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朱 虹 江先贞:清风两袖“况青天”】#江西是个好地方#况钟(1383—1443年),字伯律,号龙冈,江西省靖安县龙冈洲(今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明代著名清官。明永乐四年(1406年)出任靖安县礼曹。永乐十三年(1415年)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升任仪制司郎中。宣德五年(1430年)任苏州府知府。正统七年(1442年)卒于苏州任所。况钟被誉为“况青天”,与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古代的“三大青天”。

1.贤劳干练铸良才

靖安龙冈,群峰叠翠,风光旖旎,况钟就出生在这里。况钟的父亲是个孤儿,曾被邻居黄家收养,遂改姓为黄。黄仲谦育有黄钟和黄镛两个儿子,临终时让黄钟恢复祖姓。47岁的黄钟改回况钟。况钟7岁丧母,自幼经受生活磨练,但他勤勉好学、习知理义,处事明敏、律己清严。明永乐年间,选拔官吏采用太祖制三途并用,除了进士、岁贡以外,荐举也是一种方式。永乐四年(1406年),有人向靖安知县俞益推荐况钟。俞益刚来任职,正愁没有合适的书吏,听闻况钟写得一手好字又有真才实学,便专程考察况钟的学问。俞益刚出了一个上联“一扇千须动”,况钟便不假思索对出了下联“三梳万发齐”。俞益心中惊叹况钟才思敏捷、对答如流。24岁的况钟被俞益选用为礼曹吏员。古代官、吏有别,县衙书吏既无品级、地位也不高,但工作却十分重要,不仅要誊抄公文,更得熟知律令、帮助知县处理官府事务。作为书吏的9年历练,让况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从政经验,也加深了他对民生疾苦的体认。

永乐十三年(1415年),33岁的况钟循例赴吏部考绩,经礼部尚书吕震推荐,被破格擢用,授礼部仪制司主事,补正六品部员。况钟熟悉典章条例,并善于草拟文书,加之勤勉谨慎、仔细周全,处理仪制司职掌的祭祀、庆赏、封策、朝贡等纷繁复杂的事务时,能使事务繁简轻重合宜,从没出现过差错,因此受到明成祖朱棣30余次嘉奖。考职时,他以贤劳著称,被越级提升为正四品仪制司郎中。况钟备受赏识的原因从修函造鼓一事中可知一二:据清人龚炜《巢林笔谈》记载,况钟在礼部任职时,君臣上早朝所鸣之鼓坏了,礼部打算派人重新造鼓,需草拟一封书函简要说明造鼓要求,但请了几个官员起草,都太过繁杂冗长且词不达意。有人推荐况钟试试,况钟沉默片刻后奋笔疾书“紧绷密钉,晴雨同声”八个大字,赢得满堂喝彩。“紧绷密钉”提出了造鼓的工艺举措,“晴雨同声”则明确了鼓的质量标准。如此简明务实的文风,让在座官员无不叹服。

况钟在京为官15年,深受三代君主的信任和重用。从靖安县礼曹到礼部仪制司郎中,24年的历练使况钟成为朝廷上下公认的经世济民之良才。

2.苏州府任除积弊

明宣德五年(1430年),况钟在吏部尚书蹇义和礼部尚书胡濙的推荐下,被委以苏州知府重任。苏州是当时全国的经济文化大都市,被称为“群雄踞地”,但这里政务、赋税、治安等问题都非常复杂,又是最难治理的地方,“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况钟赴任苏州之时,宣宗皇帝朱瞻基亲授敕书寄予厚望:“国家之政,首在安民。安民之方,先择守令。”“今慎简尔等,付以郡寄,夫千里之民,安危皆系于尔,宜体朕心,以保养为务。”并授权况钟可直接呈报奏章,规定“凡公差官员人等,有违法害民者,可立即提人解京”法办。主政苏州期间,况钟不负重托,严惩污吏,平反冤狱,疏解民困,兴建学府,流传下许多惩恶扬善、为民请命的青史美谈。

严惩奸吏,清理积案。况钟上任伊始,府衙的属吏们纷纷围绕在他身边,请示他如何处理文书、下达判词,表面上毕恭毕敬,暗地里却在察言观色。况钟佯装不懂,全都按照属吏的主张和意见办理。这些属吏非常高兴,认为新任知府愚庸无能,糊涂可欺。过了些时日,等属吏们放松警惕原形毕露后,况钟将他们召集起来责问道:“我信赖你们,让你们帮忙处理政务,你们却舞文弄墨,该做的阻止我做,不该做的却竭力要做,如此颠倒是非,该当何罪?”随即撤换了府通判赵枕和吴县、常熟、昆山、嘉定等六县的知县,把多名罪行严重、情节恶劣、民愤极大的吏胥当场处决。一时整个苏州府为之大震,很快形成了上下奉法行事的风气。与此同时,况钟还着手清理苏州七县的积案,他秉公执法亲自参加调查取证,上任八个月就清理了千余件案件,破获了很多奇案,平反了许多冤狱。昆剧代表作《十五贯》就是以况钟上任苏州知府期间处理的一件冤案改编而成。1956年,毛泽东在8天之内看了两场,大赞《十五贯》是台好戏;周恩来感慨道:“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该剧此后在北京连演46场,观众高达7万人次。《十五贯》剧本还被翻译成6国文字在国外演出。

消减赋税,疏解民困。苏州是东南富庶之地,宋代就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是,由于地主、官府互相勾结,层层盘剥,弄得财尽民穷,苏州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和抛荒现象。况钟到任时,苏州各县四年拖欠的赋税已达七百六十余万石。况钟上书请求减免部分赋税但未被朝廷采纳。于是他另辟蹊径,招募农民租种官田和民间的荒田,因官田税粮比民田多出许多,他申请降低官田税粮,按照民田之例起征,让租户有利可图,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进一步降低赋税,他又上书陈情,请求减免被海水淹没的官田税额。在况钟的力争下,皇帝屡次下诏减轻苏州的重赋,使得苏州府所积存的仓粮每年有数十万石之多,除荒年救济流民外,还有富余替百姓代交各种杂赋和逋逃的租税。由此,苏州百姓得以免除高利贷的剥削,大批流亡他乡的农民重返家园。此外,况钟还率领苏州民众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促进了苏州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英国《剑桥中国明代史》称况钟为“干练的行政官和财政专家”,“给张居正(1525—1582年)在长江下游诸省的改革提供了样板。”

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况钟虽然自己是书吏出身,没有接受太多的正规教育,但他十分重视修建学校培养人才。当时苏州府所属各县的学校大都狭窄阴暗,容不了多少生员。宣德九年,况钟自筹经费,仅用半年时间就重新选址将吴县的儒学重建起来。新建后的儒学,规模扩充,共有房屋二百三十多间,朝廷重臣杨荣亲自作《吴县儒学重建记》,以示纪念。正统初年起,况钟又大规模扩建苏州府儒学,历时三年修建的苏州府儒学宏大壮观。这些学校为府、县生员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况钟对本府儒学教材亲自审定,后来很有影响的明代宣德苏州府儒学刻本《四书详说》,就是况钟命人刻印的。况钟还对那些家境贫穷的学子慷慨资助,对品学兼优的学子大力向朝廷荐举。

3.“三离三留”传佳话

况钟任苏州知府十三载,任期内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官清廉,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生活安定祥和,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期间,他三次调离苏州府都被当地百姓数万人联名上书挽留,朝廷被苏州百姓所感动,每次都只能顺民意让况钟继续连任,留下了“三离三留”的千古佳话。

宣德六年(1431年),况钟的继母病故,按照当时礼制,他要回靖安原籍守丧三年。况钟走后,苏州官场沉渣泛起,百姓忧心忡忡。民众十分怀念况钟,希望他能早日返回苏州府。大家还编了一首歌谣在大街小巷张贴传唱:“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同时,3万多人自发地向巡按御史请愿,“请求夺情起复”,恳请朝廷让况钟缩短守孝期重回苏州府复任。皇帝见民众如此恳切,下旨夺情起用况钟。就这样,守孝未满的况钟便回到了苏州府。

宣德八年(1433年),况钟任期已满三年,照例应进京述职,苏州人民又担心他因政绩优异升官离去。况钟起程时,“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士绅民众都来到官道上等候,有的拉住况钟乘坐的马车,有的卧在车辙上,舍不得况钟离开。不久宣宗去世,英宗即位。苏州百姓再次联名上书,列举况钟的政绩,请求新帝让况钟留任。英宗为抚慰民心,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当况钟返回苏州时,百姓真挚唱道:“太守朝京,我民不宁。太守归来,我民忻哉。”

正统五年(1440年),况钟任苏州知府届满,政绩斐然,朝廷要重用升迁他。况钟也要到京城述职,接受吏部的考绩。苏州百姓依依不舍,自发设帐相送,夹道送行者数百里不绝。况钟被百姓的真情所感动,赋诗与民众告别。其中一首曰:“检点行囊一担轻,长安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况钟进京后,苏州一万八千余名民众上书朝廷,请求让况钟继续留任苏州府。于是,朝廷下诏授况钟为正三品,继续担任苏州知府。“既有军民人等保留,着复任,吏部奏升正三品,署知府事。”这是自明朝建立以来70余年从没有的规格和礼遇。况钟第三次返苏时,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相迎者“不远数百里之遥”。

4.清风两袖去朝天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况钟虽为官于富庶之地,却能廉洁自律,一尘不染。《况太守集》在介绍况钟的生活状况时记载:“其内署萧然,无铺设华靡之物。每食一肉一蔬,非公燕别兼味。家人及亲旧相对,尊酒数行,青灯夜话而已。”官至正三品苏州知府,但况钟身居简室,家中陈设十分简陋;平素用膳就是一荤一素;即使是与亲朋好友相聚时,也不过是加几杯酒,青灯夜话而已。他在府衙内置一房,起名为“退思斋”,意思是反思施政得失、检讨为人修养。房内照壁的一副对联“收一文不值一文,行一善民受一善”正是他的座右铭。

在明朝,地方官进京一般都要带很多金银珍宝以送势宦权贵。况钟任苏州知府届满赴京考绩时,下属官员们念他一贯为官清廉,值此进京之际,为他筹备些礼物,以供打点所用。但况钟却不带一锱一铢,并挥毫赋诗相拒:“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况钟不仅自己清廉守洁,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苛,他的子女都能谨守父亲清白为人的要求。况钟的大儿子况宁每年都会从江西靖安老家到苏州省亲,起初有一些喜欢逢迎拍马之人想送礼物讨好他,为表明心意以绝后患,他在家门口贴出一张告示,严词拒绝钱财贿赂。有一年,况宁即将返回靖安,文友们知道他不会收礼,便集体创作了一幅《秋江送别图》相赠。文友在画中的送别诗序中写道:“行李全无金半寸,诗囊惟有字千行。故乡有问尊翁事,为说忧民两鬓霜。”这幅画清隽而雄强,寄托着苏州文人对况钟父子的情谊和敬意。

况钟一生清廉,为官近30年而家中未增添任何田产,也没有给后代积累什么钱财,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勉子侄诗》中告诫子孙:“膏腴竟作儿孙累,珠玉还为妻女瑕。师俭古箴传肖者,取之不竭用无涯。”他在《示诸子诗》中说自己“虽无经济才,沿守清白节”,即使才能平庸没有经世致用之才,也要坚守清白高尚的节操,并告诫后代“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以诗言志,反映出他勤俭务实、尚德修身的治家理念。

正统七年(1443年)冬,况钟卒于苏州任所,终年60岁。为他送葬时苏州城内“郡民罢市,如泣私亲,其奔程路祭者,络不断绝”。他的灵柩从运河运回靖安故里时,十里苏堤之上站满了祭送哭奠的人。运载况钟灵柩的船中,“惟书籍,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他生前俭省,死后薄葬。十年浩劫时,况钟的坟墓被挖掘,结果发现墓内除随身几件衣服和一根发簪外,一无所有。

“有明一代,一人而已。”这是《明史》给况钟的至高评语。著名的清官海瑞由衷地敬赞况钟“胜作十年救时宰相”。

十年前村里穷极,他爹带头搞养殖,各家都没钱,逼急了他爹给投资商下了跪,这一跪,跪出了村里的富庶,也跪出了他爹村长的头衔,而今酒足饭饱的村民都说他爹当年一跪秀的恰好。他站在捐赠者台上,看着闪烁的镁光灯,心里苦笑,他真是继承了他爹秀的天分,不过那几个孩子可以上学了不是吗? https://t.cn/z8IqS4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命运只眷顾那些真正努力的人,而那些总是说说而已却从不脚踏实地奋斗的人,最终只会乖乖的认命,而你,要做哪一种呢?你每次都对我说,不要浪费精力在小事儿上比如惦记给你
  • 作者通过克利里家族沧桑的历史和纠结的感情历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就像将身子扎进荆棘的那只鸟,以疼痛和生
  • 38、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9、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
  • 我太执迷了,就连看小说都总想给它一个好的结局,不只是给书中角色一个好结局,而是我不止一次的期待考古工作者能从谁谁谁的墓里找到红楼梦的全本让我酣畅淋漓的一口气读完
  • ●#盘后股评# #黄崇开讲##组织生活会# #专题组织生活会# #党课讲稿# 今日更新: 1.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docx 2.家风建设党课稿:坚决守住“
  • #权顺荣[超话]#对于这两天的事做了个总结,希望舞舞粉能认真看完并且独立思考,不要被有心之人带偏。后来付钱以后他就开始说一句话-几个小时后再回复-在说一句话[怒
  • 听这首歌的时候 脑子里面突然想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呢 我们分开了这么久 我还是会忘不掉他呢 一直会记得他对我多好 可是我也遇到了对我很细心的人 为什么还是会想起他
  • #吃货在这里##亿点曝光计划##美食[超话]# 11.09今天的一日三餐(香菇肉饼真的吃不腻,晚上又又又干的有点多)今天好闲嗑花生了and是个档案整理员本来有机
  • ”—他的意思是说,当晚参加的人并不比往年更多,但相关部门对于人群的引导和控制不力。 首尔大学消防与灾害系李英柱教授认为,这场灾难本来可以控制或预防,但很遗憾,
  • 我們常說要有大悲心,它是一種勇氣、一種承擔,就好像穿戴在身上的鎧甲一樣,你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勇士,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及, 而是必須逐漸、慢慢的養成。當然,痛苦有很
  • 我可以两个月不喝一杯奶茶,这个月每次出去玩每次喝[裂开][裂开]嘉庚公园扫完码,保安说得要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我的是六天前的不能进[跪了][跪了]走了800m
  • 【逆神断罪往世书——无尽长夏】材质:近净体斯里兰卡强蓝光月光石,南红,海蓝宝,14k注金,S990银,S925银元素意象:♦逆十字吊坠,“不要害怕死亡带来的分别
  • 从容可以让人阔别名利和喧嚣,在别人忙于追名逐利时,可贵的我,仍然坚守宁静;在淡泊中充实自己,在挫折中成就人生。 从容可以让人阔别名利和喧嚣,在别人忙于追名逐利时
  • 浪潮来袭,唯有实力者才能始终屹立,交付力时代的来临,是对开发者的一次全新考验,而在低调中稳定前行的蓝城·怀宁蘭园凭借着数百个日日夜夜的实力沉淀,从管理到建材、从
  • 抛开闲言碎语,我的理想职业就是一些不那么“体面”的工作,读研之后更窒息的束缚感加上“有出息”的概念已经侵蚀本体,一些因研究生身份产生的不甘心形成一个巨大筛网,直
  • 【飞轮效应】指的是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一圈圈周而复始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劲,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是无用功,因为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
  • 罗汉果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其甜度非常高,相当于蔗糖的300倍,其甜味来源主要成分是罗汉果甜甙,由于罗汉果甜甙热量低,因此能广泛应用为甜味剂,更经常作为肥胖人士和糖
  • 爷爷的在这里,奶奶的在那里……”我:“哇哦,你的火眼金睛,帮忙把大家的礼物 都找到啦!”老公:“我不是切好了送到大家面前,一起吃了吗?
  •   作为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两大会场之一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15日正式对外开放,秸秆扎刻等数百种产品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一张是“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在中秋佳节
  • ”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