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年轻的品格】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和孩子们一起席地而坐。当时他已年近八旬,他也自知,那一蹲一站于他是吃力的,但在儿童“沸腾的审美情绪”面前,他还是选择了跟儿童一样的姿势与他们对话。

“他,有着让人过目难忘的气质,高大的身材,轩昂的气宇,炯炯的目光,纹丝不乱的发型,还有冬日里的围巾。”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戚韵东这番描述可谓是成尚荣形象的“写真”。

“一席谈吐,能够点醒误入藕花深处的教育者,让听过的老师明白,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教育的过程是充满道德的,智慧是有道德的。一席谈吐,能够点亮着急赶路的名师的前行方向,让听过的名师知晓:失去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去真人。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给每个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是名师应有的追求。”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则道出了成尚荣给予教师的精神启迪。

成尚荣自嘲地称自己是“迟飞的鸟”,“退休后才安下心来,真正地读一点儿书,写一点儿小文章”。近年,这位老教育人不断有新书问世:《成尚荣教育文丛》《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等。不久前,他的教育随笔集《年轻的品格:教师的精神气象》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成尚荣提出,教师的精神成长、教师精神世界的丰盈与深刻,比什么都重要。弘扬教育家精神,要从培养年轻的品格开始。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两侧的傅厚岗曾住过几位大家:徐悲鸿、傅抱石、林散之……家住傅厚岗的成尚荣常在他们的故居前驻足。只见故屋,如见故人,在这些文化大家的故事里,他读到视野、胸怀、智慧,也读到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深厚品格。

成尚荣说,讲述故事需要一只内容丰富的工具箱。作为资深教育人,他的工具箱里有书籍、艺术、课程和教科书。他用自己教育岁月里的思考为我们讲述他所理解的“教师成长”,以及如何成为一名有精神气象的教育者。

青春

读书周刊:您为自己的新书取名为《年轻的品格:教师的精神气象》,为什么强调“年轻”?“年轻的品格”与教师精神有怎样的联系?

成尚荣:关于教师的青春话题,是我这些年观察、思考、写作比较多的。年轻,不止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年轻本身意味着品格。年轻的品格具有成长性,因而具有终身性。青春是青年教师绕不开的、关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从李吉林老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青春年华和孩子在一起,在教书育人中,“长大的儿童”成了青春的另一种称号。当然,究竟何为“年轻的品格”,有不少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读书周刊:人总是害怕衰老的,您有这样的恐惧吗?

成尚荣:我自然也怕老去,但还比较坦然。平日走在大街上,我常常不自觉地追赶年轻人的脚步,从步幅到步频。这样做,也许是想再做一回年轻人。不过,我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老,即使脚步跟不上,心一定要跟上,有青春的心态,才有青春的书写,也许这就是年轻的品格。

读书周刊:确实,您的文字有种青春的气象,而且富于诗意,自成风格,这种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成尚荣:有人曾开玩笑说,这是“成氏风格”。在我看来,风格是人的影子,其意是人的个性使然,其意还在风格任人去评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风格究竟是什么,只知道那些文字是从我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大概真实、自然与诗意,就是我的风格。不管风格不风格,有一点我是认同的,那就是相信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美是用感性表达理念和理性。黑格尔的话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感悟”,以及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提及的“直觉把握”相通。所以,我认为写作首先是打开感性之眼,运用自己的直觉把握。我自觉而又不自觉地坚持了这一点。每次写作,总觉得自己的心灵又敞开了一次,又自由呼吸了一次,似乎是沿着斜坡向上起飞。心灵的自由才是最佳的写作状态,也是最适宜的写作风格。

读书周刊:关于教育写作,您提出:不必把教育写作看得过于神圣,但心里一定要有“神光”;不必把教育写作看得过于神秘,不妨从有感而发开始;不必把教育写作看得过于专业,不妨把视野放开;不必把理论看得过重,但一定要用感性去表达理性。您这“四个不必论”挺有意思。

成尚荣:写作当然是崇高的、神圣的。但是,写作,包括教育写作,别过于强调崇高感、神圣感,而一定要倡导生活感,要有梦想。读师范时,我曾对要好的同学说:“以后我一定要有篇文章登在《新华日报》上。”也许那是我教育写作梦的开启。有没有这样的梦很不一样,至今我还常常提起它,因为它已长在我的心里了。

师范毕业,等待分配工作的那段时间,我看了不少电影文学类的刊物,像着了魔似的。边看边想,我能不能也写个电影文学作品呢?如果能拍成电影更好。这也是一个梦,可至今都没有实现,不过梦已写在我的教育生涯里。我想,自己的教育人生不就是个美好的电影脚本吗?我们不正是在讲述自己如电影一样的教育故事吗?

读书周刊:您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

成尚荣:当了小学教师,我曾写过《柿子下的故事》,写的是校园里两棵柿子树结满了红红的柿子,成熟了,分给全校的同学,一人一只。故事登在儿童刊物上。现在想来,教育写作恐怕不能离开校园,更不能离开儿童。教育写作的源泉是丰富的校园生活,儿童则是灵魂的天使。我们得主动邀请灵感,教育写作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安顿在校园里。

成长

读书周刊:在您最初走上讲台的时候,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成尚荣:我六七岁的时候从出生地吕四渔场来到了南通城里,在濠河旁的三所母校——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南通中学、南通师范学校度过了我的小学、初中、中师时光。我1962年中师毕业,一直到暑假结束,才接到通知让我去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任教。我感到自己被幸运之神眷顾了。走上讲台的第一年,学校就安排我教六年级毕业班。校长说,年轻没经验没关系,学校相信你。

读书周刊:您跟李吉林老师是同事?

成尚荣:是的。我参与了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研究,1984年调往省教育厅工作后,仍参与研究,那是我的黄金时期。那六年的研究让我重新认识、发现了教育。我体会到,教育研究不在教育之外,而在教育本身。一个好教师,不仅要爱教育,还要研究教育,而教育研究,不能离开教学,也不能离开儿童。

读书周刊: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您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成尚荣:记得一次李老师对情境教育之“情”有一些新的想法:情境教育只讲“情”不讲“理”吗?“情”与“理”相悖吗?“情”与“理”如何融合?她邀我去请教华东师大的杜殿坤教授,上海师大的吴立岗教授,南通师专的徐应佩、周涌泉等教授。多少次的拜访,多少次的讨论,多少次的梳理,已经记不清了。记得其中一次是一个晚上,在南通的南公园宾馆,杜教授作了讲解;一次是在无锡,我们向吴教授追问个性发展问题;一次是在校园里,徐应佩、周涌泉二位教授侃侃而谈……由此,以研究的方式做教师,做学者型教师,像一颗种子悄然播在我心中。

读书周刊:您的身份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转换,从小学教师到教育科研工作者,您对教育专业如何理解?如何看待专业身份与名师成长?

成尚荣:我对专业的理解,不囿于学科,也不囿于课程,而要在人的问题上,在文化问题上,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大问题上进行深度的阐释和建构,这样的专业是大专业。由此,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曾提出“第一专业”的命题。对教师专业发展如此,对教育科研工作者也应有这样的理解与要求。

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情境中,教师有不同的专业身份及其解释,体现不同的意义。只有厘清教师专业身份的结构和内涵,才能较为完整、准确地把握教师专业身份的含义和价值,才能有效地推动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专业身份让名师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儿童

读书周刊:您的《儿童立场》一书去年作为中国教育报读书会的共读书目,吸引了全国众多教师共读。我注意到,在《年轻的品格:教师的精神气象》中,也设有专辑讨论“儿童的秩序”。“儿童”为什么成为您的重要研究课题?

成尚荣:我一直认为,儿童研究应该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教育的一切研究都要从儿童出发。在现实中,儿童也的确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沸腾着。我喜欢美学之父鲍姆嘉登谈及“审美情绪”时用的“沸腾”这个词,我相信,在沸腾的审美生活中,儿童才是鲜活的。

读书周刊:智慧的教师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

成尚荣:智慧有大小之分。庄子在《齐物论》里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教师应该是有大智慧的人。教师的大智慧在于对儿童的研究,来自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这是因为,儿童是教育的主语,教师的智慧与使命,就是保护并建构这块神圣的根据地,让它安全、健康、丰富、充实,逐步强大起来;教师在保护与建构这块根据地的同时也建构起自己的精神高地,生长起自己的智慧。

读书周刊:在《儿童立场》中,您写道:“小学教育好比一个谜语,这是人生之谜,解开谜就会拥有更美的人生。”这句话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修辞,更在于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成尚荣:作为“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我虽已年至耄耋,却总觉得有一颗童心在胸腔里活泼地跳跃,于是我有了一颗灵魂。这颗成熟了的童心和真正的灵魂是我在通师二附的校园里获得的。对我来说,那是我心灵的谷仓和深藏的水井,那也是我教育之旅的源泉。(本报记者 王珺)

被人民日报这段话激励到了:
粗茶淡饭不要紧,
朋友散场没关系,
只要你拥有热气腾腾的灵魂,
日子就不会差。
成年人的世界里,
难过归难过,生活归生活,
关关难过关关过,
事事难熬事事熬,
你能挺过去,
人生就会拔云见日,豁然开朗。
人这一辈子啊,
你该走的弯路,该吃的苦,
该撞的南墙,该掉的陷阱,
一样都少不了,
坚强挺住,
熬过去,跨过去,好运自然来。
人生苦短,别纠结于得失上,
请相信,如果事与愿违,
那一定是另有安排,
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愿你在奔波的路上,
保持满满的热爱,
用十分的努力,
打破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

#天天晒早餐[超话]# Sep. 九月|2023.9.14 星期四| 七月三十

◇²⁰²³ | breakfast

没关系啊,天越黑,星星才会越亮~

我的靠山一直是我自己,我的坏情绪都是自己消化,能替我撑腰的那个人,是我心中打不败的自己!

早安~

今日份早餐:
乌龙茶
人参果
西梅
蜂蜜烤贝贝南瓜
鸡肉串
煎口蘑
时蔬
奈雪月饼

今天你好好吃饭了吗?
祝你怎么吃都不胖!#我的美食日记##不可辜负的美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天练车真的好累好累,请假了一天龙海—厦门—漳州 今日的三点一线图1到图4:厦门前天通知变成低风险区了,在好朋友帮助下父母带我去了一趟集美,校园还是挺好看的,比
  • 对的人终究会遇上,美好的人终究会遇到,只要让自己足够美好。那些年,最好的朋友都在身边,想爱的人就在对面,只要努力考个好成绩,就不会觉得梦想离自己特别遥远。
  • 他们口中所说的 我快要失去自我了 是真的每天都在切实体会 和大家出门玩 不拍照 不唱歌 没有完整的一餐饭吃 所有核心都是 带娃 抱娃 哄娃 把娃儿哄睡着了 才能
  • “生”这个字,总让我联想到它相对的字,少了一个生养我的人,好像再庆祝生日就是很罪恶的事情似的。我今天依旧拥有那些难得的多年好友,但也弄丢了一个对我很好的新朋友。
  • 每天接受好多老师的问候,哪一年的啊,家是哪里的啊,在这里适应不适应啊…遇到的每个老师都很热心!我吃不了辣,因为活动的是辣味的就没买这个,而是点了其他套餐。
  • 其实不仅要感谢家长和一些猫舍朋友,还要感谢可以真正理解并支持我做后续这些事情的人,都在心里了[心]吸吸家长赞助的猫片吧~P1:我们酷爱吃鸡蛋的熊一被老年人剪掉的
  • 本次大赛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总工会、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邮政管理局主办,由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四川省信息通信学校
  • 迷迷糊糊选择了现在的工作,曾经对工作对未来的规划被近两个月日日常规性工作磨灭。服务非常贴心,还有专属的管家,很多服务员是来自空乘,颜值超高,一家很有温度的酒店,
  • 他的顽强意识,有力地告诉了我们:活着是生命的体验,活着是乐观的态度,活着是坚韧的品质,活着是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活着就是活着的意义。本书也许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 【石家庄整牙分享】:记录整牙一定会遇到的问题顾客自述整牙原因:朋友给我拍照,发现自己的侧颜完全不能看,嘴巴凸的不行,就像书上画的那种“原始人”一样,所以我才走上
  • 如果在信任老师的基础上(比如以前也就类似事情沟通过我不觉得老师是个推诿责任的人)我可能会觉得欸老师应该蛮紧张的,毕竟他们是最不希望孩子受伤的人啦。【当下的心软口
  • 我的衣服怎么会这么多[微笑]……三个大衣柜才装得下,夏天的连衣裙和衣服我可以一个月每天换还不带重样的……冬天的大衣、毛衣已经不止彩虹的颜色了,还有各种各样的套装
  • 意义在于真的如有的人所说的,因为前世欠周生辰所以让他这一世来尝还么?或许吧……具体我也不清楚,也不一定非要想个究竟[思考])十一之所以被指为刘子行的太子妃,是因
  • 前面有印光法师开示的大悲水的简易制作方法,下面有一则宣化上人也是目前来讲普遍认可的制取大悲水的完整仪轨。 一、诵持大悲咒的条件:   第一:信。“佛法如海,
  • #摩登兄弟[超话]#┅┅┅┅⁽⁽✦ ✦⁾⁾┅┅┅┅摩登兄弟 刘宇宁  棚主 宁哥哥早上好 自从遇见你,总觉得……世界上,所有美好温暖的句子都与你有关岁月里,所
  • 1、上眼皮长痣所谓的上眼皮就是我们所说的田宅处的位置,若是在田宅宫的位置长有恶痣,则这样的人,生活非常的贫困窘迫,运势受阻,非常的容易受到比较大的挫折与困境,事
  • 本日9/20は 敬老の日 実家の祖母には鰻を贈りました✨喜んでもらえたみたいでよかったです来月で94歳なかなか会えないけど、元気でいてね♡【“今天9月20日是
  • 佳士得将于香港率先揭幕并展出达·芬奇的惊世巨作《救世主》该作随后将于11月15日举行的纽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上进行拍卖,达·芬奇的另一件非凡画作《蒙娜丽莎》
  • (国家电网) #咸阳高新# #停电通知# 【11月9日咸阳停电通知,范围较大,有你家吗?【#咸阳# 今日这些地方要停电!
  • 《兄弟》《他她》上半场结束那首、下班场结束那首……等等都很好听。作为一个嘎粉我当然知道他很优秀,但是我不知道他居然可以优秀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