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16
?
,
在一起8年零108天,在这8年期间无数次幻想过求婚时的场景,总感觉有千言万语想要对你说,可真正到这一刻的时候确不知道说什么。
8年期间,我们之间的距离从成都到重庆,变为成都到北京,在一起的第六年终于结束了异地。谈恋爱前我说我坚决不接受异地恋,但18-24岁这最美好的6年却一直在异地中度过,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你说"是我给了你步入人生新阶段的力量,是我让你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想说我又何尝不是呢?我一直在思考结婚的意义,恐惧结婚后的一地鸡毛,可因为是你,哪怕婚姻充满了矛盾与坎坷,我也愿意和你一同体验。
都说从校服到婚纱是爱情最美的模样,我们做到了。谢谢你熬夜到凌晨5点给我准备的惊喜,谢谢你一路的陪伴,谢谢你一直让我有被爱的感觉。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一起去看万水千山,一起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鲜花]最后还要特别感谢菲总、陈总全程帮忙准备这次求婚,骗我是来玩剧本杀,路上去泡泡玛特抽盲盒还抽到了我爱的海绵宝宝,以及送的超级好看的蛋糕。当然还少不了给我们录求婚视频的朋友们:鲁二娃、钟老师♥代总、卢子♥卢嫂、飞飞♥飞嫂、罗总♥罗嫂、菲总♥陈总,是你们让这次求婚变得更有意义。

他被严嵩追杀,断定张居正:“此妖必为宰相,为宰相后必杀我!”
蔓蔓阅史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明代思想家。嘉靖四十年,北上京城弹劾严嵩,受到严嵩追杀,化名“何心隐”。

他和张居正第一次见面,彼此没说到三句话,就神奇断言“此妖必为宰相,为宰相后必杀我!”

01 初次见面

何心隐天资聪慧,家财万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经史问题很有真知灼见。

1546年,他中乡试,主考官对他只有四个字评价:天下奇才。

这是一个读书方面与张居正无异的神童,人人都能预见何心隐的远大前途。

但他有一颗敏感多疑的慈悲心,看到花落就要落泪,眼见当时社会混乱,政坛腐败,所以投入了阳明心学左派的怀抱。

在他看来,人人都有知是非、明善恶的良知,可以自我管理。倘若每个人不受政府管理,就能不受束缚、心无旁骛地致良知,从而达到内圣外王。

他四处讲学,将自己的思想散播给苍生。因为这种异端思想,就算饱受牢狱之苦,就算被严嵩追杀,依然不改初衷。


他的同道耿定向很钦佩他。张居正在国子监任职时,耿定向多次向张居正提到何心隐,夸奖他非池中之物,将来有一天必能腾飞。

何心隐名动九州,张居正对他早有耳闻。但张居正崇尚现实主义,他认为人在没有外力约束的情况下想成为圣人,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他对何心隐本人不置可否,碍于耿定向的竭力推荐,张居正才答应和这位神龙般的人物见上一面。

但张居正同意见,何心隐却不见,因为他比政坛大人物还要忙,忙着讲学、出书、辩论,耿定向约了几次,才敲定了二人见面的时间。

第一次见面,何心隐先到,到了没多久眼皮就开始跳,心学家的第六感还是比较强烈的,于是提出到后室去静一下。

没多久张居正也到了,耿定向去后室请何心隐,何心隐的眼皮已跳得紧锣密鼓,表示坚决不见。

耿定向无奈,只能说何心隐病了,张居正“哦”了一声,跟耿定向闲谈一会,就走了。

耿定向很生气地跑进内室去问个究竟。何心隐说:“真是奇怪,他一来,我眼皮就跳,不是好兆头啊。”

耿定向哭笑不得:“张居正是人中龙凤,你又自诩为人中之龙,你二人见面必能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大好的机会,为何要错过?”

何心隐很自责,向耿定向道歉,并发誓说:“下次一定,就算眼皮子跳得七歪八扭都要见。”

第二次见面,又是何心隐先到,他正襟危坐,神情莫名地严肃。

耿定向互相介绍完,张居正和何心隐都一言不发,只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

作为主人的耿定向,本应无所拘束,但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不自然,二人的状态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在炎热的中午,张居正和何心隐都浑身冒汗,却动都没有动一下。二人就像两个武功高强的绝世高人在斗法,分明没有出一招,但在他们心里已打过数百个回合。

半个时辰后,何心隐后背已被汗水湿透,他终于支持不住,长出一口气,站起来向张居正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到了大门口,何心隐神色慌张地对耿定向小声说道:“此妖必为宰相,为宰相后必杀我。虽然我必死在他手,但我还要坚持真理。”

耿定向吃了一惊,何心隐已扬长而去。

回到房间,张居正仍是半个时辰前的坐姿,脸色平静。

耿定向小声地问:“如何?”

张居正冷笑:“此妖总想飞,我非让他飞不起来不可。待我做了宰相,必要处置他。”

耿定向又吃了一大惊,他陷入沉思,不知该不该把何心隐的话告诉张居正,也不知该不该把张居正的话告诉何心隐。

耿定向从张居正这里问不出什么,只好去问何心隐。

何心隐琢磨了许久,才慢慢地说道:“严嵩想消灭道学而办不到,徐阶想扶持道学也不成,能兴灭道学的只有这个人。你记住:这个人一定会杀我!”

02 书院政治

事实上张居正是阳明心学的忠实实践者。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真正的阳明信徒是那些拥有自尊无畏精神的英雄人物,为天下苍生而不惜生命,不惧荣辱,奋勇向前。从这点而言,当时的明帝国,除了徐阶、张居正外,再也没人配称是阳明心学的门徒。

他之所以讨厌何心隐,是因为这些人曲解阳明心学,最根本的原因是讨厌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的就像今日大学和论坛的综合体,只要你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就能上台做讲师。

书院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议论朝政和政治大人物。它最让人呕吐的一点是,各路所谓狗屁大师、公知们坐在清风徐来的书院里议论朝政,无论朝廷采取什么政策,无论当政者是谁,都有办法挑出刺来,但你要让他们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拯救这个帝国,却屁都放不出来一个,更不用说去做些有益国家民生的实事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书院讲师就是公知+键盘侠的结合体,而何心隐就是这个结合体的顶级代表。五伦中,他最看重的不是君臣,也不是父母、兄弟,而是朋友。他甚至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震撼观点。

最可恨的是这些公知借着阳明心学的虚伪外衣,打进了官场内部,罗汝芳就是其中之一。

1553年罗汝芳中举,和张居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罗汝芳在任地搞无为而治,边做官、边讲学、边教育百姓。张居正对他的做法并不认可,但碍于朋友的面子,虽不打算重用他,仍然派他到山东任巡抚,谁知他在东昌几年竟搞成了儒家高级培训师,气的张居正把他调配云南荒芜之地,刚好让他的讲学“有用武之地”。

一次罗汝芳回京述职,被人邀请在北京讲学,但张居正刚刚给他画了大饼:“再等三年,就调你回京。”

他非常高兴,也不便惹张居正不开心,便没有应承。但是架不住人家多次邀请,就答应在北京远郊门头沟的广慧寺里讲学,一讲就是三天,分文不取。

张居正得到消息后,暴跳如雷。他说:“罗汝芳在外地讲,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跑到我眼皮底下讲上了。”

他对朱翊钧说:“按制度,罗汝芳述职完毕就该马上回云南,可他却擅自在广慧寺讲学,应将他革职。”朱翊钧同意,罗汝芳就这样被革职。

张居正对这位老朋友翻脸无情,缘于罗汝芳讲学的内容。

罗汝芳说:“国家的纲纪法度就是桎梏,应该打碎它,砸烂它。”这显然是在挑战张居正持续不断推出的法令,张居正不可能容忍这种行为。

事实上自张居正担任首辅推行改革以来,天下书院对他的责难和痛斥就从未停止过,张居正深受书院政治的荼毒,可谓是忍到极限了。

03 废除书院

1579年正月,张居正下令废除天下书院时,何心隐七窍生烟,宣称要不择手段把张居正搞掉。

张居正这几年来一直在通缉何心隐,但一无所获。想不到废除书院的命令一下,何心隐又跳了出来。他大发雷霆,下令各地政府全力缉拿何心隐。

最后,何心隐被湖广巡抚王之垣逮住了。王之垣得意扬扬说道:“张阁老说你这种人总想飞,想要飞得更高;张阁老还说,非让你飞不起来!”

何心隐冷笑,保持着高贵的心学门徒风度:“没有张居正的命令,你敢杀我?你这个蠢货!”

王之垣被戳中软肋,恼羞成怒下,他抢来一根棍子,死命地殴打何心隐。

何心隐除了讥笑,一声不吭。

王之垣打了半天,突然心念一转,他决心也戳一下何心隐的软肋。

他说:“张阁老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大变革,这么大的帝国已渐渐步入正轨,你们这群愚昧无知的人非要跳出来四处指摘,你说你们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何心隐最喜欢的就是辩论,他忘却伤痛,振振有词地说:“我祖师爷王阳明说,书院的意义是弥补官学的不足,没有了书院,官学会轰然倒塌!”

王之垣冷笑:“别鬼扯了,千百年来,书院很少,我也没见官学倒掉。”

何心隐借势道:“那正是因为有书院的缘故。书院早在孔夫子时代就有,孔夫子就是书院的创始人。你们废书院,就是数典忘祖……”

王之垣打断何心隐的话:“你口口声声要让普通百姓觉醒,孔子不是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只要让百姓按命令去做,干吗要让他们明白为何这样做?倘若百姓真明白了统治者为何要这样做,那就会有议论,有争执,命令还怎么被执行?”

何心隐说:“你根本没读懂孔子。孔子的意思是,应该让百姓自由自在地去思想,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而不必让你们这群家伙去教导百姓怎么发现良知!”

两人的辩论是驴唇不对马嘴。

王之垣发现何心隐油盐不进,只好用最后的招数:“如果你是张阁老,为了拯救这个帝国,你该怎么办?”

何心隐不语了,王之垣幸灾乐祸起来:“你们这种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敢说如果你是张阁老,会给百姓解放思想,放任自流吗?”

何心隐憋得脸红脖子粗,用可怕的眼神盯着王之垣。

王之垣一招得手,绝不给他反击的机会,继续说道:“在上者,必要统一思想;在下者,必反对统一思想。你们祖师爷王阳明,在今天张阁老的位置上,也会那样做的。你承认不承认?”

何心隐狂暴起来:“闭嘴,你给我闭嘴!”

王之垣闭了嘴,狂笑着出了牢门。

几天后,王之垣带领一群人涌进牢房,将何心隐乱棍打死了。

何心隐死时,高喊道:“凭你是杀不了我的,杀我的是张居正!”

何心隐是张居正当政时代心学左派最耀眼的明星,他的被杀,是心学左派销声匿迹的信号。

04 写在最后

张居正和天下公知做对,其实就是思想独裁。统一思想在任何出色的政治家眼中都是重中之重,所以禁止讲学、废天下书院,站在张居正角度,没有错,站在任何政治家的角度,都没有错。

张居正的座右铭:“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谋在于众,断在于独”就是民主集中制。关键的问题是,“断”的人是否头脑清醒,是否出于公心,否则就是彻头彻尾的刚愎自用、意气用事。

其实人智不等,优秀的人制定国策,普通大众做跟随者,这种模式相比于普通大众人人献策,过于主张解放思想,造成乱象丛生,优秀的人反左右受制,所造成的影响更加正面而积极。

优秀的组织模式运行良好,又会反哺团体每个成员。

生活在虚无的自由中,却生灵涂炭;还是生活在有约束的自由中,生活安逸,二者孰优孰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他被严嵩追杀,断定张居正:“此妖必为宰相,为宰相后必杀我!”
蔓蔓阅史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明代思想家。嘉靖四十年,北上京城弹劾严嵩,受到严嵩追杀,化名“何心隐”。

他和张居正第一次见面,彼此没说到三句话,就神奇断言“此妖必为宰相,为宰相后必杀我!”

01 初次见面

何心隐天资聪慧,家财万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经史问题很有真知灼见。

1546年,他中乡试,主考官对他只有四个字评价:天下奇才。

这是一个读书方面与张居正无异的神童,人人都能预见何心隐的远大前途。

但他有一颗敏感多疑的慈悲心,看到花落就要落泪,眼见当时社会混乱,政坛腐败,所以投入了阳明心学左派的怀抱。

在他看来,人人都有知是非、明善恶的良知,可以自我管理。倘若每个人不受政府管理,就能不受束缚、心无旁骛地致良知,从而达到内圣外王。

他四处讲学,将自己的思想散播给苍生。因为这种异端思想,就算饱受牢狱之苦,就算被严嵩追杀,依然不改初衷。


他的同道耿定向很钦佩他。张居正在国子监任职时,耿定向多次向张居正提到何心隐,夸奖他非池中之物,将来有一天必能腾飞。

何心隐名动九州,张居正对他早有耳闻。但张居正崇尚现实主义,他认为人在没有外力约束的情况下想成为圣人,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他对何心隐本人不置可否,碍于耿定向的竭力推荐,张居正才答应和这位神龙般的人物见上一面。

但张居正同意见,何心隐却不见,因为他比政坛大人物还要忙,忙着讲学、出书、辩论,耿定向约了几次,才敲定了二人见面的时间。

第一次见面,何心隐先到,到了没多久眼皮就开始跳,心学家的第六感还是比较强烈的,于是提出到后室去静一下。

没多久张居正也到了,耿定向去后室请何心隐,何心隐的眼皮已跳得紧锣密鼓,表示坚决不见。

耿定向无奈,只能说何心隐病了,张居正“哦”了一声,跟耿定向闲谈一会,就走了。

耿定向很生气地跑进内室去问个究竟。何心隐说:“真是奇怪,他一来,我眼皮就跳,不是好兆头啊。”

耿定向哭笑不得:“张居正是人中龙凤,你又自诩为人中之龙,你二人见面必能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大好的机会,为何要错过?”

何心隐很自责,向耿定向道歉,并发誓说:“下次一定,就算眼皮子跳得七歪八扭都要见。”

第二次见面,又是何心隐先到,他正襟危坐,神情莫名地严肃。

耿定向互相介绍完,张居正和何心隐都一言不发,只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

作为主人的耿定向,本应无所拘束,但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不自然,二人的状态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在炎热的中午,张居正和何心隐都浑身冒汗,却动都没有动一下。二人就像两个武功高强的绝世高人在斗法,分明没有出一招,但在他们心里已打过数百个回合。

半个时辰后,何心隐后背已被汗水湿透,他终于支持不住,长出一口气,站起来向张居正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到了大门口,何心隐神色慌张地对耿定向小声说道:“此妖必为宰相,为宰相后必杀我。虽然我必死在他手,但我还要坚持真理。”

耿定向吃了一惊,何心隐已扬长而去。

回到房间,张居正仍是半个时辰前的坐姿,脸色平静。

耿定向小声地问:“如何?”

张居正冷笑:“此妖总想飞,我非让他飞不起来不可。待我做了宰相,必要处置他。”

耿定向又吃了一大惊,他陷入沉思,不知该不该把何心隐的话告诉张居正,也不知该不该把张居正的话告诉何心隐。

耿定向从张居正这里问不出什么,只好去问何心隐。

何心隐琢磨了许久,才慢慢地说道:“严嵩想消灭道学而办不到,徐阶想扶持道学也不成,能兴灭道学的只有这个人。你记住:这个人一定会杀我!”

02 书院政治

事实上张居正是阳明心学的忠实实践者。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真正的阳明信徒是那些拥有自尊无畏精神的英雄人物,为天下苍生而不惜生命,不惧荣辱,奋勇向前。从这点而言,当时的明帝国,除了徐阶、张居正外,再也没人配称是阳明心学的门徒。

他之所以讨厌何心隐,是因为这些人曲解阳明心学,最根本的原因是讨厌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的就像今日大学和论坛的综合体,只要你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就能上台做讲师。

书院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议论朝政和政治大人物。它最让人呕吐的一点是,各路所谓狗屁大师、公知们坐在清风徐来的书院里议论朝政,无论朝廷采取什么政策,无论当政者是谁,都有办法挑出刺来,但你要让他们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拯救这个帝国,却屁都放不出来一个,更不用说去做些有益国家民生的实事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书院讲师就是公知+键盘侠的结合体,而何心隐就是这个结合体的顶级代表。五伦中,他最看重的不是君臣,也不是父母、兄弟,而是朋友。他甚至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震撼观点。

最可恨的是这些公知借着阳明心学的虚伪外衣,打进了官场内部,罗汝芳就是其中之一。

1553年罗汝芳中举,和张居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罗汝芳在任地搞无为而治,边做官、边讲学、边教育百姓。张居正对他的做法并不认可,但碍于朋友的面子,虽不打算重用他,仍然派他到山东任巡抚,谁知他在东昌几年竟搞成了儒家高级培训师,气的张居正把他调配云南荒芜之地,刚好让他的讲学“有用武之地”。

一次罗汝芳回京述职,被人邀请在北京讲学,但张居正刚刚给他画了大饼:“再等三年,就调你回京。”

他非常高兴,也不便惹张居正不开心,便没有应承。但是架不住人家多次邀请,就答应在北京远郊门头沟的广慧寺里讲学,一讲就是三天,分文不取。

张居正得到消息后,暴跳如雷。他说:“罗汝芳在外地讲,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跑到我眼皮底下讲上了。”

他对朱翊钧说:“按制度,罗汝芳述职完毕就该马上回云南,可他却擅自在广慧寺讲学,应将他革职。”朱翊钧同意,罗汝芳就这样被革职。

张居正对这位老朋友翻脸无情,缘于罗汝芳讲学的内容。

罗汝芳说:“国家的纲纪法度就是桎梏,应该打碎它,砸烂它。”这显然是在挑战张居正持续不断推出的法令,张居正不可能容忍这种行为。

事实上自张居正担任首辅推行改革以来,天下书院对他的责难和痛斥就从未停止过,张居正深受书院政治的荼毒,可谓是忍到极限了。

03 废除书院

1579年正月,张居正下令废除天下书院时,何心隐七窍生烟,宣称要不择手段把张居正搞掉。

张居正这几年来一直在通缉何心隐,但一无所获。想不到废除书院的命令一下,何心隐又跳了出来。他大发雷霆,下令各地政府全力缉拿何心隐。

最后,何心隐被湖广巡抚王之垣逮住了。王之垣得意扬扬说道:“张阁老说你这种人总想飞,想要飞得更高;张阁老还说,非让你飞不起来!”

何心隐冷笑,保持着高贵的心学门徒风度:“没有张居正的命令,你敢杀我?你这个蠢货!”

王之垣被戳中软肋,恼羞成怒下,他抢来一根棍子,死命地殴打何心隐。

何心隐除了讥笑,一声不吭。

王之垣打了半天,突然心念一转,他决心也戳一下何心隐的软肋。

他说:“张阁老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大变革,这么大的帝国已渐渐步入正轨,你们这群愚昧无知的人非要跳出来四处指摘,你说你们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何心隐最喜欢的就是辩论,他忘却伤痛,振振有词地说:“我祖师爷王阳明说,书院的意义是弥补官学的不足,没有了书院,官学会轰然倒塌!”

王之垣冷笑:“别鬼扯了,千百年来,书院很少,我也没见官学倒掉。”

何心隐借势道:“那正是因为有书院的缘故。书院早在孔夫子时代就有,孔夫子就是书院的创始人。你们废书院,就是数典忘祖……”

王之垣打断何心隐的话:“你口口声声要让普通百姓觉醒,孔子不是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只要让百姓按命令去做,干吗要让他们明白为何这样做?倘若百姓真明白了统治者为何要这样做,那就会有议论,有争执,命令还怎么被执行?”

何心隐说:“你根本没读懂孔子。孔子的意思是,应该让百姓自由自在地去思想,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而不必让你们这群家伙去教导百姓怎么发现良知!”

两人的辩论是驴唇不对马嘴。

王之垣发现何心隐油盐不进,只好用最后的招数:“如果你是张阁老,为了拯救这个帝国,你该怎么办?”

何心隐不语了,王之垣幸灾乐祸起来:“你们这种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敢说如果你是张阁老,会给百姓解放思想,放任自流吗?”

何心隐憋得脸红脖子粗,用可怕的眼神盯着王之垣。

王之垣一招得手,绝不给他反击的机会,继续说道:“在上者,必要统一思想;在下者,必反对统一思想。你们祖师爷王阳明,在今天张阁老的位置上,也会那样做的。你承认不承认?”

何心隐狂暴起来:“闭嘴,你给我闭嘴!”

王之垣闭了嘴,狂笑着出了牢门。

几天后,王之垣带领一群人涌进牢房,将何心隐乱棍打死了。

何心隐死时,高喊道:“凭你是杀不了我的,杀我的是张居正!”

何心隐是张居正当政时代心学左派最耀眼的明星,他的被杀,是心学左派销声匿迹的信号。

04 写在最后

张居正和天下公知做对,其实就是思想独裁。统一思想在任何出色的政治家眼中都是重中之重,所以禁止讲学、废天下书院,站在张居正角度,没有错,站在任何政治家的角度,都没有错。

张居正的座右铭:“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谋在于众,断在于独”就是民主集中制。关键的问题是,“断”的人是否头脑清醒,是否出于公心,否则就是彻头彻尾的刚愎自用、意气用事。

其实人智不等,优秀的人制定国策,普通大众做跟随者,这种模式相比于普通大众人人献策,过于主张解放思想,造成乱象丛生,优秀的人反左右受制,所造成的影响更加正面而积极。

优秀的组织模式运行良好,又会反哺团体每个成员。

生活在虚无的自由中,却生灵涂炭;还是生活在有约束的自由中,生活安逸,二者孰优孰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面部抽脂后多少天才消肿 今天遇到一位在北京做面部抽脂的宝宝,黄金微雕20多天了,一直不消肿,抽脂的地方硬硬的,问这个是抽脂失败了么?面部抽脂要多少天才能消肿
  • 昨晚入睡前,看着躺在边上老公,突然有点不真实的感觉,就是这么个人,从在一起,基本没有分开过,他始终陪着我,我在哪,他在哪!又是什么让他可以对我如斯,可以什么都听
  • 二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碌碌几时闲,人心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古古今今多变革,贫贫富富有循环,将将就就时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十八世事纷纷一笔勾,林泉乐道任
  • 但没有人是完全正义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邪恶的,就像最大的恶人赵钥,你说他坏吗?我也好心疼好爱小七,他是卫家七郎,他是卫韫,他是卫怀瑜,他一夜长大,顶起了卫家,楚
  • 在他29岁那年,他终于收到了出版社的来信,信中写道:这些年你一直坚持写作,坚持投稿,看得出来你很努力,但我很遗憾的告诉你,你并没有写作的天赋。 在他29岁那年
  • 今年3月,我市召开数字保定推进大会以来,保定移动第一时间联合华为、腾讯、阿里等知名合作伙伴,充分发挥网络规模优势和属地化服务保障能力,对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规划
  • 13.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21.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 ”有人回答,从前的人不像现在想这么多,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就想着一生一世,死生契阔,与子成悦。请你不要告诉我,你一天念多少佛、诵咒了多长时间,一天磕了头多少个头
  • 我们认真对待考试,就像我们认真对待自己,此前、此刻、此后的人生,这就够了。最后的最后,我也没能亲口跟他致谢,那些鲜活带笑的生命的消逝,像一页纸一样随便翻走,轻巧
  • 多年来,坚持让人参产业走向上游,通化县全面推进人参标准化种植,群山环抱间不仅仅是万木朝阳的优良生态之景,还蕴藏着人参产业蓬勃发展所铸造的“金山银山”。目前,人参
  • 人生第一次被要微信竟然是一个女孩子哈哈哈中午正在埋头吃饭 时不时吐槽椒麻鸡真的好辣突然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孩子就拍了拍我然后说想要微信想认识好看的女孩子当时都懵了
  • 水木清华这名字看起来高雅、清丽,从以名断实方法论看,名有水则水货,即使有木但是泡在水中木,湿漉漉的水货真多,如果继续只弄形式上的文凭、职称,不求真务实;继续不生
  • #柳俊民[超话]# ❤️‍#一直在俊民的身边# 【..】ATBO官方更新俊民相关[#柳俊民]很想念大家最近是雨季,经常下雨,约定要一直把伞带在身边,小心不要感冒
  • 更新一条置顶思思 水瓶座♒在校神经质医学生一个网络逼逼赖赖现实唯唯诺诺超级无敌社恐 主光遇王者荣耀和平精英 随缘番剧小说(比较喜欢高甜度)有一个初一开始就很喜
  • 想完美收集恐怕需要200小时以上(只是几个试玩者的猜测)系统UI设计精美流畅。有几家玩到比较靠后剧情的媒体说,剧情绝对对得起期待。
  • 也就是说:三摩提是在通修三解脱门和三三昧后,进入到了四禅五不还天,心性清净,不再退转下界,住于恒常不变中,这种住处称为三摩地。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
  • 注:1.超话签到可正常进行;2.超话打捞请勿同步微博;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大家勿忘国耻,一起缅怀那些为国牺牲的抗日革
  • 挑选:植物奶油多是棕榈油或其他植物油氢化后的产物,还会添加食用色素、牛奶香精等来调和风味,吃多了对人的心脑血管健康不利,建议少吃。而再制奶酪是以天然奶酪为基本原
  • 但我不舍得看) 谢谢你们在这个冬天毛茸茸我 [单身狗]“我们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空隙都拿来想爱的人”好像一下子就20岁了 还记得18岁的时候发朋友圈的场景 当时志向
  • 后腰多口袋,二侧也有口袋,放手机、耳机等~ 裤脚反光小白色点,夜跑geng安全~ ❗特别说明:运动文胸和裤子LOGO字母都已经被工厂特殊处理掉了。Jun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