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科学讲的真理和圣经讲的真理并非同一个真理。

圣经的真理能重生人,能圣别人,科学证实的真理完全不知“重生”、“圣别”为何物,因为这两件事是不科学的。耶稣说:“我就是真理”,这句话能用科学方法证明吗?“童女生子”、“死人复活”、“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这些事例两千年来没有一个科学家有兴趣去研究试验看看是否可重复,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根本就不在科学的领域内。

我们相信圣经是因为我们相信圣经是神的话。神是可信的,神的话当然也就可信。

神大过科学。科学最多只能发现并证实宇宙自然界已存在的各种“定律”,并根据这些定律来推论出种种“假说”。而神是所有定律的主人,祂自己并不受这些定律的约束。

想要以科学来强解圣经和神的作为本是缘木求鱼之举,坚持下去只会造成怀疑、不信、或半信半疑的结果。我并不是反科学,只是认为一个是“该撒”一个是神,各归各的,不必非要有什么‘共识’。

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耶稣说“我就是真理。”他凭什麽要别人相信他是神的儿子?罗马书1:4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以大能标出为神的儿子;约翰福音14:11你们当信我……即或不然,也当因我所作的事而信。施洗约翰问主那要来者是你吗?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见所闻的报告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患痲疯的得洁淨,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我们相信耶稣是神的根据就是耶稣所行的神蹟。而耶稣所行叫死人复活、五饼二鱼神蹟的科学根据就是为数众多的当代见证人的见证,以及考古学的二重见证。若只要人信,而不要人求证,那就与义和团无异。

至于重生、圣别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可以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调查、统计信主后的生活及价值观的改变,这些都有人作。

弟兄的回答让人惊讶。如果没理解错,你的意思是:

(1)信主的根据是耶稣所行的神蹟。
(2)神蹟的科学根据就是为数众多的当代见证人的见证,以及考古学的二重见证。
(3)只要人信,而不要人求证,那就与义和团无异 。
(4)重生、圣别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可以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调查、统计信主后的生活及价值观的改变。

以上每一点都值得商榷,有些还直接抵触圣经的教导。

(1)信主的根据不是神迹,而是接受基督(约一12)和听基督的话(罗十17)。路加十六章记载财主死后在阴间受苦部分与对岸的亚伯拉罕有一番对话。他求亚伯拉罕打发拉撒路到他父家去向他的五个兄弟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请听亚伯拉罕的回答:

圣经
16: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申言者可以听从。

16:30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不是的;若有一位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必要悔改。

16:31 亚伯拉罕说,他们若不听摩西和申言者,就是有一位从死人中复活的,他们也不会信服。

不信神的话的人,显神迹给他看也是枉然。耶稣行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后,“为数众多的当代见证人”都来追随祂。主却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约六36)。他们也许都信了神迹,可是在神眼中,都还是不信的。

(2)“神蹟的科学根据”本身就是一句很不科学的陈述。有科学根据的就不叫神迹了。照着同样的方法重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才称得上科学。“有为数众多的当代见证人”并不是科学根据。顶多只能说那件事有人亲眼看见,就像春晚看刘谦变魔术一样。你能说这些目击者就是刘谦魔术的‘科学根据’?

(3)约翰二十39,主对多马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多马的想法是,不经求证,我才不信。主的话显示,祂只要人信,而不要人求证。这是义和团?

(4)“重生、圣别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能否给个‘科学根据’证明这话属实?例如,有哪本社会科学教科书或学术刊物、论文说过同样的话?由“调查、统计信主后的生活及价值观的改变”就能判定一个人是否重生、圣别?若真是这样,还需要生命册及死后的审判干嘛?

一切的事奉,根据于分别为圣。神所给你的膏油,是为着证明你是祂的。你有那一个膏油,你就有那一个感觉─我是神的人!我是主的人!你有膏油,你就觉得是主要你这样作。你按着膏油去作的时候,在别人身上就是能力。这能力不是像我们头脑里所想的那一个能力,不是在讲台上声音很大,不是行神迹,不是行奇事;这能力是你在那里事奉,神就叫人能摸着生命。这一个能力没有别的,就是膏油。但愿神赐福给我们,使我们真是按着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

#我的书单#

高中语文老师是是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我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

他曾说,希望我们做个会讲故事的人。他说,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或者民族是可怕的。那时候,对比并没有特别多的感受。上了大学后,实践告诉我,他说的是对的。其实,我是不喜欢文学类的课的。大一大二的文学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当然了,也逃过课。妥妥的学渣一枚。大三了,外国文学课我一节课都没有错过,也差不多都认真听了。其实,外国文学老师经常被我们吐槽,她的穿着总是那么令人感到震惊。但是,我并不讨厌她,有时候还会想念她的课。我想这就是她的魅力吧,一个会讲故事人的魅力!在我看来,外国文学看起来是非常无聊枯燥的。但是她总能选出典型有趣的作品,用有趣的故事讲出来,配上相关的视频,使得人对此产生了兴趣。

喜欢这节课更多的是因为她讲课的内容。外国文学,外国文化对我来说是新鲜的,尤其是那些离我们比较遥远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季节课,希腊,罗马,印度,基督教文学,骑士文学,但丁。这些课不仅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文化,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外国的作品都有一个很明确的主题,他们也有一个明确的信仰,在这种信仰的约束下,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走偏。

其实基督教教会伦理我挺喜欢的:爱,宽恕,禁欲主义,勿抗恶(这个我并不完全赞同)。

肖君章,我的高中老师,有想了解他的可以去看看他的书《真爱密码》。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不管是已为人父人母的,还是单身的,都可以去看看的[爱你] https://t.cn/z8AbCNP

  我是个喜欢阅读的人。所以,我一直以来的信念都是:我智商低怎么了?我爱看书啊!我反应慢怎么了?我爱看书啊!我矮矬怎么了?我爱看书啊!一想到这些,我就会乐到膨胀。

  但是,我真的在读书这件事上受到过严重伤害。

  年前,闺蜜有天来我家找我,一进门她就跑去我的书柜:“我天,你的书又多了!”

  瞬间存在感爆棚啊!佩服吧!

  接着,她拿起其中一本,问我这本书怎么样。我说,嗯,挺好的。她翻翻放下,又拿起另一本问我怎么样。我说,这本也挺好的。

  她放回第四本书的时候终于受不了了:“为什么拿起哪本你都说挺好的啊?”

  是啊!为什么我貌似哪本书都想不起来啊?

  那天起,我开始陷入了自我怀疑中,我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读过那些书。我人生第一次觉得,书读了再多也没有用。

  咳,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发现自己读了许多书之后依旧是一个智商不高的矬子,而是我意识到自己读过后什么都不记得。

  我甚至一度认为曾经花了那么多时间在读书上,简直是对人生的浪费。

  我变得失望,沮丧,想打小怪兽。

  决定不读书了,我就开始刷微信,刷微博,看视频 ……说实话,那段时间真的感觉放飞自我啊!

  直到花有颜有天说感觉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以为是因为自己变美了呢,结果她眉头皱得像朵菊花:“怎么感觉不到你灵魂的香气了?”

  她的这句玩笑话让我幡然醒悟:虽然我总是记不住书里的内容,但所有的文字早已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书籍给你填注了不同的营养。有趣的是可能你都把它忘了,但是在遇到某一个事情,或者思考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曾经读过的一本书,还会再次帮助你和激活你。 ——白岩松

  就拿培训说吧,我总能根据所学设计出新的课件。被学员问到各类问题,我几乎都能瞬间在头脑中搜索出有用的信息。这些,都是阅读带给我的。

  没有输入,何谈输出?

  概括中心思想是每个人小学时代经历过的事情吧。但是一部书之所以称为著作,从来不在于它所谓的中心思想。

  所有著作都是拥有太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诠释了种种恒古不变的真理。

  比如《红楼梦》,如果没有对每个人物的雕琢入骨,以及无数的细节打磨,《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不会如此显赫。

  阅读是一个通过共鸣、共振来自我求证的过程。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在书中找到并塑造了自己。

  对于读书会忘这件事,知乎上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既然饭吃过了还会饿,为什么我们还要吃饭?既然旅行过后还要回来,为什么我们还要旅行?

  许多事情不是我们忘了,而是融为了我们的潜意识。就好像冰山,我们以为自己记得的只是那浮现出来的一角,然而真正支撑我们的是下面的那部分。

  能记得的只是知识的低级形态,叫信息。只有当那些文字融入我们的血液,才会成为知识的高级形态,叫智慧。

  你们说张三丰为什么可以领悟太极剑法的真谛,令狐冲为什么能将独孤九剑运用到炉火纯青,恰恰是因为他们都做到了“忘记”啊!悟到“剑意”,才是真的学有所获。

  前几天面试了一个女孩,说实话,在经验上她并不是所有面试者中的最优选。然而,当我问到她是怎样看待职场压力的时候,她谈起了《活着》。当我问到她的优缺时,她聊到了《发现你的天赋》。

  我想说,和这样的面试者沟通简直太爽了!

  阅读,提升的是我们的认知,拓宽的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完善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与本身的经验相比,后者更加重要,它打造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

  韩寒说,这个世界变得太快,快到都来不及下载。于是,人们变得越来越急迫,越来越功利。

  “旅行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回来生活。”

  “怎么样了,你的画现在能卖钱了吗?”

  “呦,听说你在写小说?有稿费吗?”

  要知道,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就意义一直追问下去,最后都会成为相对无解的哲学命题,也就真没啥意义了。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三毛

  国民男神胡歌车祸后开始了大量的阅读,难道读书会止住他身体的伤痛吗?会修复他脸上的疤痕让他变回李逍遥吗?

  不会。

  然而,在那段最低潮的日子里,是阅读让他找到了生存的意义,陪他度过了人生最艰难、最灰暗的那段时光。

  他曾说:“那些不演戏的日子,我会把自己丢进书堆里,作为一个读者,就像做一个演员,都在经历着别人的故事,却能影响着自己的人生。”阅读后的沉淀,使他突破了自己,华丽蜕变。

  三毛把读书的人分为三种,我们大多是会将读书当作人生的特种兴趣,为了更进一步的品位与境界,丰盈自己的人生的那一种爱书之人。

  所以,既然是兴趣,又何必计较得和获。在阅读本身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喜悦与快乐就足够我们乐得前俯后仰了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吉林东丰爆炸事故涉事企业出现两个名称 有待澄清
  • 恭祝大阪成为2025年世博会举办地!!!
  • 范冰冰李晨好着呢!李晨偷偷为范冰冰庆生,网友:为何不敢公开?
  • 今日鲜闻 | 女嫌犯高颜值走红、任正非20岁小女儿曝光、曝光DG事件的姑娘
  • IG夺冠庆功宴,这一宣传手法用得“溜”的可不只有王思聪
  • 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大学!十几年后得知真相她痛哭,网友也炸了
  • 《国际反家庭暴力日》特别节目
  • “联宝”非法集资案67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 【德甲】拜仁慕尼黑 vs 杜塞尔多夫
  • 【战报】罗斯22分 公牛大胜马刺止两连败
  • 拉莫斯否认兴奋剂,表示从未违规
  • 吴卓林和女友低调返港“求救”
  • 范冰冰为李晨庆生:人间值得
  • 邓紫棋指责主办方:欺骗观众 我现在很生气
  • 雄鹿裁掉米克斯,代价是150万美元
  • 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大学!十几年后得知真相她痛哭,网友也炸了!
  • 李诞工作室声明 否认出轨
  • 早高峰禁老年公交卡,歧视老人的做法终究不是治理交通的良策
  • 天河工程被质疑是怎么回事?天河工程是什么被质疑原因揭秘
  • DG创始人中文道歉;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即将揭晓;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附近疑遭恐怖袭击两名警察殉职 | 每日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