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的战线拉得特别长,中间经历了两孩子的两轮生病,我见缝插针每天争取能看那么一两页。

李安在书里回顾了自己拍电影的小半辈子,从出生的众星捧月,到求学时期的成绩不理想,再到选择了电影后的乐此不疲,再到拍每一步片子的点点滴滴。

是李安的成长史,也是华人导演中西合璧的成长史,更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波折融合。

读这种人物传记,我很容易代入审视。李安给我的印象是自卑、敏感、执着、较劲的。能成功的人,就得有那么一股偏执在。

作者提到李安对书中很多肯定的说法都进行了修改,书里有观点性的内容,通常会加两个字“比较”。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想周全、想面面俱到、又出世又入世的李安。

电影是冲突的艺术。之于漫长的平淡人生,电影要在冲突中处理一辈子的酸甜苦辣。现实中的李安不喜欢跟人冲突,他把自己想到的冲突全放在了自己的电影里,导致“李安的人物”那样矛盾、那样鲜活、那样生机勃勃。

电影,是导演的想象。诚不我欺。

想起《宋飞传》的编剧宋飞说的“这个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对它进行了微管理 —— 每一个字、每一句台词、每一次拍摄、每一次剪辑、每一个选角”。

伟大的作品,都离不开一个统筹的核心人物。

李安和宋飞异曲同工,《卧虎藏龙》从编剧到宣传发行,李安亲力亲为,“我的电影当然我来宣传”。这是他的自信,也是一个“老实人”的责任心。

有时候我很奇怪为什么现在的导演都在拍烂片,他们真的一无所知吗?并不是,他们很清楚自己在拍烂片,也想着赚完这笔钱下部或许有机会拍个大片好片。但一部又一部,循环又循环。

人就是在这样不断地妥协被裹挟前进,越走越远,直到覆水难收。

运气和名气,两者互相成就。

李安的成功,有时代的红利,也有个人的努力,缺一不可。他首先是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其次接受到了前沿的技术熏陶和专业的体系训练,最后还能孜孜不倦勇于探索,不成功都不行。

他有很多自己的奇思妙想,并且虚心虔诚。博采众长,又有自己坚定的主意。

我想我得按图索骥,再看一遍他的电影了,看看他那些奇思妙想,藏在细节里的小心思,也看看他对感情的细微处理。

个人出书,找出版社还是出版公司?

热爱写作的作者很多,同时有出版需求的人也很多,那么,出书是直接找出版社,还是找出版公司合作呢?他们有什么不同?

找出版社优势:费用相对较低;劣势:需要一个一个出版社的尝试投稿,有的出版社并不接收个人稿件,或对于投来的稿件内容的修改不会说的太详细,有的不包括发行上架,有的不负责排版和设计封面等。这些都是作者需要自己去操作的内容,过程繁复需要作者耗费心力。

找出版公司优势:出书全流程负责,不用作者操心,只需要作者老师好好完成创作就行;劣势:高费用比直接找出版社要贵一点,市面上出版公司质量和水平鱼龙混杂,作者不容易找到倾心的。#自费出书[超话]##出书[超话]##出版社##个人出书##企业用书##版权登记[超话]##个人传记[超话]##原创小说[超话]##原创诗歌[超话]##优质散文#

“生活是对艺术的模仿。”相对于柏拉图的“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英国剧作家和散文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这样针锋相对地写道。

显然,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断断续续的,也不是朝向唯一一个大目标的,而是因循着某个相当详尽的剧本、故事或传记不断展开着的,我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一边前行,一边构造着这个剧本。

故事的轮廓以及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可能首先是由我们的家庭和文化所赋予的,其次是由我们身处的环境赋予的。把生活当作一个故事,就是以一种特殊的时间方式来思考生活,把生活看成不断展开的情节和个性的连续发展(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称生活为一种“教育小说”,即一个青年人在经历生活中各种追求、失望和发现的过程中的个人发展)。

当我们做出生活中的决定时,我们经常发现自己所使用的标准也正是评价文学作品或电影时所采用的标准,它有趣吗?令人厌烦吗?有悬念吗?是否得体?时机选得如何?是否过分?这种做法符合主人公(即你自己)的性格吗?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斯JohnBarth(1930-),美国作家。其小说将辛辣的讽刺,犀利、粗俗的幽默与深奥、复杂的哲理融为一体,并以此闻名。

他的许多作品描写在一个没有绝对价值的世界里,人似乎不可能选择正确的行动在《路的尽头》(The End of the Road)中暗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人公。他这样写道:“波洛纽斯这个人物并不认为自己是《哈姆雷特》中的一个小人物。”《哈姆雷特》可以从波洛纽斯的角度加以重写 ,正如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确已在其《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去》(Rosenk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Tom Stoppard (1937-),捷克裔英国剧作家。

他的作品,特别是根据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剧中人物所写的《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去》一剧突出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语言技巧、精心的动作安排和巧妙的戏剧结构。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特恩本是《哈姆雷特》剧中受篡位国王之命,陪伴被认作疯人的哈姆雷特去英国的两个朝臣。斯托帕德将这段情节加以放大,两个弄臣反配为主。

其作品的主题是,人只不过是一个处于更大系统之中的、由不可理解的力量所主宰的小角色而已,剧中从两个更不重要的人物的角度重写了《哈姆雷特》。当然,《哈姆雷特》是一部悲剧,但有些人是按照喜剧或闹剧的方式生活的,还有一些人则按照冒险故事的方式——选择那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或危险的嗜好——来生活。

他们不失时机地做一些富有戏剧性的事情,为的是给自己的光辉履历添上几笔。在这种观点看来,赋予生活以意义的不是终极的目标或生活的结局,而是故事的质量、一个人生活和扮演角色的质量。如果选错了角色(选择了不适当的或高于自己能力的角色),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或者扮演了多个相互矛盾的角色,都会毁掉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意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人开始觉悟后,他每一步都忍住内心的抱怨,坚信弥补损失还不晚,抱怨无济于事的道理,默默克服人生中的难关。”真正懂你的人,会清楚你的为人,了解你的处世,即使你
  • 无论是善待谁,其实都是温暖在流转,都是爱在延宕,最终,施及别人,惠泽自身。而一個有為的人,他的道路多半是曲折的,當惡運向你襲來的時候,最要緊的是要有寬廣的胸懷,
  • “扣扣扣......”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断了沈知初回忆,沈知初过去自从上次我认真做了八分山的攻略发给她后 到了现场我们还是看机行事 我就知道一会下课她肯定会变
  • 我知道这片现在烂番茄评分很高,IGN还给了满分,但之前讨论蝙蝠侠的时候我们就说过,续作的一大优势就是人们在做评判的时候会把前作的一些基础印象和加成叠加上去,就好
  • 很多小伙伴会选择晚上登船,睡一晚第二天早上看日出,但我这次主题是日落狩,而且我想着晚上坐船好像看不到啥“风景”白天的船可以到处溜达,到甲板吹风喂海鸥什么的…事实
  • 前段时间丢了一支迪奥772,那个色号我真的超级喜欢,但是刚用不久就丢了很心疼,结果黄先生让我又重新拥有了,遗憾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昨天想着要让自己生活更充实 恩
  •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司法亲子鉴定的价格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它会受到地区、实验室资质、样本类型以及检测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司法亲子鉴定,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科学
  • 我好喜欢邓布利多和哈利:正直,勇敢,善良,有能力,但是邓布利多确因为深信那个坏蛋老师而被他所杀,我多少有点不敢相信,不能接受,我多么希望他是假杀(虽然我一直不喜
  • 今天分享的腕表也是来自VS厂欧米茄海马150米,对于海马150米来说也是一个较为经典的腕表款式,同时对于海马150米也是一个大系列,腕表的的具体型号也是比较多,
  • 这个痞,不是心下痞,因为什么呢,没有一个阴证下的而为心下痞的,所以书啊,要前后看,要有依据可以那么解释,那么注解这个地方,这么说的,伤寒,太阳伤寒下之即作痞,这
  • 你我皆在浮世里生存,没谁能有更多的幸运,皆有所失,亦有所得,逆境的尽头,是光明彼岸,当这一念学会了从容,诸念的困惑渐寂灭。我想放下善心,以冷漠面对欺骗了我的世界
  • 的不行了结果又[允悲][允悲]啊?!
  • 特别矛盾奇也妙哉[羞嗒嗒][羞嗒嗒][羞嗒嗒]我是说她南洋颜没错啦 不过 她的半睁眼表情所散发的故事感 是相当西洋风的西洋风的邪性儿故事[好喜欢][好喜欢][好
  • 有网友表示,这不讲理啊,我要是知道这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我就不抓了。但是后来我就发现,我给我妈每月好几千,算上她两千多的退休金,按理说应该会过得很滋润,但实
  • #公交出行提示# 受8月23日北京和周边地区降雨及后续地质灾害险情影响,截至9月3日10时,公交集团共计8条线路采取措施,采取停驶措施1条、采取区间措施5条、采
  •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归来的《歌手2024》玩了个大的,12期全程直播无法修音,此举让歌手们的真实水平直接暴露在观众面前。更让观众难受的是,新人接不上,老歌手的水平
  • ①南通司法类亲子鉴定,要求鉴定机构出具的报告有法律效力才行,所以需要选择南通司法鉴定所或者司法鉴定中心;②南通个人亲子鉴定可以选择社会上的生物公司,基因公司等机
  • 你最终还是离我而去[泪][泪]宝宝我真的好对不起你 直到你救不了才发现你的病痛[泪][泪]宝宝你在兔星好好的[泪][泪]我永远爱你 很想你 宝宝要来我梦里找我
  • )漫画收集癖大爆发(没ver)喜欢偶像,绝对的人生信仰之一,喜欢笑得让人感觉恋爱了的孩子,初心于ll,开始于iLiFE!,我这辈子都要被地偶的光芒洗涤灵魂了——
  • 金善禹 无人能超越版我对雨雨的爱很复杂 只要是雨雨就都行orz沈载伦 金善旴 拒同梦 米安属于甜唯那样吧 比较专注自家但其他的也好感大家都很好ㅠㅠ只是没有精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