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空气到来的,是人们对于护肤品更紧迫的需求。我们平时经常忽略的身体乳,这个时候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成为了护理的必需品。反正对于我来说,没有秋裤的冬天也没毛病,但没有身体乳的冬天则万万不能。

相对于面部护肤品来说,我囤的身体乳并不算多,但贵在怎么挑选到合眼缘的,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真的还有一款身体乳很不错,所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先讲产品,后讲身体乳选购的一些误区。比如一些特别常见的误区:把用不完的面部护肤品随意抹身体。

01
干燥肌救星:科颜氏全身保湿护肤乳

注意,这不是官网在卖的那个进口版身体乳,官网的叫做科颜氏全身保湿护肤乳液,而我买的这个是国外版本应该是没进口的,成分也不一样。

那么如何简单快速区别两者呢?可以看成分表,表里面排名第二位叫做“HYDROGENATED POLYISOBUTENE”的,才是我讲的这款。

我记得这个产品是一个KOL朋友推荐的,当时是几个月前的大夏天买的,所以也没怎么用。

但现在已经入冬了,到了必需要用的时候,不用不知道,一用起来就像是挖到了宝,肤感不错。

质地比较厚实,带有挑起性,甚至有点像面霜的质感。涂抹后还是好吸收的,在身体上稍涂好再用手掌稍发力抹一抹就可以完全吸收,不过这里的润感并不是那种水润感的保湿,而是很强的滋润感,不油腻,没有什么粘腻感。涂完身体后,基本也不用站在那里等什么吸收,直接穿起衣服就搞定了。

再看配方,主要油脂是氢化聚异丁烯和柔润感的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保湿成分主是靠这两款油以及甘油和丙二醇。

另外,还有一些特色成分比如 向日葵籽油,注意:

不要小看向日葵籽油!

不要因为它是炒菜用的油就小看它!

不要因为它便宜就小看它!

因为这个油脂是能修护表皮屏障的!它是个值得吹一吹的原料。

它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它能够作为炒菜用油,产量够高,质量够稳定,成本够低。否则它也是很贵的,也会被拿来作为营销成分。

还有乳木果油,也是个不油腻的修护屏障的成分。在高端手霜,身体乳中经常能看见乳木果油的影子,面部产品里也大量使用过乳木果油。

这款身体乳里面其它还有尿囊素,VE等大家都很熟悉的成分,这些就不多说了。

产品的淡黄色是胡萝卜素带来的,没有香精,气味也很淡,就原料味。

防腐剂主要是苯氧乙醇,复配氯苯甘醚,山梨酸钾也有一点。总体防腐体系安全,用在身体上没有问题。

虽然产品有些小贵,但我从肤感及配方上来看的话,感觉它还是值得谈论的一个产品,比较适合干性及极度干燥的皮肤使用。

02
可以用面霜做身体乳吗?
不推荐。

这里不讨论面霜和身体乳在肤感上的不同,毕竟肤感就算差了些,很多人也是能接受的。我不推荐的更重要原因,更多的还是出于安全方面的一些考虑。

大家一定要记住,在涂身体乳时,涂抹到的面积要比脸上那点面积大多了。所以每次涂满全身的时候,使用的量要比脸上多很多。而护肤品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被皮肤吸收掉,过量吸收则会产生安全问题!

我们之前提到过A醇,也就是视黄醇,在面部产品中推荐的安全限量是0.3%,但在含A醇的身体乳中,这个限量则更低,变成了0.05%。这正是出于担心过量视黄醇通过大面积使用而过量摄入人体,而对身体乳做出了比面部产品更严格的限制。

实际上除了视黄醇外,也需要考虑到一些限量使用的成分。国内虽然在限量方面总体上没有欧盟那么严格,但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到。

比如防腐剂 IPBC,也就是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这个成分在驻留类产品中限量是0.01%,该成分曾经与一个甲醛释放体DMDMH一起,组合成了一个专利的防腐剂,业内工程师简称为GPL,便宜,有效,曾统治了全球化妆品防腐体系大半个江山,十多年前在很多大牌的面部护肤品中使用,当然那时国内护肤品中用这个就更广泛了。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IPBC有一个“碘”字,这就很敏感了,毕竟过量的碘进入人体,那就是碘超标了。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都是吃着加碘盐的,本来有的人可能就是处在过量的边缘了。谁知道再过量一点,会不会就超标了。好在国家身体乳产品中是禁止使用IPBC的。

所以要注意护肤品中哪些是可以用的,哪些是不能用的。不要把含IPBC防腐剂的护肤品往身体上抹。(当然,这些年来这个防腐剂基本上很少见了)

另一个例子是含聚丙烯酰胺类原料中的丙烯酰胺单体残留,这类原料在护肤品中,主要是作为增稠剂引入的,其中最著名最广泛的就是乳化剂305,305历史悠久,也是一个生产制造护肤品过程中用到的神器。特别是大生产的时候,如果产品不够稠厚的话,只要在锅里再多加一点305,再搅拌均质下,膏体就能变得稠厚起来了(当然,现在这种生产的搞法国家法规是禁止了)。

这类原料中的丙烯酰胺单体是作为杂质的,不同等级的305原料可能其杂质含量是不一样的。在国内对于身体使用的产品,产品中的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是0.1mg/kg。而在其它产品,比如面霜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是0.5mg/kg。可见,面霜中的残留量可以大于身体乳中的残留量。

假如你正好用了个劣质的面霜,丙烯酰胺单体残留刚好踩着红线过了(但不超标,产品还是合格的),然后你拿来当作身体乳,很明显,这时这个产品作为身体乳就是不合格的。

好了,当你把这个没问题的面霜当作身体产品用的话,它就超标不合格了。虽然这并不代表你用了它以后,皮肤或者健康就一定会受到影响。毕竟你可以少用一点。但是,长期的影响呢?或者万一你正好是那个有影响的少数人群呢?

更何况,也不是买不起一款身体乳不是么。

对于安全问题,我们还是要多注意一些。

此外,肤感方面,身体乳跟面霜相比,可能也会有不同,就如科颜氏的这款身体乳大力抹在身体上是滋润好吸收的,但如果用作面霜的话,则显得油腻不吸收不好用了。这是因为使用方法的差异导致。

反之亦然。

希望以上对大家有用。

今天又是像枕头的一天,睡眠时长属实是有点过分乐,晚上穿着羽绒服溜街,十分冻手手!另外这街也真的溜腻了[二哈]

读到一个中年男人的中招体验,回忆里书记和领导频频出现……但是有些反应很有意思:
1.什么叫传染源?居家工作的下属阳性会给了领导哪方面的压力?
2.别人征询能否拍小孩子吹黑管,夫妻的第一反应很有意思[奥特曼]
3.没截图,他是见到孩子把一整个苹果连芯都吞了才意识到快一周以上没吃过水果了。
按保姆合格率的确认方法这个父亲是甩手掌柜。
阿,有时候看所谓的情侣抱怨也真的太像保姆日常[开学季]

听说今天是调头的大日子,但我想得是:
健康码这个东西还有必要存在么?
尽快毁灭叭!

【自发热内衣,是怎样“凭空产热”的?】

  ★热量不会无中生有,发热纤维都会借助“外力”产生热量。

  ★自发热内衣多采用“吸湿发热”,也就是,你的汗液给你提供了能量。

  在冬季保暖服装市场上,很多贴身内衣标有“自发热”功能,号称服装自身可以发热为人体供暖。那么这种“自发热”功能是真的么?

  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热量当然不可能凭空产生,所以不存在能“无中生有”的“自发热”服装。不过,也确实存在很多种发热纤维材料,能够在一些条件下,为我们提供一点额外的温暖,用上这些材料的衣服,不用特别厚,穿着就格外暖和。

  那么这些神奇的材料,是怎么产热的呢?这些服装我们平时穿着、洗涤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就来揭秘一下!

  01

  神奇的发热纤维

  毋庸置疑,所有种类的自发热纤维,实际上都是借助外力发热的。

  比如,光能发热纤维靠吸收阳光,反射人体热辐射;电能发热纤维是通电就热;相变纤维则利用物质相变释放或吸收潜热来调节温度。不过,日常服装中最常用的发热机理就是“吸湿发热”。

  吸湿发热纤维主要吸收人体发出的水汽,也就是汗液,形成氢键发出热量。在纤维的结构中,有一些亲水基——可简单理解为“喜欢水”的原子团——会与水分子结合产生热量,而水分子的动能也会转化为热量。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处于分子间力和共价键之间。平时多见于水中,会在水分子之间不停地断裂和重组。|来自网络

  常见的纺织纤维都有吸湿发热的能力,不过,不同品种的发热能力有差别。专门的自发热纤维,化学组成中亲水基团的数量更多,纤维的吸湿性更好,吸湿后发出的热量也更多。

  为了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能,不仅可以给纤维增加亲水基团进行亲水化处理,还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以利于纤维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

  例如,通过增加纤维表面的沟槽数量和深度,提高纤维对水汽的吸附能力。下图中,右侧两种吸湿发热纤维,表面沟槽的数量和深度都超过了最左边的普通腈纶纤维。

  吸湿发热纤维通过吸湿来放热,但是在纤维“吸饱”了湿气之后,其放热反应就会减缓,吸湿的纤维同时还会将湿气排出,这个过程又会吸收热量。如若不能及时排湿,吸湿的纤维会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

  所以,为了改善这种不适感,很多面料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和其他种类的纤维混纺,来达到吸湿放热和排湿干爽的均衡。比如腈纶纤维和聚酯纤维等。

  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自发热内衣商品,我们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02

  自发热服装有“标准”

  虽然,我国目前没有对吸湿发热内衣采用强制性标准,不过可以参考行业标准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来评价吸湿发热内衣。该项标准提出了两项关于吸湿发热性能的指标,一是最高升温值大于等于4.0℃,二是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大于等于3.0℃。

  消费者在购买吸湿发热内衣时,应注意防范商家的夸大宣传,可选择正规渠道和信得过的品牌。此外,达标的内衣,会在商品吊牌上执行标准那一栏里,明确标注符合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标准,购买的时候可供参考。

  对于皮肤娇嫩的婴幼儿,则不建议穿着吸湿发热内衣,因为吸湿发热内衣在吸湿-发热-排湿-吸热的循环中往复,容易造成婴幼儿皮肤不适。

  而除此之外,含有电能发热纤维的服装,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般有金属纤维、碳纤维、复合发热纤维。其原理和电热毯差不多:将发热纤维织入面料,或者制成专门的加热单元缝入衣服夹层,通过外置电源持续供电,就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传递给人体。

  电热服装一般使用外置电源,只要不断电,就能持久供热,很适合在严寒户外较长时间作业的人员使用。市售的电热服装,一般采用小充电宝供电,电压小,比较安全。消费者在穿着时主要留意,电热纤维不要弯曲或折叠,导致局部过热烫伤。

  03

  自发热服装,如何清洗?

  吸湿发热纤维在经过日常清洗后,其性能并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是可以正常清洗的。不过,由于吸湿发热内衣的面料往往采用包括吸湿发热纤维在内的多种纤维混纺而成,有的面料还会采用特别的织造工艺,在清洗时还是推荐在温水中轻柔洗涤,避免使用高温水洗和使劲揉搓,并避免暴晒。

  而电能发热服装一般不建议采用水洗,水洗会对电能发热纤维或者加热单元造成损害,降低发热效果或者带来安全隐患。

  最后总结一下,合格的“自发热”内衣,虽然不能真的凭空发热,但确实穿起来会更暖和,买的时候可以按需选择,优先购买符合行业标准的产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
  • 十二星座护内排行榜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