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短句[超话]#作家三毛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

一个女生去信问三毛“我今年廿九岁,未婚,是一家报关行最低层的办事员,常常在我下班以后,回到租来的斗室里,面对物质和精神都相当贫乏的人生,觉得活着的价值,十分……。对不起,我黯淡的心情,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我很自卑,请你告诉我,生命最终的目的何在?

三毛是这样回复她的。

不快乐的女孩:

从你短短的自我介绍中,看来十分惊心,二十九岁正当年轻,居然一连串的用了——最低层、贫乏、黯淡、自卑、平凡、卑微、能力有限这许多不正确的定义来形容自己。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也反复思索过许多次,生命的意义和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目前我的答案却只有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那便是“寻求真正的自由”,然后享受生命。

不快乐的女孩,你的心灵并不自由,对不对?当然,我也没有做到绝对的超越,可是如你信中所写的那些字句,我已不再用在自己身上了,虽然我们比较起来是差不多的。

如果我是你,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加重对自我的期许与看重,将信中那一串又一串自卑的字句从生命中一把扫除,再也不轻看自己。

你有一个正当的职业,租得起一间房间,容貌不差,懂得在上下班之余更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意义,这都是很优美的事情,为何觉得自己卑微呢?你觉得卑微是因为没有用自己的主观眼在观看自己,而用了社会一般的功利主义的眼光,这是十分遗憾的。

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

当然,由你的来信中,很容易想见你部分的心情,你表达的能力并不弱,由你的文字中,明明白白可以看见一个都市单身女子对于生命的无可奈何与悲哀,这种无可奈何,并不浮浅,是值得看重的。

很实际的来说,不谈空幻的方法,如果我住在你所谓的“斗室”里,如果是我,第一件会做的事情,就是布置我的房间。我会将房间粉刷成明朗的白色,给自己在窗上做上一幅美丽的窗帘,我在床头放一个普通的小收音机,在墙角做一个书架,给灯泡换一个温暖而温馨的灯罩,然后,我要去花市,仔细的挑几盆看了悦目的盆景,放在我的窗口。如果仍有余钱,我会去买几张名画的复制品——海报似的那种,将它挂在墙上……。这么弄一下,以我的估价,是不会超过四千台币的,当然除了那架收音机之外,一切自己动手做,就省去了工匠费用,而且生活会有趣得多。

房间布置得美丽,是享受生命改变心情的第一步,在我来说,它不再是斗室了。然后,当我发薪水的时候——如果我是你,我要给自己用极少的钱,去买一件美丽又实用的衣服。如果我觉得心情不够开朗,我很可能去一家美发店,花一百台币修剪一下终年不变的发型,换一个样子,给自己耳目一新的快乐。我会在又发薪水的下一个月,为自己挑几样淡色的化妆品,或者再买一双新鞋。当然,薪水仍然是每个月会领的,下班后也有四五小时的空闲,那时候,我可能去青年会报名学学语文、插花或者其他感兴趣的课程,不要有压力的每周夜间上两次课,是改换环境又充实自己的另一个方式。

你看,如果我是你,我慢慢的在变了。

我去上上课,也许可能交到一些朋友,我的小房间既然那么美丽,那么也许偶尔可以请朋友来坐坐,谈谈各自的生活和梦想。

慢慢的,我不再那么自卑了,我勇于接触善良而有品德的人群(这种人在社会上仍有许多许多),我会发觉,原来大家都很平凡——可是优美,正如自己一样。我更会发觉,原来一个美丽的生活,并不需要太多的金钱便可以达到。我也不再计较异性对我感不感兴趣,因为我自己的生活一点一点的丰富起来,自得其乐都来不及,还想那么多吗?如果我是你,我会不再等三毛出新书,我自己写札记,写给自己欣赏,我慢慢的会发觉,我自己写的东西也有风格和趣味,我真是一个可爱的女人。

不快乐的女孩子,请你要行动呀!不要依赖他人给你快乐。你先去将房间布置起来,勉强自己去做,会发觉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而且,兴趣是可以寻求的,东试试西试试,只要心中认定喜欢的,便去培养它,成为下班之后的消遣。

可是,我仍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快乐,是帮助他人,而不只是在自我的世界里享受——当然,享受自我的生命也是很重要的。你先将自己假想为他人,帮助自己建立起信心,下决心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弄得活泼起来,不要任凭生命再做赔本的流逝和伤感,起码你得试一下,尽力的去试一下,好不好?

享受生命的方法很多很多,问题是你一定要有行动,空想是不行的。下次给我写信的时候,署名快乐的女孩,将那个“不”字删掉了好吗?

你的朋友三毛上
--------------
每个女孩都值得被爱
值得快乐[心]#情感#

#松林说史# 陶渊明:我用尽全力,才过上了平凡的一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信这是每个人都不能再熟悉的一句诗。每每读来,一幅旷远辽阔的田园景观便呈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步履匆匆的人都曾不约而同地向往着桃花源一般的生活。然而当我们看到现实的“一地鸡毛”后,谁又能够真正潇洒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呢?
喜爱陶渊明《饮酒》这首诗的人,也往往欣赏诗句背后那“不汲汲于名利,一心回归自然”的怡然心境。因为,陶渊明——这位被尊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的古代第一位田园诗人,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归隐”。

古往今来,世人谈论归隐多半是仕途不顺或者逃避现实,世人追求悠然闲适也多半会在欲望满足后感到空虚。
在诗句中我们看到,“日日见南山”的陶渊明,可以在“草盛豆苗稀”的生活中做潇洒自在的“五柳先生”。苏轼就评价道:“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生短短几十年,唯有陶渊明活出了: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陶渊明寻找内心的世外桃源,在蜕变成“陶潜”的路上,究竟跨越了多少重重阻隔。

心怀冲天之志,历经五仕五隐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年到刘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辞赋家。人人皆称陶渊明淡泊归田园,却很少有人了解到他曾满怀一心报国之志,是个“猛志逸四海,骞志思远志”的热血青年。
陶渊明祖上是个官宦世家,曾祖父陶侃是晋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司马,外祖父孟嘉也是东晋时期名扬京师的官员。其父亲虽然也颇有一番成就,但去世得早,等到陶渊明心智成熟之际,家道已经中落。但是,这样“幼年家贫”的成长环境,很容易培养出一个拥有远大志向、眼界开阔的人才。
不出所料,“少而贫苦”的陶渊明,内心却一直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自幼便饱浸在儒家经典之中,对于《老子》、《庄子》等书也颇有涉猎。

因此,儒家的救世进取的思想以及道家大道无为的观念,很早便深深地刻在陶渊明的心中。再加上,在祖上光荣事迹的耳濡目染,陶渊明在心中发展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志向:
想要跟曾祖父一样步入仕途、佐君立业;同时也想如外祖父孟嘉一样活得放荡不羁。可是世上怎有双全的法子,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生志向,如同陶渊明心中两匹背向而驰的良驹,让他常常面对进退的抉择,痛苦不堪。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正值少壮之年的陶渊明选择做一只鲲鹏,开始了他的游宦前半生。

然而,东晋时期,整个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上有昏庸无道的皇帝,下有饱受剥削的老百姓,官场风气更是混乱腐败。因为官宦制度导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陶渊明根本无法想要有所作为。
想要一展鸿志的陶渊明一入官场看到却是,各种名利勾结与阿谀奉承,各种为谋一己私利而剥削百姓。公正不阿,性格耿直的陶渊明根本做不到同流合污,攀附权贵,格格不入的他早已在一次又一次的遭遇中心灰意冷,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救济苍生”的官场。
陶渊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度过了五仕五隐的十年,活到了不惑之年。他最后一次做的官是彭泽令,再次出仕的八十天里,留下了“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千古佳话。从此,他心中的两股声音只剩下一句洒脱的呐喊:辞官归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去来兮……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欧阳修高度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陶潜留下《归去来兮辞》一文后,便开始了做回真实的自己的后半生——田园归隐生活。
在远离尘网的田园生活中,诗兴大发的陶潜,将字字句句寄情山水之间,留给了后人从山间到书房体悟到的生活真谛。
陶潜亲身耕作在田地时,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汗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他常常得到的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是他内心颇感充实,因为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在《五柳先生传》的文字中,尽是与劳苦百姓共同劳作的亲切情感。

岁月静好,虽然田园生活艰苦,但陶潜过得十分潇洒,耕地、写诗、喝酒是他生活的主旋律。因为这正是他心中向往的生活,南山的美景尽收眼底,陶潜常常在喝醉后抚一把无弦琴,恬静的旋律已在心中,又需要什么琴弦呢?
其实,陶潜的田园生活是非常的贫乏的。甚至,在陶潜四十四岁的时候,一场大火带走了他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让本来一家人就十分窘迫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但是,陶潜都看破了乱世纷扰,面对这场遭遇更是波澜不惊,很快在亲友的帮助下又建好了草屋。
后来,于陶潜迁居后不久,先是朝廷派人征召他为著作佐郎,陶潜以身体原因拒绝了。再后来,拜访陶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虽然他们官位不同,但目的都一样——劝他出仕。

其中,檀道济带好酒好肉劝他出仕,然而陶潜在酒意深处回答道,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一心归隐的陶潜还是免不了会受到尘网的纷扰。不久,两晋灭亡,朝代更迭,听闻消息的陶潜沉默不语,走进书房,提笔写道: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在这篇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中,陶潜是在感叹乱世纷争吗?当然不是,他用尽了全力,才过上平凡的后半生。他只是希望能够找到一处与世隔绝的地方,无人前来打扰。那里没有阴暗的官场,没有被压榨的百姓,只有安居乐业的人们过着不问世事的安宁生活。

历经波折才得以回归平凡
看那林间有鲲鹏,怨天低而不飞。心怀救济苍生之意的陶渊明,怎料得在那个世道崩坏的时代,做一个小小县令也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天地之大,竟然没有一处供自己俯仰苍生之地,于是他大袖一甩,把自己的身心安置在了山水之间。
陶渊明却不曾想过,他的这一洒脱的归隐,影响十分深远,为遇不得志之境时的后人皆寻得一精神归宿。从唐宋至今,赞叹陶渊明的诗篇早已成百上千,借陶渊明抒发壮志难酬,想要寄情山水的诗人也不在少数。如,宋代大诗人,辛弃疾在仕途不顺之际,不禁就想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来聊以慰藉。
当然也有不少人称陶渊明为“懦弱的逃避者”,但是朱熹曾为其辩解:“……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因为懂陶渊明追求平淡的人很多,为他入仕途而不顺愤愤不平的人也有很多,而只有懂得他内心豪放的人才是陶渊明的知己。“造饮则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想必,饮酒饮到洒脱而不生愁思的人可能只有陶渊明了。
只有遵从本性,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然而人们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陶渊明前半辈子“从游桓玄,刘裕幕下,力图救晋室于水火”,历经了多少波折,才得以换得如今的回归内心的道路。公元427年,陶渊明于茅草屋内,安然逝去,但他“诗和远方”的生活却生生不息,激励着后世。

佛学常识——303. “九不过”——九个“不过”

• 我们人生的后半场,为人、处事、养生都要讲究“九不过”——九个“不过”。

第一,怒不过度。就是说发怒不要过度。

第二,名不过求。就是名气不要过度地去追求。

第三,利不过贪。利益不要去贪过头。

• 第四,衣不过暖。穿衣戴帽不能过于暖和。

• 古人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

“冬不欲极温”,就是在冬天的时候,人不要贪图太热。

“夏不欲穷凉”,夏天不能太“穷凉”。穷就是穷尽到底,不能贪凉。

• “不露卧星下”,就是不要夜里露宿野地。

• “不眠中见肩”,就是睡着了之后不宜扇扇子。

• 第五,“食不过饱”。吃饭不能吃得太饱。

吃饭有一个道理叫“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一个人如果已经饿得不得了的时候,就不能吃得太饱。如果你的嘴巴干得不得了,你不能喝得太多。

第六,住不过宽。住的地方不要太宽敞,随遇而安,只要干净舒适就好,不要搞得富丽堂皇。

• 第七,行不过快。走路走得太快会伤你的心脏。

• 第八,劳不过累。劳动也不能太累。

• 第九,最后一个叫“逸不过安”。就是人天天在家里,不想出去,无所事事,你会丧失对生活的责任感,心灰意懒——不是意冷,意懒。

白话节选

我们人生的后半场,为人、处事、养生都要讲究“九不过”——九个不过。

第一,怒不过度。就是说发怒不要过度。有位名人说过,世间最可厌恶的事情,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你们去看看,很多人就是喜欢把一张臭脸给别人看。把这张脸摆给别人看,别人看得比打他骂他还要难受,实际上这个人是一个很自私的人。所以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脸看,本来已经长得不好看,再来一副臭脸,是难看加上难看。学佛人要明白,心里有烦恼,不要生怒气,怒则伤肝,所以肝不好的人经常发怒。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境界,乐观处事。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们活到今天没过来啊?你们都过来了,过来了就是战胜它了,战胜它,你们就是成功了,所以你们就是成功之人啊。

第二,名不过求,就是名气不要过度地去追求。过去讲,名利是苦海无边,繁华如过眼云烟。每天要吃两颗药,早上吃一颗“知足”,晚上吃一颗“感恩”。看淡这个世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喧嚣,名利来往,最主要要放下欲望,心静自安。

第三,利不过贪,利益不要去贪过头。贪婪的心就像沙漠当中的枯井一样,吸收一切雨水,但是这个枯井却从来不会滋生甘泉以方便他人。所以学佛人,“酒色财气我不取,风花雪夜我不沾边“,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知足常乐,顺其自然才能达到学佛人真正的目的,返本归源。

第四,衣不过暖。古人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首先跟大家讲“冬不欲极温”,就是在冬天的时候,人不要贪图太热。为什么冬天一洗热水澡容易中风,很多人在浴室里就走掉,你们知道吗?因为冬天血管收缩,热胀冷缩,血管冬天比较硬。为什么自来水管都是硬的?它收缩了,它很硬,热的东西一冲,一个对比太多了,这个人就到倒下来,头脑的血管非常短的。“夏不欲穷凉”,夏天不能太“穷凉”。“穷凉”是什么?穷就是穷尽到底,不能贪凉。你看很多人在夏天贪凉,年轻的时候就是骨头贪凉,所以到了晚年关节炎都出来了,对不对?你们的爸爸妈妈跟你们讲过吗?夏天的时候不要睡在风口上,脚不穿袜子,风从脚上去了。贪凉,男孩子光着个胳膊就睡了,好了,晚年都会有关节炎的。“不露卧星下”,就是不要夜里露宿野地。最后一个“不眠中见肩”,就是睡着了之后不宜扇扇子。“见肩”就是在睡眠当中见风,就是我刚才讲的不要去碰风。见肩实际上就是见这个扇子,肩膀露在外面,实际上就是招风寒。所以,其实就是讲穿衣戴帽不能过于暖和。太热了,冬天太热你会出事情的,也不能过于单薄。过暖了容易感冒,过冷了容易受寒,所以要中庸之道。

第五个叫“食不过饱”,吃饭不能吃得太饱,而且吃饭有一个道理叫“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什么意思?一个人如果已经饿得不得了的时候,就不能吃得太饱。肚子里有点东西,你吃得饱没关系;完全是空的,饿得不得了的时候,你吃得很多,待会儿你的肠胃就出毛病了。如果你的嘴巴干得不得了,你不能喝得太多,很多人嘴巴干得不得了,拿起来水壶”咕咚咕咚“……肠胃坏掉了。吃饭要吃七分饱,八分饱最多了。这一点臺-長跟你们一起改,因为我也喜欢吃得很饱。粗细搭配,基本吃素。粗粮和细粮要一起搭配。所以有时候一个人身体要好……其实师父叫很多长不高、骨骼发育不好的人要多吃面食,面食吃下去人很容易发出来的。你去看,如果整天吃面食,很容易发胖,长得高,面食馒头,你看看馒头的样子就知道了,吃得像个馒头一样,对不对?饭前最好喝一点点热汤,广东人很喜欢喝,煲汤,喝一点点汤,每次不能喝得太多。吃饭之前不要吸烟,不要喝酒。

住不过宽。住的地方不要太宽敞,随遇而安,只要干净舒适就好,不要搞得富丽堂皇。过去人家说,太大的房子,家里会走衰败运的。风水上讲,家里只有三个人,房子大得……太大的房子人气不足,gui就来了。你看看我们,这么多的人在这里,他敢来吗?所以,一个人如果过度地享受富丽堂皇的住宿,那么非常容易夺心志而蜕化变质。你看过去佛法界对法师都有很严格的讲究,法师不能睡高广大床——“八戒”里面有的。五戒,大家都知道吧?杀盗yin妄酒。那么八戒呢?猪八戒都知道吧?就是“守八戒”。八戒里面有一个戒,就是不能睡高广大床。大家看古时候那个床大不大?这种都是属于法师不能睡的。所以你看法师的戒律,它有意地,明明这么大的庙,为什么叫一个人就睡这么一点点?睡在地板上,每个人铺出来一点点,就是叫你懂得看看边上,照顾边上的人,你一翻身翻到边上来了,睡相不好。就是靠平时这样来管治你。你就这么一块地方,你不能去侵犯别人,不能去伤害到别人。你要考虑到,哪怕睡觉都要守戒,不要去影响别人。实际上学佛的禅定就在这里,就是让你们知道“我做什么事情要考虑到别人”,就叫禅定。

第七,行不过快。你们记住了,身体健康允许的话,不要经常以车代步,要以步代车。很多人就是喜欢坐车。有时候生命在于运动,活动活动,活着就要动,不动怎么活得了?人要动,脑子也要活动,身体也要活动。身体活动就是走路,我们做义工也是身体动。脑子动是什么?就是让你不会老年痴呆。一个人整天脑子不动,整天什么都不会想了,不就老年痴呆了?要动啊。有时候脚要动,脑子也要动,否则会失去灵便。但是为什么第七个说“行不过快”呢?不要太快。因为走路走得太快会伤你的心脏,所以你去看,当你跑步跑得很急的时候,停下来的时候,气喘不过来,影响你的是什么?就是心脏。跑得快的时候停下来难受吧?心脏要管好。

第八,劳不过累。劳动也不能太累。因为我们劳动的强度是有限的,有些人他根本没有超负荷的能力,但是他去做了超负荷能力的事,就对身体进行了伤害。所以要学会不能过累。心灵有时候也是因为超负荷产生问题的。你想想看,你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承担力的,你这个人本来就害怕很多事情发生的,你给他很多压力,他就脑子出毛病了。很多人不能有压力的,慢慢地来,一给他压力,他就成为忧郁症、自闭症了。很多孩子很小,爸爸妈妈就是给他压力,“你考不出来,我告诉你,我们全家都靠你了,否则怎么怎么”,一讲,孩子就完了,他经受不起这些压力的。所以我们要记住“劳不过累”,包括精神上的劳累。

九,最后一个叫“逸不过安”,就是人天天在家里,不想出去,无所事事,你会丧失对生活的责任感,心灰意懒——不是意冷,意懒。你们在家里,天天“今天不出去,明天不出去,我不要出去,我就在家里待着蛮好”,我告诉你,时间长了,你越变越懒,而且你跟别人接触得少,你觉得你很清心寡欲,实际上时间长了,你去试试看,你的心态一定发生变化。过去有医生做过实验,把一个会讲话的人放在一个房间里,只是一个人,没有音乐、没有电话,就让他一个人在这个房间里生活,一个月之后,他话都不会讲了。因为人跟人靠语言交流的,你的嘴巴会跟别人交流,是因为别人跟你讲了你才能能讲,对不对?你们想想看,聋哑人,为什么有聋才会有哑呢?因为听不见了,他就不能说了。他什么都听不见,他跟谁说呢?他说什么呢?所以聋的人必定哑了。我们现在做人也是这样,要跟别人多交心,多去广结善缘,散散心。对学佛人来说,我们要参加弘法,广结善缘,救度众生,许愿、放生,大家在一起多开心。你们看看你们多开心,你们哪辈子想过你们还能全世界飞?我今天接到秘书处一个小朋友写给我的东西:“师父,我小时候许愿要到全世界都去跑一次就可以了,很多好的地方我去一次就可以了。欧洲是我从小就向往的地方,我想法国我去一次就够了。”他说已经跟着师父到法国有7次了。所以,我们要许愿、放生,锻炼身体,学佛的智慧,保持心情舒畅,延年增寿。

在新的时代、现代生活当中,身体营养要适度。很多人营养成分太低了,营养不良;高了之后,营养过剩。不管锻炼身体还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一个度,过度就不好了,过度就会产生负能量,会伤害自己。所以,人间事,要学会心态处理得好,喜怒哀乐,心中要有佛。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九不过”。

--20190905巴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近又有些大V关了我,不知道咋找到我的,可能闻着军事博主的味儿就来了?这一次道别就意味着我的大学四年真的结束的[泪][泪][泪],原来道别这么难,前几天看着周边
  • 】《2021短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从上一年国内发表的短篇小说中精心挑选26篇短篇小说,集合老中青三代富于创造力的作家,所选作品有对前尘旧事的深情回望,
  • 看到记者在拍照,好几位买馒头的市民主动介绍起这对夫妻,“他们很不错,在这里做了十几年了,一个馒头只卖5毛钱,我们都是他们的老主顾。每来一位,卢华芳就会向记者介绍
  • 彼时,许家印还透露恒大的预售监管资金500多亿元,销售未回款为800亿元,还有近900亿的保交楼楼栋中的可售货值,许家印称这1700亿是公司持续保交楼的资金基础
  •       动静二咒神仙路,此非师意乃转语。      功名利禄透心凉,彩画佳音德看破。
  • 真正的生活,一半是磨砺,一半是坚持;一半是光鲜,一半是魔幻;一半是迷茫,一半是领悟。就我仅了解到的这些艺人各式创业里,我最有好感的其实是姜思达的花店(先姑且把他
  • 我不是愿力来的,我是业力来的,我自己也作恶多端,所以,我不来也不行,说真的,若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派慧律法师到娑婆世界度众生。像我们是刚强难化的众生,释迦牟
  • 元宵,迎紫姑,除了紫姑还有箕姑、帚姑、竹姑、苇姑、针姑、七姑等。《春渚纪闻》的记载紫姑写得一手好字“端丽如颜书”。 ●请紫姑(坑三姑娘)由来 紫姑,《显异录》
  • 修订后的《职教法》强调职业教育的发展“因地制宜”不同区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政策,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在职业教育政策方面可以大不一样,要符合自己的实际
  • 文风天下有一无双,正像越王勾践的宝剑,千年百代之后,一旦出土,还是他的,无人可仿,无人可冒。曾经拜读一篇妙文,文中分析吕氏吃蛇的原因,从性心理的角度剖析,吃什么
  • 最后,像被大卡车碾过的我打算今天不离开我的被子了,周日快乐,拜~很久没有踏雪远足了。砸到眼睛,鼻子吸到了又打了一路喷嚏,期间因为不熟还走错两次路,但是就当锻炼啦
  • 从上面的五行分析来看,孩子土旺,木囚,水死,那么就不应当再补土了,而应补木和水,木和水是孩子的喜用神。这个日元呢,就是孩子的本命,代表自己,日元是木,所以孩子的
  • 到头来,感动了自己却没能感动他,你离开时我心里的彩虹就变成了灰色。美团外卖滴红包若不是你,突然闯入我的世界,我怎会把死守的饿了么那外卖达红包放任了,美团给的外卖
  • !!
  • 我看这一段的时候,在家气得跺脚,我老公就笑我,说有什么可气的啊,这很张柏芝啊,她不爱舞台,甚至不爱光环,她只是热爱好生活而已,而好生活,又需要钱。所以她演柳飘飘
  • (指最后谢幕前的互诉心声)树:四个人之间,这是第一次写信,即使是嘴上害羞而说不出的感情,在信里也能很好的传达吧。#长谷川慎[超话]#junon杂志三月 慎相关感
  • 是普续克和丘比特的故事,生活挺幸福就是不能拿烛火照丈夫长什么样,普续克有天夜里没忍住照了,蜡烛油滴下来烫醒了丘比特,对方就离开了……【#逐梦副中心 喜看新变化#
  • 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10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
  • 考虑到灯牌也可以引起“战争”于是我大概想了一下,三点水为蓝色,告为紫色(能力有限请谅解)好了上面就是我对应援色的看法了#粉熊的微博一粉丝提问# 粉熊你好!在这个
  • ✔中内胁痛,黄疸,积聚✔中内复盘脾胃,脑系✔中诊舌(我倒要看看我多久能拿下你)✔中药化痰✔方剂4+14复盘3+13✔真题单词100+✔长难句hello宝子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