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 (2023年第29期)【我市将出现小到中雨 不利于小麦播种】
一、当前土壤水分状况
据10月17日10时0~30cm自动土壤水分站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东南部、西北部墒情适宜,其他地区仍偏湿。
二、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
17日,多云转阴天,西部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偏南风3到4级减小到2到3级,气温26~16℃。
18日,阴天有小到中雨,西部山区高海拔地区局部夜里转雨夹雪或小雪,偏南风2到3级转西北风4到5级,阵风7级左右,气温24~16℃。
19日,阴天有小雨,西部山区高海拔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西北风4到5级,阵风7级左右,气温18~11℃。
20日,阴天转晴天,气温20~8℃。
21日,晴天转多云,气温21~10℃。
22日,多云转阴天,气温14~11℃。
23日,晴天间多云,气温23~12℃。
24日,多云转阴天,气温26~14℃。
25日,阴天转多云,气温23~14℃。
26日,晴天间多云,气温25~14℃。
27日,多云转阴天,气温22~12℃。
三、晾晒、播种气象等级预报
根据最新预报,我市西部和北部地区不适宜已收秋作物晾晒,东南部地区较适宜晾晒,全市适宜作物整地、播种面积逐步增大,但仍有部分地区土壤偏湿不适宜播种。
四、生产建议
1.及时晾晒存储。目前我市夏玉米已收获完毕,建议抓住有利天气及时晾晒储藏。
2.抓紧腾茬整地,适期足墒播种。我市已陆续进入小麦适宜播种期,各地要根据土壤墒情状况,适宜机耕的要抓住有利天气及时腾茬整地,确保小麦适期足墒播种。

#文明有我出彩同行##豫见网络文明实践月# 【“鲁山人”是怎么被发现的?为什么这么重要?】

3万多年前,中原地区有“人”居住吗?

有,“鲁山人”!

10月1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联合在平顶山博物馆举办的“源丰物宝——新时代平顶山中国现代人起源暨中华文明探源考古成就展”给出了答案。

在探源·空间-中国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谱系篇章,“晚期智人(现代人)-鲁山人”位列其中,与“田园洞人” “山顶洞人”处于同期。

“鲁山人”在此居住,这是省内已知最早的早期现代人。

时间拉回到2021年9月27日上午,北京,国家文物局四楼多功能厅,“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这里举行。

这是一次旧石器考古成果专场工作会,关于鲁山仙人洞遗址的汇报第二个进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上台汇报,“以往研究表明,中原地区这一阶段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时代文明,但缺乏最为直接的人类化石证据。鲁山仙人洞遗址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人类演化的空白,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义。”他说。

为什么会在鲁山发现

张水木是鲁山库区人,河南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毕业,曾任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现任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

虽在博物馆任职,张水木却对田野考古充满兴趣。“总觉得平顶山在旧石器时代应该有我们至今没有发现的重大事情。”他说,平顶山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太优越了——在北纬33度至北纬34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位于秦岭-淮河南北气候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中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地处伏牛山深山向浅山、浅山向丘陵过渡地带。

“平顶山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古人类生活居住的理想场所。这样的地理环境叠加这样的气候条件,如果早期人类不在这里孕育、生存、进化,那才不可思议。”张水木说。

由于多方面原因,2019年之前平顶山尚未进行系统的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可查的旧石器遗址仅有汝州张湾遗址和宝丰庄科洞穴遗址。

2017年,张水木任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开始酝酿大规模的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他数次到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汇报,寻求支持。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拟定了一个全省旧石器考古调查规划,原打算从南阳开始,围绕南阳盆地,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在全省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旧石器考古调查。

张水木的执着和诚意打动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人,并将年轻的在读博士生赵清坡推荐给他。赵清坡是洛阳人,1987年出生,本科读的是材料学,在吉林大学攻读旧石器时代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

2019年3月26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联合实施的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全面启动,这也是河南省旧石器时代系统性考古调查的首个项目,计划进行5年。

“平顶山地区以外,南边发现有南召猿人,东边有许昌人,西边有栾川人,平顶山处于中间地带,这里有很好的地形地貌,客观上存在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条件。”赵清坡说。

发现意味着什么

“在仙人洞发现人类头盖骨后,清坡有半个多月都处于亢奋状态,几乎整天失眠,涨得满脸通红。我也兴奋得不行,见人就要炫耀一番。我们俩都处在一种‘癫狂’状态。”张水木说。

经过一年多的发掘,考古队又发现洞穴40多处、旧石器点80多处,捡取化石及旧石器标本200多件。

2020年6月,根据当地村民提供的线索,考古队在位于鲁山、宝丰、汝州交界的鲁山县观音寺乡西陈庄村“羊圈洞”的对面,意外发现两个洞穴,因地势陡峭,很少有人进入过,当地村民称之为“仙人洞”。通过无人机观测,考古队判断,“仙人洞”虽然陡峭,但应该可以攀爬进入。

当年7月25日,赵清坡与队员们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进入其中一个洞穴,并在洞内地表捡到一批类似于化石的标本。当天晚上,赵清坡等对白天捡到的标本进行清洗整理时,意外发现了特征极其鲜明的人类头盖骨化石。

赵清坡第一时间拍了照片发给张水木。

张水木不敢相信,弱弱地问了一声:“是头盖骨?”

赵清坡回答:“可能。”

第二天一早,赵清坡带上标本赶到郑州,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答复。他随即又跑到北京,著名古人类学家吴秀杰看到标本后,肯定地说:“是人类头盖骨化石,就这一片,已经算是重大发现了!”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9月对仙人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通过铀系测年法测定,仙人洞遗址出土的两件人头骨断块,最小年代分别为距今3.2万年、1.2万年。经古人类学家鉴定,距今3.2万年的头骨断块为额骨,厚度在现代人变异范围之内,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类头骨化石。

古人类为何选择仙人洞

仙人洞位于鲁山县观音寺乡西陈庄村石门沟组的陡峭崖壁上,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海拔576米。它有两个洞穴,分别定名为仙人洞I、仙人洞II,考古发掘主要在仙人洞I进行。该洞长约10米、宽3米、高3.9米,地层堆积厚约2.5米,共分8层,集中保持特定时期不同阶段人群活动的证据。

古人类为什么会选择仙人洞?

赵清坡推测,古人类实际上就是以生存为前提,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了活着,出于本能会选择安全、气候适宜、离水源比较近的洞穴。

“这个洞口下方就有一条河,方便古人取水。”赵清坡介绍说,“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是不会制作盛水容器的,那么他们肯定会选择一个离水源很近的地方。”

在没有铁器作为工具的旧石器时期,古人类通常会将高于地面的洞穴或者树木作为居住地,以避免地面野兽的袭击。仙人洞遗址位于陡峭崖壁上,位置较为隐蔽,能为居住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除了水源和安全外,仙人洞面积较大,约30平方米,可容纳近10人。在当时的条件下,甚至算个“豪宅”。

可以看出,仙人洞当时是经过居住者精心选址并用心经营的。

“仙人洞遗址已发掘出人牙、头骨断块和动物碎骨1万余件,目前可鉴定标本287件,种属有普氏原羚和普通马、羊、棕熊、鹿、野猪、狼及一些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等。”2021年9月27日,赵清坡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汇报时说。

“该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及相关材料,为研究中国-东亚早期现代人群的演化过程和特点,分析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连续发展,当时人类的文化特点、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解决有关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的相关争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和信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高星点评说。

据赵清坡介绍,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俗称为“鲁山人”。

2021年12月17日,仙人洞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鲁山人’的发现是我市、我省乃至我国近年来旧石器考古调查的重大成果。我们将以‘鲁山人’的发现为契机,继续开展平顶山区域旧石器考古调查,高起点、高质量推进仙人洞遗址保护规划编制,适时将仙人洞遗址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作出平顶山贡献。”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渊说。

目前,仙人洞遗址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事宜已启动。

【“鲁山人”是怎么被发现的?为什么这么重要?】

3万多年前,中原地区有“人”居住吗?

有,“鲁山人”!

10月1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联合在平顶山博物馆举办的“源丰物宝——新时代平顶山中国现代人起源暨中华文明探源考古成就展”给出了答案。

在探源·空间-中国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谱系篇章,“晚期智人(现代人)-鲁山人”位列其中,与“田园洞人” “山顶洞人”处于同期。

“鲁山人”在此居住,这是省内已知最早的早期现代人。

时间拉回到2021年9月27日上午,北京,国家文物局四楼多功能厅,“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这里举行。

这是一次旧石器考古成果专场工作会,关于鲁山仙人洞遗址的汇报第二个进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上台汇报,“以往研究表明,中原地区这一阶段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时代文明,但缺乏最为直接的人类化石证据。鲁山仙人洞遗址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人类演化的空白,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义。”他说。

为什么会在鲁山发现

张水木是鲁山库区人,河南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毕业,曾任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现任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

虽在博物馆任职,张水木却对田野考古充满兴趣。“总觉得平顶山在旧石器时代应该有我们至今没有发现的重大事情。”他说,平顶山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太优越了——在北纬33度至北纬34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位于秦岭-淮河南北气候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中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地处伏牛山深山向浅山、浅山向丘陵过渡地带。

“平顶山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古人类生活居住的理想场所。这样的地理环境叠加这样的气候条件,如果早期人类不在这里孕育、生存、进化,那才不可思议。”张水木说。

由于多方面原因,2019年之前平顶山尚未进行系统的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可查的旧石器遗址仅有汝州张湾遗址和宝丰庄科洞穴遗址。

2017年,张水木任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开始酝酿大规模的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他数次到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汇报,寻求支持。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拟定了一个全省旧石器考古调查规划,原打算从南阳开始,围绕南阳盆地,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在全省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旧石器考古调查。

张水木的执着和诚意打动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人,并将年轻的在读博士生赵清坡推荐给他。赵清坡是洛阳人,1987年出生,本科读的是材料学,在吉林大学攻读旧石器时代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

2019年3月26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联合实施的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全面启动,这也是河南省旧石器时代系统性考古调查的首个项目,计划进行5年。

“平顶山地区以外,南边发现有南召猿人,东边有许昌人,西边有栾川人,平顶山处于中间地带,这里有很好的地形地貌,客观上存在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条件。”赵清坡说。

发现意味着什么

“在仙人洞发现人类头盖骨后,清坡有半个多月都处于亢奋状态,几乎整天失眠,涨得满脸通红。我也兴奋得不行,见人就要炫耀一番。我们俩都处在一种‘癫狂’状态。”张水木说。

经过一年多的发掘,考古队又发现洞穴40多处、旧石器点80多处,捡取化石及旧石器标本200多件。

2020年6月,根据当地村民提供的线索,考古队在位于鲁山、宝丰、汝州交界的鲁山县观音寺乡西陈庄村“羊圈洞”的对面,意外发现两个洞穴,因地势陡峭,很少有人进入过,当地村民称之为“仙人洞”。通过无人机观测,考古队判断,“仙人洞”虽然陡峭,但应该可以攀爬进入。

当年7月25日,赵清坡与队员们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进入其中一个洞穴,并在洞内地表捡到一批类似于化石的标本。当天晚上,赵清坡等对白天捡到的标本进行清洗整理时,意外发现了特征极其鲜明的人类头盖骨化石。

赵清坡第一时间拍了照片发给张水木。

张水木不敢相信,弱弱地问了一声:“是头盖骨?”

赵清坡回答:“可能。”

第二天一早,赵清坡带上标本赶到郑州,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答复。他随即又跑到北京,著名古人类学家吴秀杰看到标本后,肯定地说:“是人类头盖骨化石,就这一片,已经算是重大发现了!”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9月对仙人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通过铀系测年法测定,仙人洞遗址出土的两件人头骨断块,最小年代分别为距今3.2万年、1.2万年。经古人类学家鉴定,距今3.2万年的头骨断块为额骨,厚度在现代人变异范围之内,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类头骨化石。

古人类为何选择仙人洞

仙人洞位于鲁山县观音寺乡西陈庄村石门沟组的陡峭崖壁上,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海拔576米。它有两个洞穴,分别定名为仙人洞I、仙人洞II,考古发掘主要在仙人洞I进行。该洞长约10米、宽3米、高3.9米,地层堆积厚约2.5米,共分8层,集中保持特定时期不同阶段人群活动的证据。

古人类为什么会选择仙人洞?

赵清坡推测,古人类实际上就是以生存为前提,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了活着,出于本能会选择安全、气候适宜、离水源比较近的洞穴。

“这个洞口下方就有一条河,方便古人取水。”赵清坡介绍说,“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是不会制作盛水容器的,那么他们肯定会选择一个离水源很近的地方。”

在没有铁器作为工具的旧石器时期,古人类通常会将高于地面的洞穴或者树木作为居住地,以避免地面野兽的袭击。仙人洞遗址位于陡峭崖壁上,位置较为隐蔽,能为居住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除了水源和安全外,仙人洞面积较大,约30平方米,可容纳近10人。在当时的条件下,甚至算个“豪宅”。

可以看出,仙人洞当时是经过居住者精心选址并用心经营的。

“仙人洞遗址已发掘出人牙、头骨断块和动物碎骨1万余件,目前可鉴定标本287件,种属有普氏原羚和普通马、羊、棕熊、鹿、野猪、狼及一些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等。”2021年9月27日,赵清坡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汇报时说。

“该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及相关材料,为研究中国-东亚早期现代人群的演化过程和特点,分析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连续发展,当时人类的文化特点、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解决有关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的相关争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和信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高星点评说。

据赵清坡介绍,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俗称为“鲁山人”。

2021年12月17日,仙人洞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鲁山人’的发现是我市、我省乃至我国近年来旧石器考古调查的重大成果。我们将以‘鲁山人’的发现为契机,继续开展平顶山区域旧石器考古调查,高起点、高质量推进仙人洞遗址保护规划编制,适时将仙人洞遗址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作出平顶山贡献。”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渊说。

目前,仙人洞遗址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事宜已启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比起五美的爱情观,《欢乐颂》的男性角色更奇葩
  • 最新电影搜索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
  • 十二星座护内排行榜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