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 南京记忆 | 门西记忆中的“文学之都”

王捷

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全球66座城市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南京自此多了一张含金量十足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南京能够被评为“世界文学之都”,得益于文学的滋养和温润而形成的特有的城市精神气韵。在这其中,就不得不说到蕴藏着诸多著名文学地标的门西。在这里,无数闪耀于文化长空的鸿儒硕学创作出了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凤凰台】

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多次到过南京,留下诗歌近百首,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据考证,凤凰台在门西瓦官寺附近,是以花露岗为中心的一大片地方的统称。至今门西还留有多处与凤凰台有关的地名,如来凤街、来凤小区、凤游寺、凤台山、凤台路等。古时,凤凰台是文人墨客游艺之所。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寅曾创作过一幅《登金陵凤凰台》的山水画。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登凤凰台后在游记中写下了“凤凰台上凤凰游,云锁青山,雨垂朱槛”的诗句。清代乾隆皇帝也到此一游,并吟诵《登凤凰楼再依李白凤凰台韵》唱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瓦官寺】

李白青年时期在门西还写有《登瓦官阁》:“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瓦官阁在瓦官寺内,瓦官寺初建于东晋时期,东晋简文帝曾亲临瓦官寺经坛听讲,由此瓦官寺步入高光时刻,当时王侯公卿云集、高僧大德驻足。数百年后,李白走进寺内登上瓦官阁,紫金山、雨花台、秦淮河等景致尽收眼底,不由得感慨万千:“山空霸气灭,”“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诗圣杜甫很向往六朝古都的金陵文化,20岁那年他如愿以偿来到金陵。在瓦官寺,他看到了三百多年前顾恺之画在高大粉墙上的维摩诘像。在此,杜甫结识的江宁书生许登将一摹本送给他作为友谊的见证。26年后,杜甫在长安与许登相遇,得知许登将回江宁省亲,即作诗《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亲》相赠。诗云:“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诗中不仅表达了杜甫对顾恺之绘画的激赏,流露出对当年游历金陵的无限眷恋,更是道出了瓦官寺关于顾恺之绘画捐银建寺的故事,也引出了后来毗邻瓦官寺的金粟庵。

【长干里】

南京长干里一带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范蠡在此筑越城后,门西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到南朝,一首江南乐府《长干曲》就在这里传唱“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说的是一个采菱女摇着小船不畏风浪,欲与心上人约会的急切心情,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长干采菱女的美好印象。

唐代诗人崔颢来到长干里,写下了《长干行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其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全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识、相恋的过程。

青年时代的李白游历金陵,走到长干里,写下了乐府诗《长干行》,描写了长干商妇的爱情生活。其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金陵孩童风情画。“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从此成为成语而流传千年。

【杏花村】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几次游览南京,留下多首金陵抒怀的诗歌。有年春天,杜牧赴贵池上任,在一位刘姓朋友陪同下经过南京时,从新桥下船,信步走到门西,写下千古绝唱《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花露岗下凤凰台一带,古时每当杏花烂漫时节便游人如织。南京古代早有酿制曲酒的历史,北宋田锡的《曲本草》介绍有南京等地酿造的15种曲酒,而杏花村的“金陵春”在唐代就已闻名于世,为当时美酒佳酿。清代文人吴敬梓对门西杏花村也情有独钟,他在《儒林外史》终篇词《沁园春》中写道:“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

关于杜牧所指的杏花村是否在南京,长期以来多有争议。不过,杏花村在南京门西是有据可查的。据史料记载,门西杏花村早在六朝时期就颇为繁华。李白曾在金陵凤凰台饮酒作诗《金陵凤凰台置酒》:“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说明在唐代,凤凰台一带就是文人雅士饮酒聚会的好去处。南宋诗人杨万里《登凤凰台》写道:“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这也佐证了杏花村在凤凰台周边。明代,“杏村问酒”已是“金陵四十景”之一。清嘉庆年间学者陈文述在《金陵历代名胜选》中说,南京杏花村就是“杜牧沽酒处”。《江南通志》记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孙楚酒楼】

孙楚酒楼,又称太白酒楼,相传位于水西门西水关(今水西门东广场)。西晋时,太守孙楚常邀友来水西门这座酒楼玩月畅饮、吟诗歌唱,店主遂将酒楼更名为“孙楚酒楼”。酒楼临近古秦淮河与长江交汇处,视野开阔。唐代大诗人李白寓居金陵,在深感空有抱负而不能实现时,登楼极目远眺,写下了《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由此,后人又把孙楚酒楼称为“太白酒楼”。到明初,在孙楚酒楼故址建成醉仙楼,但世人仍以孙楚酒楼、太白酒楼称之。清代在原址复建酒楼,不失风雅。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也因此收录了此处古迹,名为“楼怀孙楚”。

【赏心亭】

赏心亭,位于水西门西水关,十里秦淮的尽头,是宋元时期金陵第一名胜,登亭能眺望长江、秦淮和金陵名胜。赏心亭始建于北宋时期,时升州(南京)知州丁谓得真宗所赐《袁安卧雪图》,遂建赏心亭,将真宗所赐的这幅据传为唐代周昉的名画悬挂于亭内,遂成金陵名亭。今天的赏心亭一楼厅堂内挂有仿明代画家沈周的《袁安卧雪图》,图中寒风催老树,积雪困茅屋,而袁安则泰然处之,侧卧床榻,揽书自得,卧雪安贫之情操跃然纸上。图中题诗:何人不卧雪,史独载袁安。但得书中趣,那知门外寒。

宋元以来,赏心亭为凭栏观景、吊古伤今之胜地。文人墨客到金陵,无不登临赏心亭吟诗抒怀,如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范成大、米芾、张孝祥、文天祥、王冕、萨都剌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感怀诗篇。辛弃疾更是“三登赏心亭”,并留下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念奴娇》),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菩萨蛮》),“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千古绝唱!

此外,门西还有遁园,位于花露岗一带,是明代大学者顾起元的故居。顾起元在其《客座赘语》等著述中记录了明末南京的传说掌故、风土民情、天文地理、名胜古迹、方言土语等内容,被誉为明代南京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清末民初著名方志学者陈作霖在其著作《凤麓小志》中,更是列有东吴张昭、西晋陆机、梁朝伏曼容等30位与门西深度关联的文化名士。

由此,门西有着深厚的文学土壤,是南京这座“文学之都”不可或缺的一处宝藏福地!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十四韵 渔家傲*梅花三弄】#原创首发#

【做卿心那朵梅】#诗歌#
虬曲的枝干上,柔弱扛起了坚强
明月黄昏中,肆意挥洒痕迹
命运的千疮百孔,每个伤口一段念白
思念悬挂在其中

宫商调弦一滑音,已微锈
说好的约被谁横切
看那枝上苦苦的等,疲惫了单薄的影
一步一个寂寞空庭

三弄对白的序曲,揾走我流浪的眼泪
一声叹息,寒彻了惊鸿曾经擦亮的天空
总是梦着相同的梦
拎着它难过你的三途河

心似花瓣抓不住你车辙
那片片花瓣,熏染了褐衣
你的梅花三弄,奏与谁
可否,做卿心上,那朵梅


#词林正韵# (一)杜体
云锦犹缘冷处浓。珠玑半带古妆红。
谋得梵音三叠弄。罗浮梦。玉痕拂袖华胥送。

篱落鸿泥感曲终。壶觞心事委玲珑。
欲寄一枝尘念动。谁人懂。浑无双翼同卿共。

(二)晏体
春信藏踪寒蕊酿。宫妆隐迹虬枝上。
略颤绛唇雕玉阆。梅花放。纷舞红袖催诗颺。

一缕关情倾墨慷。几分任性深庭向。
幽梦仍留卿旧样。何能忘。素心未肯随波漾。

(三)晏体
馥浸溪流翩素袂。芬弥倩影珠玑琲。
介甫清词花妩媚。凝情挚。倾城点染红尘痣。

聊对隔江人伫倚。已邀同泽期鸾辔。
跌宕世间谁戌卫。道憾恚。恨卿生早桃笺毁。

(四)晏体
幽兴身留彤彩布。雅怀玉映开无主。
雁柱笛随灵韵步。增含煦。疏影只作人间序。

昔日香浮同棹渡。而今音断归期误。
往事燃萁茶汤煮。婉约著。相思舂粟心芽吐。

(五)晏体
香气环萦惊韵采。影身摇荡媚娇态。
蛱蝶堪怜勤墨裁。狼毫楷。罗浮逢雅还诗债。

惯把情怀句里摆。平分风雨窗前晒。
人隔忘川桥边待。牵眷睐。问卿一诺缘何改。

(六)晏体
梅影行间无俗韵。烟姿隐处作春信。
回首折枝簪衣鬓。愁半寸。犹劳眉角思泯泯。

镇夜孤灯心感疢。一帘幽梦前身认。
墨泪三千谁人问。红尘印。诗笺倾却痴儿恨。

(七)晏体
点染虬梢初拭妧。嶙峋玉骨巧梳绾。
聊赠一枝春信传。吹笙管。并闻三弄寒英劝。

笔底愁多心瘦半。帘前梦醒相思乱。
绛草珠还空惋惋。徒幽怨。忘川恨隔难成眷。

(八)晏体
但得缠绵盈纤缟。何妨落托春寒俏。
弦上琼瑶弹古调。回首眺。暗香再赋渔家傲。

舂粟相思添懊恼。燃萁往事难凭吊。
如月素心同谁道。依旧皎。枉留那雪泥鸿爪。

(九)晏体
泼入丹青脂粉播。惊逢琬琰绮罗裹。
久与寒英相对坐。拈一朵。看她恍似前生我。

风雨常随人独个。劫波几度凡尘堕。
泪咽箫声笙待和。心已锁。时来鸿爪谁能躲。

(十)晏体
冷蕊凝眸诗流泻。暗香引袖情难罢。
梅下荷锄清泪洒。相思惹。何识襟怀知音寡。

秋水望穿心作驾。巫山数尽鸳鸯瓦。
梦里飞鸿描绡帕。我痴傻。俱叹有诺终虚化。

(十一)晏体
春信寒英依瘦梗。宫妆古韵归恬静。
孤影花魂相照映。香枕冷。清愁抛个诗人请。

风卷裙裾闲煮茗。月窥镜槛心思骋。
断藕牵丝幽梦剩。谁与应。三生莫说能忘净。

(十二)晏体
素靥试香新妆就。绛唇轻点侬开首。
半落鸿泥相看久。思成篓。蘸情染作抛红豆。

往昔花繁君在右。而今雁去心渐瘦。
一念千寻三生候。等某某。挑鸾待你缨簪绶。

(十三)晏体
破晓香酲疏影驳。先春秀韵何曾数。
结辙梵音情烁烁。梅花烙。倾城一曲三生诺。 

小女词堪多婉约。痴儿我亦浑如昨。
拼损相思偏执着。休问若。为卿肯逐人间落。

(十四)晏体
粉靥半消同醉月。云鬟高倚韵清绝。
梅下铺笺愁语拂。心千结。把你写进兰亭帖。

巫峡遗簪留憾缺。汉皋解佩梦难割。
未忘惊鸿那一瞥。契阔说。天涯寻尺期鹣鲽。

——2024.1.20精灵儿#诗词##春节倒计时##新星v计划##情感##古风##超话创作官#

道门法术中的阵法

封魂阵: 茅山第一代掌教丘同生真人发明的一种阵法,依据十七枚通魅(沾了童子眉的古代铜钱)在地上伪造一个小七关,让冤魂游弋此中,永世难觅出径。钱经万人手,阳气很重,加上童子眉,便能起到抑制阴气流动的效果。将棺中的阴孽之气由“活符”引入锁魂阵,然后用“真阳涎”(就是人吐出的血涎)”封死棺中尸身的阴脉,怨气在小七关中得不到尸身的阴气不充,自然可日益消散。

斫龙阵:一种众阁教的葬地阵法,其中混杂了众阁、茅山两教的精髓,是一种以山河之灵捍卫墓葬的阵法。所谓山河之灵,便是自然界阳气或阴气的总称,茅山术认为山河与生物一样,也有阳气与阴气之分,山为阳则水为阴,众阁教也有同样的认识,所谓“临山则阳盛,衰不惑焉”。在茅山术看来,山河之灵是天地间最厉害的力量,非人与畜牲、恶鬼的力量所能抗衡,所以以激发山河之灵解决畜牲或恶鬼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在汉代,宿土、众阁教潜研修基之术,尤其是众阁,将茅山的驭鬼之术与宿土的修基之术进行了完美结合,至隋唐,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学术基础,由于唐代始兴的开山为墓之风,故众阁教的某位能者便发明了“斫龙阵”,便是专门利用山河之灵守护古墓的方法,但这“斫龙阵”并非一个固定阵法,真正的“斫龙阵”有“九台”(分别是“鉴临台”、“定落台”、“星吮台”、“坤殂台”、“真仙台”、“合仗台”、“空榻台”、“空虡台”和“燧门台”,这九座台仅是九座法台,并无关键作用,关键的作用点在于九种器物,名曰“镇台”,但这“镇台”究竟为何物概无定论,大体上以各类玉石、煞器为主,按山脉走向正确安铸“九台”的位置)之说,这九台的位置依山势的变化而变化,依“镇台”的效果的不同而不同。

释艮阵:“艮”,是八卦之一,代表山,也有坚强或坚硬的意思。在《众阁真言》中,山是很特别的东西,即为纯阳,又纳至阴,虽说山中的阳气要远远大于平原地区,但山中的阴气亦要比平原地区要强上不少,《茅山术志》有一大章便专门介绍对付山中恶鬼的方法,这“释艮阵”便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释艮阵”便是稀释山中恶鬼力量的阵法,在山中恶鬼出没的地方,都是阴气聚集之所,这“释艮阵”要首先用纯阳的东西摆出一个“拔阴斗”,把地下蕴藏的阴气吸出来,把患者摆在阵眼上,地下的阴气便会在患者身体上逐渐聚集,即使身上的东西再厉害,这地下源源不断的阴气也有超过他的时候,一旦地下阴气超过了患者身上的东西,那东西便会认为有来头更大的同行要占据这个身子,识相的就得乖乖走人。

阳护阵:这是一种利用阳血结成的护法阵,发明于清朝,实际上这是一种蒙蔽冲身恶鬼的方法,“阳护阵”共有三十六枚铜钱组成,以三十六天罡星的位置排布(道教认为,北斗星的星群中包含三十六颗天罡星与七十二颗地煞星,天罡为阳,地煞为阴,肉眼观察不到,但某本失传的书上画出了三十六天罡的排布)。

阳怒阵:其原理是利用“阳魂法”的原理释放身体最大阳气,用小七关将这些阳气聚集起来形成气场,避免外散,然后利用宝刃的煞气破掉身体周围的阳气,在气场破裂的一瞬间,阳气强度不亚于借阳的强度,虽然只是一瞬间的爆发,但足以吸引周围所有恶鬼的注意,甚至能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鬼门阵:也叫“鬼阵”,茅山术中曾有一种“引魂”的方法,就是在鬼节的时候,用礞石(一种属阴的石料)粉等物品引出一条路,从大路上引开冤魂,以免人鬼相冲。在茅山的理论中,以当地的星位图为基准,用礞石摆出“鬼门阵”引鬼的方法是真实可行的,大路是魂魄通行的地方,把鬼门阵的阵口设在大路,这样大路的游魂便会通过礞石的线路行走,然后再在目的地设一个“驭鬼桩”也就是刻有“引魂经(一种道教超度用的经文,有牵魂引魄的作用)”的汉白玉桩子,鬼便会在此打转,就是给鬼安排一个“鬼打墙”,可以激发鬼的怨气,日久天长,即使是普通魂魄不是恶鬼,后来也会变成恶鬼。

骸阵:也叫“火孽阵”,是降术中一种邪门且极为逆天的阵法,冤魂恶鬼只能在自己的尸身附近作祟,触犯尸身,要么犯怨孽之气大病大恙,要么闹撞客鬼气冲身,而在远离其尸身的地方是没事的,而“骸阵”的原理就是先让一个人惨死(大部分是烧死或水熏,就是先扔到盛满冷水的容器里,然后给容器加热,把人活活煮死),然后利用死者的骨骸为其重塑一个“假身”,并使其魂魄依附其上,简单来说就是人为给恶鬼制造一个假的尸身坟墓,所以在“骸阵”周围,往往会听到有人说话、哭泣等等声音,甚至看到人形,若在“骸阵”周围呆的时间过长,兴许也会闹出撞客。这种阵法即便在降术中也属于“渎神戏鬼”的大忌之术,布阵者必折阳寿,且折的比直接在活人身上下降还要多。

八阳阵:八阳阵又称“金钟罩”,是一种防止恶鬼或畜牲冲体的阵法,有点类似于借阳,当八个活人站在阵眼上时,每个人都拥有整个“八阳阵”的力量,等于说是用八个人共同的阳气来守护这八个人。

群阳阵:是一种把茅山已有的阵法“僭阳阵”与“鞫阴阵”二合为一的阵法,“僭阳阵”主要是一种依靠生符、鸡喉以虚张声势的做法,主要是对付畜牲用的,“僭阳阵”一出,施术者的阳气会被十六张“生符”平均分为十六份,畜牲很难分清哪是施法者,哪是生符,所以会盲目攻击一气。“鞫阴阵”,是一种“请君入瓮、关门放狗”的阵法,这种阵法借三十六柱引魂香,在恶鬼或畜牲面前营造出一个貌似异常强大的气场的假象,但却故意要卖给对方一个破绽,对方一旦进入就出不去了,除非把施法者击倒,但这也是对施法者本身能力的考验,大部分情况下,“鞫阴阵”是在施法者确定对方不是对手后,为防止对方逃跑而摆的阵法。然后一路“引鬼符”(“阴符”的一种,用属阴的材料描画,有引魂钩魄的作用),直通“群阳阵”正面的“破口”。

锁鬼阵:俗名“雷池”,是专门用来禁锢恶鬼的方法。按《周易》的理论,日属阳,夜属阴,恶鬼是只能在夜间活动的,古人观星时将整个夜空分为二十八个星区,称之为“二十八宿”,其中每宿包含若干个恒星,而“雷池”的布法,便是在恶鬼周围布上28个铜钱,人为划定一个假的“二十八宿”,铜钱数阳,所以便给恶鬼造成了越“雷池”一步则入“阳境”的假象,这个阵法对恶鬼没有什么伤害,只能起到禁锢的作用,禁锢的时间视恶鬼力量的大小与智商的高低而定。

种心境,所以,也不知是哪代掌教,以毕生之学创造了一种专门为死后营造“与世无争”环境的阵法,这就是“百尺崖”。

百尺崖由三十六个‘石台阵”组成,每个石台阵仅寸余,砾石罩之铁网埋于地下半尺,整个百尺崖方约百尺,常位深山静谧之处,作茅山掌教羽化之所,相传百尺崖内人鬼不扰,实为真正的清静自在。在茅山的门规中,百尺崖的布法历来只有掌教与掌门大弟子两人掌握,茅山教有两块玉佩,一块掌教玉佩,一块是承教玉佩(也就是掌门大弟子的玉佩),在这两块玉佩上分别刻有“石台阵”的布法与“石台阵”在“百尺崖”中的布局,如果掌教突卒的话,拿承教玉佩的人就是新掌教(也算是古代避免因师傅突发事件导致门人争权夺位的方法)。

地火阵:这是一种以赤硝为原料的阵法,成本很高,可以化解怨气,先让恶鬼成野鬼,再超度进轮回。方法是先把恶鬼逼入死玉,然后以桃木盒装起死玉,在远离脉眼的地方造一个“鬼冢(和衣冠冢一样,鬼冢葬的并不是死者的尸身,而是魂魄)”,如果恶鬼的怨气太重,就直接布七关困之,再以符经反复泄其怨气,最多一个时辰也应该成野鬼了,而当魂魄超度完毕进入轮回以后,桃木盒子和死玉还可以再利用。

送鬼入地:使用人阵合一并将匕首深深插入地下,这一招叫“送鬼入地”,用茅山的理论讲,“凡法者以至阳治至阴,皆有“入地”之力,大阴盛者,阳即衰灭,然大阳盛者,则置斯于地府,不得超生哉”,意思就是说,如果以极大的阳气与极大的阴气对抗,都有把对方彻底制服的威力,如果阳气不敌阴,则施法者会死亡,而如若阴不敌阳的话,冤孽即被打入地府,永世不得超生。咒语:逆吾者死,敢有冲当!刀插地府,由我真阳!急急如律令!

青龙赤血阵:青龙出海,天地寻踪,乾光汹涌,霸邪亡命,青龙赤血阵,乃更阴改阳之乾坤大阵!颠倒日月,江河逆流

毒鳞阵:是茅山的禁阵,该阵法载于乾元观藏书斋,满清入关之前,当时的掌教高云曲和龙虎山的陈敬昌真人联手发明的。茅山术的阵法分为“外阵”与“内阵”,顾名思义,“外阵”是借用地理地势与施法材料施于外界的阵法,而“内阵”则是布在人身上的阵法,这毒鳞阵便是内阵的一种。在茅山的理论中,人在过于痛苦的时候,魂魄会暂时离体,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休克,这时即使人还活着也会丧失意志,而在战场上,很多人仅仅被砍了一刀就倒下了,也正是这种因痛苦所导致的“失魂”现象所致,实际上,这些倒下的人并没有死,而仅仅是休克或昏厥而已。毒鳞阵的目的,便是杜绝这种在战场上因伤痛而“失魂”的现象,其原理是先用烧红的烙铁烫焦人体七脉后,将一种名为“琵琶鱼*”的鱼鳞嵌入七脉的焦肉之中,待伤好后鱼鳞于皮肉即合为一体,所以这种阵法又称为“琵琶鱼阵”。这“琵琶鱼”本生于深海,阴气远重于其他鱼类,其鳞生入七脉之后,因阴阳相吸的原理,可以减缓七脉的阳气循环,打乱人体正常的阴阳气脉,一来可以让人体七脉穴位周围的表层皮肤迅速进入医学上的“坏死”状态从而迅速“角质化”,不具刀枪,二来则更可以阻止魂魄轻易出窍,有效防止人体的短暂性休克,被施以毒鳞阵的将士,无异于金刚不坏之身,“任遍体鳞伤而不减其勇”,在冷兵器时代,倘若整个部队都被施了这种阵法,其战斗力是可想而知的。

遽魂大阵(遽:读音jù,形声,表示与行走有关。):和青龙赤血阵等阵法一样,属茅山三十六大阵之列,所谓的大阵,不仅仅是说规模大,其难度与危险程度亦要超过其余的阵法。其原理是用六十四个人,在铁棺周围摆出八个“八阳阵”这八个小的八阳阵各自为阵眼,又构成了一个大的八阳阵,以此来震恶鬼,因为人是可以走动的,所以这遽魂大阵能够把冤魂运送到指定的位置而不惊动冤魂,但此阵要求阵中每个人的步伐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如果阵中某一个人的误差过大,便会导致整个大阵的失败,如果阵中运送的真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妖怪,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星陨阵:一种失传已久的古代法阵。古代人认为,天上的每颗星宿都代表一个世间的大人物,如果天上某颗星星陨落了,也便代表这个大人物死了。星陨阵便是确定星宿“陨落”方向的法术,只要按照“星殒阵”确定的星宿陨落的方向一直走,便会找到死者的尸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16-02-14 PM11:56中本聪:现在各个领域都爆炸式发展起来了,每个领域有各自的方向和目的,但我们计划不要变,想要影响力更大,别再单独发白皮书了,新
  • 看完了《一闪一闪亮晶晶》心里真的很难受,很心疼张万森,小心翼翼的暗恋着默默守护着林北星,他小心翼翼的模样我真的很心疼,或许正因为我也曾暗恋过,所以有更大的感触,
  • 需要注意的是,在你的学术部分,不可以重复修改你的分数和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在你的学术部分,不可以重复修改你的分数和课程。
  • 方:“没错,就是因为我从小看到的一切,所以在他之前我很抗拒恋爱,我甚至认定自己这一辈子是不会拥有什么真爱的。6、碰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堪重负的样子,碰到一点
  • 打霞和赛芬,比较看整体质量和对面的发挥,打这些物理阵容,可以舍弃秘术,再养一个副C熬兴,补一手伤害。二、运营思路前期开局:布隆,日女,ez,老鼠中期过度:EZ,
  • 人社国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补贴1000元中级补贴1500元高级补贴2000元保育员、育婴师、茶艺师、评茶员、美容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养老护理员、中式烹
  • 今天在我看来又是平静温馨的一天 内心充满小喜悦 虽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但就是莫名产生了这个情绪 上午背完了安排的任务 中午点了蛋包饭点了鸭脖 再美美的看会剧
  • 当你格局不够时,世上的破事最多 作者:洞见·姜榆木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坐在小院子里,整天对着一株大树发愁:四合院围着一棵树,是个“困”字,太不吉利。”
  • 6⃣️长生面其实,自贡的美食也不光只有火辣。除了惊艳的花灯,自贡也是恐龙之乡;四川美食界顶端,最火爆的川味,也是出自于自贡。
  •   五千年文博园复原茶马古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中国西南边疆茶马互市,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兴于唐
  • #晚安心语# 生而为人,可能最难过的莫过于“情关”。对亲友的珍视、不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普通人的目光往往局限于当下,而缺乏长远的思考。其实,所谓相聚,只是一
  • 想要每天收集一点点我们的浪漫瞬间,等到七夕,去#范琦七夕浪漫贩卖机# 换成生活的碎片,组成专属于我们的#范琦热恋图鉴# [羞嗒嗒]带话题#范琦热恋图鉴# 转+
  • 纯手工烘焙,料超级足:榴芒一刻榴莲千层蛋糕*不添加白砂糖,只挑选天然甜度达到36°的金枕榴莲肉;*足足200g榴莲果肉,可不是一般甜品能比的分量哦~*炼乳代替白
  • @楚雄州政法睡前最后一步我一般都会刮一下眉毛的杂毛越刮越生气[抓狂]其实以前我一点不羡慕我小宇的白 我最羡慕的是他的眉毛 特别浓。因为我觉得眉毛是妆容中最最最最
  • 立夏,春意藏,夏來到,夏日的美好,是風用了心,立夏時節,萬物繁盛,生如夏花,夏天你好。 春日的良辰美景,一夕便成為了往事,但我的你啊,不必惋惜,因為夏日,早已
  • 洁颜蜜真的无限次回购~去年过年我直接是家里放了一瓶,老家也买了一瓶,就是根本少不了!面膜也都是用过的都知道贼好用!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ᵀʰᵉ ʷᵒʳˡᵈ ˢʰᵒᵘˡᵈⁿ'ᵗ ʰᵃᵛᵉ ᵈᵉˡⁱᵍʰᵗᵉᵈ ᵐᵉ ˢᵒ ᵐᵘᶜʰ, ᵇᵘᵗ ʸᵒᵘ'ʳᵉ ʰᵉʳᵉ.人间本不该令我这么欣喜的,但是你来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互动指路别带别带hui字 不吞必hui】幸福是为那些悲伤流泪,那些苦苦追寻和努力尝试的人而准备的,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懂得珍惜出
  • #兵言兵事# 【亲爱的女儿,爸爸的爱从未缺席——一名高原驻训老兵写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的一封信❤️】在无数“老高原”子女的眼里,军人爸爸就像高原上那展翅翱翔的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