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苦钱少干不了事,却遇领导拍桌子“有钱谁不能当财政局局长?”】
赵志国:某项建设工程工期需要1个月左右,领导霸气回应:“给你3天时间,必须搞完!”施工负责人据理力争,3天怎么可能搞得完?领导说:“不是还有晚上吗?!”施工负责人顿悟,原来在领导那里,3个白天+3个晚上=6个工作日。

基层政府的科学决策问题,真的是一个很庞大艰深的命题,涉及到很多系统的知识,而且很多时候面临两难或多难,且不同选项之间难以量化比较。

而就笔者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看,很多决策,实际上是“太不科学”了。不少拍脑门、想当然的决策,不仅大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更有甚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今天,咱们就来简单盘点各种不怎么科学的决策和典型“基层领导语录”,并试着探讨下背后的成因机制。

个别基层领导的霸气语录和任性安排

某次和一个宣传系统的朋友闲聊,他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该地要搞一个地方宣传片,负责宣传的主官要求,制作出来的宣传片要“每一帧定格下来,都是一张美不胜收的风景”。我一听,这话似曾相识。朋友一拍大腿说道:“对啊!这是大导演对某宣传片的称赞,现在却被领导搞成了行政命令。”最后搞出来是什么效果呢?一个10分钟的地方宣传片,既没有背景音乐,也没有画外音介绍,完全成了PPT堆叠,3分钟就让人昏昏欲睡。

还有一次和另外一个朋友闲聊,谈及该地哪个职能部门领导最轻松,朋友开玩笑地说是财政局局长。我不解,现在该地财政状况极其紧张,财政局长怎么能轻松得了呢?朋友说:“因为局长回天乏术,躺平了,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关机玩失踪。”我质疑:“不能吧?!局长不是这种人呐!”朋友说:“当然不是,但被上级领导说寒心了。”领导说了啥呢?原来该局长向领导诉苦,说财政资金太紧张,很多工作做不了。领导一拍桌子说:“有钱谁不能当财政局局长?让你当财政局局长就是让你筹钱的!”

无独有偶,笔者十多年前刚进入体制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招商局,我的局长也同我分享过类似语录。某次局长去领导办公室诉苦,说经费不足,连外出招商的差旅费都没有。领导随即训话:“有钱谁招不到商?没钱招到商才叫本事!”局长给我们转述的时候一脸苦笑。

如果说以上语录还只是涉及“钱”的问题,下面要提及的语录多多少少涉及一些安全生产的隐患了。

某次某施工单位向领导汇报,某项建设工程工期需要1个月左右。领导霸气回应:“给你3天时间,必须搞完!”施工负责人据理力争,3天怎么可能搞得完?领导说:“不是还有晚上吗?!”施工负责人顿悟,原来在领导那里,3个白天+3个晚上=6个工作日。

该施工负责人在闲聊的时候给我们介绍,如果强制缩短工期,多上点人,活或许可以干完,但一些必要的晾晒步骤不够,肯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他还以某地造成伤亡近百人的电塔特大事故为例,指出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抢工期。

基层政府决策的常见做法:分级决策,抓大放小

决策是分层级的,基层政府也不例外。

最简单直观的分级标准就是钱,比如多少钱以上的开销由主要领导签批,低于这个数的由分管领导签批。当然,政府系统里面的分级标准体系更复杂一些,要考虑区域、部门、事务性质、溢出效应、社会影响力等等。一些潜在影响力巨大的事务,往往还要提级管辖。比如招商活动节,从字面上看应该归招商局管,但为了表达重视、促进经济发展,往往由地方政府统筹。

这种分级决策的制度设计,也就注定了只有部分重大议题会上会讨论,而这个“会”包括书记办公会、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部委办局办公会等等;而一些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议题,往往由相关领导拍板决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抓大放小。

这样的设计是合理的。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每个层级都只能关注有限事务,如果修个电脑、买点耗材也上办公会讨论,不仅会文山会海,而且会把所有人搞得疲惫不堪;其次,一点小事就到处摇人,那只能无限堆高行政成本,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因此一些小事、细节问题,还是应给予领导干部决策空间。

但“小”是相对的,而且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很多低级失误甚至重大失败,恰巧源于某些微小事项。譬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

要说起来,真正科学的决策,应该是重大事项议一议,日常事项遵流程,敏感事项要公开,关键小事应谨慎。在笔者看来,一些微小但很关键的场合,十分考验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决策能力。

但遗憾的是,根据笔者观察,基层还有不少领导干部,行事风格简单直率,说话办事过于率真,这样很容易搞出决策瑕疵,而一旦出现决策瑕疵,很可能影响整体事务的输出结果。上文提到的宣传片搞成PPT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基层领导干部赶工期搞“献礼工程”,导致大大小小的工程隐患乃至安全事故也为数不少。这些都离科学决策相差甚远。

也正因如此,我们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强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作风建设。

简单直率的行事风格,或有历史渊源?

最近几年各种宫斗剧及相关解说视频层出不穷,让不少观众感觉一入公门深似海。实际上体制内哪有那么多弯弯绕,说一句话有八个意思?还是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居多。

但关键问题是,安排工作、布置任务不能光依靠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还得有点科学依据吧?不然的话来个赌气式语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既不负责任,也容易埋下各种隐患。而此时领导干部的认识尤为重要,很多事情不能想当然、简单对标——你让基层视频制作团队搞出好莱坞的特效,又不给充足的经费,肯定不行。

根据笔者观察,在一些地方基层,语录霸气、安排任性的领导干部还为数不少。这是怎么来的呢?细究起来,可能还有点“历史渊源”。

看过《亮剑》的朋友大都对李云龙的直率、霸气有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在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的这种行事风格也收到过一些奇效。比如平津战役时,军委要求3天解放天津,前线总指挥立下军令状30个小时,结果仅用时29小时。而当时傅作义等人判断,天津至少可守3个月。正是革命先辈们面对强敌自我加压、敢于亮剑,我们党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然而,和平建设年代毕竟不同于革命战争时期,前者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建设任务,只遵循客观规律而不会产生心理波动;后者的斗争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是会产生主观能动性和心理波动的。有老同志猜测,或许一部分基层领导简单粗暴的“基因”,恰是承继了先辈的简单直率的作风,对人对己都能极限施压,反而忽略了一些事物本该遵循的客观规律。

不科学决策的背后,源于信息的不对称?

要说起来,基层的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有简单直率的倾向,除了上文提到的历史渊源,以及少数领导干部懒政怠政的主观因素以外,可能也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

有论调将基层政府中的决策不科学问题,归咎为“外行领导内行”。笔者个人认为,尽管上述观点存在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缘由。

首先,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分管事务庞杂,且经常调整,短期内不可能做到行行精通;其次,领导干部尽管在具体事务上未必专业,但在“行政管理”这个领域一定需要专业素养,从理论上讲,行政管理的专业可以掩盖具体事务上的“不专业”。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霸气语录、不科学决策,原因主要还在于,部分领导干部在面临机关信息不对称时缺乏科学决策素养。

就以工程施工为例,很多负责施工的乙方信奉“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无论在施工工期上还是施工要求上。比如3天的活报6天,不仅增加工作弹性,还能多赚点“粮饷”,多要点工作经费。很多时候领导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苦于无从知晓对方的最大潜力,干脆采取极限压榨法。但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不仅容易被利用作为非法操作的“挡箭牌”,甚至还会造成各种安全隐患,酿成重大损失。

上下级之间的“讨价还价”,是比较典型的“机关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如同上文提到的财政经费、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这两年因为疫情等多方面的原因,各种经费确实紧张,这是客观事实,但就笔者工作近20年的经历,从来没见一个领导抱怨“经费太多花不完”的(可能审计严格的专项经费是例外)。

从简单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也不难理解,欲求不满几乎是每个人的天性,但上级很难精准识别经费的最科学合理安排。因此,围绕经费讨价还价的“攻防战”屡见不鲜。其实不光是经费问题,各种任务布置、编制需求、职务职级、办公条件……都衍生了很多讨价还价的攻防战。

然而在行政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常态化的。面对信息不对称,一味地极限施压、只是高标准严要求肯定不行,还得需要多了解情况,多调研,多旁敲侧击,这样才更有利于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决策水平。

基层政府联系着社会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很多时候决策水平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切肤的感受。还是期望,基层领导干部少一点想当然,少一点“霸气语录”和任性的工作安排,多调研多了解,唯有如此,才能让工作安排、任务布置更科学合理,从而不断完善基层政府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圆圆的故事】

双腿残疾两次弃养,这样的猫还能有家吗?

[哇]圆圆是#附近有喵#的“元老”,最早我们是在#宠物医院#见到他的,他拖着完全坏死的后腿,蜷缩在一个小小的纸箱子里。

[求关注]医生说他是出车祸后双腿受伤,被遗弃在居民小区里,被好心人送到宠物医院之后发现后肢已经完全坏死,不能自主排便,需要医生每天给他按摩肛门排便。而宠物医院只有七八个笼位,能留下他照顾已经很不容易,小小的纸箱成了他的家。

[许愿星]期间医院给他找到一个领养人,但养了一个星期,领养人又偷偷把他放回了医院门口,大概是没有料到照顾这样一只特殊小猫的辛苦,于是圆圆再一次经历了被抛弃。[泪]

幸好被我们接回来之后,圆圆能吃能睡,我们惊喜地发现他自主排便也是OK的![鼓掌]

附近有喵不会再把你抛下。

[绿丝带]如果你也关注流浪猫,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与流浪猫的故事,看看是不是有同病相怜的猫咪#附近有喵# #流浪猫领养# #流浪猫的故事# #宠物猫弃养# #爱心助力流浪动物#流浪猫# #宠物[超话]# #领养代替购买 #

连着在读《活着回来的男人》,二战战俘日本新兵谦二(后为一等兵,非军官)在西伯利亚战俘营的生活。此书是作为人类和社会学学者的儿子写就,字里行间是一个学者的资料引述和相关论点。没有情绪性叙述,相当扎实且客观。作为读者的我却是相当惊心和沉郁。
想起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在五十年代前后的那些经历也是足以书写的,但目前,除了父亲自己写的不算长的回忆录,也无更多资料。当然,如果要成篇章,图书馆或哪里一定存有相关史料的,那么,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调研,有如一个人类和社会学者做的论文。倒也是可以一试的,想想~~
前天中元节,父亲和母亲来了梦里,具体情节隔了一天已不记得。昨夜父亲又来梦里,是他卧床需要照料的那些场景,梦里我总是想方设法尽可能想着自己照顾他却总是一边还有所谓的事业要兼顾,内心的撕裂与不平衡在梦中以父亲与曾经的同事共处一室而呈现,也是服了自己的这种梦境造作能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增长的年龄主要作用于人的下颌骨形态,但同时也会改变人的脂肪层和咬肌厚度,从而使人的脸真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方。打个比方,人的衰老也像是见证重力作用的过程,脸的上半
  • 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人这一生,难免要经历无数的风雨,与其事事祈求别人的帮助,不如学会自渡。 正如有句话说的:人不自救,天也难佑。 世事无常,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
  • 期待年轻的王文也导演有更好的作品。1969年,《马戏团》在卓别林的新配乐下重新上映,它就像是一场喧闹的高空走钢丝表演,展示了无声电影中最受欢迎的艺人的喜剧能力的
  • 那么很多人会说了,这两个国家都是实力不强的小国,如果中间是实力不错的大国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甚至还会有人列举出了最早被德国碾压的法国。在战略上有个词叫“缓冲地带
  • 7、 随着收藏品的丰富,随着收藏阅历的增加,虽有些小悔恨,但还是试图能在某年某月,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让当年、当初鄙视自己的人,从此刮目相看。至于,夜走麦城的事
  • 辅警爸爸带女儿加班刷爆朋友圈】昨天是周末,因为妻子出差、岳父母回了老家,重庆公安辅警张犇安排了和女儿独处的亲子时光。在“520”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尽管不能和爸
  • 关于中英直飞,从“五个一”管控发布到“取消中英直飞所有航班”已有一年时间,这一年英国回国的量并没有太多的减少,特别是1、2月时,小AI每天上千条私信都是滞留在英
  • #张常宁[超话]#四十年前的今日中国女排首次加冕世界冠军 第一次站上了世界之巅 并开启了五连冠的伟业四十年前她们是我们的骄傲我相信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依旧是我
  • 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潇潇白昼寒。一片白云一叶舟,一座孤桥一弯悠。
  • (成都商报)【成昆铁路复线冕宁至米易段预计2021年12月31日前建成开通】12月4日,成昆铁路复线(峨广铁路)冕宁至米易东段进入热滑试验阶段。按照计划工期,冕
  • 你是否也常常感到关系里的复杂和捉摸不定想要靠近的两人或是想要分别的伴侣像置身于巨大昏暗的岩洞看不清也摸不到彼此只能用言辞去试探用呼唤去碰撞人们时常像戴着面纱行
  • 19、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4、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
  • #韩旭谈喜欢肖战是因为他不忘初心#我是咋听说肖战的就是天天有人黑他,当时也没关注,今年八月左右吧在抖音刷到了陈情令电视剧当时觉得这男的好帅呀,就去看了电视剧看完
  • ”在巴黎七区与诺曼底大区都设有自己小家的Caroline也是个精致的法式生活艺术践行者,“我很喜欢餐桌艺术,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去花店买上不同种类的花,制作花艺,
  • 11月10日-11月11日,州商务局,州财政局,州财评专家组成的州现场核查组及由市商务外事局,市财政局,市财评专家组成的西昌市现场核查组联合对西昌市6个2021
  • !这一切的选择对高秉烛来说真的好难,人在面对数度抉择时的坚决和舍弃,真的给我看觞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就是从这一刻起,高秉烛武思月就真的没有以后、BE预
  • 回家路上捡钱了开心吗[允悲]感谢敏敏同学送的花和蛋糕开心贴几张最近的好天气 第一次收到他的礼物,记录一下其实没想过他会送我礼物,还送那么贵的!很感动啦,(也有丢
  • 一捡完成; 二捐完成(保护海洋+濒危物种保护+种树+助残+光明援助+饮水+排雷+洪水賑災,合計11元);三送,今天送水1瓶,路人阿嬤。一捡完成; 二捐完成(保护
  • 品牌年轻化上,毛京波表示,2018年刚刚接手林肯中国的时候,林肯品牌在年轻化方面还不够,而产品是最能代表品牌的内涵和特性。毛京波同时表示,对于林肯这样成长中的豪
  • S的妈妈是一名重点班级的中学人民教师,威震一校,当时为了想把S送上铁饭碗的道路,从未停下过重点培养她的脚步,做题补课都是日常,那个时候不夸张且自豪的讲,只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