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到100岁?真相是,欲望还有,能力不行了】

终于还是南宁赢了。

最近,关于贷款年龄,出了好多个版本,南宁说,我们这边可以贷到80岁,成都说,你这是小儿科,我早就可以到85岁了,现在可以贷到90岁。

大家直呼离谱的时候,南宁出了大招,“贷款年龄最长达100岁”,不到一周,又延长20岁。

全国各地的朋友圈,都免费给这个建发地产打起了广告,没办法,贷款可到100岁,想象一下那个画面,百岁老人颤颤巍巍到银行还完最后一期房贷,然后激动了起来......

古有佘太君百岁挂帅保一方平安,今有耄耋老人扛起了振兴房地产大旗,“当代佘太君”老有所用,仔细想一想居然有点励志。

但奈何这房子不争气,一套房子,产权年限是70年,标准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房贷的最高年限是30年。

很快,开发商坐不住了,广告打得太狠,出圈太快,矢口否认自己出过海报。但是置业顾问说,这是部分银行的“接力贷”产品,贷款人最高70岁,最多可贷30年,这不就是100岁嘛。

合作的银行说,这是不实信息,我们银行没有出过“接力贷”,我们是“合力贷”。

有啥区别呢?

有法律人给做了区分,接力贷是父母作为购房产权所有人,子女是共同借款人,两辈人一起还;合力贷是子女作为所购房屋的产权所有人,父母是共同借款人,还是两辈人一起还。

你看“接力贷”一直遭骂,推出-撤回,推出-撤回,循环往复,但是“合力贷”就很受欢迎,而且看起来正规不少。

合力也好,接力也罢,终究是两代人一起做房奴。

目前,没有比南宁更高的了。

毕竟,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才78岁。

真有贷到90岁、100岁的吗?其实很少,就算是80岁,也不常见,噱头大于实际,毕竟给年轻人减压,不能光靠给老年人施压。

但是为啥向老年人进军呢?没办法,地产商的营销得紧跟热点。

1. 老龄化社会来了,老年人又是普遍被认为有钱有闲的群体,关键是,好忽悠;

2. 延迟退休要来了,再干5年到10年,老年人也是好劳动力,有挣钱能力就有还款能力。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得卖房,想方设法也得卖房。

就拿南宁来说吧。

二手房价格从2021年7月开始跌,到2022年底,连续跌了18个月,看均价的话,目前1万出头,大约跌掉了近10%,3年的涨幅,1年半就跌没了。

新房也不好卖,2022年的成交下滑了26%,库存量753万平方米,去化周期大约20个月。

不卖房,怎么卖地,城市发展怎么上得去呢?

建发“贷款到100岁”的海报,上面列了建发在南宁不少项目,也不咋好卖。

比如建发的和玺项目,虽然在南宁2号线的边上,但是距离市中心距离不近,价格也不便宜,住宅均价1.8万,就连车位也要20万一个,2021年取得的预售证,其中有一栋楼,至今也没卖完。

结果,开发商把所谓的诚意,都用在了贷款上。

现在,除了一线城市的豪宅、学区房等,其实各地的压力都差不多,无论房价的涨跌,成交量都有点趴窝的意思,虽然各城市分“线”都是靠经济条件、商业魅力,但是在不少人心里,终归是要有可以相匹配的房价的。

成都GDP全国排名第七,破了2万亿,但是成都的房价,一直没有排到全国前十。

昔日是“慢生活”的代名词,现在,已经卷到不行了。

不是房住不炒吗?确实房住不炒。

但是,擦边球是可以打的。

这种接力贷的本质是啥?其实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多发一张房票,而在这张房票之上,可以继续加杠杆,父贷子偿、贷代相传。

对了,还真有人曾建议过,“祖宗十八贷”。

举全家之力买房,怎么能算炒房呢?

只不过,买房致富的时代貌似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进入到挤泡沫的阶段了,看房价的增长曲线,高峰大约在2021年,一波购房潮拉了一波房价,但是随后开始下落,到2022年的时候,有些地方已经跌到了4年前乃至5年前。

近几年进入楼市的,有套在高点的,有抄底抄在半山腰。

普通人套利?不存在的,有的只有套牢。

其实这两年,钱是不缺的,m2的数据大家可以看下,量不小。而且大家最近一定接了很多贷款的电话,放贷的广告也是满天飞,但这些钱没多少流向股市和房市。

钱流向哪儿了呢?两个现象:

1. 超额储蓄,2022年,存款增加26.26万亿,其中,居民存款占67.9%;

2. 新增贷款中,只有3.4%的房贷。

只不过存款增加了这么多,主要还是大户们的贡献,大多数普通人还在操心:

工作找到了吗?会不会失业?工资够花吗?还能再涨吗?房贷咋还?

......

压力是真心大,下图可能是很多人不愿买房的真正理由吧。https://t.cn/A6CGZFv5
#张雪峰发文致歉# #张雪峰吐槽还60万房贷利息57万#

【高台县罗城镇:“土专家”“田秀才”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罗城镇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理念,聚焦乡村一线人才短板和需求,加快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用好“指挥棒”,制定人才培育“任务书”。 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人才工作、实现人才振兴的基础,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积极发掘和培养各领域“土专家”“田秀才”“草根精英”、民间艺人等农村实用人才30余人,同时不断强化人才长效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才信息库,落细落实人才培养、使用、管理、表彰奖励等措施,增强乡土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其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通“养成路”,绘出人才培育“路线图”。聚焦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通过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等,加强对返乡农民工、致富能人、能工巧匠、村社干部、村干部后备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去年以来,共推荐申报畜牧、艺术表演等农村实用人才10名,培育省级陇原青年英才1名,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0余场次,参训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次。

打亮“聚光灯”,搭建人才就业“新舞台”。全面梳理盘点人才资源存量,发挥本土优秀人才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采取“人才+团队+培养”“人才+基地+孵化”模式,建成合黎山光新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罗城镇文化旅游人才众创基地和罗城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及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乡土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有效对接。通过线上筛选找、专员上门找等方式,主动对接盐池工业园区、合黎山光新牧业公司等在罗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解决企业用工需求300余人,实现了“人企互助”的有力发展。(郑玲芳)

#商丘日报# 【柘城县 以“稳”聚力 夯实就业“压舱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2022年以来,柘城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千方百计让脱贫群众端稳端牢就业“饭碗”,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社会之稳、人心之稳。2022年,全县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4.31万人,同比增长1.4%,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15276元,比上年增长21.2%。

  “稳”的良好态势来之不易。重重压力之下,柘城就业之“稳”从何而来?

  加强组织领导,打造综合保障“稳定器”。确保有人抓、有人管。推行县级领导分包负责,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县巩固脱贫成果就业增收领导小组。坚持把“一人就业,全家增收”作为就业帮扶主攻方向,纳入全县重点民生工程,实行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动态化调度,实施周通报、月督查、季总结、年考核。确保有服务、有温度。畅通县、乡、村三级就业增收服务体系,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设立监控点,对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返乡意愿等情况全面摸排,及时了解、掌握脱贫人口就业失业状态及就业创业需求。开展专场招聘活动,1月30日,柘城县“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启动,20余家用工企业提供包括线上线下就业岗位2000余个。确保有政策、有补贴。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增收的实施意见》,创新细化财政支持就业帮扶政策措施,完善就业帮扶奖补政策体系,出台技能提升、输出转移、吸纳奖励等10条措施,出台促进返乡创业20条措施。围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出台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奖励补贴优惠政策,2022年发放省外交通补贴15548人1554.8万元,省内稳岗就业补贴5526人343.9万元。

  加强平台建设,打造持续增收“助推器”。着力抓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辣椒、蛋鸭和肉牛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韭菜、大蒜、瓜果等产业竞相发展的“3+X”产业格局。辣椒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年交易量突破7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全县有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带动3.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5万人走向致富路。着力抓足公益岗位。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原则,全县财政投入7000多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32万个,包括国土资源管理员、爱路护林员、环卫工人等。公益性岗位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着力抓稳帮扶车间。加大招引力度,全县现有帮扶车间148个,已全部实现企业入驻,形成了以辣椒深加工、服装加工、电子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加工基地。提升带贫成效,从统筹整合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实施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项目,对在帮扶车间就业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每月补助200元。目前,帮扶车间吸纳就业4113人,每人每年增收2.5万余元。

  加强技能培训,打造本领提升“加速器”。通过抓整合盘活资源。将人社、农业、残联等部门涉农培训按照“五统一”原则整合,在困难群众中开展“意愿式”培训。推动“人人持证”与“万人助万企”相结合,主动走进县重点企业进行政策宣传,一对一指导企业申报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申报备案工作。通过抓建设铸强阵地。创办柘城椒乡女商学院,通过订单培训的方式,免费为有就业需求的农村妇女开设养老护理、育婴、厨艺、保健按摩等20余项课程。成立商丘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可同时满足3000多名学员培训需要。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和不同需求,全方位、立体式免费开展“诊断式”产业培训、“引路式”创业培训、“订单式”就业培训和“普惠式”技能培训等。依托柘城县技工学校,将培训场所设在田间地头、帮扶车间,培训课程由学校“上菜”变成学员“点菜”。2022年全县累计完成技能培训3万多人次,完成率164%,新增技能人才近1.5万人,完成率100%,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多人,完成率161%。本报融媒体记者 蒋友胜 通讯员 陈 威
图:柘城县产业园内,工人正在施工。本报融媒体记者 蒋友胜 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I see you, roses 诗意盛放的夏日倒计时一天fm、白夜、FloraM、#不倦学设#,四家机构在520、在白夜花神诗空间的一场联动,特别期待……KU
  • 2. 大智若愚,不爱动弹,葛优瘫是日常,不想动是常态。5.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字典里永远没有讲究二字。
  • 但是发现自己也没有她那么的勇敢,孝顺,敢于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有自私和狠心……我以为自己或许可能是像佟晓梅那样的人吧?但也发现晓梅是理想主义者,是向着优秀前进,不
  • 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什么样的年纪就过好什么样的生活,时候到了,该你的东西,该懂的事,一样都不会少。22歲以前去任何地方都不會考慮金錢、危險、未知…覺得這些在我腳
  • 愣神间,外婆已经盛了碗汤:“来,你也喝点。愣神间,外婆已经盛了碗汤:“来,你也喝点。
  • 俞佩芬还看望慰问了驻沪招商引才干部,勉励大家珍惜平台机遇,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真正把浦江推出去,把好项目引进来,为浦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利氪科技,
  • 新的一周 新的阶段 新的开始[爱你]不知不觉在阴阳师里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 还记得刚开始玩的时候 我跟我的舍友说我玩这个游戏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跪了]现在却只剩我一
  • 那些一瞬间触动心灵的句子! 1.“早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面,我就穿的好看一点” 2.“所有不合时宜的相遇,都是遗憾让人心疼” 3.“我抓不住世间美好,只好装
  • 只要做好这三点,就没多大问题:一,及时联系自己的医生,让医生来判断是否减药换药;二,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少吃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
  • #刘宇宁折腰# | #刘宇宁魏劭# | #摩登兄弟[超话]#做一个快乐的追星人~每天都很开心呀~中午好~@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魏劭[给力]刘宇宁折腰刘宇宁宁
  • ”店员2⃣️: “我查了,这个叫巨美人,比荔枝王还要大个! 期间还有一个店员一直问我们是不是太淡了吃不惯,我还奇怪,后来她说给我们拿一碟麻辣酱,我才反应过来,因
  • ⁡⁡ミルジェネライブ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約1年ぶりの開催になりましたが皆さんどうでしたか?お花の刺繍が可愛いでしょう〜!
  • #英语[超话]#「 ​​​ ​​​​ The bow whispers to the arrow before it speeds forth—“Your f
  • 【金志遥聊感情剖析臭男生】从偶像男团“Postm2n”出道的金志遥(本名林大晋)28日迎接44岁生日,拥有艺人、歌手、导演、娱乐公司总监多重身分的他,谈起生日愿
  • 很顺利的面试完被淋在了路上 手机也没电了借了充电宝打车来了金狮 结果充电宝没电 又找地方还上重新借了一个好像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上午 也明明没有很难过的事情
  • 人间食粮书店 特别推荐# 作者签名钤印本 【寻纸】定价128 售原价作者: 汪帆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七年踏遍全国13个省、自治区的古法手工纸诞生地,
  • 吉利方也很坦诚,“2022年吉利丢掉自主品牌第一的地位,新能源业务被优秀的同行拉开了距离,股价也从2021年36元的最高点跌到现在的9元左右,原因是新能源转化的
  • 帮找邻居,购买京玥兰园的业主私信我,备注:京玥兰园业主,认证后邀请进群,不能认证勿加,房家粉丝福利,不定期实地踩盘更新小区进度,公益收房验房,中介广告勿扰。帮找
  • 初一 「现在的我又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可能一个选择可以改变一生 但一个错误的选择总是会很致命的 只是年轻的时候就是闯荡的时候 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任 我只是
  • 十牛图 《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