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定律:任何一种结果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因果定律”是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又称为因果法则,指无论哪一方面的成功或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的必然,即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都有特定的原因,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极大影响力,以致世人将其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心理学家将其归纳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

世上的任何事情都遵循着这样的道理。只要你肯花时间,肯牺牲,肯研究,肯付出,自然会声誉满丰。例如,如果你想拥有很多的财富,你必须时刻想着赚钱,时刻研究如何赚钱,时刻尽全力为此付出,这样你的钱包才会鼓鼓。如果你想拥有智慧,你就必须播下追求知识、学会知识、追求真理、运用真理的种子,这样你的脑中才会蓄满智慧。

生活感悟:

布瑞姆博士在《阿波罗精神》一书里曾说过:“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均衡性,这是人力所无法破坏的。”同样,身为人类也有人类的均衡点,这也是不能被破坏的,人生与社会同样躲不过自然的“铁律”:种什么样的因,必会收什么样的果。

——《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

#推文[超话]#

我睡眠很差,生完孩子后,每个晚上都是我一个人喂奶换尿布的(不要问为什么孩子父亲不参与,已经被我踢走当前夫了,往事不表[笑cry])…就从那时候开始起,睡好觉这个事就成了奢望(不过这几年我自学各种心理学知识,看养生,尝试各种号称助睡眠的产品,交了不少智商税[允悲]多多少少也是在往好的方向走的)…大数据懂我,最近狂给我推一种睡眠贴的广告,评论区把我给笑得…#段子高手在民间#

#心理学[超话]#
梦境也有治愈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的焦虑恐慌会继续在梦境中延续,身体的防御机制会通过梦境治愈自己。所以,我们的身体机制本身就是一个精密的仪器,有病毒入侵身体会启动免疫系统去击败病毒,心灵受到创伤的时候身体同样会启动修复机制去疗愈自己。身体会不断的在梦境中给自己提示,提示现实生活中的你有没能释怀的痛苦,有没有解决的困惑,有着没有放下的怨恨,梦境中的自己会紧张、愤怒甚至大哭,这其实是身体在梦境中调节自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梦境去判断自己的心理状态。

曾经有个女孩给我讲过她断断续续持续几十年的梦境,经常会梦到房子外面一片漆黑,自己很恐惧想关上门,可是门很破旧,一直关不好,而房子里的父亲母亲对自己的恐惧漠不关心,都在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女孩在紧张恐惧中醒来。这个梦境隔断时间就会出现,持续了几十年。

沟通之后知道了女孩持续出现这个梦境是因为女孩的内心深处一直没有和自己的父母和解,童年时期,父母对自己的冷漠在女孩心里产生的阴影一直没有褪去 ,比如母亲会因为自己的婚姻不幸福而变得喜怒无常;父母之间经常因为一些陈年积怨而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女孩最心爱的小动物死去之后母亲依然冷嘲热讽;女孩每次去奶奶那个屋子的时候母亲都会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不开心。婚姻不幸的母亲把女孩当做了自己悲苦生活的救命稻草,可却不能理解女孩的内心世界。

所有的这些童年记忆在女孩的心里埋下了怨恨,女孩最终选择了一个距离父母很远的城市生活,把父母隔离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即使女孩做了这样的隔离,想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可是她的梦境中依然会出现那种紧张很恐惧,而且几十年挥之不去,尽管现实世界中的她并不会想到这些事情。

我给出的建议是释怀童年,与父母和解。上一代人经历过动乱,在他们青少年的时候看见的是一个失序混乱的社会,忍耐饥饿,目睹暴力,也没有大量的书籍去阅读,他们的情绪同样不被关注和在乎,因此一部分人不具备关注别人情绪和感受的能力。现在我们谈论的梦想与爱,都可能是他们听到之后会觉得矫情的话题。因此我们不能苛求在那样环境中成长的人去理解和爱。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该怪谁呢?不和解又能怎样?

成年之后,女孩每次回家想获得温暖,最后都会失望的离开,最后女孩不再奢求从家人那里获得温暖,从她不再奢求的那一刻,怨恨也消失了,不久之后,那个跟了自己几十年的梦境消失了。

通过这样的模式,女孩与过去所有伤害自己的人完成了和解,当和解完成之后,女孩的梦境变得平和,甚至会出现童年那样的梦境,梦境中会出现特别美的地方,那里鲜花盛开,仙境一般,女孩可以看见自己喜欢的人,甚至可以看见早已离开自己的爷爷奶奶。在梦境中的时候,女孩意识不到是在梦中,所以那种快乐是真实存在的。通过梦境释怀现实生活中的不安和焦虑,成为一种很好的自我调适方法 。

人不可什么都不信,很多东西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果我们只相信肉眼可见的东西,那我们的生活就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框架,机械而重复。而那些看不见的却能实实在在的给我们力量和希望的东西只能依靠我们的相信才能获得。比如信仰、爱情、友情、亲情,甚至心灵鸡汤、前世今生、平行世界、天堂地狱、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对人有着相似的人作用,都能给予一个人力量,只在你相信的时候。当然有一个前提是我们不去把自己的相信强推给别人,也不因为自己的坚信而去伤害异己,只要是这样的信仰,就是好的。

我们的精神总得有个地方去安放,而现实世界是无法安放精神世界的,我们去找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去安放。

在我的人生体验中,最长久稳定的关系是专业伙伴,最不稳定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那些一起做专业的人有着相似的信仰——科学,他们是一起探索世界的灵魂伴侣,这样的关系是可以最接近恒久不变的,是不可替代的。而所有权衡利弊靠利益维系的关系都是脆弱而不稳定的。

人向往永恒,因为永恒可以给自己安全感,可是最初目的我们不知道如何维护永恒,也没有那样的能量去维持永恒。我们只能找一个更大的方向去给永恒续命。

永恒也是一种信仰,信仰可以给予自己方向,而我们需要方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