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断金刚经】第十四品(2):人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烦恼?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须菩提说:“世尊,我现在听闻、受持这部经典,并不是特别困难。最难得的是,将来末法五百年时,若有众生听到这部经,并能信解受持,这才是最为希有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佛陀在世时是果法期,佛法相当兴盛,证果的现象非常多,常有众生得阿罗汉果、菩萨果。所以,无论从当时的年代,还是众生的根基来讲,能听到《金刚经》不是非常难得,也不是特别希有。(前面须菩提刚说,自己从得慧眼以来,从未听过这么殊胜的法,非常希有。现在他又想了一下:“这也不是特别希有,因为此时佛教很兴盛,再加上我是解空第一,信解受持这样的空性法门,也不算难事。”)

按照莲花戒论师的解释,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不是很大,只是一部分,所以须菩提说:“我听闻经典而证悟的空性,境界不是很高,所以我与这样的空性相遇,也不是非常希有。而将来的大菩萨,依靠《金刚经》证悟究竟空性,才是最希有难得的。”这也间接说明了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渺小,菩萨证悟的空性广大无边。

禅宗经常说“解悟”与“证悟”,须菩提相当于达到了解悟的程度,显现上只是理解这种大乘空性,但还没有真正现见,而将来的大乘菩萨却会完全证悟。

〖后五百岁〗

这个概念前面已讲过,汉地的说法与藏地比较相似。还有些人解释为:佛在世时佛法非常兴盛,佛涅槃五百年后佛法也兴盛,过此之后即为末法。因此,“末法五百年”不是只有五百年,而是可以包括很多个五百年。

有些经典中说,佛法有兴盛期和隐没期,但了义的经典却告诉我们:佛法永远不会隐没。如密宗《时轮金刚》中讲:“所谓的末法,只不过是佛法在一处示现灭尽,但实际上,它又会兴盛于另一处。就像阳光一样,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显宗《不可思议经》也说:“佛陀无灭度,佛法恒住世。”因此,所谓的“末法五百年”,只是在有些众生面前的显现。

要知道,佛在世时听闻到《金刚经》,并不是特别希奇,而当今时代五浊特别猖獗,我们有缘听到这个法门,领悟空性不可思议的法味,真的是非常希有。龙猛菩萨也说:“知此诸法空性已,一切业果依缘起,希有又此极希有,希奇又此极希奇。”

有些人或许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发大财、得高位、有名声才是非常希有。其实,这都是小事,真正希有的是什么?在如此恶劣的末法时期——佛已涅槃多年、行持佛法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听到空性法门,体会到佛法不可思议的甘露胜味,获得了解脱轮回的空性智慧,这才是希有中的希有。

人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烦恼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为什么说这种人希有呢?因为此人通过闻思修行获得了正见,已经远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没有一切相的话,当然是最高境界了。三界轮回中的众生,始终摆脱不了烦恼,原因就是执著这四种相,如果断尽了这四种相,就会远离一切痛苦。

所以,空性法门听得越多、修得越多,获得的利益就会越大。有些人当下即可断除我执,有些尽管不能,我执也会日益减少,乃至灭尽,这就是世间上的第一希有。

正如前面所言,对自己的执著叫我相;对他人的执著叫人相,如“这是我们佛学院的人”“我们都是四川人”“人类应该怎么生存”;对众生的执著称为众生相,如“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众生”;执著自他的寿命是寿者相,如很多人都特别怕死,开法会念长寿佛心咒时,大家特别认真,还没到统计的日子,有些人已经念完十万多了。

如果证悟了空性法门,这四相就没有了,憨山大师在《金刚决疑》中解释得非常好:“四相本是如如,了此即见法身矣。故曰:能离一切相,即名为佛。此真希有也。”

见相非相,即证悟了实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听闻受持《金刚经》的人没有四相,为什么没有四相呢?因为我相在实相中不存在,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实相中也不存在。”

依靠抉择人无我和法无我,真实的我相肯定不存在,如果没有我相,其余三相就无法安立。当然,这是一种胜义谛的观察,在世俗谛面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可以假立的。《楞伽经》中说:“诸法世俗生,生于无自性。”意思是,我们所见所闻的诸法,全部是世俗的成分,胜义中根本没有这些相。

只要通过推理了知我相不存在,人相、众生相也不会存在,因为如果见到了一个法的空性,那就是见到了一切法的空性。倘若没有人相和众生相,怎么会有他的寿者相呢?因此,四相究竟而言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证悟了实相。

六祖说:“无此四相,是名实相,即是佛心(佛的智慧)。”六祖是大证悟者,他的语言虽然很少,却有极大的加持和不共的教义。通过听闻和修持这种般若法门,我们的心中也定会生起如是之相。

真正的佛是自己的心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为什么诸法的实相是究竟的胜义谛呢?因为离开了一切诸相,就是真正的佛陀。”

一切诸法的本性远离四相,而远离了四相就是佛陀。当然,在众生的迷乱显现前,释迦牟尼佛有相有色,上师也是有相有色。

现在很多人到处找上师,但真正的上师应该是自己的心,执著相状不一定能证悟,远离一切有无戏论的相,才是真正的佛。世亲论师也说:“如来离诸相,我等学如是。”

关于此理,汉地禅宗有一则公案:某寺院里有一个小和尚,他跑到大殿里对着佛像小便。老和尚见后呵斥道:“世界这么大,你为什么非要对着佛像小便?”小和尚回答:“十方三世、东南西北、上下左右都有佛,而且一尘刹有尘数佛,你说我应该对着哪里?”老和尚顿时为之语塞。
藏地根登群佩大师在拉萨时,有一次遇到几位黄教的格西找他辩论,他看到他们时,故意把佛像拿到前面,用烟袋锅在上面敲。格西们见后特别不高兴,说:“你对佛陀如此不敬,连皈依戒都没有了。”根登群佩大师反驳:“一切万法皆无相,佛陀又在哪里……”

由此双方展开激烈的辩论,后来黄教格西失败了。事后他们在拉萨的街上说:“我们学了二十多年的辩论,竟然败在那个宁玛巴老人的手下,不但承认在佛像上敲烟袋锅没有过失,而且不得不承认此举有功德!”

可见,实相中并不存在一个实有的相。《中论》也说,如来超越了一切戏论,但愚痴的凡夫却往往执相不舍。其实,真正的实相就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远离一切戏论,这就是佛陀的密意。

表面上,上师在众生面前是世俗之相,但上师实则是自己的心。佛也是同样,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心又离一切戏论,离一切戏论就是法性,什么时候证悟了这种境界,即是真正见到了佛!
从前,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慎跌进了池塘。他用四肢死命地划动、大声呼救,但越是挣扎,身体下沉得越快。到了最后,他想死就死吧,索性把心一横,全身放松,结果竟浮了起来。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遇到事情越是紧张,越容易坏事;越不执著,反而容易成功。

(第十四品,未完待续)
~~敬摘录《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

黄念祖:请入弥陀愿海
https://t.cn/A6GvyLFc
  阿弥陀佛,大愿之王,四十八条胜愿,正是弥陀万德圆明的本心的流露,条条都超情离见,不是众生妄心所能揣摩估计,这是彻底的殊胜方便,没有一条不是为一切众生殊胜永恒的真实之利。

  古德说:每条愿都是为饶益有情;每条都是愿共众生究竟成佛。这两句话点出了弥陀的圣心。 弥陀大愿,分别说明就成为四十八愿,若再细说,可为四百八十……四万八千等等愿。合之就是弥陀的大誓愿海,也称为一乘愿海。 一乘愿海就是净土法门的宝中之宝、王中之王、心中之心、妙中之妙,纵有亿口亿舌,也说不尽赞叹之辞。 全部大愿譬如一匹光华耀目精美绝伦的锦绣,每一条愿就像锦绣上面的图案花纹,例如蟠桃、佛手、莲花、牡丹、仙鹤、孔雀,都无上美妙。虽然妙态各殊,可是参差俯仰,配成整幅佳画。 全锦织成,只是经纬两条线,一条线是:遍十方虚空,尽未来劫数,一切国土、一切众生,不分族类,不计善恶智愚,哪怕是恶道众生,一律平等摄受教化加持接引,令离恶趣,但受诸乐。 一条线是:愿一切众生一尘不染,一法不立,远离妄想执著,恢复如来本性,生灭顿消,寂灭为乐,证大涅槃,究竟成佛。 极乐世界凡夫即是阿鞞跋致,无情说法,莲池宝树宣演法音,香光遍满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种种超情离见,无上希有之事,整体是不可思议,囫囵[1]是华严境界,极乐国中一尘一毛,各各都是圆明具德,圆满具足,圆融无碍,清净光明,彻照十方,一切妙德无不具足。 正如《往生论》说:“极乐国佛、菩萨、国土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这就说明国中一切无非弥陀的智慧与法身,所以无不圆明具德,无不绝妙奇特,能惠予一切众生真实之利。 本经三真实,正与天亲菩萨的开示互为表里,彼此呼应。法藏大士“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正与天亲大士三种庄严入于真实智慧的说法相合。 本经所开化显示的是“真实之际”,正同于天亲大士的“无为法身”,所以极乐穷微极妙,超逾十方,普给一切众生“真实之利”,普令住正定聚,证不退转,契悟无生,决定成佛。 弥陀大愿深显大乘佛法的理事无碍境界。极乐的本体是无为法身,可是国中万物微妙奇丽,无尽的庄严,并且普令见者闻者悉皆增上。无为的法身理体,显现无量庄严,无边妙用,这正是理不碍事。 再者国中人民普至十方广供诸佛,可是不失定意。大作佛事,但仍在定中,这是事不碍理。理体与事相不相妨碍的妙境,遍于全愿全经。 极乐的一花一香、一尘一毛都是圆明具德,也就都是《华严》的一真法界的特征,也即是弥陀和行者当人的自心。所以极乐的境界不可思议,具足《华严》的十玄,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广狭自在,延促同时,在愿文中都很明显。 例如:以众宝合成一物,是多入一,此物所放的香,只是一个香尘,可是遍满十方世界,这是一入多。一可入多,多可入一,这就是一多相即。极乐一国如镜,能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是小中容大。 “诸佛净国庄严”是广,“悉于宝树间见”,宝树是狭,这是广狭自在。‌“于一念顷”(在动一念的刹那之间),可是完成‌“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这须多劫长时才能圆满的佛事,所以延(长时)促(短时)相同了,这就打破了时间。 极乐境界深玄,但也可从世例来作粗浅的比方,譬如北海池水中的一个波,波的前后左右当然都有波,但是你怎么能划清这中间的波与它相邻四波的界限?这是不可能的。每波的本体只是水,水就是囫囵的一整池的水。于是一切波都在这一波的本体之中,所以说一波含有一切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正因一即一切,所以一句佛号具足显密禅净无边法门的一切功德一切妙用。所以具缚凡夫只要信愿持名,临终自然众佛接引,带业往生。生彼土后虽然仍是凡夫,却已位证不退,虽有重罪未消,决定不堕三途,花开见佛,顿悟无生,常寂光中,决定成佛。这都是由于六字洪名圆明具德、一乘愿海圆明具德。 蕅益大师说:‌“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所以一入净业门中,便是身在实相大海,无论你是俯是仰,是自由式是蝶式,或深潜,不论向东向西,或沈或浮,总之都不离这个实相大海,也即是弥陀大誓愿功德之海,也是大智慧的萨婆若海。 只要深信切愿,便入此海,即是入了弥陀智慧功德之海。超情离见,人类语言无法宣说,众生妄心永不能测。可是大恩大德弥陀世尊,特垂方便,普兴救度,开此妙门,一切众生闻佛名号,深心信受,老实念佛,愿共众生同生极乐。 只要此心真实,这个人虽身在娑婆,已蒙弥陀摄受,不再退转。正如《阿弥陀经》:‌“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请入弥陀愿海》,黄念祖著,《法音》1992年第09期)

️【能断金刚经】第十四品(2):人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烦恼?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须菩提说:“世尊,我现在听闻、受持这部经典,并不是特别困难。最难得的是,将来末法五百年时,若有众生听到这部经,并能信解受持,这才是最为希有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佛陀在世时是果法期,佛法相当兴盛,证果的现象非常多,常有众生得阿罗汉果、菩萨果。所以,无论从当时的年代,还是众生的根基来讲,能听到《金刚经》不是非常难得,也不是特别希有。(前面须菩提刚说,自己从得慧眼以来,从未听过这么殊胜的法,非常希有。现在他又想了一下:“这也不是特别希有,因为此时佛教很兴盛,再加上我是解空第一,信解受持这样的空性法门,也不算难事。”)

按照莲花戒论师的解释,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不是很大,只是一部分,所以须菩提说:“我听闻经典而证悟的空性,境界不是很高,所以我与这样的空性相遇,也不是非常希有。而将来的大菩萨,依靠《金刚经》证悟究竟空性,才是最希有难得的。”这也间接说明了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渺小,菩萨证悟的空性广大无边。

禅宗经常说“解悟”与“证悟”,须菩提相当于达到了解悟的程度,显现上只是理解这种大乘空性,但还没有真正现见,而将来的大乘菩萨却会完全证悟。

〖后五百岁〗

这个概念前面已讲过,汉地的说法与藏地比较相似。还有些人解释为:佛在世时佛法非常兴盛,佛涅槃五百年后佛法也兴盛,过此之后即为末法。因此,“末法五百年”不是只有五百年,而是可以包括很多个五百年。

有些经典中说,佛法有兴盛期和隐没期,但了义的经典却告诉我们:佛法永远不会隐没。如密宗《时轮金刚》中讲:“所谓的末法,只不过是佛法在一处示现灭尽,但实际上,它又会兴盛于另一处。就像阳光一样,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显宗《不可思议经》也说:“佛陀无灭度,佛法恒住世。”因此,所谓的“末法五百年”,只是在有些众生面前的显现。

要知道,佛在世时听闻到《金刚经》,并不是特别希奇,而当今时代五浊特别猖獗,我们有缘听到这个法门,领悟空性不可思议的法味,真的是非常希有。龙猛菩萨也说:“知此诸法空性已,一切业果依缘起,希有又此极希有,希奇又此极希奇。”

有些人或许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发大财、得高位、有名声才是非常希有。其实,这都是小事,真正希有的是什么?在如此恶劣的末法时期——佛已涅槃多年、行持佛法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听到空性法门,体会到佛法不可思议的甘露胜味,获得了解脱轮回的空性智慧,这才是希有中的希有。

人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烦恼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为什么说这种人希有呢?因为此人通过闻思修行获得了正见,已经远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没有一切相的话,当然是最高境界了。三界轮回中的众生,始终摆脱不了烦恼,原因就是执著这四种相,如果断尽了这四种相,就会远离一切痛苦。

所以,空性法门听得越多、修得越多,获得的利益就会越大。有些人当下即可断除我执,有些尽管不能,我执也会日益减少,乃至灭尽,这就是世间上的第一希有。

正如前面所言,对自己的执著叫我相;对他人的执著叫人相,如“这是我们佛学院的人”“我们都是四川人”“人类应该怎么生存”;对众生的执著称为众生相,如“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众生”;执著自他的寿命是寿者相,如很多人都特别怕死,开法会念长寿佛心咒时,大家特别认真,还没到统计的日子,有些人已经念完十万多了。

如果证悟了空性法门,这四相就没有了,憨山大师在《金刚决疑》中解释得非常好:“四相本是如如,了此即见法身矣。故曰:能离一切相,即名为佛。此真希有也。”

见相非相,即证悟了实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听闻受持《金刚经》的人没有四相,为什么没有四相呢?因为我相在实相中不存在,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实相中也不存在。”

依靠抉择人无我和法无我,真实的我相肯定不存在,如果没有我相,其余三相就无法安立。当然,这是一种胜义谛的观察,在世俗谛面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可以假立的。《楞伽经》中说:“诸法世俗生,生于无自性。”意思是,我们所见所闻的诸法,全部是世俗的成分,胜义中根本没有这些相。

只要通过推理了知我相不存在,人相、众生相也不会存在,因为如果见到了一个法的空性,那就是见到了一切法的空性。倘若没有人相和众生相,怎么会有他的寿者相呢?因此,四相究竟而言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证悟了实相。

六祖说:“无此四相,是名实相,即是佛心(佛的智慧)。”六祖是大证悟者,他的语言虽然很少,却有极大的加持和不共的教义。通过听闻和修持这种般若法门,我们的心中也定会生起如是之相。

真正的佛是自己的心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为什么诸法的实相是究竟的胜义谛呢?因为离开了一切诸相,就是真正的佛陀。”

一切诸法的本性远离四相,而远离了四相就是佛陀。当然,在众生的迷乱显现前,释迦牟尼佛有相有色,上师也是有相有色。

现在很多人到处找上师,但真正的上师应该是自己的心,执著相状不一定能证悟,远离一切有无戏论的相,才是真正的佛。世亲论师也说:“如来离诸相,我等学如是。”

关于此理,汉地禅宗有一则公案:某寺院里有一个小和尚,他跑到大殿里对着佛像小便。老和尚见后呵斥道:“世界这么大,你为什么非要对着佛像小便?”小和尚回答:“十方三世、东南西北、上下左右都有佛,而且一尘刹有尘数佛,你说我应该对着哪里?”老和尚顿时为之语塞。
藏地根登群佩大师在拉萨时,有一次遇到几位黄教的格西找他辩论,他看到他们时,故意把佛像拿到前面,用烟袋锅在上面敲。格西们见后特别不高兴,说:“你对佛陀如此不敬,连皈依戒都没有了。”根登群佩大师反驳:“一切万法皆无相,佛陀又在哪里……”

由此双方展开激烈的辩论,后来黄教格西失败了。事后他们在拉萨的街上说:“我们学了二十多年的辩论,竟然败在那个宁玛巴老人的手下,不但承认在佛像上敲烟袋锅没有过失,而且不得不承认此举有功德!”

可见,实相中并不存在一个实有的相。《中论》也说,如来超越了一切戏论,但愚痴的凡夫却往往执相不舍。其实,真正的实相就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远离一切戏论,这就是佛陀的密意。

表面上,上师在众生面前是世俗之相,但上师实则是自己的心。佛也是同样,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心又离一切戏论,离一切戏论就是法性,什么时候证悟了这种境界,即是真正见到了佛!
从前,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慎跌进了池塘。他用四肢死命地划动、大声呼救,但越是挣扎,身体下沉得越快。到了最后,他想死就死吧,索性把心一横,全身放松,结果竟浮了起来。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遇到事情越是紧张,越容易坏事;越不执著,反而容易成功。

(第十四品,未完待续)
~~敬摘录《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史低!史低JM的珍珠防晒喷雾到手2瓶180ml的只需【79】!折合一瓶才【39.5】[怒骂] [微风]俗话说美白做的好,不如防晒防晒选的好~这款小红薯上都打C
  • #金瀚# ❤️#金瀚正能量# 在收拾行李的时候 看见这些东西 心情五味杂陈 (那就让我bb一会[旺柴]) 真的很幸运 能因为金瀚认识大家 未来的路还很长 不管
  • 他承担了他应该承担的责任!#肖战 我不需要应援# 我想说说我的心里话,其实不理智的粉丝真的是少数,但却会影响整个群体,会让人觉得这个群体都是不理智的。
  • 这是中草药研磨的痘痘膏其中的一味成分,忍冬花(金银花)。淡斑产品很多,但是安全淡斑,不含铅汞,淡斑同时紧致皮肤,让肌肤散发自然健康光泽的,真的只有天然的莫小在。
  • 我会回来是因为 我相信你们"RM:-"solo还是防弹少年团" -"防弹少年团"JIMIN:"如果有
  • 仅仅两个月我已经对互联网丧失了一切兴趣,2月份的时候我已经脱粉肖战开始找下家了,3月份的时候被骂到怀疑人生,我又开始继续支持他。#肖战[超话]##肖战竹石# x
  • 优质的虫草除了可以增强免疫力,更有补肺润肺、舒缓鼻敏症状及改善失眠的功用,强化呼吸系统,守护家人健康。如果是试管人群,女性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通过部分药物治疗及营
  • 2018年2月,卡莫阿-卡库拉铜矿项目资源量再一次刷新纪录,铜资源量整体从收购时的2400万吨,增加到4249万吨,平均品位为2.56%,增长近一倍,该项目由是
  • 作为一个书粉,广播剧做的甚至比我看原著时还要更加心动,我看过很多bl,最喜欢的角色就是珍珠,是我的白月光,而康康真的太棒了!觉得就是珍珠的声音,当然凌飞也是啊~
  • 【#郭沫若#用4字骂#鲁迅#,鲁迅:郭哥,咱俩互黑一下涨点粉?】 提起郭沫若,中国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是郭沫若的文学功底,
  • 我经常会把记忆深刻的梦境讲给花花听,有的时候她会若有所思地告诉我近几天该当心些什么,大多时候都是笑我恐怖电影看的太多,受了刺激,偶尔也会叹着气望着我,说我有心事
  • 目前状态单身路上是否有房是#IG DWG##IG输了# 本人就是你们口中的铁皇杂一枚 身边朋友 很多妹子都喜欢iG 而我是个情怀粉就喜欢RNG。2017以前从来
  • #快乐星球事件簿# ——《在春天末尾时分的青草地上打滚》p1吴政五一连值了两个夜班,可怜兮兮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买到泡泡水以后像大傻子一样跑向我p2去吃好吃的
  • 天生发量多是一方面,但这些年我也的确在防脱发上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和我最近发现的宝藏洗护产品。因为产后脱发的原因,我确实比同龄人更
  • 困っても困らない 広い世間である。長い人生である。その人生には、困難なこと、難儀なこと、苦しいこと、辛いこと、色々とある。 そんな時にどう考えるか、どう処置する
  • 真的好爱好爱他们 我的爸爸妈妈 他们对我真的很好 我感觉我就像是讨债的。舅妈真的是很好的一个人[心]当然我对我妹妹也是很好的 会给他买面包吃 买零食
  • LexBurner一直都是以吐槽动漫为主,也会做新番介绍的视频,之前有个UP主做了一期关于“B站百大暗杀名单”的事,提到蕾丝有三四次,他本身其实算是一个元老级人
  • 全球首店 |今日美创客厅店落户杭州,5月10日开业首店名称:今日美创开业时间:2020年5月10日首店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白马尊邸品牌背景T.DAY今日美创
  • 所以,挽回你的异地伴侣,首先你要调整你们对这个感情的概念,不要给自己加这个束缚,不要对对方的期待值因为异地而增加,那样很累的感情的结局都是更加疲惫。 所以很多
  • LA MER海蓝之谜的一匹黑马【修护美白精华】 因为我也会有肌肤敏感的时期,所以护肤品一直很爱LA MER家的产品。它的质地我超级喜欢,清透水润,不油腻,涂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