晓得刹那变化,很可怕的生死六道轮回,把这个无常计为常。就是:我要追求快乐,对不对?舞厅跳跳舞、KTV唱唱歌啊。不晓得那个KTV一拆掉,什么都没有,音乐一停止什么都没有。不晓得这个无常很快就到来,所以对这个无常计为常,他要追求快乐啊,不知道这个生命,很快无常就来,无常就计常,这是凡夫的颠倒;3个凡夫的颠倒,无我计我:把这个色身当做我,拼死命的强硬的执着。4、不净计净:把这个不清净的色身,认为是清净的。所以,你看这个广告,我现在这个皮肤就像那个广告,你看过吗?啵……,会滑的,那个广告。不得了,化妆品、香水啊、很多,为什么?她希望这样子啊,世间人永恒的快乐。结果不了解,这个不清净的色身,很快就变化,生死就到来。所以,凡夫有四种颠倒:苦计为乐,无常计常,无我计我,不净计净;

二乘人四倒(四种颠倒),二乘人对圆满的涅槃性,不生不灭的涅槃、永恒性不了解,二乘人的颠倒:1、真常计无常:因为二乘人是观无常的,真常就是佛性,把这个圆满的清净佛性,真常计无常的颠倒;2、真乐计苦:永恒的法身慧命,那个是乐,不得了啊!因为修苦观嘛,一切都是苦嘛!3、真我计无我:真我就是,我们大般若智慧可以主导自己,可以主导一切,二乘人观无我,不知道我们后面还有一个大般若智慧是真我,无所执着的我,可以掌握自己的,叫做真我计无我。4、真净计不净:二乘人观不净观啊,破除种种的烦恼,而我们的清净觉性,是真实的清净,永恒的清净,它是无相的,只是二乘人见不到,没有见到。凡夫四倒,二乘人四种颠倒,共成八倒,八种颠倒。

【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破他的偏见,不是执常,就是执无常。【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什么叫做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不迁名叫做常;安稳名叫做乐;自在,名叫作我;无我,名为净。不迁,我们不是有乔迁之喜吗?没有移动叫做常。安稳叫做乐,佛性就是不迁,佛性最安稳,凡所有的相,皆是虚妄,相是虚妄,当然不安稳了,执着在生灭无常的相上,怎么会活得安稳呢?打死不可能快乐啊!跳跳舞回来、唱唱歌回来,那再来呢?再来是苦。自在名我,这个自在,放得下,看得开,自在,这个才是我啊。无我名为净,这个是对常、乐、我、净简单的说。但是在《大般若涅槃》的四德讲,还是有点差别,来讲一下了。

涅槃有四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1、常德:就是涅槃之体恒不变,无生灭,涅槃的体性是亘古不变的,是没有生灭的,这个就是常了;2、乐德:涅槃运用自在,只要你悟到见性,悟到自性,乐不可支。为什么?运用自在。涅槃之体,运用自在叫做乐德,快乐无边;3、我德:清净心真我是体,自在是作用。我们的涅槃自性,它这个我,不是色身不清净,五蕴身的我,它是绝对圆满光明的觉性。清净心的真我为体,自在为用,叫做我德。随所用,统统是真我,统统是涅槃清净心。清净心真我为体,自在为用;4、净德:离一切垢染,名为净德。为什么?我执断,法执也断,统统断,有相才有我法二执,离一切相呢?没有我法二执,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汝今依言背义】,你只见到了《涅槃经》所记载的文字,却违背了佛陀真正的无生,涅槃的常乐我净的义理。【以断灭无常】,什么叫断灭无常?转不动,叫做断灭无常。不能转识成智,不能转凡成圣,不能转烦恼成菩提,就是失去作用,叫做断灭无常。涅槃有大作用的呀!【及确定死常】,死常就是固定常。难起妙用叫做死常。他误认为说:我们的清净自性叫常,那个常就一个观念,就是固定在那个地方,搁在那个地方叫做常,不晓得常就是无常,转过来,它大智慧作用啊!【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因为《大般若涅槃经》是佛入涅槃以前所讲的常、乐、我、净,错解了佛的圆满,真正不可思议的涅槃的思想、道理,最后的微妙之言。为什么讲最后?在入涅槃前所讲的经,叫做最后的微言。《涅槃经》是最后讲的了,最后微言,微言,就是微妙之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你看了一千遍,不悟有什么用?

经文:【行昌忽然大悟,乃说偈言: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解:【行昌忽然大悟】,这个【大】还要念大声一点,为什么?替他高兴。【乃说偈言:因守无常心】,二乘人就是一直观无常,因为守着这个执着,观照无常这个心。【佛说有常性】。佛为了破二乘人,才跟你讲:我们还有一个圆满的清净觉性。常:永恒的清净觉性。佛才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不知道佛是在破二乘人那个执着。二乘人一直观无常,那谁作得了主?佛陀告诉他:我们有一个清净觉性,常乐我净,你要朝这个迈进,因为那个是常。二乘人又执着一个常,起不了作用。

【佛说有常性】。佛为了破二乘人,才跟你讲:我们还有一个圆满的清净觉性。常:永恒的清净觉性。佛才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不知道佛是在破二乘人那个执着。二乘人一直观无常,那谁作得了主?佛陀告诉他:我们有一个清净觉性,常乐我净,你要朝这个迈进,因为那个是常。二乘人又执着一个常,起不了作用。不知道那个是破凡夫、破二乘人方便说。【犹春池拾砾】。拾砾就是石头,没有价值的石头。就象春天有下雨啊,池塘里面有水,水里面有一些小石头,春天跑到池子来,拿这些小石头当作什么?宝。犹春池拾砾,拿了池塘里面的小石头,当作是宝贝、当作是玉,当做是很贵重的东西。就是因为二乘人修无常观。【我今不施功】,不施功就是不假用功,【佛性而现前】。若论佛法,一切现成,【非师相授与】,佛性而常常现前,如果不是惠能大师您,不是恩师六祖惠能大师来相授与、慈悲来教导我。【我亦无所得】。我于涅槃,常德、乐德、我德、净德,常、乐、我、净四德也不能获得。

经文:【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解:【师曰:汝今彻也】,现在就真的是大悟了。【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经文:【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以拄杖打三下。】

解:【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襄阳是湖北,这个神会禅师是湖北人。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俗姓高。【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自】就是从神秀大师的玉泉寺,这个玉泉寺就是神秀大师住的地方,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你来的很辛苦,那么远来。【还将得本来否】?你得到了本来的面目吗?意思是:你见性了吗?你有没有见性得本来面目呢?【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若有本,若见性,如果有见性。【合】就应该;【识】就认识。那么,你就应该认识你的心的主人翁了。整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有见性的人,则应该认识心的主人翁,来说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十三岁的小孩子就会讲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我现在看到的,以无住为本,这个就是我的主人。现在看了不执着,就是我的主人。六祖当然要再继续考试了,慢慢看底下的回答。【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这个小小的沙弥,就是急忙草率的回答。【取次语】就是六祖讲完了,他马上就回答,就是六祖讲完了,他马上就回答,很草率的就回答,叫做争合取次语,轻率、草率,没什么礼貌。【以拄杖打三下。】用拐杖打了三下。

经文:【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戏论。神会礼拜悔谢】。

解:【会乃问曰】:神会就问了,【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和尚你坐禅,是见还是不见?【师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我常常见到自己的过错,【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你说也痛也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草木、石头也不痛,【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因为你说痛嘛,就跟凡夫起瞋恨心。六祖考试看看,有不有真的见性。【汝向前见不见】,【向】就是刚刚,你讲的说:问我见跟不见,你落入两边【是二边】,你刚刚问我惠能那个见跟不见,你这一句就落入两边。【痛不痛是生灭】;不是痛就是不痛啊,就是生灭法。【汝自性且不见,敢尔戏论】。碰到圣人,这下没办法耍大刀了,要是我们没这个能力的话,他来:我以无住为本,见就是主,你马上昏了,你不会回答。六祖是圣人,大彻大悟的圣人,敢来这里耍!戏论就是耍嘴皮,不是真功夫,【神会礼拜悔谢】。忏悔。

经文:【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解:【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你如果迷了,不悟。【问善知识觅路】。找寻一条解脱的道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你自己迷了,还没有见性自己的心性,【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关你什么事?我见不见自知,【岂代汝迷】?我没有办法代替你迷,你如果见性,【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你见性,也没办法代替我迷。就是各人生死就各人了。【何不自知自见】?你何不当下自知【自性】,自见【本心】。【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这十三岁的小孩子,真有福报,碰到六祖。【服勤给侍】,神会在六祖旁边服侍,【不离左右】。

经文:【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解:【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我有一种东西,六祖当然是指清净自性,我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没有背、面,【诸人还识否】?你们认识这种东西是什么吗?六祖问的当然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名字、没有背面、也没有正面,你们大家认不认识这个清净自性呢?【神会出曰】:神会就跑出来了,【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款产品可以做为了满足年轻人的懒而过上优雅的生活,付出了极大的设计,采用滚筒洗地的方式,压洗刮吸一次搞定,不留水渍。本来16计划好了17号一起去桥西收拾东西的
  • 因为长时间次数多的矛盾积累啊,加上最近的你的情绪呢,越来越害怕失去对方,出现多次情绪失控,就会让对方啊,对你产生了客观印象,会认为啊,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你就是
  • 2.关晓彤目前各平台头部大建造都不太思量她,加上《二十不惑2》对她加成一样平常,她目前市场承认度已不如这俩年新冒头的几位95花了。4.五阿哥营销的怀旧情怀,虽然
  • 推荐食疗:菊麦饮做法:取白菊花5朵、麦冬10粒、炒麦芽10g,直接开水冲泡,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多放两颗大枣。对策:胃实火的人可以选择性味苦寒,能清热泻火的食物或药
  • 王燕说,开通“邮乐优鲜”平台后,客户不出家门就能下单,民和县邮政部门会把当地鲜甜可口的水果送到家门口,不仅解决了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让客户在家就能品尝到新鲜
  • 如果交易的一方是善意第三人,这种还能善意取得呢。关于能不能以夫妻共同财产名义,要求追回已经支付的货币,可千万得谨慎,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 但是你也说大家在给你力量看到这个应援 嗯嗯 想给你留两句话的人好多你也说感受到幸福了 一大早的 大家都在回忆我只能看别人回忆我死哪去了的那些年 就不提了…
  • 也不求什么“正剧不乱刷,二创不出警”这种神仙环境,只希望能在二次元这种亚文化小圈子里大家都能带点脑子和和气气一点,喜欢同样的东西很不容易,别老做些脑瘫行为相互恶
  • 当你更熟悉风水学的运用时,你可以考虑建造个水池或水龙,当然建在正确的位置是首要的条件。你可以使用男童军所用的指南针罗盘,或是精巧华丽的中国罗盘(罗经),但是你一
  • 带孩子来千岛湖,入住了喜来登酒店,真的超级棒!‍♂️水上项目很丰富,暑假去时娃娃简直开心坏了,大蟒蛇,旋风喇叭,每个都不落下,就是排队废爹哈哈哈哈听说马上亲子乐
  •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7.宣讲佛法的是君子,听佛法的是君子
  • 问:好吧[允悲] 怎么听起来就像那英的哪句歌词啊问:那我前妻现在买房流水不够,她爸妈又超过年龄不能担保了怎么办?你还是自己好好梳理一下你们之间的感情#巨蟹座怎么
  • #成功案例[超话]##一品威客网#【成都游宇乾坤科技有限公司】大健康商城案例: PS:成都游宇乾坤科技有限公司是四川成都一家专业从事软件开发、软件定制、软件实施
  • )张一山:我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所以我吃多少都不会胖,因为我爱运动!而且,她们为了角色所需,下定决心减肥,也算是非常励志,非常有毅力了啊!
  • #阳光信用[超话]#[太阳]#阳光信用# 如果说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是在高度和边界上的拓展,那么西安则是在同一个空间中叠加出来的时间之城。#阳光信用[超话]#[太阳
  • #液态金属# #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 #设计# #灵感的诞生# #灵感##水滴筹[超话]#生病的是我妈妈,现在是肝衰竭,正在第七医院治疗,费用实在太高
  • 3、湿度范围的选择国内外环境试验箱给出的湿度指标大都是20~98%RH或30~98%RH,如果湿热试验箱没有除湿系统,则湿度范围为60~98%,这一类试验箱只能
  • 让您体会密室逃脱的无限乐趣[悠閑]已更新的明日世界[太陽]主题去掉了所有繁琐的密码,崭新的机械化机关和线索让您欲罢不能,您能否走的出去?等你[愉快]最重要的是如
  • 宝宝们,无论你还在坚持还是想要离开,无论你已经加入还是没有开始,我希望你们都能来打这个榜。这是洲洲喜欢的榜呐,为了他,我也要拼尽全力。
  • #狗仔曝白敬亭喜欢某二字女星#大家快来看微博表演一秒换词条啰#白敬亭 二字女星# “我听说”“我觉得”“有一位朋友”[开学季][开学季] 月底了三季度快完了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