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夜晚,黑漆漆的体育场,阵阵凉风打在我的脸颊上,我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凉风也大口大口的灌进我的肚子里,喉咙却是滚烫的热,从咽喉处传来的丝丝血腥的味道,让这种灼热感更为强烈。看了一眼手机秒表计时,4分37秒,一瞬间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尽管差5秒钟及格。跑步我从来都不擅长,可也不想放弃,从最初的800米5分20秒,到5分18秒,到5分17秒,再到今天的4分37秒,我知道,坚持也是有一点点效果的,明天体测,我一定会更快的,加油加油加油!

孕36周发现孩子有肿瘤,爸爸的选择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生孩子,就是一场冒险。

小生命的降生,总是伴随各种美好的词汇:喜悦,惊叹,娇嫩,怜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帆风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提问:

如果你在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这个问题难以想象 ,又何其残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爸爸的真实经历。

我儿子,在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 B 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预产期前 20 多天,B 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 41mm × 38 mm × 44 m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宝宝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

毕竟长达 10 个月的孕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像所有的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医生问我:孩子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要知道,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

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 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肿瘤,第三天就做了 B 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 62 mm × 42 mm × 42 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那种晴天霹雳的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

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

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既然决定留下孩子,就一定要尽力到底。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

照顾好产妇和 baby,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儿子在出生后 20 天,做了人生中第一次 MR。

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

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 5 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让第一次检查失败。

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

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

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58mm × 42mm × 49mm,考虑为恶性肿瘤。

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 MR,结果显示:

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 50mm × 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几百块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

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

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听说某个医院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让我们去找找。

最后我们决定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

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

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

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

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

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没可能啊,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

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最后主攻手术的医生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

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

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

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

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

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

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几百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 5 分钟。

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普通医院看,还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

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 B 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从开始的 4CM,3 个月就长到了 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 3 个月大的孩子肚里。

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和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

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

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

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 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 9cm,而是变成了 7cm。

再下一个月,7cm 变成了 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 6 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 MR,已经变成了 39mm × 30mm。

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

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

谢天谢地,更感谢小 baby 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

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

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 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

一年后,我们给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 B 超,验血。

结果显示各种指标正常,B 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

一个 8 cm 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

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 4S 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

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 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现在,小家伙现在天天上兴趣班好忙,9 月就升中班了。

他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弟弟。

两兄弟感情不错,他会给弟弟讲故事,喂弟弟吃饭,过马路保护弟弟。

当然,还会抢弟弟的玩具,跟弟弟吵架。

我们现在,忙乱,并快乐着。

我们这个例子属于小概率事件,没有参考价值。

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一般问题产检应该都能检出,正如其它回答说的那样,问题严重就应该打掉,道理大家都懂,产检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像我们这种到临出生才爆出来的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

试想怀胎十月,天天盼望着TA的到来,到可能第二天就要见面了,才忽然要做这种残酷的抉择…

我们是下不了手…

而且信息量也不够,只有生出来才知道是好是坏,难不难处理。

这种情况只能看各家情况自行判断了,很考验判断力和运气。

希望没有人再需要面对这种困境了。

真的,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要考虑最坏的情况,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就积极面对,负责到底。

尽人事听天命。

有很多事情很无奈,真不是一句道理那么简单。

建议还是着重参考其它回答,小概率事件真不能作为参考。

再次祝愿所有宝宝都健康,不要再遇到我们这样的难题了。

#江阴发布# 【方华敏:桂花摇落江南秋】
1920年9月,江阴籍著名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先生留学伦敦大学时写下了不朽的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以寄情,文以咏怀,纪念诗作创作100周年江阴发布系列美文刊发今天推出第二十九篇方华敏《桂花摇落江南秋》。

桂花摇落江南秋

文/方华敏

记忆泛黄,宛若故园的桂花雨,随季节、年岁洇开。那些与之牵绊的温情爱意,早已真切地固化成家的意象。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儿时吟唱的歌曲,陪我走过年年秋天。它每一阕词的字符,都寄予长情,唱诵得澄江街巷、田野村落也温软起来。它每个音节如亲切的指令,都在无言间传动,并动容地托起刘半农热切的思乡之梦,小心翼翼地旋绕在我年少的梦境……

时光荏苒。《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已传诵百年。至今,我仍然能倾听到它载着爱的沉吟,丝丝缕缕,轻轻游动,熟悉而亲切。它引发我对逝去岁月的感悟,加深对澄江历史的记忆。我知道,那是作者在对我喃喃低语。

记得那年清秋,已过金钗之岁的我,迷上书柜里那本诗集:《扬鞭集》。彼时与弟弟妹妹三人,腻在书房里,争相翻阅,围着沉香木桌读着说着,为《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中的“她”是一位漂亮姑娘,还是指代天上云朵而争论不休;又因弟弟幼小懵懂而笑作一团。祖父端坐藤椅,扶着眼镜看着书,平和地笑着。摆满书报的古朴茶几上,兰花瓷杯氲氤的热气,漂浮满屋的茗香,在我心里,只有这里才配得上读《扬鞭集》啊。

少年的梦圆融于桂花的金风玉露。阳光斜进窗棂,隔着纱和我絮絮低语。流动的金黄越过思绪蜿蜒着,疏枝里温润的尽是美好。悠悠穿行桂树下,花瓣簌簌地落满一身。踮起脚尖,轻嗅轻吻,风露沁蕊,芳香依然。细密的花,清幽的叶,妆点我的校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束束疏影封住的美妙厚度,竟如此诗意。此时再默念“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如同高音霎时明亮,演绎一曲《秋日放歌》,清越里透着的华贵,如旋启存封多年的女儿红,香得微醉。然而,待我学会用文字填充心灵,再看诗里的秋,分明是染着乡愁的。那些“蜜也似的银夜”“水面落花”“水底鱼儿”……远景般微小细弱。它潜藏无人知晓的仁礼存心,且又悲不自胜。读着直到恍然若思。它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第四拍,是那么值得挽留。

书香有爱,岁月如歌。

如今,我依然活在对文字的崇拜里不离不弃。十月的江阴古城静谧。我行走在老市西横街,寻觅刘半农诗歌的影子。青石板路油亮而光滑,纵横的小巷切割空间层次,斑驳的白墙夹出条条青苔。它身后连缀的一段段光阴的故事有效地铺陈开来。“刘氏三兄弟故居”茂密的树枝蔓过屋檐,漾起一帘幽梦。门前傲然的铁树含笑迎候,走近便若久别的深情。鳞次整齐的环纹瓦当,似这个时代仅存的一节慢镜头胶片,透着“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的凄清。墙角斜倚的一树桂花,深掩金粉的宁静,细雨般洒满我的衣襟。

徜徉独具江南特色的老宅,风中自有禅意,仿佛回归最初的本原。宽敞的厅堂,温馨的卧室,整洁的书房,镂刻的门窗,雕花的靠椅,回字形镶边的木桌,锈蚀的锁环……古朴的书香之气,难掩清末时期的旧影。

我凝视思夏堂屏风上的《朱子格言》,家风家训之诫掠过脑际。壁上的条幅、图文、照片,犹如一本本袖珍词典,浓缩一个时代的影像,向我徐徐打开。方形天井古意新象,透过廊檐,便可看见天空流淌的云絮,滑翔的雁阵,以及树荫筛下的碎金,还有主人儿时读书、写字、弹琴的身影。书页的纹理,微黄的纸质,散落或拾起,都是成长中的章节。风吹起窗纱一角,从寂静的一本本馆藏书前轻轻走过,只有那本《扬鞭集》,只有那首《教我如何不想她》,载着我的往事,曾经伴我走过经年。

我漫步清风小院,曾经的神往之梦触手可及。藤蔓攀骑墙头,屋顶瓦缝间探出渐黄的蕨草,地砖裂纹处绿植挤出身段,连成条条柔美的绸带。屋面瓦垄檐口的造型,凤楼鸳瓦,精美无瑕。它百年属性,凝结瓦端,带着主人的精气,绵长如久远时光的呼吸。潇潇的黄叶随风轻落水井边,形成一片零散锦绣,结束一季的繁华。伫立高大的树下,“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的诗句萦绕耳畔。传统比兴所咏之词,隐含哲思抑或悲喜,伴随四季意象流转。此时院墙外伶人细乐生喧,如影随行,一曲锡剧《红豆魂》,隔着时光的水岸余音袅袅。她悠悠吟唱的是故居主人的跌宕人生,还是小女子的红豆相思呢?她嗓子里的一抹青色镶金嵌银,是戏里的华贵与寂寞,还是光影里的似水流年呢?如此吴侬软语,与《教我如何不想她》组合,何等巧妙,多少情可以表白啊,真是说尽一代人的风雅隽秀。刘半农的诗歌以“微风”起兴,好比唐代元稹的《遣悲怀》,哀矜而淡婉。也许这就是独属他的时代与纪念吧。

沿着曲径通向后窗,窗外小小的竹园,被两面墙体宠溺地拥入怀中。竹鞭延伸,新竹长成。翠色遮映粉墙,别样幽静。像《红楼梦》里的潇湘竹,泪痕点点,幽怨缠绵。亦像《笑傲江湖》里的幽篁小筑,杆杆临风玉树,叶叶风骨不俗。刘半农诗云:“我到北地已半年,半夜醒来一宵雨。若移此雨到江南,故园新笋添几许。”这首灵动的《听雨》,耿耿照见的不就是这片竹园吗?

这里的一切异常恬静。岁月涵纳老宅的古旧、厚重、残损。时代变迁,小小世界就是一部历史。它明泽的意象,以及旧时代文化折射的图腾,留给我的不单单是情怀,更多的是时间节奏下的思考。百年岁月,百年故事,不仅唤醒现代人的历史意识,也深化年轻一代的自我认知。相信这里潜藏的文化精神,会吸引更多仁者恭敬地走进、尊重、敬畏。

感谢时光恩惠,让我再次来到这里,寻找生命与诗歌的“结”,还有结儿所绾成的悲喜交集的牵绊。从新与旧、存在与消失,以及苍老的意象里,体味无言的深刻。

离开故居,秋风多了几分沉重。夕阳西下,江南已是一片薄醉风景。不禁想起陆游的《秋思》:“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那就以此为结束语。是为题。

乡音乡景历历如昨,乡愁乡情述说不尽。“教我如何不想她”系列文化活动举办以来,受到各位乡贤、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此次约稿、征文活动截止日期顺延至10月31日,请大家踊跃赐稿。

投稿邮箱:jyrbfkzw@163.com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9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8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5例(境外输入1
  • 至于那个销售,在季阿姨癌症复发之际还希望她能回购产品,季阿姨在电话里表明自己生病,因为心情不好,她在电话里痛骂了一顿销售没有良心,卖给她没用的产品。卧底的一个星
  • 就想知道猫猫身上有我最爱的乐乐茶味道是怎么样的体验~它的包装设计的倒是蛮好的,打开里面就是手套~香味真的太好闻了,完完全全就是我爱的味道,接下来我就是开始给我家
  • 我还在第二个回复就看到了我们亲爱的女记者 #Anne-laure bonnel# 的视频,这个世界上,虚伪的政客的一个功能就是站出来接受公众的唾骂!虽然季节已经
  • 旁边还有保安大叔看着,因为怕别人会用手去乱摸,希望大家都能文明观展,以后就不需要人来监督啦~走到底突然出现好多人,而且特别壮观,就是封面上这个超级好看的星球图!
  • (P8是在校园里偶遇的一直很干净的橘猫)上了一天课晚上坐在宿舍楼下写策划写到这个点 真的好困好困但是觉得很充实很值得 刚刚刷牙的时候老板还没睡 一句夸夸 让我看
  • 一个个拆开来真的太满足了...我的洗衣机清洁珠,各种大包日用品,整箱的椰子水,小型大米和麦片还有很多很多东西都到了...啊囤货真的好有安全感啊[泪]晚上吃着大杂
  • 【商品】工厂直销纯棉柔软加厚毛巾独立包装券后【3.9元】包邮秒杀【下单】:【推荐】工厂直销纯棉柔软加厚毛巾,可定制绣字礼盒独立包装,加厚强吸水,面料舒适,零甲醛
  • 。还有,我特别喜欢的三宅老师病了,我很难过,我希望她能好起来了。
  • 为解决市民看牙难看牙贵等问题,爱顿口腔医院携手各大权威媒体,面向广东省市民发起“看牙补贴”发放3000-80000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智能隐形矫正产品,轻薄透
  •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缺失的部分,而不是假装自己很优秀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中;追求卓越是自己不断朝前迈进,是与“理想的自己”比较,不是与任何人
  • FDA指出,目前在美国流行的A型肝炎已有17例,其中12名病患重症入院,加拿大则报告10起病例,其中四起入院治疗;患者的共通点是曾在3月5日至4月25日间,在沃
  • 属于#安东尼蛋糕#的华丽,等你来感受!===❀❀===微博橱窗===❀❀===链接请戳微博橱窗,更多单品链接请敲客服小姐姐~安东尼蛋糕花嫁款FS: 灰姑娘舞会款
  • 노송 보트 이름 [진 전] 팬 피터 노송 보트, 또한 팬 그 흐름. 잠도 못 자고, 근심이 있는 것 같다. (서양속담, 행복속담) 나는 술이 없
  • @11号公寓-周可可怎么会不怀念呢,这可是承载了我四年青春的地方最后一批挂念的人了,你们陪我毕业,我来送你们离开,希望以后你们能够前程似锦,所愿皆得! 大宝三
  • 每日陪护润 肤乳,不仅滋 润更是长达24小时高效保 湿,缓解红 肿 、干 涩等过敏不适~#每人和王源说一声晚安##王源# 晚安呀,正在孕育着五宝的大宝二宝三宝四
  • 余秋雨人生凡有疆界之处,皆为牢狱蔡康永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偶遇85歲的城中奶奶,將紅紙、蠟燭巧做許願燈、全家
  • 然后我就把它赶出去 从前门赶,从后门进来,从后门赶,从前门进来。 我:?
  • Joey感激三位好姊妹,原来Mani更是专程飞往内地为她庆祝:「有一位特登飞过嚟,有两位攰到剩返个躯壳都盛装打扮过嚟 。#星闻杂志##容祖儿#“世界上就是有人讨
  • 大尺寸的奔驰家族式中网将会继续出现在这款车上,这应该是不变的主题。整个车身的比例与现款奔驰E级相差不大,不过它的后备厢感觉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