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 接1页第2页 共三页 >

[good] 尔时,观世音菩萨告梵天言: “ 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索,咒二十一遍,结作二十一结,系项。此陀罗尼,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说,彼等诸佛,为诸行人,修行六度,未满足者,速令滿足故;未发菩提心者,速令发心故;若声闻人未证果者,速令证故;若三千大千世界内诸神仙人,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故;若诸众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罗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种子法芽增长。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须皆得成办。又三千大千世界,幽隐闇处三涂众生,闻我此咒,皆得离苦。有诸菩萨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声闻人,闻此陀罗尼一经耳者,修行书写此陀罗尼者,以质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门果,不求自得。若三千大千世界内,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涛;须弥山及铁围山,能令摇动。又令碎如微尘,其中众生,悉令发无上菩提心,若诸众生,现世求愿者,于三七日,净持斋戒,诵此陀罗尼,必果所愿。从生死际至生死际,一切恶业,并皆灭尽。三千大千世界内,一切诸佛菩萨,梵释四天王、神仙龙王悉皆证知,若诸人天,诵持此陀罗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浴身之水,沾著其身,一切恶业重罪,悉皆消灭,即得转生他方净土,莲华化生,不受胎身、湿卵之身,何况受持读诵者。若诵持者,行于道路,大风时来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其人飘身风吹著身者,一切重障恶业,并皆灭尽,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当知受持者,福德果报不可思议。诵持此陀罗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恶,一切天魔外道天龙鬼神闻者,皆是清净法音,皆于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诵持此陀罗尼者,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当知其人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当知其人是妙法藏,普摄一切诸陀罗尼门故;当知其人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当知其人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当知其人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当知其人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当知其人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当知其人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当知其人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疗众生病故;当知其人是神通藏,游诸佛国得自在故。其人功德,赞不可尽。善男子,若复有人,厌世间苦,求长生乐者,在闲净处,清净结界,咒衣著。若水若食若香若药,皆咒一百八遍,服处得长命。若能如法结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其结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划地为界;或取净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为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掷著四方为界;或以想到处为界;或取净灰,咒二十一遍为界;或咒五色线,二十一遍,围绕回边为界,皆得。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克果。若闻此陀罗尼名字者,尚灭无量劫生死重罪,何况诵持者。若得此神咒者,当知其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广种善根。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所见众生,皆悉为诵,令彼耳闻,与作菩提因,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赞不可尽。若能精诚用心身持斋戒,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口中馺馺(sa )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若欲使鬼者,取野髑髅净洗,于千眼像前设坛场,以种种香华饮食禁之,日日如是,七日必来现身,随人使令。若欲使四天王者,咒檀香烧之。由此菩萨大悲愿力深重故。亦为此陀罗尼威神广大故。"

[good]佛告阿难 ; “ 若有国土,灾难起时,是土国王,若以正法治国,宽纵人物,不枉众生,赦诸有过。七日七夜,身心精进,诵挣如是大悲心陀罗尼神咒,令彼国土一切灾难,悉皆除灭,五谷丰登,万姓安乐。又若为于他国怨敌,数来侵扰,百姓不安,大臣谋叛,疫气流行,水旱不调,日月失度,如是种灾难起时,当造千眼大悲心像,面向西方,以种种香华幢旛宝盖或百味饮食,至心供养。其王又能七日七夜,身心精进,诵持如是陀罗尼神妙章句,外国怨敌即自降伏,各还政治不相扰恼,国工通同,慈心相向,王子百官,皆行忠赤,妃后媒嫖婇女,孝敬向王,诸龙鬼神,拥护其国,雨泽顺时,果实丰饶,人民欢乐。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家,恶人横造口舌,红相谋害,室家大小内外不承者,当向千眼大悲像前,设其坛场,至心念观世音菩萨,诵此陀罗尼滿其千遍,如上恶事,悉皆清灭,永得安隐。“

[good] 阿难白佛言 : “ 世尊,此咒名何 ? 云何受持 ? “

[good] 佛告阿难 :“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滿》,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罗尼》,如是受持。”

[good] 阿难白佛言 : “世尊,此菩萨摩诃萨名字何等 ? 善能宣说如是陀罗尼。"

[good] 佛言: “ 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跟。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good] 佛告阿难 : “ 此观世音菩萨所说神咒,真实不虚。若欲请此菩萨来,咒拙具罗香 (拙县罗香安息香也) 三七遍烧,菩萨即来。若有猫儿所著者,取弭哩吒那 (nuo)(死猫儿头骨也),烧作灰,和净士泥。捻作猫儿形,于千眼像前,咒镔铁刀子一百八十遍,段段割之,亦一百八段,遍遍一咒一称彼名。即永差不著。若为蛊毒所害者,取药劫布罗 (龙脑香也)和拙具罗香,各等分,以井华水一升和煎,取一升于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服即差。若为恶蛇蝎所螫者,取干姜末咒一七遍,著疮中,立即除差。若为恶怨横相谋害者,取净土或面或蜡,捻作本形,于千眼像前,咒镔铁刀一百八遍,一咒一截一称彼名,烧尽百八段,彼即欢喜,终身厚重相爱敬。若有患眼明坏者,若青盲肥暗者,若白晕赤膜无光明者,取诃梨勒,果丶菴摩勤果、鞞醯勒果三种各一颗,捣破细研。当研时,唯须护净,莫使新产妇人及猪狗见。口中念佛,以白蜜若人乳汁和,封眼中。著其人乳,更须男孩子母乳,女母乳不成。其药和竟,还须千眼像前,咒一千八遍,著眼中满七日,在深室慎风,眼晴还生。青盲白晕者,光奇盛也。若愚疟病著者,取虎豹豺狼皮咒三七遍,披著身上即差,师子皮最上。若被蛇螫,取被螫人结聍,咒三七遍,著疮中即差。若患恶疟入心,闷绝欲死者,取桃胶一颗,大小亦如桃颗,清水一升,和煎,取半升咒七遍,顿服尽即差,其药莫使妇人煎。若患传尸鬼气伏尸连病者,取拙具罗香咒三七遍,烧熏鼻孔中;又取七丸如兔粪,咒三七遍,吞即差,慎酒肉五辛及恶骂。若取摩那屎罗 (雄黄是也 ) 和白芥子即成盐,咒三七遍,于病儿 床下烧,其作病儿即魔掣迸走,不敢住也。若患耳聋者,咒胡麻油著耳中即差。若患一边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者,取胡麻油煎青木香,咒三七遍,摩拭身上永得除差。又方,取纯牛酥,咒三十遍,摩亦差。若患难产者,取胡麻油咒三七遍,摩产妇脐中,及玉门中,即易生。若如人怀妊,子死腹中,取阿波未利伽草(牛膝草也),一大两,清水二升和煎。取一升,咒三七遍,服即出,一无苦痛。胎衣不出者,亦服此药即差。若卒患心痛不可忍者,名遁尸疰,取君柱鲁香 (薰陆香) 乳头成者一颗,咒三七遍,口中嚼咽,不限多少,令变吐即差,慎五辛酒肉。若被火烧疮,取热瞿摩夷 (鸟牛屎也) 咒三十七遍,涂疮上即差。若患蛔虫咬心,取骨鲁未遮 〈白马尿也 )半升,咒三七遍,服即差。重者一升,虫如綟(|ie)索出来。若患丁疮者,取凌销叶捣取汁,咒三七遍,沥著 疮上,即拔根出,立差。若患蝇螫眼中,骨鲁怛佉 (新驴屎也) 滤取计,咒三七遍,夜卧著眼中即差。若患腹中痛,和井华水和印 成盐三七颗,咒三七遍,服半升即差。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弥叶 (苟杞叶也) 捣滤取汁,咒三十七遍,浸青钱一宿,更咒七遍。著眼中即差。若患畏夜不安,恐怖出入惊怕者,取白线作索,咒三七遍,作二十一结系项,恐怖即除,非但除怖亦得灭罪。若家内横起灾难者,取石榴枝,寸截一千八段,两头涂酥酪蜜,一咒一烧,尽千人遍,一切灾难,悉皆除灭,要在佛前作之。若取白菖,咒三七遍,系著右臂上,一切斗处论义处,皆得胜他。若取奢奢弥叶枝柯寸截,两头涂真牛酥白蜜牛酥,一咒一烧,尽一千八段;日别三时,时别一千八遍;满七日,咒师自悟通智边。若欲降伏大力鬼神者,取阿唎瑟迦柴(木患子也),咒七七遍,火中烧,还须涂酥酪蜜,要须于大悲心像前作之。若取胡嚧遮那(牛黄是也)一大两,暑琉璃瓶中,置大悲心像前,咒一百八遍,涂身点额,一切天龙鬼神人及非人皆悉欢喜也。若有身被枷锁者,取白鸽粪,咒一百八遍。涂于手上,用摩枷锁,枷锁自脱也。若有夫妇不和,状 如水火者,取鸳鸯尾,于大悲心像前,咒一千八遍,带彼即终身欢喜相爱敬。若有被虫食田苗及五果子者,取净灰净沙或净水,咒三七遍,散田苗四边。虫即退散也。果树兼咒水洒著树上,虫不敢食果也。"

[good] 佛告阿难 ; “ 若为富饶种 种 珍宝资具者,当于如意珠手。若为种 种不发求安稳者,当于罥索手。若为腹中诸病,当于宝钵手。若为降伏一切魍魉鬼神者,当于宝剑手。若为降伏一切天魔神者,当于跋折罗手。若为摧伏一切怨敌者,当于金刚杵手。若为一切处怖畏不安者,当于施无畏手。若为眼闇无光明者,当于日精摩尼手。若为热毒病求清凉者,当于月精摩尼手。若为荣官益职者,当于宝箭手。若为身上种种病者,当于杨枝手。若为除身上恶障难者,当于白拂手。若为一切善和眷属者,当于胡瓶手。若为辟除一切虎狼豺豹诸恶兽者,当于旁牌手。若为一切时处好离官难者,当于钺斧手。若为男女仆使者,当于玉环手。若为种种功德者,当于白莲华手。若为欲得往生十方净土者,当于青莲华手。若为大智慧者,当于宝镜手。若为面见十方一切诸佛者,当于紫莲华手。若为地中伏藏者,当于宝箧手。若为仙道者,当于五色云手。若为生梵天者,当于军迟手。若为往生诸天宫者,当于红莲华手。若为辟除他方逆贼者,当于宝戟手。若为召呼一切诸天善神者,当于宝螺手。若为使令一切鬼神者,当于髑髅杖手。若为十方诸佛速来授手者。当于数珠手。若为成就一切上妙梵音声者,当于宝铎手。若为口业辞辩巧妙者,当于宝印手。若为善神龙王常来拥护者,当于俱尸铁钩手。若为慈悲覆护一切众生者,当于锡杖手。若为一切众生常相恭敬爱念者,为于合常手。若为生生之处不离诸佛边者,当于化佛手。若为生生世世常在佛宫殿中,不处胎藏中受身者,当于化宫殿手。若为多闻广学者,当于宝经手。若为从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转者,当于不退金轮手。若为十方诸佛速来摩顶授记者,当于顶上化佛手。若为果蓏诸谷稼者,当于蒲萄手。如是可求之法有其干条,今粗略说少耳。”

[good] 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大神咒而拥护之 : “ 南无勃陀瞿(上声)那(上声) 迷(一) 南无达摩莫诃低(二) 南无僧伽多夜泥(三) 底 (丁以切) 哩部毕萨 (僧没切) 咄(登没切) 檐纳摩。"

“ 诵此咒,灭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灾。若诵一遍,礼佛一拜,如是日别三时,诵咒礼佛,未来之世,所受身处,当得一一相貌端正 可喜果报。“

[good] 月光菩萨亦复为诸行人。说陀罗尼咒而拥护之 : “ 深低帝屠苏吒 (一)阿若蜜帝乌都吒 (二) 深耆吒 (三) 波赖帝 (四) 耶弥若吒乌都吒 (五) 拘罗帝吒耆摩吒 (六)沙婆诃。"

“ 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咒索,痛处系。此咒乃是过去四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今亦说。为诸行人作拥护故,除一切障难故,除一切恶病痛故,成就一切诸善诀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

[good] 佛告阿难 : “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浮提,莫令断绝,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切患苦萦身者,以此陀罗尼治之,无有不差者。此大神咒咒干枯树,尚得生枝柯华果,何况有情有识众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无是处。善男子,此陀罗尼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叹莫能尽,若不过夫久运已来,广种善根,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汝等大众、天、人`龙、神,闻我赞叹,皆应随喜。若有谤此咒者,即为谤彼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若于此陀罗尼生疑不信者,当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万劫 <转下页>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在想啊,绿光原版的结局就是悲剧,女主死去了,而电视剧的结局却更像是一场美好的幻想,尤其是最后欧文和威廉那段对话,“这里怎么可能看见她?”这更像是透露了一点痕迹
  • )楽しめる、おいしく愛しく楽しい特集になってます#澤本夏輝 #FANTASTICS澤本さんちの肉団子鍋#山下幸輝山下さんちのカレーライス#HAYATO #ONE
  •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黎洛栖总是恬静,语速不快不慢:“赵赫,我又有个买卖,你想不想做?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嗳,我来电话了,我
  • 我在这座小城city walk,不断发现它迷人的一面,其中最令我欢喜的是一座距今1600年寺庙,它就是鸠摩罗什寺。我们何其幸运we're extremely f
  • 抬得起头,意味着在逆境中也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抬得起头,意味着面对失败,永远有重新开始的勇气和自信。抬得起头,乘风破浪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往往在于逆境中的“
  • 耶斯莫拉[泪][泪][泪]现在每次情绪反刍的时候都可以及时把自己拉回来了没有像以前一样拉不住了[泪][泪][泪]把情绪上的内耗转化为不停的做事情真的好有用有了做
  • 弱小的他们总是有可能碰到“子女有可能不开心,心情不好”一顿饭就没了,洗澡没人帮,屎尿排泄需求也不给满足……除了儿女,没人愿意照顾年老的他们。我很喜欢五月天的「笑
  • J端和国服汉化都没有提到这个青年是什么种族,而E端详细的介绍了这个叫车轴的就是甲人族(kojin)这条鱼为什么这么叫,误会是怎么产生的。【叙事詩環】白字重RP企
  • ~妈妈,现在我从第四桌调到第三桌,更能看清黑板了[打call]~那现不和lyc前后桌了,那她会不会有点儿失望啊!~对啊,像zyw他们这种视力不好的,医生直接说:
  • ——马德《允许自己虚度时光》7.也要楚天阔,也要大江流,也要望不见前后,才能对月下酒。——王小波《万寿寺》暗香来,为有幸亏昨天有事没追,30全集要不然又被你的预
  • 据了解,AMD正在努力为ROCm添加RDNA 3架构的GPU,也就是对Radeon RX 7000系列显卡的支持。此外,该版本也对 AMD 和英特尔的新 GPU
  • 同时,这也是避免精神内耗强有力的一把武器,与其盯着别人去参照,不如尊重自己的方式,然而坚持自我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当你走得路够远、见得人够多,你会发现一千个人有一
  • 整个故事强调了保护环境、野生动物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电影的结局让人泪目,也向观众传达了有关友情、自然保护和个人成长的深刻启示
  • 毕竟去年减得最快时基本上每天都是这么半死不活,而每天吃饱开开心心大功率输出是很多年前沉迷的蠢事了,现在换了身份回到学校,这种无谓的参与感自然又被勾起来了。在同学
  • 因此,要更关心他人的福祉其实很简单,它一点都不困难,只要能看到这个正在发怒的人的无力感,看到他其实是受到其他力量的控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这么想:对
  • 边伯贤的表情管理是爱豆界数一数二的存在,在唱歌时控制脸部肌肉已经是基本,关键是能展现不同风格概念而且完全不油腻。▪️边伯贤的表情管理是爱豆界数一数二的存在,在
  • 一百个短句文案,总有你喜欢的/朋友圈文案[心] 1、生活不是选择而是热爱。 2、热爱的事情都要不留余力。 3、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4、别认输
  • 抖音热文‼《齐妮媛吴曜为》齐妮媛吴曜为(最新全章节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NO][打脸](ZMr$|dw [给力]书名/主角:《齐妮媛吴曜为》齐妮媛吴曜为
  • 至于演技现在不好评判,样本太少,等看完再说~对于另一个赛道转电影的新人弟弟,我想我应该不会太苛刻。在职场中:你能力强,职场新人就已经超过混了几年的同事;你的出现
  • “大光明”发型对于面部的要求极高,绝大多数人无法驾驭。也许很多人会羡慕她们的相貌与身材,但在我看来,真正动人的,是她们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展现自我的勇气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