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疫情之下的医院#【西安这些天里的急诊科们:日夜无休的战场】随着疫情的变化,医院迎来就诊高峰,处于新冠救治“风暴中心”的医院目前是如何运转的?今起,华商报多路记者探访医院各科室,记录一线医护人员的向险而行……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急诊成为医疗救治的第一战场,各大医院急诊科收治病人数量不断增加。1月4日,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实地感受救治“第一道关口”。

>>>新冠引发其他基础病 75岁爷爷推着71岁奶奶来看病

急诊科的清早是忙碌的,但与其说是清早不如说是全天都在忙碌,因为这里24小时接诊,什么时候来都能挂号。

早上9点到达急诊科,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记者见到了护士长李莎,她正在安抚病人家属情绪。给病人打针、输液、吸氧,安排病床,做检查,给病人家属答疑解惑,安抚他们的情绪,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像陀螺一样不停的运转,同事们匆匆的碰面交流病人的病情,又匆匆离开投入各自的位置。在记者等待采访的时间,陆陆续续有病人被推进急诊科,这里已住满了人,有家属没地方座,李莎从分诊台给他拿了一个凳子,但那位家属没坐,而是给了坐着轮椅正在吸氧的母亲,让她脚能抬起来舒服一点。

岳爷爷今年75岁高龄,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因在外地工作赶不回来,只能由他推着老伴晁奶奶来就诊。岳爷爷从背包里拿出一本杂志,杂志里夹着一沓晁奶奶的病历单,“冬至之后我老伴就有点不舒服,一直在发烧,检测是新冠阳性,后来我在照顾她的时候也阳了,一开始我们俩都是在家先吃药缓解,一个礼拜后我恢复的差不多了,但她却一直不见好转。”晁奶奶的病历单上有很多基础病,“我老伴基础病比较多,中度贫血、心房早颤、动脉硬化、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之前一年都要住两次院,现在新冠病毒感染引发了她的那些基础病。”岳爷爷说,1月3日晚上,晁奶奶的身体实在难受,“她根本睡不着觉,一直在咳,嗓子就好像被堵住了,我在旁边守着她担心的也睡不着觉,隔一会儿就要去确认一下她的呼吸。”

采访中,晁奶奶就坐在轮椅上,身上披着保暖的毯子,戴着口罩神情恹恹的,不时咳嗽两声,护士在给晁奶奶测完血氧后,一边安抚两位老人,一边安排先进行吸氧。岳爷爷说:“因为生病,这两天我们两个的胃口都不太好,老年人年纪大了也不会点外卖,一会等医院安排好,我再去出去买点吃的。”

上午10点30分,在等待近1个小时后,抢救室有了空余位置,晁奶奶顺利吸上氧气,“这下吸上氧气,又有医护人员看着,我们就放心了,在家里总是提心吊胆的。”离开时,正在吸氧的晁奶奶精神好了点,挥着手跟记者说再见。

>>>上下联动提高效率 能救一个是一个

急诊科主任鱼军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急诊科的床位特别紧张,“抢救室已设置床位10张,但实际里面救治的病人更多,有一些轻症病人血氧饱和比较低,又没有床位,只能先塞进去,坐着轮椅给他输液吸氧。”鱼主任说:“之前三年急诊科病人也多,但不会像这段时间这么集中,前一段时间是集中在发热门诊,但从上周到现在急诊科成了重点,因为很多病人发热是轻症的话,在家中吃药就能缓解。如果情况严重的话,病人会直接来急诊科救治,去发热门诊的减少。”鱼主任表示,最近急诊科一天能接诊200-300病人,主要特点有三点,第一是病人数量增加,第二是老年病人数量增加,第三是重症病人数量增加,“抢救室有许多八九十岁的老年人,而且他们很多人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病症,又因肺炎加重了这些基础病,能来急诊科的很多都是急危重症。”

鱼主任说,目前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正处在一个压力平台期,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急诊科这边的医护人员都是阳过一轮的,大家现在都是顶着复阳的风险坚持工作,等这一段高峰期的过去。”在疫情的冲击下,最让医护人员头疼的是医疗资源的问题,鱼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医院住院部共收治1300多个病人,针对重症患者,各科室病床还在不断的整合中。为缓解病人增多的压力,除了扩容,医疗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前移指挥,医务科设立了院前预检分诊队,预检分诊队主要负责急诊科救护车送治病人排队时的筛查与监控,若发现有特殊情况,会及时进行救助,“有的时候在病人排队等待治疗中,很有可能后面的人病情比较严重,预检队的作用就是发现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把他提前治疗,有的时候情况危急,医护人员进行就地抢救。”

除预检分诊队外,各位巡查的院领导每天还会来急诊科进行检查指导,若遇到特殊情况的病人,由院长直接与医务科等科室进行对接,让重症病人得到快速收治,“不论是从下到上的预检分诊队,还是从上到下的院长检查指导,医院的各个科室都在紧密配合,提高效率,做到能救一个是一个,能治一个是一个。”鱼主任说。

>>>超负荷运转 一个护士几乎要负责6个病人

急诊科每天值班的护士是4个人,“我们这边24小时值班,实行三班倒,每一个班次安排4名护士,加上护士长一共是5个人。护士不仅要负责输液、吸氧、监测,病人去其他科室检查护士还要陪同。同时急诊科还负责全院的注射工作,之前一名护士负责大概3个病人,这段时间一个护士几乎要负责6个病人,每天大家都在超负荷的运转。”李莎说,早班从早上8点开始上班到下午3点下班,晚班从晚上9点上班,第二天早上8点下班,期间护士几乎一刻都不停,“这段时间我们在上班时,几乎一口水不喝一口饭不吃,为提高效率都在尽量避免上厕所,之前我们科室一位护士还晕倒了。”高强度的工作,给医护人员带来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经常半夜2点多还要接电话安排病人,前段时间因为压力过大我还失眠,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有时候从医院回家甚至一句话都不想说,因为太累了。”

李莎表示,最痛苦的不是高强度的工作和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而是一边工作,一边还牵挂着生病的家人,“我们家是双职工,我丈夫也是医务工作者,家里两个孩子大一点的才9岁,小一点的只有4岁,双方父母也都70多了。这段时间家人陆陆续续都阳了,老人生病带不了两个孩子,而我们又要上班。前段时间我发烧烧到近40℃,我丈夫在医院值班,照顾我的是我阳过的9岁的孩子。”说到家人,李莎有些哽咽。因人手实在不足,在家休养了三天感觉有所缓解后,李莎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不只是我,我们科室所有的医护人员,基本上都是感染后休息了三天又带病坚持上岗的。”

在采访中,有患者家属因住院问题与医护人员产生了争执,李莎有些无奈,她告诉记者,她们医护人员之间时长会互相鼓励,“我们同事在交流时,都说要尽可能的体谅病人,理解他们急迫的心情,要尽可能的安抚他们,但医护人员也不是钢铁侠,不是真的刀枪不入,我们也希望病人可以给予我们适当的理解,我们已经在尽可能的去帮助病人和家属,不要一来就直接指责谩骂。”

>>>医护人员呼吁:若为轻症,尽量把生命通道让给重症病人

李莎表示,之前急救科共有6张床位,大抢救室4张,其他两个小抢救室分别1张,但近期因病人激增,床位已经增加到10张,“现在大抢救室塞了6个病人,一个小抢救室塞了3个病人,不论是增加轮椅还是加床,我们都在应收尽收,尽可能的解决床位紧张的问题。”护士们会根据病人的轻重缓急情况进行安排,“很多病人和家属来了以后会很急,有时候不能理解我们的工作。但其实我们在评估过病人的病情,测过血压,血氧等一些数据后,若症状较重,我们会立刻安排救治,哪怕没有床位就地救治。能安排稍微等待的病人,基本上是症状较轻的。”

李莎告诉记者,近期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较之前明显上升,其实之前相关专家就对此有过建议,轻症患者可居家治疗,这样就可以把生命的绿色通道让给急危重症患者,保证医疗资源,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得救治。华商报记者 杨芷瑶 赵彬

【互相叮嘱“多休息”!反向提醒见证医患双向奔赴】
“不要学我,阳了就好好休息,别累着!”这两天,北京安贞医院白辰医生发布的一则短视频备受关注。视频中,白医生表示自己已由轻症转肺炎,同时提醒网友,“如果你转阴之后还是不断咳嗽,或者痰中带明显血块,再或者胸闷难受、高烧不退,真的应该到医院做个CT看看”。明明是医生在提醒患者,可在白辰的评论区中,不少网友“反向提醒”:“白医生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了,快点好起来”、“不容易,致敬”……

北京安贞医院白辰医生发布的一则短视频受到关注。网络截图
身体抱恙,还在工作之余联系自己的病情,提醒网友别对病毒掉以轻心,再次彰显医者仁心。在医生主播的评论区,大部分留言通常都是患者对病情及用药的咨询,但这一次,则是网友向医生送上了刷屏式的反向提醒和祝福叮嘱。这足以说明,网友敬佩医护人员所付出的艰辛,展现了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疲惫仍坚守的白医生,是一名名战疫医生的缩影。近一段时间,北京各大医院都在应对就诊高峰,而医生护士其实也纷纷“中招”。令人感动的是,即便有头痛胸闷等不适,医护人员仍坚持出诊,昼夜奋战。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健康,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了争分夺秒救护危急重症,他们放弃了自己休息养病。义无反顾的姿态,令无数人动容;忘我奉献的精神,就是扛过疫情的中坚力量。
白辰的视频账号名叫“心中有术”,他告诫自己:对待每一位病人、每一台手术做到“心中有术”。医生心中有术,患者自然心中有数。这一点,从白医生的评论区就能看出来,从大多数人的实际行动也能看出来。许多轻症患者选择在家吃药,不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即便“阳康”了也会戴好口罩,减少疫情进一步蔓延。这些是理解和支持医护的最好方式,是实实在在地帮医护人员减负。
疫情三年里,医护人员始终是站在第一线冲锋的战士,也是当前实现平稳转段最可依靠的坚固防线。特殊时期,相关部门要关怀解决医务工作者身心健康等问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元旦前后,北京团市委联合市卫健委、市医管中心共同开展“情系防控携手同行”关爱行动,通过发放物资包、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志愿线上辅导、开通心理热线等方式,为医护人员送去温暖和祝福。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社会有责任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白医生的提醒建议,刷屏的反向提醒,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双向奔赴,是我们走出这个阶段不可或缺的力量。(北京晚报)

【互相叮嘱“多休息”!反向提醒见证医患双向奔赴】
“不要学我,阳了就好好休息,别累着!”这两天,北京安贞医院白辰医生发布的一则短视频备受关注。视频中,白医生表示自己已由轻症转肺炎,同时提醒网友,“如果你转阴之后还是不断咳嗽,或者痰中带明显血块,再或者胸闷难受、高烧不退,真的应该到医院做个CT看看”。明明是医生在提醒患者,可在白辰的评论区中,不少网友“反向提醒”:“白医生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了,快点好起来”、“不容易,致敬”……

北京安贞医院白辰医生发布的一则短视频受到关注。网络截图
身体抱恙,还在工作之余联系自己的病情,提醒网友别对病毒掉以轻心,再次彰显医者仁心。在医生主播的评论区,大部分留言通常都是患者对病情及用药的咨询,但这一次,则是网友向医生送上了刷屏式的反向提醒和祝福叮嘱。这足以说明,网友敬佩医护人员所付出的艰辛,展现了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疲惫仍坚守的白医生,是一名名战疫医生的缩影。近一段时间,北京各大医院都在应对就诊高峰,而医生护士其实也纷纷“中招”。令人感动的是,即便有头痛胸闷等不适,医护人员仍坚持出诊,昼夜奋战。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健康,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了争分夺秒救护危急重症,他们放弃了自己休息养病。义无反顾的姿态,令无数人动容;忘我奉献的精神,就是扛过疫情的中坚力量。
白辰的视频账号名叫“心中有术”,他告诫自己:对待每一位病人、每一台手术做到“心中有术”。医生心中有术,患者自然心中有数。这一点,从白医生的评论区就能看出来,从大多数人的实际行动也能看出来。许多轻症患者选择在家吃药,不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即便“阳康”了也会戴好口罩,减少疫情进一步蔓延。这些是理解和支持医护的最好方式,是实实在在地帮医护人员减负。
疫情三年里,医护人员始终是站在第一线冲锋的战士,也是当前实现平稳转段最可依靠的坚固防线。特殊时期,相关部门要关怀解决医务工作者身心健康等问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元旦前后,北京团市委联合市卫健委、市医管中心共同开展“情系防控携手同行”关爱行动,通过发放物资包、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志愿线上辅导、开通心理热线等方式,为医护人员送去温暖和祝福。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社会有责任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白医生的提醒建议,刷屏的反向提醒,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双向奔赴,是我们走出这个阶段不可或缺的力量。(北京晚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姥姥,我的女儿马上两岁了,超级可爱,又很疼我爱我,有她的每一天都很幸福。有你的地方截图总是截不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中也依旧能够有喝不完的葡萄酒,
  • 用十年的时间走错了方向再用余下的时光继续努力奔美好的方向您 一定希望我过得好对吗姥爷您离开我是真的一直接受不来不愿意所以就逃避了很多 现在看看代价也挺大没有后悔
  • 有你的地方截图总是截不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中也依旧能够有喝不完的葡萄酒,有一起前行的同伴,有侃不完的快乐源泉,最重要的是要每一天都开心(ღ˘⌣˘
  •   DNS试剂沉淀,其实就是DNS试剂配的像鸡屎糊一样,大家可能会很惊讶DNS试剂怎么会沉淀呢?甜品的种类十分多样,豆类的有红豆沙、绿豆沙; [1] 糊类的有
  • #金泰亨[超话]##30天安利金泰亨##金泰亨魅力宝藏#day30 想对泰泰说的太多太多了 一下子不知道从何说起金泰亨你是我见过最温柔最单纯最善良最值得去爱的人
  • 也有个小小的愿望,不是所有人是唯粉,也不可能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么久,既然可能喜欢的男孩子那么多,就可以在这里安利你自己喜欢过的男孩子,没有什么道德绑架,没有任何的
  • 常有人说,一叶知秋,秋天的美景确实多,从北方到南方,树叶变黄是秋天的象征之一,也是秋天的美景代表。 今天我是在天池边,遇到的是几颗叫不出名字的树,但树叶全黄了
  • 一束小「莓」好,代表我最真诚的感谢;[心]雨过天晴有你在,就是这个春天的全部意义。努力生活,不远处的那道幸运彩虹一定属于你!
  • 引用她的推文 音井結衣 @otoi_yui_19 on Twitter しっかり手洗いうがいをして,本当に必要な時以外は外に出ず,おうちでハッピータイム過ごそ
  • 转眼间这九个少年都出道两年了,康康近期他们有哪些活动吧! 蔡徐坤、黄明昊《奔跑吧》节目首期录制 朱正廷、王子异合作新歌《EMPTY SPACE》5.7号上线
  • #夜空中国[超话]#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干,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
  • 39岁走己亥大运,己土当头前三年也烦恼多不利聚财,也是有凶转吉利的人生阶段,几年以后亥水起到好的作用,地支亥卯未三合财局,财又合身入命,还有人觉得你没本事吗,
  • [心]优质单身男女脱单群找对象>>我们在这里等你❤听歌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段话:“以后啊,只想对两种人好,一种是对我好的人,一种是懂得我的好的人,在这
  • #鹤壁身边事# 【幸福就是相互陪伴,慢慢变老】 淇县黄洞乡石老公村64岁的陈沙妮,她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老伴儿,在街坊邻居口中被传为美谈。4月26日,记者见到她时
  • ► 大表情点赞 + 带Tag分享推特脸书部落格► 评论点赞限制50次 先对前排热评点赞► 每个帐号对同篇新闻限制3则评论 ———————————————————
  • 有朋友是粉音乐人的以前都没这样到处送你家粉年龄本来就偏小 我不想往下讲怕骂人个人观点是爱豆发歌无论质量价格粉丝都可以支持你自食其力你爱ta可以买很多但是不应该有
  • 3D互联网展示空间将成为永不落幕的企业展示系统,也将是市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其不仅是综合立体化的网络线上交易的空间阵地,它更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数字化
  • !!
  • [加油][哆啦A梦汗]【孩子一旦离开你的怀抱 就不再回来了】妻子忠告每天忙于工作的丈夫彼得:“孩子们爱你,想和你玩.孩子们想要我们陪的时间不长,仅仅几年而已.以
  • #日常[超话]##日常碎片plog##小车的不定期更新##运动打卡# ▪️今日运动 臀腿➕拉伸➕周六野 共计53min▪️昨晚疯狂想吃火锅 今天就和我朋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