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庄严论第五堂课

时间:2014年1月24日下午8:30至11:00

地点:德噶寺大殿、第一届谶摩比丘尼辩经法会会场

授课上师: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中文翻译:伦多祖古大家早安,今天继续「人生难得」的课程。首先进入解脱庄严宝论正文,若无信心者,相续就不会生起善法。《圣十法经》云:「人若不具信、白法不成就,如种被火烧、不能生苗芽」。《华严经》云:「信心微小诸众生,难知菩提微妙法。」因此生起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大庄严经》云:佛说「阿难!应生信心!此乃如来之祈请!」因此,所谓信心为何?信心分为三类:及胜解信、欲乐信及清净信。其中

◆胜解信:

是依照对境业果与苦谛、集谛而生起,彼亦即诚信善业之果引生欲界的安乐,诚信不善业之果引生欲界的痛苦,诚信不动业引升上二界的安乐。诚信所谓集谛,及业与烦恼造作故,所谓苦谛,及感得有漏的五蕴。

◆欲乐信:

是指见到无上菩提的殊胜后,为获得彼而恭敬学道。

◆清净信:

是依于对境三宝而生起,即于能宣讲道之佛宝、成为道之法宝和成为修道助伴之僧宝以清净信恭敬信受。《具舍论》云:信心者何云?即于业果圣谛和三宝之现前胜解信、欲乐信和清净信。《宝缦论》亦云:谁不由欲嗔,怖痴而越法,彼谓具信者,定圣妙法器。

其中

◆不以欲望而越法:

即不因贪欲而舍弃正法,譬如他人说,赐与你食物、珍宝、美女和国政等大奖赏而舍法,亦不舍弃。

◆不以嗔恚而越法:

即不因嗔恚方面舍弃正法,譬如他人以前曾对你做过极大损害,仍然要有任其极大损害,亦不舍弃正法。

◆不以怖畏而越法:

即不因恐怖方面而舍法譬如有人说,「你如果不舍弃正法,就派三百名勇士,每天割你五两身肉」,亦不舍弃正法。

◆不以愚痴而越法:

即不因无知方面而舍法,譬如有人说,业不真实,果不真实,三宝不真实,你从事于法何用?舍法吧!亦不舍弃正法。具有如是四种彼即是具信者,是堪为修持决定胜的妙法器。如是若有彼等信心则功德利益无量,即:乃胜士夫之发心、断除诸无瑕、诸根明利、戒律无缺、消除烦恼、远离魔境,获解脱道,广集善业,见众多佛、蒙佛加持、出生彼等等不可思议的功德。此亦如《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云:信于佛佛法,能信佛子行,信无上菩提,诸大士发心。又若具有信心,诸佛世尊也会莅临其近前宣说正法。《佛说大乘菩萨正法经》云:如是住信菩萨,诸佛世尊知是诸佛法之法器,即诣彼前,如实宣说菩萨之道。如是所谓人身宝,身体具有暇满二者、心具有三种信心,这即是修证无上菩提所依补特伽罗。

《六祖坛经》什么是开悟顿教
(第二十段)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大师说:各位善知识!二乘小根之人,听闻到金刚般若“顿教”法门,就好比草木中,根性浅小的一类,大风大雨一来,全都自行倒伏,有的还被连根拔起,摧毁,不能再生长。小根之人,与这比喻是一样的。这里说的顿教是什么意思呢?顿教与渐教相对,顿教是顿悟渐修、渐教是渐修顿悟;以说法之内容而分,长时间修行而后到达悟境之教法,称为渐教;迅即证得佛果、成就菩提之教法,称为顿教。或循序渐进到证果之教法,称为渐教;一跃顿至佛果之教法,称为顿教。
以说法之形式而言,对根器未熟之众生,由浅入深,初说小乘,渐次说大乘之法,称为渐教;对顿悟之机,从开始就直说深法之教,称为顿教。天台宗说顿教:是佛为应大乘利根菩萨而直说大法,不谈小乘,比如所说《华严经》、《法华经》等,就是顿入教法。说渐教之意为渐次,是佛应大、小乘钝根众生解说“阿含、方等、般若”等由小乘而至大乘的渐进教法。
弘忍大师圆寂前说他弟子中能够真正传佛心宗的只有十人,他对玄蹄说:“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这十个人就是:神秀、智洗、刘主簿、慧藏、玄约、老安、法如、慧能、智德、义方。而在此十人中,最突出和影响最大的是神秀与慧能。此二人虽然是同一师承,但所传禅法则不尽相同,慧能在南方、其禅法宗《般若》为顿门;神秀在北方、其禅法宗《楞伽》为渐门。世称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后来南禅北移,因南禅的方法更为简便,使神秀在北方的禅法逐渐失势,最终形成了南禅的一统天下。现在全国的禅宗,都是南禅顿教的法脉。
大师说:二乘小根之人,智慧浅薄,在深山老林里住窝棚修清净行还可以,一旦回到灯红绿酒的闹市,就不知道如何应对了,就会像小草小树一样被大风大雨摧毁。其实小根人原本也有般若智,与大根大智人的般若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但为什么在听闻般若法后不能开悟见性呢?是缘于“邪见障重”,“烦恼根深”。邪见来自于五不正见,是由思惟不正所产生的错误知见,即:
1、身见:凡夫执肉身之我为真实。其实此身是五蕴四大的因缘和合身,因缘聚则生而为人、因缘散则死而回归四大,本来是无常败坏之物,若执我为真实,即生邪见;小根人执涅槃为真实,即是我执,即生邪见。
2、边见:边是鄙陋或偏差的意思。指所得的知见鄙陋,有所偏蔽,执常执断,各落一边。执常的知见,以“常”为恒常不变,认为人死仍旧为人,牛死仍旧为牛,贫穷永远是贫穷,富贵永远是富贵;执断的知见,认为是人死之后,一灭永灭,没无有生死轮回之事,则作恶无所畏,胆大妄为,藐视因果。
3、邪见:不正的知见,不信正法,拨无因果,毁谤三宝,坏诸善事。
4、见取见:见即指上面说的‘我见、边见、邪见’。取是执取不舍,是对上面所说的三不正见,执以为实。这又叫做“非果计果”,就是自己还没有亲证圣果,而妄执已得到圣果的错觉。
5、戒禁取见:这种人妄自执著其所持不正确的戒禁为最殊胜。如印度有一种外道,他们持牛戒,或持狗戒,食草吃粪,或作投岩、投水、赴火、卧荆等种种苦行,本非出世正因,而执著修此类苦行之因,是获得最上的涅槃妙果,故又名“非因计因”,称为戒禁取见。
以上五种不正见,是凡夫和小根人在知见上的迷惑,称为见惑。是因为邪师、邪见、邪思维等,而生起的不正见,皆是邪见。而“障重”之障指的是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是凡夫之障,障碍真理,不知菩提是何物,只能在生死中流转;所知障是二乘小根之障,障碍真如本性,不能得中道第一义。
凡夫和二乘小根人,同属障重之人,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凡夫起生死烦恼,小根人生执取不究竟为究竟之烦恼,其烦恼之根都很深,这种状况犹如大片大片的乌云遮盖了太阳,如果没有风吹乌云散,太阳光是现不出来的。这说明烦恼根深的凡夫和二乘小根人,都需要用风比喻的大乘法才能为其拔出生死烦恼之根,得究竟解脱。
大师说:般若之智,含藏万法,平等无二,本无大根小根、大乘小乘之说,只为一切众生自己心中,有迷有悟,迷悟不同,见大见小,才有了大小二根、大小二乘之论。迷于自心本性者,见外不见内,只空了外面的我相、人相、众生相,但寿者相未空,执寿者相为涅槃,如此修行,觅佛菩提,是还没有悟得真如自性,此即是小根;如果能开悟顿教,见自本性,不执着于外修这样法那样法,但于自心本性中常起正见,见自本心本自清净,本无烦恼尘劳,则烦恼尘劳常不能染,这种状况,即是见性。
大师说:各位善知识!只要能做到内不住心、外不著相,内外不住,就能在三界之中及一切诸法里,去来自由,如此则能除去一切执着心,于实相之理通达无碍。能作这样的修行,即与《般若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教义本无差别。

■要想到,善少恶多的我们,是多么幸运才能得到人身■所以我们想,像我们平常被很多无明所覆盖,善业极少而罪业极多,要在非常幸运的状态下,才能够得到这样的人身,不然,像我们平常的言行,是很难得到如此难得人身的,这是「因果」上的难得暇满人身。第二个,自己好好想想,自己今日能得到暇满人身,当自己往生之后,我们会生于何处,生为六道中的那一类?我们自己都无法保证,我们真的不能保证说,下一世将投生于哪一道中,因此我们要想到,今生能得到暇满人身,是极为难得,因此要从这个角度,去明白暇满人身的难得、珍贵。其难得者,如菩萨藏经云:生于人中难,获人寿亦难,得闻正法难、佛陀出世难。《大悲经》中亦云:生于人中即难得,圆具闲暇极难得、佛陀出世极难得、欣乐善法极难得、清净誓愿极难得。《圣华树庄严经》亦云:遮止八无暇难得、生于人中亦难得、圆具清净闲暇亦难得、佛陀出世极难得、根无不完足亦难得、得闻佛法亦难得、亲近正士易难得、认真善知识亦难得,依教奉行亦难得,正命亦难得。于人世间勤勉于法随法行亦难得。《入行论》亦云:暇满人身极难得。复次以何譬喻而难得呢?是何补特伽罗难得呢?因何理由难得呢?其中譬喻者如入行论中云: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诸投生于三恶趣的补特伽罗是很难得的,彼由于何因缘故而难得呢?乃因暇满之身由积极善因而获得,而投生于三恶趣故,则不知道积集善业、恒时为行恶业故。因此,生于三恶趣者由恶业微小,并积集了某个顺受后业也可以得到。这个「盲龟」的譬喻,是我们平常会讲的,另外有些经典有讲到:将一个芥子,向天空抛去,掉下来的时候,刚好被地上的一根针刺穿,所以这也是一个暇满人身非常难得的比喻。这些都是透过比喻来了解暇满人身的难得。利济大者,《入行论》云:「既得能办人生利,」其中,士夫以梵文言就是「布汝卡」,在声明中是能力或力量之意,即暇满人身具有成办增上生和决定胜的能力或力量,是故称为士夫。如同前几天讲到一样,人不就是会走路,会说话而已,这里所谓的人,也就是「布汝卡』,是指具备心力的人。由于心力分为上、中、下三种,所以士夫也就有上、中、下三种。此亦如《菩提道灯论》云:「由下及中上,应知有三士。」复次,下士指具有自己不堕恶趣而获得人天的能力,此亦如云:「若以何方便,为于生死乐,但求自利益,说彼下士夫。」中士指具有自己解脱轮回并获得寂乐果位的能力,此亦如云:「背弃三有际,遮止诸恶业,但求自寂灭,彼名中士夫。」上士是指具有为利有情而获得佛果的能力,此亦如云:「若以自身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尽者,彼是上士夫。」又于利济大者,阿闍黎聃陀罗阁称亦言:「若谁得已则拔生死海,能植殊胜菩提之善种,较如意宝功德极超胜,若人谁忍使其空无果?具大心力乃人所能得,天龙非天大鹏及持明、人非人腹行皆无此道。」在这里,「行善断恶」是「下士道」的能力,「解脱轮回」是「中士道」的能力,「获得佛果」是「上士道」的能力。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解脱庄严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我看来听得懂与聊得来才算适合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有自己的快乐也有自己的寂寞有万千心事不知如何诉说人生漫长总要找一个合适的人一起
  • (陳樹人)[通治方]  岳美中:治此病, 可仅用玉米须一味,药方; 玉米须60克,洗净煎水服,连服六月,即能痊愈。  [辨证方]  1、寒 证  岳美中:罗氏
  • #多平台下架张哲瀚主演作品##多平台下架霍尊张哲瀚视听作品# 继乐视下线吴亦凡张哲瀚相关视频后,又有多家视听平台下架霍尊张哲瀚视听作品。#多平台下架霍尊张哲瀚视
  • 生活亦如此,别再执着于错的事物和过去,也别再抗拒未来和一切未知,还有很多美好在等着你,你只需要做好当下的自己[太阳]。毕业旅程结束,是时候整理心情再出发啦~说浪
  • 懒的修图了,大家随便看看[并不简单]昨天趁着闭展之前去逛了下ISPO的户外展,这种展一般都是面对经销商的,不会对个人销售展品,但是闭展的时候为了减轻打包负担经常
  • 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也贵;人之真诚,并非话语而是纯洁,心灵纯洁,不语也真,不诉也纯。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心存善念,非靓也
  • 不知道咋回事,今天肚子疼了好几遍,怀疑我是不是冻到肚子了,心想这还是22℃的天气不会吧[跪了]✓晚上有个比赛,有大佬找到了我,承蒙不弃,希望最终有个好的结果[拳
  • 您愿意的话可以慢慢感受#脱单##桃花运##单身# 面相看这位姑娘狮子鼻出现在脸上,可以提升你的事业运势,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利于事业的拓展,财运是很好的,另外狮
  • #王俊凯[超话]##王俊凯# #王俊凯电影断桥# #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俊凯# #王俊凯伯爵品牌代言人# piwrii Pi是偏爱的意思w是王俊凯wang开头
  • 今日那些可以直接封神的少年感文案1."普吉岛的夏天永不停歇我热爱的少年永远热恋"​2."城市慷慨亮了一整夜光如同少年不惧岁月长&q
  • 对他来说凡是需要操心的事反正我是搞不定的好像因为他自己慢慢的改变方向 当然啦 是好的方向 他大部分时间真的很啰嗦 可是想想是为我好 算了算了 可能上辈子欠他的有
  • 我们家的兔兔身高183.6,身材比例超优越,长相超俊,有着大大的眼睛,超好看,唇下有防伪标志,最近不慎走丢,请看到他的人第一时间联系我,非常感谢! 我们家的兔
  • 爱你的每个瞬间,像飞驰而过的地铁 我少女时期很喜欢看青春文学,这是八姐的名句,我记了很多年,一直觉得这是be美学,意思是爱可以跑得飞快转瞬即逝我追不上你 在豆瓣
  • 喜欢他们两对,是因为他们在互相成就,不管是快乐有人分享,还是伤痛有人相陪,在人生中相互扶持,那种有爱,是我羡慕的。(当然这是我第一次看泰剧,始于此,也许会止于此
  • 但牛的是也没有像有些城市各种管控刁难就差不让你来了,但云南就还没有被外面来的人惹上事,太牛了。可能是受现实兴趣的影响,一下车我就在那各种拍照……[允悲][允悲]
  • 这场景就很像人们常说的,两个小孩打架了,作为家长应该不应该去劝架或者教育下孩子一样的道理。但我也不是圣人,我没法从中期盼可持续的陪伴与爱。
  • 姐妹们如果也在考虑婚表或对表的,天地良心珀真的值得。但如果你非常有效率的找到了这个确切答案,并且让他看到你已经满足了他的期待,或者有改变的极大可能,那么你们的关
  • 所以说: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正像乔丹说的:可以接受失败的我,但决不能接受
  • 想受戒的在家人,你所应该注意的 ◎ 宣化上人 ● 要有正知正见 学佛的人主要是要有正知正见,所谓正知正见是什么呢?就是要做佛教一个真正的弟子。佛的弟子第一
  • 可是,就在梁万俊准备返航,一个更大的意外发生了,仪表盘油量正在极速下降,仅4分钟,飞机油量就下降了400升,24分钟后,飞机的油料彻底漏光了,此时,飞机的故障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