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渔樵问答】栏目:第031期[作揖][作揖]

《写律诗应追求“严律”吗?》(1)

众位师友 / 讨论
乐樵山人 / 整理
——————————————————————————

【七律·红尘感赋】第185首
——步韵酬@柳堂666@抿嘴看风@書蠹--LRL@龙行人间2012 诸师友
文 / 乐樵山人

红尘寄迹少相知,易老韶光有几时?
赤子愁无翔宇翼,黄花独有傲霜枝。
道于今古难图画,梦里关山可入诗。
笑我何求高妙笔,临笺每每意迟迟。

(上平四支)

@西山有居士:山人此诗属对工整、娴熟,但表达的情怀似过于冗杂,八句各表意如下:叹知音少、叹时光速、自谦、怀傲、叹道之大、怀乡或怀友或怀旧(猜测)、自谦、自谦。八句殆抒六种感怀,给人不知所云之惑。也许山人就是想表达一种发散、多感的思绪?

@乐樵山人:本山人此诗,自是感慨万千,自己也未知所云。称之为诗,实属贻笑大方了。我一直声明,自己写诗,只是闲来无事,聊以遣怀而已,奈何某些诗友(比如先生),一直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标准来要求我,我还真是感到头疼不已。须知本山人根本不想做什么诗人,我也从未将自己视作诗人。感谢居士雅评!

@西山有居士:实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罪过!罪过!

@乐樵山人:回复@西山有居士:无妨!洪应明《菜根谭》有曰:“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又曰: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
纵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待人无半毫矫伪欺隐,
虽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垅乡林茶:吾发一言,居士此言亦甚有理!然以吾思之,山人此诗,实可对应现代之“意识流”,想到哪,写到哪!看似文意飘散,实则一气贯穿。唯宏大,故显疏旷;唯难测,故示高深。东鳞西爪,南击北应,似有形容,无迹可循。道在斯矣!乐樵山人,第三联出句改为“仙乡妙道难图画”,此即严律!

@乐樵山人:本山人才不想写什么严律。律诗本来就规矩多,再给自己套上一副“严律”的枷锁,我还要不要活噢?!说句实在话,写诗本来就很辛苦,若再追求什么严律,自己给自己过不去,人生还有何快乐而言?何况,本山人此诗颈联中的“道于今古、梦里关山”,乃是工对,诗意比起“仙乡妙道”来,多了一些感慨。

前两天,偶然看到@流浪的海风11 诗友,在你博里的评论,好像也是这样的观点。其文曰:

兄台最近好像痴迷所谓“严律”。但是律诗哪有什么“严律”和“宽律”之分,只有“合律不合律”。应该说,律诗有正格与变格(拗救),它们都是合律的。有些变格是否合律有争议,比如你此诗中颈联出句的“三仄尾”。

其实,七律中的“三仄尾”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兄台颈联出句的“仄起式”,这种三仄尾,前人诗句中有,但很罕见,一般认为不被允许。另一种三仄尾是“平起式”,涉及拗救问题,前人诗词中大量存在,一般认为合律。但是兄台颈联对句的三平尾,几乎肯定是不被允许的。

@柳堂666: 流浪海风先生所言的“诗无严律、宽律之分,只有合律、出律之别。”此论公允。如以所谓“严律”概之,古诗不说一半,一半的一半总有不合严律之处。如诗圣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如此旷世佳句,恐怕都不够“严律”的标准吧。

@蒲公英iiinn_155:说的好,我也不追求什么严律,不做什么大诗人,只是寻找一种乐趣,让生活更加充实一点。

@垅乡林茶:作诗贵在适意畅情,实亦不必自设藩篱,方式尽在各人选择也!不过“道于今古”为什么与“梦里关山”是工对,有请讲解一下。

@乐樵山人:哇塞!林茶诗友如此高才,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我解释吗?啧啧啧啧!诗写得那么好,居然连什么是“工对”都搞不懂,本山人还真是服了你。所谓的“工对”,比方“道、梦”二字是名词;“今古、关山”四字,也是名词;“于、里”二字,则是虚词。名词对名词,虚词对虚词,词性相同的相对仗,称之为工对。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于今古、梦里关山”相对仗在一起,称之为“工对”,未免有些牵强了,但“宽对”的标准,还是能够达到的。因为若详细加以区分的话,“今、古、关、山”四字,细化后的属性不尽相同。以本山人愚见,“今古”二字,若对之以“乾坤”等名词,方可称之为工对。盖因“今古”二字,指的乃是时间;而“乾坤”二字,指的乃是空间。正如《淮南子·齐俗训》有曰:“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以“时间”对仗“空间”,当更为工整。

依照前人所述,词性可以细分为十多种。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工对,必须“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花木对花木、鸟兽对鸟兽、人事对人事、岁时对岁时,饮食对饮食、宫室对宫室、器用对器用、珍宝对珍宝,文臣对武职、祖孙父子对兄弟夫妇,叔侄师生对朋友宾主”等虚实应对。比如明末清初的才子李渔归纳的《笠翁对韵》有曰: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以上所举之例,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对。关于这一点,有空你可以多请教一下@一方伊人_scarlece 师友。

@垅乡林茶:山人过奖!贫道是问,关山自在梦“里”,古今“于”道何干?另外,这个得等伊人老师这阵子忙完,最近还得自己多下些功夫。

@乐樵山人:“道于今古”之意,亦很好理解。所谓的“道于今古”,指的是大道亘古亘今,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不光古时候有道存在,当今之世,道亦是无处不在,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老子《道德经》)。正如吕纯阳祖师有诗曰:

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
性若空时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由于“道”之一字,无形无象,无去无来;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此中妙义,实是无法言说,亦难形之于图画。老子《道德经》有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故本山人此诗云:“道于今古难图画”。

@垅乡林茶:吾悟矣,“道于今古”,即“大道对于古今来说”之意!

《法华经》大通智胜佛

(第一百零一段)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狮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
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劫,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世尊甚稀有,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暝无导师,不识苦尽头,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佛告诉诸多的比丘众们说:“大通智胜佛”住世寿命为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是古印度的数量单位,《俱舍论》卷十二说:那由他当为千亿数。这么算来就是五百四十万亿个千亿,可见佛寿之长,是难以想象的。这还只是肉身生命,肉身生命住世如此长的时间后,即入涅槃,入涅槃后得法身生命,法身生命就不是用那由他来计算了,因为这个生命是永恒的。这个永恒的生命具足常乐我净,永无生死、永无烦恼、永远自由、永远幸福。是每一个学佛人的终极追求。
“大通智胜佛”坐道场时,破了所有的“魔军”魔众。成佛时都要经过破魔除邪这一关,释迦牟尼成佛时,在菩提树下,不仅战胜了凶恶的邪魔,也战胜了温柔貌美,淫姿迷人的女魔,并降伏了所有的天魔,才睹明星而成道的。
“大通智胜佛”也是破了一切魔后,才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智名:义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指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大通智胜佛”之前修正觉时,由于佛法不现前,即佛的十号果德不现前,参禅打坐,从一个小劫到十个“小劫”,身心不动,修得很苦,但佛法仍然不现前。
“劫”是时间计算单位。《大毗婆沙论》说: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约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我们中华文明史也才五千年,可见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的时间,算是够长的,这还只是一个小劫。而大通智胜佛在禅修中,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种求道的意志,实在令人钦佩。
大通智胜在十小劫的禅坐期间,忉利天和其他诸天的天神天主们,被他修道的精神所感动,就为他在菩提树下敷设了狮子座,高“一由旬”。“由旬”是古印度的计数单位,有大中小之分,通常认为一小由旬为四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大由旬为六十里。一由旬高的狮子座,不论用哪种算法,都是很高的,以此比喻佛法是不可思议的。
于是大通智胜登上一由旬高的狮子座,心里面想:这下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吧。刚坐上此座有此想法时,许多的梵天王就雨下了很多鲜艳而美丽的天界之花,一百由旬的地方都雨满了这些花,时而有阵阵香风吹来,吹去先落下而枯萎了的花朵,又雨下新鲜的天界之花,如此反复不绝,经过十个小劫,连续不断,直至佛“灭度”,天神天王们都常雨天界之花以作供养。
“灭度”新译圆寂:意为圆满诸德、寂灭诸恶。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致之果德。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称为圆寂,即入于涅槃。这时还有东南西北四大天王和三界诸天天王,为了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天神,也常以各种天乐鸣空,满十小劫,直至佛灭度,都作这样的供养。
世尊说:诸位比丘众们!大通智胜佛在禅坐中整整修了十个小劫,非常精进,又得诸天供养,诸佛之法,才现于当前、才成就了无上菩提。大通智胜佛未出家以前,有十六个儿子,大儿子名“智积”,其他儿子各自都有自己种种珍贵奇异的好玩之物,尽享富贵,后听说父亲成佛了,全都舍去自己珍奇的宝贝,去拜诣佛所,儿子们的母亲依依不舍,流泪相送,这些儿子们的祖父是转轮圣王,与一百个大臣和百千万多的人民,皆共围绕,随十六个王子一同来到了佛的道场,都想亲近“大通智胜如来”,都想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
到了佛所,他们全都依次行头面礼足礼,一一“绕佛”完毕。“绕佛”是礼敬法,方法是围绕佛而右转、即右绕。如地方宽则作圆绕、地方窄作直绕。圆绕则从东至南、至西、至北而行。直绕则笔直走向前、又向右直折回头。然而都需要依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之规矩以回身、切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此名逆行有过。
绕佛还是一种非常殊胜的法门,《 华严经》的德云比丘专修念佛法门,称为“般舟三昧”,完全是绕佛,不坐下来也不躺下来,昼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绕佛、念佛。历经九十一天,修成般舟三昧,亲见佛立眼前,成就随意往生诸佛净土之大功德。
绕佛还可作经行,就是缓慢的散步,可向右绕圈,也可直来直去,能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沈、不掉举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会儿就打瞌睡,散步就不会了;有些人心里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如果是缓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这是用功的方法,对身心大有益处。
这时众人绕佛后,一心合掌,瞻仰大通智胜佛,而说偈颂、十六位王子说:有大威德的世尊,为了度化众生,勤苦修行,在无量亿劫以前,就成就了佛道,所有的愿都已具足,所得的大善大吉都无有其上。世尊在因地修行时,非常稀有,参禅打坐,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在这非常漫长的时间里,身心都住于寂定,安然不动,其心常“惔怕”。
“惔”(tán)有二种含义、即:1、淡泊:指平易恬惔,忧患不能入。2、恨:惔火烧、指忧心如惔。惔在此处作忧心如惔解,是烦恼所生之昏沉散乱。意为其心常怕昏沉,更怕有所住,不敢有散乱。
大通智胜如此修大定,终得寂灭现前,安住于断尽诸有的“无漏法”中。“无漏法”与“有漏法”相对、有漏法指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人生演绎的是世事无常、生死无常,事物名利虽有,但一切皆为幻有,不可能永久保持,犹如有孔的杯子,一装水就会漏掉;无漏法指出世法即佛法,可消除生死烦恼,不为生死烦恼所束,不造恶因、不受恶果。例如声闻法、缘觉法、四摄六度等四圣法,这些法犹如没有孔的杯子,装进去的水,是不会漏掉的,称名“无漏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见到的世尊,已安隐(安隐意为安住于轻安禅定中),成就了佛道,我们也得到了大善利,得到了值得称庆的大欢喜。回想以往在没有佛法住世的岁月里,众生常生苦恼,就像瞎子在昏暝中没有人引导,常常碰壁,不知道苦恼的因缘,也不知道怎样去解脱这些苦恼,就犹如在漫长的黑夜里,看不清方向,盲目地造下和增加了许多的罪业,在恶道的时候多,减少了生于人天善道的次数,这样从无明又入于无明,永远都难以听到佛名佛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佛得了最上大法,安住于三昧无漏道中,慈悲济度众生,使我们和一切天人都得到了佛法的大利益,所以我们都要礼拜世尊,都要皈依正觉、皈依“无上尊。”无上尊就广义而言指所有的佛、就狭义而言指的是大通智胜佛。所有的佛乃至大通智胜佛均为三界至尊,无人能超越其上,故名无上尊。

学佛之人不应该求人间十样东西,

佛经上说: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经常“求菩萨保佑我不要有病”,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毛病,慢慢的欲望贪心就会来了。哪一个人不是吃了苦之后才来学佛,想找一条求生之道?有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佛,因为身体好,从来不生病,吃喝玩乐。身体没病,就会有贪欲生出来,慢慢的就会破戒退道,戒律不遵守,道心散去。家里有个精神病的孩子,爸爸妈妈不会退道的,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还没救好,所以天天念,等孩子好了,什么都好了,身体好了,接下来就会觉得“可以了,我念好了”,就是退道。知病性空,要知道身体上的病都是空的,身体的病会好。本性才是真的,身体是外围的,内心不能生病。生病的人不要烦恼,因为苦了才知道要修心,佛法界在丛林制度的时候提倡苦修行就是这个道理,不苦的人不会好好修行,吃过苦的人才知道好好珍惜人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处世不要求没有难,这个世界上,没有难的事情不要求,不可能的,一波三起。如果没有难的话,这个人就会骄傲,做一件事情成功一件,一定会骄傲。西游记中当年唐三藏取经,观世音菩萨天天在唐三藏头上照看着他,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世界上如果无难的话,就会骄傲、奢侈,骄奢心生起,就会去欺压别人。一个做什么都能成功的人经常会骂人“你这个人真笨,你怎么都不懂的……”体难本妄,身体就会发难,本性就会忘记。难亦奚伤,难,连伤口都无法愈合。以患难为解脱,当一个人有难再去努力,最后得到成功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修成佛。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研究自己的本性,希望求到没有障碍。实际上,如果心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慢慢失去,躁进,急躁,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心中如果没有障碍的学佛,就会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师父让你们问问题,就是让你们有疑问,然后帮你们解决,又有疑问再解决,你们就不会贡高我慢,不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和别人讲。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不求心中没有魔障,人的一生魔障不断,只要有佛的地方就会有魔,只要有善心的时候就会有魔心出现,想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会有阻碍出现,道理都是一样。积累功德如果没有魔障,誓愿就会不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得正果。不能说魔性没有,因为魔性虽然有,但魔性没有根,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般若心中是没有魔能够种扎在自己的内心,而只有佛种扎在自己的心中,所以魔没有根,佛有根。希望大家懂得这一点,就会相信,虽然我很难过,虽然我被魔困扰,我天天很难过,但是他一定会去了,因为魔是没有根的,而佛性永远战胜魔性,这就是佛必定能够战胜邪魔。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做任何事情,不求容易成功。如果事情很容易成功,你的志气就会存骄慢心。很多人修心,看见了菩萨,马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学台长给别人看图腾了,最后图腾没看好,自己头痛了。志意轻忽骄慢,一个人很骄傲,贡高我慢,必定会夸耀自己很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败,也会随着宿业而锐减。一个人骄傲之后不会有很多成功的因素,因为他不当心了。出事的都是不当心的,刚学车的时候不会出事,等到自以为开的很好,很神气,听听音乐,思想不集中,就撞车了。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做人的交情、和别人相处,不要求别人一定对我好,给我受益,经常让别人给自己受益,就会亏欠道义。和人打交道,整天想占人便宜的,就是小人;整天想付出的,就是圣人。不要去看别人的不好。要看到任何事情的因缘,人间不管交情和亲情,都是依缘分而起,有缘人才能布施道义。以亏己利他的交情才能得到真正的资粮,让自己吃亏的人,别人才会真正帮助你,你才会吃小亏占大便宜。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不要占人便宜,否则容易引发傲慢心。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一个人以为自己正确,才会做出很多虚妄的行为,所以很多人难以理喻。人只是在酬还业报,不管对谁,不管别人是否适合做你的朋友,都要做功德圆满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帮助别人不要等待别人给你回报。有意图等待别人回报,会活得很辛苦,整天为名,等别人给你面子,慢慢会缺乏道德,把很多好的东西废掉。你对一百个人好,不求回报,等有二十个人对你很好的时候,你会感觉“我怎么这么幸运,怎么有这么多人对我好”,因为你布施的时候没有想到回报。如果你对二十个人好,等待二十个人的回报,哪怕回报了十八个,你心里还是不开心,“这两个小气鬼,我对他们这么好,他们都没有回报我”,两个人就会让你把十八个人对你的好全部去除。所以,不要图回报,也是一个境界。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见到人家的利益钱财,不要想着自己去 分,一想到这里有自己的份,痴心会蠢动,痴心蠢动必定争夺财利,毁损己德。所以不要去争利益。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一个人被人冤枉,不求去申辩。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怀。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去怨恨自己怨恨别人,你去跟别人讲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越解释反而会伤自己,举一个例子就是伤自己一次。佛法界说“忍辱精进”,一个人忍辱了,也能精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深度交流,干货满满,感谢郭老师,感谢所有热情参与的企业朋友们[鲜花][鲜花][鲜花]福清文桥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商务代理代办服务;个人商务服务;翻译服务;教育咨询
  • 如果就这样放弃,实在太可惜了,更何况这些粮食也是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借的,还是要去找当地政府看怎么解决吧。”​可“适当”这个词,却是让政府最难办的,因此到现在赔偿的
  • 五位演员都好棒[打call]“靓仔”梓浩开场是肉耳可听的紧张,但比起线上表演是肉眼可见的进步,cue到某顶流四字emm这是还可以说的吗?这段时间摄入碳水最多的一
  • 只不过看着好像更A(傻)一点[doge]一个小白菜,一个圆白菜,的次方,我真的跟菜干上了[二哈]最近的一些小里程碑…妈妈系列 生日系列 小动物照片…逐一毕业{
  • 大概这一年是我长这么大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也是我成长最多的一年,走错了路,做错了很多选择,这些年辛苦的积赞在今年毁于一旦,无数个焦虑睡不着的夜晚,毕业两年了,我都
  • 這個未自見的現象,曾經也是我的自問,卻成了今天每個當下的自覺,這個朝聞道,夕死可也的瞬間,是究竟涅槃,無生死,無生滅,還我清淨自在的真實,每個當下一覺,感受到萬
  • 耶 超开心的 p1.3外卖小哥送奶茶时blingbling真的很美p2瑞幸生椰永喝不腻晚上11点的星巴克挺神p4.6暑假期间终于吃到第二次早餐 继续加油p5芒果
  • 在任何时候,“生命诚可贵”都是一个人的相对比较宝贵的,生命是我们为了延续后代,繁衍生息的基础,对于相救的恩情,也是不难理解的。当然了诸葛亮的能力也是没得说,刘备
  • “你像月亮一样照进了我的生活 你的光让我撑过了很多难熬的时候 虽然现在月亮暗了 我也很庆幸你的出现 谢谢你的突然出现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段特别有意义的日子”“在追
  • 真喜欢这样的房子和室内布置、你和自然可以融为一体#你又在偷偷看什么文# 钢铁号角by灰谷我真的是庆幸20来篇的番外!但是你又觉得哇哦好像是该这么发展!
  • 连两个事业有成的大美女都能被骗的团团转一个男的要骗你 而女生有真的喜欢他的时候 真的很难发现蛛丝马迹 可见女生在恋爱中容易保持一颗真诚的心 而男的心尖上
  • 今日朋友圈状态文案 1.温柔有尺 善良有度。 2.人间至善。 3.与自己和解。 4.静躺入空山。 5.热爱漫无边际。 6.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7.循着光照的
  • 因为大家都不去,因为我怕别人觉得我装,因为我害怕做出跟大家不一样的举动,因为我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我不够想去做,因为因为……我想了很多,内心自责了很久,然后我告
  • 曾经的我是这样想的,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情,沉重、无法讲述的悲伤和苍凉,就在浅薄的纸上画上心中的点滴。在那并不算繁华的小城里,我遇见了一个姑娘,虽只有匆匆一
  • ——回前脂砚斋的批语说得很清楚,写刘姥姥是一层,写凤姐才是重点;而且全书设定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由盛而衰,可惜八十回后无存,三进详情就不得而知了;还
  • #一城一影##宝宝的少女心##服装设计##新中式服装##服装搭配##初秋穿搭#真正​的信任,需要绝​对的坚定​首先坚​定信​任​的是自己。​这​考验​的不仅仅是
  • 况且这个现场谁听了能不发疯呢[泪]【拍宣传片的时候真的可爱丝我了,我们一群人此起彼伏的“好可爱啊”以及我的一些全损饭拍星鱼: 贝加尔湖畔: 兰亭序: #周深
  • 多大的图案印在鞋子上比较合适;怎么让图案适合不同尺码的鞋;如何选择一双鞋子的材料……等于我一边接受朝日设计部的专业培训,一边实现了这双鞋的设计。而且这双鞋我在设
  • 与我认知细胞群相符的细胞及细胞产物自动移向我本身身体内,我认知购买的东西其他人不能用,用会犯困睁不开眼,我不会授权任何人使用我的东西!如果要读认知看人,只可以看
  • 他们既享受对方对自己的宠溺,又喜欢在温情的充盈下自己主动的去示好和表现让对方惊喜的浪漫,有爱情,双鱼座才不会无聊。白羊座:最怕突然产生感觉白羊在真正安定下来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