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到来,一无所靠, 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

太阳下山了

月亮升起了
默默地凝视

日月的交替
有人老去了

有人出生了
暖暖地注视

生命的缠绕
冰雪融化了

大地醒来了
静静地聆听

岁月的呼唤
有人走远了

有人走近了
——《轮回》

日月交替,四季变换,生老病死,这便是轮回之影;
你所爱恋的一切都会逝去,一如你所憎恨的;
儿子刚埋了父亲,转眼孙子又在儿子坟前哭泣。
生死死生,生生死死,轮回于六道,这便是凡夫的命运。而在生死关头,我们凡夫往往愁悲苦恼,惶惶失神——面对死亡,大多数人往往低下了平日高昂的头颅,所谓尊严,所谓体面,都被内心深深的恐惧击垮······
死亡不可避免,但这世界,偏偏有人向死而生!
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大热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探讨了死亡的概念: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
换言之,生命是一场倒计时。
向死而生,便意味着用死亡来激发一种生的意义,使人更本真地存在。
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所描绘的:

劬劳功烈,
然而人,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海德格尔给出了阶段性死亡的诠释,也给出了他的终极答案——向死而生,且用荷尔德林的诗为这个答案做了美学的注脚。
但佛法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意味着消失,死亡是轮回的驿站。这场生死疲劳,不出轮回,永不停止。那么真正的向死而生就必然包含着更为质朴和深远的内涵,才有可能使人的精神获得一种圆满的体悟。
而当我们执着于向死而生的内涵时,却早已有人用生命诠释了它圆满的意义。


死亡一直在某个时空等着我们,昨日如斯,今日如斯,明日亦如斯,而且,常常不期而遇。无常,说来就来。
净宗大德印光法师在给一位比丘尼的信中开示道: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
在另一封回复给包右武居士的信中法师又说道: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
法师告诉我们,光阴、时序,甚至人的念头,刹那更迁,世间种种聪明、富贵终究敌不过业力、轮回。而这一切恰是造物出广长舌,为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的道理,劝诫众生急寻归路。
那归路在哪里呢?

法师说:

生死到来,一无所靠。
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
无常虽是人生真相,但面对死亡,我们并非一无所能。
首先要认识到:生死乃人生第一大事。印祖曾多次说过,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并劝勉学人,不可虚度光阴: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
其次不可怕死: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
甚至以死自励: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


印光法师劝勉学人将“死”字挂在额颅上,并非泛泛而言。针对一些弟子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将“死”挂在口头不吉利,大师身体力行,在自己的关房內贴了一个大大的“死”字,并在下面写着:
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
还在两边贴上对联:
汝将死,快念佛。
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将死,快念佛。
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
大师所为,无非自励励人,自利利人,教化群盲,普度众生。大师一生之最后,更是感人至深。
1940年11月初四二点二十五分,大师坐床边索水洗了洗手,站起来对大众讲:“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
对修行人而言,这句话,是世间最美的遗言。
大师自是已得故乡风月,而今后辈何如?

通武雜記83
2021(110).07.20
辛丑年乙未月己巳日
再把過去娘娘恩師的聖示,重新提出來,作為分享,同一段話,幹嘛!要說了再說,談了再談呢?其中玄機,是關鍵呀!就如同人不可貌相般,無論是一個現象,一段文字,都是如此呀!即使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個人聖示內容,其中的奧妙,也大有文章呀!
試想,同樣是人,為何命運大不同呢?那麼就清楚,為何同一段文字,給不同的兩個人,會產生不同的過程,和結果了!這段聖示,明告我,以道第一先,自然事事如意!那麼關鍵就在對道的理解,與對道義的實踐,在生命中如何落實呀!因此,很明白的,不同的理解與實踐,都是導致過程和結果,會產生不同的因素,更何況是兩個不同的主體呢?以生命為界限,不就是不同主體嗎?這也為啥你是你,我是我的另一個原因呀!楚河漢界,非常清楚呀!
事實上,我努力致力於自己的生命實踐,是結合了對經典的領悟,及每個生命當下,曾經的錯過,這是我損之又損,在反觀自照中,試著知錯立改的當下,所以這把我立刻拉回到,21年前的一段記憶,當時借同修搭我便車時的成全,談到他對易經雜說的心得,而啟發了我,因為我初入道,為了總結我生命的經歷,正因為不愛讀書,遇到愛讀書的直接轉移心得,印證了我原本心裡想,卻想不通的道理,這成了當時,我在自己生命當下,留下的一個檢查點,也就是自己總結當時的一段話,就是看頭就要哉尾(台語)!這就是借當時對易經雜說的啟發,我自己的心得,而這21年來,我都著實的為自己的這段話,下足了功夫,這段話,幫助我,體證出如何把定、靜、安、慮、得,充分都在同一當下完成,又如何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在這個當下以一理貫通,能即知即行!
就如眾生看我分享,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般,這只是我在每天例行的走路中,一個藉動中取靜,所照見自己起心動念下,所悟覺的因緣與因果,只是這一個多小時的一小段,而非我整個動中取靜的全部,所以我總有說不完的下文,在每個自覺中,福至心靈的當下呀!所以留在眾生心理的,肯定只有一種熟悉的語言,叫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呀!

宗赜禅师莲华胜会录文
夫以念为念,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念为无念,以无生为无生者,邪见之所惑也。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者,第一义谛也。是以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则上无诸佛之可念,下无净土之可生。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则总摄诸根,盖有念佛三昧,还源要术,示开往生一门。所以终日念佛,而不乖于无念。炽然往生,而不乖于无生。故能凡圣各住自位,而感应道交。东西不相往来,而神迁净刹。此不可得而致诘也。

故经云,若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乃至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夫如来世尊,虽分折摄二门,现居净秽两土。然本圣之意,岂直以娑婆国土,丘陵坑坎,五趣杂居,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以是为可厌。极乐世界,黄金为地,行树参空,楼耸七珍,华敷四色,以是为可忻。盖以初心入道,忍力未淳,须托净缘,以为增上。

何则,娑婆国土,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说法。娑婆国土,观音势至,徒仰嘉名。极乐世界,彼二上人,亲为胜友。娑婆国土,诸魔竞作,恼乱行人。极乐世界,大光明中,决无魔事。娑婆国土,邪声扰乱,女色妖淫。极乐世界,水鸟树林,咸宣妙法,正报清净,实无女人。然则修行缘具,无若西方。浅信之人,横生疑谤。

窃尝论之,此方之人,无不厌俗舍之喧烦,慕兰若之寂静,故有舍家出家,则殷勤赞叹。而娑婆众苦,何止俗舍之喧烦。极乐优游,岂直兰若之寂静。知出家为美,而不愿往生,其惑一也。

万里辛勤,远求知识者,盖以发明大事,决择死生。而弥陀世尊,色心业胜,愿力洪深,一演圆音,无不明契。愿参知识,而不欲见佛,其惑二也。

丛林广众,皆乐栖迟。少众道场,不欲依附。而极乐世界,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既欲亲近丛林,而不慕清净海众,其惑三也。

此方之人,上寿不过百岁。而童痴老耄,疾病相仍,昏沉睡眠,常居大半。菩萨犹昏隔阴,声闻尚昧出胎。则尺璧寸阴,十丧其九。而未登不退,可为寒心。西方之人,寿命无量,一托莲苞,更无死苦,相续无间,直至菩提。所以便获阿惟越致,佛阶决定可期。流转娑婆促景,而迷于净土长年,其惑四也。

若乃位居不退,果证无生,在欲无欲,居尘不尘,方能兴无缘慈,运同体悲,回入尘劳,和光五浊。其有浅闻单慧,或与少善相应,便谓永出四流,高超十地,诋诃净土,耽恋娑婆,掩目空归,宛然流浪,并肩牛马,接武泥犁。不知自是何人,拟比大权菩萨,其惑五也。

故经云,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则不信诸佛诚言,不愿往生净土,岂不甚迷哉。若夫信佛言而生净土,则界系之所不能拘,劫波之所不能害。谢人间之八苦,无天上之五衰。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唯显一乘之法,决定无三。归依一体三宝,奉事十方如来。佛光照体,万惑潜消。法味资神,六通具足。三十七品助道法,应念圆成。三十二应随类身,遍尘刹土。周旋五趣,普被诸根。不动一心,遍行三昧。洒定水于三千,引众生于火宅。自利利他,皆悉圆满。然则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盖解脱之要门,乃修行之捷径。是以了义大乘,无不指归净土。前贤后圣,自他皆愿往生。凡以欲得度人,先须自度,故也。

呜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失人身,万劫深悔。故率大海众,各念弥陀佛。百声千声,乃至万声,回向同缘,愿生彼国。窃冀莲池胜会,金地法明。绮互相资,必谐斯愿。操舟顺水,更加橹棹之功,则十万之遥,可不劳而至也。

元祐四年冬,宗赜夜梦一男子,乌巾白衣,可三十许,风貌清美,举措闲雅,揖谓宗赜曰,欲入公弥陀会,告书一名。宗赜乃取莲华胜会录,秉笔问曰,公何名。白衣者云,名普慧。宗赜书已,白衣者云,家兄亦曾上名。宗赜问曰,令兄何名。白衣云,家兄名普贤。白衣者遂隐。宗赜觉而询诸耆宿,皆云华严离世间品,有二大菩萨名。宗赜以为佛子行佛事,助佛扬化,必有贤圣幽赞。然预此会者,亦岂小缘。普贤变名易号,不知谁何。今更以二大菩萨为首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述上‬症状都是‮胃脾‬虚弱的表现,‮子孩给想‬调理‮妈宝的胃脾‬们,想要推拿,‮合配不子孩‬,尝试吃药,是药三分毒,怎么办呢?今天我给大家分享9个调理宝宝脾胃
  • #热盘最新快讯#【贾汪通银旭辉·和平云璟】通银旭辉·和平云璟主推建面约106~143㎡的户型,价格约11900元/㎡,价格仅供参考,以实际报价为准。项目主推:1
  • 第四:跌破上升通道后,成交量相应萎缩,从通道最低点到“挖坑”过程中没有连续放量超过15%以上的现象;说明前期主力没有出局,特别是挖坑洗盘后,重新上涨完全不需要多
  • !过年多吃点哟[鼓掌][鼓掌][鼓掌]还会陪你过好多好多个新年呢!
  • 事后救济 追责无法弥补生命的逝去。一切的一切,为什么?
  • #深圳疫情#文学#讲座# 【主题】汉语演变史观及历史层次分析法【时间】2022年1月11日(周二)19:00–21:00【主讲】陈忠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
  • ​未知也好风不止,雪未临江南想一场雪,也是奢望恰如花落纷纷终无果/不是每个预告都灵验每个预知会实现这人间,很多事物总是偏离路线/起了头,难言结局历尽千山山不见得
  • 到唐朝的时候,唐朝的皇室都姓李,所以他们当时就追认老子是这个李姓的第一人。有人说他是最接近神的存在,但也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毒瘤。
  • 美好的生活,就是在你遇到波折和困难之后,用你的理智和清醒去面对,用你的能力战胜它,打败它。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相同,但是热爱生活的方式大抵相同,就是用自己的
  • 【赠运费险】 -------------------------炊大皇不粘锅宝宝辅食锅米糊锅热奶锅 【领券后直降】 ¥39.9元 ,推荐理由:早餐,夜宵,热奶,
  • 1971年在纽约举行的众星云集的孟加拉慈善音乐会是日后大型慈善演出的经典,50年后我们呈现的是一场混合现实音乐会,将展现孟加拉丰富的音乐传统,包括民谣、实验和嘻
  • #可乐成长记# 新工作还没适应,加油昨天回家陪娃先学爱乐奇,把之前的课程都补充完整了学完爱乐奇接着做学而思,小朋友哭着喊着多做几题。ps.还有一个没啥技术含量的
  • 参与试种的校椅农民也成为横州甜玉米产业的拓荒者。于是,掌握种植技艺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流转土地,供应元旦及春节的全国市场。
  • 考木叉的leader...手上的表是泰格豪雅吧,我记得隔壁小野桑也有一只[并不简单]想起pv戴着D项链2333该说是leader和小野品味一致,还是两人关系是真
  • 很久没有再想起关于你的事情了可能是太忙了 果然 只有忙碌能让人忘记烦恼说实话你真的很会撩喔我没有提过“想你了” 你却能明白我的意思给我的回复也在拨动我的心弦即使
  • 很多身处低谷的人会觉得:我现在赚不到钱,都是因为做了这个工作,或者入错了行当。所以,在还没有等来机遇时,你一定要克制住自己花钱的欲望,把省下来的钱投资未来。
  • 可是,汉军遇到了新对手,那就是匈奴人的骑兵,作为马上民族匈奴人趁着中原内乱逐渐发展起来,击败了大月氏控制了河西和河套的养马地,中原彻底没有了马匹来源,如此一来骑
  • [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回家小记1.见了我的同桌!!
  • 结果我爸慢悠悠来了一句:毕竟是没落的帝国嘛。 2、联接PC机工作,支持wifi阅卷 数据上传平台。
  • 杨绛曾写道:过往事,过往人,笑笑就好;现在事,现在人,尽心就好;未来事,未来人,随缘就好。以谦虚之心,领岁月教诲,以虔诚之态,敬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