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你我他丨“评”出新模范,“议”出好乡风】走进五通桥区金山镇先家村,一条条水泥路向四面延伸,漂亮的农家新居前,红花是状元红,粉花是月季,村民们在村委会倡导下打造的田园微景观十分靓丽,再配上家门口悬挂的18字村规民约牌,在阳光下格外美丽。先家村人居环境日日新、年年变,与该村大力实施的文明之魂引领乡村振兴之路分不开。
详戳➡️ https://t.cn/A6pGbURq(记者:罗曦)

黄河行丨黄河谣响——沿黄行走看山东文化传承发展
  奔腾不息的黄河,一条文化之河。一曲曲广为流传的黄河歌谣,道不尽黄河故事、黄河文化。

  山东黄河文化体验廊道是黄河文化资源富集、展现黄河文化多样性的代表区域。走一路,看一路,黄河孕育的自然风物与独特文化,正转化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优势,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同唱响一曲优美的黄河谣。

  “网红”现象的背后

  九曲黄河润泽山东大地,绵延千里,哺育齐鲁儿女,留下了深厚宝贵的历史文化。如何挖掘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其融入现代生产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是推动文化“两创”走深走实的法宝。

  火爆出圈的超然楼,让全网见证了山东名楼的魅力。而此行令记者感受颇深的是,除了超然楼,山东能成为“网红”的,其实大有“楼”在。
在滨州,一座气势恢宏的黄河楼拔地而起,成为滨州乃至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地标性建筑。

  登顶黄河楼,黄河三角洲旅游胜地蒲湖风景区映入眼帘,黄河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通过望远镜远眺,黄河穿城而过;楼内观看,十一层的展览空间展现着黄河文化的前世今生。在短视频平台上,随处可见黄河楼的夜景,预示着又一网红打卡地呼之欲出。

  与享誉700多年的超然楼不同,黄河楼是生于黄河、长于黄河的“后生”,其“红”依靠的是“事在人为”,是黄河沿线近年来对黄河文化的深入开掘。

  早在十几年前,滨州便着手在黄河岸边建设黄河楼,意在串珠成链,发挥黄河沿线景观的核心吸引物作用,打造黄河沿线的一颗明珠。

  “黄河楼作为黄河流经的3座楼(另2座分属宁夏、甘肃)之一,2020年6月交由滨盛集团运营。滨盛集团通过项目资产平衡建设资金,投资4800万元高标准完成黄河楼内部设计运营,去年正式对外开放。”山东滨盛景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柳淑敏告诉记者,黄河楼免费开放,使黄河文化成为最大的“金字招牌”。当地还研发了传统文化研学课程20余项,布老虎制作、活字印刷、草柳编等非遗文化在黄河楼找到了新的传承空间,大大延伸了黄河文化的价值链及产业链。

  “黄河楼紧盯黄河文化,通过传统民俗、古风国潮等文旅元素,推出类型各异的研学游、游园会等活动,积极承办黄河主题摄影展、视频大赛,将黄河文化贯穿活动始终。如今,我们已创新开发黄河楼周边文创衍生品30余种,持续擦亮滨州黄河楼‘懂时尚、有文化、接地气’的文化旅游品牌。”柳淑敏说。

  深入挖掘、提炼黄河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彰显其时代价值,已成为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各市的共识和发力重点,山东黄河沿线的文化建设处处“大手笔”。
如今,水浒文化已然成为郓城县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在这里,水浒好汉城是一座集中陈列和展示水浒文化的博物馆,郓城县衙、晁家庄、忠义楼等36院落、72景观、108个景点,将一部《水浒传》立体呈现。

  春节期间,水浒好汉城每天都有三四万人次的客流量,成为“网红”打卡地。人流带来的不只是门票收入,“一张60块钱的门票,能为当地带来480块钱的经济效益。”水浒集团董事长、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说,“旅游景点其实是对文化的开掘并实现产品化。”

  他介绍,如今的水浒好汉城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集影视拍摄基地、研学基地、表演基地、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复合型项目。最近,一部大型网络剧好汉街之《水浒酒魂》已经在拍摄中,水浒文化资源又找到新的打开方式。

  传统资源的“出圈”

  黄河滋养了两岸别样的风景,山东沿黄A级景区622处,占全省总数一半。黄河边上,菏泽以花为媒,做大牡丹花的文旅文章;东阿阿胶凭借硬核工艺,吸引八方游客;小小艾草,让不知名的小村落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黄河入海口的“黄蓝交汇”,变身知名的打卡地……
 “曹州牡丹甲天下”。滔滔黄河奔流而下,冲积出下游平原肥沃的土壤,在古曹州孕育出国色天香的牡丹。每年四月份是牡丹的盛花期,以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国花牡丹园为主的十多处牡丹观光景区里,“独占人间第一香”的牡丹灿若蒸霞,吸引着以千万人次计的游客。目前,菏泽牡丹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以“牡丹观光”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最美目的地”。

  “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艾山卡口是黄河下游河道从宽变窄的分界,但艾山风景区却是黄河文化旅游带上的后起之秀。

  艾山有两张名片。一张是艾草。东阿县铜城街道艾山村,村如其名,主打艾草产业,现已建成艾灸体验馆及仓储车间,推动艾草“种植+加工+服务”一体化运营。另一张名片是牡丹、芍药,几百亩牡丹、芍药花海,每年吸引各地游客达20万人次。独特的自然禀赋,让艾山从一方荒芜之地,一跃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带动黄河沿岸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服务项目,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依托黄河文化的强大气场,努力“变现”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乘数效益,是黄河文化体验廊道沿线的共同探索,也让人对“文化体验廊道”有了切身体验。
 在聊城东阿,阿胶与文化结合,有了新的“滋味”。

  走进阿胶世界体验工厂,阿胶香气扑鼻而来,透过玻璃能清晰地看到阿胶的生产过程,从阿胶熬制、平铺切割到真空包装。阿胶世界里,停着一辆辆旅游大巴车,一批批游客团,都是为这块阿胶而来。

  阿胶世界是国内第一家集工业旅游和养生体验及科普性、互动性、趣味性等功能于一体的阿胶主题旅游景区,在三产融合的思路下,打造了阿胶体验工厂、东阿阿胶城、东阿药王山、中国阿胶博物馆、中国毛驴博物馆、黑毛驴繁育中心六大场景,主打“把游客当顾客,把顾客当游客”的康养旅游模式。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新华介绍,“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东阿阿胶已经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学、思、健’于一体的一站式、沉浸式旅游服务体系。目前,东阿阿胶的工业旅游已经成型,通过工业旅游更新消费者对阿胶文化、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并且带动黄河流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深度融合。”

  文化遗产的新生

  黄河文化是沿黄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沿黄人民的文艺创作、手工技艺,是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也是有待开发的聚宝盆。在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保护和传承、利用和开发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各地各展长才、各擅胜场,把一曲曲黄河谣唱得高亢响亮。
  提起山东的地方剧种,最有名的当数吕剧。发源于黄河尾闾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的吕剧,如同众多地方戏一样,面临着传承难的问题。

  市级非遗传承人王玲玲说,“吕剧难学,对唱腔的要求极为严格,跟着谱子是唱不出来味道的。戏曲必须口传身教。”戏曲是一门“角儿的艺术”,人才是戏曲传承的根本。为此,东营区成立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建设了集排练厅、道具室、乐器排练室、服装室于一体的演艺人才实训基地。

  近些年,东营区开展“吕剧进课堂”活动。作为专业吕剧辅导老师,王玲玲将吕剧动漫视频引入课堂,成立了吕剧兴趣表演班,积极参与地方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吕剧的下一代希望。
  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一条百年老街横亘在黄河北岸。原本一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经过改造升级,摇身变为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全长5公里,吸引众多非遗传承人沿街落户,一项项面临失传的传统文化技艺焕活新生。

  黄河号子、老扬琴、南岭豆腐、北岭丸子等一系列非遗项目在此扎根,既有文化看点、又有经济卖点。“景区采用‘国有公司(山东老街长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非遗项目经营主体+农村合作社(利津县新双岭乡村文旅发展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定期开展非遗大集。”燕窝镇宣传统战委员刘燕涛向记者介绍。

  “原来我是在家做织布,生意时好时坏。老街建成之后,游客越来越多,我开了店,从几台织布机扩大到几十台,产品再也不愁卖了。”村民董彩霞告诉记者。在“沿黄区位、产业平台、文旅集聚、群众参与”四大优势的带动之下,老街长巷周边2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曹县汉服、嘉祥石雕、孔府印阁、泰山玉器、聊城葫芦、德州黑陶、淄博陶琉、博兴草编……林林总总的特色文化产业,在“山东手造”工程助力下,老曲新唱,正逐渐形成山东黄河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大集,不仅缭绕着烟火气,更隐藏着传承千年的历史文脉。不久前,我省创新性地推出“黄河大集”,充分调动黄河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在黄河沿线更是形成了多年未有的大集大观。4月上旬至5月上旬,黄河大集的第二季将正式宣推,城区、乡村、网络黄河大集将同步展开;而4月18日至19日,“黄河文化论坛”也将在东营举办……好戏连台,“黄河谣”正越唱越响亮。

  (□大众日报记者 李梦馨 朱子钰)

【建区十周年丨恩阳厚度:文旅铸魂 积淀高质量发展底蕴】
时光荏苒,镌刻不凡。从2013年走到2023年,十年来,恩阳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回望过去,我们众志成城、争分夺秒促发展,展望未来,我们万丈豪情、千帆竞发抢开局。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恩阳将以奔跑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恩阳融媒推出“建区十周年”系列报道,从速度、温度、高度、厚度、力度等方面,展示恩阳发展成就,诠释加快建设“两地三区”现代化新恩阳的生动实践。
去恩阳古镇感悟历史底蕴,去登科公园祈福许愿,去“未来之眼”眺望未来,去空港花海沉醉浪漫、米仓老味道食坊挑战味蕾……2023年春节,不论外地游人还是当地市民,这份异曲同工的出游计划,折射出来的是恩阳十年来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厚度积淀。
十年来,恩阳深挖底蕴,聚力创新,突出文旅融合发展,“千年米仓道,早晚恩阳河”的地域特色独树一帜。
雄厚,持续做强文旅产业
“最爱恩阳古镇里的袁家村小吃街,喜欢它的热闹和烟火气。”春节回家的恩阳人说,这里吸引人的不仅是美景美食美物,更在于新旧记忆的交融。
恩阳的来路,烙在历史的印记中,在新旧交替中,精彩连连。
历史上,恩阳是商贸集散地,有“早晚恩阳河”的美称,十年来,恩阳深挖地方特有资源与历史文脉,积极打造具有独特印记的特色IP和文化符号,完成从商贸集散向旅游集散的转变。
在起凤桥头,“恩阳船说”表演绘声绘色,恩阳河里光影交织,游船往来;在恩阳古镇,袁家村小吃街店招迷人眼,各色美食腾起热气,食客大快朵颐;恩阳河北岸,“花间堂”倚水而立,成就一个望山看水、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大梁山巅,“未来之眼”高出云表,脚步移动,美景亦动……
一个个文旅项目相继建成,恩阳城市旅游如日中天,在广袤乡村,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格外亮眼。
空港花海、海山情园、神牛溪农耕文化产业园、万寿养生谷等一颗颗璀璨明珠,让文旅之花开遍恩阳大地。
在做大做强文旅产业上,恩阳以文旅康养为首位产业,坚持旅游品牌化、城市景区化,融合发展、全域推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天府旅游名宿”等一系列高价值的品牌先后收入囊中。
2021年,五一“七开”开启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的高开高走之路,2022年,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较2021年全年分别增长36.74%、34.69%,各项数据稳步提升;2023年,仅春节假期,就接待游客61.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2亿元,再次实现旅游“开门红”。
浓厚,传承弘扬历史文化
恩阳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城市发展铺就底色,十年来,恩阳努力守护传承好“家底”。
恩阳古镇里,18条古街589幢古建筑错落有致,木房子、石板路、旧街道完好如初,这得益于恩阳把古镇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源、响亮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恩阳先后保护性地修复了一批古建筑,精心研究古镇保护与利用工作事宜,提升完善并出台一系列恩阳古镇旅游规划和建设的文件,让古镇原有风貌以最大程度保留下来。
诚然,要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光有保护远远不够,还要深挖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在古镇西侧,恩阳区历史文化名镇示范区域提升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四千余平方米的面积上,融入传统文化中的茶馆子、酒馆子、戏台子、饭堂子等业态,还将联动恩阳古镇滨河段打造川东北最大的露天茶馆。
2021年3月,米仓古道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专家学者们围绕米仓古道的恩阳特色、恩阳优势和恩阳地位等内容各抒己见,用强有力的学术支撑论证了恩阳古镇是“米仓古道第一镇”。
米仓文化的火种,在恩阳大地上薪火相传。2022年,米仓古道文旅融合示范园开工建设,这是中国首个以米仓古道文化为主题的露天博物馆项目。自此,留在记忆中、印在书籍上的米仓文化有了更实际、更感性的载体。
一叶可以知秋。“十园六院”梯次推进,川渝首个电影级场景购物中心“恩阳梦华录”重大文旅项目强势推进;空港花海景区,海山情园成功入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艺节目《巴河春秋》《挂印知县》《打亲家》等家喻户晓;“年在恩阳”“二月二文昌会”“古镇夜游季”“划遍四川”2022年恩阳龙舟公开赛、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等名动省内外。
恩阳的文化内涵、旅游要素不断丰富完善,古镇游、夜间游、红色游、度假游竞相绽放,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和繁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