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也不敢想,想也想不到”——山东省平度市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回访记】2023年7月7日,中国教育报将迎来创刊40周年。

40年为教育而鼓,40年为教师而歌。中国教育报始终聚焦中国发展进步,始终关注教育改革发展,坚持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直面热点难点、助推教育变革,发现改革先锋、讴歌教师楷模,为教育奠基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初心未改,来日方长。再过一个月,中国教育报将迎来创刊40周年,我们特推出“头条里的中国教育”栏目,通过回访中国教育报头条报道过的教育典型,为读者讲述40年来中国教育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倾听动人心魄的时代强音。



■头条里的中国教育 庆祝中国教育报创刊40周年

大泽山,高又长,密林山洞当课堂。烽烟起,地雷响,好好读书打东洋。

山东青岛平度市。在这里,教育曾是民族解放的武器,多年后,教育成为撬动发展的杠杆。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三教统筹”、人民教育基金制度、“双元制”等一系列改革在平度落地开花。1987年底,国家教委与农牧渔业部以平度为现场,召开全国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会。前来的中国教育报记者惊诧,为啥一个穷县能迅速崛起?他们遍访平度。

答案呈现在1988年1月、2月的中国教育报上。《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好典型》《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7篇通讯,深刻揭示了平度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平度阔步向前的密码。7篇通讯像盛大的烟花炸响了,全国的目光被平度吸引。南方、北方学校的领导来了,大企业、国际友人来了……平均每天接待超过200人,并持续多年。

今天,记者再次踏上平度大地,探寻多年以后,“平度密码”是否依然引人入胜,依然成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职教与经济共舞: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时间回到1978年。平度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好、地下资源丰富,而这样一块宝地,当时人均收入只有75元。

职业教育的兴起为这个农业大县安上了“发动机”。1979年,平度市职教中心成立,最初设立的全是涉农专业。1989年,平度市职教中心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举办中德“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项目,彻底改变了“在黑板上开拖拉机”的传统教学模式。大批新型高素质农民的诞生促进了当地“三农”转型升级。

今天,平度职业教育依然与时代同频共振。

“活塞环装配最考验手上的平衡。”平度市职教中心农机电专业学生孙一进专注地操作。活塞是单缸发动机上的重要配件。孙一进上课用的发动机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轮式拖拉机所使用的。

不仅是设备新。执教这门课的教师侯书臻告诉记者,市场上装配活塞环手法普遍不规范,容易把活塞搞坏。“我在汽车厂干了很多年,行业上的问题难题都要在课堂上体现出来。”

在许多职业院校转而发展二、三产业的时候,平度市职教中心依然不忘深耕农业。原因很简单,平度是农业大县,每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

“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开什么专业。学校22个专业中有8个涉农专业,是山东省县域涉农专业开设最全、设施设备最先进、专业教师最集中的中等职业学校。”平度市职教中心校长朱风彬说。每年从学校毕业300多名“农字号”学生,除去升学的,其余80%都到了当地农业一线,以机械化、现代化技术开垦着这片沃土。

同时,平度也是全国工业百强县。

近年来,平度市职教中心创新形成了共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股份合作建立培训实体、校中建厂、建立混合所有制培训实体、厂中建校、共建产业学院、自办专业实体等7种校企合作模式,将教与学都放在职场或类职场的环境中进行,实现企业增效、学校提质。

平度的职业院校每年“订单式”输出技术人才5000余人,储备产业工人1万余名。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成了招商引资的“香饽饽”,33个国家和地区近4万家企业落户平度。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韩玉梦说:“把企业的需求前置到人才培养环节,直接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建立了技能人才蓄水池,关系着后续的产业改造升级。”

“平度产业发展得好,对企业有吸引力,我们的人才是很重要的原因。”平度市委书记赵兴绩说,“当前随着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加快推进,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将结合产业发展所需,进一步深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和发展互促互进、协调发展。”

江山代有才人出:

从“抗战第一小学”到“成为最好的自己”

从小埋下爱家乡、爱劳动的种子,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面。

在平度市大泽山小学“胶东抗战第一小学”校史馆里,记录着大泽山师生们浴血奋战的故事。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泽山小学就为国家建设开展学农活动,种植的蓖麻子是提炼国防航空润滑油的原料。

师生耕耘的痕迹已成为平度教育的风景线。大泽山小学的学生们在等待上学期酿的葡萄酒装瓶;兰底小学17亩种植园里刚播下种子;明村小学学生走进工厂了解科技助力生产的魅力与大国工匠的精神;“大泽山小导游”在景区为游客讲解大泽山的红色故事、家乡物产……

颇有意思的是,大泽山小学人人有一本“劳动银行储蓄存折”。该校校长王俊寿介绍,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2014年起,学校倡导学生在周末陪伴家长到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劳动。每次劳动都将记录相应的“劳动财富值”。

“财富”何以见得?学生们说:“我家每年都要酿葡萄酒,这个过程很辛苦,爸妈真不容易。”“要珍惜粮食。”“讲好大泽山故事让我非常自豪。”……

江山代有才人出。接续奋斗的时代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力军。

“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走进平度市实验中学校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句标语。成长之路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七年级“迈好初中第一步”、八年级“迈好青春第一步”、九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系列生涯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平度市实验中学校长耿金堂介绍,开展生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设定目标、规划生活的意识、态度和能力,帮助他们追求幸福、奉献社会。“学校还开设30多个社团,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力;开展职业体验活动,通过设置图书室管理、农场管理等岗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各行各业。”

不仅如此,平度市教体局还打造了中小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学科学四大实践基地,让学生零距离了解现代农业,增强体魄,培养规范行为、团队精神、科学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平度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瑜辉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挥当地优势,建设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和强师工程,不断提升教育的美誉度、满意度和安全度。

办好教育为人民:

从5000元到3年90亿元

1987年,时任平度县教育局副局长陈俊生全程陪同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调研。他对一串数字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初,一年的教育办公经费是3500元,找财政局争取才拨付了5000多元。”

改革开放后,平度各级干部在抓经济的过程中愈发清楚地认识到,要发展经济必须靠知识、靠人才。尽管财政紧张,但教育必须办好,刻不容缓。怎么办?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带队,深入乡镇广泛调研、反复讨论后,1984年县里决定建立人民教育基金,开启“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实验。基金按1983年农民人均收入的2%筹集,3年筹集了3000万元——“黑屋子土台子”变成了漂亮的教学楼,教师工资待遇有了保障,平度教育强起来。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平度不断续写“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新篇章。

“张校长!”在平度市特教中心,高三学生小壮(化名)塞给校长张磊一张纸条。打开一看,左边写着24道菜,中间写着同学的名字,右边写着教师的名字。“等我毕业了,我要请大家吃饭。”小壮说。

张磊很感动。学校在籍学生158人,都是智力残障的孩子。“为社会减负、为家庭分忧、为孩子负责,是我们的理念。”今年,张磊和教师们将带领学生乘公交、存取款、去工厂,努力让特殊儿童自食其力,回归社会。

与“一个都不能少”并行的,是更高质量的教育惠及更多师生。

2020年以来,平度市通过集团化办学、强镇筑基、强校提质等方式,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增加1万多个;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县管校聘和“三定一聘”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民生,提升教育就是提升竞争力。近3年,全市教育支出近90亿元。今年我们又扩资5亿多元,用以中小学、幼儿园扩建和基础条件提升。”赵兴绩表示,今后,平度市将努力办让老百姓更满意的教育,办更公平的教育,办更有活力的教育,办更有情怀的教育,办更有特色的教育,办生态更好的教育,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崇教为荣”的良好风尚。

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元韶表示,35年前,平度万众一心,大胆创造,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天,希望平度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双元制”职业教育迭代升级,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再谱新篇。

回望这场因教育而兴的巨变,陈俊生感慨:“我们做梦也不敢想,想也想不到。”

未来,教育将为强国建设开创怎样的盛景,令人无比期待。

【记者手记】

总要有人记录时代、推动历史

本报记者 林焕新

“这么大的变化,我们做梦也不敢想,想也想不到。”这是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

变化有多大?上世纪80年代的平度虽地理条件优越但仍是一个穷县;如今平度连续11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工业百强县。上世纪80年代的平度,政府要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办教育;如今的平度,政府3年就拿出90亿元发展教育……

变化从哪儿来?1988年我还未出生,是当时的报道告诉我,平度巨变的答案是教育,经济崛起的密码是教育。35年后,当时提出的重教兴教理念在今天依然轰鸣着,推动平度的发展。

今年,中国教育报迎来创刊40周年。在回溯40年来报纸头条里的教育故事时,我跟随前辈们专业的视角、生动的笔触,重温了这40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个个生动的教育实践,一篇篇珍贵的教育报道,至今读来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更令我激动的是,这些报道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成为了历史的车轮。35年前,关于平度教育的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轰动,随后一系列像平度一样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来。

我看到——1994年,《教育:企业生产第一道工序》报道了天津石化公司教育改革经验,讲述了培养一流职工带来的企业行业发展;2006年,《浙江:93名农民上大学由政府“埋单”》的消息,报道浙江在全省211个欠发达乡镇实施“扶千名人才、促农村发展”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3年,《一个学位的诞生之路》报道了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超常规推进“百万学位”攻坚的故事……

40年里,这些故事构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台阶,而记者用文字、用影像,让每一级攀登的阶梯历久弥新。

总要有人记录时代、推动历史,中国教育报人矢志不渝、前赴后继。(本报记者 林焕新 孙军)

#绿风·万象#山荷叶篇

山荷叶,中药材名,本品为小檗科山荷叶属植物山荷叶(南方山荷叶)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夏季开白色花,复聚伞花序顶生,花序柄生有小柔毛。秋季采挖,以根状茎入药,去残茎及须根,洗净,阴干备用。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月经不调,小腹疼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山荷叶的花语有多种解释,其中最常见的是亲情、纯净和默默隐藏。 山荷叶的花朵透明晶莹,象征着亲情的纯粹而又默默隐藏。 它还表示清澈、纯净,非常神奇。 此外,山荷叶的花语还包括默默关注、默默隐藏,代表着你会在身边默默守护着对方。

【绿色生活,风尚你我】

#新闻发布会# 【广西法院全方位打造生态环境资源审判新格局】以法治之盾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用法治力量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6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广西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一批典型案例。

广西高院副院长义芳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广西法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发挥刑事审判的惩治教育、民事审判的救济修复、行政审判的预防监督功能,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2022年,广西法院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0040件,判处生态修复金7627万元,补种复绿45万平方米,增殖放流10万尾鱼苗。

惩防并举,生态复绿。广西法院坚持生态修复理念,探索构建“生态司法+绿色矫正”机制,以多样化替代性方式让被告人积极承担环境修复责任。陆川县人民法院发出广西首份《生态服务令》,要求犯失火罪的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内按质按量完成森林防火巡查任务,让“毁林人”变成“护林人”。坚持司法服务前移,开展环境资源诉源治理,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法院涠洲生态旅游法庭高效化解岛民、游客各类纠纷,打造“诉源治理+生态”的“涠洲经验”;柳州市柳北区法院针对管辖区域土地山林权属纠纷多发的特点,设立生态环境资源行政争议调解工作站。

建立漓江流域全方位司法协作机制,设立贺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省际联络站,构建“1+1+N”生态环境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广西法院持续深化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探索跨域司法协作,依法严厉打击涉水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活动。2022年6月,广西高院与生态环境、检察、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协调一致、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体系,形成依法惩治环境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

广西法院持续加强专业化建设,扎实推进广西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凤山地质公园环境资源巡回法庭、邕江源·三江口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巡回法庭等环境资源审判机构专门化建设,打造特色化环境资源法庭。截至2022年,广西法院共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环境资源审判团队或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262个,环境资源审判力量不断壮大。

用公正审判凝聚人心,以司法裁判引领风尚。广西法院注重培育典型案例,发挥重大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梧州德润环保实业有限公司不服环境行政处罚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环境资源年度典型案例;顾某宏诉防城港市渔政支队渔业行政处罚决定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据广西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蒋太仁介绍,此次发布的14个典型案例,涵盖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各个类型,涉及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以及环境污染行政处罚纠纷等领域,集中体现了广西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的鲜明特色、专业要求和功能作用。

下一步,广西法院将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履行好司法服务绿色发展的倡导者、践行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建立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环境修复责任制度。加强与广东、贵州、云南等周边省份的司法协作,加强与检察、环保行政部门的协调联动,推动环境污染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有机衔接,全方位打造生态环境资源审判新格局,助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吃货本色[超话]# 周末继续是拉面存货消灭日。 未来的知名吃播up主胡萝卜,一贯视方便面、麦当劳为顶级美食,于是在我囤的一堆网红拉面中,选择了——康师傅!(
  • 翻开人间烟火 把悲欢装订成册 抚摸爱的轮廓 看笑容定格 一一疯牛 《人间像册》 翻开人间烟火 把悲欢装订成册 抚摸爱的轮廓 看笑容定格 快乐经过跋涉 沉淀
  • 最近连续下了半个月的雨了 这两天天气终于放晴了 我们俩就迫不及待马上出发啦 年前入手的露营装备可以派上用场啦 我这次带的是挪客×敦煌博物馆联名系列的 天幕、蛋卷
  • 【金坛人注意,将要大幅上涨!!!】 因担心俄乌危机将扰乱全球供应,全球油价迅速攀 当地时间22日,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最终收于每桶96.84美元,而国内油价周期统
  • #每日一善[超话]#愿你能做自己的太阳,与山川湖海为伴,自信勇敢,保持善良;把所有的不快给昨天,把所有的希望给明天,把所有的努力给今天。⛲别在乎你付出的时间与精
  • 时光安然而执着,脚步踏实而轻松,相携岁月而过,而相伴风雨而行。向着心灵的方向,朝着心灵的向往,无论凄风苦雨,无论沉浮得失。心若定,何须追逐;心若安,何须浮躁;心
  • 【#英雄攀枝花 ·历史上的今天# 】你知道历史上的今天攀枝花都发生了哪些事吗? 1966年5月5日,市法院成立。 1966年5月5日,市人民法院和市中级人
  • 【长城拥抱“冬奥”:缘起和平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项目已经完工,正静待远方客来。站在新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远眺,对面山脊上就是明长城遗迹岔
  • 【同安·汀溪】 十里东风,再约杨桃树下, 黄灿灿的累累硕果在风中轻摇… 大院口一树桂花挂满枝,院内几朵玫红的三角梅,灯笼似的挂在光秃秃的树杈上,显得分外热闹…
  • 今天是2018年4月6日22点 等了好久终于到了39分 你抬手放在胸口处 那里是你的名字jst一边闭眼默默许愿一边冲我们无奈笑笑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观众席声音
  • 太空大圆盘 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神奇了,连光线都不再是直的,但这又不由得我们不信。还有更神奇的,爱因斯坦用一个非凡的思维实验论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引力其实造成
  •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开悟和修行,逃离所处的环境,就宣称要离开世俗,然后去某个清净的地方去修行。这其实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 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人要
  • [心]修心,是快乐人生的第一门功课。只要心光明,哪怕长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满光明。只要心温暖,哪怕寒风凛冽,人生也能始终温暖。只要心淡定,哪怕颠沛流离,人生也能安
  • 几年前的春天,走进小区,就像走进了公园,隔着铁栅栏的墙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呼应着满院的桃花、梨花,杏花……可不过几年的光景,还是难以避免地走向了破败~物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 咱就是说回家包治百病 一出校门头真的不疼了呼吸顺畅脸也不发烫了 我严重怀疑学校空气是不是有毒 呜呜呜终于吃到了饭团好久没有看到小哥了 星期六回家真的损失了好多真
  • 拜仁122岁生日礼物,蓄力中!
  • 他会找到别的月光,你也会拥有你的月亮。环游遍了整个星系,找不到比你更亮的星星。要对每一个明天怀有恰到好处的期待。重蹈覆辙没有用,和好不代沙雕头像INS表能如初。
  • 1换3!德罗赞+科比怀特+选秀权交易浓眉?别把公牛当傻子啊……
  • 不生气口诀 纵有三千烦恼,抵不过一笑逍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一脸的不开心。 一位老者路过,便对他说:“年轻人,我有一个谜语,你来猜一猜!” 年轻人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