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琼悼念李玟却被吐槽!网友:用全英文的方式发布,让人很不解

7月7日,杨紫琼在社交平台晒出和李玟合影照片,并写下一段文字缅怀李玟,可惜,却被网友吐槽不断。

杨紫琼说道:我们失去了一颗明亮的星星,我深感难过, Coco是第一个在奥斯卡表演的亚洲人,我们很骄傲,并且将永远都是。

杨紫琼还表示,Coco美丽的声音将被怀念,愿她安息吧!

确实,杨紫琼和李玟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李玟是第一位在奥斯卡表演的亚洲人,而杨紫琼今年刚刚获得奥斯卡影后;比如,李玟嫁给了大自己16岁的加拿大富豪,而杨紫琼老公是大自己16岁的法拉利总裁;比如,李玟和杨紫琼都没有孩子……

两个命运如此相似的女性,本就惺惺相惜,但杨紫琼悼念李玟,却没有像其他明星一样,得到大家的支持,反而遭到网友吐槽!

首先,杨紫琼的悼念不够及时,在李玟去世两天后才发出;其次,杨紫琼用全英文的方式发布,让人很不理解,虽然她国籍更改了,但毕竟她也是香港出道的,用中文发布更加合适吧?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杨紫琼本来就是马来西亚人,她代表华语电影,将中国功夫展示给世界,这就足够了。

在泰国,你问一位华人是哪里人,他会说我是潮州人; 在新加坡,你问一位华人是哪里人,他会说我是华人; 在马来西亚,你问一位华人是哪里人,他会说我是中国人。

这一点,杨紫琼早年的采访就提到过,她一直把自己当中国人!

所以,不要纠结杨紫琼的国籍了,无论她以中文还是英文的方式表达对李玟的不舍,我们都应该尊重,支持!
#杨紫琼发文悼念李玟##杨紫琼称李玟是颗明亮的星星##星闻杂志#

耿雪、谢灵柔双个展将于明日开幕

十点睡觉艺术空间即将举办艺术家耿雪、谢灵柔的双个展——“镜像与幕间”与“花苞的意趣和杯中的刺点”,本次展览将于2023年7月8日15:00在十点睡觉艺术空间正式开幕。展览由策展人陈泊帆策划,将持续至8月27日。

“镜像与幕间”是从文学戏剧角度出发对艺术家耿雪所做的双向解读,“镜像”对应的“场景”凸显了“超现实主义”的独特气质,而“幕间”则是从女性小说家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所著小说为引,从“意识流”的描绘语境中衬托女性的主体特质。通过女性视角下的描绘,耿雪为观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主体审美方式,它处于理性与感性之桥,并试图在客观之中塑造理想的美学范式,在此范式之中,女性的符号得以重新拆解,正如耿雪所描述的其笔下女性:“细腻而坚毅、婉转且独立”,而在符号的拆解重组中,艺术家传递出的是一位位“优雅且坚毅、宁静且自然”的当代女性。

“花苞的意趣和杯中的刺点”并非仅仅是从档案分析角度对其作品进行的一次呈现,展览暗线中,则是饱含了对于“母亲”以及“情感”的叙述。罗兰巴特所著《明室》是从照片的理性分析中阐释对于母亲的怀念,而谢灵柔则是在纷繁花丛中隐含了从“记忆”出发重新构建“自我”的方式,这种构建是以“爱”和“情感”为依托呈现的叙事结构,不断讲述着关于母亲、花苞、和照片的故事。

即将展出:「耿雪:镜像与幕间」、「谢灵柔:花苞的意趣和杯中的刺点」
展期:2023.7.8-2023.8.27
‍ 策展人: 陈泊帆
‍ 艺术家:耿雪、谢灵柔
地址: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南门万红里甲31号

#带你看展览##北京798艺术区##遇见艺术##北京看展# https://t.cn/A6LOkGWl

日前,美国著名地理杂志《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解雇了19名专职撰稿人,之后其内容将由自由撰稿人和留下来的少数编辑完成。同时,《国家地理》宣布明年起将不再在街头报刊亭出售纸质版杂志——订阅读者可继续通过邮寄的方式获取。

《国家地理》是探索世界的最佳指南,它不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份文化、一种生活态度,其拥有 135 年历史,全球订户超 180 万,曾拥有超过7亿读者,影响了无数人。

《国家地理》壮士断腕,彻底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做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纸媒的转型之路。6 月 30 日, 1703年面世、世界上最古老的日报《维也纳日报》发行了最后一期纸质版,此前也有多家世界知名的纸质报纸和杂志停刊。

与纸质报纸停刊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媒体的如日中天。人们的注意力正在转移到手机、平板、PC、智能电视等新型智能终端的应用上。

在科技媒体行业,“停刊”事件也在陆续上演。《电脑爱好者》(普及版)休刊于2023年1月(《电脑爱好者》(半月刊)保持正常出版),《计算机世界》纸质版休刊于2022年。余下在坚持经营的科技报刊杂志,正在积极转型新媒体,在牢牢抓住订阅用户的同时,在网站、App和新媒体平台上服务读者。

曾经引领我们游历电子科技世界的科技杂志与报纸,一边推动着PC、手机普及的浪潮中,一边却不小心被PC和手机掀起的互联网浪潮吞没。

为迎合大众口味,放弃了部分发烧友读者

“感觉内容不太行”,在一家售卖杂志的书店,小雷随机跟几位在翻看杂志的读者聊了聊,没想到其中有一位读者与小雷一样,曾经也是《计算机世界》等科技杂志的忠实粉丝。对于这类刊物没落的原因,他的看法跟很多人不一样:不应该将一切都归咎于纸媒的没落。

当我问及他对电脑刊物的印象时,小A回忆了一下:“小时候看感觉还不错,里面有许多有用的知识,不过后来就感觉水平逐渐下降,基本上都是一些很浅显易懂的技术或是内容,软文开始多了起来,说实话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就没有再看了,后面多数时间都是泡论坛和QQ群,那时候论坛大佬是真的多。”

对于这个回答,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小雷自己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作为面向普罗大众的科普类杂志,电脑科技类刊物虽然早期有不少硬核内容,但是随着读者年龄段的下降(互联网原住民接触电脑的时间越来越早)和受众群体的不断变化,多数内容都变得浅显化以迎合大众口味,硬核内容可能几期才会出现一篇。

小A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小家境就不错,2000年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这个崭新的“大玩具”为小A打开了新世界,而学校图书馆里的计算机类杂志就成为了他的启蒙书。

“那时候了解计算机的人很少,就连学校里的老师都没几个懂的,如果没有图书室里的书,我估计也就只会把电脑拿来打游戏”,小A笑道:“不过其实大多数时间也确实是拿来打游戏”。

很多人对PC的第一印象恐怕都是电子游戏,刺激的虚拟世界很容易就让人沉迷其中,以至于一度让PC游戏获得了“电子鸦片”昵称。不过,小A与其他人不太一样,他非常热衷于游戏,甚至想自己制作游戏,而图书室就成为了他的知识宝库,《大众软件》让他了解了各种游戏设计、思路和故事,而《电脑爱好者》《计算机世界》等杂志则让他对PC、编程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虽然都不是很深奥的知识,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经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果没有那些杂志,我估计不会成为一位软件工程师”,如今任职于一家游戏公司的小A,主要负责游戏引擎的优化等方面工作,工作之余也会制作一些游戏MOD,如今正在制作一个独立游戏。

在聊天中,我们都对《计算机世界》曾经的一篇封面文章印象深刻,那篇文章当时也在互联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后续《计算机世界》还因此对外道歉。如果是老读者,或许对那篇文章都会有印象,至于具体的文章内容,小雷不便多说,直到的读者可以留言讨论。再多说一嘴,当年那篇文章的作者如今已成为新锐巨头小红书分管内容的高管,这个世界真的很小。

曾经的时代引领者,如今被时代浪潮吞没

正是《计算机世界》等计算机科普经典刊物,启蒙了许多日后的业界大佬。

互联网大佬周鸿祎在14岁时阅读《少年计算机》这份杂志时,了解到了苹果、微软这些科技互联网公司,便立志以后的人生要从事互联网工作。大三时,周鸿祎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图书馆读到了《硅谷热》,这本书让他如痴如醉,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互联网创业生态,3721的种子就此埋下。

大家熟悉的雷军跟电脑刊物也颇有渊源。1996年10月4日,时年27岁的雷军已成为金山软件总经理,他在《电脑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程序员随想》,这时候就展现出其异于常人的抱负以及眼界:

……

我的未来是明确的,开发出高质量的适用社会的产品,为社会创造财富。

……

有人认为程序员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一种熟练工种而已;也有人把编程说成是艺术创作,捧上天。这两种意见争论比较激烈,甚至可以说针锋相对。

我们换个工种来看,石匠应该是熟练工种,跟艺术似乎沾不上边。但正是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如乐山大佛、莫高窟等等。应该说这此石匠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文化财富。我认为编程的工作和石匠比较相似,是技术,也是艺术。

今天的小米,是雷军年轻时的梦想的一部分。虽然雷军不再编程,但小米却在用一款款口碑极佳的科技产品俘获用户,这背后有大量技术人的心血投入。

经典电脑杂志不只是潜移默化地成就了大佬,也影响了许许多多你我这样的人,说是“领路人”名副其实。

“说一本杂志改变了整个人生有点过,但是它们确实影响了我的选择,现在想想也还是挺怀念那时候的”。小A从我这里听到《计算机世界》等刊物的纸质版已经休刊后,也是无比唏嘘:“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这些杂志居然都没了。”直到休刊才被老读者想起来,这些杂志和报纸的命运之惨可见一斑。

“互联网的兴起,确实改变了许多东西,可能连杂志社也没有想到手机的普及会这么快”,小A这句话让我深表赞同,从功能机时代到智能机时代的时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下,PC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下降。

人们的注意力,先从纸媒转移到PC,接着很快从PC转移到手机,到了手机上,又先后从图文信息流平台转移到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这一阶段,《计算机世界》们的读者,先被天极网、DoNews、TechWeb、CSDN、太平洋电脑网等等老牌电脑PC、互联网、程序员论坛抢走,接着又被移动端新媒体“大号大V”们争夺,如今方兴未艾的UP主成了凝聚发烧友目光的新焦点。

时代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计算机世界》们原本引领着时代,后来也想法设法紧跟着时代,奈何时代突然拐了个弯。

经典科技刊物很努力,新媒体转型任重道远

1996年,雷军也学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技术必须要取得商业成功才有价值。当年金山软件为了抗衡微软Office耗时三年研发办公软件盘古,结果销量惨不忍睹。更麻烦的是,WPS 也卖不到动了,公司陷入困境,甚至差点发不出工资。雷军通过线下卖货的方式了解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开发了《电脑入门》等一系列畅销软件,让金山找到了活下去的路。

技术面临商业化的坎,经典电脑杂志也一样:内容是核心价值,但商业化也是绕不过的话题。不论是用户付费购买杂志还是品牌投放广告,任何一家杂志社或者说媒体都需要有可持续且健康的商业模式,只有正向的现金流才能让创作者有体面的收入,进而保持内容持续输出,否则也终将难以为继。

其实,《计算机世界》等刊物也进行过积极的自救,比如让刊物更贴近普通用户的喜好,大量地报道资讯类新闻,一方面可以吸引普通读者的关注,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厂商的关注,以期获得更多的广告投放。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品牌们很快发现了新大陆:互联网传播可指数级增长,一款新产品上市后只要进行互联网投放,只需短短数日就能传遍大江南北,引起全国网民的注意。与此同时,随着电商的发展,互联网广告投放还可与订单转化直接结合,相关数据可以清晰追踪,投入产出比清晰看得见。

远超传统纸媒的投放能力、速度和效果,使得新媒体获得了多数品牌厂商的青睐,投放预算也向新媒体倾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钱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流动,于是,传统纸媒的一些编辑要么跳槽到品牌甲方/乙方,要么自立门户投身新媒体行业,而新入行的人则大多选择门槛更低、待遇更优且更具未来的新媒体机构,老牌杂志报纸在人才上逐渐出现了青黄不接的问题。

仅靠少数老编辑显然无法维持大量高质量文章输出,这不可避免地对杂志内容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纸媒也无法跟上互联网“短平快、碎片化、多媒体”化的内容消费需求。

当你在杂志上看到一款半个月前发布、讨论热度都已经过去的产品时,大概率会产生“这有什么好看”的想法。硬核内容或许会吸引你,但是新媒体中也不乏高水平的创作者。还有,新媒体有视频、有短内容,读者可与创作者互动讨论,更重要的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免费的。于是,杂志报刊的订阅也就变得不再“必要”。

失去了“时效性”、“互动性”和“多样化”的资讯杂志,本身的吸引力就没了一半。即便一直坚持高水平的制作,恐怕也只是勉强续命,即使是《微型计算机》这样的高水平刊物,如今发行量也只是堪堪支撑而已。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新时代总会逐渐淘汰掉旧时代。

报刊亭正在消失,新媒体大潮汹涌澎湃

如《微型计算机》《电脑报》等还在坚持的科技电脑刊物,不少也建立了新媒体部门,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征战市场。

为了迎合电商化的消费趋势,《微型计算机》还在封面放上了淘宝店的购物入口,用户扫码即可下单。不过小雷在其网店发现,销量最高的杂志付款人数也只有两位数。虽然《微型计算机》很努力,但现在还在看纸质杂志的人确实太少了,这些购买者里面可能还有部分是发烧友买来收藏抑或单纯地充值信仰。

而《计算机世界》等纸媒已停刊的媒体则拥有了自己的网站以及新媒体矩阵,老读者们记得多多支持一下:

《电脑报》如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中央,单周发行量高达数万,与此同时《电脑报》官网也有着丰富的内容,定位为“专业、全面、及时的数码产品集合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脑报还面向发烧友读者推出了不少自营产品,比如“苹果手机扩容U盘”。在一种科技类纸媒中,其新媒体转型和商业化探索算是“渐入佳境”。

不过今天新媒体一直在剧变,文字类新媒体也遭到短视频冲击。当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表达更多信息、给予读者更直观感受的视频,成了主流信息载体,很多人正在丧失阅读大量文字的时间、能力和耐心。《微型计算机》们又能否抓住新时代的潮流呢?

从书店走回地铁站的路上,小雷路过一家报刊亭时下意识地驻足,浏览着摊位上的杂志。曾经占据报刊亭超80%面积的各类杂志,如今蜷缩在报刊亭展示墙的角落,前台则已变成了玩具、小吃、香烟、槟榔和饮料的阵地,多数大众熟悉的杂志不见踪影,还在售卖的杂志除了《意林》《读者》和一些时尚杂志外,大多是数月甚至数年前的存货,或许只是摊主卖不出去的库存。

见我停留,摊主热情地招呼着:“有冻饮,要吗?”,即使我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她背后的报刊墙上,但是摊主仍然认为我是来买水的。“给我瓶怡宝吧”,摊主听罢熟练地从冰柜中掏出一瓶怡宝,“两块”。考虑到报刊亭的位置在地铁口,这价格倒是便宜得有点让人意外——隔壁便利店的矿泉水已要3元一瓶。

或许也正是得益于地铁口的庞大人流量,这间报刊亭才能在如今都还坚持着——与其叫报刊亭,不如说是人流中矗立的一个小卖部或者说便民点。这样的变化在全世界都在上演,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要停止在报刊亭出售纸质版,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喝着怡宝,继续浏览着报刊墙,终于在顶层看到了一本感兴趣的杂志《微型计算机》,而且月份颇新,是2023年的6月刊,顿时有种久逢故友的喜悦,让摊主将杂志拿给我,扫码付款后,我拿着杂志走进了人流涌动的地铁口。

我希望背后的报刊亭一直都在,正如我希望《微型计算机》《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电脑爱好者》们不要消失一样,它们是科技黄金时代的注脚,也是我的青春记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疫情期間寄件麻煩 結果小區物業平日寄件的智能櫃居然因未辦理營業執照而暫停服務❗️然而更頭痛的事還在後面 我寄出的所有訂單都沒有物流 一早我自行上傳好了也因
  • “唯有灵狐之心可疗毒,不过…”话未落,他已夺门而出,踏入深山老林,千寻万觅,最终诛杀了当初咬他的灵狐,挖出了娇嫩的心脏…少顷,灵狐遗骸化成了少女尸体,正是他朝思
  • 《马不停蹄的忧伤》是我们做原创音乐剧的初心,也是希望的火种。#海底诗社# 写给你的十四行诗:骑鲸渡海(七十六)长调 我偏要写十四行就像我喜欢 海天相接处那一
  • 在端午节的时候因为天气很热,把粉丝比喻成了朋友,跟粉丝说了一句干了这杯吧朋友,其他的都不要多想。真是太辛苦了,再辛苦,他们的服务,他们的态度还是那么优秀。
  • 突如ライバルとなり、たった一名の採用を賭け競い合うことになった六人。!
  • 不过白羊们也是一个心里藏不住话和事的人,他们是属于比较真性情的,在着装上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随性的。射手们是一个比较直爽的人,他们不会耍什么心机,内心的世界很广阔,
  • 开始之前,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现在的人格是属于哪一种人格类型 可到下方链接自测即可!至于他们的要求,你可以忽略他们。
  • 纯利润!纯利润!
  • [憧憬]巫师们在歌曲下面的评论区对各学院“暗号”会有对应学院的旗帜落下,另外还能见到分院帽本尊闪现听歌界面[并不简单]这就是魔法世界的快乐吗?#哈利波特[超话]
  • 说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自己 但也有好的一方面 因为完全掌控自己的感觉真的很爽 喜欢吃的东西 如果在想吃的当下吃不到 我在之后潜意识里就会强迫自己以后不再吃这个东西
  • 做完鼻整形手术后,鼻子被砸了一下,结果悲剧了…… #医海案例#这个病例由韩国整形外科医生Ji Won Byun等报道,咱们赶紧来看一下,这个倒霉的求美者。对去
  • #祸国[超话]# 图璧沉鱼X薛采来宜里薛采对沉鱼说:“你说的对,死别之后,你想一个人时,只会记起他的好。“不得长相守,青春尧蕣华”不仅是沉鱼没能嫁给自己青春里追
  • 今天真的好健康啊 下午跟萧姐出去拍照 然后完了去大草坪跟天鹅湖散步 看到了好多可爱的狗子晚上回家瘫了一会儿然后就开始运动 我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整的做完了一套
  • 不选择捷径,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认真、踏实地工作,积以时日,梦想变为现实,事业获得成功,这就是非凡的凡人。不是漫不经心地去重复与昨天一样的事情。
  • 如果俄罗斯受制裁而导致石油出口减少,国际油价将较长期维持在高位,不仅会提升产油国的财政和经济活力,还会扩大其在全球原油市场的份额,增强其对于全球原油市场的影响力
  • 炊事班的故事《老高的腿》老高的腿比不上大象的腿那样雄伟也比不上鸵⻦的腿那样健步如⻜更比不上罗纳尔多的腿世界之最只有静脉曲张 ⻘筋条条 伤痕累累可是老高的腿是有劲
  • 10多家基金公司火速解读】A股市场又大跌,又助力A股、基金登上热搜。#基金排行榜#【永赢基金万纯:医疗器械板块“政策底”已现 可以乐观起来】疫情反复,新冠检测板
  • 柚柚子和粑粑麻麻的一起成长记录1 mouth 每天都在打怪升级中...从整个孕期的顺产计划到剖腹产只用了三个小时的心理转变,然后不到半小时小柚柚就这样子来到我们
  • 而很多人往往在不顺时,恰恰最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穿戴,外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倒霉蛋,这样你的晦气只会越来越重,不顺的时间会更长谁不想拿得起,放得下,把人生走得愉愉快
  • 规则而自律的生活单调却充实,好像是第一次真实地感受时间的流逝,致敬这惜时又惜命的健康生活[拳头][举手]最后,回来居家隔离[允悲]继续寸步不离被监视的七天哎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