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战总结】三个比赛日,本赛季欧冠、欧联正赛完成了小组赛首场比赛。其中,德甲出战的6支球队赢得了4胜1平1负的战绩——唯一输球的是分组抽签时签运最好的多特蒙德。看来在掉链子这件事上,多特真是从来不掉链子。

莱比锡拿下伊斯坦布尔、勒沃库森大胜尼斯、霍芬海姆击败贝尔格莱德红星均展现了强大的德甲战力,特别是药厂此役完成了6粒进球,让德甲旧将丹特再度成为了“背景板”。另,17岁的小将维尔茨替补登场后建功,继续刷新纪录。

算是爆出一个冷门的球队是门兴,在上半场0射门的情况下以2-2战平国际米兰。目前在B组,门兴力压皇马并列排名第2位。不过,还是不建议大家观看本场比赛的集锦或重播,要不然就静音观看,否则你会误认为门兴这场比赛好像很龌龊似的偷走了不配拥有的1分。(补个狗头[doge])

至于多特蒙德,原本被广泛看好的他们最终赋予了拉齐奥本赛季以来的首场主场胜利。赛后,球员部门主管凯尔用“desolat”(凄凉)一词形容球队的表现,并同时警告球队:“我们必须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否则,接下来的几周对我们来说将非常艰难。”

另,纵向对比其他联赛。英超依然展现强大竞争力,7支参加欧战的球队6胜1平,唯有切尔西又遭遇了平局;意甲此轮虽在欧冠层面保持不败,但是那不勒斯在欧联阴沟翻船,7支球队5胜1平1负;西甲本赛季的衰退值得关注,马德里兄弟首轮联赛全部告负,好在三支欧联球队全部取胜,整体战绩为4胜1平2负。至于法甲,3支欧冠球队无一取胜。

在欧战积分榜,德甲目前排名第3位,赶超身前的英超难度较大,继续领先身后意甲的难度也不小!

#德甲联赛# #足球,本应如此#

祸福命运,就在一念的转移(宣化上人)

阿难:佛又叫一声,阿难啊!我为什么说都是众生妄见所现呢?现在我告诉你。

如彼众生同分妄见:好像那一个小洲上边有两个国家,其中就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一起看见这种种的不祥、种种灾难,这是同分妄见。

例彼妄见别业一人:用众生“同分妄见”这个人多的妄见,和“别业妄见”那一个人少的妄见来比较,道理是一样的。

譬如这一国,是一切众生同见这个妄见;这一人有别业,他单单见着这种五色重叠的圆影,这是别业妄见。

而这个同分妄见,不是一个人看见,是国家所有的人民,都看见两个太阳、两个月亮,看见彗星、孛星,看见飞流、虹蜺,这种种不祥的情形。

在中国过去,每逢改朝换代,都有这种不祥的事情发生的。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皇帝(春秋时代的宋景公),那时候就见着这个不吉祥的星星出现了。

他问钦天监──就是管天文学的人,说:“这主于什么事情呢?”钦天监告诉皇帝说:“这是最不祥的一个事情,主于国君死亡的。可是我有办法,您可以把这种灾祸转移到宰相身上去!”

这个皇帝说:“这不可以的,因为我应该死,怎么可以叫宰相去死呢?这个宰相管理国家大事的,他若死了,不可以的!”

这个钦天监说:“那您不愿意叫宰相替你死,可以叫老百姓替你死,可以转移到老百姓身上去!”

这个皇帝说:“民为邦本,老百姓若死了,我这皇帝又有什么意思呢?我做皇帝就是给老百姓做的嘛!没有老百姓,我给谁做皇帝呢?那也不可以!”他也不愿意。

钦天监又说:“那您可以转移到这个岁上。”就是每年每年有一岁,年岁。说是:“您把这个灾难转到岁上,这个年景荒旱、饥馑贫年,这也可以的!”

皇帝说:“这样也不可以的!如果转移到这个岁上,也是会把老百姓饿死的。我做皇帝,也不愿意把老百姓都饿死,做这么一个皇帝也没有意思!”

于是钦天监就向皇帝叩头,说:“您真是明君!您有这种种的善心,我知道您一定不会死的了!这虽然凶事,也可以变为吉祥了!”果然,第二天这个凶星就退了,就没有了!

由这一件事看来,虽然说现凶星,也可以化凶为吉,只要我们人存这一念善心;你这一念心转变了,就虽然凶也可以变为吉祥。

你不要听我前面说:“现烧香、现念佛,这是来不及了。”事情也可以变化的;我们这个祸福,就在一念间,在一念的转移。

老君说:“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你这个心或者生一个善念,你这善就算还没有做,这个吉祥的神就来了。

神,有善神、吉祥的神,有凶神、恶神,说:“凶神恶煞。”你不要以为神就都是好的。恶神就是专门管报应的,你谁做错事,他就去罚你。善神就拥护做善的人,恶神就是惩罚做恶的人,这各有各的责任。

所以这种一念的转移很要紧的。那么这个皇帝他宁可自己去死,不叫宰相替他死,不叫老百姓替他死,也不要这个年景不好;他有这样的善心,所以就逢凶化吉。事情都可以转变的,并不是一定的!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起以前有个袁了凡。袁了凡本名叫袁学海,是明朝的一个名臣。他最初是一个读书的人,以后他父亲就叫他学医,说:“医生可以济世,又可以活人!”那么他就学医了。

学医之后,遇着一个姓孔的老人,这个老人修髯──就是长胡子;修,就是“长”的意思。这个人会相面,又会算卦,一看见他,就对他讲,说:“啊,你应该读书,你是个做官的人啊!”他说:“我因为家里的父亲、母亲愿意我学医。”

他说:“你不要学医了,你可以读书。你在某年就中秀才,某年你又中举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你又去做县官。做县官,你吃多少俸禄。然后你到五十四岁八月十四半夜子时,寿终正寝。可惜你一生没有儿子!”你看!他生的日子不算,死的时候都给算出来了!

那么算出,他就读书去了;以后一试验,果然这个命算得灵得不得了,纤毫不错──连头发那么多都不错,连中第几名秀才都给他算出来了。

这一灵,你说他怎么样?甚至于书也不读了!做什么呢?就坐这儿等房上往下落面包吃了!中国有一句俗语说:“你坐到炕上,等着房上往下掉馅饼。”馅饼,是饼里边夹上馅子那种饼。这就言其这个人什么也不做,就等着听天命的安排。这也是一种错误!

这个袁了凡那时候就是这样子,什么他也不做了,甚至于书也不读了。他心里想:“我这命中应该得的,我一定会得到。那么我什么也不必学了,什么也不必求了,一定会有的!”他就游山玩水,去各处游游荡荡的,到处去holiday/vacation(度假),什么也都不干!

这样子,一走走到南京栖霞山,听说那地方有位云谷禅师,他就去访这位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就递给他一个蒲团──你们英文叫cushion;它那个蒲团是圆的,我们现在这是方的。这么样子,两个人就打坐;一坐,云谷禅师没有动,袁了凡也没有动,对坐坐了三日。

云谷禅师很惊奇的,说:“哦,你从什么地方来啊?你真是一个特别有道的奇人啊!你为什么坐三天都可以不换腿子,也不动弹?”那时,袁学海就说:“我知道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的,所以我也不妄贪了!我就在这儿坐,也不打妄想,就不觉得腿痛了!”

你腿痛从什么地方来的?就从你打妄想那儿来的,也就是这部经上所讲的“妄见”,有那个妄见才腿痛;你若没有妄见,你有真见,腿就不痛了。他说因为他没有贪心,什么也不求了,所以就不打妄想,那么坐也就不会摇动。

云谷禅师说:“我以为你是个非常人呢!原来你是个凡夫俗子啊!”这样子一讲,袁学海也不高兴了,说:“你怎么又说我是个凡夫俗子了?”

人人都愿意自己争第一、认第一,那么他也就不想认第二;云谷禅师一说他是个凡夫,他就不高兴了。
云谷禅师对他就讲:“你如果不是凡夫俗子,你这十几年怎么会被这个命数把你捆得结结实实的?这个运把你绑住了,你一点都没有超出这个命数之外!”
袁了凡就说:“数可逃乎?”数,就是“命运”;可以不被这个命运所限制吗?云谷禅师说:“你是个读书的人,《易经》上说‘趋吉避凶’。如果数不可逃,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呢?”由此之后,他就改名叫“袁了凡”,说我不再是凡夫了,我把凡夫已经了了!

以后,他积极地行善积德,果然算命算的都不灵了。算他五十四岁八月十四寿终,到时候他也没有死,一直活到八十多岁。算他命中没有儿子,他又有两个儿子。

所以命运不是一定的,吉凶也不是一定的,只要你往好了做,你心一转变,什么都转变了!为什么不吉祥呢?因为心里不吉祥,所以就遇着不吉祥的事情。
这也就是证明:这个妄见,有这种妄的因缘;你若见真了,这妄的因缘也没有了! https://t.cn/Rp7TZiG

中观甚深心要善说(22):对宗喀巴中观的批判
更敦群培

十八世纪西藏格鲁派传承所绘龙树菩萨及印度各大成就者唐卡,收藏于美国鲁宾艺术博物馆

“没有给所破事加上‘实有’简别就是断见的话,那么不给‘实有’加上‘自性’简别,就肯定是断见。”自从无始以来,我们都无法做出“实有”简别,如今要加上这一简别,然后再予以破除,这并不是有的放矢,而是另立一个目标放矢。如果自无始以来都不知道给瓶子加以“实有”简别,那么就算现在进行修学,又有谁能做到呢?

扩展阅读“自性”简别
中观以破为主,这样的教法不仅常常被其他教派批评为容易落入断灭见,连中观派内部也有对破的力度、程度太过的担心,在重视缘起法的宗喀巴那里,对于所破太过,自然更加需要防范小心。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毗钵舍那章中, 宗喀巴提到了一种自许为“释中观义者”,说他们认为“从色乃至一切种智一切诸法,皆能破除。随许何法,若以正理而正观察,皆无尘许能忍观察”。这在宗喀巴看来是谬见,所破太过。为了防止所破太过,首先重要的是认清什么是应该破除的对象:

“若未了知所破量齐破太过者,失坏因果缘起次第,堕断灭边,即由彼见引入恶趣,故应善明所破为要。此未善明,决定发生或是常见或断见故。”

宗喀巴强调不是诸法,而是对诸法“自性有”生起的“实执”,以及所执著的“实有自性”,才是要被破斥的两个对象。所以格鲁派一直强调要遮遣的时候,一定要加“自性”这一简别来精确所破除的对象。

因为这一简别,龙树所破的“有”“无”两边,也被诠释成为:“有”——是对“有自性”的执著,“无”——认为诸法之前所有的“自性”,在后来又失坏而成为“无”,所以这就成了断见。宗喀巴主张,那些认为一切法“毕竟非有”的人,是落入了断见。

就算是胜义谛,也只是在世俗上存在;它在胜义上不存在。“胜义上存在”的体系是找不到的。就算是胜义谛,也是以非胜义的方式成立的。也就是说,它是在世俗上建立的,是为心识而立,只不过是为没有被惑乱因[惑乱因:生起错乱之因或缘]沾染的、无过咎之心识而立。否则,就没有办法安立任何所知事的施设了。所以,只有这个才是安立世俗的基础,对于这个见解,印度和西藏前后期的学者们没有人会表示反对。

总之,如果人们不相信正理在破除[所破事]后仍然会有一个承许,那么一般而言,他就算不上是中观派,更不要说是应成派了*。

*译者注: �使用正理进行破除的话,哪怕是格鲁派学者认为不会有引生成立余法的“无遮”,也是会留有承许。更敦群培在后文中还有进一步阐述。

正理本身要受其所破程度的限制。“知道兔子无角的心就不能破除兔头”,这种精微的分析,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如果人们不愿意自宗宗义出现相违的语言,比如数论派所说的“因中虽有果,但不可见”,还有唯识宗说“二取其性为一,外境仍显”,还有中观派的解释:“在抉择后为无,但是在不加抉择的心中却为有”,凡此种种,只是各派宗义的言论,用句子之间的转折词连接相违的话语。所谓“相违”,有两种情况:相违的二者并列在一起,哪怕彼此并不相顺;确定相违的二者彼此无违地列在一起,这也是一个相违。就后者来说,这样的相违,比如“非无,并不即为有”,和“非有,并不为无”*等,在中观派中都有出现。不仅仅对于凡夫俗子来说,这些矛盾是相违的,中观派也不得不承认它们的确是相违的。但这只是他们的一个承许,只不过是他方承许,而且和“承许世俗”是一样的。

*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提到这种说法,认为是自相矛盾的无义之语:“若未如是分别全无与无自性,有性与有之差别,而于破除有无边时,但作是说:‘我非说无,是说非有,及非说有,是说非无者,纯相违语,非能略说中观深义。”

杰喇嘛[宗喀巴]的主张是,色法等对于根识而言,是显现为“有”的;但在根本上,这个显现的“有”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不在世俗上说“自相”的意义。

用正理智破除一法后定其“无”,这和用其他的道理破除一法后定其为“无”,两者怎么可能一样?有“自性无即根本无”这样想法的心,知道“无”亦是空,是不可能堕入断见的。如月称所说,外道之理认为无有因果、因缘等,确立世俗法的某些部分为“有”,然后又认为某些部分为“无”,这是断见——人们得明白这个“无”是属于世俗范围内的,正是四边离戏要远离的“无”边。于是,善逝在谈及远离有无两边之时,授记说“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凭此预言,人们应该对大师及其宗生起胜解。

经典中对龙树菩萨的授记
《楞伽经》云:“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宏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

《文殊根本续》中说:“如来涅槃后,直至四百年,名龙比丘出,于教信且益,得证极喜地。享寿六百岁,孔雀大明王,彼修得成就,各种论藏义,彼达无实理。至彼舍身时,得生极乐土,最终彼大德,清净证佛位。”

然而,无法见到法界和不可思议境界并不是因为寄信于“有”的这一过咎,而是因为对于“无”没有信心。同类凡夫的永远不得之物,在“有”的范围中找的话,是得不到的。所以,比如十力、四不共、身心双运等所有功德,都在我们的这一“无”的范围之内。

外面这个“有”的世界似乎受到了所谓“无”的束缚。哪怕是“无火必然无烟”等周遍实际上也是由“无”来限定、束缚出“有”的。因此,破除“无”边,是所有正理中最为微妙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所有世间显现的究竟正理,实际上仍然是基于“无”的,进一步来说,其实是基于“无得”,所以无法超越——那是如来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才证到的境界,我们又怎么能得以见到呢?

衮钦果仁巴的立场,简单说来就是,证得胜义无,是为阿罗汉;证得“亦非胜义无”等四无相,是证得了大乘位次。他说雪域中那些执著谛实无的人,将中观变成了断见。依断见还能证阿罗汉果,真是奇哉怪也!

一般说来,不管什么显教、密续的论典注疏,都认为烦恼障是通过见所破,所知障则是通过方便来破除。因此,说要在感受的不同上来区别烦恼障和所知障,这实在是糊涂话。

补充阅读果仁巴对宗喀巴的批判
果仁巴(1429-1489),萨迦派大师,于因明、量论极为通达,著有《量理宝藏论释·光明疏》、《开显因明七论释》,《见解辨别——胜乘要义月光》等诸多论典。衮钦,意为一切智,为对人的敬称,“全知”之义。他的著作中,《见解辨别》、《中观总义》、《除恶见》三部著作都与批判宗喀巴的中观见有关。

果仁巴把藏地学者对龙树以来的中观学说的理解分作三派:
1.错误的常边中观——觉囊派笃补巴·喜饶坚赞所宣说的“他空见”。�2.错误的断边中观——宗喀巴一宗所提倡的中观见,即执著破除万法实有后所得的“空”。
3.正确的离边中观——就是包括果仁巴自己在内的主张远离有、无、非有非无等等极端、断除任何执边之相的中道。

在他所著的《见解辨别》中,他对宗喀巴进行了严厉的指控,斥责他“仅执着于离实有之空,不许非有非无等离边正见,莫非此见就是文殊给予您的上师乌玛巴(即西宁喇嘛精进狮子)的宗义?与圣者龙树父子诸论相违。”

果仁巴在《见解辨别》中提到宗喀巴的中观是“破彼[真实]之后,若于真实空性生起执着(即执着于‘真实为空’),则如同骑马者没从右侧落马,却又从左侧落马,仍然没能避免落入断边。故应破除彼见(即‘执着于空性’)。……是故,须破二执及不二执,四边所执皆不可得,于彼尽无执着。若因此而谓‘了悟中[观]见’,生起‘此为中[观]见解’一边执着,则不论执着于‘空’或者‘不空’,皆未免边执,故非中见。”( 原文见《见解辨别》木刻藏文版,此处转引自王尧、褚俊杰所著《宗喀巴思想的历史渊源》,《中国藏学》1991年第3期, p45-61。)

在果仁巴看来,宗喀巴一派对 “破除万法自性”本身所有的执著,恰恰落入了断见。在批判宗喀巴的中观见地上,更敦群培和果仁巴立场一致。

另外,格鲁派认为已证悟的声闻和缘觉通达了大乘般若经典中所说的法无我空性,与大乘登地菩萨所证的空性一致,果仁巴对此说有批判。他在《见解辨别》中说:“若未了悟一般四相中的任何一种无相的话,就无法得到解脱。假如要得到声闻菩提,必须了悟实有无相。要了悟大乘菩提,必须了悟四种无相。所以小乘经典中说,色如气泡般,(受如水泡般,想如阳炎般,行如芭蕉般,识如幻影般)太阳清等等,彼诸论典中,只提到无实有相而已,但大乘中圆满提到四无相法。所以依据经论可知大小乘在见解上有很大差别。”他主张远离四边的空性是大乘不共法,为二乘所不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在翻今年一个客户的engagement letter:嗯虽然知道是个小客户 但没想到给的fee这么少哦☹️乔治:我在的这个项目也是,太少了☹️感觉不值得我:这
  • #溟廬藏品# 李顒書《康約齋墓碣碑陰冊》(二) 前數日,新得識長安某兄,閒聊中,知略聞余收藏事。相詢或有李顒一冊齋中?頗詫異。余藏不簿,歷卅餘年,累廢替,仍積
  • 时间来到白越光期间,他和妹妹夸张的互动,我也略有浏览,我想魄比谁都看得出来他们之间没有爱意,可是我心里的白也不是炒cp的俗人。认识鬼是看明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
  • 风幽怨,水清寒,芙蓉倾城,牡丹馥香,晨曦饮露,拂袖弱柳,潇湘暮雨,宛若垂帘,贪恋朱唇,黎晓伏案,花弄影墙,竹林晚风,一纸相送,歌舞璞玉,浸半盏茶香余温,睹一世流
  • [举手]不过听说你过得好,我的遗憾也找到了一点点出口,至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我们都拥有了世俗看来更成功的人生,至少,你拥有了。不过还好关于"青春&qu
  • 在我之下,除了深渊,还是深渊 ”☽. “ 离开难以维持的关系 难以活跃的情绪 难以放松的压力 难以自爱的虚伪 ”☽. “ 少年时我们追求刺激,成熟后却迷恋平庸,
  • 因为这包茶叶还有我很多的回忆,记得当年是我父亲让我去市场买的,这包茶叶也怀念我父亲,不可能转让给别人。其实理论就三者消息是无法定性事故原因的,可是从今天官方的热
  • 同时,我们更应该为中国电信的女员工点赞,她们在平凡中坚守初心,写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华章。多年前,武汉作家刘醒龙写的一篇小说《秋风醉了》讲的是一位副馆长长期全面
  • 我真的很喜欢阿努比斯,以前在微博抽奖滴了一星盘的阿努比斯,就搁星盘上看着建模,也会觉得很赏心悦目,但是苦于没有一只是我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圈子,也不想打扰,然后不
  • 欲望是最厉害的洪水猛兽,知足少欲,才能得来幸福。假设你一次性赚到一大笔钱,而不是靠日积月累,此时你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还没来得及升级,你的金钱就会远远超出
  • 而男生当然不是傻的,早就知道女生这个想法,免费的保姆和暖床,不要白不要,啥时不开心了,直接踢走就是了。随手Po复刻了一个家庭版的呷哺火锅,喝一杯茉香奶绿,有那味
  • 所以状态不怎么好也不想见人,采访也没有去,反正有团队的人补上,我就偷偷溜出去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编这个理由,就是觉得他不怎么正经 ,因为干这个项目的时候
  • 另外,在副歌的最後“不是夢,我想握住你溫暖的手♪”這首歌的信念部分是我自己做的,但與這句歌詞發生衝突的主角卻放開了他的感受。我很講究如何唱每一個,並記錄下來。
  • ”女孩说:“你……你已经是一只成熟的大猫了,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洗澡!”“……”女孩在李泽言身上胡乱揉了一通,明显比给布丁洗澡要敷衍得多,李泽言知道她在想什么,只在
  • 现在在找她那套粉色篮球服,所有柜子都翻遍了也找不到,她说她上次比完赛已经穿回家了,还问我是怎么洗的,在那晒的!我科三早过了现在就慢慢看科四 今天就模拟考了一
  • 最近的聊天记录里翻出来的图片有:虽然还是有很多缺点但是已经对自己很满意了/浪漫到家的我在男朋友换衣服的时候把他喜欢衣服的单买了高兴的龇牙咧嘴男朋友(男人偶尔也需
  • 《地藏经》里讲“地藏菩萨曾经做等觉菩萨,不可称计”地藏菩萨用佛法的术语来说是“等觉”、“等持地”不仅境界上达到等觉、等持,祂的大悲愿力永无止尽,地藏菩萨还具足无
  • #黄家驹迷[超话]# 喜欢家驹的各有理由,我就是他的歌,他的歌落寞中带点豪放,正是青少年人的心态,有满腔向往理想的热情又不为人所理解。向人讨只小猫,只是生活中的
  • 我感觉蔡导确实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搬上了荧幕,但与侯导的相比,我感觉蔡导的缺少一种意义感或情感在里面,我不太能说的清,但总感觉同样是描绘普通人的生活,他和侯导还是
  • (但本人最爱鸭脚筋和香菜牛肉[害羞]4⃣️杏仁豆腐乳酪属于吃的来的人会很爱 高三的时候吃过一家杏仁乳酪还蛮上头的!《高山低谷》和《欢乐今宵》都排在我的最爱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