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慈悲?

我们都知道,太阳光照世界,养育苍生万物,对于太阳而言光明是永恒的,没有黑暗,如果你说为什么还有黑夜?那是地球自转,地球进入黑夜的时候,太阳还在照亮,你的黑暗跟光明无关,跟太阳无关。即是你从未睁开过眼睛,从未见过光明,但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看不见而黑暗,光明依然是真实永恒的存在。个人因果,跟老天无关,更没有什么天谴天劫,一切都是为心感召,为心所造。天打雷劈,是低频意识能量的撞击。

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里,有人享受阳光,沐浴阳光,有人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也有人紫外线过敏,有人喜欢阴凉,有人打着太阳伞,也有人如同活在黑暗中,甚至也有人冻死,太阳不会从天上下来去救谁……他如果离开本位去救人,他就不再是太阳了,他失去最高频率的能量,不但救不了人而是“杀死”了一切,那就是最大的“恶”,所以,佛不度人、佛不救人。太阳没有分别心,无善无恶,没有救人之心,更没有功德,因为光亮是他的本性,照亮世界是他的本心,正大光明是本体,他如如不动神守其位,就是最大的慈悲。你非得自私地让太阳下来到你家,去现在卧床不起的你,你就是犯罪。

无我的人,心是打开的,良知没有完全泯灭,所以容易开悟;有我的人,心是被低频意识封闭的,执念很深,自我为是,很难开悟。

其实,永恒的光明就是本体,我们的心轮就是可见并通往光明源泉的入口,光明通过这个口放射出来,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永恒的太阳☀,那是先天德道,是无我之爱,是最高频率的能量,可以穿透一切阻碍,故可以心通百脉皆通,通周身,通天地,净化身心灵乃至整个大宇宙,融化一切低频意识所形成的物质包裹,让内在本体意识灵性觉醒,明心见性,回归本源。

再比如,在有的人看见大海,听见浪花都在唱歌,感受到快乐;有的人在汹涌澎湃的海浪里,乘风破浪,感受到勇气和力量;有的人看见大海感受到恐惧,海浪的声音是大海在呜咽,仿佛看见了死神的召唤,于是投海自尽……同在本源、天地间,为什么每个人的命运不同?这就是自“我”为是的结果。你看到的都是你的“我相”,一切为心所招,一切为心所造,你看到的都不是大海本来的样子,因为你不是大海,你所谓的快乐、勇气、恐惧、痛苦、死亡,都是你心里的东西,是你活在“唯我唯私”的既虚妄又真实的世界,因为以假当真,假即是真,你困在假象里,直到杀死自己,跟大海没无关。只要无我,一念放下,假象自破,即见光明,即见本源。大海无善无恶,没有分别,拥抱所有的一切,时刻以清净本体照见你,唤醒你,度化你,见与不见,得度与否都在自己,有德则生,无德则灭。

所以,真正的慈悲是无善无恶心之本体,是先天德道,没有恻隐之心,更不是妇人之仁。更不可能是世俗所传:大粪扣在头上都不言,还有什么割肉喂鹰,都是一派胡言。

真爱慈悲,先天德道,无病不治的最高频率的能量,都在心中不在外,你不自渡何人能渡?佛也只能是指给你看,见与不见都在自心。

---云禅·慧明

2021.3.25

《维摩诘经》文殊菩萨十五问
(第四十九段)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祐,无所希望。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长者维摩诘讲完什么是菩萨慈后,文殊菩萨又提出了非常精彩的十五问,维摩诘也回答得非常精妙,现将这十五个问答简介于下,供有缘人参悟。即:
1、文殊菩萨问:“何谓为悲”?意思是既有菩萨慈,就应有“菩萨悲”,那么什么是菩萨悲呢?维摩诘答说:“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意思是说,菩萨日常生活中所作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种种功德,都应该与一切众生共享,就是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分享给众生,回向给众生,希望众生都能得到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让众生先得度,使众生心生欢喜。作如此修行的菩萨,是名行菩萨悲。
2、文殊菩萨问:“何谓为喜”?意思是说,既然众生得到了菩萨的回向,心生欢喜,那么什么是“喜”呢?维摩诘答说:“有所饶益,欢喜无悔”。“饶益”是给人智慧利益,指菩萨善能以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和十波罗蜜这些方便法,行如来行,作菩萨事,以金钱财物,诸佛正法,布施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随缘度化一切众生。菩萨善于自觉觉他,以辛勤付出为乐,以无怨无悔为喜。
3、文殊菩萨问:“何谓为舍”?这意思是说,既然菩萨以付出为乐喜,付出是舍去,那么什么是“舍”呢?维摩诘答说:“所作福祐,无所希望”。“所作福祐”是指以修行一切福德为因,将所得福报之果全部护佑回向给一切众生,再诱导众生舍离生死,入究竟解脱道。菩萨作如此修行,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舍离一切妄想,所做布施而不作布施想,是名为“舍”。
4、文殊菩萨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这意思是说,人生有兴衰,世事有成败,但只要留得青山在,这一切都不足为畏,唯有生死可畏。那么,菩萨面对生死,当依靠什么法才不生畏呢?维摩诘答说:“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如来功德之力”是指佛所具有十力四无畏等功德力,即: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宿命无漏智力;九、知天眼无碍智力;十、知永断漏尽智力。四无畏即:
(一)、一切智无畏:佛于众生中说法,以第一义贯穿一切法,没有一点怖畏心。(二)、漏尽无畏:烦恼流注,已经拔无塞源,无复烦恼畏惧。(三)、说障道无畏:如来说法,如狮子吼,于一切障道之法,如汤销冰,无所畏惧。(四)、说尽苦道无畏:如来说法,顺性而说,法性离苦,离嗔恼故,一切众苦所不能加,所以无所畏惧。菩萨依此十力四无畏修行,可永断生死,又何畏生死!
5、文殊菩萨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这意思是说,菩萨既然依如来功德力修行,就应该有个修行的住处,那么菩萨应当依何为住呢?维摩诘答说:“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这意思是说,菩萨想依如来功德之力修行,不是去找个什么住处,什么道场,而是应当住在度化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中,如此,在在处处,皆是菩萨所住之处。
6、文殊菩萨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这意思是说,菩萨要想度化众生,首先应当为众生除去什么?维摩诘答说:“欲度众生,除其烦恼”。这意思是说,菩萨要想度化众生,就应当明白众生最需要得度的是生死问题,只有为众生解除了生死,众生才能得度,而造成生死的根源是无明烦恼,因此,首先就应当教众生除去无明烦恼。
7、文殊菩萨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这意思是说,要想去除烦恼,应当怎样修行?维摩诘答说:“当行正念”。“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既是忆念正法,如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及菩萨道等等修行方法为正念。于修道中不忘失所修的法,心念时时明了不忘失,比如念佛,对于念佛的境要明记不忘,这叫正念;如果念佛时心不能净念相续,或东想西想,是不正念,即使在念佛时想要去救人做好事,若不觉知心已随境转,也是失去正念。此八正道中的正念偏重于定学,即是所修的法或境,要保持它,称为正念;如果没办法保持它,既是失去正念。
8、文殊菩萨问:“云何行于正念”?这是问如何才能修行正念?维摩诘答说:“当行不生不灭”。这意思是说,正念在不生不灭里,要想修行正念,就要先修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表现在真俗二谛里,俗谛认为:生灭非实生实灭,但由因缘生而假名生,因缘灭而假名灭。因缘生虽生而不失,因缘灭虽灭而不失,所以生灭宛然而不生不灭。这样理会不生不灭,即是俗谛中道;而真谛认为:和俗谛的假名生灭相待而有真谛的不生不灭,所以此不生灭非自不生灭。俗谛生灭既是假名,真谛不生灭也是假名。俗谛假名生灭既非生灭,所待的真谛假名不生灭也非不生灭。所以不生不灭宛然而非不生非不灭,这是真谛中道。
9、文殊菩萨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法”指的是一切法,这问的是一切法中,有哪一种法是不生?有哪一种法是不灭?维摩诘答说:“不善不生,善法不灭”。这说的是,“不善”即是恶,一切恶法在清净圆明的自性本体上,本来不生,故说不善不生;“善法”与恶法相对,是自性本体的一体二面,既然不善不生,又哪有一个灭呢?故说善法不灭。
10、文殊菩萨问:“善不善孰为本”?这问的是善法与不善法,以什么为本?维摩诘答说:“身为本”?这意思是说,一切善法与不善法都是身体行为造就的,故说以身为本。
11、文殊菩萨问:“身孰为本”?这意思是说,身体行为又以什么为本呢?维摩诘答说:“欲贪为本”。欲贪是指随眠,指欲界之贪烦恼,与“有贪”相对。具体是指上二界(色界、无色界)之贪烦恼,称为有贪;对此而言,欲界五部所断之贪烦恼,即称为欲贪。欲贪有淫欲贪、境界贪等分别。其中,修不净观以对治淫欲贪,修四无量中之舍无量以对治境界贪。又俱舍论卷十九解释欲贪,是指欲界之贪欲系缘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外境而起者,故称欲贪。所以说:能造就善恶诸法的身体行为都是在欲贪的妄心驱使下而起的造作,故说身之本是欲贪。
12、文殊菩萨问:“欲贪孰为本”?这是问既然身以欲贪为本,那么欲贪又以什么为本呢?维摩诘答说:“虚妄分别为本”。这意思是说,错误地理解一切事物的真相,而妄自思惟、识别(分别),称为虚妄分别。因为万法唯心造,心外无别体。然而愚痴凡夫起妄心乱识,生种种分别,或执心外有实法,或执实我,此实我、实法之见,即为遍计所执,不契真性,故称虚妄分别。故说欲贪以虚妄分别为本。
13、文殊菩萨问:“虚妄分别孰为本”?这是问,既然欲贪以虚妄分别为本,那么虚妄分别又以什么为本呢?维摩诘答说:“颠倒想为本”。“颠倒”指凡夫、二乘所迷执之八种颠倒。即凡夫执有为生灭之法为常、乐、我、净;二乘行者执无为涅槃之法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这些都是颠倒妄见,故又称为凡小八倒。“想”指的是背离真理的妄想。故说虚妄分别都是从这些颠倒妄想中生出来的,以这些颠倒妄想为本。
14、文殊菩萨问:“颠倒想孰为本”?这意思是说,既然虚妄分别以颠倒想为本,那么颠倒想又以什么为本呢?维摩诘答说:“无住为本”。“无住”为实相之别名,大乘经典皆以此为主旨。一切法即有为法,无为法,不可说法,这些法本来没有自性,自性为空,所以没有所住,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生,以无住为一切法之根本,是般若实相,是对治各种妄心的万能智慧药,在修行中,应时刻体会,用心观察,与无住相应,则是如来正法。一切法都从无住中流出,故说颠倒妄想以无住为本。
15、文殊菩萨问:“无住孰为本”?这意思是说,既然颠倒妄想以无住为本,那么无住又以什么为本呢?维摩诘答说:“无住则无本”。这意思是说,一切法以“无住”为本,无住是一切法之本,能生一切法,能灭一切法,除了无住以外,再也没有一个本,故说无主则无本。
长者维摩诘对文殊菩萨说:“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这意思是说,一切善恶诸法,世出世间,解脱与束缚,凡夫与圣人,净土与秽土,生死与菩提等等一切法的建立,都是以无住为本,无住即是万法归宗处。文殊菩萨这十五问,是从源尾追根溯源到源头,最后维摩诘确立源头以无住为本,也正是文殊菩萨的观点。此一问一答中蕴含着无量的智慧,将解脱法阐释得淋漓尽致,是对诸法性相的正本清源,是众生树立如来正知正见最好的依凭。

读《金刚经》的感悟[憧憬]
——有为法和无为法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金刚经》有一句经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最后经文有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我们的行为造作,就是一切众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的事,它包括身口意三个方面的行为。无为法就是停止这些造作行为,凡事都能够退让,忍让,不沾染,不执着,起心动念也是利益众生,而非为了自己。在中国古代,道家的思想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这和世尊所说的基本一致,都属于在道德行为规范中,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够持戒,不干扰别人的生活,只是一心修持自己的德行,成为众人的榜样,这就是圣贤的修行。如家也强调人应志在圣贤,只有圣贤才能理解善法,人的正知正见也从善法和积功累德中增长智慧。老子也强调无为法是一种最高的修行方法,在《金刚经》里世尊也首次提到这种无为法修行,这是大智慧的修行,世尊指出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想要到达彼岸成佛,必须修行先成为贤圣,所以说成佛成圣先成人。严格要求自己,修到圣贤的果位,而不执着这种法。“非法非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种无为法也不属于非法,所以不应舍弃,修行大乘佛法,发菩提心,他不是从法上得的,也不是说从佛菩萨那里传承下来的,是自己多生累劫修来的,是修一切善法积功累德的结果。因为懂得无为“无我”,对一切法都不执着,也不执着于我的利益,一切皆空,在尘世中不沾染,不牵绊,不自私,所以才被人们所尊敬,才会相信你所修的法,是真正的解脱之法。当圆满般若空智,对世间和出世间法都明了通达,就能发菩提心如如不动,起心动念皆清净,不缘世法,不生法相。《楞严经》中有这样几句偈子,“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有为法达到修行的极致,就是无为法。所以世尊在最后说世间的有为法,就像露珠闪电那样会很快失去,应该这样观察世间的世相,都是虚妄不真实的,没有必要执着,贪爱得到的利益,也是痛苦的根源,没有增长智慧。“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不能够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不能用般若空智修行生活,那他就不能步入正道,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真如自性,在智慧上不能认知佛法的解脱成佛的道理。
所以说,一切有为法都是愚痴的,不生长智慧的,只有无为法才是真正的增长智慧的方法,是大智慧的修行方法。能够认知自性本如来,真正的解脱成佛。
#修行[超话]##写作[超话]##就这一刻[超话]##佛教[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影用很少的笔墨展现了原生家庭、校园暴力、教育失职、社会规训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恰当的留白让电影看起来更加舒适自然,在观看电影的某一刻,或许你会感到失落的童年
  • #吴磊# #吴磊骑有此理# 同学之间相处时,谁打了一个奇怪的饱嗝都能笑得前仰后合,谁在群里发出下课上厕所邀请都能得到全员回应……这好像不能称之为默契,它是一种能
  • 如果你对西餐和观景位置感兴趣,蓝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call]上海滩餐厅,是一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高档餐厅,以其精致的菜品、优雅的环境和专业的服务而受到顾
  • “因为不是让你去办的,”我冷冷地勾唇,“口头说着要蒋清毓永远消失,实际上还是心软了。看看月球有多少人支持布伦希尔德和齐格鲁德锁,我就吃AK12和AN94锁,别
  • (荃芠✙➤FFD1922)❗非原文:我造谣这个故事应该有两个前传一个是俩老登带小张和其他小的们去吃海捞捞借灯牌,张佳乐美其名曰“不点贵一点人家怎么愿意借灯牌”于
  • 大朋友也可以过儿童节✅长大后最开心的六一 拍了好多照片 吃了好多好吃的 逛了好大一圈商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每顿饭不吃上一个小时不出来 不知不觉就待到商场关门
  • 补邮需原ID下单,寄出地址以补邮地址为准,逾期掉落退款80%(转单自行处理)2、购买时强制备注微博ID、咸鱼会员号3、禁高价捆转,禁对家、团粉、大众雷点以及发表
  • 他说,“尽管欧洲和中东发生了历史性冲突,但‘印太地区’仍然是我们的优先战区”;“只有亚洲安全,美国才能安全”;“我们全力以赴(all in)我们不会离开”...
  • ——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7终于,我与风烟俱净,与你再无瓜葛。到如今,满城风雨也别解释,用尽天下的药石,难解人间的相思 ——徐佳莹《大雨将至》不要抱怨生活给予
  • 支持线下正确指导的样本采集,不方便办理上门采样服务;3.缴费:根据您的实际情况缴费,正规鉴定机构收费全过程公开透明;4.等待评估结果。司法亲子鉴定报告周期为5-
  • 背景采用中西两大财富颜色——绿色与金色的结合,底图中心处做了特殊处理,形成了财富之眼,源源不断的吸纳四面八方的财气,为你所用。背景采用中西两大财富颜色——绿色与
  • 终于看完老爸老妈浪漫史了 为什么看的这么慢 因为看一段时间就能被剧情无语到得缓缓看点别的寻妈记 寻robin记吧 傻逼电视 最后一季了 还在一直说他多爱robi
  • 全程多达3轮的抽奖,包含了全国多家文华东方酒店的客房礼券及三亚文华东方酒店的餐饮水疗券等,所有的惊喜福利都旨在为粉丝朋友们创造满满的跨年仪式感,一同告别即将过去
  • 没错!追了两个月的小背跑,终于完结啦~从最开始的超级上头,然后太久没更新又渐渐佛系追剧,但是总体每个星期的更新都有给我心动的感觉~谁懂哇!这个剧真的太好看了咱就
  • 近日,拥有二十六年历史、金融IT领域的龙头企业恒生电子重磅发布了基于数据中台的四款数据智能新品,既体现了对国家政策的正确解读,又是公司迈入数智化时代交上的一份答
  • #遇见艺术##当代摄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周日(8.20)带妈妈第一次去看了大海,早上天气阴沉,天津海边无趣,没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抱着一个泡沫板向大海深处游去,爸
  • 曲名:強走/田川隼嗣・富田健太郎・兵頭功海・福崎那由他②前所未有的乐队风格!攻略再好都不如俩好队友肯配合好[开学季]p1如何卡马尔福和赫敏教程看不懂的去b站看视
  • 费沙岛(Fraser Island)这里的地貌十分独特:超过200米的热带雨林就这样生长在这片沙丘之上,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悬湖也齐聚于此。日落之后,去参加夜晚的漫
  • 商业航天,龙头航天晨光今天修复了,但也没完全修复,都怪资金昨天砸龙头去拉后排的天箭科技,好好的情绪节点搞成这样,这操作简直跟呼家楼搞电力如出一辙,大家都怕了
  • 结果就是洁推的专注自家被以为是不敢惹事,可怜的男科策被区区两百转吓破了胆,以为摆子妹是大声量,以为惹下洁嬷摆子妹真的会为自己鸣不平,结果不到1h挨了个大巴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