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桑坡网红批发市场涉假#被催火的河南“雪地靴第一村”:代购、主播“月赚五六万”羊毛拖鞋成本不到70元 进货高峰酒店每天客满。

“今天算是人少的了。如果早半个月来的话,几条通往村子的道路都挤满了人,车都动不了。”出租车司机说。

车窗外人潮涌动,数十辆挂着不同地方牌照的车将村子入口堵得水泄不通,来自江浙、东北等地的代购和主播涌入其中,举着手机穿梭在各个店铺档口,不断通过视频向客户推荐着最新的雪地靴、羽绒服。

这里是桑坡村,河南省西北部一个昔日宁静的村落。

“全国最大的雪地靴产地,几乎每天都有上百名代购出入其中。”11月11日,代购张霞(化名)向记者表示。

大约在2018年前后,这个原本以羊皮加工为主的村庄因电商的带动而声名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雪地靴第一村”。靠着这双“雪地靴”,周边产业随之升温。贝壳财经记者在桑坡村发现,贴上“UGG”logo的雪地靴随处可见且价格低廉,有档口老板告诉记者,“官网有的,我们都有”。

外来人群的扫货实力让当地商贩看到“钱景”。在羊毛周边产品的带动下,与羊毛无关的其他品类也成为了桑坡村的出货主力。不知从何时起,“大鹅”、“北面”、“Fendi”、“GUCCI”等贴着国际大牌标识的鞋帽服饰,从外地流入桑坡村,也从桑坡村卖向四面八方。

“当一个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后,如果在知识产权保护、原产地保护等领域出现纰漏的话,很容易砸掉自己的招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更有可能被那些假冒、抄袭品牌,甚至部分不良厂家给毁掉。”

小村庄里的外来人

代购、主播“月赚五六万”

11月12日,张霞不断穿梭于桑坡村的各家档口里。每到一家,她就会通过直播向屏幕另一端的客户热情地介绍着当季的雪地靴。作为国内乃至亚洲最知名的羊剪绒加工基地,河南桑坡村因为盛产雪地靴,自然成为无数电商、代购以及各地商贩进货的首选之地。

“这里有多家雪地靴工厂,更有1000多家档口在经营销售类似商品。全国各地上万名电商、代购、微商都在每年秋冬赶到这里进货,为双11、春节等销售黄金季囤货。”11月11日,张霞告诉贝壳财经,“数以万计的雪地靴经过他们的渠道发往全国各地。圈中甚至流传着‘澳洲雪地靴一年卖500万双,而桑坡村的雪地靴能卖2000万双’的说法。”

张霞的手机不断振动,各地的客户们陆续发来订单和货款。她一边记录着客户所需要的款式、鞋号和颜色,一边安排档口工作人员拿货,“这几天生意不错,差不多每天都能卖出三四十双鞋,按照每双鞋赚50元计算的话,一个月能赚到五六万。”

这是张霞第二次来桑坡村。去年双11,她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就被深深震撼,“款式太多了,品质也和澳洲的根本看不出任何差别,更重要的是价格却不到1/3。”

今年她早早地来到桑坡村并计划待上一段时间。除了在档口里寻找雪地靴、羊毛围巾进行代购外,她还准备去村子里的鞋厂实地考察,从中挑选几家作为自己的长期供货商家,“毕竟从工厂到档口再到代购手中,已把最终零售价抬高,如果能找到工厂直接供货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润。”

和张霞抱着同样想法的代购不在少数。在很多代购看来,桑坡村出产的雪地靴“品质不错”而价格低廉。在东北开设代购网店的王珂(化名)说,“去年销售雪地靴赚了20多万,今年计划加大进货量。”

事实上,直播的兴起也让当地档口商家看到新的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主播开始活跃在桑坡村里。

在位于桑坡村商场路边的“网红直播电商中心”的两层小楼里,底层是各个商家的档口,而二楼的一侧被隔成多个单间,供主播们在此直播。

不少单间里堆满了颜色、风格不同的各式雪地靴,主播们或坐或站在手机屏幕前,拿着当季热门款式对着镜头详细地讲解着鞋子的材质和价格,就粉丝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不时穿在脚上展示搭配效果。旁边的助理则不时为其递上下一款雪地靴进行直播介绍。

这些主播大多和当地商家进行合作,甚至有的主播就是档口的工作人员。

一位开设电商直播的档口老板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推荐十多款雪地靴和围巾手套等产品,最高峰会达到上万名网友在线观看。

羊毛村就怕不冷

从品牌代工到全村“造靴运动”

桑坡村不怕寒冷,因为天气越冷,生意越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便开始从事皮毛加工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后,桑坡村开始转型做羊剪绒。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来自青海等地的国内货源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地需求,桑坡村开始向海外寻找原料和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桑坡村最终形成从澳洲等货源地进口羊毛羊皮,经过加工后再销往美国、俄罗斯等地区的外贸产业。

但由于生产环节污染严重,桑坡村曾多次遭到环保冲击。据公开报道,2018年,桑坡村的100多家皮毛企业曾被勒令关停和重新整合,剩余10多家企业被集中到周边的产业园区,年产值一度由25亿元下滑到15亿元。

不得已之下,桑坡村居民们只能另寻出路。恰逢此时,他们发现当年同村的隆丰皮草公司因为知名雪地靴品牌“UGG”代工生产获得盈利。对于当时急切寻求出路的当地村民而言,这似乎是一条“可复制”的便利捷径。

很快,大批雪地靴作坊出现在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当地人进入到雪地靴生产、销售当中。

马原(化名)正是其中之一。从小在桑坡村长大的马原在自己的院子里搭建了作坊,开始接触起雪地靴生意来。

现在,马原只要将新款雪地靴拿到手上,就能大抵知道用什么皮料和方法做出一双一模一样的鞋来。如今他为10多个档口供货,“普通的羊毛拖鞋成本不到70元,当下热门的雪地靴根据做工复杂度,成本也在一两百元。批发给档口的价格也不能过高,最多就二三十元的盈利空间,主要以走量为主。”

多位在桑坡村开设档口的老板向记者表示,如今村里越来越多人都进入到这一行业。早在2018年转型初期,村里雪地靴产业还不成气候时,只有10多家实体鞋店散落地开设在村子里。但仅短短两年时间,现在已有1000多家实体门店。

如今每家档口老板都会和多家作坊进行着合作,档口里摆放着每个款式雪地靴的样品,以供上门的客户看货。一旦客户下单购买时再按照对方的尺码、颜色临时从作坊调货。同时他们也主动寻求着和更多的代购进行合作,收到对方在外地所发来的订单,他再进行代发。毕竟合作代购越多,意味着销路就越多。

品牌同款成产业链

“代购圈公开的拿货地”

入夜,街边的招牌亮起。

许多门头滚动播放的LED屏幕上醒目地打出“UGG”“大鹅”等字样,店里货架上,码放着难以计数的UGG同款雪地靴,价格从数十到数百元不等。按照张霞的说法,“桑坡村如今早已是代购圈公开的雪地靴货源地。”

外来人群的涌入,让桑坡村变成周边一带最为繁华的商圈。操着各地口音的行人穿梭往来,送货小哥行色匆忙。

灯火璀璨之下,并非没有阴影。

桑坡村雪地靴,以材质和做工接近品牌而著称,这让桑坡村大多数厂商将“UGG”这一Logo印在鞋上,贝壳财经记者在当地看到,不少商家店面里的雪地靴上有UGG的Logo。

“我们这边没有假UGG,都是真的。你可以直接告诉客户就是桑坡UGG。”11月13日,当记者向一位档口老板咨询货源出处时,对方很肯定地表示,“官方用什么料,我们就用什么料。”一位档口老板介绍称,此前所设计的一款名为“大喜庆”的雪地靴,还因为被主播和代购做火,被官网同步上新。

在这些面积大多仅为20平方米的店铺里,记者发现其摆设的雪地靴无论款式、颜色还是品质都和澳洲UGG几近相似。相对官网动辄近千元的价格,这里销售的雪地靴大多在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

“只要是官网上有的,我们这儿都能找到,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更切合年轻人潮流的款式。即使没有现货,也能第一时间给你调货。”一家档口工作人员指着店里拥挤的客人说,“这些都是老主顾了,每年都会来大量采购。”

“严格意义上说,UGG是雪地靴的品类。很多雪地靴都打着这三个字。”一位身在澳洲的资深代购告诉记者,“只是UGG Australia 把UGG这个商标注册了,所以让外界以为UGG是雪地靴品牌。”

该代购说,“有些档口直接在朋友圈文案上不仅用着品牌的Logo,还写着‘官方正版1:1复刻’,这种情况可能存在涉假的嫌疑。”

记者注意到,各家档口除了雪地靴外,还挂着大鹅(CANADA GOOSE)、北面(The North Face)等品牌的羽绒服,以及印有Gucci、Fendi等logo的羊毛围巾。当记者以“本地不产鹅绒,为何会有这么多羽绒服”向一家档口老板咨询时,老板表示,这些羽绒服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是当地工厂看中桑坡村的人气,特意过来开店销售,甚至不少工厂还计划在当地开厂,代购在选择雪地靴进货时,也就能一并将配套冬季商品买了。

但档口老板同样担心,这些涉假的衣服是否会伤害到桑坡村的“雪地靴”品牌。当记者以货商身份咨询时,有档口老板私下建议,“可以进点没有logo的摆在店里,如果有人明确要带有logo的再临时进货也不迟。”

李长安则表示,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确实是带动乡村经济、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发展应当是规范地发展”,李长安称,“当一个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如果在知识产权保护、原产地保护方面出现纰漏,则有可能砸掉自己的招牌。”

记者随后以计划给国外朋友寄衣服为由咨询一位快递员时,对方委婉地告诉记者很难寄出去,“除了疫情原因外,这里的衣服都带着大品牌的Logo,容易被海关查到。”

繁华背面转型谜题待解

桑坡村往何处去?

“这里是整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绝大多数来这座城市的外地人,目的地都是这里。”11月12日,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不仅是鞋商,周边的各种生意都被拉动了。”

傍晚6点,桑坡村街道上灯火通明,一片喧嚣。这是阿丹(化名)每天最忙碌的时刻。尽管曾经计划如朋友般租下一家档口销售雪地靴,最终却因为租金过高打消了这个念头。但阿丹也找到了赚钱的方式,每天他都会推着摆满肉串、小吃和饮料的三轮车出现在路口,热情地招呼着每个路过的行人。

蜂拥而来的代购让村子里仅有的几家饭店人满为患,代购们不断穿梭于档口,没有太多时间享用晚餐,也给予了路边摊盈利的机会。在桑坡村的几条主要街道上,停满了卖零食的路边摊,不时被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埋怨太过占道,“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卖一两千块钱”摊主们说。

一位慕名而来的代购告诉贝壳财经,自己此前曾计划在桑坡村找家小宾馆住下,但发现每晚价格达到300到600元不等,这远比很多二线城市的酒店价格还贵,而且进货高峰期每天处于客满的状态,就连离桑坡村不远的孟州市酒店价格也水涨船高,这让他不得不匆匆结束了代购之旅。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不少桑坡村居民将以前的制鞋厂改造加工成为商城,人流量最多的一楼隔成80余间门面房,按位置优劣以2万到5万元每间的价格出租出去。如今桑坡村新改建商城24家,发展门店2100余间。自2020年10月份以来,已经先后有1万余名直播达人、带货主播、外地商家涌入桑坡,而每天前来购物、旅游的人数则达到2万余人,预计今年交易额将突破20亿元。

桑坡的热闹从下午3点一直持续到凌晨两三点。在送走大部分客户后,档口老板开始清点当天要发出去的货物。快递员将载货的电三轮停放在档口外,熟练地接过包裹放在车上转身前往下一家。“每天会跑上几趟收货,根本不可能一趟就全部拉完。”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快递公司最多的一天能达到上万的发货单。

对这座村庄和它的村民而言,眼下正是他们记忆中有史以来最繁华的日子,人声鼎沸、往来如织,这样的景象已经持续两三年。关于“明天”,多数作坊主和商贩不曾想太远。

事实上,桑坡村也有着选择坚持自有品牌经营的档口。记者曾发现一家店铺在包括雪地靴、床上用品等商品上挂着自有品牌进行销售,但或许因为品牌知名度的欠缺,进店选货、购买的人相对其他档口较少。

区域经济打造自主品牌,确实存在多方面的难题。李长安告诉记者,“很多地方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对于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比较薄弱,所以需要自有品牌方在发展中高度重视品牌,在规范市场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前提下,提高发展质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凌晨3点,档口门被陆陆续续拉下,LED灯也开始熄灭,桑坡村终于陷入寂静的黑暗中。只有堆砌在档口外的空纸箱、停靠在街道旁的拉货三轮车,在证明着刚刚的繁华,以及迎接下一个夜晚的到来。

【战疫斗贫卖“花黄”,木兰之乡绽放“花木兰”】“我妈妈是‘花木兰志愿者’,我从小就跟着妈妈做好事!”黄子轩说。听到这个荣获“商丘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的12岁小姑娘这么说,高峰丽有点小激动。她是河南商丘虞城县花木兰志愿者协会会长。“我们协会,清一色的女将。”高峰丽说。“虞城是花木兰的故乡,盛产‘花木兰’。”

  今年2月,疫情防控吃紧,“花木兰”们主动请缨,“包”下马牧集老街值守。48个姐妹排好班,顶风冒雪测体温、查车辆、发宣传单。

  “花木兰”们不只是出力。志愿者卢君兰捐出5000多双一次性手套,侯美英捐给学校60桶消毒液,生产电动车的女老板丁艳玲,把制造电动车的架子拿来,加上帘子,送到防控点给社区人员遮风挡雨。

  2013年成立以来,花木兰志愿者大大小小做过约700件志愿服务事项。她们曾帮扶过一位双目失明、无儿无女的老婆婆,送吃送穿,像亲闺女一般。村里人说,婆婆一辈子享的福,都没有遇见“花木兰”这一年多。

  志愿者许亚却老说,我们志愿者得到的帮助更多。

  许亚曾花近千元,给一个贫困户老爹买助听器。听说是给贫困户买助听器,店主又退给许亚300元:“这单我不赚你钱,再减你一百,算我一份心意。”

  就像一条大河,花木兰志愿者协会吸引和接纳着涓涓小溪,流向久旱之地。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驻虞城利民镇西关村的扶贫女干部潘虹,曾把叹息声留在了离家乡千里之外的义乌。

  西关村有不少上了年纪或身无长技的贫困户,增收渠道少。潘虹想到了小商品加工。“像饰品、儿童玩具这类,从工厂拿零件,挣个组装钱,没成本,门槛又低,多适合村里人!”

  潘虹心里一亮,人就坐上火车到了义乌。她挨家店铺问,却碰了一鼻子灰。“人家信不过我们能干好!”

  那就用事实说话。潘虹自费买了一批饰品零件,回到村里,组织留守老人、家庭妇女一起学组装。“大头连上小头,红色对着红色……”潘虹一遍遍“慢动作回放”。

  闲坐堂屋的老两口,抱着娃的年轻媳妇,身有残疾的贫困户……先后有100多人参与进来,大家互相帮助,聊着家常加工小商品,在家门口领上了计件工资,平均下来,一天能拿60元。

  平时走村入户,离开时,潘虹经常在车座上看见一瓶酱豆、几个榆钱馍,或是几根新摘的嫩黄瓜。

  “为扶贫工作哭过,也笑过。”潘虹说。为啥哭?为了贫困户蒸了馍,还惦记给自己一个。为啥笑?为了贫困户不仅有馍吃,还加了肉、加了鱼咧!

  是扶贫干部,也是女儿、警嫂、妈妈,潘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说起家庭,潘虹觉得愧对上小学的儿子,也让父母操劳太多。记者问,如果你的一天有30个小时,多出的6小时你想干什么?潘虹脱口而出:去贫困户家!

  “本想活成小鸟依人,结果活成了大鹏展翅。”李倩芝在朋友圈自白。

  她2013年从河北地质大学硕士毕业,回到家乡虞城做起女老板——开工厂,做钢卷尺外贸。

  虞城是“中国钢卷尺城”,钢卷尺出口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李倩芝投身钢卷尺行业。

  起步那年销售额10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5000万元,李倩芝带领着100多位工人,一年一个新台阶。“艰难辛苦没什么好说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方法总比困难多!”这个30岁出头的姑娘说。

  起初,李倩芝采买原料,组装成品。但因无法控制零件质量和细节,会流失客户。“客户跟我打过一次交道,就再也不愿找我,这是最让我难受的事情。”于是,李倩芝拿出积蓄,建了整条钢卷尺生产线。

  从“什么都不懂”到“闭着眼就知道每个环节怎么操作”,李倩芝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痛苦又充满成就感的路。“我的长期目标是实现钢卷尺产业的智能化生产。”李倩芝说,“我希望做行业的领军者。”

  常有人说她是“女强人”,但她并不认同“女”字当头的评价。“管理工厂、谈客户都是脑力活,又不比谁力气大,男女性的差距拉平了。”李倩芝说。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大家好,我是红苹果,来自花木兰的故乡,我的性格像花木兰一样豪爽直率,我们的产品也像花木兰一样‘铁’。”又一场电商直播开始了。

  在微信、火山小视频、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平台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电商主播“红苹果”,就是虞城县乔集乡侯庙村“70后”村民赵东勤。因为直播售卖苹果大受欢迎,“红苹果”反而成了赵东勤的“形象代言人”。

  尝到了直播带货的甜头,赵东勤在网上看到碧桂园在虞城举办“电商进农村”培训班的消息后,三轮车换电动车、公交车加步行,一路辗转来听课。

  “老师说,要抓住用户的痛点,找到自己产品的卖点。我记了两本笔记,笔水都用完了!”赵东勤边说边“抖”金句,“天道酬勤,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为完成“家庭作业”,赵东勤坚持每天直播一小时,“直播间”就是自家苹果地。最近因为进县城听课,赵东勤把直播时间放到早上五点多。“早上其实人气可少了,但听课更重要,耽误不得!”

  在碧桂园扶贫工作队帮扶下,现在,赵东勤不仅通过电商销售自家地里的苹果,还高价收购村民的农产品,包括红薯、粉条,还有应景的自制月饼。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了农民销售的主动性,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赵东勤挺起胸膛笑着说:“我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

  “花木兰凯旋归乡后‘对镜贴花黄’,这花黄就是一种剪纸。”贾艳梅说。她是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

  不同于传统的窗花、鞋样,贾艳梅的剪纸借助于电脑技术和多达十余层的叠加技法,具有照片般的质感和写实感。剪景,能表现黄河故道的鹤影翩跹;剪人,能体现肌肤神情的岁月沧桑。

  “贾艳梅的剪纸作品在我们办公室挂了三年,我听人说才知道这不是照片,竟然是剪出来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贾艳梅创作出“木兰从军”“美在商丘”等系列剪纸作品,作品还曾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府首脑及外交官。

  对于剪纸,贾艳梅有种使命感。剪纸本是寻常百姓家中物,但随着时代变迁,实用性日益衰微,“农村上了年纪的妇女也十几年不提剪刀了”。

  但贾艳梅想让剪纸艺术再次“飞入寻常百姓家”。她希望开发“半成品剪纸”,作为一种文创产品,唤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让年轻人接触、了解剪纸。”

  近年来,贾艳梅长期在商丘特殊学校教聋哑孩子剪纸,既是美学教育,也是传授技能。“聋哑孩子学剪纸仿佛有天赋,特别专注。”贾艳梅说。

  若问这个温婉的女子有什么野心,她说,希望把家乡虞城李老家乡朱庙村打造成剪纸特色文化村,搭上文化旅游的快车增收致富。“到时候,剪纸不仅能帮聋哑孩子在社会立足,父老乡亲都能受益。”贾艳梅浅笑盈盈。

  在虞城木兰祠内,盛放着一种植物,叶子绿中见红,叶片形如剑戟,雌雄同株,似花非花,当地人称之为“木兰花”。

  在这片古老又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各行各业,都有“木兰花”努力绽放。(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若辰)

#新九:工业镇上有了新超市#

9月20日,周日一大早,盐边县新九镇的街道上,人车往来熙攘。

自从今年6月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后,这个曾经盛产香米的产粮大乡,因为钒钛资源富集、区位优势独特,成为全县唯一的、新的工业镇,集镇人流量、车流量剧增。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镇党委、政府将原来的老集贸市场进行了扩容增量,新改造的集市长达1000余米,在今年疫情防控后的复工复产中,多个业态的商家入驻集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平谷村以10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入股,打造出全县首家村级大型百货超市。

经过半年时间的经营,如今这家村级百货超市进入了月月有盈利,半年就分红的良性循环轨道,其背后,是基层党组织在好政策的助力下,着眼当前市、县、镇的发展大势,立足实际,找准经营载体,通过合作方式的创新,在工业强县、集镇发展中,把握住资金安全、商圈营销、便民惠民的关键点,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一场商业博弈下的合作优化

镇、村党组织为村集体经济与民营超市当“红娘”

新九镇平谷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因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距离矿山近,在盐边县工业强县的进程中,该村是最早有大型工业企业入驻的村落,村里很多村民因此成为了工厂里的工人,或者成为跑运输的货车经营户,村庄也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虽然这些年村里发展较快,但是村里的集体经济却起色不大,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今年47岁的唐润兵,在平谷村担任了多年村干部,行政区划调整前,他是平谷村的村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在历年的土地补偿中,村里的资金有了一定数量的储备,可是始终没有一个好的项目来带动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进而推动村里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

这一状况,因为2019年的一个新机遇,带来了转机:为加强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央和省级财政从2019年至2022年,每年将在攀枝花市各区县选择一定数量的村进行重点扶持,对申报成功的村给予一次性专项补助100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补助80万元,市、县级财政各补助10万元。就是在这一年,平谷村成为全县率先申报成功的4个村之一。

2020年1月,100万元资金到位了,但是怎样使用?选择什么项目?让平谷村党支部伤透了脑筋,多次组织党员开会,集思广益,建农产品货物中转站、开物流运输公司……大家的意见莫衷一是。

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有效,村支部向镇党委汇报后,得到了全新的启示:全市当前正在加快双城建设,县委提出了工业强县行动,新九镇入驻的工业企业多,可以从服务企业员工、便利村民购物的角度,开一家大型的超市。

调研的结果,让村支部的党员们喜忧参半,集市上已经有一家浙江商人开办的百贸超市了,如果贸然投资,势必陷入“一块蛋糕两家吃”的窘境。

怎么办?

集体智慧找到了解决方案——用资金、人流量为基础,与百贸超市的投资方谈共同合作的经营方式。

听说平谷村集体经济要与自己合作办超市,镇上经营百贸超市的浙江商人麻益万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多次主动上门对接。

2020年1月底,作为全市首家挂牌的村级集体经济——盐边县新九镇平谷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新九镇百贸超市经营人麻益万开始了合作谈判,由于各自的经营理念、利益点不同,双方展开了持久的拉锯战,几次谈判都陷入僵局。

为此,新九镇党委、平谷村党支部积极当起了“红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百贸超市通过另一家公司为合作担保,自主经营管理,向平谷村集体经济缴纳保证金10万元,每年向平谷村提供8.5万元分红;平谷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向百贸公司注入资金100万专项资金,并监督专款专用。

2020年2月1日,由平谷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新九镇新百货超市正式开张营业。

街头街尾两家超市凭实力“吸粉”

4个村、12家企业、11000余村居民有了定点购物中心

平谷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新九镇百贸超市从合作一开始,就体现出了强强联合的效果。

百贸超市,利用充足的资金迅速从昆明、成都、浙江组织货源,将超市的货品从原来的10000余种扩大到32500种,其中,大件商品4500种、小件商品28000种;经营毛利从合作前的60余万元提升到80余万元。

平谷村村支两委积极组织村、组党员干部进企业、村民家开展宣传,承诺了最大限度的优惠:企业职工凭借市总工会办理的“花惠卡”,在超市购物可直接享受持卡最低折扣;平谷村村民到村里办理了优惠卡,在超市购物,无论购买任何商品,均享受9.5折优惠。截止目前,原平谷村743户人,除了在外地务工人员外,已办卡625张。

在良好的经营势头下,今年3月,平谷村支部联合百贸超市,在镇上的支持下,于疫情复工复产中,在新扩建的集市入口处,又新开张“联华超市”,解决了村里4名妇女在超市就近务工,将原来的8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扩大到1300多平方米。

20日上午11点,记者与正在百贸超市里购物的龙蟒公司员工尹培荣聊了起来,提着一塑料兜日常生活用品的他,扬了扬手上的缴费凭条,告诉记者:“这里的东西品种多,价格实惠,你看,我卖了49元的东西,实际缴费42元6角。”

据两个店的店员王品凤、马吉丽说,每天进出超市的人流量平均在1500人左右,平谷、新坝、九场、猛粮4个村以及龙蟒、一立、水钢红发等12家企业的11000余人已经成为了超市的固定消费群体。

4.25万元分红的撬动力

200盏路灯,亮了村道,暖了民心

今年,平谷村留米组村民雷长华感觉,自己及全组村民最大的生活改变是,原先一到天黑,居住地狭长、弯拐、伸手不见五指的巷子,全部安上了路灯,即使没有月亮的夜里,到处都是亮堂堂的。

“以前放暑假,到了晚上,娃儿些没得地方耍,现在安逸了,天天晚上都到球场去打篮球。”雷长华知道,这是村里为大家办的一件实事。

但雷长华不知道的是,办理这件实事的资金是从村集体经济的账上出的。

6月30日,平谷村集体经济的账号上,来自百贸超市的第一笔半年分红4.25万元到账,村支两委经过开会商量,决定把这笔钱纳入到村里正在开展的路灯安装升级公共服务事项里去,截止今年8月底,平谷村6个村民组完成了村里的“雪亮工程”,安装200余盏节能路灯,其中留米组安装50盏。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村民。唐润兵向记者表示,为了加快健全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村支部明确,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将用于加强特殊困难人群的关爱帮扶,推进全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范强篇」:1. 金句一:哥,我叫范强,你也可以叫我强子(简单直白的自我介绍,但是却是用奶奶的声音演绎的,一出场的强哥很可爱[爱你])2. 金句二:……反正上面
  • [哈哈][哈哈][哈哈]#宝姐攻略#可能是因为我的脸显老一些,而且大小眼,不近视但是眼球有点突。失败案例?技术口碑好不好?辨别好不好很难,来问的都可以给你分析#
  • 2.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集英街杨波采耳修脚张贴“场所码”与店铺招牌不一致,未从严落实测温,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戴口罩,通风消毒及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等防疫措施;无
  • 最后一个最神奇,他是法白[笑cry][笑cry][笑cry]这么想想,贪嗔痴恨爱恶欲,爱别离求不得都全了[并不简单]#佛教[超话]#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同游杭
  • 古铜色,金色,最好卖的2个金属色,这么便宜不是库存!【尺寸:24x14.5x5.5cm】 分分钟钟秒杀专柜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款UGG懒人鞋,非常棒的一款鞋子。
  • 到一岁的时候,埃迪和索尼娅带她到医院检查身体,被告知:阿米莉亚状态良好,已经可以与外界接触了。埃迪内心无比煎熬,他在同意手术的单子上签下字后,紧紧拉住医生的手,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U5 PLUS领衔预售,北京汽车展示产品3.0时代成果近日,在“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定位“7万级悦享生活家轿”的北京U5 PLUS开启预定,预定价
  • 即使知道很可能是你但在你亲口承认之前 我一直觉得是自己有够蠢的才弄丢了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血汗钱 但当你亲口承认是你偷了我东西的时候 当你给我鞠躬道歉的时候 当你
  • 那场甚至没有开始的故事,对于我来说是好几年的暗恋,好不容易等到他也喜欢我,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怎么会选择放弃。本人成长一览:订花时曲折得要死,下单加五十配送费后店
  • 如果家里的墙面为绿色,那么一定记得挑选一款同样绿色的窗帘,或深或浅,让空间的层次感得到加强。南向卧室可以选择挡光、隔热、隔音效果比较好的绒面材料的布质窗帘,另外
  • 3月8日,7时47分至廿里综合商店;8时40分至回春诊所输液;16时39分至廿里乐来购超市。3月10日-3月11日,6时40分到高新园区相关企业厂房工地;16时
  • #猫[超话]#领养求助狸花猫花生7,8个月左右,小母猫三个月前捡到的因家中不赞成养猫且一直没有找到领养中心故发布此领养信息猫咪已打疫苗,驱虫,前两天刚洗完澡医生
  • [话筒]#i-VISTA智能青春中国行#带你探秘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并不简单][并不简单]】5月28日,由4位青年技术咖与7位UP主组成的“智青春观察团”走进思皓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超话#    后来我才知道,不是每一朵花都同一时间开放;也许我来早了,也许晚一点,也许我恰好途经了它的盛放!家不大,一
  • #nct西珍妮[超话]# ❗️全部现货❗️出卡 价格见图出2018裸专一套40不包出superm美版李泰容阴阳头海报 首批自刀200不包出 全新仅拆出super
  • #任嘉伦[超话]#人的一生,要走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无法给予全部依赖。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请君#
  • 有网友说,这猪还是不能在城市里养,越大越臭,而且睡觉还会打鼾声,这样的猪养在自己家里,不是给自己找乐趣,而是给自己找麻烦,还是早点把它送到乡下去饲养吧。 现在
  • 可笑的是,碧斯姐也踩中了故障车,座椅坏的,一路上像长痔疮一样迁就着回去(我小宇宙想象的)真是患难共当啊[允悲]如此的夜深还有一小蝶飞过来今天做了好多好多事,居然
  • 我问樊红星到底怎么回事,我哥樊红星说他也没见一分钱,又说是审.计局李..克锋的女儿的手续换到我头上的,真让我又气又恨,樊红星利用亲戚关系故取信于我,又利用我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