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集 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我们要探讨的题目是: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认为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这其实是很大的误会;反而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弟子们要孝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经文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十一)

  另外像《佛说菩萨睒子经》中 佛也这样子告诉我们,佛说:【使我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决皆是我父母养育慈恩。从死得生,感动天龙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为佛,并度国人,皆由孝顺之德。佛告阿难:“汝广为一切人民说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学。济神离苦,后得无为,皆由慈孝、学道所致。’”】(《佛说菩萨睒子经》)

  经中甚至于有不少 佛陀以自己过去修行的行谊,来为弟子们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譬如说在《杂宝藏经》当中,就记载了 佛陀为弟子们讲述一则故事。

  佛陀说,从前有一个国家住著一个贫穷人,他只生了一个儿子。可这儿子却生了好多子女,因为家庭贫穷,又遇上饥荒食物缺乏,竟然把父母活活给埋了,拿节省下来的食物来养活自己的子女。附近邻居问他:“你父母到哪去了?怎么好久没见?”他回答说:“我父母年老了,本来就将要死亡,我就把他们活埋了,将本来要分给父母的食物用来养活子女,使子女能够长大。”邻居听了他这样说,觉得有道理,也跟著这样作。并且一传十、十传百,这样辗转传遍了整个国家,大家都认为有道理;甚至国王也把它定为一项法律,要求全国人民都必须遵守。

  唯独有一位大富长者,他也只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听国王颁布这样的法令,深深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不对的。他心里想著:有什么方便善巧的方法,可能去除这项不对的法令,又不会触怒国王呢?因为这国之中实在没有正法经论可修学,于是他就先请他父亲到远方他国去游学,以获得正法的知见,然后再回来家中。等到父亲年纪老大了,这长者子就挖了地窟,里面施作成舒适的房舍,把父亲安置在其中,并且按时供给妙好的食物。

  这长者子心里想:“有谁能跟我一起来去除国王所颁布的这项不对的法令呢?”这时候天神现身对他说:“我可以跟你一起去作这件事。”于是天神就贴了一张疏文在国王的城门上面,要国王回答四道问题,并且这样子说,说:国王如果能够正确的回答,天神就拥护国王;否则的话,七天之后就要将国王的头碎裂成七份。天神提问的四道问题是:一、什么是世间第一的财富?二、什么事是最令人爱乐、最令人快乐的?三、什么的味道是世间最胜妙的?第四、什么是世间最长寿的?国王得到这张天神张贴的疏文之后,就促请全国人民:谁能解答这四个问题?如果能解答的人,想要求什么事国王都会满他的愿。

  不久,长者子就前往王宫,向国王解答问题。长者子说:诚信是世间第一的财富,修学正法是最令人快乐的事,诚实语的味道是世间最胜妙的,智慧的寿命则是世间最长的。天神看到长者子解答了问题,心里面非常的欢喜,国王也非常的欢喜。国王就问长者子:“是谁教你这些答案的呢?”长者子回答:“是我父亲教我的。”那国王再问他:“你父亲现在还活著吗?”长者子就说:“希望国王赦免我的罪,我父亲实在已经年老了,我违反了国家的法令,把他藏在地窟中。”长者子接著就向国王这样子讲,他说:

  【大王!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杂宝藏经》卷二)

  就是向国王说明:父母先是怀胎十月,等我们出生后,又时时怀抱著我们,推干去湿,哺育我们长大;又教导我们人事的情理,让我们得以安身立命,这都是父母努力所致;假使我们左肩担著父亲,右肩担著母亲,这样行走百年,还提供种种的供养,也不能够报答父母对我们的重大恩情。

  国王听了,就问长者子:“你解答了天神的四道问题,你还有什么要求吗?”长者子回答说:“我没有其他的要求,只祈请大王能够废除活埋父母的这项恶法。”国王应允他的请求,废除了这项恶法,并且公告全国:今后如果有不孝养父母的人,就要重重的加以治罪处罚。

  讲完了这则故事之后,释迦牟尼佛就向弟子们说:“当时那个长者子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我在当时为这一国除去了活埋父母的恶法,而成就了孝顺之法;由于这样的福德因缘,我终于能成就佛果。”

  其他类似佛经中的典故非常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由这些的经典中 佛陀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 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

  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 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在的法性。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的业行,比如说布施等的时候,就好像是农夫把种子播种在田地上;将来因缘成熟,种子必然就会发芽成长,会开花、会结果。能受用福业的果报,就以福田来作譬喻,而造作善的业行就称为种福田。说修养品德、众善奉行,将来必定会获得大大的福德;就好像农夫拥有肥沃的良田,翻土耕田,调和土壤,使得适合耕种,然后在适当的时节播种,顺应节气而生长,清除杂草,又没有碰到天灾,这样将来一定会有丰硕的收成。

  以种福田来比喻布施等行善造作善业,代表著几点重要的意涵。

  第一,本少利多。种下了一颗水稻的种子,成熟后可以结出一百粒的稻子;种福田也像是这样,只要少许的善行,将来就能够获得广大的福德。例如《佛说罪福报应经》当中,在这个经里面,世尊对阿难尊者说:【“罪福随人,如影随形;殖种福田如尼俱类树,本种之时为种几核?”阿难长跪叉手答佛言:“种一枚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佛言阿难:“施一得万倍,言不虚也!”】(《佛说罪福报应经》)佛陀以尼拘陀树来比喻,种下一颗尼拘陀树种子,成长后可以结出无限量的种子;同样的道理,布施也像这样,将来因缘成熟后,可以得到百倍乃至无量倍的报偿,真实不虚。

  第二个意义就是说,田有良莠之分,以田的良莠来比喻所获果报的胜劣差别。同样种子,种在贫瘠之地,收获比较少;种在肥沃的良田,收获就比较丰硕。

  第三就是自作自受。每个人所种的业种,后世果报都是各自所拥有,所累积的福报他人不能夺取,也无法过户给别人。譬如《毘耶娑问经》卷一里面,佛陀这样开示:“如是施福非有聚处、非有形相,如是施已,施者身亡,施福不离,如影随形。是名施者得福报果,果福不失。”(《毘耶娑问经》卷一)说布施所得的福德跟施主本身和合在一起,就好像影子会一直跟著身体,永远不离施主。而且,不论是行善得福,或是造恶受殃,都是自作自受,亲如父子,也不能代受。比如说在《般泥洹经》里面这样讲:“夫志、行、命三者相须,所作好恶,身自当之;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般泥洹经》卷一)

  第四点就是,种子不失不坏,必须受报后业才会消失。业行过去了,并不是就消失不见了,而是落谢为种子,就是功能差别,然后集藏在每个人的第八阿赖耶识中。不论造了恶业,成就了恶业种子,或者是造了善业,成就了善业的种子,虽经百千劫,业种也不失坏;只有等因缘成熟,种子现行受了业报,当报尽后,善恶业才会消失;并不是看不见就表示善恶业的种子消失了。譬如,佛陀在《毘耶娑问经》里面这样讲,说:【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譬如树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细,种之在地则不可见,至树生时方乃可见。施主施福亦复如是,和合熟时乃得果报。】(《毘耶娑问经》卷一)当行善后没有看到善的果报,就好比种子种在地上,要去找也找不到,等到树木长大后才能被看见;行善得福也是这样,因缘和合成熟时得到相应的果报,才会知道原来是曾经种下善行种子。这就是福田的四个重要的意涵。

  佛法中对福田也有所分类,有分为二种福田:第一是悲田,就是慈善事业,救济孤苦贫穷,都是属于悲田;第二是敬田,恭敬、尊重、供养佛法僧三宝以及父母、师长,都是属于敬田。也有将福田分为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这三种。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和尚;那功德田则是,从最初只知道佛法修证方向的这个向位的修行人,乃至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十方诸佛,这个是功德田;另外贫穷田,则是一切贫苦困厄的人。

  从这些分类很清楚,佛教是将父母的地位,和师长、和尚甚至与佛法僧三宝,同样恭敬看待为敬田,都是一切人天应当恭敬的。而且因为父母给予子女养育教导的深恩,即使子女尽千万年承事奉养,也不足以报父母深恩。父母对于子女的恩德是世间最上,因此经中也将父母与诸佛及师长、僧宝并列为报恩田。从《杂宝藏经》中记载了 佛陀对弟子的开示,那就更为具体明白了。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杂宝藏经》卷二)

  就是说,孝养父母所得的福德,与供养一切天神、一切僧宝,乃至供养佛所得的福德相同,完全没有差别。

  再者,佛教中有所谓的五逆罪,是五种极端重大的恶行,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种恶行中,只要任犯一种,就会堕于无间地狱,所以又称为五无间业,或称为五无间罪。无间地狱就是一般人熟知的阿鼻地狱,无间地狱有五种无间:第一是趣果无间,造此业之后,舍离此生,下一生直接就下堕阿鼻地狱受苦果,中间没有其他的善恶道的间隔;第二是受苦无间,造了这样的业的果报,在一劫之中苦苦相续,无有断绝;第三就是寿命无间,造此业下堕到阿鼻地狱,地狱身的寿命长达一中劫之间,万死万生,无有中断;还有第四则是身形无间,是说阿鼻地狱纵横八万四千由旬,造此业入于这个地狱中的有情,他的身形也遍阿鼻地狱,遍身受苦,无可躲藏;第五则是罪器无间,下堕到这个地狱的有情,得要面对剑树刀山、镬汤炉炭、烊铜铁汁种种的刑具,备受诸苦而无有休歇。因为父母辛劳生养子女,子女应当竭力孝养以报父母恩;却反而加害于父母,这是天理人伦所不容,像杀阿罗汉圣人及伤害佛陀的罪过相同,都要受到这极重的无间苦报。

  另外,净土三经中,《观无量寿佛经》也明白的这样子告诉我们,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修三福净业。三福净业呢,第一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则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福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也是诸菩萨清净自己将来佛国净土的无漏修因,所以称为净业。三福净业也是把孝养父母列为首要。

  从这些的举例都可以证明:佛教绝对是强调孝顺父母的。修学佛法的佛教徒又怎么可以不孝顺父母呢?如果有这样的情形,一定是他受到不如法的教导,导致观念偏差;这样的修学佛法,想要成就佛道,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无有是处;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学佛呢?

  而修学佛法行菩萨道,对于父母的孝养也不应该离菩萨的慈悲。就是要给予父母以安乐的以及利益,就是要依 佛陀教导的正确的法义,不但要温言软语,奉养顺从父母,让父母得到一生安乐;更要循循善诱,引导父母也来亲近佛法,受持三归,进而也发起菩提心,世世常行菩萨道,永不入三恶道。这才是给予父母未来无量世的重大利益,才是最好也是最殊胜的报父母恩

#建议提供免费墓地和骨灰盒#人有下一辈子吗?

迦旃延尊者因为有超凡的智慧和辩才,善解法义,所以在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被尊为“解义第一”。一天,尊者在树下打坐,一位婆罗门外道向尊者作礼后就问:“依我的观察,世人活着只有这一世,并没有前世和来世吧?”

尊者说:“你看,现在天上的太阳与月亮,你说是这一世的?还是过去世或是未来世的呢?如果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那明天就应该没有日月了。”

外道听罢,沉思良久,依然执迷不悟:“我是看人死了以后,没有再回来的,所以推断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说:“就好像世人犯罪被官府抓去判了刑,被关进监狱,请问他可以随意回来吗?”

外道依然困惑:“可那些行善的人,死后生天,为什么也不回来呢?”

尊者说:“比如说,人不小心掉到粪坑里,费了很大劲才爬出来。他出了粪坑,还会再爬回去吗?况且忉利天上一昼夜,相当于我们人间的一百年,他生到天上去,还不到一天,你就死了,恐怕骨头都烂了。就算他回来,你会知道吗?”

外道不甘心,又问:“我用大锅子烹煮罪人,盖子紧密地盖上,我也没看见罪人的神识跑出来。可见,人是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反问:“你白天睡觉的时候,旁边的人有看到你的神识跑出来吗?”

外道又问:“我把死人的骨肉剁碎,想寻找他的神识,可还是没有找到啊!可见,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反问:“就像有人把木柴劈成一片一片,这样就能找到里面的火吗?”

外道没有领悟,再问:“我秤人的体重,活着的时候都比死后要轻。如果人的神识离开,应该会重量减轻才对,为何反而更重呢?可见,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说:“铁用火烧的时候会变轻,没有用火烧的时候就会变重。你说,人活的时候,有神识,所以比较轻。死了以后,失去了神识,就会变重。请问,这两个现象有什么不一样?”

外道说:“我只是看人临死的剎那间,想求得他的神识并不可得。所以觉得人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

尊者再问他:“就像有人想听法螺贝声,你能留住这一剎那的声音吗?”

外道听了尊者的善巧开示,非常惭愧:“您用种种譬喻说明,一再破除我的执着,可是我内心的执着太久了,一时也不忍舍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啊!”

迦旃延尊者笑着问他:“你看过人采稆(一种稻子)吗?如果采稆时,看到了麻(杂草),你说,那个人会改取麻草而舍弃稆稻吗?唯有舍弃劣等的,才能获得更好的,才能超越自己内心的情执。你为什么不能舍弃心中颠倒的执着呢?你只是没有尝试这样做罢了。”

其实,我们身边有不少人也和这位外道一样,执着断见,用错误的方式来解读生命,否定轮回,认为此生一死,便不会再有来生。人一死,就尘归尘,土归土,生命到此,便是尽头。尽管尊者以睿智的譬喻一再加以开示,可外道就是内心颠倒,执迷不悟,不能自拔。不少世人糊涂度日,对于生命的轮回既不信,也懒得深究,活到那里就那里,以为死了,反正什么都不知道了,还想那么多干嘛?!这种无知的回避与躺平,其实误人无数。

《法句经》〈生死品〉中说︰

“识神走五道,无一处不更,舍身复受身,如轮转着地。”

唯有深信因果,了知生命的轮回,才会警觉于轮回之苦,进而寻求生命的解脱。知道人有下一辈子,生命的视野就不会局限于此生,甚至还会为转生善道而努力。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生命轮回的转折点。造作恶业的人,会将自己送进恶道;而行善积德的人,则会收获所有的善报,得生善道。佛陀更告诉我们,轮回终非安稳之道,唯有解脱生死,才能获得生命的自在。

世人不懂,觉得我们念佛的人是在寻找心理安慰。殊不知,所有的念佛人都高瞻远瞩,“一句弥陀作大舟”,此生都已经在为下一辈子有个好去处、往生净土而默默精进呢!可见,信则能得大利,不信将完全自误误人。

2023 3 1 子夜写于无为寺水月寮丈室


人有下一辈子吗?

迦旃延尊者因为有超凡的智慧和辩才,善解法义,所以在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被尊为“解义第一”。一天,尊者在树下打坐,一位婆罗门外道向尊者作礼后就问:“依我的观察,世人活着只有这一世,并没有前世和来世吧?”

尊者说:“你看,现在天上的太阳与月亮,你说是这一世的?还是过去世或是未来世的呢?如果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那明天就应该没有日月了。”

外道听罢,沉思良久,依然执迷不悟:“我是看人死了以后,没有再回来的,所以推断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说:“就好像世人犯罪被官府抓去判了刑,被关进监狱,请问他可以随意回来吗?”

外道依然困惑:“可那些行善的人,死后生天,为什么也不回来呢?”

尊者说:“比如说,人不小心掉到粪坑里,费了很大劲才爬出来。他出了粪坑,还会再爬回去吗?况且忉利天上一昼夜,相当于我们人间的一百年,他生到天上去,还不到一天,你就死了,恐怕骨头都烂了。就算他回来,你会知道吗?”

外道不甘心,又问:“我用大锅子烹煮罪人,盖子紧密地盖上,我也没看见罪人的神识跑出来。可见,人是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反问:“你白天睡觉的时候,旁边的人有看到你的神识跑出来吗?”

外道又问:“我把死人的骨肉剁碎,想寻找他的神识,可还是没有找到啊!可见,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反问:“就像有人把木柴劈成一片一片,这样就能找到里面的火吗?”

外道没有领悟,再问:“我秤人的体重,活着的时候都比死后要轻。如果人的神识离开,应该会重量减轻才对,为何反而更重呢?可见,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说:“铁用火烧的时候会变轻,没有用火烧的时候就会变重。你说,人活的时候,有神识,所以比较轻。死了以后,失去了神识,就会变重。请问,这两个现象有什么不一样?”

外道说:“我只是看人临死的剎那间,想求得他的神识并不可得。所以觉得人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

尊者再问他:“就像有人想听法螺贝声,你能留住这一剎那的声音吗?”

外道听了尊者的善巧开示,非常惭愧:“您用种种譬喻说明,一再破除我的执着,可是我内心的执着太久了,一时也不忍舍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啊!”

迦旃延尊者笑着问他:“你看过人采稆(一种稻子)吗?如果采稆时,看到了麻(杂草),你说,那个人会改取麻草而舍弃稆稻吗?唯有舍弃劣等的,才能获得更好的,才能超越自己内心的情执。你为什么不能舍弃心中颠倒的执着呢?你只是没有尝试这样做罢了。”

其实,我们身边有不少人也和这位外道一样,执着断见,用错误的方式来解读生命,否定轮回,认为此生一死,便不会再有来生。人一死,就尘归尘,土归土,生命到此,便是尽头。尽管尊者以睿智的譬喻一再加以开示,可外道就是内心颠倒,执迷不悟,不能自拔。不少世人糊涂度日,对于生命的轮回既不信,也懒得深究,活到那里就那里,以为死了,反正什么都不知道了,还想那么多干嘛?!这种无知的回避与躺平,其实误人无数。

《法句经》〈生死品〉中说︰

“识神走五道,无一处不更,舍身复受身,如轮转着地。”

唯有深信因果,了知生命的轮回,才会警觉于轮回之苦,进而寻求生命的解脱。知道人有下一辈子,生命的视野就不会局限于此生,甚至还会为转生善道而努力。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生命轮回的转折点。造作恶业的人,会将自己送进恶道;而行善积德的人,则会收获所有的善报,得生善道。佛陀更告诉我们,轮回终非安稳之道,唯有解脱生死,才能获得生命的自在。

世人不懂,觉得我们念佛的人是在寻找心理安慰。殊不知,所有的念佛人都高瞻远瞩,“一句弥陀作大舟”,此生都已经在为下一辈子有个好去处、往生净土而默默精进呢!可见,信则能得大利,不信将完全自误误人。

2023 3 1 子夜写于无为寺水月寮丈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池# 化成又叫活化,为电池制造后,通过一定的充放电方式将其内部正负极物质激活,改善电池综合性能的过程。化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影响电池性能很重要
  • 整个故事都很平淡,都是生活点滴,男主白天夜晚两个性格谁不爱呢女主独立又有才华谁不爱呢作者文笔很好!后来女主去投靠姨母,姨母是个非常开明的人,很照顾女主,女主在这
  • #冒个泡#今天是有争议的一天,昨晚就看到了某委挟持一些学校的声明,超级无语,各种群夜炸开了,尽管我家娃也没有一张有分量的证,但我还得说:如果某委不作为就别说话,
  • 房子2018年重新装修,亮点如下1厨房:橱柜在宜家定制,设计人性化收纳功能强大,更配有德国原装西门子洗碗机,减少了最沉重的家务负担;2厕所:德国贝朗卫浴,配烘干
  • 以前过的日子是一个轮回:提前一两天开始等机场 机场出现疯狂收图 看看他们的穿搭和机场状态 期待落地之后他们会发什么样的动态 然后就是等待排练期间b公司发点视频
  • #昆明调整疫情防控有关措施#【刚刚,昆明发布关于调整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告】#昆明防疫61号令#来(返)昆人员疫情防控要求:(一)所有来(返)昆人员须提前通过“
  • #上上签客片# 是记录,是真实的,是幸福的,不定时,不定点 不限制 以城市为载体 拍美一座城市 记录不 一样的爱情故事集 私人定制 [鲜花]微博专享 婚照报
  • 早安~ 年底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中,向全年目标冲刺的最后四十来天,有保险理财需求的朋友们,麻烦帮我多多介绍,我们聊聊 ~#港漂##危疾 ##重疾保险##职场##港漂
  • 十二星座的日期,收藏备用吧♈白羊座Aries3月21日~4月20日♉金牛座Taurus4月21日~5月20日♊双子座Gemini5月21日~6月21日♋巨蟹座C
  • 5、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你又变帅了,每次我看你刮胡子的时候,哎呀,那种神情都别提多痴迷,那种男人味儿真的是让我如痴如醉。8、如果你长得丑一点,我可能想选择和你看电
  • 最近发现了一款神仙宝藏般的饮品 完全符合追求健康对身体无负担的你 它就是光明的植噢力 糙米植物奶 糙米每一个人都很熟悉吧 与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息息相关 但是你喝过
  • #日常# ‍♀️站了一晚上的结果就是格外酸痛[开学季]明天再让我跑3公里我立马倒地不起[开学季]dy直播买的裙子腰又大了好多[兔子]而且还没有运费险[中国赞]t
  • 我永远会记得那段每天都有庄文杰陪伴的时光 谢谢王俊凯的演绎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沉着稳重又重感情的庄文杰 故事的开始是“想要彻底摆脱黑暗,就让自己努力站在有光的地方。
  • 5.绮罗香·秋吟 文/冰雪芹 落叶飘飘,青烟缈缈,满地绮罗香绕。暗香盈、长袖青衫,问声花尚好。
  •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若是特别恶,旁边就会有许多恶魔非人推波助澜;若是产生特别善妙的念头,如普利一切众生的大悲心,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清净心、欢喜心,那不但自己过
  • 其中,青年人在线上时尚行业的新增消费力量中更突出;“潮牌”和原创品牌的偏好显示了年轻人群追求个性化以及新鲜感的心态。【2017网络时尚消费大数据揭示杨幂成爆款女
  • #小王生活杂记#想吃热腾腾的珍珠爆浆车轮饼想捧着烫嘴的半糖芋泥布丁茉香奶茶想拿着刚蘸糖成型的圣女果红提糖葫芦想来一串撒了超多辣椒的炸香肠想喝一碗酒糟桂花红豆小圆
  • 多‮来年‬口碑已‮遇有‬难呈祥、化煞生吉圣‮之物‬美誉‮适,‬合从事危‮性险‬工作(军‮,人‬警察,高危作‮及业‬常旅途外‮人出‬士佩戴)、如若霉‮缠运‬身、好
  • 杭州给人的印象总是温婉低调,市中心的希尔顿西湖嘉悦里酒店用一抹靓丽的橙色为城市带来了时尚灵动的体验,城市因你而鲜活。CCD的设计也将杭州著名景点、标志性建筑物元
  • 说说丙寅 其实和丙寅在一起也挺好的,就如同挨着一个小太阳,乐观又开朗。那这个太阳呢,还是个初升的太阳,昂扬向上,朝气蓬勃,而且丙寅还是炉中火,更会把这种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