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线上画展丨与艺术对话,丰盈内心世界

优秀的国画作品不仅能让人们感知新的创造力,而且还能丰盈我们的内心,带领我们回到至美的精神家园。

当代名家徐会远、金增友、孙自强、李胜彬中国画线上画展,在宁波线上平台如期展出,展览集中展出了四位画家经典力作,透过所涵盖的山水、花鸟、人物多面自然题材作品,为大众展现了一幕幕精彩而唯美的艺术感动与精神满足,引领大家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艺术之美。

展览以“观·融”为主旨,与在线艺术爱好大众对话“物我合一”的美的理想与表现。通过画家作品所呈现的精神意向与隐喻,一同向世人展现他们心中对于自然和生命种种的探索成果,以及借此传达他们关于“物我”关系的想象和当下社会命题的重新省思。

通过线上展览,四位画家为艺术爱好大众带来的不仅是优秀的艺术创作,同样也是一份具备热情的格局态度与充满可能性的艺术挑战,共同冀望能透过与生活、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跳脱既定的美学框架与限制,再现专属而别致的国画韵味和创作趣味,同时以画意和个人思悟的完美融合,借此传达人文精神、警醒世人。

作品赏析
徐会远作品《山居听秋雨》
秋山听雨,自为乐事,王维《山居秋暝》因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徐会远这件《山居听秋雨》,所绘即为此种情境。画中所作,一池碧溪,小石丛生,茅庐三座,篱笆数围,秋树数株,山径一道,山腰处见一平台,一位红衣高士卧于地上,坐看云起,其境甚幽。至于主峰矗立,虽非大岳,亦有秀荣,远山群列,高低起伏。观其用笔,勾勒皴擦不分,二者相容,合于一体,或为横向皴擦,类似斧劈,或集于山顶,有如解锁,山石之状,宛如天成,因画家所绘为秋山图,故而树叶设色以藤黄为之,山体则全然以淡赭石为之,这种基调,极富秋山之意。

金增友作品《雷山火山钟南山》
庚子初春,疫情来袭,举国皆惊,政府及时研判形势,果断决策,三二月间,一举扭转疫情,四海之内,由此和谐,是谓大治,我国家制度之优越性体现无疑,可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当此时,全体国民,莫不配合,善款齐汇,善心群集,各界人士,奔赴灾区,齐心合力,感人至深。全国各行业诸多书画艺术家心为所感,皆有创作,金增友亦创作有一组反映抗疫题材的绘画,用心良苦,极具价值。我们今日推出的这件《雷山火山钟南山》,只看画名,抗疫种种时刻,似又浮现眼前,这一段我们无需赘言,增友在画作左下所题长款记录甚明:“天佑武汉,天佑中华,天佑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致敬民族英雄终南山,悬壶济世的钟南山耄耋之年又挂帅出征在武汉防疫的最前沿,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一声呐喊,成百上千医护人员奔赴灾区,一句动员,数百挖掘机几天建成一所医院,试问哪个国家能有如此号召力,唯有大中国,唯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上下齐心,军民团结,众志成城,中国必胜”。此则作品之创作背景,若以绘画本身论,主体人物钟南山身着白色医护服装挺直而立,神情肃然,面带忧色,实则为国操劳所致,然观其目光透露,却是十足的坚毅,这是老一辈医疗工作者的专业底气与不畏艰难的韧性。背景部分所绘二山,一山之上电闪雷鸣,是寓“雷神山”医院,一山之上火焰蒸腾,是寓“火神山”医院。至于具体技法,作品用笔虽非工笔,然观人物五官,可以说也很精到,尤其是再加上画家耐心的渲染设色,人物气韵,活脱欲出。中国画,有清赏者,有雅玩者,有述怀者,有明志者,有绘国故者,有写贤达者,增友此幅所绘钟南山造像,后者之谓乎?钟南山者,国士也。

孙自强作品《不与人游爱独游》
孙自强,纯文人画家也。其心怀古人,形于笔端,绝难掩藏。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我们观自强画,也将说:“视其笔墨,观其立意,察其心事。自强焉叟?自强焉叟?”我们将通过这件高士策杖漫步林间的作品,来体味画家这颗文心,图中所绘,为一老者策杖漫步,身后一只仙鹤相随,宛如得道高人,左右两棵巨木生长其间,用笔老道,极见功底,树根下几处草丛,增加画意之幽。其后为秀竹数株,挺拔其间,亦很可爱。其上淡墨渲染,写出云气,有石涛气韵。因此,从画意上来看,是典型的文人画。再考其情,读自强此作之款,乃为金农诗作《东郊散步感作》,其诗云:“不与人游爱独游,世间何物可勾留。有情只有东郊上,短草枯杨子母牛”,读金农此诗,再看自强此画,诗意盎然。若考金农此诗创作背景,此其寄居扬州佛寺,生活不济,困顿劳苦,步于扬州东郊时所作,虽是晚年感怀,也有自得之志。自强读此诗,画此画,落此款,也寄此文心,我们观者当有所知。中国画达到这种格调与高度,也将传世而不朽。

李胜彬作品《有余图》
中国画为何在世界艺林中显得那么独特?究其根本,中国画非纯绘画,而是纯文化,换言之,中国画是脱离了图形功能的“精神娱乐产物”,其寓意之广泛,体现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中国画的早期如战汉时代,明显带有宗教色彩,南北朝时不论是北国壁画还是南国绢本,皆以劝世为主,此即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谓的“成教化,助人伦”,其后中国画百花齐放,尤其是宋元文人画兴起以来,则中国人赋予了绘画更多的文化性,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皆有其具体寄托与寓意,再往后则随着明清市民阶级的兴起,如清中叶的扬州画派、晚清的海派,此时的中国画显然更具有“市场特性”了,如郑板桥自作书画即明码标价,概不议价,这直接使得中国画“雅俗共赏”这一领域随势而起,如果找一个代表画家来说的话,显然白石老人更加合适,他的画就是典型的“雅俗共赏”,既有笔墨,又有寓意,两者兼得,意味无限,那么讨论这么多,我们想表达什么?事实上,知悉以上所述中国画的重大特质,再看李胜彬这件《有余图》,也就更容易看得懂,或者说更能理解这件作品在中国画发展长河中处于怎样的领域,根据以上讨论,李胜彬显然继承的是白石老人一路的大写意衣钵,这点较为明确,具体来看这件作品,画家以纯水墨画成,且用墨老练纯熟,或浓或淡,笔笔变化,所谓墨趣,皆能可见。其中荷叶正反两部分一浓一淡,一干一湿,较有特色。荷叶之杆,一气呵成,小刺点缀,富有真趣。下部两条鲶鱼,用笔概括,触须细长,观其神韵,在“似与不似之间”。开篇我们讨论中国画的寓意,显然李胜彬这件《有余图》,寓意着“连年有余”,这是中国人生活中最美好的祝福,不论是亲友相赠,还是家居悬赏,这种寓意、意义、价值都非金钱所能完全衡量。

更多资讯,请上:www.tyfon.com.cn

作者:柔福公主
近日,田洪兄发来几张图,看到后极为震惊,这应该是本年度最震撼的图片了,虽然今年尚未过去一半,但几乎可以肯定,再没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了。距离上次的新发现已经过去快两年,想不到还能出现新的赵佶作品,而且是画作,而且是大开门的——赵佶《写生翎毛图》卷:

宋徽宗《写生翎毛图》卷,大英博物馆藏
其实已经不算新发现,早在十年前,就知道大英博物馆有这件东西,仅一张局部小图,题签什么的完全没图,当时并不看好它,从画面看,章法不高明,杂乱得很,鸟儿身体很大,过于靠近边缘,应该被裁掉了很大一部分。当时认为是明画,且不知道如何被定为徽宗作品的,大英的介绍上写的“明代作品,题签大概是20世纪所伪造”,在全图出来之前,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才知道是个3米的长卷,边缘是被裱边所遮盖,并没有被裁切,露出来的本幅大概25.6cm(被遮盖的部分应该还在),原高度应在26~27cm——又是一个全幅绢折半的例子。

田兄发来的是幻灯片的扫描图,是其恩师傅申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部主任期间,在大英博物馆所摄,135的小底片,熠熠光华几欲冲出画面。

基本面

绢本,纵约27cm,横约297cm,很长,跟金英秋禽差不多,布局、形式都很像,卷末题字也是几乎一样,应该是同时期作品。

卷首隔水瘦金题“御画写生翎毛图”,御字上边被后世裱边遮盖,应该不缺。钤盖双龙方印。用笔精到,气息非常熟悉,大开门,不能再开得更大了,熟悉宋画的应该马上意识到,真迹出现了。

题签直接题于隔水而不加签条,尚是早期装裱格式,大概在大观末政和初。

而且“御画某某图”这样的格式从未见过,是新的发现,很有意思。金英秋禽应该也是这样的签题,可惜原隔水已经不见了,被换上了金章宗的签。《写生翎毛图》保留着宣和原装,一定未入高宗内府。

卷末题“御笔”,有御书印及花押。花押很长,是所见最大纵横比的花押了。形态上跟十八学士图很像,最后一笔拉到一大半还要特意扭一下再继续拉,也说明了创作时间大概在大观政和间。

卷末题“御笔”,有御书印及花押。花押很长,是所见最大纵横比的花押了。形态上跟十八学士图很像,最后一笔拉到一大半还要特意扭一下再继续拉,也说明了创作时间大概在大观政和间。
卷子保存状态一般,破损很多,绢的变形较大,藏家加了很宽的上下裱边来保护,不像是中式装裱。从下图看,画被裱在了木板上。这样的保存方法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不用经常舒卷,避免纤维的拉伸与磨损,颜料也不至于剥落;坏处是,若木板的湿度有所变化,绢面会跟着变化尺寸,可能造成伤害。
可贵的宣和装

本幅四角保留着原装的双龙、宣龢、政和、宣和印,卷首被裱边遮盖,不知葫芦印是否仍在,卷末也是被覆盖,政龢、内府图书印也不知是否存在。但前后隔水由于骑缝章的加持,可以确定为宣和原装,存世原装品已经很少了,印象中只有十几二十件。
画面信息

画面有七只鸟、一只蝴蝶,还有荔枝树、四十多颗荔枝、栀子树。最大的鸟是领雀嘴鹎,与写生珍禽图第一段如出一辙,就晕染手法不同:领雀嘴鹎体长约169-215毫米,从比例上看,画得确实是接近实际的,并不是十年前我所想象的偏大,脑补要不得。

互相印证的史实

由于赵佶几乎没有离开过开封,画中的荔枝、荔枝树又是如此真实,赵佶应是在开封亲眼见到了结实的荔枝树,荔枝又难以在闽北以北存活,据记载的几条进贡记录:

《画继》:“ 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结实,喜动天颜”;

又《墨庄漫录》:“政和初,闽中贡连株者,移植禁中,次年结实,不减土出”;

又《老学庵笔记》:“宣和中,保和殿下种荔枝,成实。徽庙手摘,以赐燕帅王安中。且赐以诗曰:保和殿下荔枝丹,文武衣冠被百蛮。思与廷臣同此味,红尘飞鞚过燕山;

又《淳熙三山志》:“宣和间,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锡二府宴,赐御诗云: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子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可以推论出,画上的季节是夏天,画的是从福建移植过来的即将结果的陈紫荔枝树,种在宣和殿前,没多久就结果了,赵佶还用荔枝赏赐大臣;宣和年间,起码又移植过一次在保和殿前,大概荔枝不耐寒,政和间的那批已经枯萎了吧。不过荔枝树种植在殿外,徽宗时又是历史上第三个小冰河期,冬季的开封如何让荔枝树存活?次年又如何能结果?除非到了冬季又移到殿内,火盆不间断地保温。

图中还有栀子花(薝葡),花期3~7月,据当地气候而有先后,最晚可到8月。

所以根据瘦金的演变风格,结合气候特征,和宣和作画的严谨态度,此画应作于政和初年的夏月,而且描绘的是福建移植过来的荔枝树,这件真迹坐实了这段史实,鲜活的荔枝宴仿佛就在昨天。

流传经过

都穆《寓意编》:宋徽宗翎毛写意图横卷,长几一丈。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卷四、吴其贞《书画记》卷三:
都穆(1458—1525)说,几乎有一丈长,上面估测的2.97米是符合的;

詹景凤(1532~1602)说,原先是他的收藏,后来给了哲卿,哲卿应指郭惟贤(1542-1601);

吴其贞(1607~1678)于甲午(1654年)七月十三日观于嘉兴李肇亨(1592~1664后)家(此版本误抄为李嘉会),李肇亨是著名收藏家李日华(1565~1635)的长子,味水轩日记还没去查,不知道李日华是怎么说的。

1926年William Bateson的遗孀Beatrice Bateson夫人捐赠给大英博物馆。
另外,台北故宫有一卷双胞胎:石渠宝笈续编卷十七著录:这一卷有很多的印记,看到高士奇的名字时心中一乐,立即去翻江村书画目,果不其然,在“进字一号”康熙四十四年六月拣定进上手卷目录里就有《宋徽宗御笔写生翎毛》条,看来高士奇得到了真迹,找人作伪后进献,自己留真本;或者只是买到了这卷苏州片,觉得不好,便送给了皇帝。
画得很差,杨仁恺《国宝沉浮录》中说写生翎毛是苏州片,确实没错,但杨看到的是清宫本,不是大英本,大英本非佚目中物,没有进过宫。
赵佶的《写生翎毛》或“荔枝图”之类著录还有不少,多数都指向这一卷,但基本都记载过简,不一一列出。
这是第一次眼睁睁看着著录变成实物,以前只是简单收集一些资料,因为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也没法太关注,毕竟没有图说个蔡国Q,著录再细致都是镜花水月。
遍查不得“袨豀”是何人之印,根据清宫本,原印可能是“袨豀山房”,但印的左侧圆边已经开始收敛,又恰好被裱边遮住,不太像“袨豀山房”,暂时没有更多信息,且粗略写下流传经过:
詹景凤 → 郭惟贤 → 李日华 → 李肇亨 → ?→ William Bateson → 大英博物馆
另外两件摹本
有两个团扇摹本,很明显出自本画:
后记
有了这件东西,徽宗作品的存放地扩大到了中美日英的范围,法国枫丹白露宫里说不定还有,毕竟圆明园大部分被劫的都在那,希望能再次出现真迹。很高兴,我的书画目录和思维导图又可以更新了,一个很大的进展。
有朋友说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居然还出现了未被发现的博物馆藏宋画,难以想象。其实很简单,没有人整理上网,不给图片,谁也不知道你家的藏品是什么猫龙,故宫的那件赵伯驹残卷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件翎毛,不给全图,谁知道居然有赵佶的亲笔题签,十几年来也没人关心,完美错过。

网络信息是发达,但对于古代书画,并不发达,目前能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资料,宋画算是关注度较高了,但没有清晰图像的作品名单还是比较长,更别说战乱中下落不明的书画了。明清书画的数量数十百倍于宋画,更不可能有比较全面的数据库。对于宋画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什么时候欧洲和日本藏家库房里见不得人的东西全部拿出来,才有可能望向研究的高峰。

【读书能让你拥有不一样的心境与修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你把书读熟读烂,书中所表达的意思、观念自然就会显现在你的脑海中。很多人对此也产生了疑问,读书有什么好处呢?多读书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吗?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明清之际的朱舜水说,“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会问这个问题的人,多是不读书的。
  于是他们不知道,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西方有个“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持续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量变质变,10000小时就是那个量,出类拔萃就是那个质。所谓天才,更多是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
  锻炼的人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一个月看,差异甚微;隔五年、十年、五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就有了巨大差别。到老的那一天,有的耳聪目明,身强体健;有的老态龙钟,病痛一身。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所以,坚持读书,才是人生最稳的依靠,最好的出路。
  道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儒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佛家《无量寿经》说: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早就告诉了我们全部。
  读书对人的影响,从个人角度看或许不够明显,从一个民族的角度看就是触目惊心了。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文学奖。
  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
  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奥本海默、毕加索、海涅、卡夫卡、莫扎特、肖邦、洛克菲勒、摩根、迪士尼、巴菲特、斯皮尔伯格……这些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最光辉的名字,全部出自犹太民族。
  而犹太人只占世界总人口的0.3℅。
  人口占世界近1/5的中国呢?
  读书和不读书,最终的差距也是如此。不要像陆游诗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更不要像颜真卿诗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今天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生活这样艰难,求人这样困难,需要抵扣尊严。如果不想如此,那么读书有什么现实用处,就在这里了。
  所以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近代国画大师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有人问:我以前读过很多书,后来都忘了,读了有什么意义?有人答:你以前也吃了很多饭,后来也忘了吃了什么,又有什么意义?
  意义就是那些吃过的饭,已经长成了你的骨肉。你读过的书,同样也长成了你精神的骨肉。
  也许这些骨肉对你现实遇到的困境于事无补,但至少,可以让你拥有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修养。你的心境又会影响身边的人,影响你的孩子,生活就不会彻底沦陷在灰暗的负能量漩涡里。
  就像我们小时候背的古诗词,背了有什么用?
  用处就是:长大以后当我们面对三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不是“我X”“牛X”,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小时候诗词背多了,长大后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游。
  用处就是:当你长大恋爱的时候,脑海中回荡的是“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而不是“爱情像糖,甜到忧伤”“离开你以后,才发现眼泪有些咸”“谁为谁悲伤,谁为谁绝望”。
  经历越多你才会越发现,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诗词们,都已经携带着作者创作时那一刻的情深,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所有的读书,都是一样。
  如果要正面回答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是为了看懂这个世界,不迷茫,就不会迷失。明代倪元璐说,“当以读书通世事。”
  读书是为了治好自己的愚蠢和低级,用更具层次、更有深度、更加丰富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世间的事情。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是为了熏染一身的静气、雅气、才气、大气、正气、胆气、和气和运气,日后就能少沾染一些躁气、俗气、迂气、小气、邪气、怯气、戾气和晦气。古人云,“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清代大才子袁枚说“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读书读久了,其实是一种脱胎换骨。
  这是一种对心灵、气象和格局的改造,而人的一切行事和成就无不以此为基础,命运由此而改变。
  为什么别人能读经典名著,而你只能读网络小说、劣质鸡汤文?为什么别人能读下去好书而你读不下去?
  你说是因为难,看不懂。这是借口。
  北朝《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你不是因为难,而只是因为懒。
  读书,尤其是读好书,从来就是不舒服的,从来都是需要去硬啃的,从来都是需要耐心去磨的。
  就像朱熹说的,“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不是说读书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是为了不让自己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读书,是为了遇到自己想遇到的人。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趣味、会思考的人。
  正像曾国藩所说: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他更说:读书可变化气质。

总的来说,一个人多读书是有很多好处的,它可以使你拥有不一样的心境和修养,也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改变自我的命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后来,终于明白,时光悠悠,岁月清浅。后来,终于明白,时光悠悠,岁月清浅。
  • #易烊千玺九号品牌全球代言人# #易烊千玺葭月廿二历胜景# “偶尔还觉得自己是小孩”“这世间早已不是每个人都能依赖,太多的道理不是那个都会明白”“现在辛苦一点,
  • 山楂雪球真的一次性成功,大家都说好吃我也很开心做了人生中第一束扭扭棒花我的誓言卡是化妆的时候临时写的。随口一提到健达巧克力,三天后就被实现了愿望,原来经常都会有
  • 1、电商带货:这个一般是通过橱窗来展现商品,这个也是很多游戏主播、影视剪辑主播的变现方式,但是想要开橱窗功能至少要有一万粉丝数量,现在抖音正在修改相关规则,估计
  • 忍不住点进热搜看了一圈广场突然就觉得可笑、、即刻起微博卸载了,各个圈的朋友都珍重哦,不管怎样都没后悔遇见过这么可爱的你们,其实说实话比起虚无缥缈的“偶像”有血有
  • 但是他和大众又是不一样的普通,他有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人去发现探索他的故事,像存放多年的古酿,需要去挖掘细品,这是不一样的。真正意义上的爱其实能做到的很少,它是近
  • )去吃了他不喜欢的烤肉8.饮“柿”懂的自然笑得很大声[费解][费解]9.被QQ音乐“强制”重温经典10.妈妈做的菜果然还是一级棒[打call][打call]11
  • 反正我不想第二天醒来整日都是浑浑噩噩的,一个好的枕头可以让我安心睡觉,让身体状态休息的更好~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正因为睡眠不好,脖子不舒服,可以考虑这个双面蝶枕,
  •   开始也只能紧守关隘,更不要说什么,三千骑兵就打败十万的匈奴大军了……  想到这儿嬴政目光闪烁,一时间有些拿捏不准,目光瞥向静立一旁的中车府令赵高。  “陛下
  • 打算之后再入手强生安视优&爱尔康水梯度试试这俩会比较贵 两眼度数不一样的痛谁懂[单身青蛙]最近在微博认识了更多新的帅哥张凌赫,王鹤棣,林一,李昀锐,余承
  • 会发生国外那种百万级别的死亡,到那时,谁能保证死去的人里面没有自己没有自己的亲朋好友?那些被带节奏认为躺平共存就可以快速恢复生活秩序的人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你愿意
  • 瞬间凉快了,鸡皮疙瘩阿,还特么让不让我睡了。生活在继续,爱在蔓延,在发酵昨晚梦见有人对我说:“带你去看一只野猫,花纹很特别”我就去了(咋这好拐?
  • 当我们没有掌握沟通艺术时,一件很小的事,都能引发大的矛盾。当我们没有掌握沟通艺术时,一件很小的事,都能引发大的矛盾。
  • 事业:事业颇优,进展顺顺利利,手边的工作一件件完美收官,周四还能得到领导表扬;不过周五需小心,有小人设梗。财运:财富极佳,周三、周六会有许多赚钱契机,多听长辈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
  • 日本古着探店遇到的绝美古董连衣裙想看直播戳“我想要”包国际邮费税费点击“我想要”和我私聊吧!日本古着探店遇到的绝美古董连衣裙想看直播戳“我想要”包国际邮费税费点
  • 当然近期随着美元指数的回落,人民币已经开始出现较大幅度反弹,这对于A股市场以及港股市场的表现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有利于A股和港股在完成探底之后走出向上的
  • #轻氧##燕窝# ☁️ 早‮前餐‬空腹喝燕燕窝 消化‮统系‬会分‮出泌‬多种消化液 这‮消些‬化液将全‮被部‬用来吸收‮窝燕‬,大概15分钟左右就能完全‮收吸‬
  • 今年10月,一家名为“范小勤乌鸡米线”的餐饮店在上海开业引发争议,范小勤表哥回应称,“各取所需”。今年10月,一家名为“范小勤乌鸡米线”的餐饮店在上海开业引发争
  • 像卡特一样高开低走的童星不在少数,不管生活质量如何,至少在亲朋好友的帮衬下,努力活着。前段时间还参加了明星拳击赛,以为他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至少为了儿子好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