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晴 丫头归校第21天,昨天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我心里每天充满感恩,感激之情,过好每一天,大家都好好的,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晴天。人生不一定每天都很好,但每天都会有些小美好在等着你,它可能是清晨绚丽的朝霞、正午饭菜的香气、夜晚暖心的话语。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开心度过每一天。早安!

刘素云老师:怎么样才能得到解脱,才能得到自在?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万境归心一真道,如悟一心破尘劳」,上下二句话都没离开这个心,所以今天这堂课中心的就讲这个心,依题解义不难看出,是不是?这个心就是我们这节课讲的重点。关这个心,咱们先从浅的地方说,这个心有两种,概括说心有二种,哪二种?一种是真心,真心就是自性。真心有五个特点,大家想想,真心有五个特点,真心就是自性,那就是自性有五个特点。哪五个特点?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说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就这五个特点,这就是自性的五个特点。

如果我们的心是真心,你就具备了这五个特点,因为什么?因为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我们的真心,这是第一种心。第二种心妄心,和真心对应的,妄心,妄心是随著境界的分别而分别,就是心随境转。跟自己对对号想一想,我们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颠倒来,颠过去,二种截然不同的概念。我们的心是不是随时随地被境界所转,是不是这样?有多少同修现在能够让这个心不被境所转,很不容易。不遇到境界的时候不知道,遇到境界才发现这个心又被转了。

妄心的特点是什么?刚才我们说真心有五个特点,妄心也有特点,妄心的特点是狂妄、是躁动、是不安分,就是浮躁,狂妄、躁动、不安分一时一刻都不停歇,它一会都不带待著的,一分一秒都不带待著的,你想想是不是这样?就是我们所说的妄念纷飞,有的同修说这个妄念怎么也伏不住,就是这个感觉,因为它是妄心,妄心就具备这个特点。有大德是这样说的,不管你修哪个法门,都是为了止息这个狂妄的妄心,是不是?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怎么的你也离不开修这个心。所以这个大德说,不管你修哪个法门,都是为了止息,停止的止,休息的息,止息这个狂妄的妄心。这个妄心招感来的是什么?是生死轮回之苦,这个妄心招感的就是生死轮回。真心招感的是回归自性。你说这二个心,一个真、一个妄,区别是不是太大了。

因为这个妄心让你轮回生死,你不得安乐、不得解脱、不得自在,苦不堪言。所以今天上午师父苦口婆心劝导大家,一定要今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千万不要等来生。因为那个来生是没有指望的,必须在这一生把生死轮回的问题把它解决,不能有任何幻想。芸芸众生有多少是妄心的奴隶,被妄心指挥,妄心是你的指挥官,你乖乖的听从你妄心的指挥,它就怎么的?牵引著你、摆布著你、缠缚著你、逼迫著你,你一点自由没有,你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这个妄心就能把你治到这个分上。

怎么样才能得到解脱,才能得到自在?丢掉妄心,找到真心。怎么样才能认识这个问题?《法集经》有这么一段话是这么说的,「能知一切唯是一心,名为心自在」,就这么简单几句话,我再念一遍,「能知一切唯是一心,名为心自在」。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二句话我们大家都特别熟悉,换个说法可能就说糊涂了,咱们就用这个我们熟悉的话来把它解释。真心就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心外无一法,心外无一物。

你想想,这回能不能明白?心外没有一个法在你的心外,也没有一个物在你的心外。你把这个问题弄懂了,就是如有一首偈颂是这么说的,「心若无所住,妄心自不生。本具常寂光,自心是净土」。我再说一遍,这四句话,「心若无所住,妄心自不生,本具常寂光,自心是净土」。这是其中的一首偈颂,还有一首偈颂是这样说的,「无心於伏物,而物无不伏。若能降自心,一切自降伏」。这四句我也再说一遍,「无心於伏物,而物无不伏,若能降自心,一切自降伏」。就是你把你这个心降伏了,你一切你都降伏了,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为什么要看住这个心,要守住这个心,必须得把它降伏了,其他的那就好办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把这个妄心降伏了,让它乖乖的听真心的指挥,听你自性的指挥。听你的指挥,你就自己的主自己做了,你就有权了,是不是这样?你就有自主权了。如果妄心指挥你,你没有自主权。这样真心指挥妄心,妄心它就不再狂妄、不再躁动、不再不安,我们的心就自在了。你想想,我现在真是多多少少有点感受,因为我现在我觉得我有点进步,最突出的就是我心愈来愈静。过去人不说吗,火气大,我过去火气可能比谁都大,沾火就著,点火就著。

有时候家里人,人家不惹我,人家不点火,我自己点火。我明明知道,火烧功德林,但是到那个时候这个心一躁动、一狂妄、一不安,就是自己点火,把功德林烧掉它。所以现在我们每个人想想,你这个心要安定下来,它清净了,就像前面师父不是说吗,清凉汉,那个心就是清凉的。譬如说,我们住在南方,天气再热,但是你感觉不到热,你觉得是清凉清凉的。我现在多少有点这种感受,就是我心不躁动了,我也不发脾气了,也不是看不上这个、瞧不上那个,一切看得都顺眼了。所以心愈清净你就是一种享受,愈清净你愈体会得深。等大家有这种体会的时候,恭喜你,你进步了。

我引用一位大德的话来说,「能知一切法唯是一心,我们就不随世界、众生、业果三缘分别了,名为心自在,心自在就拉倒了」,就是完事了,「更无所求,没有妄心、妄境的干扰、障碍、惑乱,一切生死、罪业、痛苦就都止息了」。你看你这个心清净下来以后,那些个,就刚才说什么生死、罪业那种惑乱、痛苦,全都止息了。我为什么告诉大家,我说我现在非常自在,很多同修,其中也有包括不学佛的,我的家亲眷属,还是我的同学、同事,他们现在都愿意上我那儿,都愿意见我。但是因为现在我不太见人,所以他们都觉得挺惋惜。他们说见著你以后就觉得舒服,为什么?因为我心静了,所以在我身边,他们也多少有点感受。

所以我就觉得,学佛真的是一件无比的大好事,我要是不学佛,我十四年前肯定死了,那是没跑的。一个就是那个病,它不把我折磨死,我也自杀了,肯定是死路一条。就是因为学佛,我由死变为生,有了这么大这么大的转变,我自己都觉得十四年我一个人的变化可以说是个奇迹。我不但活过来了,而且我愈活愈好,愈活愈健康,愈活愈快乐。来了以后,同学们说,刘老师,你这次来比上次又年轻了,精神状态比上次来还好。你看这是同修们,如果他们不是奉承我的话,我相信他们说的是真心话,我自己也是这种感觉,我觉得我愈来愈精神。一切艰难困苦,一切什么外境的打击,如何如何,对我都一点作用不起,真是心如止水,如如不动。所以,当你的心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那种自在、那种快乐是无法言喻的。我自己受益以后,我就特别希望把我的经历介绍给同修们,让大家也像我一样,从那个痛苦的深渊中解脱出来。

譬如说,我们平常遇到高兴的事,心生欢喜,这就是心生了。什么心?你生欢喜心,生这个心是妄心。告诉大家,你有高兴的事你高兴了,你心生欢喜,这个心是妄心。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就是遇到高兴的事,我也不是那么欢喜,遇到所谓倒霉的事,我也不生烦恼。你如果慢慢的能向这个方向努力,那就是一种进步。我们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觉得心里憋屈、压抑,这个心也是妄心,这不是我们的真心。这是什么?我们的心被境界所转了,我们没有用这个心去转境界。这么区别,当你的心被境界转的时候,你肯定是不自在的,你肯定是烦恼的、是痛苦的。如果是境被你的心转过来了,你是快乐的、你是幸福的。它这个关系,当你把它弄明白以后,你就觉得佛法也太奥妙无穷了,怎么说得这么透彻?怎么三千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我们的世尊,能把三千年后我们的心理状态能看得那么透,说得那么透,让我们真是没法再说了,太赞叹、太佩服了。 https://t.cn/R2Wx1qD

《楞严经新解》完整的七处征心,心不在内外中间,明心见性(续一)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赶紧回答道:“世尊,如果在这个讲堂中,却看不见如来,却能看到远处的树林和泉水,真的是无有是处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如来在讲堂中这么大,除非是有眼无珠了呢!

阿难,汝亦如是。佛陀又说道:“阿难,你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啊!”实际上不仅仅是阿难如此,在场的如果没有能够明心见性,不能顿悟得道,都是不能见到如来的。六祖曾经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本心,这才是真正的如来。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佛陀又说道:“你的心灵,可以明了一切。如果你明了一切的心灵,却是在身体里面,这时你先应该了知身体内部啊!”既然在讲堂中,先看到讲堂里面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假如说心在身体里面,那心就应该先看到身体内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了。
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佛陀又说道:“有没有这样的众生,先看到身体里面,然后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既然心在内,应该先看到心肝脾胃这些五脏六腑的东西了。即使看不到心肝脾胃,也应该看到指甲爪子如何增长,头发如何一点点生长,筋如何动,脉搏如何摇动的,这些确实应该明了啊,如何心却对这些一点都不知呢?也看不见呢?”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佛陀又说道:“心必然不知晓里面的东西的,看不见心肝脾胃,为什么却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所以应当知晓,你所说的能够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住在身体里面,这样的说法无有是处,一点道理都没有啊!”佛陀反驳了阿难所说心在身体内。

5.心是在外
【原文】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解释】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阿难听了就叩首对佛说:“我听闻如来这样的法音,这样的说法,我就悟知,我心确实不在内,应该在身体之外。”阿难被如来这么一说,赶紧就说心在外了。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阿难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灯光在室内点着,灯必然先照亮室内,在从室的门,照出去庭外了。一切众生,不见身体里面的心肝脾胃,只是见到身外的东西。就好像是灯光一样,假如灯在室外点着,只能照亮庭院外面,不能照到室内了。”阿难想心在外,心如同灯一样,照到外面,所以看到外面的东西,看不到里面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了。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阿难又说道:“我讲的这个道理必然是对的,这是很明显的了,已经没有什么困惑了。我所讲的这个道理,同佛所说的了义道理,究竟道理是一致的吧,佛你也会认同我的看法吧,总不会错了吧?”看来阿难还是蛮自信的呢,眼巴巴地希望得到佛陀的肯定。

6.心不在外
【原文】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解释】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佛陀告诉阿难:“在这里的大比丘们,所有的菩萨弟子们,刚才都跟从我去都城里面,一家一家次第地去乞食,回来给孤独园精舍这里。我已经停止吃了,已经吃饱了。你看比丘们,一个人吃的时候,别的人不吃,别的人能不能饱呢?”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阿难最能理解了,师兄师弟们都各个吃饱了,自己还在挨饿呢。阿难回答道:“不会饱啊,世尊。为什么呢,各位大和尚,虽然是阿罗汉,已经修行很高了,但是身体性命还是不同的。怎么能一人吃饱,就能让大家都饱呢。”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佛陀告诉阿难:“果真像你所说,你的觉了一切,知道一切,可以见到一切的这个心,如果真的在身体外面,身心是互不相干的,是分开的。则心所知的,身体是不能觉察的;感觉在身体那里,心是不知道的。”心如果在外,身心是分开独立的个体;如同大和尚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一样,各自冷暖自知罢了。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佛陀又说道:“我现在给你看看我的手,你眼睛看见的时候,心有没有分别呢?不会在想,这个手又细又嫩又滑,非常美好呢?”既然心在外,身体觉知,心也不知道;心看到,身体也不能觉知,两者是各不相干的。可是事实不是如此,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眼睛看到,心也跟着有了分别,两者是关联的,所以心必定不在外了。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阿难回答道:“是的,世尊。眼睛看到,心也会有分别的。”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佛陀告诉阿难:“如果眼睛看到,心也知晓,两者是相关的,为什么说心在外呢?所以应当知晓,你所说的,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住在身体之外,这样的说法是无有是处的,一点道理都没有。”
7.潜伏根里
【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解释】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阿难对佛说道:“世尊,正如佛所说,因为看不见里面,所以心不在内,如果心在内,必然会看到里面的心肝脾胃;因为身心互相不知晓,互不相干,可是眼睛看到,心却知道,身心是不相分离的,所以心也不在外。我现在琢磨着,知晓心只能在一个地方了。”
佛言:处今何在。佛陀就问:“那你说说,心应当在哪里呢?”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阿难回答道:“这个了知一切的心,既然不能够知晓身体里面的心肝脾胃,而能够见到外面的东西。我思考了一下,应该潜伏在眼根里面。”阿难真会想,心潜伏在眼根里,也不在身体内,当然看不到心肝脾胃了;眼睛一看到如来的手,心马上就知晓,这说明心和眼睛是在一起的,所以阿难这么说,似乎很有道理啊。
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阿难又说道:“就好像有人,用那种光亮透明的琉璃碗,盖住双眼。虽然有东西盖住双眼,但是却因为是透明的,而不会有什么障碍。心虽然潜伏在眼根当中,因为心如同琉璃碗那么通透,就不会遮住眼睛了。因为心潜伏在眼根当中,眼根一看到你的手,看到任何东西,心随即马上就可以分别了。”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阿难又说道:“然而,我那个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为什么看不见身体内的心肝脾胃呢,这是因为潜伏在眼根那里罢了。因为在眼根那里,不在内,自然看不到心肝脾胃啦。虽然潜伏在眼根那里,看外面却分明明了,没有任何障碍,心是透明的不会遮住眼根。这么说心潜伏在眼根那里是对的了。”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佛告诉阿难:“假如像你这么说,心潜伏在眼根内,就好像是用琉璃碗来盖住自己的双眼一样。这个人用琉璃盖住双眼,可以看到远处的山河,那么我问你,可以看到琉璃吗?”就好像是我们戴眼镜,可以看到远处山河,总可以看到这个眼镜吧。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阿难回答道:“是的,世尊,这个人用琉璃盖住眼睛,确实也可以看到琉璃。”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佛告诉阿难:“假如你的心像琉璃那样,与眼根重合在一起。眼睛可以看到远处山河,心马上就分别山河;为何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呢?”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佛陀又说道:“如果能够看见自己的眼睛,眼睛就好像是外境一样,如同山河一样的外在东西了。如果是外在的东西,心与眼睛是分离的,眼睛看见,就不能随即分别了。如果看不见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说这个了知一切的心,潜伏在眼根里面,如同琉璃碗那样盖住双眼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你所说的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潜伏在眼根里,就好像是琉璃碗盖住自己的双眼那样,这样合成叠加在一起,这样的说法是无有是处的,一点道理都没有的。”

8.见暗见内
【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解释】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阿难对佛说道:“世尊,我现在又有一个想法。众生的身体,脏腑都在身体里面,开窍都在外面,比如眼睛。脏腑藏在里面所以暗;有开窍所以明亮。现在我面对着佛,开眼睛就见到明亮,称之为见外。闭上眼睛,就可以见到黑暗了,称之为见内。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呢?”反正脏腑是看不见的,是暗的;眼睛闭上,就可以看到暗了,暗中也包含了脏腑了。开眼就看到外面;闭眼就看见里面,反正黑麻麻的脏腑也是看不见的,也算是看见了。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佛陀告诉阿难:“你再闭眼看到黑暗的时候,这个暗的外境,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与眼睛相对,另外一种不和眼睛相对。如果与眼睛相对,暗在眼睛对面,暗在眼睛前面,为什么说暗在身体里面呢?如果暗在身体内,比方说在暗室内,如果没有日月和灯,在这样的暗室内,都是你的三焦和脏腑。”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佛陀又说道:“如果眼睛和黑暗不是对着的,怎么能够称之为见呢?既然是见,就需要能见的眼睛,和可见的暗,这样相对,才能够称之为见。那假如是相对的,不在外面见,那就在里面见。闭上眼睛,就相对见到里面的暗了。这应该称之为身中。开眼看见光明,为何看不见自己的脸面呢?如果看不见自己的脸面,向内却看见黑暗,这样相对,这么说是没有道理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跪了]所谓黄金时代,是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三体危机出现时结束的美好时光,这个时代在今后一直被人不断地回忆,经历过这段美好岁月的老人像反刍动物似的不断把那段
  • 10.多少岁不重要,看起来像几岁才重要,不要把辛苦和怨气都挂在脸上,你想要最好的生活,就先让生活看到最好的你。10.多少岁不重要,看起来像几岁才重要,不要把辛苦
  • 這次的活動讓我們能停下腳步,別忘了回頭看看在身後一直支持我們的家人,多花一點時間也多抱抱他們,就像他們照顧我們長大一樣。” #宁艺卓[超话]#[太开心]#每日一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又不断得到的过程。在这个得失反复的过程中,我们终究一步步走向成熟。失去的忘不掉,那就珍藏心底。失去的追不回,那就
  • 3⃣️尴尬的对话我们刚上车的时候,侯赛跟司机用吉语聊着天,我还有两个土耳其人默不作声。我说,这个我不同意你,我认为现代土耳其人主要的来源和这里突厥人不太一样。
  • 用蒸汽眼罩也是一样的道理的,用时间久了就是不利于呵护我们的双眼的,我虽然是年纪轻轻的,眼睛就接近瞎了,但是用蒸汽眼罩的时候我是很关注使用时长这件事的2、流眼泪,
  • JD双12荭包来啦[星星]唯一入口: 还有库存,姐妹们搞快1.78一只的面膜 DrAlthea 艾医生小绷带面膜14片 【25】 它里面含95的壳聚糖成分,
  • 投票方式:扫描图中二维码,跳转投票页面,为喜爱的作品投票吧丙丁柴窑,隐藏在深山里的私人柴窑,慕名而来打个卡。借助±11mm的镜头偏移,让建筑物不会因为拍摄距离近
  • 3.其次,爪哇燕的泡发,一般100ML的瓶子,炖煮后装进去,基本上就很满了,装不进去水[愉快][愉快]要不要在您[愉快][愉快]我们这次还会有10多斤罢了[愉快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
  •   3、曹强文,男,汉族,中共党员,1971年11月10日出生,青岛市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香港路居委会工作人员。  (七)济宁市(3人)  20、王 鹏,男,汉
  • #古洞南周五料獲通過8個項目中,古洞南金坑路項目將在本周五審議,鄰近天巒,涉及2589伙,規劃署文件顯示署方並不反對,因申請人提出放寬的地積比率僅0.059倍
  • hard to love这首歌是我循环了好几天的歌,怎么可以这么好听,每当我这几天烦的都不想和身边任何人类讲话的时候,这首歌都可以让我快乐,是一听到我就想跳舞,
  • 跟在ni身后逛村的一天 [污]一路就是问我这个吃不吃那个吃不吃顺手给我开好饮料[哇]我只需要在旁边安静等待着然后就很想感叹也不知道自己是有什么奇奇怪怪的能力好像
  • 我变得不爱计较了,不再凡事耿耿于怀,我变得独立稳重了,不再像个莽夫一样,走弯路,犯错误,同时我也变得更轻松了,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按照自己的节奏安安心心地生活这
  •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2017年10月20日(星期五)农历丁酉年九月初一,望十方善信发菩提心:常行布施、戒杀放生、香花供养、礼佛诵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经云:“礼
  • 房东直租:已分租,现余1间,650元/月带独立阳台。关于这个带头像的乐事薯片[玉兔捣药][玉兔捣药][玉兔捣药]只有宁夏银川地区才可以购买首先下载拼多多,点击多
  • 今天起床想着显瘦穿黑色t但是想到全身黑不好 最近公公生病了 状态不好我怕妈妈会难过 毕竟不太亮眼吉利 于是换了一件红色的 但下午接到妈妈信息 她说让我明天拜阿公
  • #参融百膳全营养素食碱餐#【早安】[嘻嘻][嘻嘻]所谓养生就是养五脏,五脏包括心脏,肾脏,肝脏,肺脏和脾脏,滋养五脏等于是在保养我们的生命,参融百膳饮食五色搭配
  • 4、书画名家介绍至民国时期。】由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襄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襄阳市文物管理处(米芾纪念馆)、襄阳市书法家协会、樊城区熙沫创意传媒工作室承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