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首楞嚴經

見覺為虛妄不實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暗。則明暗等,因見分析。此見為復與明暗相并太虛空為同一體?為非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

阿難!見覺性沒有分別或認知,是因為有了色相空相才有知覺。像你現在在祗陀林中,看見白天明亮,夜晚昏暗。在半夜如果滿月,夜晚就比較明亮,其它的夜晚就比較昏暗。有了明暗等等色相,你的見性才能分別是明是暗。這個見性和明暗相和虛空是同一體嗎?還是不同體?還是有些相同有些不同?還是有些相異有些不相異?

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明,暗時當滅,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明暗虛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阿難!如果這個見性和光明黑暗及虛空是同一體的,那麼光明黑暗這二種體性因為是對立所以就滅亡了。黑暗時沒有光明,光明時沒有黑暗。如果見性和黑暗是一體,則光明時沒有見性,如何看見光明呢?如果見性和光明同一體,則黑暗時就沒有見性,沒有見性如何看見黑暗呢?光明黑暗是有相對,有生滅的,見性不生不滅,怎麼能成為一體?如果見性與黑暗光明不是一體的,那麼你離開了光明黑暗以及虛空等相,單獨分析見性本體,它是什麼形相呢?見性離塵無體,離開明暗色空等等塵境,見性沒有自體,就好像是龜毛兔角不存在的。光明、黑暗、虛空這三者性質是相異的,從哪裡建立見性呢?光明黑暗互相背離,怎麼能說和見性相同?而見性離開明暗和虛空三者後沒有自體,又怎麼能說它們相異呢?要把虛空和見性做分別,但是兩者都是無邊際界限的,又怎麼能說見性和虛空不同?看見黑暗和光明是生滅性的,但是見性從來就沒有變遷,怎麼能說他們沒有不同呢?

汝更細審,微細審詳,審諦審觀: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若見聞知,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你再更詳細的觀察,光明由太陽來,黑暗伴隨月亮而來,通透屬於虛空,擁塞屬於大地,而這個見性,是從哪裡來的呢?見性能知覺,虛空無知覺,二者無法有和合相。總不能說見性是沒有原因,自然就有的。見聽嗅嘗覺知這六精之性,圓融無礙周遍法界,原本就不動不搖,不生不滅。六精加上無邊際不搖動的虛空,和變動的地火水風四大,稱名為六大。體性真實圓融,都是如來藏性,本無生滅。

阿難,汝性沉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

阿難!你還沉淪在迷悟,因緣,自然等等意識,不頓悟自己的見聽嗅嘗覺知性,本來就是如來藏性。你應該觀察這個見聽嗅嘗覺知六性是生?是滅?和前五大比較是同?是異?是不生?不滅?還是不同?不異?

(證悟如來藏性,就沒有所謂的生滅、同異、非生非滅、非同非異,完全沒有,這個就是究竟義。妙真如性的不可以說是生,不可以講滅;不可以說是同,也不能說是異;不可以講它非生滅;也不可以說它非同非異,全部都是戲論。)

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你還不知道,在如來藏性中,性具之見性就是覺體之本明,不加思索、不加造作的明,真覺之見精就是妙明之真見,真如諸法清淨本來就是畢竟空,不落有無,如來藏真空真見盡虛空遍法界,隨順眾生心識,因應眾生所知之量,隨緣顯現其用,滿足眾生。譬如眼根的見性,周遍法界,包括聽嗅嘗覺知, 都具備妙用之德性,好像寶玉瑩光皎潔,遍周法界。圓滿十方。見性沒有一定的處所,只是因循著每個眾生的業力顯發其對應之境界。世間無知眾生,迷惑以為一切是因緣而生,或是自然無因而有,這都是第六意識虛妄心,無謂的分別計度,任何言語都是不究竟的戲論,完全不通達實相的意義。

揭开风水的神秘面纱   55
文/三木秉凤散文选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风水之用,但风水具体是什么?风水宝地之求,曾被百年国人视为迷信之谈,其实宇宙本是一团太极气场,天地氤氲之气,散则为风,凝则为水,而聚散随时、疏密有度、阴阳合和、风生水起之地,就是自然所馈之风水宝地了!“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中流传千古的风水名句。故垒萧萧,山枕江流,淮月依旧,几度夕阳,说不完六朝旧事,道不尽千古沧桑。风水,虽然很多人将此打入迷信概念。其实,自然界藏风纳气,存在着阴阳两仪,“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万物生于阴阳合和,风水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气场聚合而已,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木为风,万物之生发壮老皆不出阴阳五行之律,对于风水,我们当以审慎态度理性待之。
        百川归海,人谦纳福。《易》之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其义理言:谦谦君子,自然感天动地,骄慢狂人,必定鬼害神远。《尚书.大禹谟》曰:“满招损,谦受益。” 人不可逆天道而事,而应顺自然而为。风水宝地不在云峰之巅,不在九泉之深,而在阴阳交汇万物生发之地!人居其地,家丁兴旺,商落其地,财茂兴隆,都建其地,国运久长。曾经沧海,今变桑田,五岳九洲,洞天福地,人间所言风水,就是自然气场的虚实相生而已,真正风水在你我心中,这叫“同气相应”,古人通过“修心养性”而达到“齐家治国”之目的,自有其天地道理贯彻其中。     
         《道德经》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天道,就是阴阳互动、穷通变久之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需要谦逊以收,厚德以载,否则,就要走向事物性质的反面。反之,事物坏到极点,只须顺道进取,积功累德,万事则渐走渐好,唯天地之道、唯人伦之德可以恒久。故尔,事业若想基业长青,唯以道行之,唯以德保之。富无百年,穷无十世,人生既需要儒家的积极入世自强不息,也需道家的无为出世厚德载物。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大千世界,看似纷繁复杂毫无秩序,其实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花开叶落,各种现象的变化运动,都有个共性的基本规律,就是循环往复,周流不止且物极必反。犹如生命回转,天地轮回,四季更替,阴阳递推,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水满则溢,家盛则衰。所以,中国古代智慧之人,留于子孙无形之德而非有形之物,他们将有形财产散尽,化做无形的功德、阴德、福德,以庇惠后人。从有形之财到无形之德的潜流变化,这就是人间财富在时空中的循环往复。一生同样的财富,普通凡夫之人,留财于后,坐吃山空,富不过三;智慧悟达之人,留德于后,家风贤达,惠及百世子孙。 
        宇宙风水对于万物永恒公平,这就是风水轮流转!但能不能利用风水来改变家业命运,就靠自己了!因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所谓惠顾某国某族某家某人,仅仅是风水轮流转中,一表面截屏而已,内理其实深奥难觅。。
         茫茫堪舆 ,德者居之。风水从何而来?自然界中,有无相生、德财相承的运动现象警示我们,万事万物的发展,具有否定之否定再到肯定之肯定的周期性规律。易有太极,以生两仪,阴阳相搏而万物生焉,万物形尽寿毕,又化无形重归太极,待阴阳合和随缘复出。因此万物都含有阴阳对立的双方,都含有肯定或否定两种因素,从而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收与扩的两种趋势:或肯定自身,继续量的发展,或否定自身,向对立面转化。这是由量的积累而引起的质变的否定,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周期。这种规律性的东西,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凡客忙于生计、尘情,故而常见不知其理。就像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但日出日落的规律,我们能够察觉,世事的沉沉浮浮,几人又能精益求精中探究入微呢?寒极花吐,春尽芳无,花开花落,春耕秋实的道理,不也如之吗?
        自然万象,风水向何方流去呢?水往低处流!这就是天道“祸盈福谦”的原因。我们用道眼法睛正确观察事物的变化,“物极必反,晦极生明”。对于矛盾双方在运动中相互转化的规律,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和精准的预测,当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某一方面占统治地位或起决定作用时,事物就呈现出由它所决定而具有的性质,但这种运动是不会停止的,其中蕴含着弱小的对立一方,会不断经过量的积累,最终又夺回统治地位,使事物性质发生变化,让事物走向反面,俗言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家明了此理,人在困境之时,要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看到黑暗便思黎明曦光的到来,和日丽天下的景象。同样人在事业巅峰之时,要与社会有福共享,以物化德,这样当我们再次跌入低谷之后,社会才会有人和我们有难同当,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也是历史规律,天地之律就是风水之则,风水之依。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富贵云烟散尽,并随人事盛衰,东逝与狂澜,六朝荣枯兴替只有梁燕曾识。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然而这样浅显道理,就像秦王违道失德,焚书坑儒,却幻想江山万世,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伦规律所形成的风水法则又岂能答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时事热点】脸书用户资料外泄事件持续发酵
  • 贵州茅台跌破700元:酒好也不要贪杯 股息率下滑机构在“开溜”
  • 脸疼不?走路闯红灯被逮,请自拍分享集20个赞!
  • 美邪教大师落网:对女性洗脑 入会要交裸照“担保”
  • 新浪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 阿里会怎么看?
  • 科学家发现新器官 或有助于研发癌症病毒的扩散
  • B站上市,弹幕刷屏不停
  • 火星现“外星人脸”引猜想 NASA:只是陨石坑(图)
  • 重磅!国务院宣布:减税4000亿
  • 朱丹晒宝贝女儿小胖手,又白又嫩超级可爱!
  • 景甜张继科公开恋情了!文体不分家的最佳CP来了~
  • 2019亚洲杯24强出炉,国足直接晋级!!!
  • 【央视大曝光】超市的洗发水真的有鬼啊,不能用啊!!!(再用就变秃子了~)
  • 刚刚,一颗我国新发现的近地小行星飞掠地球!
  • 刘强东评富豪捐别墅赠乡亲:初衷很好 但农村太复杂
  • 这下,秦皇岛要在全国出名了……
  • 每日资讯 | 网联下发42号文督促生产测试; B站今晚挂牌上市
  • 【热点】女教师举报副教授 自称遭多次性侵
  • 月薪1万是讨饭
  • DOTA2曝出DPL假赛事件 海涛公开质疑请官方严查