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渔樵问答】栏目:第034期[作揖][作揖]

《写律诗应追求“严律”吗?》(2)

众位师友 / 讨论
乐樵山人 / 整理
——————————————————————————

@垅乡林茶:愚意大致可以这样形容,所谓“奥数”者,被称为数学中的杂技;所谓“严律”者,可视作律诗中的特例。诗以言志也,远不至非严律无以明之。若有愿于此者,亦何妨援笔一试!

@素手写缠绵:道无高下,求同存异。

@乐樵山人:林茶诗友之意,似乎还打算辩论一番喽?

@垅乡林茶:哈哈,吾投闲置散之人,每苦生涯无聊!往往与诸君论道,常常能发我神思,何乐而不为也?

@乐樵山人:行!我们现在分成正、反两方,对此问题展开辩论。本山人对严律的要求,持反对观点,因此是反方;林茶诗友持赞成观点,是正方。本山人先来发表一下我方的观点,格律诗所谓的“律”,众所周知,应该跟“军律”和“法律”的意思差不多,意即“严如军律”之意,大家都不能够违反的。

“近体诗”自唐代武则天时期兴盛以来,流传下来的七律平韵格格式,有“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四种。此处谨以“平起平收”格式为例,其余三种格式不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知道,这四种格式中,括号内的(平)或者(仄),指的是可平可仄的“中”字。意思就是,诗句中处于第一、第三位置处的字,可以是平声字,也可以是仄声字。显而易见,凡七律诗句中,第一和第三个字,假如使用了可平可仄的“中”字,照样是符合格律的。但是,若按照所谓“严律”的标准来评判的话,诗句中处于第一、第三位置处的字,是不允许“可平可仄”的;或者可以说,假如使用了“可平可仄”的字,就算是违规了。

从唐代兴起格律诗以来,时至今日,虽说没有两千年,但起码有一千多年吧。这一千多年来,中间出现过多少伟大的诗人,即使没有千千万万,也有个万万千千吧。这么多的古代诗人,他们在写诗之时,无不遵守以上格式,并写出了许许多多的好诗。他们的七律中,使用过“可平可仄”的字,可谓不胜枚举,在此就不举例说明了。有兴趣的诗友,可以自行去参看《唐诗三百首》《全唐诗》以及宋、元、明、清、民国、近代和现代诗人所写的七律。

若说七律“必严律而后可”,那么请问林茶诗友,以上所列举的“历经千百年而不倒”的四种七律平韵格格式,是错误的吗?古代按照这些格式写诗的许多名家,诸如中唐以后的杜甫、柳宗元、韩愈 、白居易、元稹、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孟郊、贾岛、张继、韦应物、张祜、张籍、顾况、李商隐、杜牧,以及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等许多古代名家,他们的律绝作品中,多有“可平可仄”的字出现,难道他们都错了吗?

@蒲公英iiinn_155:我声明,我支持乐樵友,只要意境美,表达美好,无大错就行,小细节不必细究!

@垅乡林茶:哈哈,山人,咱们辩论的大方向要明确一下,应是“严律是否应追求”,不应是“非严律都是错的”。律诗中,可分为严律和非严律,这都是律诗,并且非严律还是一种更广泛的存在。某之意,也绝不是非严律都不对,或律诗必须都写成严律,这个恐怕谁也办不到,而且也失去了作诗的乐趣了。我意讨论之方向应在:

1、严律是否值得一写?

2、律诗出现后,史上名家究竟有多少写过严律,他们对此问题态度如何?

3、以修道论之,吕祖何以谓之纯阳?所谓纯阴为鬼,纯阳为仙,阴阳各半为人?所谓修仙,即是不断地将人的阳气从五分,提升至六分、七分,乃至八、九、十分的过程。此过程古籍中原有文字表述,惜乎吾书已遗失,网上也无,仅略述其意耳。意即有一毫之阴未尽,不可谓之纯阳,岂得称之为仙!此学仙必由之路,其中万分艰难,然功成受用无穷。岂可因山之险,竟而中途不攀乎?科之平仄亦然,欲成妙诗,何不反复淬炼,为何不尽力使之向严律靠拢呢?严律其可类比纯阳矣。

金仙者,身无半丝之阴。严律者,平仄一字不乱。此即人生奋斗之意义!若以网上时下之论,即人不可长久地停留于“舒适区”(可百度)。当然,严律古人尚不能篇篇做到,遑论不才也!只是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以及提升水平的方法耳。以此敬复山人并就教于各位。

@乐樵山人:林茶诗友的观点阐述完了?啧啧啧啧!正方观点,真是精彩无比!可是,我们在此讨论的是诗词,而不是所谓的修仙。当然喽,作为一名学道之人,本山人对你以上观点,亦是深表赞同。可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写律诗应该追求严律吗?”这跟修仙也相差太多了吧!若说本山人跑题,你就更加跑题了。

但你若要从“严律与修仙”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本山人的看法与你也不大相同。首先,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世间芸芸众生,数不胜数,试问修道者有几人?这些修道之人中,又有几人可以成仙?打个比方,一首七律,格律完全达到严律之标准者,好比是修成“纯阳无阴”的真仙之体;合律者,好比“阴阳各半”的常人之体;不合律者,好比是“纯阴无阳”的鬼魂之体。

从古至今,学道者多如牛毛,能够成道者却如凤毛麟角。大多学道之人,由于功行未到,火候不足,虽以殊胜机缘,得窥无上妙道,但终究与常人一样,同样也要经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根本无法“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以世间千千万万的学道之人,能够功满行圆,得道成仙的,不要说是“万中无一”,就是称之为“亿中无一”、“十亿中无一”,也毫不为过。符合严律标准者,亦同此理。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诗作,达不到严律的标准,就不喜爱诗词了;讲究严律标准的某些专家、学者,亦不能将这许多的合律作品,不予认可。若一味追求严律而后可,试问从古至今,还能挑选出几首律诗?同理,修行界若一味追求“纯阳无阴”真仙之体者,对“阴阳各半”的学道之人予以否定,不承认他们是修道之人,这种做法未免过于追求完美,或者是过于武断。因为世间能够得道者,毕竟少之又少。

是故,以本山人愚见,人生精力有限,我们不必要过分去追求圆满。岂不闻“花无常开,月难常圆”、“天不足西北,地陷其东南。”天地日月,尚且不能够十全十美,而我们写诗,为何要去强求完美呢?

@垅乡林茶:山人之意吾已知之,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讨论可否?

@乐樵山人:天呐!明天还要讨论?本山人不奉陪了。反正我声明在先,纵使林茶诗友能够辩赢,我始终保留自己的观点,不想追求什么“严律”,只求“合律”即可。

(未完待续)[作揖][作揖][鲜花]

~ 臭味相投的一老一少 ~

故事发展到梁山伯不想祝英台因与自己结拜而受累,于是借故与祝断绝关系,祝不明梁之苦衷,极之悲愤,出走书院,不慎跌落山崖,幸获隐世桃花源的陶渊明所救(此趣致情节纯属虚构)。

梁惊闻祝失足落崖后,奋而往救,结果也跌落山崖,被一渔家母女救起。梁醒来,在与渔家女心莲姑娘言谈间,察觉到祝可能被隐世大叔所救,故急来大叔家里寻看。与此同时,祝却强烈叮嘱大叔不可将其下落告知梁。

梁:大叔 您不是有位远房亲戚来访吗 听说还落水受寒病着呢
陶:他昨天就走了
梁:棋未下完就走了?
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有时候啊 筵席未散人却不欢而散了
梁:不欢而散 不欢而散
(梁心想:全屋都找遍了 不见英台 难道他真的没来过)
(梁转身离开时,不小心被搁在路旁的鱼网绊倒)
莲:大叔 鱼网乱成这样也不好好收拾 害得我大哥给绊倒了
陶:你看看 自己绊倒了 怎么怪起我来了
梁:不怪大叔 只怪我自己找人心急了 来 心莲姑娘 我们先帮大叔 把鱼网弄好再走吧
(陶看着这善良的年轻人,心想:我正好探探这位梁公子的为人)

陶:我说小伙子 我看你失魂落魄的 你这心里头有事情吧
梁:大叔 老实告诉你吧 我在找一个人 他已经落崖好几天了 至今下落不明 我心急如焚 原本猜想他可能在大叔你这里 但是没有想到⋯
陶:他叫什么名字
梁:祝英台
陶:原来他叫祝英台呀
梁:他是我的结拜兄弟 也是我一生中唯一的知音 他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 我想我也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
(陶听着忍不住笑了出来)

陶:哎呦 我看你是一厢情愿吧 我老酒鬼一生见过多少人和事 可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友情 你也太执着了吧
(梁一边整理鱼网,一边剪破鱼网)
陶:啊 好小子 你刚才被鱼网绊倒了说不怪我 难道你怪这鱼网不成 你拿它撒气啊 你看看你剪得如此稀烂
梁:不是的 晚辈心想 大叔一个人住 用不着捕那么多的鱼 多伤生灵 不如多积福泽
(梁递那被剪成小块的鱼网予大叔)
梁:大叔 网开一面吧 打扰大叔了(向心莲)我们走吧
(他们离去,陶望住鱼网:网开一面?真没想到这世上 还真有人跟我臭味相投的 哈哈⋯)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符亮,(或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南朝宋初期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最为人所熟知的,应是他的文学造诣、田园归隐和气节名句: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他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 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深严,庶族寒门出生的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是以国家虽已濒临崩溃动乱中,他的一腔抱负仍无法实现。陶渊明到了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所担当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更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他由于实在看不惯官场上的恶劣歪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他俗称五柳先生,是「隐逸诗人之宗」。风格有三:柔、淡、远。他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他那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为后世众多名流清士所敬仰。

他的田园诗中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间接让人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

#电视剧# #董洁# #何润东# #梁山伯与祝英台#

#陶渊明# #桃花源诗并记#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诗词[超话]##中华好诗词[超话]##疏影如虹以文会友#



【渔樵问答】栏目:第029期[作揖][作揖]

《客旅风流无梦挂,江湖跌宕有尘牵》

——@書蠹--LRL 师友访谈录(1)

乐樵山人 / 提问
書蠹先生 / 回答
——————————————————————————

@乐樵山人:2020年5月21日,你酬唱过我一首七律。诗曰:

【七律·劝化】兼酬乐樵山人
诗 / 書蠹

白发忧怀相似少,红尘感赋不同多。
祗堪泽畔谈流水,莫向人前说烂柯。
出入从来名利场,交游毕竟是非窝。
何如趁早抽身去,自可清心念佛陀。

本山人拜读之后,曾经评论道:前两天,偶然在一位名叫@木叶清婉 诗友的博里,评论过律诗这种“平起仄收”或“仄起仄收”的格式,今天不妨照搬过来,再说一次。

前人论及诗词中之律、绝(主要是对五律、七律而言)有曰:凡首句若为“平起仄收”或“仄起仄收”之格式,未入韵者,前两句例用对仗。试观今人所作,能符此论者,虽或有之,罕见之耳!今观此律首联“白发忧怀相似少,红尘感赋不同多”,诚为古人遗法,律诗正格。试观宋朝大儒、易学大家邵康节先生的一首“平起仄收”律诗,可无疑矣!

【安乐窝中自贻】
[宋] / 邵雍

物如善得终为美,事到巧图安有公。
不作风波於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灾殃秋叶霜前坠,富贵春华雨后红。
造化分明人莫会,花荣消得几何功。

此后,律绝格式中,这种首句“平起仄收”或是“仄起仄收”的格式,我见先生的首联,均有用过对仗。诸如:


【1】【七律】古意
诗 / 書蠹

曾闻王粲贫犹客,又见冯唐老未侯。
劫数何劳非屈贾,英雄不止是曹刘。
逢时莫笑相如裤,失意偏怜季子裘。
寂寞难逃当寂寞,风流未了应风流!

【2】【七绝】自遣
诗 / 書蠹

陋室幽兰宜自种,虚窗彩蝶合常来。
春秋荏苒由它去,若许歪诗任我裁。

喜欢古典诗词的师友们,大概都知道七律和五律有“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四种格式,可是,首句为“仄收”的格式,当今诗坛,知道要用对仗的诗友,却所见不多。对于这种笔法,未知先生是从何时起,就开始这样写的?

@書蠹--LRL:山人诗友垂问,不才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接触到的文化人以及知识偏少,记得阅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增广贤文》,是一本前人的字帖,上面有很多对仗的格言,如“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等等,这些句子对仗工整,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后来陆续又看了《笠翁对韵》,觉得更有意思,可惜对里面的用典一知半解。中学时,在同学组织的文学社里,便胡诌些丽词韵语,从此一发而不能收。但于诗中对仗一事,不甚了了,即兴而作,顺其自然而已。

我们知道,前人对于七律的写作,以首联不对仗为常格。所以,七律多用“平起平收式”或“仄起平收式”,也即首联不用或少用对仗,尤其工对。有人甚至认为,首尾两联皆不宜多用对仗,这样会导致全诗缺乏变化,显得呆板、凝滞。我学写七律时,也免不了受其影响,宥于陈见,很少尝试首尾两联对仗。

改变我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偶尔买了一部《金圣叹选批唐诗》(成都古籍书店八三版)。金圣叹对李义山的《七律·子初郊野》一诗的赏析,真是推崇备至!而这首诗,首联正是对仗:“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圣叹批曰:看他“看山对酒”,妙!“听鼓离城”,又妙!写一个思之深,一个去之早,总是意思都在寻常往还之外,固不可以宾主二字浅律之也。

圣叹先贤对这首律诗的首联对仗,推崇备至,同时受此启发,我也开始了首联对仗的写作。以下随附近期创作的两首七律,欢迎各位诗友不吝赐教。

其一

【七律】羁思
诗 / 書蠹

觅句寻幽不我异,怀归寄远与谁同。
心期半在浮云外,意气全消蔓草中。
别绪和衣沾薤露,忧端带梦入松风。
吴门涉难凭看剑,泽国忘情任转蓬。

其二

【七律】看梵高的星空
诗 / 書蠹

浑疑水彩将旁溢,直觉星空欲发狂。
眼目已随形躁动,心神又伴色彷徨。
教堂顶处天难问,告解亭中夜正长。
若使人生能自置,抛光画笔作强梁!

(未完待续)[作揖][作揖]

——————————————————————————
——————————————————————————

【作者简介】

@書蠹--LRL:本名凌荣莉,男,六○后,安徽滁州人。工作在苏州,定居徐州。诗词爱好者,中学开始便有诗歌、小说和散文,发表于省内外报刊及电台,现专注于网络诗歌创作。诗曰:

半世逍遥似吕仙,嗜酒耽茶爱蠹编。
客旅风流无梦挂,江湖跌宕有尘牵。
如来座下参新偈,远岫窗前悟夙缘。
自是栖居多市井,谁知僻巷亦林泉。

——————————————————————————
【诗人风采】(以下配图,为書蠹先生携夫人留影于台儿庄古城)[作揖][作揖][鲜花][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双十一马上就要到了,网友快帮我决定一下,到底是该买知麻投影仪还是微果投影仪,这两款投影仪都挺不错的,真的很难让我抉择,知麻Z1有语音功能,微果D1好像没有,另外
  • 【通知】活动专用体力诞生❤️活动&本篇可同时玩\(^o^)/一直以来体力都是共通的,从今后将分为两种体力,一种本篇用,一种活动用(使用期限是活动时间,请在活动结
  • 除了1元起拍的海景房外,财联社记者发现,阿里法拍官网上目前有多套位于惠州惠东的海景房正等待拍卖,部分海景房的起拍价在3-7万元不等。截至发稿前,该场拍卖还无人报
  • #言情小说[超话]#《大院娇美人[年代]》作者:溜溜猪文案:老唐去插队的娇滴滴的小闺女从乡下回来了,一起回城的还有她未带来见过父母的丈夫。唐小丽缓缓开口——“爸
  • 在今年基金市场发行冷淡的情况下,能有如此的表现堪称奇迹! 可以发现管理基金的头两年,赵诣喜欢通过不断切换行业来获取超额收益,一出手就直接重仓某个行业,风格非常激
  • 3、不能触碰到对方的,可以远程S法,将油涂在掌心,用手在掌心画出对方姓名和出生日期(阳历)祈愿后念心咒。3、不能触碰到对方的,可以远程S法,将油涂在掌心,用手在
  • 这一切的发生,其实只是在纠缠之下所显化的虚像,都会随着你深刻的自我观察,随着你的内观在刹那间停止。但是注意,这个观的对象并不是让你用眼睛去看这个三维世界里的人、
  • 之后都灵德比,尤文认真严肃地与对手进行了一场惯常的绞肉战,终于艰苦地啃下,赛后球员以一种仪式感极强的聚拢,表现球队依然存在的凝聚力。之后都灵德比,尤文认真严肃地
  • 他说的那些那些有什么是有用的,直接说【我确实在查熙王案,书是我出的,里面诗被人换了,我爹和熙王不算朋党】搞得这么反派,我看前面都一脸问号了想说逍遥你没事吧俺以为
  • 纵向来看:1.状元最容易受伤,沃尔、欧文、浓眉、本西、富尔茨、锡安这6位状元最近几个赛季都经历过大伤。③探花的成才率最高,比尔、恩比德、塔图姆、东契奇这4位已经
  • #治愈系心理学[超话]#咦讶,打着雨伞美哒哒,淋不着了嘻嘻哒,不是摆拍傲,昨天晚上下雨了,今天早上赶紧看看去吧,不赖不赖,拍到了……嘿呀,别缠着我,我要尽情享受
  • 妈妈的十月召,在家里找到了几个三十多年前的咖啡杯,碟子已经没了,中国博山宝石的牌子。印象里的样子,谁也替代不了。
  • 【#frigo##冷库#】今天我和同事们 对购买新的冷库进行了讨论. 我们议论了一个小时左右.[围观]我们应该买什么样的冷库?,我们把那个配置到哪里比较好呢?你
  • 一想到周一早上抱着他喂奶竟然是最后一次,我就很难接受[苦涩][苦涩][苦涩]然后周二早上吸了50毫升左右,到现在都没再吸过了,明早看看情况再说,确实现在的奶量就
  • 6、鼻子基础条件差,不做耳软骨。鼻子当抬高和延长之后时候,鼻尖是受到张力最大的地方,如果没有保护措施,很容易出现穿和破的情况。
  • 自2019.5.31,我认识了这个全身发着光的男孩,我的课桌上总贴着他的“没有人在年少时想成为一个普通人”“生活明朗,万物可爱。奋斗的路上总会有无数个夜晚,最近
  • 小女孩加油[悲傷](shelly)【罕病折磨如「三度烧伤」痛 11岁女童生日唯一愿望:想死】生日应该是一年之中最期待的一天,但英国有位11岁女童因罹患罕见疾病,
  • 】#全国过敏指数地图来了#又到了容易过敏的季节,一些人可能出现诸多不适:眼睛痒、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很多人认为花粉过敏只有春天会发作,其实,#秋季花粉致敏性
  • 同样是金色的麦穗,却能让我想到你,我也会爱上吹拂过麦田的风声……”这是小王子和狐狸我的头发像现在的麦田,乍一看是黄色再看会发现里边是绿色,嗯,我染的是闷青。
  • 还想起来今年夏天我给我一好哥们(摇滚/电子音乐人)在他车上听Joji这歌,他说这不周杰伦么[偷笑][嘻嘻][嘻嘻][哈哈][哈哈]估计是听不惯,但是建议我玩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