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会席遵循最正宗的会席料理传统
.
大德会席“旬鲜亦寻鲜”
善用四季的新鲜食材
将四季的情趣融汇于会席之中
让食客们食到真正的“一口鲜”
故大德会席是没有固定菜单的
.
从“先付·五点”(前菜)开始,再到果物结尾
每一系菜品都无一不显现其料理功底

大德会席太古里店在市中心最繁华地段
闹中取静 吃到最正宗的日本会席料理也是一种享受

#成都太古里[话题]##大德[话题]##大德会席[话题]##成都日料[话题]# https://t.cn/A6XJ3MjZ

【每日闻法】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经中云:“…
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长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复顿敝,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栋倾斜, 基陛隤毁,
墙壁圯坼, 泥涂褫落, 覆苫乱坠, 椽梠差脱,
周障屈曲, 杂秽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鸱枭雕鹫、 乌鹊鸠鸽、 蚖蛇蝮蝎, 蜈蚣蚰蜒,
守宫百足, 狖狸鼷鼠, 诸恶虫辈, 交横驰走。
屎尿臭处, 不净流溢, 蜣螂诸虫、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践蹋, □啮死尸、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竞来搏撮, 饥羸慞惶, 处处求食。
斗诤□掣, 啀喍嗥吠, 其舍恐怖, 变状如是。
处处皆有, 魑魅魍魉, 夜叉恶鬼, 食啖人肉,
毒虫之属, 诸恶禽兽, 孚乳产生, 各自藏护。
夜叉竞来, 争取食之, 食之既饱, 恶心转炽,
斗诤之声, 甚可怖畏。 鸠槃荼鬼、 蹲踞土埵,
或时离地, 一尺二尺, 往返游行, 纵逸嬉戏,
捉狗两足, 扑令失声, 以脚加颈, 怖狗自乐。
复有诸鬼, 其身长大, 裸形黑瘦, 常住其中,
发大恶声, 叫呼求食。 复有诸鬼, 其咽如针。
复有诸鬼, 首如牛头, 或食人肉, 或复啖狗,
头发蓬乱, 残害凶险, 饥渴所逼, 叫唤驰走。
夜叉饿鬼, 诸恶鸟兽, 饥急四向, 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 恐畏无量。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舍宅, 忽然火起,
四面一时, 其炎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诸鬼神等、 扬声大叫。
雕鹫诸鸟, 鸠槃荼等, 周章惶怖, 不能自出。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毗舍阇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为火所逼, 共相残害, 饮血啖肉。
野干之属, 并已前死, 诸大恶兽、 竞来食啖,
臭烟烽烰,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 争走出穴, 鸠槃荼鬼、 随取而食。
又诸饿鬼, 头上火燃, 饥渴热恼, 周章闷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灾, 众难非一。
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 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
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 稚小无知, 欢娱乐著。
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 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
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 恶鬼毒虫, 灾火蔓延,
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 毒蛇蚖蝮, 及诸夜叉、
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 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
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 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
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 犹故乐著, 嬉戏不已。
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 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 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
不受我教, 将为火害。 即便思惟, 设诸方便、
告诸子等, 我有种种, 珍玩之具, 妙宝好车,
羊车鹿车、 大牛之车, 今在门外。 汝等出来,
吾为汝等  造作此车, 随意所乐, 可以游戏。
诸子闻说, 如此诸车, 即时奔竞、 驰走而出,
到于空地, 离诸苦难。 长者见子, 得出火宅,
住于四衢, 坐师子座、 而自庆言, 我今快乐。
此诸子等, 生育甚难, 愚小无知, 而入险宅。
多诸毒虫, 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诸子、 贪著嬉戏, 我已救之, 令得脱难。
是故诸人, 我今快乐。 尔时诸子、 知父安坐,
皆诣父所、 而白父言, 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
如前所许, 诸子出来, 当以三车、 随汝所欲,
今正是时, 惟垂给与。 长者大富, 库藏众多,
金银琉璃、 砗磲玛瑙, 以众宝物、 造诸大车。
庄校严饰, 周匝栏楯, 四面悬铃, 金绳交络。
真珠罗网, 张施其上, 金华诸璎, 处处垂下,
众彩杂饰, 周匝围绕, 柔软缯纩, 以为茵蓐。
上妙细叠, 价值千亿, 鲜白净洁,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壮多力, 形体姝好, 以驾宝车。
多诸傧从, 而侍卫之。 以是妙车, 等赐诸子。
诸子是时, 欢喜踊跃, 乘是宝车, 游于四方,
嬉戏快乐, 自在无碍。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众圣中尊, 世间之父。 一切众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乐, 无有慧心。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燃不息。 如来已离, 三界火宅,
寂然闲居, 安处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众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处, 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 能为救护。 虽复教诏, 而不信受,
于诸欲染, 贪著深故。 以是方便, 为说三乘,
令诸众生, 知三界苦, 开示演说、 出世间道。
是诸子等, 若心决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缘觉、 不退菩萨。 汝舍利弗, 我为众生,
以此譬喻、 说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语,
一切皆当,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净第一,
于诸世间、 为无有上, 佛所悦可, 一切众生、
所应称赞、 供养礼拜。 无量亿千、 诸力解脱,
禅定智慧, 及佛余法, 得如是乘。 令诸子等,
日夜劫数、 常得游戏, 与诸菩萨、 及声闻众,
乘此宝乘, 直至道场。 以是因缘, 十方谛求,
更无余乘, 除佛方便。 告舍利弗, 汝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则是父。 汝等累劫、 众苦所烧,
我皆济拔, 令出三界。 我虽先说、 汝等灭度,
但尽生死, 而实不灭, 今所应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萨, 于是众中, 能一心听、 诸佛实法,
诸佛世尊、 虽以方便, 所化众生, 皆是菩萨。
若人小智, 深著爱欲, 为此等故、 说于苦谛。
众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说苦谛, 真实无异。
若有众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暂舍,
为是等故、 方便说道。 诸苦所因, 贪欲为本,
若灭贪欲, 无所依止, 灭尽诸苦, 名第三谛。
为灭谛故, 修行于道, 离诸苦缚, 名得解脱。
是人于何  而得解脱, 但离虚妄, 名为解脱,
其实未得、 一切解脱。 佛说是人、 未实灭度,
斯人未得, 无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灭度。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为欲利益, 世间故说,
在所游方, 勿妄宣传。 若有闻者, 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 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 此经法者,
是人已曾, 见过去佛, 恭敬供养, 亦闻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说, 则为见我, 亦见于汝、
及比丘僧、 并诸菩萨。 斯法华经, 为深智说,
浅识闻之, 迷惑不解, 一切声闻、 及辟支佛,
于此经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于此经、
以信得入, 况余声闻。 其余声闻, 信佛语故,
随顺此经, 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计我见者, 莫说此经。 凡夫浅识, 深著五欲,
闻不能解, 亦勿为说。 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 世间佛种。 或复颦蹙, 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 此人罪报。 若佛在世, 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 如斯经典, 见有读诵、 书持经者,
轻贱憎嫉、 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 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 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瘦, 黧黮疥癞, 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 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
若作骆驼, 或生驴中, 身常负重, 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 余无所知,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有作野干, 来入聚落, 身体疥癞, 又无一目,
为诸童子  之所打掷, 受诸苦痛, 或时致死。
于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长大, 五百由旬,
聋騃无足, 宛转腹行, 为诸小虫, 之所咂食,
昼夜受苦, 无有休息,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诸根闇钝, 矬陋挛躄, 盲聋背伛,
有所言说, 人不信受, 口气常臭, 鬼魅所著,
贫穷下贱, 为人所使, 多病痟瘦, 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 顺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 无人救疗, 设服良药, 而复增剧。
若他反逆、 抄劫窃盗, 如是等罪, 横罗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不闻法。
于无数劫、 如恒河沙, 生辄聋哑, 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 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 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聋盲喑哑、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 增益嗔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 莫说此经。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嗔,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阿弥陀佛祈愿三世诸佛菩萨摩诃萨 宽恕原谅消我业障我等发愿积善修福弘佛传法阿弥陀佛伏祈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保佑世间万物生灵早日离苦得乐国泰民安!复以善根回向世间法界有情众生吉祥安康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随喜赞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蜡烛][鲜花][鲜花] [蜡烛]

【#历史冷知识# 一日看遍长安花】
我国的赏花文化,自先秦时期初见端倪,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隋唐五代时期得到了普及,宋代发展至全盛,至明朝达到了成熟和完善。

01
赏|花之仪:讲仪式的诚心正意

赏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初期。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掘出一块刻有盆栽植物花纹的陶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营建了“上林苑”,就从全国引入不少植物。汉代,出现了我国早期花卉栽培技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花卉的认识开始从以实用为主逐渐转为以观赏为主。如陶渊明种菊、食菊、赏菊、颂菊,为菊痴狂。从唐代开始,可供观赏的花卉种类繁多,赏花文化广泛普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发展。瓶、盘、篮、缸、筒、碗,六大容器的插花形式已齐全。

值得一提的是,当赏花从户外自然欣赏进入了艺术欣赏领域,相应的赏花礼仪也逐渐完善了起来。

唐代罗虬的《花九锡》记录了唐代宫廷插花花九锡赏花仪式。

认真品读,这套赏花仪式应该能够充分展示中华花文化精妙深邃的秘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古人赏花的仪式感。

至五代时,进士韩熙载提倡香赏,将花与燃香相结合。明代袁宏道认为酒商容易冒犯花神,极力推崇茗赏。

为了与花的姿韵与品格相匹配,古人赏花讲究高雅脱俗,慢慢品味,有“图赏”、“酒赏”、“琴赏”、“诗赏”、“香赏”、“茗赏”、“谈赏”等多种形式。

对自然生长的花,主“酒赏”;对瓶中的插花,主“茗赏”。

古人赏花非常讲究视、听、味、嗅觉的积极参与,力求使欣赏达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艺术享受。

古人常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相提并论,赏花需要注意选良辰,择良地:

袁中郎曾言: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得其时而漫然命客,皆为唐突。寒花宣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温花宜晴日,宜轻寒,宜华堂。暑月宜雨后,宜快风,宜佳木荫,宜竹下,宜水阁。凉花宜爽月,宜夕阳,宜空阶,宜苔径,宜古藤巉石旁。若不论风日,不择佳地,神气散缓,了不相属。此与妓舍酒馆中花何异哉?

赏花活动讲究花与周围环境和时令节奏的和谐,是一种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进行的高雅的审美活动。

《小窗幽记》中记载的“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都是古人赏花重时令的体现。

02
赏|花之悦:观外形的姿色生香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花是自然界的最美丽的产物。”“花”以艳丽的色彩、淡雅的清香、隽美的姿态,得到了全人类的喜爱。中国文人对于“花”形色之美的赞扬可以从很多成语上得到验证,如“如花似玉”、“闭月羞花”、“花容月貌”等等就可见“花”的形象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是美的极致的象征。比如,在崇尚雍容华贵之风,以肥胖为美的唐代,牡丹以其花大色艳,富丽堂皇,号称“花中之王”,享有“国色天香”之誉。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令牡丹国色天香的绝代风华跃然纸上。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短短二句,真是写尽了长安城赏牡丹的盛景。

赏花时,古人最初的观赏集中在外形上:花色五彩缤纷,赏心悦目色为花衣。古人赏花重色,“万紫千红总是春”,这点可以从古诗词中得到印证。

诗经中描写了一些花草的色彩,《周南·桃夭》中“灼灼”的桃花与“蓁蓁”的桃叶;《卫风·淇奥》的“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秦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后续的诗词中有描写“李花怒放一树白”的白色、“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色等等。

古人赏花最主要的的一个特点就是颜色对比,绿水青山和姹紫嫣红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反差。

因此红绿对比最为多见,如:“千里莺啼绿映红”、“绿丛又放数枝红”、“山青花欲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花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香为花魂。“鸟语花香”是很多人追求的环境好和生态美,所谓“花香”是指花卉所产生的具有芳香气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漂浮在空气中,能刺激人类的嗅觉细胞引起愉悦感,使欣赏者身心舒畅。

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古人对于花香的记录有“兰之猗猗,扬扬其香”的兰香、“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的牡丹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桂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梅香......

其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文人逸士大多喜欢清逸雅致,古代文人墨客尤为喜欢幽香“兰香”和清香“梅香”。

兰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被孔子认为是王者香,在北宋时称为“香祖”。

宋陶谷《清异录·草木门》“香祖”条称:“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

因梅花傲雪凌霜的坚韧形象,“赢雪一段香”和“自苦寒来”的梅香也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梅花的花格香品转而成为了赏梅者追求的人格与气节,“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就是证明。

花形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形为花骨。花姿与花色一样,可以“养眼”。

在古人眼里的花姿,有“花姿人影波心竞”的荷花,“姿美鲜可掬”的菊花、“接叶开花玉瓣长”的百合、“叶概花姿天与真”的牡丹、“婀娜花姿碧叶长”的兰花、“花似金杯荐玉盘”的水仙花......等等。

清代画家松年认为:“花以形势为第一”。

历代国画讲究“山灵水秀花姿俏”,其中的花姿讲究既要有婀娜远尘之绝姿,又要有独立遗世之高韵。

如明代陈洪绶的《玉兰柱石图》,构图则非常疏朗,设色薄透清雅,用介乎写实与装饰的手法,以凝重的用笔、轻松的线条、简约概括的造型,来表现玉兰花端庄、隽永、清秀、淡雅的精神面貌。

中国历代的文人雅士靠作画、咏诗,发扬传承了赏花文化。历史上分类记录各种花卉及其相关诗文的书籍相继问世。一部《广群芳谱》就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花卉大百科全书”。

国人对花卉的欣赏当然不止停留在这个层次。

当花卉进入了艺术创作,赏花活动也从赏心悦目的感官愉悦进入到了一花一世界的审美意境。

03
赏|花之韵:品意境的诗情画意

正所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古人赏花在注重紫色和香味外,还注重韵味和意境,很多花可比拟象征、可融诗入画。

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它以意蕴、情趣取胜。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传统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概念,琴棋书画、园林布局、物品陈设等等,莫不讲究意境之美。

赏花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同样离不开意境趣味。

带有艺术创造性质的插花艺术便自然而然的演变成了一种赏花活动。

在我国,花道即插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著名的日本花道最早就来源于我国隋唐时期的佛堂供花。

先秦时,当时民间已有互赠花束的风尚。

《楚辞·九歌》中记载了,每逢重要活动,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佩带胸前,系于腰间或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木车等上面,用来装扮自身,载歌载舞。

在汉、魏及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06-公元589年),原始容器插花意念由于宗教等原因形成,并得到发展,文人插花渐露头角。

《修行本起经》(东汉·康孟祥译)中写到:“须臾佛道,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

步入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插花成为一门艺术得到广泛普及,进入兴盛阶段。

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爱花,处处呈现出一派争奇斗艳的盛况。

宋朝时,插画艺术进入了全盛阶段。
斗茶、品香、插花、挂画被文人雅士称为“生活四艺”。

花道、茶道、香道也经常被人们称为“三雅道”。
明朝插花艺术无论是在技艺上和理论上都已达成熟和完善,确立了中国传统插花的主要特点与风格,建立了中国传统插花的理论体系,一批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屠东竣《瓶花月谱》、《瓶史月表》,尤以袁宏道的《瓶史》最具影响力,后传入日本,备受其花道界推崇,奉为经典并成立有“宏道流“。

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两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袁宏道《瓶史》

我国的插花和盆景艺术,大多来源于山野的自然材料,经过艺术家高低疏密的巧妙布局、巧夺天工的加工雕琢,创造出了饱含自然气息的花木艺术精品。

插花和盆景点缀案头,赏花由原生态的自然状态走向了人们的生活,自有一番浑然天成、生机盎然的审美意境。

美落实到了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

04
赏|花之品:比品格的比德比兴

当花卉获得丰富的寓意,赏花活动也从天然神韵的美学意境进入到悦心诚意的心灵层面。

人们所赏之花便不再是花,而是一种人格,一种人生理想。

中国历代文人通过歌咏花草树木,托物言志,借物咏人,表达自身高洁的道德追求。

例如:咏梅之凌寒傲雪,咏竹之高风亮节,咏荷之出污泥而不染,就产生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固定说法。

“咏花”诗词作为咏物诗词的一个大类,蔚为壮观,历代留下的赏花颂花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古代仅咏牡丹的诗词就达四百多首。

花有花品,人有人品。花事即人事,赏花即赏人。

清代文学家张潮说:“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比兴手法早在《诗经》中就已广泛运用。
“比”是譬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寄托,寄情于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朱熹
以花起兴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如:《关雎》以荇菜起兴,引出淑女。

所谓“比德”,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即指从大自然的山水花木、鸟兽鱼虫的欣赏中体会到某种人格美,主张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例如:《荀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受儒家君子比德思想的长期影响,古人赏花不只单纯从绿化功能和造景功能着眼,也注重以花木言志,使花木人格化,讲究植物花草的“比德”情趣。

在《诗经》中出现了不少用花来喻人的诗篇。如“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华”、“英”都是指花,舜华是指木槿花,在《小雅·常棣》中还用棠棣花来表示兄弟之谊。

在《诗经》中以花喻人,以花抒情的有30多篇,约占全部诗篇的三分之一。以花喻人的这些诗已经将自然的花变成了文化的花。

再比如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其中吟咏的花木45种。《离骚》中的:“启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以幽幽香草自喻其高洁的品格,这样以幽兰香草等花卉自喻的句子,在《楚辞》中不胜枚举。

花作为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种植物,因为融入到诗人的生活之中,变得意蕴丰厚。

正如屈原以兰蕙自喻,陶潜以菊自况、周敦颐以莲明志、郑板桥以竹寄情……凡此种种,诗人把花卉和情怀联系起来,都是中华民族的高尚品格和至美心灵的绝佳表现。

北宋诗人林逋曾在杭州孤山北麓结庐隐居,作画吟诗,他一生写了许多咏梅诗,其中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疏影”、“横斜”、“浮动”将梅花的品格形态写到了极致。

赏花者,所看到不应仅仅是姹紫嫣红的表象美,还更应该通过这些表象,领略其内在的意境美,品味其背后的文化美,让生活多一份风雅,添一份美丽,这才不枉盎然兴致,处处皆有所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目前无业游民一只所以大把时间都在网上冲浪如果真的要写属性的话怕会是需要经常编辑更改所以请不要在意如果实在很在意请看评论区(*´Δ`*)在哪里看到我都不要觉得奇怪
  • 在今年(2013)的巴塞尔表展上,众多品牌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好戏:艾美的神秘秒针、积家的球形陀飞轮、百达翡丽的八日链Gondolo、芝柏的恒定动力擒纵系统、宝珀
  • 今吾辈青年生逢海晏河清的盛世,国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于大有可为的时代,自当心中有理想,眼里有光芒,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展未来,青年顺时代之洪流,同频共振时代的
  • 今天想给大家安利的歌曲,是Cloud9的《明天再说》是一首很励志欢快的说唱歌曲~如果今天过得不大如意,也要记得好好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当时在他们家摊位的时
  • #天秤座[超话]# ♎️天生爱美的天秤座,想要得到他们的真心,真的是难上加难,想要得到他们的芳心,在暧昧的世界中如果没有天秤座的存在那就太没有天理了,拥有天生的
  • 马光远认为,作为经济学家,我对于房地产认识的深度肯定比一般人要强的多。回头来看,2021年巴帮主连续发帖提醒风险,给投资者泼冷水,也算是干了件好事吧。
  • 规格:26x28x6cm ???????2021范思哲Versace最新走秀情侣款,时尚休闲鞋,火爆来袭??????顶级版专柜原版开模大底1:1复刻大底采用防滑
  • 图一是前15分钟,应该是《想念》的开场,idol是演唱会名,我隔壁的隔壁和很多人挥着的旗子上写着“only love can overflow black ho
  • 本是冲着闫振铎的画展“无界”去的,结果浏览介绍发现有“水木湛清华: 中国绘画中的自然”喜欢,顺便也去欣赏一下“丝绣华章”的绣品。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
  • #阳光信用# [我想开了]#每日一善#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不是与生俱来带着光环的,雕塑自己的过程,必定伴随着疼痛与辛苦,可那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终究能让你收获一
  • 大猛子是国企,还好很多,读者里有私企的工程队,除了出海国内已经很难有项目了。哪怕美国这种早已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房子还在继续盖,因为每个人都有住进更好房子的需求,
  • 遗憾的是,三星并未将更快的充电速度扩展到 Galaxy Watch 7 FE。同时,智能车载娱乐系统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内容,让我在长途旅行中不再感到无聊
  • 我的胃已经被你征服了,你就是我的早餐俘虏!华莱士,我的最爱!p1回翻相册还是很稀饭好朋友的这张婚纱照嘿嘿,看一遍沾一遍的喜气[喜]p2跟小玉姐一起吃饭的日子。华
  • 事实上我认为,地外文明,地外文明体,早已经向地球做了他们的回应,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是某种我们可称作“工作例行”的常务事宜。 王伟:爱因斯坦部分正确的物理教导,对
  • 但又具体说不出哪件事情我们很开心哪件事情我们不愉快了,就是一种感觉,开心的幸福的感觉萦绕在心头,仿佛我们就该这么幸福的过着……所以一旦有啥幸福的感觉就赶紧在微博
  • 虽然听说南京的生活压力挺大节奏挺快,但不知道为什么南京人给我的感觉是在用心慢慢享受生活的,没有奔跑的着急的人,倒是路边总有带着狗狗悠闲散步的,围成一圈打牌下棋的
  • 7. 范闲:作为主角,范闲修炼了很多顶级功法,靠着一身的底牌和外挂,也能短暂和大宗师抗衡。體驗更舒適  效果更好歡迎各位集美來艺美格體驗自帶"10級美
  • #鞠婧祎[超话]##专属鞠婧祎和蜜橘的520# 说句实话 我真的好想和你走到最后 我不敢肯定你有没有那么喜欢我 但是我觉得我能一直陪着你 让你慢慢喜欢我 虽然我
  • 看到两张照片,感慨万千,当年中国老人羡慕别国的汽车而今天韩国人,日本人,包括美人,都在羡慕中国的汽车甚至开始研究中国的汽车产业,不出五年,中国汽车销量应该会晋升
  • 我们的乡村刷新镰影的过程,的确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景象,五月的太阳雨,虽然像悠久的民歌一样一年年唱来唱去,虽然像金色的云一样在季节的风向里一次次轮回,但是那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