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不对人,对人不对事--大日如來王尊佛》上师的开示,如果你不能接受,当然就不是依止弟子。开示在普传针对三个范围:

1,只说佛法不说世俗。

2,对事不对人。

3,表面有错,再借外引内,摧破宿世无量劫业力。

深入依止弟子会以信心增上,突破这些限制。但有人说上师对人不对事。每个人要求不同,比如坐姿,有的人就严格,有的人就宽松。首先要以里程碑前提来参修开示,参修佛法里程碑前提:上师三宝是慈悲的,智慧的,利益自己和众生的。有疑问,以无知的站位需谦卑祈请,而不是觉知的批判,直接否定上师的智慧,否则佛法开示就不存在了。佛法恭敬中求。然后再看,对事不对人,这个人的视角,是众生所需不同为前提,就是恒顺众生,符合每个人的需要。而依止信徒往往在我执上认为这里所有概念一视同仁,都是一样的要求,以自己理解衡量一切,以我执呈现法执。所以不懂自净其意,而错解菩提心。从依止仪轨来看,有随缘旁观的善缘,有法本灌顶的法缘,有四项反观求解脱缘,有皈依受戒,行持誓言守护戒体的成就缘。每个阶段的仪轨要求都有不同。但你认为四项反观,皈依授记,实修坛城,开视频做课的信徒都是一个要求么?都是一种加持么?其实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佛法的究竟,就是针对众生所需的适度精准。然后针对每个人的修行而论,是对事不对人,错误的指正,是针对身口意的偏差,而不是针对你的人。这个人指我执,呈现人我执与法我执,深陷所知障与烦恼障。一切为我执服务,上师三宝是衬托自己这个大红花的绿叶。在好感中迷失,在好感打破时手足无措。上师说的错误是什么一个字听不进去,着急的是解释自己委屈和违背教法的理由,甚至不认为上师在给自己传法,反而以好感定义为佛法,认为全都毁了,重头再来。严重的还有退道与不敬三宝的过失。甚至这种情绪深陷长久低迷,再加上自己善于依止凡夫,在乎世俗人的言辞议论,面子第一佛法为二,情绪第一戒律为二。鼓起勇气祈请上师的原谅,结果上师早就忘了,问:你还背着不累么?放下吧,需遇法无我而生大精勤心,学对事不对人的真如智慧。

[微风]见与不见 均是慈悲[微风]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六祖慧能大师所说,是在劝说学佛人不要一直向外执取,不要于世间相上起种种分别妄想。但也有很多人一直有这样的疑虑:“学佛人如果看到不如法的事情,看到造作恶业的凡夫之行径,是不是都当作没看见,还要劝说阻止吗?”

其实,在《六祖坛经》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后面还有几句偈颂,“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将这些句意连在一起看,六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若真修道人,是不落在世间的是非对错里、不落在他人的是非里、不落在自己的心相里,只管了却自己的颠倒妄想、只管觉破自己的自性众生,以这个本自清净的菩提自性、妙明真心做自己,如此而行才是真修道人。”

所以,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惠能大师说的“不见世间过”,并不是闭目不见、充耳不听,也不是分别不出来善恶,更不是见作恶也不阻止。

如果按照这个错误的理解,那么佛指出种种外道修行的错误,历代祖师直截了当地破除邪见,那岂不是都成了见世间过、说他人非了吗?佛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大觉悟者,具足圆满的智慧,但佛对众生劝说的最多,经典中也随处可见。

“不见”,并不是让学佛人看到不如法的事情,看到造作恶业,都当作没看见,都不劝说阻止,而恰恰相反,是要我们以大慈悲心、以无我的心来帮助他人,劝阻别人作恶也是善行,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内心不取著、不生是非、憎爱的烦恼和分别相。

真修道人的“不见”,是要修正自己的妄想心,不为外境、心相所迷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佛法看世间##我的生活禅##宝藏寺院云打卡##佛教[超话]#

《天道》,王志文与大师五台山论道,高境界对话,但是这一段在播出的时候被删减了。

五台山论道,是全篇最经典,最精彩的部分。王志文饰演的商界奇才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道出很多人一生都参不透的人生哲理。

这一段篇幅较长,我只拿大师愿意接见王志文以及刚见面的这两点来说。

一:以诗为媒,拜见大师

王志文拿钱求见大师,被大师谢绝。两次的试探让王志文心里有了底,于是他拿出一封信。韩楚风很不了解,觉得20万元都敲不开大师的门,一封信能有多大威力?

令韩楚风没想到的是,大师竟请他俩进去。这让韩楚风很好奇,信上究竟写了啥,比10万元还值钱,这一看才发现是一首诗: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王志文说的啥?就是人人都可成佛,我是看得起你才和你探讨佛经,寺庙里我看都是在用一本佛经逃避凡尘,没看到真修佛道的高手。

智玄大师看了此诗后,自知对方道行高深,绝非凡人,因此接见了:“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这一段很晦涩,但很关键。寂空涅槃没那么玄乎,就是一个人独立可以找到自己的意义,一样可以满足自己。那些认为我找到值得爱的人才能幸福,挣钱才能快乐的人,叫做修行,是在不断努力寻求结果,是在求。而那些在想:我找不到值得爱的人,就在于我不够优秀,外形,沟通舒适度等吸引力还不够,我先把自己变好,这种叫做“悟”,是为了“明性”,让自己清澈。

修行呢,用理性管理感性,做该做的事,悟道呢?用感性引导理性,我想干嘛干嘛,犯错之后再反思自己。所以悟道的人是愉悦地接受改变,由心生律,而修行的人呢?按照规则不断压抑自己去适应,就是苦行僧的路。有信仰,又可以无我的人,可以没有恶果,但是心里思考太多的因果,太多的戒律,所以永远无法涅槃。而因果清澈的人,在任何状态下都有自我,丢了任何东西也无所谓,你叫我守规矩我就守规矩,心里尊重外界但不为外界所困,自己就是自己的宇宙,才可以涅槃。

二:什么是佛?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这话丁元英有点咄咄逼人,何为圆满?我觉得把事做齐了,心安了,自己依旧充实幸福,就是圆满。他说有圆满就是有量,佛应该是无量的,这叫抬杠。我现在觉得心意足了,觉得圆满,我以自诩圆满收获快乐,不行吗?过一阵子,我心不安了,我再追求,我不圆满了,但我有目标了,不行吗?大师也是嘴笨,回不上来了。

续丁言语: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丁元英有点霸道,说你的道法就应该在哪里都对,我的道法就可以不同情况不同解释。觉得自己把对方看得透透的。杨修水平。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丁元英是随心随性之人,自己的感悟还没到收敛自己的地步,还没有“由心生律”,而大师呢?却是以律制心,觉得丁元英应该按律修行,道不同,故彼此别过,江湖不见。

丁元英知道自己境界差了点,满纸一个“嗔”字,就是怒气。怒什么呢?就要用自己的小聪明在这个世界讨得一个自以为的白衣飘飘的人无我有的虚荣,才觉得愚弄了世界,才觉得收获了自我。

佛教总让人寻来世,在六祖慧能开禅宗先河至今,当下的佛教开始落伍于时代,避祸克己已经不是人生的重心,如何愉悦自己才应该是精神宗教的主旋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和我的祖国 (合唱版)[音乐]#下面请欣赏同学们献礼建国七十周年所写的爱国诗:[礼物]金秋华诞七十载,盛世太平继往昔。[礼物]尊严就是喜马拉雅,骨气就是长江
  • 有些荡漾,特别容易害羞,笑容简直是挂在脸上,则一本正经,有些地方在刻意的控制自己,我想,完了完了,他俩是坠入爱河了,我的上一对cp就是这样,男方笑的跟二傻子似的
  • 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麼;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
  • Club Med Joyview冬日限定体验已经开启到北京延庆享受雪景与汤泉的组合感叹自然魅力的同时让身心得到舒缓到北戴河黄金海岸看粉色日出于冻海上升起徜徉于冬
  • #阶段性反思# 琐碎、低端(不是那种苦思冥想、充满挑战,能收获成就感的)又重复的工作,会让一个原本还算温和的人变得急躁又易怒,进而影响了甲状腺健康[doge]面
  • 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张永军来到北地佳苑小区,看望慰问了困难户李晓龙,详细了解了他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子女就学就业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并为他送去了新年礼品,祝福
  • 针对这一违法行为,近期虹口公安分局通过大调研,在辖区多个小区试点运行了一套抓拍不文明养犬行为的系统。建立政府、部门、镇街、村居、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管理
  • 其实我一直在说,能够挽回对方不难,但是让对方主动回到自己身边就是个技术活,需要你 满满的耐心,和不断的自我提升,挽回是个养成的过程,耗时也费力,但你一定会发现物
  • 但李子柒自从开始,她所扮演的,也不是普通小姑娘的一天,而是隐居于山林,那种惬意舒适的氛围!但李子柒自从开始,她所扮演的,也不是普通小姑娘的一天,而是隐居于山林,
  • Në mesin e dhjetëra mijëra njerëzve, kam takuar njerëzit që të takohen,. Në shkr
  • 看到这段话感觉好符合我的现状一些不可能成为现实的梦境消磨信心心中的想法未必能转变为现实无从下手 不知所措 又自陷其中能吸引我的似乎总是虚无和无法解释的东西总是不
  • ❤️ 从12月全球股市震荡,比特币大跌,减薪、年终奖缩水、基金股票赔钱❤️演艺圈感情风浪大起,一般人际、感情纠纷,旧爱继续纠结,所有的一切都是更糟的沮丧感而在1
  • 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唐·白居易撰 ▲出自唐白居易的《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 有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你的一句话就点亮了看你留言的那个人的一天❣️#蘑菇纽约日记##独居生活图鉴#独居在家工作的第十五个月,每周只有周末出门,平时最多楼下跑步或
  • #渐入佳金[超话]#关于渐入佳金的上学日常,也是甜甜好喜欢[偷笑][偷笑][偷笑]觉得修他们的有点少还是决定分开发吧[爱你][爱你][爱你]希望你们喜欢(介意画
  • 。一段爱情里,从来没有安全感这回事。
  • 但我也不知道我咋想的我还继续往他那走(可能无知吧)他看我来了他就往楼上走走了一半他又停他看我我也抬头看他我承认我心里发虚但脑子里有个声音告诉我:矫情你妈呢,谁出
  • 其次需要知道,底分左侧和右侧(严格意义上还有两个底的中间部分)也就是“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给出两次机会(V型反转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底,只给出一次机会,除此,底都
  • #刘耀文时团最恶心#❤️#刘耀文天生巨脖##养成废物刘耀文# 你在搜刘耀文吗❓ 还是刘要完、牛药丸、牛丸子、牛逼男、牛卖腐、撒尿牛丸、刘飞亲儿子废物划水太子刘
  • 45、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周润发没有悲伤太久,因为他知道两个人不能都处在悲伤的情绪中,他恢复情绪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