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拼”字当头,跑出复苏“加速度”】“看台碗”座席点缀万点星光,巨型罩棚包裹绿茵赛场——历时两年多,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足球场主体工程新近完成,一场“踏上新征程”跨年演唱会随即上演。承载国人记忆和城市情怀的“新工体”重回公众视野,并正以全新面貌争当首都“新地标”。

从主体结构完工,到外立面亮相,再到商业配套完善,施工团队铆足干劲抓建设、争分夺秒赶工期。“拼”字当头,成为“新工体”项目的全年写照,也是北京呈现的“跨年状态”,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跑出复苏“加速度”。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北京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拼项目投资,拼政策落地,拼营商环境,大手笔、硬措施推进复工复产、稳产达产,首都烟火气升腾、忙碌劲儿回归、交通指数飙涨、科创热潮奔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城市活力显著提升。国内外纷纷看好北京“春来早”。

拼项目投资:重大工程“挑大梁、担重任”

碧空如洗,山水交融。北京西六环青龙湖西岸,总投资20亿元的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近日正式开工,“国宝”大熊猫将迎来“北京家园”。

“基地正在进行土基平整和林木结构调整,计划2024年建成后引入50只大熊猫及伴生动物。依托首都专业科研资源优势,这里将成为全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地、大熊猫国际交往平台、特色科普与研学目的地。”房山区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赵兴华说。

2022年下半年以来,北京狠抓集中攻坚、征地拆迁、进度落后“三张清单”,市区工作专班深入一线解决投资堵点难点,在建项目持续高强度施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全市紧紧围绕复工复产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服务保障,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康龙化成制剂开发及生产平台等16个市重点工程开工落地,项目总投资约460亿元。

正是以超常规举措扩大有效投资,确保了全年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进。“通过‘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牢牢把重大项目握在手,有力推动了城市投资运行提质增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穆鹏说,2022年以来,北京市区重大项目共585个实现开工建设,总投资超7000亿元。

加快投资要稳当前,也要利长远。北京加速布局重大高精尖产业项目,确保经济有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明显提升。

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区,可以模拟极低温、强磁场、超高压、超快光场等极端实验条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全面转入试运行状态。

“2022年实验站已有国内外33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的48个课题、约1.4万小时的机时申请获批,我们正紧锣密鼓安排今年的工作。”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研究部办公室主任陈熙基说,依托实验装置,已完成多个关键部件的研发,成功研制首台全国产化的超快扫描电子显微镜,填补了我国在高时空分辨扫描分析设备领域的空白。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6.6%、58.5%;反映生产能力扩大的设备器具购置投资额连续17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建安投资和设备器具购置投资合计占比54.4%,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拼政策落地:助企纾困“扶上马、送一程”

“我们去年初筹建了2000平方米的研发平台,由此产生了房租、人工等一系列成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数百万元退税款到账,缓解了原材料采购和设备升级的压力。”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宇晶一边查看新年研发计划,一边对记者说。

数百万退税款“雪中送炭”,是北京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缓费近2000亿元的冰山一隅,却在企业困难时送来了“政策包”,注入了资金“活水”。

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加大帮扶始终不变。去年以来,北京先后发布助企纾困“18条”和稳经济“45条”,12月初又迅速出台“新12条”,瞄准降低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

政策温暖,浸润人心。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就是新政策的受益者。“目前我们已缓缴住房公积金约531.5万元,涉及员工1243人,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与员工生活压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侯振强说。

发布仅1个月,“新12条”已见成效。据初步统计,一次性扩岗补助金额近1500万元,涉及毕业生近万名。降低施工建设企业经营成本,缓缴水利工程质量保证金1099.5万元、交通工程质量保证金6558.3万元,惠及多个建设项目。

一边降成本,一边增效益。近期,很多在京实体企业都收到属地部门提示:2022年12月中旬,《关于推动“五子”联动对部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试行)》出台,通过贷款贴息支持社会资本扩产投资,再为实体企业发展“添把火”。

从事智能装备研发的北京东方昊为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了解后,立即着手申报这一补贴。副总经理罗来平说,这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公司新技术研发已经成熟亟待投产,贴息政策将节约数百万元,帮助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行业市场高速增长,对公司产品需求非常旺盛。2023年我们排产订单已被抢空,现在政府主动送政策帮申报,支持我们扩产,将加快企业迈向数字化。”他坚定地说。

在政策帮扶下,企业经营加速恢复,科创信心也持续提升。从中关村、昌平、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全面运行,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2022年1月至11月,北京每日新增科技型企业293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首个工作日,稳步复工复产的北京迎来早间出行高峰。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拼营商环境:迭代改革“聚人心、强信心”

1月3日新年开工日,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坐上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在一个小时的行进路线中,他拍下自动转向的方向盘,在朋友圈发出了开工首个视频。

就在数日前,北京为部分合格企业颁发了测试通知书,来自百度与小马智行的20台车,获准以“全无人驾驶”方式分批开展道路测试。从北京正式启动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经过迭代升级,区域级车路云一体化生态系统加速形成,“智慧的路”正与“聪明的车”高效协同。

政策迅速迭代,企业充满干劲。小马智行正在北京加快研发、测试车辆。“北京不断规划和开放的政策让我们坚信,行业的未来一定会欣欣向荣。”张宁满怀信心地说。

同样在北京经开区,SMC(中国)有限公司二工厂内,组装车间早已开足马力生产。代表紧急生产供应的粉红色、蓝色随行票据插满各条产线。工作人员穿梭忙碌,在设备屏幕前认真核对着当日生产安排。

作为全球知名的气动元件制造商,这里生产的活塞杆、缸筒、端盖等气动元件部件将销往全国各地及全球83个国家。2022年SMC(中国)的营收预计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

“受益于政府部门全方位服务保障,3年来我们一天也没有停工。”谈到对未来市场的看法,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清海踌躇满志,“未来公司将继续在国内扩大投资,还将在北京建立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中心。”

法国药企赛诺菲持续扩建北京工厂;德国医疗设备企业德尔格提出加速国产战略推动在京研发生产;施耐德北京工厂完成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加速建设全新核心部件生产车间……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在京外资企业“用脚投票”,证明北京仍是充满吸引力的发展热土。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北京实际利用外资172.3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6%,引资规模已超前一年水平。“北京的高端产业优势、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聚集的资源优势、开放政策集成优势,以及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都是吸引外资企业持续在京投资兴业的关键因素。”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欧阳日辉表示。

外资企业加码布局,组团招商主动出击。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北京立即组建疫情以来首个出境招商引资团,与香港有关机构和商业协会马不停蹄开展40多场洽谈会、对接会,短短几日就形成9个合作意向和13个投资意向。

“我们坚持用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法治保障、一流的专业服务继续吸引海外企业在西城投资发展,欢迎大家来走走看看。”北京市西城区商务局局长袁利在洽谈会上说。

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北京市场主体依然保持增长。去年1月至11月全市新设企业23.1万户,超2019年同期近三成,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穆鹏说,近年来北京陆续发布5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新的一年,北京将继续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迭代升级改革举措,始终保持首善之区营商环境的领先地位。

迭代升级的改革措施,优化了环境,增强了信心,也带旺了城市的“烟火气”。

元旦前后,记者走访北京各大商圈发现,人气加速回暖,“排长队”的热闹场景正在回归。人们在喜庆的节日氛围里畅享休闲时光,点亮“假日经济”。

“从12月31日中午开始,全天都在排队,堂食接待超过千人。”呷哺呷哺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店长沙晶晶一直忙碌到半夜,细数着门店业绩。“今天全天等位发了125个号,这样的客流量让我们心气足足的。”

王府井步行街商业设施将提质升级,新燕莎、银泰in88、外文书店等商业体迎来更新改造,城市副中心文旅区落位五大项目升级消费……以新投资引领新消费,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北京正加速创新性改善商业环境,扩大消费内需。

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就要冲刺。2023年,来自北京多个区两会上的信息释放强烈信号:西城将以北交所为核心优化金融生态圈、东城区新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超40个、朝阳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一系列新举措、新规划层出不穷,将助力全市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来源:1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北京:“拼”字当头,跑出复苏“加速度”】“看台碗”座席点缀万点星光,巨型罩棚包裹绿茵赛场——历时两年多,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足球场主体工程新近完成,一场“踏上新征程”跨年演唱会随即上演。承载国人记忆和城市情怀的“新工体”重回公众视野,并正以全新面貌争当首都“新地标”。

从主体结构完工,到外立面亮相,再到商业配套完善,施工团队铆足干劲抓建设、争分夺秒赶工期。“拼”字当头,成为“新工体”项目的全年写照,也是北京呈现的“跨年状态”,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跑出复苏“加速度”。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北京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拼项目投资,拼政策落地,拼营商环境,大手笔、硬措施推进复工复产、稳产达产,首都烟火气升腾、忙碌劲儿回归、交通指数飙涨、科创热潮奔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城市活力显著提升。国内外纷纷看好北京“春来早”。

拼项目投资:重大工程“挑大梁、担重任”

碧空如洗,山水交融。北京西六环青龙湖西岸,总投资20亿元的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近日正式开工,“国宝”大熊猫将迎来“北京家园”。

“基地正在进行土基平整和林木结构调整,计划2024年建成后引入50只大熊猫及伴生动物。依托首都专业科研资源优势,这里将成为全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地、大熊猫国际交往平台、特色科普与研学目的地。”房山区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赵兴华说。

2022年下半年以来,北京狠抓集中攻坚、征地拆迁、进度落后“三张清单”,市区工作专班深入一线解决投资堵点难点,在建项目持续高强度施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全市紧紧围绕复工复产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服务保障,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康龙化成制剂开发及生产平台等16个市重点工程开工落地,项目总投资约460亿元。

正是以超常规举措扩大有效投资,确保了全年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进。“通过‘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牢牢把重大项目握在手,有力推动了城市投资运行提质增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穆鹏说,2022年以来,北京市区重大项目共585个实现开工建设,总投资超7000亿元。

加快投资要稳当前,也要利长远。北京加速布局重大高精尖产业项目,确保经济有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明显提升。

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区,可以模拟极低温、强磁场、超高压、超快光场等极端实验条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全面转入试运行状态。

“2022年实验站已有国内外33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的48个课题、约1.4万小时的机时申请获批,我们正紧锣密鼓安排今年的工作。”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研究部办公室主任陈熙基说,依托实验装置,已完成多个关键部件的研发,成功研制首台全国产化的超快扫描电子显微镜,填补了我国在高时空分辨扫描分析设备领域的空白。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6.6%、58.5%;反映生产能力扩大的设备器具购置投资额连续17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建安投资和设备器具购置投资合计占比54.4%,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拼政策落地:助企纾困“扶上马、送一程”

“我们去年初筹建了2000平方米的研发平台,由此产生了房租、人工等一系列成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数百万元退税款到账,缓解了原材料采购和设备升级的压力。”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宇晶一边查看新年研发计划,一边对记者说。

数百万退税款“雪中送炭”,是北京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缓费近2000亿元的冰山一隅,却在企业困难时送来了“政策包”,注入了资金“活水”。

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加大帮扶始终不变。去年以来,北京先后发布助企纾困“18条”和稳经济“45条”,12月初又迅速出台“新12条”,瞄准降低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

政策温暖,浸润人心。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就是新政策的受益者。“目前我们已缓缴住房公积金约531.5万元,涉及员工1243人,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与员工生活压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侯振强说。

发布仅1个月,“新12条”已见成效。据初步统计,一次性扩岗补助金额近1500万元,涉及毕业生近万名。降低施工建设企业经营成本,缓缴水利工程质量保证金1099.5万元、交通工程质量保证金6558.3万元,惠及多个建设项目。

一边降成本,一边增效益。近期,很多在京实体企业都收到属地部门提示:2022年12月中旬,《关于推动“五子”联动对部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试行)》出台,通过贷款贴息支持社会资本扩产投资,再为实体企业发展“添把火”。

从事智能装备研发的北京东方昊为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了解后,立即着手申报这一补贴。副总经理罗来平说,这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公司新技术研发已经成熟亟待投产,贴息政策将节约数百万元,帮助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行业市场高速增长,对公司产品需求非常旺盛。2023年我们排产订单已被抢空,现在政府主动送政策帮申报,支持我们扩产,将加快企业迈向数字化。”他坚定地说。

在政策帮扶下,企业经营加速恢复,科创信心也持续提升。从中关村、昌平、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全面运行,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2022年1月至11月,北京每日新增科技型企业293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首个工作日,稳步复工复产的北京迎来早间出行高峰。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拼营商环境:迭代改革“聚人心、强信心”

1月3日新年开工日,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坐上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在一个小时的行进路线中,他拍下自动转向的方向盘,在朋友圈发出了开工首个视频。

就在数日前,北京为部分合格企业颁发了测试通知书,来自百度与小马智行的20台车,获准以“全无人驾驶”方式分批开展道路测试。从北京正式启动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经过迭代升级,区域级车路云一体化生态系统加速形成,“智慧的路”正与“聪明的车”高效协同。

政策迅速迭代,企业充满干劲。小马智行正在北京加快研发、测试车辆。“北京不断规划和开放的政策让我们坚信,行业的未来一定会欣欣向荣。”张宁满怀信心地说。

同样在北京经开区,SMC(中国)有限公司二工厂内,组装车间早已开足马力生产。代表紧急生产供应的粉红色、蓝色随行票据插满各条产线。工作人员穿梭忙碌,在设备屏幕前认真核对着当日生产安排。

作为全球知名的气动元件制造商,这里生产的活塞杆、缸筒、端盖等气动元件部件将销往全国各地及全球83个国家。2022年SMC(中国)的营收预计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

“受益于政府部门全方位服务保障,3年来我们一天也没有停工。”谈到对未来市场的看法,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清海踌躇满志,“未来公司将继续在国内扩大投资,还将在北京建立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中心。”

法国药企赛诺菲持续扩建北京工厂;德国医疗设备企业德尔格提出加速国产战略推动在京研发生产;施耐德北京工厂完成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加速建设全新核心部件生产车间……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在京外资企业“用脚投票”,证明北京仍是充满吸引力的发展热土。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北京实际利用外资172.3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6%,引资规模已超前一年水平。“北京的高端产业优势、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聚集的资源优势、开放政策集成优势,以及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都是吸引外资企业持续在京投资兴业的关键因素。”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欧阳日辉表示。

外资企业加码布局,组团招商主动出击。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北京立即组建疫情以来首个出境招商引资团,与香港有关机构和商业协会马不停蹄开展40多场洽谈会、对接会,短短几日就形成9个合作意向和13个投资意向。

“我们坚持用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法治保障、一流的专业服务继续吸引海外企业在西城投资发展,欢迎大家来走走看看。”北京市西城区商务局局长袁利在洽谈会上说。

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北京市场主体依然保持增长。去年1月至11月全市新设企业23.1万户,超2019年同期近三成,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穆鹏说,近年来北京陆续发布5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新的一年,北京将继续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迭代升级改革举措,始终保持首善之区营商环境的领先地位。

迭代升级的改革措施,优化了环境,增强了信心,也带旺了城市的“烟火气”。

元旦前后,记者走访北京各大商圈发现,人气加速回暖,“排长队”的热闹场景正在回归。人们在喜庆的节日氛围里畅享休闲时光,点亮“假日经济”。

“从12月31日中午开始,全天都在排队,堂食接待超过千人。”呷哺呷哺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店长沙晶晶一直忙碌到半夜,细数着门店业绩。“今天全天等位发了125个号,这样的客流量让我们心气足足的。”

王府井步行街商业设施将提质升级,新燕莎、银泰in88、外文书店等商业体迎来更新改造,城市副中心文旅区落位五大项目升级消费……以新投资引领新消费,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北京正加速创新性改善商业环境,扩大消费内需。

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就要冲刺。2023年,来自北京多个区两会上的信息释放强烈信号:西城将以北交所为核心优化金融生态圈、东城区新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超40个、朝阳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一系列新举措、新规划层出不穷,将助力全市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来源:1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北京:“拼”字当头,跑出复苏“加速度”】“看台碗”座席点缀万点星光,巨型罩棚包裹绿茵赛场——历时两年多,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足球场主体工程新近完成,一场“踏上新征程”跨年演唱会随即上演。承载国人记忆和城市情怀的“新工体”重回公众视野,并正以全新面貌争当首都“新地标”。

从主体结构完工,到外立面亮相,再到商业配套完善,施工团队铆足干劲抓建设、争分夺秒赶工期。“拼”字当头,成为“新工体”项目的全年写照,也是北京呈现的“跨年状态”,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跑出复苏“加速度”。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北京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拼项目投资,拼政策落地,拼营商环境,大手笔、硬措施推进复工复产、稳产达产,首都烟火气升腾、忙碌劲儿回归、交通指数飙涨、科创热潮奔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城市活力显著提升。国内外纷纷看好北京“春来早”。

拼项目投资:重大工程“挑大梁、担重任”

碧空如洗,山水交融。北京西六环青龙湖西岸,总投资20亿元的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近日正式开工,“国宝”大熊猫将迎来“北京家园”。

“基地正在进行土基平整和林木结构调整,计划2024年建成后引入50只大熊猫及伴生动物。依托首都专业科研资源优势,这里将成为全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地、大熊猫国际交往平台、特色科普与研学目的地。”房山区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赵兴华说。

2022年下半年以来,北京狠抓集中攻坚、征地拆迁、进度落后“三张清单”,市区工作专班深入一线解决投资堵点难点,在建项目持续高强度施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全市紧紧围绕复工复产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服务保障,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康龙化成制剂开发及生产平台等16个市重点工程开工落地,项目总投资约460亿元。

正是以超常规举措扩大有效投资,确保了全年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进。“通过‘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牢牢把重大项目握在手,有力推动了城市投资运行提质增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穆鹏说,2022年以来,北京市区重大项目共585个实现开工建设,总投资超7000亿元。

加快投资要稳当前,也要利长远。北京加速布局重大高精尖产业项目,确保经济有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明显提升。

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区,可以模拟极低温、强磁场、超高压、超快光场等极端实验条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全面转入试运行状态。

“2022年实验站已有国内外33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的48个课题、约1.4万小时的机时申请获批,我们正紧锣密鼓安排今年的工作。”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研究部办公室主任陈熙基说,依托实验装置,已完成多个关键部件的研发,成功研制首台全国产化的超快扫描电子显微镜,填补了我国在高时空分辨扫描分析设备领域的空白。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6.6%、58.5%;反映生产能力扩大的设备器具购置投资额连续17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建安投资和设备器具购置投资合计占比54.4%,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拼政策落地:助企纾困“扶上马、送一程”

“我们去年初筹建了2000平方米的研发平台,由此产生了房租、人工等一系列成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数百万元退税款到账,缓解了原材料采购和设备升级的压力。”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宇晶一边查看新年研发计划,一边对记者说。

数百万退税款“雪中送炭”,是北京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缓费近2000亿元的冰山一隅,却在企业困难时送来了“政策包”,注入了资金“活水”。

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加大帮扶始终不变。去年以来,北京先后发布助企纾困“18条”和稳经济“45条”,12月初又迅速出台“新12条”,瞄准降低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

政策温暖,浸润人心。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就是新政策的受益者。“目前我们已缓缴住房公积金约531.5万元,涉及员工1243人,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与员工生活压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侯振强说。

发布仅1个月,“新12条”已见成效。据初步统计,一次性扩岗补助金额近1500万元,涉及毕业生近万名。降低施工建设企业经营成本,缓缴水利工程质量保证金1099.5万元、交通工程质量保证金6558.3万元,惠及多个建设项目。

一边降成本,一边增效益。近期,很多在京实体企业都收到属地部门提示:2022年12月中旬,《关于推动“五子”联动对部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试行)》出台,通过贷款贴息支持社会资本扩产投资,再为实体企业发展“添把火”。

从事智能装备研发的北京东方昊为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了解后,立即着手申报这一补贴。副总经理罗来平说,这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公司新技术研发已经成熟亟待投产,贴息政策将节约数百万元,帮助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行业市场高速增长,对公司产品需求非常旺盛。2023年我们排产订单已被抢空,现在政府主动送政策帮申报,支持我们扩产,将加快企业迈向数字化。”他坚定地说。

在政策帮扶下,企业经营加速恢复,科创信心也持续提升。从中关村、昌平、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全面运行,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2022年1月至11月,北京每日新增科技型企业293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首个工作日,稳步复工复产的北京迎来早间出行高峰。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拼营商环境:迭代改革“聚人心、强信心”

1月3日新年开工日,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坐上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在一个小时的行进路线中,他拍下自动转向的方向盘,在朋友圈发出了开工首个视频。

就在数日前,北京为部分合格企业颁发了测试通知书,来自百度与小马智行的20台车,获准以“全无人驾驶”方式分批开展道路测试。从北京正式启动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经过迭代升级,区域级车路云一体化生态系统加速形成,“智慧的路”正与“聪明的车”高效协同。

政策迅速迭代,企业充满干劲。小马智行正在北京加快研发、测试车辆。“北京不断规划和开放的政策让我们坚信,行业的未来一定会欣欣向荣。”张宁满怀信心地说。

同样在北京经开区,SMC(中国)有限公司二工厂内,组装车间早已开足马力生产。代表紧急生产供应的粉红色、蓝色随行票据插满各条产线。工作人员穿梭忙碌,在设备屏幕前认真核对着当日生产安排。

作为全球知名的气动元件制造商,这里生产的活塞杆、缸筒、端盖等气动元件部件将销往全国各地及全球83个国家。2022年SMC(中国)的营收预计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

“受益于政府部门全方位服务保障,3年来我们一天也没有停工。”谈到对未来市场的看法,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清海踌躇满志,“未来公司将继续在国内扩大投资,还将在北京建立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中心。”

法国药企赛诺菲持续扩建北京工厂;德国医疗设备企业德尔格提出加速国产战略推动在京研发生产;施耐德北京工厂完成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加速建设全新核心部件生产车间……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在京外资企业“用脚投票”,证明北京仍是充满吸引力的发展热土。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北京实际利用外资172.3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6%,引资规模已超前一年水平。“北京的高端产业优势、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聚集的资源优势、开放政策集成优势,以及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都是吸引外资企业持续在京投资兴业的关键因素。”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欧阳日辉表示。

外资企业加码布局,组团招商主动出击。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北京立即组建疫情以来首个出境招商引资团,与香港有关机构和商业协会马不停蹄开展40多场洽谈会、对接会,短短几日就形成9个合作意向和13个投资意向。

“我们坚持用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法治保障、一流的专业服务继续吸引海外企业在西城投资发展,欢迎大家来走走看看。”北京市西城区商务局局长袁利在洽谈会上说。

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北京市场主体依然保持增长。去年1月至11月全市新设企业23.1万户,超2019年同期近三成,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穆鹏说,近年来北京陆续发布5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新的一年,北京将继续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迭代升级改革举措,始终保持首善之区营商环境的领先地位。

迭代升级的改革措施,优化了环境,增强了信心,也带旺了城市的“烟火气”。

元旦前后,记者走访北京各大商圈发现,人气加速回暖,“排长队”的热闹场景正在回归。人们在喜庆的节日氛围里畅享休闲时光,点亮“假日经济”。

“从12月31日中午开始,全天都在排队,堂食接待超过千人。”呷哺呷哺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店长沙晶晶一直忙碌到半夜,细数着门店业绩。“今天全天等位发了125个号,这样的客流量让我们心气足足的。”

王府井步行街商业设施将提质升级,新燕莎、银泰in88、外文书店等商业体迎来更新改造,城市副中心文旅区落位五大项目升级消费……以新投资引领新消费,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北京正加速创新性改善商业环境,扩大消费内需。

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就要冲刺。2023年,来自北京多个区两会上的信息释放强烈信号:西城将以北交所为核心优化金融生态圈、东城区新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超40个、朝阳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一系列新举措、新规划层出不穷,将助力全市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来源:1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德国拜耳拜灭士 蟑螂药 19.9~~德国拜耳拜灭士 蚂蚁药 19.9[月亮]爱情,说到底,还是一件心疼的事情,如果你一直心疼,说明你一直在爱,什么时候麻木了冷漠
  • 港交所指出,新的交易费结构是交易所提升香港市场吸引力最新举措,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港交所取消0.5元交易系统使用费 明年起生效】港交所今日(11月1日)宣布
  • 每天可投10次,快动动你的小手指,并转发给身边的小伙伴们为“山西人社”微信公众号投票吧!详戳下图↓我妈“十八岁了,该谈恋爱了”“你现在多认识男的以后才不会被骗。
  • 화가 날 때는 어떤 음식도 먹지 마. 왜냐하면 몸속에는 이미 대량의 독소가 산생되였기 때문에. 그래서 이런 때에 음식을 먹으면 진짜 건강에 좋지
  • 这幅对联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静气决不是柔弱,比如韩信胯下之辱,看客们无不哈哈大
  • 这让我想到以前在成都,拐子的弟弟久久和我睡,每天晚上空调17度。没有人知道.但即使一切都是未知数 还是鬼使神差地想向你走去 哪怕坠落就在下一刻.2021.6
  • 同时,正确的保湿姿势也是非常重要的,快戳开大图,看看你的保湿工作都做对了吗?看完真的能感受到HBN是真的希望每一个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都能收获到健康的好皮肤,很难看
  • 正是因为首先是nova系列,然后就连外观上都存在着很像华为nova 9 系列的样式,所以正是这样的观点,才让我开头稍微回顾了一下华为,我至今也想不通这台Hi n
  • 一进朝鲜就是战场,那时候的条件苦啊,饱一顿饥一顿的,好在子弹分配的很多,成千成千的发,根本打不完,我们累了就挖个洞,在洞里休息,打一仗就换个地方在那待了多久,我
  • ”是啊,不要再幻想自己是个什么角色,有没有什么“地位”美玉更需加以刻苦雕琢。” 细细思考,一方面,心里清楚自己不够优-秀,也知道努力的方向,却懒懒地不肯奋力去做
  • ——吴惠子 朋友圈背景图 ins风|简约|清新 | 可爱 超甜动漫情侣头像一人一半男女图片大全2022 小众不易撞的情侣头像最火爆 高清壁纸 图文 潮图 情侣
  • 我多想在这个晴空暖阳下,陪你看花开倾城,陪你听潮起潮落,陪你欢喜,陪你微笑,就这样生生世世,尘埃落定。我多想在这个晴空暖阳下,陪你看花开倾城,陪你听潮起潮落,陪
  • 80多种产品,有我希芸美丽顾问,为您量身打造,专业的护肤系列价格透明,价格亲民,价格合理,除了希芸公布价格又又多少品牌这样做到?大家看看健康,美丽有什么需要的可
  • 卷发、平仑 各揪一个小可爱每人一箱莱姆淡姜味是酸甜可口的,一开始猜想会不会是可乐煮姜的味道,但是喝完发现姜味不会很浓,和青柠的碰撞,让味道很是舒爽。早上刚收到没
  • 10月23日01:35回到家中后无外出,14:28到茶叶店,16:49前往曙光路122号核酸采样点采样,17:02回到茶叶店后无外出。10月23日05:43打车
  • (可能因为带着耳麦,我以为我收声了。就尼玛离谱了,我带着耳麦打游戏。
  • 当你用未来的眼光去判断现实的处境和选择时,你就不会有太多的焦虑和不安,犹如主宰在《古兰》中所言“信士们确已成功了”。年來再抽空觀賞《溫州一家人》描述中國改革開放
  • 5、 有一只兔子很懒,总是在自己的窝边吃草 ,最后被猎人逮住了,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一个成功教练——吃窝边草的时候想想后果,如果你觉得吃得起你就吃,吃不起千万别吃。
  • 昨天小篮球从医院回来,听爸爸和爷爷奶奶说,我们表现的很好,抽血不哭,就这么看着大夫抽指血。看着孩子浑身湿疹,右侧胸上还起了两个火疖子,连医生都说:小孩儿,你可够
  • 紫米寿司卷还行就是快递的(因为太远了[污])所以太松散,现场吃应该会更好~ 深圳:美极鲜食坊一道鸭五件足够俘虏我们的胃-一家聚餐了不少于五次的店,and第一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