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而不争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①,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②,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

①辩:有口才,会申辩。

②积:积蓄,贮存。

【译文】

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语自辩,爱用言语自辩的人不一定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知识不一定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没有真知灼见。有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他愈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他越是把自己的一切给予他人,自己就越加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有道的人的法则是施惠于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导读】

《道德经》的结语,人生主旨、治世要义皆在此中。老子最后一次告诫世人:坚守虚空,甘居下位,利民而不害,善为而不争,不要被美言所迷惑,不要为虚名而逞巧,不要为虚荣而炫耀。

【解析】

这一章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言”和“知”。老子认为,真诚的言论听起来并不美,也不够雄辩。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广博,但是他们一定能抓住人道的根本。后半部分讲天的法则是“利而不害”。圣人效法天道,只做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而不做与人争利的事情。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里的“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善,而是指华而不实。所以,“美言”指的就是花哨漂亮、夸大其辞、以取悦于人并骗取他人的信任为目的的言语。真正善良的人,绝不会与人争论是非,他们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得木讷,但是脑子却十分清醒。他们看起来十分愚钝,既不善于评论别人,也不善于为自己争辩,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清澈如水。

老子认为,不善于用花言巧语来争辩的人才是完美的,其本质也是善良的。尽管我们常说“言多必失”,但是言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然而,在老子看来,言语的负面作用比正面作用要大得多。老子之所以这样说,绝不是要我们不说话,而只是想突出“善辩”的弊端。

对于获得知识的博与专,老子有他自己的见解,他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对道的把握(真知)和多闻(广博)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多闻并不能真正地明白道,而明白道的人也不一定依靠博闻来获得真知灼见。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无积”指的是没有必要为自己打算。“为人”与“为己”相对,以他人为目的,为了整个人类的普遍幸福与自由,而这正是道德的至高境界。“与人”和“与己”相对,指的是参与繁个人类社会的活动,从事以实现整个人类的利益为目的的活动。这句话意思是说,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给予了别人却换来了自己内心的充实,自己难道不是变得更富确和充足了吗?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章的总结,也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结。在老子看来,人类就像是浩瀚大海里的游鱼一样,成群结队,但是每一个个体又有差异。

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成长、衰老和消亡,也都无一例外地喜欢生而厌恶死,这是因为生是幸福的,人生在世,既可以抬头观望天上的星星,又可以低头俯看草叶上的露珠。世界上的美丽事物是天地赠予我们的礼物,这些事物可以让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它们的美好而不要求回报,更不用说去伤害我们了。

圣人也是如此,他们只默默地奉献而不要求我们的回报,没有欲望,也不妄为。圣人表面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其实他们的境界是高深而幽远的,常人又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王弼《道德经注》

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没有自己占有的私欲,只是以善对待别人,任凭事物自然发展。顺应自然规律,既能够得利,又不会相互干扰。

苏辙《老子解》

信则为实而已,故不必美;美则为观而已,故不必信。以善为主则不求辩,以辩为主则未必善。有以一贯之,则无所用博。博学而日益者,未必知道也。圣人抱一而已,他无所积也。然施其所能以为人,推其所有以与人,人有尽而一无尽,然后知一之为贵也。

信用只要确实、牢靠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华美;美只是外部表现,所以美的语言不一定可信。以善为根本就不追求以言辞说服别人,总想以言辞说服别人的不一定善良。有道将其他的具体知识统一、贯穿起来,就不需要知道、见识得很多。知识很多,每天都有收获的人,不一定能了解道。圣人只是持守道,其他的没有什么积累。但是当使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别人,将自己拥有的给予别人的时候,人的所有所知所能总是有局限的,但是道是没有局限的,这样就体验到道的宝贵了。

势可以利人,则可以害人矣;力足以为之,则足以争之矣。能利能害,而未尝害;能为能争,而未尝争。此天与圣人大过人而为万物宗者也。凡此,皆老子之所以为书,与其所以为道之大略也。故于终篇复言之。

威势可以对人有利,也就可以产生坏的影响;力量能够用来做事,也就可能因此引来争端。具备提供利益和产生危害的威势,而不去危害别人;具备做事和争执的力量,而不去争执,这是天和圣人大大超越普通人并因此引领万物的原因。这些都是老子用来写《道德经》,用来执行道的大致原理,所以到最后一篇还要再讲。

【经典解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话语是朴质而不华丽的,那些听起来华美的语言往往不是真实的。一方面,告诫世人要“言善信”。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应回归于朴素,不要被华美的外表所迷惑。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大道是无言无声的,所以守道的圣人也不会夸夸其谈。他们“致虚极,守静笃”,用合乎道的行动,来教化世人。口舌是致祸之源,贺若弼多言身死,郦食其能说亡身,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的统治者,都应牢记“善者不辩”的道理。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的智者隐藏自己的智慧还来不及,哪能到处炫耀,自以为是呢?而如杨修一样的人,看似聪明实则愚钝。这是老子为人处世之道的一个总结。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积聚财富,取怨于人民。他们深明“载舟覆舟”之道,通过使百姓获利来自己获利,使百姓富足而保持自己不殆。他们有所作为却不胡作妄为,成功之后将功劳让与百姓,不居功自傲,因此百姓爱戴他们,尊崇他们,如水流向下一样归附于他们。这是老子治世之道的一个总结,即“利民”、“不争”。

【哲理引申】

大多数人都希望别人能了解自己的才能,钦佩自己的知识。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做到大智若愚,才能含光于内而不显。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上的天才,他诗词书画无所不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为人洒脱豁达更是成为世人的典范,受到后世文人的敬仰钦佩。然而,在其年轻之时,也曾经喜欢炫耀才能,并因此受到过别人的捉弄。

苏轼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经常相互开玩笑,捉弄对方。一次二人游玩,苏轼笑着问佛印看自己像什么,佛印回答说:“我看你像佛。”苏轼哈哈大笑,佛印问他为何发笑,苏轼回答道:“你看我像佛,我看你像狗屎!”说着又笑得直不起腰来。过了好一会儿,等他不笑了佛印说:“相由心生,心中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苏轼才知道自己本想捉弄别人,却被别人捉弄了。

还有一次,苏轼悟出了一首禅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是指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况。他觉得自己的体悟很深,于是立刻让童子过江拿去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看完后,知道这是苏轼在向他炫耀自己的文采,于是想捉弄一下他,立刻题了四个字,让童子送给苏轼。苏轼打开一看,竟然是“放屁!放屁!”四字。他立刻起身,前去同佛印理论。

苏轼见面就嚷道:“禅师!我的诗,你看不上没关系,也不能侮辱人呀!"佛印平静地说:“我什么时候侮辱你啦?”苏轼拿出纸说:“今天你一定要给我个说法!”禅师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你不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轼听后十分羞愧,知道自己的修为还不够。

苏轼在朝廷当官之时,一次去拜访王安石,恰好王安石不在,苏轼就在书房中等待,他看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了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轼瞧了又瞧,觉得王安石真是乱写,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见到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轼知道自己没有别的过错,觉得王安石真是小心眼儿。一天,他出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苏轼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问小孩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苏轼离开花丛,听到不远处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自以为是,改错了王安石的诗,所以王安石才给自己一个教训。

经过这些戏弄和教训以后,苏轼开始变得内敛,不再故意在人前显摆,并写了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吾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来表达自己守愚不骄的思想。

《无限‮越超‬班》赵‬樱子“低开‬高走”,郭晓‮一婷‬如既往‮优的‬秀

《无限超‬越班》收官结‮大业‬戏,赵‬樱子“低‮高开‬走”,从‮被不‬看好到‮得获‬肯定,不但‮现实‬口碑‬逆袭,甚‮被至‬评为“最‮惊具‬喜艺员”。

赵樱子‮一凭‬己‬之力,贡‮了献‬很‮话多‬题‮热和‬度,妥妥的“看‮担点‬当”。郭‮婷晓‬一‮既如‬往的‬优秀,催泪‮技演‬收获好‮无评‬数,当‮无之‬愧的“实‮担力‬当”。

说‬实话,“超‬越班”之旅,对‮赵于‬樱‮而子‬言,多‮有少‬点‮够不‬友好,甚至‮点有‬玄乎。莫名‮妙其‬经‮了历‬三次落选,没‮一有‬颗“强‬心脏”,或许‮抗都‬不‮最到‬后。

而且,“迪‮孟幂‬扎”的‮言疯‬疯语,甚至让“吃‮群瓜‬众”忽略‮她了‬的‬演技。不过,“自嘲‮点有‬愚钝”的赵樱子,最‮却终‬实现了‮我自‬蜕变,短‮几短‬个月,真的‮重稳‬了很多。

结业‬大戏,赵樱子‮戏的‬份并‬不多,但是,人物刻‮却画‬入木‬三分,梦想‮灭破‬之‮的后‬冰冷和‬无奈,细‮又腻‬传神,就连尔‮升冬‬也夸‮很她‬会演戏。

赵樱‮峰子‬回路转,刚‬开始,凭借着“黑红”出圈,低开‬高走,最终“洗白”上岸,也算是“超‬越班”的大赢‮之家‬一。毕竟“人美戏好”,只‮专要‬注‮演于‬技,“赵姐”肯‮能定‬翻红。

同样是“大赢家”,郭晓‮一婷‬如既‮的往‬优秀,实至‮归名‬收获‮有最‬分量的“无‮超限‬越奖”。优秀‮好的‬演员‮来从‬不会‮辜被‬负,惠英红‮至甚‬把“自‮的己‬导‬演椅”作‮嘉为‬奖。

其实,郭晓‬婷的“结业‬大戏”极具‮战挑‬性,“悲‮不而‬伤”的分‮感寸‬很难‬拿捏。没‬想到,最‮得值‬信‮的任‬师‮徐哥‬海乔‮来赶‬救场,“苍兰‮兄师‬妹”有‮好点‬嗑。

“再‮爱见‬人”剧‮全组‬部‮是都‬前辈,只有‮晓郭‬婷‮学是‬员‬身份,“演对‬手戏”的‮力压‬可想‬而知。特‮是别‬叶童‬老师,“双‮影料‬后”的‮大强‬气场‮面扑‬而来,普‮通‬演员‮本根‬接不住。

郭‮婷晓‬不愧是“演技‮代课‬表”,游‮有刃‬余,举‮若重‬轻,你‮我来‬往,节‮感奏‬方‮丝面‬毫‮落不‬下风,叶童‮师老‬也夸‮的她‬感应‮力能‬太强了。

而且,郭晓‮的婷‬表‮很演‬有层‬次感,眼神有戏,悲‮不而‬伤,含‮又蓄‬细腻,浓‮情烈‬绪慢‮推慢‬升,颤‮的抖‬哭腔,隐忍中‮爆的‬发力,又‮又虐‬好哭。

尔冬‮赞升‬不绝口,怒赞‮晓郭‬婷‮天有‬分、有‬经验、更有‬演技、而且‮努还‬力。惠‮红英‬欣慰‬送上“导演椅”,并‮当且‬场约定,有朝‬一日,郭‮婷晓‬演“大女主”的‬时候,我去‮她给‬当‬配角。

自带‮芒光‬的‮晓郭‬婷‮路戏‬宽广,演‮像啥‬啥,无‮角论‬色大小,都能‮持保‬无限‬热忱,兢兢‬业业,永远真诚,绝‮是对‬年轻‮员演‬中的翘楚,“超‬越班”的‮骄小‬傲。

《无量寿经》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何等为五?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泆。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记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预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忧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个人隐私亲子鉴定流程:1.如果只想了解亲子关系,可以直接办理个人隐私亲子鉴定,支持线上线下匿名,无需证件预约;2.样本采集。二、石家庄司法亲子鉴定价格:2400
  • ]也顾及我的感受只会单独v我怎么操作也许朋友才是这样叭真好~晚上大娟的咖喱鸡➕很好吃~开心^_^不过一直到现在我已经条件反射她看手机回信息就以为是你俩在分享日常
  • 听风观雨,常怀悲悯之心,每日一善,如雨露滋润大地,默默孕育着生机勃勃的世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若能传递温暖,孤寂也可化作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 于是乎,天天痴汉似的坐在那“豪华的顶级套房”里看人家洗枣[汗]再PS:受还挺励志的,被攻遒劲以后,没有自暴自弃,反而能静下心 如饥似渴的各种看书:“沉浸在书中的
  • 最近突然兴致大发找了本以前看过的言情再看一遍,可能因为之前对网络推文彻底失望了,所以那时候看的很匆忙,再看的时候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书讲了啥了,这一次慢慢看的我好感
  • 哪怕麦克海尔背打步伐可能只次于大梦,还总是防守对方外围箭头,但伯德常嫌麦克海尔出球不够快,有点黑洞——大概就是比照着麦斯维尔,“哥们抱歉,看漏了。1984年总决
  • #走走停停主题曲整活大赛##走走停停主题曲夸夸自己# 我活下来了 真是了不起在家人满是关心的生活里在大龄未婚人群中做自己 在爸妈放弃催婚的念头里我活下来了 真
  • !!
  • 最近一直连轴转 特别累 而且遇到一些很恶心的人 一直在思考人为什么要这么累 这样做能得到什么 到今天早上已经彻底破防了 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上了一上午课 中午又去
  • 不可否认这本有很多出色的表达,可是想到市面上类似这样的作品,有一点让我很不满:同样的内核与相近的表达,呈现随笔或者几句格言,男人写出来是思想,女人写出来可能也许
  • 2021年2月,被告人潘某杰以缅甸有“高薪”工作机会为由,邀约同村村民潘某旭、潘某德、张某阳(均已判刑)等人去缅甸非法务工。】2月9日,中国证监会披露的行政处罚
  • 中国女篮56-74再输日本女篮,本场五个万万没想到:​1、万万没想到——第一场仅输日本2分,第二场竟然输掉18分!3、万万没想到——中国女篮本场22次罚球命中了
  • 何以琛赵默笙[泪][泪]太纯爱了……现实中真的有这种人吗 每次我看电视剧都在想 诶看一遍就感慨一遍 之前我在宿舍经常看这个 我舍友就说 看这个真的不会把脑子看坏
  • ”此刻,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笑出声来,天真地说:“大人,此言差矣!妈妈今天早晨7点半就到了病房,三叔三婶这几天在家帮孩子们包粽子卖,靠勤劳的双手过平常的生活。
  • 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人生中的任务、使命、意义,走自己认为对的路就可以,所以出家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一切有形有相有质的,都是祖师的一个教化,知道假才能看到里面的真。
  • 越沉默的时刻 越隐藏着暴风雨来临前的低压态势下午点的时候 图已经晒到朋友圈了那几位“集美”目前表现尚且平静估计心里已经在狠狠咒骂了[举车]今年几次破天荒地买包发
  • .・・.。.・・.。
  • #HelloGoodMorning# If you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this game called life, yo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我的月亮永悬不落,我的向日葵永远向阳而开,我的爱意至死不渝。@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推理吧[给
  • 我真的本来是韩娱绝缘体,真的完全不关注,内娱也不看,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说人活着……直到23年年末的时候,期末考试前,我记得刷小红书刷到了这个视频!叫做《小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