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氏改姓】

关于汉族的姓氏,上古传统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从上古至春秋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姚、妫、姒、子、姬、姜、嬴、风、己、任、芈、祁、妘、姞、漆、归、偃、允、曹、董、曼、隗,共二十二姓。其中八个姓为女字旁,从侧面反映了姓的母系社会起源。传说中的神农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尧帝姓伊祁(祁),舜帝姓姚(后迁居于妫水,遂改姓妫),夏禹姓姒,商汤姓子。

周朝时,诸侯国君的正式称呼方式是“国+名”,比如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为称霸而举行的“践土之盟”,其盟书开头列举参加会盟的国君为“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踕、齐潘、宋王臣、莒期”,分别为晋文公(姬)重耳、鲁僖公(姬)申、卫夷叔(姬)武、蔡庄侯(姬)甲午、郑文公(姬)踕、齐昭公(姜)潘、宋成公(子)王臣、莒子(己)兹舆期。周天子则称为王,死后加上谥号,比如武王、成王、康王,并不直呼其名,以表达对王室的尊重 【这是传统观点。后来也有观点认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等是周王生前为自己所定的王号,周朝谥号制度始自昭王、穆王之后】 。如果非要称名不可,也只可冠以谥号,比如成王诵、穆王满、厉王胡、幽王宫涅等等,而不能称其为姬诵、姬满、姬胡、姬宫涅。

周朝时期,有封爵者也是爵+名,比如周公旦、召公奭、虢公丑等等。周公旦的长子叫禽,封于鲁地成为国君后是鲁公、鲁禽,可以尊称为禽父、伯禽。说到周公,周朝的“共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周公(周定公)和召公(召穆公)共同执政,一说是“共伯和”来执政。关于这位“共伯和”的身份,一说“共伯和”即卫睿圣武公(卫武公名和,入朝担任“师”即太师职务,也称师和父)。

先秦时,各国国君之子也有名而无氏,称为公子某,再下一辈称为公孙某(周天子的子孙则称为王子某、王孙某)。再传至公孙之子,“其亲已远,不得上连于公”,于是赐以氏。比如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商鞅,本为卫国姬姓公族的后代,因此也称为公孙鞅或卫鞅,封为商君之后也称为商鞅。

氏名一般来自排行【比如伯、孟、仲、叔、季】,祖或父的字【比如孔子的孔氏来自孔父嘉的字】,或者官名【司马、司徒、少正、中行、公乘等】、封邑【荀、韩、赵、魏、羊舌、令狐、矍相、菟裘、商丘等】、居住地【东野、东郭、南郭、西门、南门等】。此外还有右主、右公、右子、右尹、右归、右宰、九方、九百、莠尹、柳下、臼季、丑门、厚丘、毋丘、弇冈、染女、冉相、湛卢、范师、仲长、仲颜、仲行、仲衍、仲雄、仲乌、洞沐、贡娄、赣娄、第二、第五、第八、鲑阳、惠墙、世叔、大狐、大罗、大张……由氏而生的汉族复姓,何止成百上千[笑cry]

除了同姓公族后代外,异姓臣僚也可以因为功劳而受封赐氏,一般以官名或封地为氏的居多。大夫的家族繁衍数代以后,其庶支小宗也有别氏,例子非常复杂,不易细说。

公子、公孙的后代与国君拥有同一祖先,属于公室的亲族,因此常以卿和大夫的身份担任司徒、司空等重要官职。到春秋后期,出现了大夫家族掌握权力、国君反而被架空的情况。最有名的是鲁国的“三桓”(仲孙、叔孙、季孙,始祖均为鲁桓公之子)和郑国的“七穆”(良氏、游氏、国氏、罕氏、驷氏、印氏、丰氏,祖先均为郑穆公之子)。

春秋时期其他国家也有许多著名的大夫世族,比如周天子有周、召、单、刘、尹等氏;齐国有高(齐文公后代)、国、崔、庆、栾、高(齐惠公后代)、陈、鲍等氏;宋国有华、乐、皇、鱼、荡、向等氏;卫国有孙、宁、孔等氏;楚国有斗、成、屈等氏。晋国先后有栾、郤、狐、羊舌、祁、先、胥、伯、荀、知(智)、中行、范、韩、赵、魏等氏。

这些大夫世族中,同姓公族的地位比较稳固,比如周的周氏(周公后代)曾因作乱而被杀及出奔,但其后代仍世世在位。鲁国的仲、叔、东门、臧诸氏,齐的国氏、宋的向氏、楚的斗氏也是如此。鲁国和卫国的同姓大夫公族尤为强健,甚至于随意驱逐国君,使其终身不能复国。宋、郑的同姓公族势力也很强大。至于晋国,由于其国君的祖先曲沃武公(晋武公)是以小宗篡位夺占大宗地位的(即“曲沃篡晋”事件),因此得位后不遗余力地削弱同姓公族的势力,并且消灭了同样有政治野心的桓、庄两氏。此后不任用同姓公族成为晋国特有的政治制度。

但是由于同姓公族被削弱,异姓大夫当权,也导致晋国后来出现六卿(智、范、中行、韩、赵、魏六家)专政的现象。范氏是祁姓,赵氏是嬴姓。智氏和中行氏出自荀氏,与韩氏和魏氏的祖先都是周文王的儿子,虽属于姬姓,但并非晋国的公族(晋国始祖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最终赵氏消灭范氏和中行氏,韩赵魏三家又消灭了智氏,然后“三家分晋”,晋国亡国。这件事也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春秋时期氏的产生还有一种情况,即亡国之君的子孙,多以祖先的国爵为氏,如夏侯、韩侯、滑伯、滑、项、纪、谷、随、刘等等。比如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春的弟弟公子佗逃往鲁国。杞国的祖先为夏朝后裔,春秋时为侯爵,因此鲁悼公称公子佗的后代为夏侯氏。类似的例子还有秦穆公灭滑国(姬姓),其子孙成为滑氏和滑伯氏;楚文王灭息国(姬姓),其子孙成为息氏、息夫氏;鲁僖公灭项国(姬姓),其子孙成为项氏……

西周开国时,曾经追封前朝后裔为“二王三恪”,即封夏、商两朝的后裔为公爵,封于杞国(姒姓)、宋国(子姓),称为“二王之后”;又封黄帝、尧帝、舜帝的后裔为侯爵,封于祝国(姬姓)、蓟国(祁姓)、陈国(妫姓),称为“三恪之宾”。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公族,因此姓子。传到宋湣公的五世孙孔父嘉(孔子七世祖)时,按照宗法规定,“五世亲尽”,应当另立族,因此取孔父嘉的“孔”字,作为这一支族的氏。但是孔父嘉的后代,除了曾孙孔防叔外,大多只称名而不称孔氏,比如孔父嘉的儿子叫木金父,孙子叫祁父,玄孙伯夏,六世孙叫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孔”作为氏世代流传,是从孔丘开始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这个“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因此过去批孔时称孔子为“孔老二”。嫡长子称伯,庶长子称孟(孔子的庶长兄名孟皮,字伯尼),次子称仲,末子称季。仲与季之间的诸子都称为叔。

换句话说,如果有两个儿子,排行就是伯/孟、仲;有三个儿子,就是伯/孟、仲、季;如果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儿子,就是伯/孟、仲、叔、叔……叔、季。所以周武王的长兄称为伯邑考(伯是字,考是尊称,邑是名),弟弟里面有管叔、蔡叔、郕叔、霍叔、康叔、毛叔等一堆“叔”。但是《礼记·檀弓》有“五十岁乃称伯仲”的说法,也就是说活到五十岁以后,才能以伯、仲等排行相称。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春秋“国君无氏”的传统,秦始皇应当称为“秦王政”或“秦政”。但是史书中常称其为“赵政”。比如《史记》称“(始皇)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氏的地位变得日趋重要,这是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反映。

嬴姓共有十四氏,为秦、赵、黄、梁、马、廉、徐、江、葛、谷、缪、钟、费、瞿。西周成王时期爆发管蔡之乱,周公东征,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盈人即嬴人,本为东方种族,在这次征伐后被迁往西方。

周穆王时期,嬴人造父为周王驾马有功,封于赵地(今山西洪洞),成为嬴姓赵氏的祖先。造父的六世孙非子住在犬丘地区(今甘肃礼县),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于是从赵嬴中独立出来,另立宗庙,成为秦嬴的祖先。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受封为伯爵,这是第一位正式受封的秦国君主,也是秦国建国的标志。非子作为周朝的牧马官员,是可以有氏的,称其为赵氏或秦氏均可以,然而从周朝礼法的角度讲,秦襄公受封建国之后,就不应以氏来称呼了。不过,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姓与氏的严格区分开始模糊。氏名连称的方式已经广泛流行,甚至平民也可以取氏,这反映了贵族的没落与平民地位的上升。到汉朝时期,姓与氏终于合而为一,遂称“姓氏”。

有趣的是,在战国时代结束一千五百多年以后,关于姓氏的问题在北宋再次引起一场争论。原来宋徽宗仰慕周礼,铸造九鼎,大搞“复古”。政和三年,他嫌公主、郡主、县主等称呼不典雅,决定改称。有学士建议遵从周朝古礼,既然赵氏为嬴姓,则应将公主改称为“帝嬴”,亲王郡王之女改称“宗嬴”。但是宋徽宗对这个称呼并不满意,决定改称为“帝姬”、“宗姬”。学士们提出异议,认为姬是周姓,不是赵氏的老祖宗。但宋徽宗说“姬虽周姓,后世以为妇人之美称,盖不独为姓也”。当时蔡京也强烈反对“帝姬”的称号,宋徽宗问其原因,蔡京说:“臣乃姬姓也(蔡氏先祖为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度),惧有嫌,使小人得以议论”。宋徽宗笑而不从,最终还是降诏下令把公主改称为“帝姬”,亲王之女改称“宗姬”,宗室之女改称“族姬”。靖康二年,这些“帝姬”“宗姬”被金人一网打尽,全都押往了北方。

#蘸盐[超话]#【创氏改姓】

关于汉族的姓氏,上古传统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从上古至春秋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姚、妫、姒、子、姬、姜、嬴、风、己、任、芈、祁、妘、姞、漆、归、偃、允、曹、董、曼、隗,共二十二姓。其中八个姓为女字旁,从侧面反映了姓的母系社会起源。传说中的神农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尧帝姓伊祁(祁),舜帝姓姚(后迁居于妫水,遂改姓妫),夏禹姓姒,商汤姓子。

周朝时,诸侯国君的正式称呼方式是“国+名”,比如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为称霸而举行的“践土之盟”,其盟书开头列举参加会盟的国君为“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踕、齐潘、宋王臣、莒期”,分别为晋文公(姬)重耳、鲁僖公(姬)申、卫夷叔(姬)武、蔡庄侯(姬)甲午、郑文公(姬)踕、齐昭公(姜)潘、宋成公(子)王臣、莒子(己)兹舆期。周天子则称为王,死后加上谥号,比如武王、成王、康王,并不直呼其名,以表达对王室的尊重 【这是传统观点。后来也有观点认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等是周王生前为自己所定的王号,周朝谥号制度始自昭王、穆王之后】 。如果非要称名不可,也只可冠以谥号,比如成王诵、穆王满、厉王胡、幽王宫涅等等,而不能称其为姬诵、姬满、姬胡、姬宫涅。

周朝时期,有封爵者也是爵+名,比如周公旦、召公奭、虢公丑等等。周公旦的长子叫禽,封于鲁地成为国君后是鲁公、鲁禽,可以尊称为禽父、伯禽。说到周公,周朝的“共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周公(周定公)和召公(召穆公)共同执政,一说是“共伯和”来执政。关于这位“共伯和”的身份,一说“共伯和”即卫睿圣武公(卫武公名和,入朝担任“师”即太师职务,也称师和父)。

先秦时,各国国君之子也有名而无氏,称为公子某,再下一辈称为公孙某(周天子的子孙则称为王子某、王孙某)。再传至公孙之子,“其亲已远,不得上连于公”,于是赐以氏。比如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商鞅,本为卫国姬姓公族的后代,因此也称为公孙鞅或卫鞅,封为商君之后也称为商鞅。

氏名一般来自排行【比如伯、孟、仲、叔、季】,祖或父的字【比如孔子的孔氏来自孔父嘉的字】,或者官名【司马、司徒、少正、中行、公乘等】、封邑【荀、韩、赵、魏、羊舌、令狐、矍相、菟裘、商丘等】、居住地【东野、东郭、南郭、西门、南门等】。此外还有右主、右公、右子、右尹、右归、右宰、九方、九百、莠尹、柳下、臼季、丑门、厚丘、毋丘、弇冈、染女、冉相、湛卢、范师、仲长、仲颜、仲行、仲衍、仲雄、仲乌、洞沐、贡娄、赣娄、第二、第五、第八、鲑阳、惠墙、世叔、大狐、大罗、大张……由氏而生的汉族复姓,何止成百上千[笑cry]

除了同姓公族后代外,异姓臣僚也可以因为功劳而受封赐氏,一般以官名或封地为氏的居多。大夫的家族繁衍数代以后,其庶支小宗也有别氏,例子非常复杂,不易细说。

公子、公孙的后代与国君拥有同一祖先,属于公室的亲族,因此常以卿和大夫的身份担任司徒、司空等重要官职。到春秋后期,出现了大夫家族掌握权力、国君反而被架空的情况。最有名的是鲁国的“三桓”(仲孙、叔孙、季孙,始祖均为鲁桓公之子)和郑国的“七穆”(良氏、游氏、国氏、罕氏、驷氏、印氏、丰氏,祖先均为郑穆公之子)。

春秋时期其他国家也有许多著名的大夫世族,比如周天子有周、召、单、刘、尹等氏;齐国有高(齐文公后代)、国、崔、庆、栾、高(齐惠公后代)、陈、鲍等氏;宋国有华、乐、皇、鱼、荡、向等氏;卫国有孙、宁、孔等氏;楚国有斗、成、屈等氏。晋国先后有栾、郤、狐、羊舌、祁、先、胥、伯、荀、知(智)、中行、范、韩、赵、魏等氏。

这些大夫世族中,同姓公族的地位比较稳固,比如周的周氏(周公后代)曾因作乱而被杀及出奔,但其后代仍世世在位。鲁国的仲、叔、东门、臧诸氏,齐的国氏、宋的向氏、楚的斗氏也是如此。鲁国和卫国的同姓大夫公族尤为强健,甚至于随意驱逐国君,使其终身不能复国。宋、郑的同姓公族势力也很强大。至于晋国,由于其国君的祖先曲沃武公(晋武公)是以小宗篡位夺占大宗地位的(即“曲沃篡晋”事件),因此得位后不遗余力地削弱同姓公族的势力,并且消灭了同样有政治野心的桓、庄两氏。此后不任用同姓公族成为晋国特有的政治制度。

但是由于同姓公族被削弱,异姓大夫当权,也导致晋国后来出现六卿(智、范、中行、韩、赵、魏六家)专政的现象。范氏是祁姓,赵氏是嬴姓。智氏和中行氏出自荀氏,与韩氏和魏氏的祖先都是周文王的儿子,虽属于姬姓,但并非晋国的公族(晋国始祖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最终赵氏消灭范氏和中行氏,韩赵魏三家又消灭了智氏,然后“三家分晋”,晋国亡国。这件事也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春秋时期氏的产生还有一种情况,即亡国之君的子孙,多以祖先的国爵为氏,如夏侯、韩侯、滑伯、滑、项、纪、谷、随、刘等等。比如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春的弟弟公子佗逃往鲁国。杞国的祖先为夏朝后裔,春秋时为侯爵,因此鲁悼公称公子佗的后代为夏侯氏。类似的例子还有秦穆公灭滑国(姬姓),其子孙成为滑氏和滑伯氏;楚文王灭息国(姬姓),其子孙成为息氏、息夫氏;鲁僖公灭项国(姬姓),其子孙成为项氏……

西周开国时,曾经追封前朝后裔为“二王三恪”,即封夏、商两朝的后裔为公爵,封于杞国(姒姓)、宋国(子姓),称为“二王之后”;又封黄帝、尧帝、舜帝的后裔为侯爵,封于祝国(姬姓)、蓟国(祁姓)、陈国(妫姓),称为“三恪之宾”。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公族,因此姓子。传到宋湣公的五世孙孔父嘉(孔子七世祖)时,按照宗法规定,“五世亲尽”,应当另立族,因此取孔父嘉的“孔”字,作为这一支族的氏。但是孔父嘉的后代,除了曾孙孔防叔外,大多只称名而不称孔氏,比如孔父嘉的儿子叫木金父,孙子叫祁父,玄孙伯夏,六世孙叫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孔”作为氏世代流传,是从孔丘开始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这个“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因此过去批孔时称孔子为“孔老二”。嫡长子称伯,庶长子称孟(孔子的庶长兄名孟皮,字伯尼),次子称仲,末子称季。仲与季之间的诸子都称为叔。

换句话说,如果有两个儿子,排行就是伯/孟、仲;有三个儿子,就是伯/孟、仲、季;如果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儿子,就是伯/孟、仲、叔、叔……叔、季。所以周武王的长兄称为伯邑考(伯是字,考是尊称,邑是名),弟弟里面有管叔、蔡叔、郕叔、霍叔、康叔、毛叔等一堆“叔”。但是《礼记·檀弓》有“五十岁乃称伯仲”的说法,也就是说活到五十岁以后,才能以伯、仲等排行相称。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春秋“国君无氏”的传统,秦始皇应当称为“秦王政”或“秦政”。但是史书中常称其为“赵政”。比如《史记》称“(始皇)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氏的地位变得日趋重要,这是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反映。

嬴姓共有十四氏,为秦、赵、黄、梁、马、廉、徐、江、葛、谷、缪、钟、费、瞿。西周成王时期爆发管蔡之乱,周公东征,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盈人即嬴人,本为东方种族,在这次征伐后被迁往西方。

周穆王时期,嬴人造父为周王驾马有功,封于赵地(今山西洪洞),成为嬴姓赵氏的祖先。造父的六世孙非子住在犬丘地区(今甘肃礼县),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于是从赵嬴中独立出来,另立宗庙,成为秦嬴的祖先。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受封为伯爵,这是第一位正式受封的秦国君主,也是秦国建国的标志。非子作为周朝的牧马官员,是可以有氏的,称其为赵氏或秦氏均可以,然而从周朝礼法的角度讲,秦襄公受封建国之后,就不应以氏来称呼了。不过,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姓与氏的严格区分开始模糊。氏名连称的方式已经广泛流行,甚至平民也可以取氏,这反映了贵族的没落与平民地位的上升。到汉朝时期,姓与氏终于合而为一,遂称“姓氏”。

有趣的是,在战国时代结束一千五百多年以后,关于姓氏的问题在北宋再次引起一场争论。原来宋徽宗仰慕周礼,铸造九鼎,大搞“复古”。政和三年,他嫌公主、郡主、县主等称呼不典雅,决定改称。有学士建议遵从周朝古礼,既然赵氏为嬴姓,则应将公主改称为“帝嬴”,亲王郡王之女改称“宗嬴”。但是宋徽宗对这个称呼并不满意,决定改称为“帝姬”、“宗姬”。学士们提出异议,认为姬是周姓,不是赵氏的老祖宗。但宋徽宗说“姬虽周姓,后世以为妇人之美称,盖不独为姓也”。当时蔡京也强烈反对“帝姬”的称号,宋徽宗问其原因,蔡京说:“臣乃姬姓也(蔡氏先祖为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度),惧有嫌,使小人得以议论”。宋徽宗笑而不从,最终还是降诏下令把公主改称为“帝姬”,亲王之女改称“宗姬”,宗室之女改称“族姬”。靖康二年,这些“帝姬”“宗姬”被金人一网打尽,全都押往了北方。

看了一个我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很有文化的综艺 找个时间总结总结文案
月亮和六便士 是一本买了很久但是今天才拆封的书 我没打算看 只是拆封就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 它的书皮质感真的好好
家里好多植物突然就枯萎了 可能也不是突然 反正就是今天注意到了 发现死的差不多了 但是咋还有新芽儿在冒出来呢 真是神奇的很
最近看了好多警匪片刑侦片 再加上来自爱破案子的母亲的耳濡目染 越来越觉得我要是活不到明天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是了
今天花了两个多小时看一中毕业生什么玩意儿介绍大学啥的 没什么感触 我就提一嘴
有了手机之后就不愿意写日记了 然后发现手机会屏蔽掉很多细枝末节的美好 然后发现我是不是写在日记里的根本就是消磨时间的词藻
好像是病句 但是押韵了
刘震云老师上了很多综艺之后才发现 家里有一本他的书 爹地买的 百分之两百他没看过 摞在他房间里的一堆书上 而那些书他多半没看过 我翻了一页 并没有读下去的念头
看一个很好笑的计划表
看一个计划表的内页 一个写着孤独的小漫画 依稀还能看见背面透着的“数学” 太搞笑了 太窒息了
又要开始上数学课了 希望我未来能坚持在数学课上不玩手机 不玩一切有趣的事情
在起了雾的窗台上写字 天哪这何止是雾 这不就是纯纯水珠 我手抖得就和给自己涂指甲油一样
喜欢在B站上看一些励志视频 读不进鸡汤就看一些真实的故事 也没什么感想 就是截了个图
连续两天没有听歌了 反思一下
絮絮叨叨了快六百字 果然废话就是比写作文好写 啦啦啦 写生物去了 希望明天不交的作业可以不被通报 算了 通报吧

“我是在那个时候知道河流也是有生命的,它吞没了我的弟弟,是因为它需要别的生命来补充自己的生命。他们从菜地里割下欢欣成长的蔬菜,或者将一头猪宰杀。吞食了另外生命的人,也会像此刻的河水一样若无其事。”--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读这本书读到此刻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是个只喜欢娱乐,不喜欢做饭,和吃饭,的小兔叽总结一下:懒兔懒到,我连袋装方便面都不买,因为还要刷碗和刷锅。因为下班了只要坐在一个地方之后就想以一种很舒服的状态
  • 在这种情况下,勤劳智慧的苗族先民便因地制宜,创造了以酸代盐的酸汤,这也是为什么黔东南地区的酸汤制作技艺最为正宗的原因。 可是,在大马神庙王家同程砚秋相处久了,张
  • 蓝光中字:奥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几天、 十二怒汉:大审判、烈日灼人2 (上):逃难、烈日灼人2 (下):碉堡要塞WEB中字:敌我难辨、爱情的奴隶、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
  • 5、巴黎vs拜仁(拜仁最多将有8人缺阵,格纳布里新冠确诊)即便卢卡斯和格雷茨卡能够复出,拜仁依然有8人伤停,博阿滕和科曼都在上周末对阵柏林联合的比赛中受伤被提前
  •   “夏邑县斑马救援队这次赴四川泸定是第一次参与地震救灾,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我们的队员还是很积极的,出发前我给队员讲,这次救援,可能比想象中更危险,如有不想去
  • 你是奇思妙想的艺术家,创造出充满童心的世界,你在舞台上散发光芒,舞台就是独属于你的小小世界,若璀璨星空,若灼灼星光,你在音乐上斐然的成绩,是筑起梦想的坚固力量。
  • #西东日记# 难受被三面夹击的感觉建设方喜欢瞎搞咨询方宛如建设方养的一条狗狂吠不止设计方管理混乱中间断层被建设方投诉服务态度被咨询方找事改各种方案被自己人一方面
  • #任嘉伦[超话]#从不曾追星的我 你是我唯一的例外 考古即沦陷 越了解越心疼很遗憾没有在你最艰难时认识你这一路走来你有多不容易我无法切身体会但作为同龄人多少能
  • 点[赞啊] ,请5个姐妹吃雪糕 明天开[星星]菜菜官网:[星星]超级搜:需要什么直接来菜菜网站搜,你们想要的基本都有 1.美食:2.美妆:3.内衣:4.鞋品:5
  • 富时莫信两人:趋炎附势的人,心胸狭隘的人12、万能沟通术:和上级说完成的业绩,和下属说带来的利益,和优秀的人说深刻的道理,和聪明的人说辨析的能力。富时莫信两人:
  • 第五季一反常态,找的男嘉宾整体比女嘉宾年龄小一些,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年龄相差也都比较小,如果按照网友爆料的四对CP来看,他们的年龄差几乎都是在2岁,只有一对
  • 5.杨紫杨紫应该是红毯争议很大的女星之一了,因为她的颜值身材,其实在女明星当中来说,相对要普通一点,而且团队造型也没有找对,多次“翻车”。接着,来看看她的红毯生
  •  女子和老公结婚后,两人偶尔会在某些事情上,互不相让,女子认为老公没有包容她,结婚前说结婚后会宠她、爱她一辈子,现在却变卦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原油技术面分析——  原油昨日整理之后再慢性走高,亚欧盘长时间整理蓄势,美盘时段稍有走高,但空间相对收敛,也只是惯性探高88.0附近之后陷入横向整理。 
  • 就考虑把你永久的打入“冷宫”再也不宠幸你了[白眼]你要想试试看,那你就说话不作数吧[白眼]崽,你喜欢你现在的这个名字吗,你想让我给你换个名字吗,名字也不是我给你
  • 不要用你那键盘和评论污染了我的评论区我就是没素质,你能拿我怎么样?不要用你那键盘和评论污染了我的评论区我就是没素质,你能拿我怎么样?
  • Laminated fabric进口复合压胶的Soft shell冲锋衣,独到的复合工艺,双层一体化复合,整体材质采用stretch fabric特殊形态,功能
  • 还有这个宙斯美容仪 倒也不是说不好用 贼拉贵就算了 还贼拉脆弱 这也不能适配那也不能适配 用完还得细心清理不然得生锈 极度折磨本怕麻烦星人 重点是还贼拉费精华有
  • 心口如一,为良知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孔子却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而他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 小妖王胡巴,功夫熊猫阿宝,银河护卫队卖萌担当格鲁特,雪女王贴心护卫雪宝,没牙兽,闪电nic,萌炸天小黄人,想靠近火苗的雪精灵雪宝,kunfu熊猫阿宝,还有暖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