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庄子#:他也曾孤独迷惘过,你还怀疑人生吗?
想给庄子写一篇东西已经想很久了,今日终于动笔。说起来,庄子在道教历史上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真人,他的著作被称为《南华真经》,他也一直以“老庄”这样的名号被大家所熟知。但是细究其在道教的存在,除了一个真人的头衔和一本《南华真经》,别的痕迹非常得少,宫观里也甚少见到他现身。
但也就是这样,我对他的兴趣越发浓厚,其实庄子的多面性是我一直看重的地方,普通的修行者,如你我未必不可以从他的多面中看到自己未来的道路。所以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一. 不食人间烟火的庄子
大部分人对于庄子的印象都来自与《庄子》或者《南华真经》这本书的一部分内容——一个很潇洒很逍遥的存在,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庄子是不食人间烟火,也没有痛苦的。
在内篇的《齐物论》中写道: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这里就指出了庄子逍遥或者修行的第一个核心:无我。
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庄子或者道家的人,就是无我的,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无我就能无所求,就不会有痛苦,这个时候天地万物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样的,得失的苦乐也都影响不到他了,他就会形如槁木,成就了自我,成为了神灵,这跟广成子向黄帝传授的成仙理论是很相似的。

无我之后,庄子还有第二个逍遥或者修行的核心:无所待。
庄子曾在他的《逍遥游》曾经评价列子和列子的境界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在这个庄子的眼中,虽然列子已经可以御风而行了,然而他还是需要依凭风力,还是有所依待的,那就还不是真正的逍遥。

而真正的逍遥是怎么样的呢,庄子接着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就是说,除了自我上面的忘我之外,在外面还必须无所待,不需要依凭留恋任何东西,才是真正的神仙,才能“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追求的状态,内外其实是一致的,就是无所求,即不对自己这个“我”有所留恋,也不对外界有所留恋,所以就潇洒逍遥了。

那么最后这种庄子的形象或者庄子眼中的神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有一段大家非常熟悉的话可以概括: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也就是道经里面说的“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不凋不残,松柏青青”的至高境界了。
至此庄子的第一个版本,庄子one——不食人间烟火版的庄子就出来了。这个庄子从修行的意义上来说是很重要的,他指出了修道的两重心法:无我与无所待。然而,这还远远不是庄子的全部。

二. 千变万化的狂想庄子
上面版本的一个庄子,其实是太过高格,太过真人的庄子,相对于如槁木一般的状态,更多的后人更喜欢如大鹏一般千变万化的狂想庄子。

庄子《逍遥游》开头大家都很熟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里庄子狂想颠倒的气质暴露无遗,比起万物齐同的“忘我”和“无所待”,其实这样的庄子更加能够为人所接受。

因为无论是“忘我”与“无所待”,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在纷乱世道中,就会有一种被迫无奈,只能忘却自我与外界的存在的成分在里面,何况修仙者也有很多是为了延续现世的幸福,所以如广成子与庄子一般高格的“无视无听”、“忘我”的状态,会吓退很多人,也未必符合人们对神灵鲜活的期待。而狂想的庄子,则满足了很多人对于神灵的幻想——“千变万化”与“自由翱翔”。

道教有一本奇书叫做《化书》,里面记载了许许多多物种与状态之间的千变万化,可以说是什么东西都能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什么状态都是不固定的。这里面有道教很多朴素的思想,譬如说,天下万物都是道的化现,道可以千变万化变成万物,万物之间自然也就可以互化,所以人可以变成仙,仙人自然有变化的神通和异能。

这种“化”的思想才真正符合大部分人对于“逍遥游”的神灵状态的想象,神灵只有浪漫如狂想庄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成任何事物,进入任何一种状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才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神仙。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人认为能够千变万化的鹏,其实也是有所依凭的,需要借助风的力量,才能遨游,不是庄子心目中真正的“逍遥游”。不过私底下以为,冲着庄子给予鹏的华丽笔墨与篇幅,谁又能知道庄子本身不是对着这鸟儿有所偏爱呢,毕竟一个能够御风而行的“列子”和“鹏”对于普通人和大部分修行者来说,已经是够逍遥的人生了。

三. 不怕死的庄子
上面两个版本的庄子,无论是高格的还是狂想的,其实都不是我真正想写的庄子,因为这两种庄子其实都已经超凡入圣了。
我想要写的是凡人庄子,准确地说,我想写的是从凡转圣的那个庄子。我有时候特别想替天下的修行人抓住庄子的领子,使劲摇着他问问:庄子先生,庄子老师,您真的不怕死吗,您会不会孤独,您是怎么看待修仙这件事情的?”

庄子老师大约会说,我是不怕死的,但我其实也孤独。
《庄子》里面有一个关于“混沌”的故事——混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曾经哈哈大笑,但是又突然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故事之中道教修行的寓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孤独与悲凉其实是不易察觉的。整整的一本《庄子》,到处都是讽喻,到处都是潇洒与看开,但我相信庄子是孤独的,那种遗世独立的孤寂之感是藏都藏不住的: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凡人庄子和你我其实都是一样的,在修行的道路上也会孤独,也会痛苦,也会有迷茫和忧愁。这么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噢!庄子里有一段明显描述他的孤独的片段,这个片段出自《庄子·徐无鬼》,惠子死了,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庄子以匠人的寓言来比喻他和惠子的关系,他说,惠子死了以后,他已经没有可以与之辩论和说话的人了。

《庄子》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与惠子辩论的事迹,庄子经常用各种锋利的言辞来讥讽惠子,但庄子对惠子的感情真的只是那么简单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惠子对于庄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凡人庄子也需要一个老朋友,时不时让他能够相聚切磋一番,能够容忍庄子的怪异和尖刻,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他。

庄子是智慧的,但惠子未必不智慧,或者惠子更加现实,但他应该是理解庄子的,他的存在缓解了庄子存世与修行的孤独。不然你随便拉个人,讽刺他一番,看他不打掉你的大牙。

庄子可能是不惧怕死亡的,他的妻子死了,他能够鼓盆而歌;他也会说,谁知道是活着快乐还是死了快乐呢;他会让死去的人说,生前有那么多的恩怨纠葛,就算让他当皇帝他也不活过来了。但这个不怕死的庄子,一开始有其矛盾的一面吧,毕竟乐生忘死是大部人的心理,就如同我们一样。

修行者一开始必然是会有孤独的,有矛盾的,有所畏惧的,必然是会有红尘俗世的烦恼。好在庄子并不是一面的,他是多样的,或许你达不到他的逍遥,但你至少知道他也曾经孤独迷惘过,最后克服了,那么至少你不会对自己的修行人生产生太多的怀疑,而去放弃。这大约就是修行的意义所在,从孤独迷茫中来,往逍遥快乐中去。

我想为什么那么多神灵中吕祖、关羽和观音都一直是最广受欢迎的,大约也跟他们人性慈悲的那一面是有很大的关系。庄子多面,一面是神的高远,一面是神的神通,而最后一面则在告诉我们,不要畏惧与害怕,凡人亦可成仙,从凡人到神灵,庄子忍受了孤独与遗世独立,或许也会忍受诸多的自身与世界缺陷。凡人庄子可以的,你应该也可以,在缺陷中走向圆满,也未必要放弃人性的所有面,这或许就是修行的意义。
作者:耳九 腾讯道学

23岁结婚很好啊,那是别人早一点遇到爱30岁结婚也很好啊,是爱情晚一些没关系不是所有人都在早上7点准时起床,别拿一碗牛肉面去衡量胃放不放得下,有些人喜欢人间温柔细嚼慢咽,有些人愿意狼吞虎咽,大家赶的时间不一样。我一直觉得,慢慢恋爱的感觉很稳,了解你说的海边小岛上的圆月,慢慢了解你说的长大以后的小小心愿,有些包子第一口咬不到肉,榴莲的第一口很倔强,烧烤摊上最快的菜可能是拍黄瓜,好戏都在烟火里。

第100集《心物一元 返归本性》
https://t.cn/A6Gtf5MN

在修心中最重要的,要修纲领。修心忙了半天,到底什么是修心的纲领呢?就是要如如不动。中国传统上曾经讲过“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懂得:今天对什么事情,首先要有感觉,要用心去做,只要去慢慢地感觉,慢慢地去做,你的思维会慢慢地认真,会变化,会想通;寂然不动,就是静默之后你的心会如如不动。所以一个人能够安静,他就不动;一个人心动了,他会有行动。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心物一元”的基本理论。

什么是“心物一元”?就是心理和物体其实是合二为一的,都是从心来的,这是基本的理论。其实这就讲到了生命的自性和本性,它是寂然不变的,是如如不动的。也就是告诉我们,人的本性内在都是如如不动的,我们应稳住,不应该吵架。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吵架,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动不动就跟人家耍性子、跟人家翻脸。所以要懂得,本性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有当你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本性的存在;你在烦恼的时候,找不到你的本性;你在欲望膨胀的时候,丢失了本性和佛性。所以只有寂静才能不动。

如如不动,感而遂通。师父举个例子,我们把眼睛、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物体上,这个物体我们就会看得非常明白,看得非常清楚。耳朵也是感而遂通,也就是说实际上你用心,你想听谁就能听到谁说话,你的眼睛想看谁,你就能看到谁。举个简单例子,过去我们要看一个人很不容易,现在容易吗?现在你想看谁,只要上网,什么都看得到;你想念谁了,只要打开Internet(互联网),马上就能够看见。这个不就是感而遂通吗?我们耳朵能够想听谁的话就听谁的话。“我今天不想听你讲话,很讨厌,我不听。我想听师父讲课,我就听师父讲课”,你就能锁定听谁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用内心关注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用心和诚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一种感知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只要心诚,则灵。

我们今天跪在菩萨面前,只要诚心诚意,就能够有感知菩萨知道我们在求他的那种能力,我们就能懂得感而遂通。大家明白师父讲的意思吗?就是当你对某件事情感觉到了,你自己的精神和精力全部参与、注意力全部用在对某一件事物判断的时候,自己的敏感性就来了。举个例子,你对他从来没有防备的时候,你没有敏感力的。今天别人告诉你“你今天当心,他会在很多人面前讲你的,所以你今天千万不要得罪他。你讲话稍微有一句话得罪他,他就当着人家面马上骂你。”这时你到party(聚会)上就会特别当心,怕惹怒他,所以讲话都不敢跟他讲。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来了?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一个人只有寂静才能发现宝贝,一个人只有精力都贯注在某一点上,你才能求得菩萨对你的慈悲关怀,你能感受到。

师父在法会上曾经讲过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父亲在上班之前,上班已经来不及了,他为了找手表,找来找去找不到,在发脾气,在乱摔东西。儿子被他吓得坐在边上声音都没有。最后孩子说:“爸爸,手表在这里。”爸爸这个地方刚刚找过的,觉得奇怪,一件衣服压着,这孩子怎么知道的呢?爸爸说:“孩子,你是怎么知道手表在这里的?”孩子说:“爸爸,我一直没有讲话,我很安静地坐在这里,所以我才听到秒针走动的声音。”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静能生慧,安静才能发现自己内心的活动。你的内心在想什么,有时候你根本控制不住;只有安静下来,才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有时候安静下来,觉得“我怎么会这么想的?我怎么这么乱想?我怎么把人家想成这样?”自己都会惭愧,因为智慧来了。所以验证佛法,只有靠寂静,只有靠如如不动,你才能感受到佛法的存在。安静的人能看到佛,安静的人能感受到佛在他的心里,能感受到本性中的智慧。为什么静能生慧——寂静能生出智慧?为什么要寂灭呢?实际上寂灭就是涅槃,彻悟真理。然后在传统的佛法中寂然不动,如如不动,就是涅槃,就是一种智慧,就是境界的提升,是一个道理。

师父再跟大家讲,寂灭了(这个人如果寂灭了,没了;所喜欢的房子如果没有了,寂灭了),当然心就如如不动。比方说你本来牵挂这个房子,最后房子没了,被家里人卖掉了,那你也就放下这颗心了;你很牵挂这个人,人家最后告诉你,这个同学你牵挂他一辈子了,这个同学已经走了,你是不是如如不动,放下了?你就寂然不动了,他寂灭了。佛教就是告诉我们,人到最后都会寂灭的,都会没有的,你为什么现在要罣碍呢?你的钱会用完,你的房子终有一天不是你的,你的身体也不是你的,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寂灭,那你为什么要罣在你的心中呢?所以佛教讲到后来,它的智慧之谛就是在于“我本来就应该寂灭的,我不应该动这个心,因为我本来的心就应该如如不动,不管他是房子还是人,对我来讲要如如不动”,就犹如本初的觉醒。所以不能因为某一件事、物和人,我们来唤起自己那种欲望的心,知道一切都是苦空无常。师父举个简单例子,当你刚刚五岁懂点事情的时候,有个人告诉你说:“你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你现在还要什么?”可能这孩子就想:“是啊,我什么都没有的。”等到他一辈子拥有了房子、汽车、妻子、孩子……一切的时候,他就放不下了。

所以要懂得寂灭的道理,也就是说归元——归到零。所以为什么叫“元旦”?是一个重新开始,元——归元。这就是告诉我们,你只要有这颗寂静的心,你实际上看见这世界上人物、事物没有一样在变化,还是如如不动的。举个简单例子,今天结过婚的男士,你只要今天坐在下面听课了,你说你太太在家里,你没有罣碍;那么想象一下,你如果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一个人的时候,没有这个家的时候,你今天坐在这里是不是一个人?是不是跟三十年前是一样的?你没有动,没有变化。那么再往前想,你生出来的时候是一个人,死的时候也没有人陪你一起走,是不是一对一?是不是从原始到终结都是一?所以叫归元。

所以师父跟大家讲了这些,你把寂静的心从小带出来,最后走了,你的心归于寂静,还是那颗心。这就像有一首歌曲里讲的“我还是原来的我”,你没有什么损失,等你走的时候,一个人走的时候,你损失什么了?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早上太阳升起,晚上太阳落山。我们人也是这样,因为寂灭不是一个定死的东西,它灭了还会再有,有了还会再灭。佛陀在唯识论中就是告诉我们,人的心是变化的,今天拥有的会变化。所以你要用自己如如不动的心去识别它、去理解它,知道它是如如不动的,到了最后还是归元,这样你的心就不会有贪心,不会有恨心,不会有愚痴心,你就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了。

可能你们没有这种感觉,师父给你们解释一下。两个人打官司打了五年,每一次想到这官司就难受,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难事。怎么办呢?没有超越时空感。“再打下去也不一定能打赢,算了,跟他讲吧。大家这个事情解决就算了,不要再打官司了。”这个时候对方同意了,大家都疲惫了,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是不是感觉时空缩短了?所以有时候夫妻两个人打官司,法庭上不见,都派律师,一直不见,不跟你谈,不跟你见面,觉得两个人隔得很远,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然而,当一旦想通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打个电话,“哎,我们出来谈一下好吧?”他也想谈,两个人把事情讲讲清楚,是不是缩短了时空?是不是马上就两个人在一起了?所以拥有了感应,超越了时空。

这就是佛教界说,你在外缘和内缘的一感觉、一动——一个感,才会有一个觉悟;没有一个感悟,哪来一个觉悟?对某一件事情的发生产生了一种感,就是感觉,才会有觉悟。所以,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佛经经常叫我们返归于体——本体。我们的思维、想象都离开本体了。我们的本体是我们的佛性。人有时候吵架的时候不像一个人,人在痛苦的时候也不像一个人,因为他离开了本性,本性是他的佛性。佛陀说“众生皆具佛性”,现在没有佛性了,所以才会打架,像动物一样地打,像动物一样地骂,离开了我们原始的本性。

所以任何人做什么事情,实际上都要懂得:“我今天做这件事情,到了最后会回归到我自己的本体当中。”就是今天骂别人,最后人家会骂你,还是回到你身上;你今天打别人,人家会找人打你;你今天搞别人,别人一定会搞你;你今天在别人面前讲别人不好,别人也会在他的面前讲你不好。这就回到你的本性,回到你的本身、本体。你们想想看,人一生是不是这样?搞,搞到最后呢?什么都没有,失去。一个人从幼儿时代出生,经过了一生,最后进入老年时代,还是一个人。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孤零零地一个人离开,你们告诉我是不是就是回归本体,回归你的本性,寂静消失。到了老年,安安静静躺在床上,无声无息地这个人就消失了;那么再投胎,再从他小时候开始,这个灵魂没有改变,他的心在寂静,然后再慢慢地再重始——重新开始。而改变的就是你所看到的你的身体。实际上很多人说“我改变了”,改变就是你的空性在改变,你的本体没有改变,如如不动。所以很多人说:“哎呀,我怎么不认识自己了?”对了,因为你的外尘太多了,你的业障太重了,所以你改变不了自己,把自己的本性都改变了,不像原来的人了。只要把你外尘改变,毛病改变,那么你还是如如不动的本性在。

灵魂的感觉,在人的身体上永远起着作用,所以一个人只要有灵魂,他就会有感觉。人家说你的魂不在了,你这个人没感觉了。“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啊?”“哎呀,真的,我忘记了。”你丢失了。佛教比喻我们的本性像海水,被外面境界的风一吹,我们的本性就起波浪了,这就是“感而遂通”。因为你感受到外面环境的变化,使你慢慢才感受到:第一,你心灵本性的存在;第二,你会随波逐澜。但是本性你还是看得到。如果没有风,就不会有浪,那么当你寂静如初的时候,心又回到平静的海洋。所以菩萨就是叫我们如如不动,为什么要起风,为什么有浪?就是你的心在动。我们人的思维情绪一样,如果我们人本来没有多想,但是环境影响了,我们就会想得很多。举个简单例子,本来你跟这个人关系一直很好,只要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在外面讲过你不好,你的心就开始起波浪了,你就不能跟他很好地用语言、思维和行为来感化他,来帮助他。这就是你的心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在动了,你就会产生很多负能量的东西。同样,你听到别人说这个同事对你好得不得了,偷偷地为你在祈祷,为你在干吗,你就会心中产生正能量,这也是一种波浪。但是人间的一切波浪最后都趋于平静,像宁静的大海一样。人的思维情绪安静下来之后,他的思绪会平静。这个人在吵架的时候,他是不理智的;等到他不吵架的时候,他平静了,然后他的喜怒哀乐就会寂然不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成毅##成毅脂粉好可怕##成毅粉丝给袁冰妍道歉# 有时候真的挺同情成毅粉的,大粉脂粉和哥哥亲亲密密(粉丝自锤)回来就给一群小粉发负能量洗脑包,引导粉丝仇恨式追
  • 【【我心向洋】?哇哇哇羊毛们要的自拍】好久不见看看微博还热乎不?只要你在,羊毛们的心就一直在,微博吗? 龟强烈安利给换季过敏、皮肤角质层薄的膏膏来试试✨当然,
  • 从职业性别歧视,到校园霸凌,从家暴到空巢老人被诈骗,还有冒名顶替上大学窃取别人的人生,穿着保守仍旧被侵犯的女孩,最后结局的隐私安全问题,都是比较有话题的社会问题
  • 宣化上人:千手千眼(十一) 出玄入牝 上座啊!你现在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你还找什么房子? ◎节录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以前有个老修行,就修「出玄入牝」的
  • 五、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及运用: 2022年我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成绩以分数和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分数附等级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 二、考试时间:
  • 当然我也清楚,我做了那么多年咨询太明白了分手就是一次完整的被否定的过程,我们很难去控制自己不去死缠烂打。当然我也清楚,我做了那么多年咨询太明白了分手就是一次完整
  • 听过这样一-句话:时间让我长了年岁,却没有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大人,我还没准备好就已经到了要懂事的年纪。我曾以为我的二十多岁会很美好,做事情圆滑,结果连最简单的亲
  • #我的倒叙生活##新歌来了# 翻了好久终于翻到了我印象里特别深的几张照片都是一些刷到视频了有我和峰峰的合影截图保存的翻的过程中被wuli峰峰帅到了好n遍2018
  • 均匀提亮肤色,遮瑕力绝强#芙琅黛##BLANC DIVA##韩国小众护肤品##氨基酸护肤##最有效的抗老精华##面霜抗老紧致#收起#三亚最全咖啡店合集&
  • 禧月阁月子中心 • 燕西店简约明快且现代的装修风格和休养环境[微风]给心情100分的轻快[给你小心心]月子中心室内精致现代,布局合理为母婴人群量身定制月子中心室
  • 看在你生日的份儿上叫你声轩哥[doge]希望轩哥在新的一岁里烦恼通通都抛掉,每天开开心心的,我们喜欢在物料里听到你魔性的笑声。 能认识轩轩,我真的感到很开心!
  • 北京这十家草莓园被评了五星级,快看看你去过吗~[太开心]北京绿环明耀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北京绿环明耀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建于2020年,地处北京市延庆冬奥小镇张山营
  • 感兴趣的朋友可在评论里【留言报名】赴现场围观,@新浪综艺 也将全程直播,敬请关注[围观]嘉宾:米未联合创始人、@乐队的夏天 总制片人@牟頔不是牛顿 ;@腾讯视频
  • 【世卫组织谴责俄罗斯攻击乌克兰医疗中心】L'Organisation mondiale de la santé a appelé à l'arrêt des a
  •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天问一号、中国空间站等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进展有多牛#2月28日,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①火星探测任务
  • #行情分析##比特币超话##币圈##区块链[超话]#一朵鲜花撑不起美丽的春天,同样一个人的力量也改变不了市场走势,我们只需要在机会来临的时候踏上开往终点的列车,
  • #朱正廷[超话]##朱正廷0318生日快乐# 祝我的阿廷生日快乐[打call][鼓掌][心]25岁的朱正廷 不一样的25岁不一样的朱正廷 你往前走我在后面跟着你
  • 图1~4“远山”刺子绣拼乱针绣,中间特意用了小针的乱针绣,一种缥缈之感。图5~9:海棠纹做框,中间五种经典刺子绣纹样最中心密密的米花,象征着丰收,仓廪充实。
  • ”谁都愿意去信赖一个守信的人,相反一个失信的人,是绝对不会被信任的,毕竟一次失信之后,你之后再说的话,在别人的心中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是那些信守承诺,靠行立身的人
  • 坚定信念,一切美好,你都值得@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肖战顾魏我喜欢你,但又非常爱你想发的图太多,想说的话也太多,感觉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我的心情和对你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