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巡礼# 【“借”一双慧眼 “析”复杂世界——走进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直到今天,回想起5年前的那场“逆行”,李海洋仍能深深地感受到“科研工作解国家燃眉之急”所带来的价值感和自豪感。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一场始料未及的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故猝然发生,其中,爆炸仓库有大约700吨以氰化钠为主的剧毒危险化学品。事发后,空气、水、土壤质量等环境指标急需准确监测。

次日,大连消防队找到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寻求支援。作为实验室快速分离和检测课题组组长,李海洋立刻组建小组,连夜改制自主研发的两台仪器(车载便携式飞行时间质谱仪和高灵敏离子迁移谱仪)并前往现场,分别在距爆炸点200米左右的环境以及爆炸中心区域进行了长达20天的持续监测。

结果不负众望。带去的仪器具有灵敏度高、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等优异的性能和稳定的工作状态,为前线指挥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做科学研究、研发国产仪器,能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冲到一线并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的初衷与最大的满足感。”李海洋说。

以扎实的基础研究为根,以满足国家需求为本,在12年的发展历程中,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面向基础核心的科学问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努力做到领域中的“不可替代”。

创色谱,拓展新天地

在分离分析化学中,色谱是最强大的手段之一,它使复杂的研究对象“出得来、分得开”,犹如科学家的“慧眼”,帮他们剖开现象看到本质,解析复杂的大千世界。

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不过,它的成长经历可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家石油化工和国防军工发展的迫切需要,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卢佩章院士为代表的色谱研究先驱者身负使命,勇担重任——发展气—固体积色谱法,实现了水煤气合成产品的气体组分分析;发展气液色谱法用于大庆石油炼制产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国内首台SP-02色谱仪并推广生产;研制了腐蚀性气体分析的方法和仪器,为“两弹一星”服务……

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色谱学及其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延伸。在卢佩章的带领下,大连化物所在加强色谱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开展了智能色谱攻坚,研制出带有色谱专家系统的智能气相和液相色谱仪。

与此同时,在卢佩章的组织带领下,《色谱》杂志创办,为中国色谱学科发展服务,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分离分析研究队伍。

20世纪90年代,通过研制新型色谱分离材料,构建新型色谱分离模式,色谱在环境样品、天然产物等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针对生命科学、环境资源、公共安全等国家重大领域的实际需求,瞄准分析化学的国际前沿,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在张玉奎院士的带领下,锐意进取,形成了高效分离、全景表征和功能解析三大研究方向,并在色谱理论、方法创建、仪器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由于上述研究对象具有组成复杂、理化性质迥异、浓度分布范围宽、时空动态变化等特点,对分析方法提出巨大挑战。分离分析方法的突破有助于促进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许国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发展高效、高分辨、高灵敏和高通量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获取海量的组学数据并对其进行深入解析,解决国家重大领域需求,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分离测量化学研究中心,引领学科发展。

应需求,解国之疑难

许国旺表示,分离分析化学属于应用基础学科,这决定了他们的科研工作首要的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1987年,梁鑫淼进入大连化物所攻读色谱专业,师从卢佩章和张玉奎。在毕业时,他选择了中药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创新发展和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中药是一个典型的复杂体系,其最大的科学问题是中药的物质组成结构与功能,最核心的技术问题是中药制药技术,以及如何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和质量一致性等。解决这些问题,分离分析技术是关键。”梁鑫淼说。

经过30多年的艰辛探索,梁鑫淼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本草物质组”的理论与方法学,建立了系统的分离分析和纯化制备技术体系,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标准化、中药先进制造和产业化升级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原创性成果。

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了有效方剂“三药三方”,第一个“方”就是清肺排毒汤。梁鑫淼团队对其组分和有效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对抗机体炎症及改善呼吸窘迫症状的中药靶向活性分子,为进一步发挥中药作用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在梁鑫淼看来,当下中药发展仍面临巨大困境,主要在于基础研究水平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比如,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合适的评价体系,中药制造工艺缺乏核心技术体系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今年3月,江西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药科学中心正式落成,梁鑫淼担任中心主任。

“我们将聚焦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安全性的关键科学问题,阐明中药科学内涵、引领新药创制、提升中药质量。”梁鑫淼说,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中药/传统药物的物质组成结构与功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综合性核心技术体系,解决中医药的“卡脖子”问题。

除了中医药现代化,实验室还针对生命科学、环境资源、公共安全等国家重点领域的需求,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仪器和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开发出具有潜在降血糖功能的鹿胶原肽制备技术,实现了东北鹿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做到“国家最需要,我们最适合”。

“下一步,我们的目标要更紧密地结合国家需求。”许国旺说。

重人才,激创新活力

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历经两代色谱人的艰辛探索,为推动中国走向色谱强国作了重要贡献。“根据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在分离分析领域SCI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数世界排名第一,H因子也与国际水平相当。”言语间,张玉奎流露出自豪之情。

同时他也深感,要继续攀登科学高峰,应大胆重用年轻人,“因为青年人才是驱动学科发展和取得创新突破的重要动力”。

2011年,刚刚博士毕业的王方军由于在蛋白质组学新方法研究领域表现出色,被大连化物所破格直接聘为副研究员。留所不久,时任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邹汉法给王方军“压”下一个“973”课题的重任,并希望他做最创新的研究,技术路线也“激进”一点,直接研究生命分析化学最重要的难题之一 ——整体蛋白质的直接质谱分析。

然而,该课题的难度超出了王方军的预想,“这是一个真正的硬骨头”,困扰他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对大分子量蛋白质进行高效碎裂解离和精细结构表征。

2016年,王方军大胆提出搭建极紫外激光—高分辨质谱装置,采用波长50~150nm的极紫外光子对进入质谱离子阱中的整体蛋白质进行直接光解离,从而实现对蛋白质序列和精细结构的高效表征。重点实验室全力支持他的想法,积极协调与大连相干光源极紫外激光装置的合作事宜,并支持他建立了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创新特区组。

在近4年的时间中,王方军与合作者“从零开始”,解决了高能激光超高真空系统—质谱接口设计与制造、光束与离子束对准等关键技术难点,在今年4月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高分辨质谱装置。初步结果表明,与该领域最好的欧洲同步辐射中心相比,蛋白质光电离效率方面提高了100倍,可直接对分子量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进行全序列覆盖的解离测序。

“实验室特别支持年轻人发展,只要有好的想法,实验室在团队、经费、平台上就给予支持,让我们大胆地做真正创新的工作。”王方军说。

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组组长卿光焱也深有感触。

2018年初,卿光焱加入大连化物所。他敏感地意识到把智能材料与分离分析相融合,有可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他的想法得到了实验室的全力支持。这两年,他带领团队以肿瘤癌症标志物——唾液酸糖链检测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于今年4月提出了基于动态共价化学精确捕获唾液酸糖链的新策略,为精确捕捉与癌症和免疫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糖链信息提供了先进的捕获材料。

“与传统静态稳定的策略不同,我们的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材料的动态和不稳定性。目前,方法和材料正在进行产业化应用,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卿光焱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些都得益于实验室对人才成长开辟“特区”。“实验室的信任鼓励我们不断创新探索,挑战自己,挑战权威,抢占科技前沿。”

如今,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中青年科学家,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善合作,促“全链条”发展

学科交叉,是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最大的特点之一。“开展‘全链条’研究,从基础理论研究到技术开发和仪器研制,再到成果转移转化,这是在卢佩章时代就已形成的风格。”张玉奎告诉《中国科学报》。

2014年,在所里的大力支持下,许国旺牵头开展“糖尿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项目,凝聚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流控芯片、荧光探针和天然产物等分离分析平台以及转化医学优势科研力量,共同攻关2型糖尿病的精准分子分型和治疗机制。研究建立了2型糖尿病新分子分型框架体系,开展了二甲双胍刺激前后细胞的全蛋白质组、磷酸化蛋白质组和外泌体蛋白质组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调控机制及与AMPK的关系。此外,研究还促进了器官芯片、荧光染料、单细胞技术在2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合作和交流,促进我们取得更多创新成果。”许国旺说。

此外,团队针对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进行研究,从905个病人血样中发现和验证组合标记物12—HETE和2—哌啶酮,有望基于血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筛查。

“多学科交叉合作,充分展现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提升了我们重点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许国旺说。

除了所内课题组之间的合作,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还与医院建立联合实验室。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的帮助下,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与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合作,促进了慢加急肝损伤治疗新方案的形成。这为分析化学家与医生沟通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

浩瀚的生命宇宙,需要生命领域的“北斗卫星”去精确分析生物分子在生命网络中的活动轨迹。实验室研究员徐兆超团队就是这样一批“造星星的人”,“星星”就是他们创造的会发光、会闪烁的荧光分子。

徐兆超告诉《中国科学报》,他们从事的是生物靶标的荧光分析,包括荧光分子的构效关系研究,开发高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荧光染料、生物分子标记技术、无背景免洗荧光探针和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等,最终完成在活细胞中对生物分子的动态超分辨荧光成像。

在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他的“星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他从组学研究中找到需求,“组学中要解析整个细胞中功能分子的网络,它具有动态、多组分和分子水平的特征,科研人员需要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超高时空动态分辨的荧光染料”。

通过与其他学科科研人员的碰撞,他不断将高性能的荧光分子应用于新颖的生物靶标,并合作开展精准化学生物学跨尺度研究,这些研究被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

“合作让每一颗‘星星’都有价值,他们能照亮生命。”徐兆超笑着说。

几度春秋,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承载着科研人的梦想,创先进技术,开辟领域;解国之所需,以产带学;善精诚合作,同心同德;承化物精神,树德树人。数载岁月,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怀壮志前行,严谨治学、协力攻坚、煦育菁华,盼科研硕果累累,望未来欣欣向荣!https://t.cn/A6bekl0C

【新农科如何建设?广东将这样发力,7所院校机会大增】2019年,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先后召开,对新农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体部署。在安吉发布的“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标志着中国新农科建设迈入新时代。“北京指南”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面展开新农科建设。
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全国涉农本科高校开展。项目设新农科建设发展理念研究与实践等5个选题领域,共29个选题方向。理论研究项目周期为1-2年,实践项目周期为4年。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结果,全国共计407个项目入选,广东共计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暨南大学、广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师范学院7所院校11个项目入选。广东新农科建设近年来如何发力,又有什么新理念、新目标、新成果?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相关院校。
产教融合 打造新型育人模式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正深刻影响并重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也不无例外地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古广灵表示,面对新形势,新农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及培养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教育部指出,新农科建设要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农科教结合,开创农林教育新格局。近年来,广东各涉农院校专业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全力打造农科人才培育的新链条。
华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农林院校唯一、也是广东省唯一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围绕“党建引领,协同创新,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改革主题,一体化推进“十大育人体系”改革创新。
华农建设了“农业特色”等A系列通识课程118门,开展耕读教育,在校内打造千亩实践教学基地,为非农科学生设立“农事训练”技能模块,优化“农业特色”通识课程,立项建设“大国三农”课程23门。
近年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获得2018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学校15个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入选数量方面与中国农业大学并列农林高校首位。目前,华农在QS世界农业大学最新排名中位居第30,排全国农业大学第三,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新农科建设应以农业人才培养为核心,适应现代农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学科带头人白卫滨教授指出,新农科建设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推动农业成果高质量转化,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业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暨南大学发挥侨校优势,早在2003年,学校在中文授课的基础上,首创食品科学全英授课本科专业。学校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学生双向交流机制,与美国罗格斯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8所国际知名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近5年来本科毕业生境外升学率占毕业人数的20%以上。
同时,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增加了国际学生的短期进修和实践教育培养等培养模式,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知识群,努力将“一带一路”合作机制、规则标准以及沿线国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族宗教等通识内容,融合到教育中。近三年来,本学科学生共获国际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18项,省部级奖项14项。
除了培育校内人才,还有高校积极推动科普工作。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所所长舒琥教授表示,广州大学积极推动“学研产科创五位一体”水产生物技术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基地群建设,将新农科建设与科普工作结合在一起,通过编写科普素材、组织夏令营等方式,把海洋水产的相关知识深入到中小学,扩大新农科知识的辐射面。
发挥特色 优化涉农学科结构
教育部指出,要面向新乡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生态建设发展新农科,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布局新建新兴涉农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建立新农科建设的新范式、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
近年来,广东各涉农院校专业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全新的农科专业结构,搭建全新科研平台。“新农科建设要致力于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型升级,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塑农业教育链、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处处长林蠡教授表示。
据了解,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发挥特色优势,用“新农科”理念升级传统课程,打通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学校梳理现有的基础课程体系,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同时,学校加强与市县农业部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等协作,探索“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链条式的农技推广模式,推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服务精准脱贫、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学校先后与和平县猕猴桃产业园等单位签订对接协议,把科研成果直接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
作为海洋特色型学校,广东海洋大学以水产养殖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为抓手,融合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物流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升级水产养殖学专业,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谭北平教授表示,学校以水产养殖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专业竞赛为载体,构建“教学-实训-科研-竞赛”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近年,学校在石斑鱼精准营养及高效饲料配制技术、南海渔业资源信息采集与资源修复等方面,与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精准对接,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培育新优势,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其中,石斑鱼精准营养及高效饲料配制技术所研发的饲料,占广东石斑鱼饲料市场的60%以上,并向全国其他省份推广。
服务大局 聚焦湾区农业发展
  农业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与当地农业生产对接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教育部指出,新农科建设要立足学校发展定位、特色优势和实际情况,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多所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聚集了众多科技公司,要充分利用湾区内国际水平的创新基础,与其共建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切实增加农业核心竞争力。”岭南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刘群慧教授表示。
园林专业作为学校唯一的涉农专业,岭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对接社会需求,融入行业企业元素,了解行业企业对园林人才的具体需求,聘请相关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与论证。
学校构建了各种类型的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与湛江市寸金公园等1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满足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打造新型国际化都市圈及优美宜人的湾区生态景观上,学校园林专业部分毕业生在恒大绿洲、碧桂园集团等大湾区单位从事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预决算、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等工作,为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生态群贡献重要力量。
古广灵表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立足岭南水乡现代基塘农业培养广府美食人才,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粤菜师傅工程”建设,打造“世界美食之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同时,面对区域产业需求,对口实践新农科,建立具有工程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根据现代基塘农业与广府美食行业产业链的要求设置专业新方向,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依托,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增强服务地方、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暨南大学校内港澳台学生占比较高,另有在港办学的历史,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独特作用。白卫滨表示,学校建立“文化+科技”双融合育人工程,组织“中国寻根之旅”等社会实践活动,使港澳台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如今,学校更多港澳台学生获得外招生奖学金,对中华文化更加自信,留在内地工作的意愿更强烈。学校还积极探索并实践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为中国农业成果“走出去”提供科技支持,为世界范围内农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学校农业科学自2017年11月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以来,截至2020年9月已位列ESI全球4.2‰,建设粤港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个。链接: https://t.cn/A6bUfgJN

昨日下午,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第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以下简称“动工仪式”)举行,总投资超55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产),展示该区紧盯目标,势要打赢经济工作攻坚战的决心。

项目攻坚,只争朝夕。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表示,借力一批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高新区(江海区)将扛起主城区责任,带头弘扬积极拼抢、奋起直追的精神,抓好项目投资建设、工业投资、招商引资提速增效,走前列、创亮点,奋力交好“高新答卷”。

提速增效答卷

快动工快投产彰显“高新速度”

昨日,总投资10亿元的国机鑫辉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实现投产。该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动工只用了23天,从动工到投产仅15个月,不断刷新“高新记录”,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提速增效答卷。

“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部署,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是我区的‘生命线’。”彭章瑞表示,在把“工业立区”作为立身之本的基础上,高新区(江海区)找准主攻方向,紧盯优质项目,并为重点项目提供贴身保姆式服务,是推动大项目落地生根的关键。近年来,该区不仅引进了3个投资超30亿元产业项目和38个投资超亿元配套项目,还有50多个签约落地的产业项目实现100%动工建设。

强链补链延链 壮大产业集群

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高新区(江海区)近年来明确产业定位,在“高”“新”上狠下功夫,把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同时,突出产业导向和规模效益,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中,国机鑫辉密封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利和兴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及创新中心项目都是瞄准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招引的优质产业项目。江海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大项目的投产能够进一步提振士气、振奋精神,加快推进区域重点产业发展。

其中,国机鑫辉项目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有机器装备密封件等研发生产基地,整合世界500强企业“国机集团”旗下的装备类密封件的研发及生产项目,将打造为国机集团的装备密封新材料新型生产研发基地,助力我市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江海区招商局专责小组负责人表示:“围绕优美科新材料项目这一龙头,高新区(江海区)不断强链、补链、延链,除了国机鑫辉项目,今年还引进了骏鼎达特种保护材料项目等大批优质项目,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利和兴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及创新中心项目总投资8.5亿元,是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目前已在高新区(江海区)建设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厂区等,用于工业机器人、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电子产品、自动化产品及相关软硬件的技术开发等,打造为利和兴公司自动化制造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示范基地,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

大力发展配套保障项目

不断壮大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的同时,高新区(江海区)也不忘大力发展配套保障项目。昨日,投资5.6亿元的江门220千伏岱建(高新)输变电工程项目正式动工,将建设220千伏变电站及其配套输送电线路电缆管沟。江海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表示,该项目能够为优美科长信新材料等重点项目提供必要的用电保障,同时大幅提升片区供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

本次集中动工的还有一批高新区(江海区)工业技改项目,包括国诠科技高精度半导体支架技术改造项目、诺华电子技术改造项目、优美科公司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改造项目等。其中,国诠科技高精度半导体支架技术改造项目计划购进自动化精密冲床等先进生产设备,项目产能将增加50%以上,进一步促进高新区(江海区)工业投资提速增效。

上个月,高新区(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会举行。会上提出的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也在本次动工活动上落实落地。礼乐街道办事处威东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礼乐威东留用地工业生产项目正式落地建设,将以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为牵引,释放地块活力,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质量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容缺审批”、保姆式服务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招得来,也要留得住,以国机鑫辉项目为代表的项目能够实现如此快的投产速度,背后是高新区(江海区)积极推动在项目审批流程上的不断优化,及其全方位的贴身保姆式服务。

去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行“先承诺后审批、边建边批”“容缺审批”的审批管理模式。江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作人员表示,承诺制改革后,该区对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前涉及的各类行政许可事项能简即简,项目前期工作流程提速60%,开工时间普遍提前2个月以上。

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纪学成也在昨天的动工仪式上向区政府表达谢意:“区政府不仅为项目专门成立工作专班,还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保姆式服务,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营造了周到、一流的营商环境。”

产城融合答卷

高新区(江海区)首个片区整体改造项目启动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落实市委建设中心城区融合示范区的工作部署,把城市建设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持续加大城市建设和民生投入,加快城市更新,努力打造“三区并进”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城央绿廊、儿童公园、龙溪湖阅读中心、江海云道等一批精品工程相继落地,高新区(江海区)的口碑、群众的自豪感进一步提高。

本次动工仪式中,一批城市建设、交通项目正式启动,将有力推动高新区(江海区)产城融合发展,其中就包括高新区(江海区)首个片区整体改造项目——下沙水上人家片区改造项目。这里曾是城市中心多年的“伤疤”,房屋破旧、环境脏乱差,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对此,群众急切盼望改善。急群众之所急,高新区(江海区)将马不停蹄推进该项目。今年9月,水上人家公园将完成一期建设,年底前完成二期建设。到了明年,下沙人行天桥、江南路(胜利大桥至下沙人行天桥段)道路工程、江南路西段(新中大道—五邑路)工程也将全部完工。

同样亮眼的还有龙溪湖时尚运动中心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将建成全区首个复合型极限运动场地,包括篮球运动中心,滑板、轮滑、小童车等青少年新兴时尚运动场,与该区提出的“打造青少年友好型城市”理念相呼应。

位于会港大道以南的的江海区都市农业生态公园项目于本月正式动工,首期将完成870亩核心区及会港大道—南口电排站1.7公里碧道建设,打造江海“三业”(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协调、科学发展的典范。

龙溪河、麻园河、马鬃沙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等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同样被列入二季度城市建设工程名单,将于本月底前全部完工。五邑路北片区截污工程将于明年年底前完工。

此外,礼乐路(江礼桥—月塘桥)改造工程、礼东路(环镇路—礼睦路)扩建工程等四条道路都将于今年二季度完工,通过道路进一步强化高新区(江海区)与产城融合示范区内兄弟区(市)的交通互联和功能融合。

文/图 李雨溪 周书燕 钟华悦 https://t.cn/z8yVmg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每一秒都无法重来,请好好珍惜你能把握的现在】想过得有趣,就去培养爱好;想有成就,就去勇敢尝试,持续努力。时间对每
  • ——张潮《幽梦影》#古诗词##我们读书吧##中华诗词之美# ——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14.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 其中卡普辛文化创始人、国际知名新锐导演万沥方,从“大湾区电影的全球化之路’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对未来大湾区的电影发展之路的方向及想法,导演提出要思考 “电影的本
  • 真正的美丽,不是青春的容颜,而是绽放的心灵。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
  • 性价比很高,学生党来都无压力,来这里不仅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还可以释放生活的压力,太嗨了,太原最潮的年轻人都在这里[耶] 投稿:西安吸脂,大小腿吸脂,2w今天是
  • [票价信息]2元[客流情况]高峰极大,平峰大,车内拥挤度极大[线路简介]灵山卫至武船重工区间基本与隧道5、6、7路重合,武船重工至青岛长途汽车站区间与隧道4路重
  • 对从事传染病防治、放射医学和精神卫生工作以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的医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津贴。 针对医生群体:加强医师队伍建设在整个医师团队建设上,新
  • #每日一善# [航天员]#阳光信用# 善行缘于善心,有着善的心灵,就如同一股清泉,永不枯竭,清纯甘甜,发自内心的善,才会有善行善举,唯善之心处处欢声笑语,处处和
  • 做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人这辈子只能为自己的快乐买单。做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人这辈子只能为自己的快乐买单。
  • ①9.9!天然防霉鸡翅木筷10双②19.9!
  • (via:陕西气象)【#陕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陕西省气象台2021年08月21日16时0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受低涡切变影响,预计8月21日16时至2
  • 3、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软可口。 4、豆腐下锅前,可先放开水里浸渍一刻钟,这样可清除泔水味 ​一波零食尝试图1淘
  • 明轩出自唐诗《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是属于二次创作的一个名字,将上一句的“明”字与下一句的轩字组合,很有创意,也很有一种玲珑的月下清明唯美
  • 正是苏定方的这次胜利,使唐朝的边境大大西扩,西突厥旧有的领土全被大唐化为了中华州县,大唐的疆域直抵今天的咸海。短短两年后,西突厥阿悉部落首领都曼再次联合疏勒、朱
  • 孩子的祈祷/荣获凯迪克金奖 #胡歌[超话]# 今日打榜:任何相机和手机都拍不出胡歌的美 他跟我们普通人不是一个品种 他一出现 我就惊呼“太美了” 然后就就静静
  • [悲伤]而郭老师本人也曾在直播中回应这个话题,称自己的代言费要300万,出场费则是30万,网红的收入着实可观![悲伤]她所自创的郭言郭语,也成为当下网络用词最热
  • 虽然我是一个双鱼座暧昧这种操作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又或许跟我之前带粉晶有关吧后来粉晶的石头断了两根哈哈哈哈哈真他妈邪门相比于暧昧 我还是更喜欢光明正大的喜欢带回家
  • 矫正后的她露齿量刚刚好,微笑时笑弧与下唇曲线一致,非常好看#龅牙拔掉后/牙齿不齐影响胃么/前牙深覆盖知乎/老人言上牙齿不齐/钢丝和托槽/全口/牙齿贴面/矫正牙齿
  • ”由头带到尾的陈圣瑜认为信心是观众及传媒给予,她有感进步较微及不明显:“我喺讲嘢方面改善咗,但都要准备答问环节,因为好睇当晚临场发挥同自己心态,否则可能会失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